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閱讀理解答案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共19分,選擇題每小題3分)
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于義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少卿視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仆雖怯懦,欲茍活,亦頗識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縲紲之辱哉!且夫臧獲婢妾,猶能引決,況若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隱忍茍活,幽于糞土之中而不辭者,恨私心有所不盡,鄙陋沒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古者富貴而名摩滅,不可勝記,唯倜儻非常之人稱焉。蓋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
仆竊不遜,近自托于無能之辭,網羅天下放失舊聞,考之行事,稽其成敗興壞之理,上計軒轅,下至于茲,為十表,本紀十二,書八章,世家三十,列傳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仆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仆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然此可為智者道,難為俗人言也!
且負下未易居,下流多謗議。仆以口語遇遭此禍,重為鄉黨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復上父母之丘墓乎?雖累百世,垢彌甚耳!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每念斯恥,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身直為閨閣之臣,寧得自引深藏于巖穴邪?故且從俗浮沉,與時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今雖欲自雕琢,曼辭以自飾,無益,于俗不信,適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書不能悉意,故略陳固陋。(司馬遷《報任安書》)
小題1:下列句中劃線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且勇者不必死節死:死亡B.雖萬被戮被:遭受C.則仆償前辱之責責:職責D.恨私心有所不盡恨:痛恨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考之行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惜其不成其可怪也歟C.然后是非乃定乃欲引節,斯不亦遠乎D.仆以口語遇遭此禍垣墻周庭,以當南日小題3:下列對選文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以古代仁人志士受辱著書的例子自比,是為了說明痛苦的環境更能磨礪人的意志,逆境比順境更能造就人。B.司馬遷認為真正勇敢的人是不用守節而死的,自己之所以忍辱負重是因為“私心有所不盡”,這從一個側面體現出了作者的生死觀和榮辱觀。C.司馬遷認為自己希望通過著書立說來抵償所受的侮辱的`這一想法并不是人人都能理解的,其中隱晦地表達了希望任安能了解自己苦衷之意。D.作者運用對比的手法、駢散結合的句式、豐富的例子,展現了自己內心的吶喊、憤怒的抗爭,雖愁思欲絕,卻激昂勁健。小題4: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
①《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2分)
②亦欲以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2分)
③今少卿乃教以推賢進士,無乃與仆之私心剌謬乎?(3分)
參考答案:
小題1:B
小題1:C
小題1:A
小題1:①《詩經》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賢們為抒發郁憤而寫出來的。
②也是想以此探究天道與人事之間的關系,弄通古今變化的規律,成為一家之說。
③如今少卿竟教我推賢進士,恐怕和我個人的想法相違背吧?
小題1:A.死:為…而死C.責:通“債” D.恨:遺憾
小題1:乃:副詞,才 A代詞,它/音節助詞,無義;B代詞,它/語氣詞,表強調;D介詞,因為/表目的,用來
小題1:逆境比順境更能造就人,不當。
小題1:①“大底”翻譯為“大多”給1分,“發憤‘翻譯為“抒發郁憤”給1分。②“際”翻譯為“關系”,給1分;“變”翻譯成名詞性詞語,給1分③“無乃……乎”翻譯為“恐怕……吧”,給1分;“剌謬”翻譯為“相違背”,給1分;語句通順,給1分。
【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閱讀理解答案】相關文章:
人情似紙閱讀理解及參考答案04-28
《周亞夫細柳營》閱讀理解答案06-12
狂夫閱讀答案03-30
要有點人情味語文閱讀理解附答案03-10
鄉土人情閱讀答案03-25
人情似紙的閱讀答案02-18
《介夫傳》閱讀答案03-26
全職主夫閱讀答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