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環保》閱讀理解題附答案
材料一:
公民高度認同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取得的成繢,66。88%的受訪者在近半年內討論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生態文明理念。
71。97%的受訪者在購買家電時,每次都會或者經常會選擇節能家電;69。04%的受訪者經常會優先選擇公交、自行車或順路拼車等綠色出行方式;55。83%的受訪者在購物時經常會自帶手提襲或購物袋;72。70%的受訪者能夠做到適度消費,減少購買非必需品。
在家庭場所,公民環保行為實踐的比例為74。90%。調查表明84。19%的受訪者能做到“人走關燈”,79。85%的受訪者能夠準確識別生活垃圾分類標志。在公共場所,公民踐行環保行為的比例為64。02%。調查表明80。88%的受訪者能夠做到不隨手亂扔垃圾,70。25%的受訪者能夠做到外出用餐“光盤”。在工作場所,公民踐行環保行為的比例為53。67%。調查表明56。81%的受訪者能夠做到“雙面打印”。
雖然有39。85%的受訪者在近半年內關注過與生態環境保護有關的新聞報道,但近半年內參加環保志愿活動和捐助環保項目的受訪者比例僅分別為24。48%和22。51%。28。40%的受訪者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保護野生動物,34。84%的受訪者能夠做到保護飲用水源,在發現周圍有人使用野生動物制品或者食用野生動物時,只有25。00%的受訪者會加以勸阻或通知有關部門。
調查發現,不論在家庭、公共場所還是工作學習中,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對公民環保行為實踐的影響正在逐漸減弱,而文化水平與公民參與環保行為的深度存在關聯。52。06%的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受訪者近半年內關注過生態環境新聞,而小學及以下學歷的受訪者中僅有27。78%關注過;77。53%的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受訪者捐助過環保項目,而高中或中專學歷的受訪者中僅有59。29%捐助過;40。45%的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受訪者投訴過企業污染情況,而高中或中專學歷的受訪者中僅有33。56%投訴過。
大部分受訪者將自身生態環境行為實踐的原因歸結于“社會責任感”和“大家怎么做,我就怎么做”,這兩項分別占比51。18%和25。58%。
公民選擇環保科普形式調查統計表(多選)
(摘自《公民環保行為調查報告》)
材料二:
隨著基本環保知識的科普和媒體宣傳力度的增強,我國城市居民對于基本環保知識的認知明顯提高。以此挺調查反映的民眾對PM2。5和氣候變暖的認知程度為例,54。2%的民眾表示對于PM2。5有一定程度的認知,40。4%民眾認為個人日常行為將影響氣候變暖,這兩項占比均較前兩輪調查有大幅提升。
調查同時顯示,越來越多的民眾意識到個人行為將會對環境保護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民眾的環保意識普遍較強。調查發現,對于環保貢獻、垃圾分類、自帶購物袋購物等問題均給出高度肯定回答,分別是75%、90。3%、81。3%;對于為環保組織捐款、做環保義工等問題,民眾的回答也比較樂觀,71。1%的民眾表示愿意捐款,78。7%的民眾表示愿意為環保做義工。對于“政府春節期間是否應該禁止放鞭炮和焰火”問題,80。8%的民眾認為應該禁止。與2015年相比,民眾在上述幾個方面的意識均有了較大提高。另外對于政府解決交通擁堵問題的措施,高達69。8%的民眾支持采取汽車限號政策。
(摘編自《<中國城市居民環保意識調查>報告發布》)
材料三:
據媒體報道,最早發現華北超大污水滲坑的是重慶一家環保公益組織。從環保實踐來看,環保公益組織、環保公益基金等社會力量是行政力量的重要補充。我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一些經驗,如中國近百名知名企業家出責成立的環境保護組織——阿拉善生態協會,不但有力改善和恢復了內蒙古阿拉善地區的生態環境,減緩乃至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沙塵暴的發生,而且增強了企業家的環保社會責任感和公眾的環保意識。
(摘編自盤和林《激活環保微力量》)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公民高度認同我國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多數人關注生態文明理念,有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識。
B.公民選擇環保科普展覽展示、標語或宣傳活動的比例均不足三成,原因在于這些科普形式欠直觀形象。
C。公民喜歡的環境保護傳播渠道仍以電視、廣播為主,但公民選擇通過網絡了解環保信息的居第二位,值得重視。
D.人們高度認同環保貢獻、垃圾分類、自帶購物袋購物等,很多民眾表示愿意為環保組織捐款、做環保義工。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大部分公民對踐行綠色消費理念具有較高的認可度,且融入了日常生活中,不進行不合理消費,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理念深入人心。
B.公民環保行為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公民自身文化水平等有關,但因環保科普力度加大,經濟水平對環保行為實踐的影響已弱化。
C。材料二以調查數據為證,指出只要大力落實基本環保知識的科普,增強媒體的環保宣傳力度,就能促進民眾環保意識的普遍增強。
D.材料三以具體個案為例,表明環保公益組織、環保公益基金等社會力量對于環保監督與生態環境治理起到決定性的支撐作用。
3.怎樣提升公民環保行為的成效?請結合材料,簡要概括說明。(6分)
參考答案:
1.B【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檢索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原因在于這些科普形式欠直觀形象”原因推斷不當,顯得武斷,理由不足)
2.A【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評價文本的基本傾向的能力。(B歸因不當。“因環保科普力度加大,經濟水平對環保行為實踐的影響已弱化”這一點原文并未述及。C強加條件關系,不符邏輯;民眾環保意識的普遍增強,環保知識科普與媒體環保宣傳只是其中的重要渠道,此外,還得有其他的手段,諸如法制懲戒等。D“起到決定性的支撐作用”這一表述不當,應該是“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從原文“行政力量的重要補充”這一表述可以推出)
3.【解析】本題考查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縮小乃至消除公民環保行為存在的場景差異,增強公民公共場所與工作場所的環保意識;②增強公民環保行為影響他人、監督他人的意識;③提高公民文化素養與受教育水平;④提高公民環保行為的主動性和自覺性;⑤扶持環保公益組織,促進公眾環保意識的增強與環保行為的實踐。(答出三點即可,每點2分)
【《公民環保》閱讀理解題附答案】相關文章:
閱讀理解題目附答案03-28
榆樹閱讀理解題及附答案12-13
《古井》閱讀理解題附答案02-08
《白鷺》閱讀理解題附答案02-08
《茼蒿》閱讀理解題附答案02-09
《文竹》閱讀理解題附答案02-09
《麻雀》閱讀理解題附答案07-08
《春暉》閱讀理解題附答案02-22
《溪水》閱讀理解題附答案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