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劌論戰》閱讀答案

時間:2021-07-15 09:29:50 閱讀答案 我要投稿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集錦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會經常接觸并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具有開放性,不是唯一的,我們要敢于辨證揚棄,吸取精華,棄其糟粕,使其更完善。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曹劌論戰》閱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集錦15篇)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

 。ㄒ唬

  十年春,齊師伐我。……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句于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3分)

  A.又何間焉 B.公問其故立有間 并驅如故

  C.肉食者鄙 D.何以戰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翻譯

  (2)忠之屬也?梢砸粦稹饎t請從。(3分)

  翻譯:

  3.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 。

  (用原文回答)(2分)

  4.讀了這則短文,魯國獲勝給你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聯系生活實際簡要談談你的看法。(不超過30字)(4分)

 。ǘ

  十年春,齊師伐我!嵋暺滢H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釋文中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小信未孚( ) (2)小大之獄( )?

 。3)公將鼓之( ) (4)望其旗靡( )

  2.用原文語句填空。(5分)?

  (1)文中表現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詞語是: 、 。

 。2)文中“忠之屬也”具體指的是 , , 。

  3.曹劌認為可以追擊齊師的原因是什么(請用原文句子回答)?(2分)?

  4.翻譯下列語句。(2分)?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5.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

  A.“夫戰,勇氣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氣!耙还淖鳉狻痹谶x文中的意思是鼓足干勁,一氣把事情完成。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對,揭示了敵我雙方士氣的對比,“彼竭我盈”之時正是反攻的有利時機。

  C.選文第一段寫了曹劌在長勺之戰中的言行,表現出曹劌胸有成竹,指揮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戰機。

  D.選文刻畫人物精練傳神,如“公將鼓之”“公將馳之”,僅僅八個字就刻畫出了魯莊公急于求成、輕率寡謀的特點。

  6.文章結尾一段表現了曹劌哪些方面的才能?(3分)?

  7. 你認為魯莊公“鄙”嗎?試說說你的認識。(4分)

  (三)

  既克,公問其故。對日:“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1)望其旗靡 ( ) (2) 既克 ( )

  2.分別選出與“故克之”中“故”和“之”意思相同的一項

  (1) ( )

  A.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B.桓侯故使人問之。

 。茫疁毓识隆 D.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2) (??)

  A.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B.輟耕之壟上。

 。茫乐藸幈甲哐。 D.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3.翻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對這段文字的內容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這段文字論述了魯國取勝的原因。

 。拢撌鋈僭虿捎昧讼日f結果后說原因的方法。

  C.曹劌認為反攻的最佳時機是“彼竭我盈”之時。

 。模稗H亂旗靡”是有利于追擊的時機。

  5.孟子認為決定戰爭勝負的最主要條件是“人和”;(曹劌論戰)一文中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最重要的條件是取信于民,你認為二者有沒有矛盾?請簡述理由。

 。ㄋ模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2分)?

  A、①公問其故( ) ②故克之( )

  B、①望其旗靡( ) ②公問其故( )

  2、“懼有伏焉”中的“焉”字,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兼詞,“于此”之意。下面各句中的“焉”字用法,意思與此相同的一句是( )(2分)

  A、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B、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C、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 D、又何間焉

  3、在下面括號內填上省略的字。(2分)

  一鼓作氣,再( )而( )衰,三( )而( )竭。

  4、請分別指出下列句中“之”字所指代的對象。(2分)

  A、公與之乘 指代:

  B、登軾而望之 指代:

  C、故克之 指代:

  D、故逐之 指代:

  5、“公將馳之。劌曰‘未可’!痹蚴 ( ) (2分)

  A、齊國是大國,兵力雄厚。 B、按照“窮寇勿追”的軍事原則。

  C、等待追擊的有利時機。 D、魯國軍隊的勇氣已經衰竭。

  6、第一段的主要內容是( )(2分)

  A、說明追擊齊師的時機 B、記敘長勺之戰概況

  C、描寫齊師敗績的情況 D、記敘曹劌的軍事才能

  7、第一段通過寫曹劌的言行,表現他( )(2分)

  A、忠于國君的思想。 B、深謀遠慮并協助國君指揮作戰。

  C、沖鋒陷陣的勇敢精神。 D、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戰機。

  8、第二段表達的主要內容是( )(2分)

