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黃昏閱讀題答案

時間:2025-01-13 08:59:56 思穎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古寺黃昏閱讀題答案

  在現實的學習、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地掌握此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和方法。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寺黃昏閱讀題答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古寺黃昏閱讀題答案

  古寺黃昏

  朱以撒

  ①我是選擇黃昏深濃時分走入這座古寺的。

 、谶@座已經顯得凋敝的北方古寺,坐落在一處開闊的坡上,和那些皇皇大寺相比,它就像被長風卷走了青春的亮麗,只映現出蒼老樸實。除了正午前后還有一些香客結伴而來,使寺院上空紫氣繚繞,生機平添,一到黃昏,人跡蕭然,能見到的只是寥寥的青鞋布襪的僧人的身影了。

 、畚抑赃x擇黃昏入古寺徜徉,是有一些想法的。我曾隨著熙攘游人,多次在明晰清朗的上午進出那些金碧輝煌的寺院,從雕梁畫棟、翹角飛檐的油彩,都可以一下子認出香火旺盛、香客密集的盛況。尤其是那海碗口一般粗大的香炷,總是讓寺院終年彌漫在煙火中,佛們承受得了如此的熏炙嗎?這種情景總是勾起人的特定想象,想到佛,想到往生,想到西方的極樂世界?墒,來的人多了,也不免使佛門凈地留下揮之不去的世俗,毫無清凈可言,更無從做離奇的聯想。

 、茳S昏對我來說是最輕松的時刻,用不了多久,暮色來臨,一切就盡在迷蒙之中了,可以有白日不曾有過的身心舒展。黃昏前的勞作,總是使人精神緊張以至倦怠。只有黃昏到來之際,勞作宣告結束,像落日一樣卸去重負,安然地緩緩沉落。我相信很多人在這時,會感到如期而至的安寧,這是安息的前奏。不過,當這個晚秋一日又一日加深濃度時,在遠離秀色南方的這塊土地上,黃昏時帶給我的還有一絲淡淡的惋惜。我看到不少黃葉已經悄然地飄落在地,古寺里枝繁葉茂的幾株大樹,開始了刪減的旅程。

  ⑤這時節,古寺和人一樣顯出了本真和從容。

 、拊腥藢ξ艺f,討厭寺院的格局,不論東南西北,不分大寺小寺,格局大抵是千篇一律的,重視中軸線、對稱、比例、規矩。即使是當今空間造型藝術走向跌宕變化、奇詭不測的創造,古寺翻新或重起樓臺,寧愿割舍富于聯想萬端的詩情畫意,鎩去鮮活想象不可端倪的翅羽,也要保持那種千年一貫制的平衡和中正。宗教殿堂就是宗教殿堂,這么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沉淀,代代傳承它的凝重和厚實,越是往后,人們仰之彌高的心理越是難以改變,更不敢別出心裁去隨意改動。以不變而應世間萬變,能使一代又一代的信徒初衷不改,也真算得上大智慧了。我面前這座古寺,這么小的格局,當然舍棄了諸如地藏殿、大悲殿、普賢殿這些非在中軸線上的建筑,油彩煥然的也只有大雄寶殿,其余的都在剝落古舊中,可是這些古舊處,在夕陽的照射下,罄露著古樸深沉的意味。古寺最讓人流連并印上心頭的,正是這種洞見歲月風霜的真實寫照。剝蝕就剝蝕吧,又何必遮掩粉飾,包裹上隔代的不諧色澤;殘損就殘損吧,這種滄桑感理應更能傳喚出生命代謝的過程,F實中的人們是十分樂意解囊裝扮這宗教殿堂的,讓佛光彩照人富麗堂皇,一身新飾,沒有風霜感,也辨識不出年代遠近。在我眼里,一代代的雕飾敷彩,越發走向世俗的技藝和心境,把原先帶有靈氣的寺院轉換成了媚俗。用審美眼光巡弋,宗教教堂也就是藝術殿堂。可往往在洗去風霜的補救中,藝術性日漸消散,佛性慫恿了求索者的奢華,也縱容了藝術敗筆的任意涂抹。

  ⑦夕陽已經掠過寺頂的飛檐,院內一片空曠,只有那高聳的塔頂端還沐浴在這如同嫣紅的葡萄酒的醉意里。

  (有刪改)

