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去來兮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經常看到閱讀答案的身影,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并對今后的學習做出調整。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閱讀答案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歸去來兮閱讀答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歸去來兮閱讀答案1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搖搖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童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惶惶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執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1、對劃線字的解釋有誤的一項( )
A.既自以心為形役役:奴役
B.審容膝之易安審:審視
C.眄庭柯以怡顏眄:斜視
D.既窈窕以尋壑窈窕:深遠曲折的樣子
2、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項( )
A.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B.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C.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D.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3、下列句子中的“而”與門雖設而常關的“而”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襟三江而帶五湖
B.朝濟而夕設版焉
C.舉世譽之而不加勸
D.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4、翻譯(10分)
1)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2) 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
3)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5、讀下面文言文,按文意選擇斷句正確的一項( )
有立功當遷官者,帝素嫌其人,不與。普力請與之,帝怒曰:“朕不與遷官,將奈何?”普曰:“刑 以 懲 惡 賞 以 酬 功 刑 賞 者 天 下 之 刑 賞 非 陛 下 之 刑 賞 也 豈 得 以 喜 怒 專 之。”帝弗聽,起,普隨之。帝入宮,普立于宮門,良久不去,帝竟從其請。
A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
B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
C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
D刑以懲/惡賞以酬功/刑賞者天下之/刑賞非陛下之/刑賞也豈得以喜怒專之。
答案:
1、B
2、A
3、C
4、(1)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4分)
(2)喜歡鄉里故人之間的知心話,樂于彈琴讀書來消除憂愁(3分)
(3)(我)羨慕萬物各的其時,感嘆自己一生將要結束(3分)
5、B
歸去來兮閱讀答案2
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① ,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② , 。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③ , 。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眄庭柯以怡顏
怡:使……愉快。
B.景翳翳以將入 景:景色。
C.乃瞻衡宇 瞻:看見。
D.審容膝之易安 審:明白,知道。
【答案】B
試題分析:“景”通“影”,日光。
2.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A.請息交以絕游 絕:斷絕B.善萬物之得時 善:好
C.感吾生之行休 行:將要D.聊乘化以歸盡 乘:順應
【答案】B(羨慕)
3.下列加點詞語與現代漢語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A.奚惆悵而獨悲 B.實迷途其未遠C.僮仆歡迎 D.悅親戚之情話
【答案】親戚:古義包括父母兄弟等在內的親屬和外戚。今義是有婚姻關系的成員或有血統關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員。例如:“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對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分類正確的是
①舟遙遙以輕飏 ②木欣欣以向榮 ③樂琴書以消憂 ④聊乘化以歸盡
⑤請息交以絕游 ⑥問征夫以前路 ⑦農人告余以春及 ⑧眄庭柯以怡顏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C.①②④/③⑧/⑤/⑥⑦ D.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答案】C.(①②④為連詞,表修飾關系,不譯;③⑧連詞,表目的關系,譯為“來”;⑤連詞,表并列關系,不譯;⑥⑦為介詞,譯為“把”、“拿”)
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
A.悟已往之不諫 知來者之可追B.乃瞻衡宇 乃設九賓禮于廷
C.策扶老以流憩 云無心以出岫D.門雖設而常關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答案】D
6.從句式的角度分析,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
A.既自以心為形役 B.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C.農人告余以春及 D.樂夫天命復奚疑
【答案】A項為被動句。B.C.D三項為倒裝句。
7.選出句式不同的一項
A.復駕言兮焉求
B.胡為乎遑遑欲何之
C.吾誰與歸
? ?D.大王來何操
【答案】C(介詞賓語前置句。其余三項為疑問代詞賓語前置句)
8、默寫文中劃橫線處的句子內容。
【答案】①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②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③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9.下列表述與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人寄身于天地之間,不過是短暫的一瞬,應該順應自己的心意來決定行止,不要違背自己的心愿,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
B.作者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是既不愿到處奔走以求榮華富貴,也不期望到皇帝的故鄉游玩。
C.作者的人生態度是順隨死生變化,一切聽其自然,樂天知命地享盡其余生。
D.最后一段文字雖不免消極,但確是發自內心的,包含著從庸俗險惡的官場脫身引退后的痛苦反省與體驗。
【答案】B
10.用“/”給以下文段斷句并加以默寫。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答案】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天天命復奚疑
歸去來兮閱讀答案3
滿庭芳
蘇軾
元豐七年四月一日,余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里二三君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君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
云何,當此去,人生底事,來往如梭。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好在堂前細柳,應念我,莫剪柔柯。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漁蓑。
題:詞的上片寫了哪幾層意思?
