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閱讀答案

時間:2021-03-29 20:58:58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匯編15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許多人都需要跟閱讀答案打交道,閱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閱讀題的金鑰匙。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曹劌論戰》閱讀答案,歡迎大家分享。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匯編15篇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

  閱讀《左傳.曹劌論戰》,完成問題。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釋下面加粗的詞。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獄: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詞的意義、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忠之屬也 屬予作文以記之

  B.公問其故 并驅如故

  C.何以戰域民 不以封疆之界

  D.必以信 愿陛下親之信之

  3.翻譯下列語句。

  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我的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直以來,長勺之戰中的魯莊公被人認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實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請簡要地說說你的感悟。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同遍,遍及(2)賜福、保佑(3)案件

  2.C

  3.做官的人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呢?

  4.示例:從四個方面表現魯莊公的不鄙廣開言路,禮賢下士;盡職盡責,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虛心求教,不恥下問。答對其中一個方面即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2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任選兩個作答,多選不加分)(2分)

  ⑴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⑵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⑶犧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⑷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11.下列四個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何以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戰于長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軾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D.小大之獄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也無窮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13.文中魯莊公認為可以對齊國作戰的三條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①答:

  ②答:

  ③答:

  14.閱讀全文,請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闡述魯國獲勝的原因。(用自己的話作答)(2分)

  ①政治方面:答:

  ②軍事方面:答:

  【答案】10.間:參與。獄:案件。犧牲: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徧:通“遍”,遍及,普遍。 11.D 12.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衰竭了。 13.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14.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爭中善于分析敵情,知己知彼,把握戰機。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3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 !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

  【乙】唐齊王景達①將兵二萬自瓜步②濟江,距六合③二十余里,設柵不進。諸將欲擊之,太祖皇帝④曰:“彼設柵自固,懼我也。今吾眾不滿二千,若往擊之,則彼見吾眾寡矣;不如俟其來!而擊之,破之必矣!”居數日,唐出兵趣⑤六合,太祖皇帝奮擊,大破之,殺獲近五千人,余眾尚萬余,走渡江,爭舟溺死者甚眾,于是唐之精卒盡矣。

  (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唐齊王景達:南唐齊王李景達。④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③六合:今江蘇六合。太祖皇帝:趙匡胤。⑤趣(qū):奔赴。

  10.選出下列各項中加點詞意思不同的一項(▲)(2分)

  A.公將鼓之 唐齊王景達將兵二萬自瓜步濟江

  B.公將馳之 若往擊之

  C.彼竭我盈 則彼見吾眾寡矣

  D.懼有伏焉 彼設柵自固,懼我也

  11.將選文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2)不如俟其來而擊之,破之必矣!

  譯文:

  12.簡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內容。(不超過25個字

  答:

  13.說說【甲】【乙】兩文中曹劌和太祖皇帝有哪些共同點。(2分)

  答:

  10. A,2分。11. (1)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作起來,第二次擊鼓的時候,他們的士氣衰減了,到第三次擊鼓時他們的士氣耗盡了。2分。(2)不如等他們來進攻的時候再攻打他們,(那樣的話)一定能 !夠打敗他們了!2分。每小題錯漏一處扣1分,扣到零分為止,計4分。12.齊魯長勺之戰的經過,1分,及戰后曹劌論述取勝的原因,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4

  《左傳》

  ①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②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③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22.第②段對曹劌語言、行動的描寫,表現了曹劌( )

  A.忠君報國的思想 B.勇于犧牲的決心

  C.急切取勝的心理 D.卓越的指揮才能

  23.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魯莊公在見曹劌之前對迎戰齊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B.曹劌主動參戰,為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C.魯國取勝的原因是,政治上取信于民,軍事上運用了正確的戰略戰術。

  D.魯莊公聽取了曹劌的建議,并與他一起指揮戰斗。

  24.選文詳寫戰前、戰后論戰,略寫戰爭過程,這樣安排有什么作用?判斷錯誤的一項是( )

