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閱讀答案
現如今,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分析自己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那么問題來了,一份好的閱讀答案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北京的胡同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北京的胡同閱讀答案 1
閱讀《我愛北京的小胡同》,完成下列各題。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
季羨林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愛我,我們已經結下了永恒的緣分。
六十多年前,我到北京來考大學,就下榻于西單大木倉里面一條小胡同中的一個小公寓里,白天忙于到沙灘北大三院去應試。北大與清華各考試三天,考得我焦頭爛額,精疲力盡。夜里回到公寓小屋中,還要忍受臭蟲的圍攻,特別可怕的是那些臭蟲的空降部隊,防不勝防。
但是,我們這一幫山東來的學生仍然能夠苦中作樂。在黃昏時分,總要到西單一帶去逛街。街燈并不輝煌,“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會令人不快,我們卻甘之若飴。耳聽鏗鏘清脆、悠揚有致的京腔,如聞仙樂。此時鼻管里會驀地涌八一股幽香,是從路旁小花攤上的梔子花和茉莉花那里散發出來的。回到公寓,又能聽到小胡同中的叫賣聲:“驢肉-驢肉一”“王致和臭豆腐!”其聲悠揚、深邃,還含有一點凄清之意。這聲音把我送入夢中,送到與臭蟲搏斗的戰場上。
將近五十年前,我在歐洲呆了十多年以后,又回到了故都。這一次是住在東城的一條小胡同里:翠花胡同,與南面的東廠胡同為鄰。我住的地方后門在翠花胡同,前門則在東廠胡同,其大可知。里面重樓復閣,回廊盤曲,庭院錯落,花園重疊。一個陌生人走進去,必然是如入迷宮,不辨東西。
然而,這樣復雜的內容,無論是從前面的東廠胡同,還是從后面的翠花胡同,都是看不出來的。外面十分簡單,里面十分復雜;外面十分平凡,里面十分神奇。這是北京許多小胡同共有的特點。
據說當年黎元洪大總統在這里住過。我住在這里的時候,北大校長胡適住在黎元洪曾經住過的房子里。我住的地方僅僅是這個大院子中的一個旮旯,在西北角上。但是這個旮旯也并不小,是一個三進的院子,我第一次體會到“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境。我住在最深一層院子的東房中,院子里擺滿了漢代的磚棺。黃昏時分,總會讓人感覺到鬼影幢憧,毛骨悚然。所以很少有人敢在晚上來拜訪我,我每日“與鬼為鄰”,倒也過得很安靜。
第二進院子里有很多樹木,我最初沒有注意是什么樹。有一個夏日的晚上,剛下過一陣雨,我走到樹下,忽然聞到一股幽香。原來這些是馬纓花樹,樹上正開著繁花,幽香就是從這里散發出來的。
這一下子讓我回憶起十幾年前西單的梔子花和茉莉花的香氣。當時我是一個十九歲的大孩子,現在已經成為中年人。相距將近二十年的兩個我,忽然融合到一起來了。
不管是六十多年還是五十年,都成為過去了。現在北京的面貌天天在改變,層按摩天,國道寬敞。然而那些可愛的.小胡同,卻日漸消逝,被摩天大樓吞噬掉了。看來在現實中小胡同的命運和地位盎要日趨消沉,這是不可抗御的,也不一定就算是壞事。可是我仍然執著地愛著我的小胡同。就讓它們在我的心中占一個地位吧,永遠,永遠。
我愛北京的小胡同,北京的小胡同也愛我。
1.“我們這一幫山東來的學生仍然能夠苦中作樂”這句話中的“樂”具體體現在哪里?請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1)“我”對街燈并不輝煌且“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的街道甘之若飴;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點:樸實、自然、幽默、生動、深情……請你選擇其中的一個特點,試舉一例進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畫線句子表達了作者對“小胡同”怎樣的情感?清結合自己對小胡同的觀感或體驗,就這段話中讓你感觸最深的一點,說說你的理解或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2)“我”能聽到仙樂一樣鏗鏘清脆、悠揚有致的京腔