  A、曹劌論述戰爭取勝的原因 B、敘述長勺之戰的全過程

  C、論述作戰主要靠勇氣 D、交代魯國戰勝了齊國

  9、根據文段內容填空(3分)

  A、文中敘述魯莊公急躁進軍的句子是:

  B、敘述曹劌實地觀察從而發現追擊時機的句子是:

  C、表現曹劌善于抓住有利戰機克敵制勝的句子是:

  10、選文略寫戰爭的過程,而詳寫曹劌和魯莊公的談話,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11、從寫作方法上分析,對魯莊公的描寫(公將鼓之、公將馳之、公問其故)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答:

  《曹劌論戰》答案

 。ㄒ唬1.D

  2.(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察,也一定要依據實情來處理。

  (2)(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著去。(共6分,每句3分。第(1)句語意基本正確記1分,“獄”“雖”“以”“情”譯對兩個記1分,不記0.5分;第(2)句語意基本正確記1分,省略成分補充正確記1分,“屬”“請”譯對記1分,不記0.5分)

  3.夫大國,難測也(1分),懼有伏焉(1分)

  4.魯國獲勝的主要啟示有,獲勝的根本是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爭中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機;統治者應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學生結合課文任選一個角度,聯系實際談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記4分)

 。ǘ1.(1)使人信服

 。2)案件

 。3)擊鼓

 。4)倒下

  2.(1)請見請從

  (2)小大之獄 雖不能察 必以情。

  3.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4.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一類的東西,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必定做到誠實可信。

  5.C

  6.作戰中善于把握戰機,注重觀察敵情,做到知己知彼。

  7. 可有不同意見。認為“鄙”的依據有:魯莊公在戰前幼稚地以為可以憑借近臣支持和神靈保佑來取勝,在作戰當中他又急躁冒進,毫無謀略。認為他不“鄙”的依據有:他身為國君能盡職盡責,并且善于用人,善于聽取正確意見;也可認為兩方面都有。

  (三)1.(1)倒下(2)戰勝?

  2.①D?②A?

  3.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消失了?

  4.B?

  5、略

  (四)1、A、①緣故 ②所以 B、①他們的 ②指代“克”,即“取勝的”

  2、C

  3、鼓,氣;鼓,氣

  4、A、指代曹劌 B、指代齊師 C、指代齊師 D、指代齊師

  5、C

  6、B

  7、D

  8、A

  9、A、公將鼓之。 B、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C、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

  10、突出文章的主旨:表現“非肉食者”--曹劌的“遠謀”,即遠見卓識和軍事才能。

  11、襯托曹劌的“遠謀”。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2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穑俊惫唬骸耙率乘,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題1】劃線詞解釋(2分)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 (2)小大之獄_____________

  【小題2】選擇劃線詞意思相同的的一組( )(2分)A.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先帝不以臣卑鄙' B.十年春,齊師伐我伐竹取道,下見小譚C.犧牲玉帛,弗敢加也既加冠,益慕圣賢之道D.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安能辨我是雄雌【小題3】句子翻譯(2分):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小題4】理解填空:魯國獲勝后,“公問其故”,曹劌解釋,在___________(四字)之時進軍,故克之;在敵軍___________(四字)之時,逐之。(2分)

  答案

  【小題1】(1)遍及 (2)案件(各1分)

  【小題1】A(2分)

  【小題1】大國,難以預測,恐怕有埋伏!

  【小題1】彼竭我盈;轍亂旗靡。(2分)

  解析【小題1】學生對教材中的文言文的重點詞語的釋義掌握要具體、精確。

  【小題1】A中二者都是“出身低微,見識短淺”。

  【小題1】文言翻譯要求意思正確、句意完整、語句通順。

  【小題1】學生提高對文本的理解能力,學會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內容。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3

  文章(一)

 。孜模┦甏,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梢砸粦稹饎t請從。”

 。ㄒ椅模 趙括既代廉頗,悉更約束,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ㄗ⑨專 約束:原有的紀律和規定。易置:撤換。奇兵:變化莫測的軍隊。