  A.突出戰爭前準備的重要性。

  B.強調戰爭取勝的原因。

  C.突出曹劌的深謀遠慮。

  D.強調戰爭過程很短。

  25.強大的齊國將攻打弱小的魯國,下面詩句可表現魯國當時岌岌可危形勢的一項是( )

  A.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李賀《雁門太守行》

  B.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C.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D.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參考答案】

  (8分)22.D 23.A 24.D 25.B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5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題1】劃線詞解釋(2分)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 (2)小大之獄_____________

  【小題2】選擇劃線詞意思相同的的一組( )(2分)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先帝不以臣卑鄙' B.十年春,齊師伐我伐竹取道,下見小譚C.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D.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安能辨我是雄雌【小題3】句子翻譯(2分):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小題4】理解填空:魯國獲勝后,“公問其故”,曹劌解釋,在___________(四字)之時進軍,故克之;在敵軍___________(四字)之時,逐之。(2分)

  答案

  【小題1】(1)遍及 (2)案件(各1分)

  【小題1】A(2分)

  【小題1】大國,難以預測,恐怕有埋伏啊!

  【小題1】彼竭我盈;轍亂旗靡。(2分)

  解析【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A中二者都是“出身低微,見識短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6

  閱讀《曹劌論戰》選段,回答問題。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節選《曹劌論戰》)

  [乙](晉)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③而去之。諜④出曰:“原不過一二日矣!”軍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門⑤,而原請降。(《國語.文公伐原》)

  注釋:①原:原國,姬姓小國。②令:限令。③疏軍:撤兵。疏,散、撤。④諜:刺探軍情的人。⑤孟門:原國地名。

  1、解釋句中劃線的詞:

  ①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鄙: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犧牲:___________

  ③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庇: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①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填空:

  ①甲文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在對話中,曹劌的“_________”和魯莊公的“___________”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用文中的詞語作答)

  ②甲乙兩文都強調政治上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文中都有反映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畫線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這一句。

  4、甲文中,從“曹劌請見”一句中可以看出曹劌有主動參與國家大事的精神,請你談談對這種做法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鄙:目光短淺。 ②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 ③庇:庇護,即賴以生存。

  2、①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根據實情合理裁決。

  ②得到原國而失去信義,那又依靠什么來使喚人民呢?

  3、①遠謀 鄙

  ②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

  4、“略”。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7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1. 本文作者_________,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散文家。

  2. 解釋下列加粗詞語在句中的意思。

  (1)略無闕處( ) (2)自非亭午夜分( )

  3.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請找出表現形、色、聲、情的關鍵詞語,并認真體味。

  4.文中寫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但接下來又說“朝發白帝,暮到江陵”,這是否自相矛盾?

  5.三峽景色吸引了許多遷客騷人,三峽文化也源遠流長,請寫出有關三峽的兩句詩。

  6.《水經注》對后世影響很大,李白、柳宗元等寫山水的作品都深受其影響。請就學過和課外閱讀過的詩文,舉一例加以說明。

  【參考答案】

  1.酈道元

  2.(1)通“缺”。(2)正午

  3.文中描寫春冬兩季景象,以“素”“綠”繪色,以“懸”“漱”繪形。這些都與 “清榮峻茂”相照應。而寫冬景,則重在繪聲,“長嘯”、“凄異”、“哀轉”,渲染了肅殺的氣氛。作者的情感則蘊含其中,一個“趣”字,確切地表達了此時的愉悅心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對猿聲的描述,也是對秋景所觸發的感情。

  4.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兇險,在通常情況下,船只因江水流速過急,不會冒險出發,但在“王命急宣”的情況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發白帝,暮到江陵”。作者正是通過這兩種情況的對比性敘述,表現了夏日長江水勢之大,流速之快。

  5.例: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

  6.李白《早發白帝城》中的“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即借用了《三峽》中的“朝發白帝,暮到江陵”。柳宗元的《小石潭記》以“凄神寒骨,悄愴幽邃”表現“境清”等。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選自_________,這是一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名著。

  2.寫出下列加粗詞語的含義。

  (1)弗敢加也( ) (2)神弗福也( )

  (3)忠之屬也( ) (4)望其旗靡( )

  3.本文在描寫戰爭過程時,語言簡潔,曹劌只說了兩次“未可”、“可矣”,這樣簡單的語言表現了曹劌怎樣的特點?

