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宋史·趙概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在各領域中,我們需要用到閱讀答案的時候非常的多,通過對照閱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幫助到我們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宋史·趙概傳》閱讀答案及翻譯,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宋史·趙概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1
趙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篤學自力,器識宏遠。中進士第,為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賜銀緋。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沖,水不為患。僚吏鄭陶、饒奭挾持郡事,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歸化卒,皆故時群盜。奭造飛語曰:“卒得廩米陳惡,有怨言,不更給善米,且生變。”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歸而犯夜者,斬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闔府股栗。加直集賢院。坐失舉澠池令張誥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歐陽修后至,朝廷欲驟用之,難于越次。概聞,請郡①,除天章閣待制,修遂知制誥。逾歲,概始代之。蘇舜欽等以群飲逐,概言:“預會者皆館閣名士,舉而棄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國之福也!辈粓。諫官郭申錫論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諭申錫毋面從,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
熙寧初,拜觀文殿學士、知徐州。自左丞轉吏部尚書,前此,執政遷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師致仕,退居十五年,嘗集古今諫爭事,為《諫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賜詔曰:“請老而去者,類以聲問不至朝廷為高。唯卿有志愛君,雖退處山林,未嘗一日忘也。當置于坐右,時用省閱。”元豐六年薨,年八十八。贈太子太師,謚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與人無怨怒。雖在事如不言,然陰以利物者為不少。坐張誥貶六年,念之終不衰,誥死,恤其家備至。歐陽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獄,概獨抗章明其罪,言為仇者所中傷,不可以天下法為人報怨。修得解,始服其長者。
(《宋史·趙概傳》,有刪節)
【注】①請郡:指古代京官請求外放,任州郡長官。②觖(jué):因不滿意而怨恨。
8.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斬之以徇 徇:示眾
B.帝欲加罪 加:施加
C.時用省閱 。悍词
D.恤其家備至 恤:救濟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粗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因收陶、奭抵罪 因擊沛公于坐
B.蘇舜欽等以群飲逐 斧斤以時入山林
C.何以示天下 何可勝道也哉
D.概獨抗章明其罪 而予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乎游之樂也
10.把第I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胖莩俏髂媳≌陆,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沖,水不為患。(4分)
⑵以太子少師致仕,退居十五年,嘗集古今諫爭事,為《諫林》百二十卷上之。(4分)
11.趙概在為官為人上有哪些主要特點?請結合選文,簡要概括。(5分)
參考答案:
8.C(省:查看)
9.A(A項兩個“因”副詞,可譯為“趁機”。B項第一個“以”連詞,可譯為“因為”,第二個“以”介詞,可譯為“按照”。C項第一個“何”疑問代詞,可譯為“什么”,第二個“何”疑問副詞,可譯為“怎么”。D項第一個“其”第三人稱代詞,可譯為“它的”,第二個“其”第一代詞,可譯為“我”)