 。ㄗg文):趙括取代廉頗(領兵)以后,將(之前的.)規章紀律都變更了,還調換了軍中人員的的職務。秦國大將白起聽說這件事后,指揮軍隊出其不意,假裝兵敗退走,同時斷絕趙軍的糧食供應道路,將趙軍封堵截斷為兩部分。(此時)趙軍中士卒之心背離,(如此)四十多天后,趙軍饑餓難耐,趙括調出了精銳的士卒,并親自搏殺戰斗想要突圍,秦軍將趙括射死。趙括大軍兵敗,于是幾十萬人都投降秦國,卻被秦軍全部坑殺屠戮。

  1、解釋畫線的詞。

 。1)小惠未徧( ) (2)犧牲( )玉帛

 。3)而絕( )其糧道 (4)秦悉坑( )之

  2、翻譯下列句子。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

  (2)悉更約束,易置軍史 。

  3、甲文中體現“可以一戰”理由的句子是: , ,

  。

  乙文中趙括所為與“忠之屬也”相反的句子是: , 。

  4、乙文中與主要人物有關的成語是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

  文章(二)

  (甲文):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劌曰:“可矣。”遂逐齊師。

 。ㄒ椅模核喂俺藨鹋c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濟(③)。司馬(④)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惫唬骸安豢。”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奔汝悾á荩┒髶糁螏煍】。

  (注釋):(1)泓:泓水(2)既:盡,完了(3)濟:渡過(4)司馬:統帥軍隊的最高長官,指子魚。(5)陳:同“陣”擺好陣勢。

 。ㄗg文):宋襄公與楚軍在泓水作戰。宋軍已擺好了陣勢,楚軍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擔任司馬的子魚對宋襄公說:“對方人多而我們人少,趁著他們還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彼蜗骞f:“不行!背䥽能婈犚呀浫慷蛇^泓水還沒有擺好陣勢,子魚又建議宋襄公下令進攻。宋襄公還是回答說:“不行。”等楚軍擺好了陣勢以后,宋軍才去進攻楚軍,結果宋軍大敗。

  1、解釋畫線的詞。

  (1)公將鼓之( ) (2)宋人既成列( )

 。3)遂逐齊師( ) (4)宋師敗績 ( )

  2、翻譯下列句子。

 。1)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

 。2)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 。

  3、甲文中“齊師敗績”是因為魯國抓住了發動進攻的時機: 。

  乙文中“宋師敗績”是因為宋公錯失了發動進攻的時機:(1) , 。

  (2) 。

  文章(三)

  (甲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文)夏后伯啟與有扈(1)戰于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后伯啟曰:“不可。吾地不淺(2),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于是乎處不重席食不貳味琴瑟不張(4),鐘鼓不修(5),子女不飭(6),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ㄗ⑨專1)夏后伯啟、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淺:狹、窄小。(3)教:教化。(4)張:樂器上弦。(5)修:設置. (6) 飭:謹慎、恭敬。

 。ㄗg文)夏后伯啟和有扈在甘澤大戰而沒有取得勝利。大臣們要求再戰,夏后伯啟說:“不可以,我的領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但是卻作戰不能取得勝利,這是(因為)我德行淺薄,教化不好(的緣故)。”于是坐臥時不用多重席子,吃飯時不吃幾種菜肴,不彈琴瑟,不設鐘鼓之娛,親近親屬,敬愛長輩,尊敬賢人,任用能人。滿一年有扈氏就歸順了。

  所以想要戰勝別人,就一定要先戰勝自己。想要評定別人,一定要先評定自己。想要了解別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

  1、解釋畫線的詞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 (2)忠之屬也。( )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4)吾民不寡( )

  2、翻譯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勝人者,必先自勝。

  3、結合兩文內容,說說作戰要想取得勝利需要做到哪些?

  參考答案:

 。ㄒ唬

  1、(1)通“遍”遍及,普遍(2)指豬、牛、羊等。(3)截斷(4)動詞活埋

  2、(1)大官們自會謀劃這件事,(你)又何必參與到這件事中呢?(2)全部改變原有的紀律和規定,撤換了原來的軍官。

  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悉更約束,易置軍吏。

  4、紙上談兵。只談理論,不解決實際問題。

  (二)

  1、(1)擊鼓進軍(2)已經 (3)追趕、追擊(4)大敗

  2、(1)下車察看齊軍車輪滾過地面下的痕跡,登上車,扶著軾眺望齊軍。

  (2)對方人多而我們人少,趁著他們還沒有完全渡過泓水,請(您)下令進攻他們。

  3、齊人三鼓 (1)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如答后半句也可)(2)既濟而未成列員。