  4.本文不第三段通過曹劌的論戰回答了魯莊公的哪兩個疑問?

  5.結合文章內容寫出曹劌在戰場上鎮定自若、從容自信的基礎是什么,你從中得到了怎樣的啟示?

  【參考答案】

  1.《左傳》 史學 文學

  2.(1)虛報(虛夸)。 (2)賜福,保佑。 (3)盡力做好分內的事(盡心竭力)。 (4)倒下。

  3.表現了曹劌在指揮戰爭的過程中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善于抓住戰機。

  4.(1)為什么齊人“三鼓”之后而“鼓”?(2)為什么待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后才認為可以追擊?

  5.戰爭中,曹劌能夠仔細觀察敵情,在充分了解自己實力的基礎上了解對方特點和實力,做到知己知彼。啟示圍繞“面對大事應運用智慧,靈活應對”回答即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8

  文言文閱讀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魯恭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罰。袁安③聞之,疑其不實,陰④使人往視之。隨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過,止其旁,旁有兒童。其人曰:“兒何不捕之?”兒言雉方雛,不得捕。其人訝而起,與恭決曰:“所以來者,欲察君之政績也。今蝗不犯境,此一異也;愛及鳥獸,此二異也;童有仁心,此三異也。久留徒擾賢者耳,吾將速反,以狀白安。”

  (節選自《后漢書》)

  (注釋)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內。②德化:用道德來教化。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魯恭的上司。④陰:暗中。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語。

  ①又何間焉 參與

  ②阡陌 田間小路

  (2)翻譯下列語句。

  ①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②袁安聞之,疑其不實,陰使人往視之。

  (3)甲乙兩文各有一句話體現了執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請找出來,寫在下面。

  【分析】譯文:

  (甲)

  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的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準備迎戰。曹劌請求進見,他的同鄉對他說:“大官們自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其間呢?”曹劌說:“大官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于是入宮進見魯莊公。曹劌問魯莊公:“您憑什么條件同齊國打仗?”莊公說:“衣食這類用來養生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跟從您的。”莊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不敢虛報,一定對神誠實。”曹劌回答說:“這是小信用,還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會保佑您的。”莊公說:“對于大大小小的訴訟案件,我雖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誠心誠意來處理。”曹劌回答說:“這是忠于職守的一種表現,可以憑這個條件打一仗。作戰時請讓我跟從您去。”

  (乙)

  魯恭擔任中牟縣令,注重道德教化,不采用刑罰的方式。河南尹袁安聽說這件事,懷疑它不是真的`,暗地里派自己的下屬到中牟縣去視察。(袁安派去的那個人)跟著魯恭走在田間小路上,兩人一起坐在桑樹下面。忽然,從遠處飛來一只野雞,在他們旁邊落下,野雞旁還有一個小孩。那個人問那個小孩:“你為甚么不把它抓住?”那個小孩說這個季節正是野雞培育它們的雞雛的時候,不能抓。那人聽了,對魯恭說:“我此次前來,是來檢查你的政績的,蝗蟲不犯縣境,這是我看到的第一個現象;教化的恩澤施之于鳥獸,這是第二個現象;小孩也懷有仁愛之心,這是第三個現象。這就夠了,我不在這里久留了,我在這里久留,只能起到打擾賢者的作用。”說完就回去向袁安匯報去了。

  【解答】

  (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

  ①句意為:又為什么參與呢?間,參與。

  ②句意為:跟著魯恭走在田間小路上。阡陌,田間小路。

  (2)本題主要考查點是對句子翻譯。翻譯的要求是做到“信、達、雅”,翻譯的方法是“增、刪、調、換”,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①重點字詞:忠,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屬,種類。可以一戰,就是“可以之一戰”,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可,可以。以,憑借。戰則請從,(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從去。從,隨行,跟從。句意:(這)是盡了職分之類的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②重點字詞:聞,聽說;疑,懷疑;使,派遣;視,查看,觀察;陰,暗地里。句意:袁安聽說以后,懷疑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觀察。

