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閱讀及答案
龐恭與太子將質于邯鄲①,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龐恭曰:“夫②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之去③魏也遠于市,議臣者④過于三人,愿⑤王察之。”王曰:“寡人自為知。”于是辭行,而讒言⑥先至。后太子罷質,龐恭從邯鄲反,竟不得見⑦。 (《韓非子·內儲說上》)
【注】①龐恭與太子將質于邯鄲:魏國大臣龐恭,將要陪魏太子到趙國去作人質。龐恭:魏國大臣。質:做人質。邯鄲:趙國國都,在今河北邯鄲市。②夫:語氣詞,用于句首,表示下文要發表議論。③去:距離。④議臣者:議論我的人。議:議論。這里是非議,說人壞話。臣:龐恭自稱。⑤愿:希望。⑥讒言:壞話。⑦竟不得見:龐恭再也沒有見到魏王。竟:最終。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劃線詞的意思。(4分)
①王信之乎 ( ) ②愿王察之 ( )
③龐恭從邯鄲反( ) ④后太子罷質( )
【小題2】與例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 )
例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A.何不試之以足(《鄭人買履》)B.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刻舟求劍》)C.觀之正濃(《幼時記趣》) D.故時有物外之趣(《幼時記趣》)
【小題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⑴夫市之無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⑵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幼時記趣》)
【小題4】你從“三人成虎”這個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①相信 ②觀察,仔細看,明察 ③同“返”,返回 ④結束
【小題1】D(3分)
【小題1】⑴集市上沒有老虎是明擺著的事,但是有三個人說有老虎,就變成真的有老虎了。(2分)
⑵仰起頭來觀賞這種景象,脖頸因此都僵硬了。(2分)
【小題1】“謠言重復多次就會使人信以為真”或”不要輕信謠言”等,意思接近即可。(2分)
解析【小題1】試題分析:文言實詞要注意不同于現在漢語的特殊用法如:(1)“信”這里用作動詞,相信的意思;(3)“反”注意這里是通假字現象,同“返”,返回
考點:這是對文言文實詞識記與理解考點
點評:識記和理解文言實詞的含義是文言文閱讀考查的重點之一。具體要求有準確理解實詞的常用義;辨別通假字及其本字,并解釋其意思;正確理解一詞多義在具體語言環境中的含義;準確理解古今異義詞的古義等。當然理解常見文言實詞要做到“詞不離句,句不離文”能用已學過的文言詞語的意思,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
【小題1】試題分析:例句中“之”是代詞,代這句話;A、B、C都是代詞,而D為助詞,相當于“的”。
考點:這里是對文言虛詞的考查
點評:中考中對文言虛詞的考查主要集中在用法的考查上。這就要求在平時的學習中要對虛詞的用法多進行歸類和總結,掌握重要虛詞的一般分類,然后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判斷其準確含義。
【小題1】試題分析:翻譯句子應正確具體,力求語意流暢優美,注意句子中的“關鍵詞”和“特殊句式”,這里應注意:(1)“明”“虎”(2)“項”“強”的意思和用法。
考點:這是文言文句子理解并翻譯考點
點評:所謂“理解文中的句子”,就是能夠根據上下文的語境、領會某一個文言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能從思想內容、表達效果等方面對這個句子作深入的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關鍵性詞語,弄明白句中有關詞語的指代義,把握句子間的關系,看是否有活用現象,明確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謂“翻譯句子:,就是能將文言句子譯成合乎現代漢語語法規范的白話文,做到文從字順,規范簡明,通順暢達。
【小題1】試題分析:“三人成虎”這個故事講的是事不過三,就會信以為真的道理,明確告訴我們,謠言聽了多次就會使人信以為真;同時也告訴我們,無論什么時候,也不應聽信謠言。
考點:這是考查對文言文中心主題理解和表達。
點評:學生亮出的觀點要明確,最好能圍繞原文觀點,理解作者的感情,從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調入手,細細品味詞句所包含、表達的思想感情。因為,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是統領全文的“神”,要品味詞句所包含、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不從全文的主旨和情感基調入手,分析品位的結果就很有可能會與原文情感相悖。
【《三人成虎》閱讀及答案】相關文章:
三人成虎閱讀及答案07-06
《三人成虎》閱讀答案03-29
三人成虎閱讀答案03-09
《三人成虎》閱讀附答案03-30
《三人成虎》閱讀及答案參考12-16
《三人成虎》閱讀理解答案07-06
三人成虎文言文閱讀答案07-10
三人成虎文言文閱讀答案11-24
《三人成虎》閱讀練習及答案附翻譯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