 。ㄈ

  1、(1)目光短淺(2)盡力做好分內的事(3)滿一年(4)少

  2、(1)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的勇氣)就衰竭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泄盡了。

 。2)所以想要戰勝別人,就一定要先戰勝自己。

  3、(1)政治上取信于民;

 。2)軍事上抓住戰機,知己知彼;

  (3)想要戰勝別人,首先要戰勝自己。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4

  (一)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姟枺骸昂我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9、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2分)

 。1)肉食者鄙

  (2)既克,公問其故

  2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1、在分析魯莊公形象時,很多同學都認為他是一個“鄙人”。小紅卻說魯莊公也有可取之處,如“齊師伐我。公將戰”,一方面他沒有做好準備就倉促決定應戰,有些魯莽;另一方面,面對強敵他決定親自統兵參戰,勇于擔當。老師肯定了小紅。請從文中另找一例,對魯莊公進行簡要分析。(3分)

  答案:

  1、

 。1)見識淺陋

  (2)已經(……之后)

  2、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說明:“雖”翻譯成“雖然……但”或是“即使……也”都得分。“小大之獄”1分!半m不能察”1分,“必以情”1分,句意連貫1分。)

  3、

  示例①:如“既克,公問其故!币环矫婵闯鲷斍f公缺乏軍事謀略、指揮才能,另一方面看出他虛心好學,不恥下問。

  示例②:“公將鼓之!边@一段一方面看出魯莊公不懂戰爭,沒軍事才干,另一方面也說明魯莊公親臨戰場,指揮作戰,鼓舞士氣,不畏犧牲。

  示例③:戰于長勺時,一方面看出魯莊公不懂戰爭,沒軍事才干,另一方面也說明他能及時和虛心地聽取曹劌的建議和意見,用人不疑、虛心納言。

  示例④:“公將戰,曹劌請見”“乃入見!币环矫嫠麤]有做好準備就倉促決定應戰,有些魯莽,另一方面他以國君的身份接見鄉人曹劌,并接受和采納了曹劌的質疑和詢問。能禮賢下士,(任賢任能,虛心納言)。

  示例⑤:曹劌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币环矫婵闯鏊狈h見卓識,以為據此可以戰,另一方面也看出他施恩于民,關心百姓。(要點:舉例1分,說明魯莊公的“鄙”和“不鄙”各1分。)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5

  曹劌論戰

  《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窀囊!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任選兩個作答,多選不加分)(2分)

 、湃馐痴咧\之,又何間焉?

 、菩〈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

  ⑶犧牲玉帛,旨弗敢加也。

  ⑷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11.下列四個選項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何以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戰于長勺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登軾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D.小大之獄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也無窮也。

  12.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2分)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譯文

  13.文中魯莊公認為可以對齊國作戰的三條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①答:

 、诖穑

  ③答:

  14.閱讀全文,請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闡述魯國獲勝的原因。(用自己的話作答)(2分)

  ①政治方面:答:

 、谲娛路矫妫捍穑

  【答案】10.間:參與。獄:案件。犧牲:指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徧:通“遍”,遍及,普遍。 11.D 12.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衰竭了。 13.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14.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爭中善于分析敵情,知己知彼,把握戰機。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6

  閱讀下面兩段文言語段,完成10-14題。(15分)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選自《曹劌論戰》)

  【乙】宋公及楚人戰于泓①。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②:“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奔葷闯闪校忠愿妗9唬骸拔纯。”既陳③而后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④,不禽二毛⑤。古之為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余⑥,不鼓不成列!

  子魚曰:“君未知戰。勍敵 ⑦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我敵也。雖及胡耇 ⑧,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⑨可也! (選自《十三經注疏》本《左傳》)[17教育網]

  【注釋】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②司馬:統帥軍隊的高級長官,此指子魚。③陳:同“陣”,這里作動詞,即擺好陣勢。④重(chóng從)再次。⑤禽:通“擒”。二毛:頭發斑白的人。⑥亡國之余:亡國者的后代。⑦勍(qíng)敵:強敵。勍:強而有力。⑧胡耈(gǒu茍):很老的人。⑨儳(chán):不整齊,此指不成陣勢的軍隊。

  10.解釋加點詞語。(2分)