  (3)本題考查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的能力,其實就是提取文章的中心論點。由甲文中“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可以看出最能體現執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由乙文中“魯恭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罰。”可以看出最能體現執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的句子是:重德化,不任刑罰。

  答案:

  (1)①參與②田間小路。

  (2)①(這)是盡了職分之類的事情。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隨著去。

  ②袁安聽說以后,懷疑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觀察。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魯恭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罰。

  【點評】文言詞積累:

  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衣食所安。(養)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9

  甲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選自《左傳.曹劌論戰》)

  乙

  或問:“天下何時太平?”飛曰:“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師每休舍①,課②將士注坡跳壕③,皆重鎧以習之。卒有取民麻一縷以束芻④者,立斬以徇⑤。卒夜宿,民開門愿納,無敢入者。軍號“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卒有疾,躬為調藥。諸將遠戍,遣妻問勞⑥其家;死國者,則育其孤。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善以少擊眾。凡有所舉,盡召諸統制⑦與謀,謀定而后戰,故有勝無敗。敵為之語曰:“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每調軍食,必蹙額⑧曰:“東南民力竭矣!”好賢禮士,恂恂如儒生,每辭官,必曰:“將士效力,飛何功之有?”(選自《宋史.岳飛傳》)

  注釋:

  ①舍:駐扎休息。②課:督促。③注坡跳壕:從山坡上急馳而下,從壕溝低處向上跳。此處指練兵。④束芻:捆扎喂牲口的草料。⑤徇:示眾。⑥勞:慰勞。⑦統制:武官名。⑧蹙額:皺眉,表示憂慮。

  1.解釋下列短語。

  (1)三鼓:_____________

  (2)敗績:_____________

  (3)不私:_____________

  (4)恂恂:___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

  (1)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諸將遠戍,遣妻問勞其家;死國者,則育其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出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

  A.甲、乙兩個選段都告訴我們取信于民是戰爭取勝的根本原因。

  B.甲、乙兩個選段都沒有對以少勝多的戰斗場面作具體的描繪。

  C.甲段中“公將鼓之”與乙段中“皆重鎧以習之”中“之”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

  D.從乙段中可以看出岳飛雖為武將,但不乏文臣儒雅之風。

  4.岳飛是抗金名將,曹劌亦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根據甲、乙兩段提供的信息,請你概括他們分別具有哪些軍事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1)三次擊鼓(命令軍隊出擊)(2)潰敗,失敗,敗逃(3)不占為己有(4)小心謹慎、謙和的樣子

  2.(1)走下車察看(齊軍)車輪滾過地面留下的痕跡,登上車前橫木察看齊國的軍隊。

  (2)(對)遠離家鄉衛戍邊疆的各位將領,派他(指岳飛)妻子慰問他(指戍將)的家人;(對)為國而死的將領,就養育他們的遺孤。(意對即可)

  3.A

  4.曹劌:小心謹慎;知己知彼;相機出擊。(意對即可)

  岳飛:治軍有方(紀律嚴明,撫恤死傷,頒犒軍吏);取信于民;謀而后戰。(任意答到2點即可,意對即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0

  閱讀下面兩篇短文,完成11-15題。

  【甲】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左傳》)

  【乙】曹瑋用兵

  曹瑋知鎮戎軍日①,嘗出戰小捷,虜兵②引去。瑋偵虜兵去已遠,乃驅所掠牛羊輜重③,緩驅而還,頗失部伍④。其下憂之,言于瑋曰:“牛羊無用,徒縻⑤軍。不若棄之,整眾而歸。”

  瑋不答,使人候。虜兵去數十里聞瑋利牛羊而師不整遽還襲之。瑋愈緩,行得地利處,乃止以待之。虜軍將至,迎使人謂之曰:“蕃軍遠來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請休憩士馬,少選⑥決戰。”虜方苦疲甚,皆欣然,嚴軍歇良久。瑋又使人諭之:“歇定可相馳矣。”于是各鼓軍而進,一戰大破虜師,遂棄牛羊而還。徐謂其下曰:“吾知虜已疲,故為貪利以誘之。