10.(1)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濫的憂患,趙概筑河堤長二百丈,高五丈,用來阻擋河水的沖擊,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大意2分,落實“薄”“虞”各1分)
(2)(趙概)以太子少師這一身份退休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集古今諫爭之事,編寫《諫林》一百二十卷呈給皇上。(大意2分,落實“致仕”“上”各1分)
11.①治理有方,果斷行事;②心胸寬廣,不計較,讓位于賢;③堅持正義,直言相諫;④退處山林,有志愛君;⑤秉心和平,真誠幫助他人。(一點1分,語意相近即可)
【參考譯文】
趙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年少時勤奮學習能自力,器量見識宏遠。中進士,任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在殿中奏事,(因才干突出)仁宗當面獎賜他金銀錦帛。
趙概從京城到洪州任職。洪州西南靠近章江,有河水泛濫的憂患,趙概筑河堤長二百丈,高五丈,用來阻擋河水的沖擊,章江水患得以解除。屬官鄭陶、饒奭把持郡里事務,行不法之事,前任郡守都不能制住他們。洪州的歸順士兵,都是以前的強盜。饒奭編造流言說:“士兵得到的餉米都是陳舊腐爛之米,士兵有怨言,(如果)不給更換好米,士兵將要生變!壁w概沒有搭理。有從容州駐地逃回而違禁夜行的士卒,趙概殺了這些士兵示眾,并趁機抓捕了陶、奭二人進行抵罪,(這樣以來)整個紅州府都為之驚懼。升任直集賢院。(趙概)因舉薦澠池縣令張誥之失而備免職,很長時間后才被重新起用。
朝廷召趙概編修起居注。歐陽修是后來(被召編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使用歐陽修,(但)難在不好超越次序(進行提拔)。趙概知道后,主動請求外放任郡官,被任命為章閣待制,歐陽修于是任知制誥。一年多,趙概才取代歐陽修。蘇舜欽等人聚眾宴飲被罷逐,趙概說:“參加宴飲的都是館、閣的名士,(如果)全都把他們罷免,會讓士大夫們因不滿而生怨恨,這非國家之福!保ㄗ罱K蘇舜欽等人)沒被上報朝廷。諫官郭申錫因議論有關事情違犯了皇上意旨,皇上要治罪于他,趙概說:“陛下當初還當面訓示郭申錫不要表面順從,現在要罷免他,(這樣的話,陛下)拿什么來向天下人解釋呢?”皇上因此沒有對郭申錫治罪。
熙寧初年,趙概任觀文殿學士、知徐州。自左丞轉任吏部尚書,這以前,由左丞升任吏部尚書,從來沒有(先例)。(趙概)以太子少師這一身份退休回家,退居十五年,曾收集集古今諫爭之事,編寫《諫林》一百二十卷呈給皇上。神宗賜詔說:“因年老辭官回家的官員,一般都是以不讓自己的名聲、議論等傳至朝廷為高。唯卿有志愛君,即使退處山林,也未曾一日忘君啊。我當把這本書放在座右(指拿起來方便),不時地用來查看閱覽!痹S六年去世,年八十八。贈太子太師,謚康靖。
趙概秉性和平,與人沒有怨仇。雖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沒有說什么,但暗地里對別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趙概)因張誥被貶職六年,(但)他對張誥始終念念不忘,張誥死后,趙概照顧他的家人非常周到。歐陽修對待趙概一向冷淡,(但)等歐陽修有了訟案,只有趙概一個人向皇帝上奏章闡明他無罪,說歐陽修是被仇人誣陷,不能用天下人的法律為個人報復仇怨。歐陽修由此才得以解困,才開始嘆服趙概是一個長者。
《宋史·趙概傳》閱讀答案及翻譯 2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趙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篤學自力,器識宏遠。中進士第,為集賢校理、開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賜銀緋。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沖,水不為患。僚吏鄭陶、饒奭挾持郡事,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歸化卒,皆故時群盜。奭造飛語曰:“卒得廩米陳惡,有怨言,不更給善米,且生變!备挪淮。卒有自容州戍逃歸而犯夜者,斬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闔府股栗。加直集賢院。坐失舉澠池令張誥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歐陽修后至,朝廷欲驟用之,難于越次。概聞,請郡,除天章閣待制,修遂知制誥。逾歲,概始代之。蘇舜欽等以群飲逐,概言:“預會者皆館閣名士,舉而棄之,觖①士大夫望,非國之福也!辈粓蟆VG官郭申錫論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諭申錫毋面從,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鄆州應天府代韓絳為御史中丞絳以論張茂實不宜典宿衛罷概至首言之茂實竟去。擢樞密使、參知政事。數以老求去。