 。1)既克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以阻隘也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標出下面句子的三處停頓。(3分)

  君 未 知 戰 勍 敵 之 人 隘 而 不 列 天 贊 我 也

  12.翻譯句子。(4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雖及胡耇,獲則取之,何有于二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兩場戰爭,結局迥異。這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4. 曹劌和子魚在作戰思想上有哪些相同之處請結合選文內容簡要回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

  (二)(10. (2分,每空1分)(1) 已經 (2)憑借 11. 君 未 知 戰/ 勍 敵 之 人 /隘 而 不 列 /天 贊 我 也

  12.(4分)(1)第一次擊鼓可以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耗盡了。(鼓 省略成分)(2)即使是年紀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該俘虜他,對于頭發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得憐惜的呢?( 雖、于)

  13.長勺之戰勝利的主要原因在于魯莊公取信于民,并能聽從曹劌的指導;泓水之戰失敗的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為是,不接受子魚的正確意見。

  14.示例:相同之處是兩人都重視觀察敵情,善于捕捉有利戰機機。曹劌選擇“齊人三鼓”后的時機發動進攻:子魚主張“其未既濟”的時機發動進攻。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7

  【甲】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ü澾x自《曹劌論戰》)

  【乙】趙括自少時學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當。嘗與其父(趙奢)言兵事,奢不能難(駁倒),然不謂善。括母問其故,奢曰:“兵,死地也(危險的場合),而括易言之。使趙(趙國)不將括即已,若比將之,破趙軍者必括也!

  趙括既代廉頗(趙國大將),悉更約束(規定),易置軍吏。秦將白起聞之,縱奇兵,佯敗走,而絕其糧道,分斷其軍為二,士卒離心。四十余日,軍餓,趙括出(帶領)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數十萬之眾遂降秦,秦悉坑之。 (節選自《史記》)

  小題1:解釋下列句中的劃線詞語。(4分)

 。1)公將鼓之。 (2)既克,公問其故。

 。3)以天下莫能當。 (4)秦悉坑之。

  小題2:根據語句意思,下列語句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B.趙括自/少時學兵法

  C.嘗與/其父言兵事D.數十萬之眾遂/降秦

  小題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4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嘗與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難,然不謂善。

  小題4:讀懂文意,完成(1)—(2)小題。((5分)

  (1)根據乙文內容,用一個成語做乙文的標題,并說說成語的意思。

  (2)根據這兩段文字的內容,你認為曹劌的“論戰”與趙括的“談兵”有什么不同?說說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小題1:(1)擊鼓(進軍)(2)已經(3)認為 (4)埋

  小題1:A

  小題1:(1)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的勇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的勇氣)就消耗盡了。(2)趙括曾經和他的父親談兵事,他的父親不能駁倒他,卻不說(趙括)善于打仗。

  小題1:(1)紙上談兵(1分)在文字上談用兵策略,比喻不聯系實際情況,空發議論。(1分)(沒有比喻義,不能給分)

 。2)示例:曹劌的“論戰”源自于他對戰場情況、形勢的仔細觀察與準確分析,源自于他豐富的實踐經驗;而趙括的“談兵” 只抱書本知識,沒有實踐經驗,只會夸夸其談,沒有實踐能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各1分,表達1分)

  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

  小題1:本題考查劃分句子的節奏。B. 趙括/自少時學兵法C.嘗/與其父言兵事 D. 數十萬之眾/遂降秦。

  小題1: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舍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1:(1)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文章的內容來寫標題以及談成語的意思即可。

 。2)本題是一道開放題。結合文章的內容來談即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8

  閱讀下面兩則短文,回答后面問題。(13分)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戰則請從。

  景公舉兵欲伐魯

  景公舉兵欲伐魯,問于晏子,晏子對曰:不可。魯好義而民戴之,好義者安,見戴者和,伯禽之治存焉,故不可攻。攻義者不祥,危安者必困。且嬰聞之,伐人者德足以安其國,政足以和其民,國安民和,然后可以舉兵而征暴。今君好酒而辟,德無以安國,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德無以安之則危,政無以和之則亂。未免乎危亂之理,而欲伐安和之國,不可,不若修政而待其君之亂也。其君離,上怨其下,然后伐之,則義厚而利多,義厚則敵寡,利多則民歡。