  比其復來,幾⑦行百里矣,若乘銳便戰,猶有勝負。遠行之人,若小憩,則足痹⑧不能立,人氣亦闌⑨。吾以此取之。”

  (選自沈括《夢溪筆談》)

  【注釋】①知:主管。鎮戎軍:地名,今寧夏固原,宋時邊地重鎮。日:……的時候。②虜兵:敵軍。③輜重:軍 用器械、糧草、營帳等的統稱。④部伍:兵士的隊伍行列。⑤縻(mí):束縛。⑥少選:一會兒。⑦幾:接近。⑧痹:麻痹。⑨闌:殘,盡。

  11.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限加兩處)。(2分)

  虜兵去數十里聞瑋利牛羊而師不整遽還襲之。

  1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公將鼓之不若棄之

  B.可以一戰故為貪利以誘之

  C.乃入見乃止以待之

  D.戰于長勺言于瑋曰

  13.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1)小惠未徧

  (2)神弗福也

  (3)瑋偵虜兵去已遠

  (4)瑋又使人諭之

  14.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15.這兩篇短文中,曹劌和曹瑋都取得了戰斗的勝利。從文中他們的相關論述看,甲文中戰斗取得勝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軍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戰斗取得勝利的原因最關鍵的又是什么?(3分)

  參考答案:

  11.虜兵去數十里,聞瑋利牛羊而師不整,遽還襲之。(每個標點符號1分,共2分。)

  12.C(2分)

  13.(1)通“遍”,遍及,普遍(2)賜福,保佑(3)離開(4)派遣(每個詞1分,共4分。)

  14.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時勇氣減弱,到第三次擊鼓時勇氣已經枯竭了。(共2分,每錯譯一個詞扣1分,扣完為止。)

  15.甲文中戰斗取得勝利的原因是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在軍事上后發制人。乙文中戰斗取得勝利最關鍵的原因是避敵銳氣。(每點1分,符合文意即可,共3分。)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1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耒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F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趙將廉頗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會匈奴大入塞,故事⑦虜③人過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傳檄⑤求救,范不聽,自率士卒拒之。虜眾盛而范兵不敵。會日暮,令軍士各交縛⑥兩炬三頭熱火⑦,營中星列⑥。虜遙望火多,謂漢兵救至,大驚。待旦⑨將退,范乃令軍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斬首數百級,虜自相踐踏,死者千余人。虜由此不敢復向云中。

  【注】①廉范:廉頗的后代。②故事:按舊例。③虜:敵人。④移文:發文書。⑤傳檄:發出緊急公文。⑥交縛:交叉縛扎。⑦熱火:點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樣布滿。⑨待旦:等到天亮。⑩褥食:在睡墊上把早飯吃了。

  1、解釋下面句中加粗的字。

  (1)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

  (2)會匈奴大入塞:___________

  (3)范兵不敵:_______________

  (4)公將鼓之:_______________

  2、用“/”畫出下面這句話的朗讀停頓。

  虜 眾 盛 而 范 兵 不 敵。

  3、翻譯句子。

  吏欲傳檄求救,范不聽,自率士卒拒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劌、廉范這兩位軍事家指揮作戰時,既能做到_____________,又能做到膽大而心細,因此取得戰爭的勝利。

  參考答案:

  1、(1)倒下(2)正遇上(3)抵擋(4)擊鼓

  2、虜眾盛/而范兵不敵。

  3、吏想發緊急公文向旁邊的郡縣求救,廉范不肯,親自率領士兵抵抗。

  4、知己知彼(或抓住戰機)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2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題1】下列劃線字解釋不正確的一組是( )

