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犬》閱讀題及答案4篇
《義犬》閱讀題及答案1
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8分)
義犬
潞安①某甲,父陷獄將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將詣郡關②說跨騾出,則所養黑犬從之呵逐使退既走,則又從之,鞭逐不返,從行數十里某下騎,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視犬已遠,乃返轡疾馳,抵郡已暮。及掃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輾轉終夜候關出城,細審未途。又自計南北沖衢④,行人如蟻,遺金寧有存理!逡巡至下騎所,見犬斃草間,毛汗濕如洗。提耳起視,則封金儼然。感其義,買棺葬之,人以為義犬冢云。
(選自《聊齋志異》有刪減 【注釋】①潞安:縣名。 ②郡關:州府。 ③掃腰橐(tuó:掃,清理。腰橐,錢袋。④沖衢:交通要道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3分
(1既走,則又從之(2犬始奔去(3返客疾馳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又自計南北沖衢,行人如蟻,遺金寧有存理!
小題3:請用自己的語言概述義犬的“義”表現在哪些方面(2分)
《義犬》閱讀題及答案2
義犬(9分)
潞安①某甲,父陷獄將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將詣郡關②說。跨騾出,則所養黑犬從之。呵逐使退。既走,則又從之,鞭逐不返,從行數十里。某下騎,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視犬已遠,乃返轡疾馳,抵郡已暮。及掃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輾轉終夜。候關出城,細審未途。又自計南北沖衢④,行人如蟻,遺金寧有存理!逡巡至下騎所,見犬斃草間,毛汗濕如洗。提耳起視,則封金儼然。感其義,買棺葬之,人以為義犬冢云。
【注釋】
①潞安:縣名。②郡關:州府。③掃橐③:掃,清理。橐③,錢袋。④沖循:交通要道。
2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1)既走,則又從之(2)犬始奔去(3)返客疾馳(4)金亡其半
2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又自計南北沖衢,行人如蟻,遺金寧有存理!
23、請用自己的語言概述義犬的義表現在哪些方面。(2分)
參考答案:
21(1)已經(2)離開(3)快速(4)丟失
22(他)又想到(來路)是南北交通要道,來往的行人像螞蟻一樣多,丟失的銀兩(錢財)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對即可)
23緊隨主人,打罵它都不回;為主人尋找丟失的銀兩,竟累死在草叢中;臨死也不忘用身緊護主人的銀兩。(答出兩點即可)
《義犬》閱讀題及答案3
義犬(11分)潞安①某甲,父陷獄將死。搜括囊蓄,傅百金,將詣郡關②說。跨騾出,則所養黑犬從之。呵逐使退。既走,則又從之,鞭逐不返,從行數十里。某下騎,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視犬已遠,乃返轡疾馳,抵郡已暮。及掃腰橐③,金亡其半,涔涔汗下,魂魄都失,輾轉終夜。候關出城,細審未途。又自計南北沖衢④,行人如蟻,遺金寧有存理!逡巡至下騎所,見犬斃草間,毛汗濕如洗。提耳起視,則封金儼然。感其義,買棺葬之,人以為義犬冢云。(選自《聊齋志異》有刪減)
【注釋】①潞安:縣名。②郡關:州府。③掃橐:掃,清理。橐,錢袋。④沖衢:交通要道。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詞語。(4分)
(1)既走,則又從之( )(2)犬始奔去( )(3)返客疾馳( )(4)金亡其半( )
【小題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又自計南北沖衢,行人如蟻,遺金寧有存理!