  公曰:善。遂果不伐魯。

  19、解釋下面加點的詞語。

 。1)又何間焉 間:_______

  (2)忠之屬也 屬:_______

 。3)德足以安其國 安:_______

 。4)遂果不伐魯 遂:_______

  20、下面加點詞義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肉食者謀之(代詞,如何迎戰) 伯禽之治存焉(結構助詞,的)

  B.何以戰(介詞,憑、靠) 政足以和其民(介詞,用來)

  C.雖不能察(連詞,雖然) 問于晏子(介詞,向)

  D.其鄉人曰(代詞,曹劌的) 其君離(代詞,指百姓)

  21、翻譯下面句子。

 。1)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2)厚藉斂,意使令,無以和民。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22、曹劌和晏子都認為作戰的前提條件是什么?

 。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撸

  23、隊長兩篇短文,簡要分析曹和晏子分別具有哪些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9、(1)參與 (2)類 (3)使安定 (4)于是

 。0、C.

  21、(1)穿的吃的這樣一些養生的東西,不敢獨自享用,一定把它們分給別人。 (2)征收賦稅沉重,下令頻繁,不能夠使人民和樂。

  22、修明政治,得到人民的擁護,上下和諧。

  23、例:曹劌關心國事,在政治上具有遠見卓識。晏子機智善變,敢于進諫,一心為國。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9

  (甲)閱讀《曹劌論戰》,回答問題。(2分)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稹饎t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 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本文選自《左傳》或《左傳·莊公十年》,相傳作者是左丘明 。(1分)

  2.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小信未孚(使人信服 ) ②小大之獄(案件)

  ③公將鼓之(擊鼓進軍) ④望其旗靡(倒下)

  3.本文多處將魯莊公與曹劌進行對比描寫,請找出其中一例分析這樣寫的好處。(2分)

  答:戰前——魯淺陋; 曹 有遠謀 。 戰時——魯不作調查,急躁冒進; 曹 實地調查,抓準時機。

  戰后——魯 茫然不知 曹細說原委(舉出1例,即得1分)。 通過對比,突出曹劌指揮作戰的軍事才能。(1分)

  4.曹劌的“遠謀”體現在哪里?用自己的話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簡要說說。(2分)

  答:(1)政治方面:1分。認為取信于民是作戰的先決條件.

 。2)軍事方面:1分善于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或:適時出擊,適時追擊)。

  5.讀了這則短文,魯國獲勝給你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么?請聯系生活實際簡要談談你的看法。(不超過30字) (3分)

  答:魯國獲勝的主要啟示有,獲勝的根本是取信于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爭中要善于分析敵情,把握戰機;統治者應善于聽取并采納群眾的意見……(學生結合課文任選一個角度,聯系實際談出看法,言之成理即可,記2分)

  (甲)閱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回答問題。(2分)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溪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文章出自于《孟子 告子下》,孟子 儒 家學派的代表人物。(1分)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

  (1) 苦其心志 (使……痛苦) (2)入則無法家拂士(同“弼” 輔佐)

  (3) 曾益其所不能 (同“增”,增加) (4) 人恒過,然后能改(犯過失)

  3、本文從哪兩方面論證了經受磨煉的益處?(2分)

  答:造就人才 治理國家

  4.全文的中心句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或: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作者認為國家長盛不衰,就需要有法家拂士和敵國外患。 (用課文詞語回答) (2分)

  5.孟子在文中列舉了六位歷史人物的經歷,強調了“逆境能成才;現在有人認為“順境也能成才”。對此,你有什么看法,請舉例談談。(3分)

  答:這是一道開放性試題,無惟一答案。針對其中一個觀點或兩個觀點結合起來談,言之成理均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0

  曹劌論戰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蹋窀囊病!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題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2分)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間:

  (2)何以戰。 以:

  小題2: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題3:曹劌認為“可以一戰”的最重要的條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小題4:請分析這次戰役曹劌取得勝利的原因。(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1)間:參與;(2)以:憑借。

  小題2:(1)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氣,第二次擊鼓士兵的士氣就消退了,第三次擊鼓兵的士氣就衰竭了。

  (2)敵人能醒悟而退兵當然好,不這樣的話怎么能屈服于金人而辱君王的使命呢?