  A.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玉帛;衣食所安,弗敢專(個人專有)也

  B.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倒下);肉食者鄙(鄙視,小看),未能遠謀

  C.公將鼓(擊鼓進軍)之;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民弗從也

  D.且焉(哪里)置土石;懲(苦于)山北之塞

  【小題2】下面句子中劃線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A.齊師伐我伐竹取道

  B.又何間焉其間千二百里

  C.小大之獄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D.犧牲玉帛,弗敢加也萬鐘于我何加焉

  【小題3】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夫戰,勇氣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氣。“一鼓作氣”在選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勁,一口氣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對,揭示了敵我雙方士氣的對比,“彼竭我盈”之時正是反攻的有利時機。

  C.選文第二段寫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的言行,表現出曹劌胸有成竹,指揮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戰機。

  D.選文刻畫人物精練傳神,如“公將鼓之”“公將馳之”,僅僅八個字就刻畫出了魯莊公急于求成、輕率寡謀的特點。

  答案

  【小題1】B

  【小題1】C

  【小題1】A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3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襪、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日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十艮于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小題1】下面哪一組句子加線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2分)A.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B.性行淑均

  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愚公移山》)行道之人弗受(《魚我所欲也》) C.此悉貞良死節之臣 D.愿陛下親之信之) 悉如外人(《桃花源記》) 小信未孚(《曹劌論戰》)

  【小題2】下面句子節奏的劃分有誤的是哪一項?(2分)A.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B.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C.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D.余/因得/遍觀群書(《送東陽馬生序》)

  【小題3】根據選文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諸葛亮選用人才的標準是什么。(2分)

  【小題4】節選的三段文字,諸葛亮意在向后主劉禪提出什么忠告?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強調了這一忠告的重要性?(2分)

  答案

  【小題1】C

  【小題2】B

  【小題3】善良忠誠,有才能。

  【小題4】提出“親賢臣遠小人”的忠告。列舉(對比)了先漢興隆和后漢傾頹的事實來強調它的重要性。

  解析

  【小題1】

  試題分析:A項中“遺”一是“留給”一為“孤”,B項中“行”一是“品行”一是“步行”,C項中“悉”皆為“都”,D項中“信”一為“信任”一為“信用”。

  考點:古文一詞多義

  點評:本題不難,幾個詞是常見字詞,比較容易判斷。古文字詞一詞多義是很多的,變化比較復雜,要掌握一詞多義,必須在學習里仔細了解字詞在不同語言中的用法,歸納特點,加強記憶。

  【小題2】

  試題分析:B句“不嘆息痛恨”與“于桓靈也”之間不能劃分,這是個倒裝句,在意思和語氣上這是連貫的一句話,

  考點:古文朗讀節奏

  點評:本題有難度,錯誤的節奏劃分,學生不易判斷出來,學習文言文,首先要朗讀,朗讀就要注意句子的停頓,學習時要多聽教師的范讀,聽取老師對朗讀停頓方法的指導。做此類題,先要讀懂句子的意思,根據意思來判斷朗讀停頓,也是一種辦法。一般來說,被陳述的主體(主語)和陳述的內容(謂語)之間要劃分,如果句子很長,修飾語與中心語之間要劃分。

  【小題3】

  試題分析:從第一二段中“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諸葛亮評價人才的語言中用自己的話概括。

  考點:理解文意,概括要點。

  點評:本題不難,但要細心閱讀。在閱讀時,要根據所提問的問題,找到與問題有關聯性的信息,有現成的句子就摘錄,沒有就自己概括。

  【小題4】

  試題分析:摘引第三段開頭句“親賢臣遠小人”作答即可。諸葛亮說先漢興隆和后漢傾頹的事實是運用對比的方法說理。

  考點:文章理解,概括要點。

  點評:本題不難,文中有明確的文字信息,易于概括。閱讀考試中大多有概括要點這類的題目,解答時關鍵是要仔細的閱讀文字,根據要求分析文字信息。概括要點,語方要簡練,點明即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4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傳《曹劌論戰》)