【小題3】請用自己的語言概述義犬的“義”表現在哪些方面。(4分)
答案:
【小題1】(1)已經(2)離開(3)快速(4)丟失(4分,每空1分)
【小題2】(他)又想到(來路)是南北交通要道,來往的行人像螞蟻一樣多。丟失的銀兩(錢財)哪有存在的道理!(意對即可)(3分)
【小題3】緊隨主人,打罵它都不回;為主人尋找丟失的銀兩,竟累死在草叢中;臨死也不忘用身體緊護主人的銀兩(答出兩點即可)(4分)
解析
【小題1】試題分析: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根據語境判斷字詞義,解釋時要注意辨析詞義和用法的變化,比如本題中“去”“疾”“亡”皆是古今異義詞,要根據語鏡判斷,不可望文生義。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2】試題分析:疏通文意,了解句子大意,準確理解關鍵字詞,比如“遺”。翻譯后要疏通一下句子。考點:理解或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小題3】試題分析:了解故事的內容,找出有關“義犬”的情節,分析情節點,看“義犬”是怎么保護主人的。考點:理解文言文內容要點。能力層級為理解B。
《義犬》閱讀題及答案4
孫權時,李信純,襄陽紀南人也。家養一狗,字曰“黑龍”,愛之由甚,行坐相隨,飲饌之間,皆分與食。忽一日,于城外飲酒大醉,歸家不及,臥于草中。遇太守鄭瑕出獵,見田草深,遣人縱火爇之。信純臥處,恰當順風。犬見火來,及以口拽純衣,純亦不動。臥處比有一溪,相去三五十步,犬即奔往,入水濕身,走來臥處。周徊以身灑之,獲免主人大難。犬運水困乏,致斃于側。俄爾信純醒來,見犬已死,遍身毛濕。甚訝其事。睹火蹤跡,因爾慟哭。聞于太守。太守憫之曰:
“犬之報恩甚于人。人不知恩,豈如犬乎!”即命具棺槨衣衾葬之。今紀南有義犬冢,高十余丈。
1、翻譯
2、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答案:
1:三國時期,有個叫做李信純的襄陽紀南人,家里養了一只叫做黑龍的狗,他非常喜歡這只狗,無論做什么都把這只狗帶在身邊,就連吃飯也和狗一起分著吃.突然一天李在城外和醉了酒,來不及回家,就睡在了草叢中.剛好此時太守鄭瑕出城捕獵,見草長的太深,就派人用火燒草叢,李信純睡覺的地方正好順風.黑龍這只狗見火勢往主人這邊燒來,就用嘴銜住主人的衣服拖他走,但是拖不動.在主人睡覺的.旁邊有條小溪,大概三十幾步遠,黑龍跑到小溪邊,用溪水淋濕身子,跑來主人睡覺的地方,抖動身體,將水灑在主人身上,主人最后得救了,而黑龍卻因為來回運水給累死在了主人旁邊.之后李信純醒了,見狗死了,身上被水淋濕,非常驚訝,再看見有火燒過的痕跡,大哭起來.告訴了太守,太守憐憫的說:狗比人還懂得報恩.人如果不知恩圖報,連狗都不如啊!然后給狗穿上衣服,用棺材厚葬.現在紀南地區有個義犬的墳墓,有3米多高
2:教育我們要知恩圖報
三國時期,住在襄陽的李信純養著一只名叫“黑龍”的犬,“黑龍”平時與李公子形影不離。一天,李公子帶著“黑龍”進城,因醉酒在歸家路上倒在城外草地上睡著了,此時襄陽太守鄭瑕在此打獵,由于雜草叢生,難以看清獵物,故命人燒荒。火隨風勢蔓延到李公子的身邊,而爛醉如泥的李公子絲毫不知。 緊急關頭,李公子身旁的“黑龍”忙叫、咬拖主人,無效后,見不遠處有個小溪,便機智地跑過去跳入溪中,將身體浸濕后,飛奔回醉睡的李公子身邊,抖落皮毛上的水將李公子的衣服和周圍的草弄濕,往返多次,終因過度勞累而死在李公子身旁。 火沒有燒到李公子,待他醒后,明白了發生的一切,撲在“黑龍”身上痛哭不止。太守鄭瑕聽到這件事,感嘆道:“狗比人更懂報恩,人要是知恩不報還不如狗呢。”人們擇吉日厚葬了義犬“黑龍”,并在高墳上立碑”義犬冢”。
道理:人要懂得知恩圖報
【《義犬》閱讀題及答案4篇】相關文章:
《義犬救主》閱讀答案03-29
項鏈閱讀題及答案06-06
《鄉愁》閱讀題及答案11-15
《等》閱讀題及答案02-06
《選擇》閱讀題及答案08-03
《辣椒》閱讀題及答案07-12
森林閱讀題及答案06-25
《以柔克剛》閱讀題及答案12-20
《害群之馬》閱讀題及答案12-19
《征服》閱讀題及答案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