  小題3:“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小題4:曹劌指揮得當,以勇氣獲勝;抓住了有利的反擊時機和追擊時機。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1

  閱讀文言文,回答下列題目。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病?梢砸粦。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題1】解釋劃線的字。(4分)

 。1)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 間_________

  (2)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徧_________

 。3)犧牲玉帛,弗敢加也。 加_________

 。4)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獄_________

  【小題2】翻譯文中劃橫線的句子。(4分,每小題2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小題3】 曹劌“請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

  他的遠謀主要體現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了文中的戰役,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還有: ______________(舉一例)(4分)

  【小題4】 有人說魯莊公“鄙”,也有人說“不鄙”。你同意哪種說法?請簡述理由。(3分)

  答案

  【小題1】(1)間:參與。 (2)徧:通“遍”, 遍及,普遍。(3)加:虛報(4)獄:案件。

  【小題2】1)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減弱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衰竭了。 (2)身居高位、享受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小題3】(4個空各一分)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政治上取信于民 軍事上善于把握進攻和追擊的時機或有軍事才能 示例: 官渡之戰、淝水之戰等

  【小題4】示例:鄙:政治上無知,軍事上無能 不鄙:善用人才,善于納諫 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小題1】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認知能力。結合具體的語境來理解即可,有時還要注意加點字的特殊用法,各個加點詞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從從課文中遷移過來。注意(2)為通假字,(4)的古今義。

  【小題2】本題考查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譯句子時注意關鍵字、語序,有時還要補出舍去的主語才行。

  【小題3】本題考查分析文章內容的能力。根據曹劌與鄉人之間的對話來分析“請見”的原因,根據曹劌與魯莊公之間的對話來概括曹劌的遠謀即可。

  【小題4】本題是一道開放題。根據自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來談自己的看法即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2

  三.(09河南。10分)

 。ㄒ唬┦甏海R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磸,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ǘ┫暮蟛畣⑴c有扈(1)戰于甘澤而不勝。六卿請復之,夏后伯啟曰:“不可。吾地不淺(2),吾民不寡,戰而不勝,是吾德薄而教(3)不善也!庇谑呛跆幉恢叵巢毁E味琴瑟不張(4),鐘鼓不修(5),子女不飭(6),親親長長,尊賢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1)夏后伯啟、有扈是古代的人名。(2)淺:狹、窄小。(3)教:教化.(4)張:樂器上弦。(5)修:設置. (6) 飭:謹慎、恭敬。

  1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鄙 (2)忠之屬也。 屬

  (3) 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

  18、翻譯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固欲勝人者,必先自勝。

  19、結合(一、二)段內容,說說作戰要想取得勝利需要做到哪些?

 。3分)

  17、(1)目光短淺 (2)本分內的事 (3)滿一年

  18、(1)第一次擊鼓能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減弱,第三次擊鼓士氣完全耗盡。(2)所以想要戰勝別人,就一定要先戰勝自己。

  19、(1)政治上取信于民;(2)軍事上抓住戰機,知己知彼;(3)想要戰勝別人,首先要戰勝自己。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3

  閱讀。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輥砀,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小惠未偏,民弗從也。_______________

  2.解釋下列活用的詞語。

 。1)一鼓作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根據你的理解用原文填空。

 。1)曹劌請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明魯莊公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曹劌關于“為何追逐齊國軍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莊公作為“肉食者”,他的“鄙”表現突出,用自己的話從下列方面簡要說說。

 。1)政治方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軍事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為人處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縱觀全文,你認為弱小的魯國能戰勝強大的齊國有哪些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犏”通“遍”,遍及,普遍。

  2.(1)名詞作動詞,擊鼓;(2)形容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3.(1)肉食者鄙,未能遠謀;(2)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3)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4)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4.(1)為下文寫莊公張本(鋪墊);(2)襯托曹劌的遠見卓識。

  5.(1)魯莊公平庸無能,他把戰爭的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種靈的身上,說明他政治上無能。(2)他急切求成,又說明他軍事上無知。(3)能聽取曹劌的合理的意見,不一意孤行,說明他還不是一個昏君。

  6.①戰前準備充分,取信于民,這是保證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這是“人和”因素。②選擇了有利的地點。長勺在魯國,魯國進行的是反侵略戰爭,這是“地利”因素。③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時機,待“彼竭我盈”之時,后發制人,抓住了恰當的追擊時機,詳察敵情,確證無埋伏時,乘勝追擊,大獲全勝。這是“天時”因素。總之,魯國取勝的原因,在于天時、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意思對即可)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4