參考答案
上片寫了三層意思:遷客的苦情(面對再一次遷徙,欲歸不得,失意思鄉);感慨時光易逝,人空老大;與黃州父老的深厚情誼。(這是一道“層次題”,應在內容特點方面進行分層。“歸去來兮,君歸何處?萬里家在岷峨”,悲嘆飄蕩無依,有家難歸;“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表現經歷多年宦海生涯、嘗盡人生苦味后的`惋嘆;“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是說在黃州過了兩個閏年,“坐”字表明光陰虛度;“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表現了與黃州父老之間純真質樸的情誼、依依惜別的情懷。中間兩大句可為一層,全寫虛度光陰,上片共分三層。)
【鑒賞】
這首詞,于平直中見含蓄婉曲,于溫厚中透出激憤不平,依依惜別的深情中表達出蘇軾與黃州父老之間珍貴的情誼,抒發了作者坎坷、不幸的人生歷程中,既滿懷悲苦又尋求解脫的矛盾雙重心理。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因“烏臺詩案”而謫居黃州達五年之久的蘇軾,奉命由黃州移汝州(今河南臨汝)。對于蘇軾來說,這次雖是從遙遠的黃州調到離京城較近的汝州,但五年前加給他的罪名并未撤消,官職也仍是一個“不得簽書公事”的州團練副使,政治處境和實際地位都沒有任何實質上的改善。當他即將離開黃州赴汝州時,他的心情是矛盾而又復雜的:既有人生失意、宦海浮沉的哀愁和依依難舍的別情,又有久慣世路、洞悉人生的曠達之懷。這種心情,十分真實而又生動地反映詞中。
上片抒寫對蜀中故里的思念和對黃州鄰里父老的惜別之情。首句“歸去來兮”,搬用陶淵明《歸去來辭》首句,非常貼切地表達了自己思歸故里的強烈愿望,暗含了思歸不得歸、有家不能歸的悵恨。接下來“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二句,以時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嘆,加深了失意思鄉的感情氛圍。上片的后半部分,筆鋒一轉,撇開滿腔愁思,抒發因黃州居住五年所產生的對此地山川人物的深厚情誼。“坐見黃州再閏,兒童盡、楚語吳歌”句,于平和的語氣中,傳達出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沉重哀傷。“山中友,雞豚社酒,相勸老東坡”,這三句,真切細致地表現了作者與黃州百姓之間純真質樸的情誼,以及作者逆境中曠達超脫、隨遇而安的淡泊心態。
詞的下片,進一步將宦途失意之懷與留戀黃州之意對寫,突出了作者達觀豪放的可愛性格。過片三句,向父老申說自已不得不去汝州,并嘆息人生無定,來往如梭,表明自已失意坎坷、無法掌握命運的痛苦之情。“待閑看秋風,洛水清波”二句,卻從未來著筆瞻望自已即將到達之地,隨緣自適思想頓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個“閑”字,將上片哀思愁懷化開,抒情氣氛從此變得開朗明澈。從“好堂前細柳”至篇末,是此詞的感情高潮,以對黃州雪堂的留戀再次表達了對鄰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囑咐鄰里莫折堂前細柳,懇請父老時時為曬漁蓑,言外之意顯然是:自己有朝一日還要重返故地,重溫這段難忘的生活。此處不明說留戀黃州,而留戀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間。詞的下片,深沉蘊籍,含蓄委婉,情真意切,將惜別、依戀之情表現得動人肺腑,令人回味無窮。
結尾的臨別告語,奇峰突起,收束全篇,與上片的純真友情相呼應,將惜別之情推向高潮。
補充資料
元豐七年(1084年)三月,蘇軾接到調任汝州(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的詔命。四月一日離黃州,鄰里友人紛紛相送,蘇軾作此詞以示告別。
詞用散文式的句子和俚俗的語言,真切的表現了作者對黃州的依戀之情。
上闕開頭三句,起勢陡健,作者翹首西望,哀聲長吟。歸去來兮,吾歸何處?并不是像陶淵明那樣真正歸隱田園,而是尋找心靈的歸宿。百年強半,來日無多。則是時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嘆,加強了失意思鄉的氛圍。后半則筆鋒一轉,撇開滿腔愁思,盡話深情厚意,情懷依依。
下闕作者則進一步將宦途失意之悲與留戀黃州之意對寫,突出了作者達觀豪爽的性格。末尾仍傳語,江南父老,時與曬魚蓑。對江南父老的托付,尤感發自肺腑。體現了作者對封建政治意識形態的否棄以及建立一種新的價值觀念的潛在要求。
【歸去來兮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序》閱讀答案12-25
陶淵明:歸去來兮(節選)閱讀題12-21
歸去來兮引/歸去來兮10-20
理發閱讀答案 理發閱讀理解答案12-10
求婚閱讀答案 求婚閱讀理解答案12-10
相認閱讀理解答案 相認閱讀答案12-10
試卷閱讀答案04-09
《父子》閱讀答案09-11
竹子閱讀答案09-10
蜜蜂閱讀答案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