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白鷺閱讀答案
《白鷺》此文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征,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隱晦地借孤獨而優美的白鷺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追求。全文語言優雅,蘊含深意,用詞準確,語言質樸,沒有一句直接抒情,卻句句含情。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郭沫若白鷺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白鷺
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紅的朱鷺或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
然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那鐵色的長喙,那青色的腳,增之一分則嫌,減之一分則嫌,素之一忽則嫌,黛之一忽則嫌。
在清水田里時有一只兩只站著釣魚,整個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畫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為白鷺設計的鏡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見它孤獨的站在小樹的絕頂,看來像是不安穩,而它卻很悠然。這是別的鳥很難表現的一種嗜好。人們說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嗎?
黃昏的空中偶見白鷺的低飛,更是鄉居生活中的一種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許有人會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優美歌嗎?——不,歌未免太鏗鏘了。
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文學賞析
白鷺,一種普普通通的鳥,經過郭沫若寥寥數筆的描摹,就顯得那么栩栩如生。
作者開篇把白鷺比作一首詩,優美而有富有意境,而且是一首精巧的詩。由此,這已經在讀者心中播下了一顆美的種子,等著它發芽,成長,開出美麗的花來。
作者僅僅對白鷺寥寥數筆的描繪,就揭示了它平常的美。先是同白鶴、朱鷺和蒼鷺作比照,彰顯了白鷺“全身的流線型結構”,這就突出白鷺一種無與倫比的獨特的美,頗有點兒“百鳥之中我為首”的意思了。白鷺“增一點兒則嫌長,一一點兒則嫌短;素一點兒則嫌白,深一點兒則嫌黑”。真讓人驚嘆白鷺的獨特之美,自然,那些美麗的白鶴、朱鷥、蒼鷺定會自嘆不如了。
再看,白鷺“孤獨地站立在小樹的絕頂,夠讓人提心吊膽了,可白卻處之泰然,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讀到這兒,才發現郭沫若表面是寫白鷺,其實是在寫人。這實在是想告訴大家,做人就算做普普通通的人,也要勇于進取,于攀登,永遠給自己一個堅強的笑。這自然也是郭沫若的自我寫照。因為,他在革命的激流漩渦中,卻永葆白鷺的一身清白,更有處之泰然的風采。
有人認為,白鷺不會唱歌,但是白鷺本身就是一首歌。生命如歌,要他在瞬間創造了輝煌,這首歌就不會停止,永遠,永遠。生活中許多像白鷺一樣默默無聞的人,只要盡心盡力地活著的勞動者,雖不能創造驚天動地的業績,但也一樣會受到人們的尊敬。
全文語言精練、有種清新淡雅之美,沒有一句直接抒情,卻句句含情。作家對白鷺的喜愛與驚嘆之情,隱潛在字里行間,這樣的感情流露才是自然的、真摯的。
《白鷺》一曲已終,仍讓人感到余音裊裊,繞梁不絕。
題目
1、依次填入文中四個方框最恰當的.一組詞是( )
A、黑白長短
B、長白短黑
C、長短白黑
D、黑短白長
2、本文重點是贊美白鷺,為何要在文中插入對白鷺、朱鷺、蒼鷺的描述?(不超過25個字)
3、文章第五小節寫白鷺站在小樹絕頂,人們猜測“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這樣的猜測嗎?根據何在?為什么?(不超過50個字)
4、從全文看,白鷺的美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每個方面用兩個字概括,不少于6個字,不超過10個字,包括10個字)
5、下面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賞析有誤的兩項是( )
A、本文通過贊美白鷺,表現了作者愛尋常之美、愛平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開頭說“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是從白鷺的外貌、形態特點著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說白鷺是“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寫出了白鷺易被人忽視的內在的、質樸的美,這樣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文章第四小節運用了一連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鷺勻稱的體態和諧調的色彩。
E、文章倒數第二小節說“歌未免太鏗鏘了”,這是說其他鳥唱的歌太響亮了,作者借此來反襯白鷺寧靜悠然的美。
參考答案
1、C
2、通過比較,形體“適宜”及其自然美的特點。
3、不同意。從文中“可它真是望哨嗎”的疑問中可看出。作者欣賞的就是白鷺這種沒有任何目的的悠然自得的美。
4、自然寧靜悠然勻稱和諧(能概括出意思類似的三個方面即可)
5、CE(提示:C應為“由表及里”,E泛指所有的歌,不僅指其他鳥唱的歌)
創作背景
《白鷺》作于1942年10月31日,當時正值抗日戰爭第二階段。郭沫若當時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任國民黨政府語言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以雙重身份進行抗日。他說:“中國目前是最為文學的時代,善惡對立、忠奸對立異常鮮明,人性美發展到極點,人性惡也發展到極點。”所以他這個時期的雜文以愛國反奸為中心內容,贊頌愛國者的忠義揭露賣國者的奸惡。《白鷺》以真誠的筆觸描繪了白鷺的生態特征,贊揚了尋常的事物中蘊含著內在美,隱晦地借孤獨而優美的白鷺來表達自己的政治追求。
在南國優美的田野中、明凈清淺的小河邊,一種常見的水禽被人尊為水邊隱士、江田長者的白鷺,出沒其間把鄉居生活點綴得特別富有情趣。郭沫若以其特殊的觀察力,對白鷺進行了熱情的謳歌。
《白鷺》是《丁東草》三章(丁東、白鷺、石榴)中的一章,最初發表于1943年2月《文藝生活》第三、第四期,后收入小說散文集《波》中。
名家點評
中外散文詩學會副主席王幅明:在我國南國,白鷺是常見的一種水鳥“而白鷺卻因為它的常見,而被人忘卻了它的美”,作品的立意與詩人同年所寫的名篇《銀杏》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銀杏》寫得熾熱、直率,而《白鷺》則顯得蘊藉、雋永。
安徽大學教授沈敏特:本文詠物,并不托物詠志,而屬于純然審美的小品。作家在白鷺或靜或動,或倚或飛的各種狀態中捕捉它在自然環境中形成的藝術結構。這就證明即如郭沫若這樣的社會活動家,在藝術領域也不單打一,而尊重藝術功能的多側面性。純然的審美也是人性的需要。
上海陶行知思想研究會理事章紹巖:作者寄情于景寓情于物,表達了自己對自然美的強烈追求。作者一落筆就贊美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白鷺怎么會是一首詩呢?仔細品味,不禁為這個比喻叫絕。作者以詩人獨特的感受,從白鷺身上捕捉到一種形象美、意境美,乃至理趣美。他終于驚嘆地呼出了:白鷺是一首詩!一首詩,已經是可愛了,一首精巧的詩,更可愛了,作者提筆先贊,作為行文的張本。
作者簡介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四川省樂山客家人,文學家、劇作家、詩人,是中國新詩奠基人之一。同時,還是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書法家、學者、社會活動家,致力于世界和平運動。郭沫若著述頗豐,主編《中國史稿》和《甲骨文合集》,全部作品編成《郭沫若全集》38卷。
【郭沫若白鷺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郭沫若的《白鷺》閱讀答案11-18
《白鷺》閱讀答案07-19
白鷺的閱讀答案02-06
白鷺閱讀答案02-03
白鷺閱讀答案09-06
《白鷺》閱讀答案10-05
白鷺的閱讀答案10-05
《白鷺》閱讀答案11-16
《白鷺》閱讀的答案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