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與樂業》閱讀題及答案3篇
《敬業與樂業》閱讀題及答案1
孔子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又說:“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沒有什么人不可教誨,獨對于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難!難!”可見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藥可醫,惟有無業游民,雖大圣人碰著他,也沒有辦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禪師,他常常用兩句格言教訓弟子,說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他每日除上堂說法之外,還要自己掃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歲,日日如此。有一回,他的門生想替他服務,把他本目應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老實不客氣,那一天便絕對的不肯吃飯。
我征引儒門、佛門這段話,不外證明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倘若有人問我:“百行什么為先?萬惡什么為首?”我便一點不遲疑答道:“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沒有職業的懶人,簡直是社會上的蛀米蟲,簡直是“掠奪別人勤勞果實”的盜賊。我們對于這種人,是要徹底討伐,萬不能容赦的。今日所講,專為現在有職業及現在正做職業上預備的人——學生——說法,告訴他們對于自己現有的職業應采取何種態度。
1、請用一句話概括出本文段要表達的意思。(可用本文段中的原話)
2、“這位言行相顧的老禪師……”中的“言行相顧”指的是什么?請結合本文章解釋。
3、“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對于這兩種人便搖頭嘆氣說道”中的'“搖頭嘆氣”是作者的想象,你認為它有什么作用。
4、“百行業為先,萬惡懶為首”。“懶”是許多學生的通病,請你說說是什么原因使你有點懶呢?
答案:
1、答: 人人都要有正當職業,人人都要不斷的勞作。
2、答:“言”是指他說的“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行”是指他沒做事后一天不肯吃飯。
3、答:“搖頭嘆氣”使論述的語言形象生動,并引起聽眾對無所事事者的注意和思考。
4、答:無標準答案,說得有道理即可。
《敬業與樂業》閱讀題及答案2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第二要樂業。“做工好苦呀!”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但是我要問他:“做工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難道又不苦?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人生從出胎的那一秒鐘起到咽氣的那一秒鐘止,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過于無業游民,終日閑游浪蕩,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里才好。他們的日子真難過。第二等苦人,便是厭惡自己本業的人,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不是專門自己替自己開玩笑嗎?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樂。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閑煩惱。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的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孔子自述生平,說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種生活,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梁啟超《敬業與樂業》)
14.選文中,作者針對什么問題提出了什么觀點?(2分)
15. 從內容和表達兩個方面看,選文開頭寫作者和某人的對話有什么好處?(4分)
16.選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一例分析。(3分)
17.結合文段內容和自己的體驗,說說一個人如何才能做到樂業。(3分)
參考答案:
14.答案:針對“做工苦”提出“要樂業”的論點。(如答“針對‘做工苦’提出‘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的論點”也可給分)
評分:本題2分。每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
15.答案:內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說明的道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表達上:采用對話方式親切平易,如話家常,便于交流,容易產生共鳴。評分:本題共4分。每個方面2分,意思對即可。
16.答案:第一問: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證法)、對比論證 第二問示例:①舉例論證:舉兩等苦人的例子,論述“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的道理。②引證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話,論證“樂業的重要性”。③對比論證:先從反面論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從正面闡述什么職業都有樂趣。
評分:本題共3分。第一問2分,答出其中兩種即可。第二問1分。
17.答案:不畏勞苦;要善于在勞苦中尋找快樂;要全身心投入到職業中,在奮斗中增加快樂的分量;干一行愛一行,以此為樂等。
評分:本題共3分。答出3點得滿分,答出2點得2分,答出1點得1分,意思對即可。
《敬業與樂業》閱讀題及答案3
第二要樂業。“做工好苦呀!”這種嘆氣的聲音,無論何人都會常在口邊流露出來。但是我要問他:“做工苦,難道不做工就不苦嗎?”今日大熱天氣,我在這里喊破喉嚨來講,諸君扯直耳朵來聽,有些人看著我們好苦;翻過來,倘若我們去賭錢去吃酒,還不是一樣在淘神費力?難道又不苦?須知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人生從出胎的那一秒鐘起到咽氣的那一秒鐘止,除了睡覺以外,總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擱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費力,勞苦總是免不掉的。會打算盤的人,只有從勞苦中找出快樂來。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過于無業游民,終日閑游浪蕩,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擺在哪里才好。他們的日子真難過。第二等苦人,便是厭惡自己本業的人,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卻滿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嗎?到底不能。結果還是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去做。這不是專門自己替自己開玩笑嗎?我老實告訴你一句話:“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為什么呢?第一,因為凡一件職業,總有許多層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變化、進展的狀態,最為親切有味。第二,因為每一職業之成就,離不了奮斗;一步一步的奮斗前去,從刻苦中將快樂的分量加增。第三,職業性質,常常要和同業的人比較駢進,好像賽球一般,因競勝而得快樂。第四,專心做一職業時,把許多游思、妄想杜絕了,省卻無限閑煩惱。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人生能從自己的職業中領略出趣味,生活才有價值。孔子自述生平,說道:“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種生活,真算得人類理想的生活了。
閱讀題目:
1.選文中,作者針對什么問題提出了什么觀點?(2分)
2.從內容和表達兩個方面看,選文開頭寫作者和某人的對話有什么好處?(4分)
3.選文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一例分析。(3分)
4.結合文段內容和自己的體驗,說說一個人如何才能做到樂業。(3分)
閱讀答案:
1.針對“做工苦”提出“要樂業”的論點。(如答“針對提出的論點”也可給分)
評分:本題2分。每個要點1分,意思對即可。
2.內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說明的道理: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繼續做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表達上:采用對話方式親切平易,如話家常,便于交流,容易產生共鳴。
評分:本題共4分。每個方面2分,意思對即可。
3.第一問: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證法)、對比論證
第二問示例:①舉例論證:舉兩等苦人的例子,論述“苦樂全在主觀的心,不在客觀的事”的道理。②引證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話,論證“樂業的重要性”。③對比論證:先從反面論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從正面闡述什么職業都有樂趣。
評分:本題共3分。第一問2分,答出其中兩種即可。第二問1分。
4.不畏勞苦;要善于在勞苦中尋找快樂;要全身心投入到職業中,在奮斗中增加快樂的分量;干一行愛一行,以此為樂等。
評分:本題共3分。答出3點得滿分,答出2點得2分,答出1點得1分,意思對即可。
【《敬業與樂業》閱讀題及答案3篇】相關文章:
《〈敬業與樂業〉選段》閱讀答案07-06
敬業與樂業現代文閱讀答案12-31
敬業與樂業說課稿11-14
《勤與儉》閱讀題及答案11-19
《陰影與陽光》閱讀題及答案11-18
魯迅《習慣與改革》閱讀題及答案09-04
項鏈閱讀題及答案06-06
《鄉愁》閱讀題及答案11-15
《等》閱讀題及答案02-06
《選擇》閱讀題及答案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