熙寧初,拜觀文殿學士、知徐州。自左丞轉吏部尚書,前此,執政遷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題致仕,退居十五年,嘗集古今諫爭事,為《諫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賜詔曰:“請老而去者,類以聲問不至朝廷為高。唯卿有志愛君,雖退處山林,未嘗一日忘也。當置于坐右,時用省閱!痹S六年薨,年八十八。贈太子太師,謚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與人無怨怒。雖在事如不言,然陰以利物者為不少,議者以此劉寬、婁師德。坐張誥貶六年,念之終不衰,誥死,恤其家備至。歐陽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獄,概獨抗章明其罪,言為仇者所中傷,不可以天下法為人報怨。修得解,始服其長者。
。ā端问贰ぺw概傳》,有刪節)
。、文中劃波浪線部分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知鄆州/應天府/代韓絳為御史中丞/絳以論張茂實不宜典宿/衛罷概至/首言之/茂實竟去
。拢i州/應天府/代韓絳為御史中丞/絳以論張茂實/不宜典宿衛罷/概至首/言之/茂實竟去
。茫i州/應天府/代韓絳為御史中丞/絳以論張茂/實不宜典宿衛罷/概至首言之/茂實竟去
D.知鄆州/應天府/代韓絳為御史中丞/絳以論張茂實不宜典宿衛罷/概至/首言之/茂實竟去
5、下列對文中加粗的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起居注是我國古代記錄帝王的言行錄,包括除了皇帝宮中私生活外的種種言行,一般不外傳,僅作為撰修國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B.樞密使是樞密院的長官。唐時由大臣擔任,宋以后改由宦官擔任,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樞密使的權力與宰相相當,清代軍機大臣往往被尊稱為“樞密”。
C.致仕,交還官職,即退休。古代官員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還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稱,蓋指官員辭職歸家。
。模贈,是古代朝廷對功臣的先人或其本人死后追封爵位官職。有時朝廷還會根據各文臣武將的生前事跡給予稱號以褒貶善惡,是為謚號。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趙概,年少時勤奮學習能自力,器量見識宏遠。秉性和平,與人沒有怨仇?贾羞M士后,因才干突出,得到皇帝的賞賜。
B.趙概在洪州任上,解除了章江的水患,果斷地處理了把持郡里事務,行不法之事的屬官鄭陶、饒奭,終因澠池縣令張誥的過失受牽連而被免職。
C.趙概對朝廷忠耿盡職,即使退居在家,一改一些官員因年老辭官回家后,唯恐自己的一些說辭、議論等傳到朝廷的做法,用編書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納諫。
D.趙概因張誥被貶職六年,但他對張誥念念不忘,張誥死后,趙概對他的家人照顧非常周到。連一向對他冷淡的歐陽修最終也為之折服。
。贰盐闹挟嫏M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抛溆凶匀葜菔託w而犯夜者,斬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5分)
、票菹率济嬷I申錫毋面從,今黜之,何以示天下?(5分)
《宋史·趙概傳》閱讀答案
。.(3分)D(結合人名、地名、官職名稱以及動詞斷句)
5.(3分)B.(“唐時由大臣擔任,宋以后改由宦官擔任”錯,應為“唐時由宦官擔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擔任”)
、叮3分)B(“終因澠池縣令張誥的過失受牽連而被免職”是升任直集賢院后的事,而非洪州任上。)
7.⑴(5分)有從容州駐地逃回而違禁夜行的士卒,趙概殺了這些士兵示眾,并趁機抓捕了陶、奭二人進行抵罪。(“定語后置”1分,“徇”1分,"因"1分,大意2分)
、疲5分)陛下當初還當面訓示郭申錫不要表面順從,現在要罷免他,(這樣的話,陛下)拿什么來向天下人解釋呢?(“諭”1分,“黜”1分,“賓語前置”1分,大意2分)
【《宋史·趙概傳》閱讀答案及翻譯】相關文章:
《宋史·趙普傳》閱讀答案11-03
《宋史·趙尚寬傳》閱讀答案和原文翻譯09-19
《宋史蘇軾傳》閱讀答案及翻譯10-05
《宋史·趙彥倓傳》閱讀練習及答案10-24
《宋史趙晁傳》閱讀答案解析及譯文07-09
《宋史李壁傳》閱讀答案與翻譯10-26
《宋史沈括傳》的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03-28
《宋史曾肇傳》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9-03
宋史蘇軾傳原文翻譯及閱讀答案11-14
趙炳傳的閱讀答案及翻譯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