  古寺黃昏閱讀題1

  4. 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 第②自然段將北方某古寺和那些皇皇大寺相對比,意在突出它的不清凈,流露出作者對它的惋惜。

  B. 寺廟格局千百年來重視平衡和中正,既表現出宗教的獨特文化,也與它凝重和厚實的傳統息息相關。

  C. “高聳的塔頂端還沐浴在這如同嫣紅的葡萄酒的醉意里”,作者運用比擬、比喻的手法,展現了黃昏古寺的畫意美。

  D. 本文綜合運用記敘、描寫、議論等方式,不僅寫出了作者對黃昏古寺的所見所思所感,也引發了讀者的深思。

  5. “這時節,古寺和人一樣顯出了本真和從容”一句單獨成段,聯系全文,談談作者這樣寫的用意,以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6分)

  6. 對于裝扮和粉飾寺廟,作者持什么看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答案:

  4. A [解析] “意在突出它的不清凈,流露出作者對它的惋惜”分析錯誤,主觀臆測,曲解文意。

  5. 用意:總括上文內容,突出這句話在文中的重要性。(2分,意思對即可)理解:黃昏時分,古寺人跡蕭然,遠離了世俗,回歸了清凈,呈現出蒼老樸實的本色;而人在黃昏的時候,卸去了重負,身心得以舒展,心境獲得安寧,呈現出自然、自在的本我。(共4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

  6. 作者對于裝扮和粉飾寺廟持否定態度。(1分)①寺廟的剝蝕與殘損更能顯示出歷史的滄桑感和厚重感,更能傳喚出生命代謝的過程;②世人粉飾寺廟,把原先帶有靈氣的寺院轉換成了媚俗;③寺廟殿堂也是藝術殿堂,補救不當,藝術性會日漸消散。(分析部分答對一點給1分,答對兩點給3分,答對三點給6分,意思對即可)

  古寺黃昏閱讀題2

  10. 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恰當的一項是( )

  A. 第②自然段將北方某古寺和那些煌煌大寺相對比,意在突出它的不清凈,流露出作者對它的惋惜。

  B. 寺廟格局千百年來重視平衡和中正,既表現出宗教的獨特文化,也與它凝重和厚實的傳統息息相關。

  C. “高聳的塔頂端還沐浴在這如同嫣紅的葡萄酒醉意里”,作者運用比擬、比喻的手法,展現了黃昏古寺的畫意美。

  D. 本人綜合運用記敘、描寫、議論等方式,不僅寫出了作者對黃昏古寺的所見、所思、所感,也引發了讀者的深思。

  11. “這時節,古寺和人一樣顯出了本真和從容”一句單獨成段,聯系全文,談談作者這樣寫的用意,以及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2. 對于裝扮和粉飾寺廟,作者對此持什么看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案:

  10.A “意在突出它的不清靜”錯,是突出它的基本樸實。

  11.用意:總括上文內容,突出這句話在文中的重要性。(意思對即可)

  理解:①黃昏時分,人跡蕭然,弗去了世俗,回歸了清凈,呈現出古寺蒼老樸實的本色;②而人在黃昏時候,卸去了重負,身心得以舒展,心境獲得安寧,呈現出自然、自在的本我。

  12.作者對于裝扮和粉飾寺廟持否定態度。①寺廟的剝蝕與殘損更能顯示出歷史的滄桑感和厚重感,更能傳喚出生命代謝的過程;②世人粉飾寺廟,把原先帶有靈氣的寺院轉換成了媚俗;③寺廟殿堂也是藝術殿堂,補救不當,藝術性會日漸消散。

【古寺黃昏閱讀題答案】相關文章:

古寺黃昏閱讀答案06-30

《黃昏》閱讀題及答案08-15

《黃昏的蔗園》閱讀題與答案08-04

季羨林《黃昏》的閱讀訓練題及其答案06-29

《黃昏》閱讀答案06-15

《黃昏》閱讀答案12-17

《黃昏》的閱讀答案12-09

《黃昏渡》現代文閱讀題及答案11-22

《黃昏》閱讀練習及答案08-13

鏡泊湖的黃昏閱讀答案06-1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性爱视频久久艹 |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 | 色综久久综合桃花网 | 中文字幕日韩理论在线 | 五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成色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