  文言文閱讀。(15分)

  曹劌論戰(節選)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编u忌諷齊王納諫(節選)(鄒忌)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蓖踉唬骸吧!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14、解釋下列加點詞在文中的意思。(5分)⑴齊師敗績,公將馳之 馳: ⑵一鼓作氣,再而衰 再:⑶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靡: ⑷能面刺寡人之過者 刺:⑸雖欲言,無可進者 雖:

  15、翻譯下列句子。(4分)⑴彼竭我盈,故克之。⑵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16、根據選文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曹劌論戰》(節選)第一段,敘述了 的經過;《鄒忌諷齊王納諫》(節選)第一段,鄒忌分析了 的原因。

  17、曹劌指揮作戰,鄒忌委婉勸諫,結果怎樣?(4分)⑴曹劌指揮作戰的結果: ⑵鄒忌委婉勸諫的結果:

  閱讀答案:

  14、(5分)⑴驅車追趕 ⑵第二次 ⑶倒下 ⑷指責 ⑸即使

  15、(4分)⑴他們的勇氣已盡而我們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⑵能在公共場合議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可得到下等賞賜。

  16、(2分)齊魯長勺之戰 齊威王愛蒙蔽

  17、(4分)⑴魯軍打敗齊軍,克敵制勝。 ⑵齊威王納諫,燕趙韓魏來朝。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15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曹劌論戰《左傳》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巳胍。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幢,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ジ壹右玻匾孕。”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必以情!睂υ唬骸爸抑畬僖。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饼R人三鼓。劌曰:“可矣!饼R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毕乱暺滢H,登軾而望之,曰:“可矣!彼熘瘕R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9.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4分)

  (1)又何間焉

  (2)小大之獄

  (3)神弗福也

  (4)望其旗靡

  10.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1)忠之屬也?梢砸粦稹

  (2)彼竭我盈,故克之。

  11.下列對文章內容和寫法分析不當的一項是()(3分)

  A.魯莊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對戰爭勝負的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劌對人心向背的重視,對進攻和追擊時機的把握,都表現出他的深謀遠慮。

  C.文中的對話描寫很精彩,人物語言極具個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本文緊扣“論戰”,詳寫戰前準備和戰后論述,略寫戰爭過程,材料剪裁得當。

  12.曹劌與“鏈接材料”中的燭之武在強敵入侵時,表現出不同的救國態度和精神品質。請結合選文和“鏈接材料”,作簡要分析。(4分)

  【鏈接材料】

  晉、秦圍鄭①。鄭文公②使燭之武③見秦君,武辭焉。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遂許之。

  【注】①晉、秦、鄭:都是春秋時期的諸侯國。②鄭文公:鄭國君。③燭之武:鄭國養馬官,有謀略。

  答案: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15分)

  9.(4分)(1)參與(2)訴訟事件(或:案件) (3)賜福,保佑(4)倒下(每小題1分)

  10.(4分)(1)(這)是盡了職分之類的事情?梢詰{借(這個條件)打一仗。(2分)

  (2)敵方士氣衰竭,我方士氣正旺盛,所以打敗了他們。(2分)

  11.(3分)A(不是“人格卑鄙”,而是“見識淺陋”)

  12.(4分)曹劌主動救國,同鄉人阻止都沒能攔住,(1分)表現出強烈的責任感和愛國情懷。(1分)燭之武不是主動出來救國,國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辭,曉以私利后才答應出馬(1分),可見他重個人名利、輕國家大義。(1分)

【《曹劌論戰》閱讀答案(集錦15篇)】相關文章:

曹劌論戰《左傳》閱讀答案03-20

《曹劌論戰》曾國藩《挺經》閱讀答案07-16

《曹劌論戰》說課稿12-20

《曹劌論戰》試題11-17

曹劌論戰說課稿11-02

改寫《曹劌論戰》01-24

《曹劌論戰》測試題及閱讀答案范文06-13

《曹劌論戰》優質說課稿12-20

曹劌論戰改寫(15篇)12-10

曹劌論戰改寫15篇12-1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久热 | 亚洲激情国产激情在线 | 香蕉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 好吊妞在线观看新免费视频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在线视频 | 亚洲一级在线播放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