  【乙】晉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糧,遂與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擊金而退,罷兵而去。士有從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左右于是諫曰:“夫原之食竭力盡矣,君姑待之。”公曰:“吾與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為也。”遂罷兵而去。原人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歸乎?”乃降公。衛人②聞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無從乎?”乃降公。孔子聞而記之曰:“攻原得衛者,信也。”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女還,顧反為女殺彘。”妻于市來,曾子欲捕?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④成教也。”遂烹彘也。(節選自《韓非子 ,外儲說左上》)

  注釋:①原:原國。②衛人:衛國人。③知:思考和判斷能力④成:正確的

  10.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遂與大夫期十日(約定)B.公將鼓之(擊鼓)

  C.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監獄)D.不去,是亡吾信也(失去、丟掉)

  1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含義和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妻于市來

  A.戰于長勺B.舜發于畎畝之中

  C.左右于是諫曰D.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

  12.下面對【甲】【乙】兩文的內容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第一段寫魯國戰前的準備。先詳細寫曹劌跟鄉人的對話,說明曹劌“請見”的原因;再簡單寫曹劌跟魯莊公的對話,說明取信于民在戰爭中的重要性。

  B.【乙】文中,晉文公用十天時間沒有攻下原邑而主動撤兵,文公堅守誠信的品質感動了原邑和衛國的人,反而得到了兩地。孔子對此表示贊賞。

  C.【甲】文讓我們知道,在戰爭中,必須運用智慧和計謀,尋找各種對己方有利的戰略條件,選擇合適的時機,才能夠取得勝利。

  D.【乙】文通過兩個故事告訴人們,不管是在治國層面,還是在家庭教育層面,我們都應該有誠實守信的人生態度。

  (13)把“文言文閱讀”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每小題3分)

  ①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_______

  ②孔子聞而記之曰:“攻原得衛者,信也。

  參考答案:

  10、C.獄:案件11、B例句中的“于”與B項中的“于”都是介詞:從、自。A項中的“于”:介詞,在;C中的“于”介詞,與“是”一起譯為:在這時,在這種情況下;D項中的“于”:介詞,在……中。12、A“詳細寫曹劌跟鄉人的對話”錯。詳細寫的是曹劌跟魯莊公的對話,簡單寫的是曹劌跟鄉人的對話。

  13、(1)祭祀用的豬、牛、羊、玉器、絲織品,(我)不敢以少報多,一定如實(稟告神)。(2)孔子聽說了(這件事)并把這件事記載下來,說:“(晉文公)攻打原國獲得了衛國,是他能守信啊!”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5

  [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節選自《曹劌論戰》)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糧。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軍③而去之。諜④出曰:“原不過一二日矣!”軍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門⑦,而原請降。(《國語.文公伐原》)

  注釋:①[原]原國,姬姓小國。②[令]限令。③[疏軍]撤兵。疏,散、撤。④[諜]刺探軍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護,即賴以生存。⑦[孟門]原國地名。

  1、解釋劃線詞的意思。

  (1)又何間焉( )

  (2)公令疏軍而去之( )

  2、下面句中劃線虛詞的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 ]

  A、可以一戰——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登軾而望之

  C、其鄉人曰——門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糧——聞寡人之耳者

  3、翻譯句子。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過語言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在對話中,曹劌的“_________”和魯莊公的“_______”都得到了鮮明的再現。(用文中的詞語作答)

  (2)甲乙兩文都強調政治上______________是取得戰爭勝利的重要條件,文中都有反映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句,乙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一句。

  參考答案:

  1、(1)參與

  (2)離開

  2、B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全部明察,但一定根據實情處理!

  4、(1)遠謀 鄙

  (2)取信于民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匯編15篇】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左傳》閱讀答案03-20

《曹劌論戰》曾國藩《挺經》閱讀答案07-16

《曹劌論戰》說課稿12-20

《曹劌論戰》試題11-17

曹劌論戰說課稿11-02

《曹劌論戰》測試題及閱讀答案范文06-13

《曹劌論戰》優質說課稿12-20

曹劌論戰原文及翻譯11-26

《曹劌論戰》教案合集8篇02-26

《曹劌論戰》改寫1500字作文01-0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福利高清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网站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 在线观看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五月综合一区二区 | 五月天久久国产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