(3)“我”能聞到路旁小花攤上梔子花和茉莉花散發的幽香
(4)“我”能伴著小胡同中悠揚、深邃而略帶凄清的叫賣聲入夢
2.示例:“但是這個旮旯也并不小,是一個三進的院子,我第一次體會到‘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意境。”這句話運用了引用的修辭,生動地表現了院子的大而深。
3.遺憾、豁達、留戀和熱愛。
(意對即可)
北京的胡同閱讀答案 2
(1)我是在北京的小胡同里出生并長大的。由于我那個從未見過面的爸爸在世時管開關東直門,所以東北城角就成了我早年的世界。四十年代我在海外漂泊時,每當思鄉,我想的就是北京的那個角落。我認識世界就是從那里開始的。
(2)還是位老姑姑告訴我說,我是在羊管(或羊倌)胡同出生的。七十年代讀了美國黑人寫的那本《根》,我也去尋過一次根。大約3歲上我就搬走了,但印象中我們家好像是坐西朝東,門前有一排垂楊柳。當然,樣子全變了。九十年代一位攝影記者非要拍我念過中學的崇實學校(今北京二十一中),順便把我拉到羊管胡同,在那牌子下面只拍了一張。
(3)其實,我開始懂事是在褡褳坑。10歲上,我母親死在菊兒胡同。我曾在小說《落日》中描寫過她的死,又在《俘虜》中寫過菊兒胡同旁邊的大院——那是我的仲夏夜之夢。
(4)母親去世后,我寄養在堂兄家里。當時我半工半讀:織地毯和送羊奶,短不了走街串巷。高中差半年畢業(1927年冬),因“學運”被變相開除,遠走廣東潮汕。1929年雖然又回到北平上大學,但那時過的是校園生活了。我這輩子只有頭17年是真正生活在北京的小胡同里。那以后,我就走南闖北了。可是不論我走到哪里,在夢境里,我的靈魂總在那幾條小胡同里轉悠。
(5)啊,胡同里從早到晚是一曲動人的交響樂。大清早就是一陣接一陣的叫賣聲。挑子兩頭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黃瓜”,碧綠的葉子上還滴著水珠。過一會兒,賣“江米小棗年糕”的車子推過來了。然后是叮叮當當的“鋦盆鋦碗”的。最動人心弦的是街頭理發師手里那把鐵玩意兒,嗞啦一聲就把空氣蕩出漾漾花紋。
(6)北京的叫賣聲最富季節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兒大甜螺螄’,夏天是蓮蓬和涼粉兒,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噴噴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熱火”。
(7)我最喜歡聽夜晚的叫賣聲。夜晚叫賣的特點是徐緩、拖尾,而且當中必有段間歇——有時還挺長,像”硬面——餑餑”,中間好像還有休止符。比較干脆的是賣熏魚的或者“算靈卦”的。
(8)另外是夜行人:有戲迷,也有醉鬼,尖聲唱著“一馬離了”或“蘇三離了洪洞縣”。這么唱也不知是為了滿足一下無處發揮的表演欲呢,還是走黑道發怵,在給自己壯膽。
(9)那時我是個窮孩子,可窮孩子也有買得起的玩具。兩幾個錢就能買支轉個不停的小風車。去隆福寺買幾個模子,黃土和起泥,就刻起泥餑餑。春天,大院的天空就成了風箏的世界。闊孩子放沙雁②,窮孩子也能用秫秸③糊個屁股簾兒。反正也能飛起,襯著藍色的天空,大搖大擺。小心坎兒可樂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
(10)夏天,我還常鉆到東直門的蘆葦塘里去捉蛤蟆,要么就在墳堆旁邊逮蛐蛐——還有油葫蘆。蛐蛐會咬架,油葫蘆個頭大,但不咬。它叫起來可優雅啦。當然,金鐘更好聽,卻難得能抓到一只。這些,我都是養在泥罐子里,每天給一兩顆毛豆、一點水就成了。
(11)北京還有一種死胡同,有點像上海的弄堂。可是弄堂里見不到陽光。北京胡同里的平房,多么破,也不缺乏陽光。
(12)胡同可以說是一種中古民用建筑。我在倫敦和慕尼黑的古城都見到過類似的胡同。倫敦英格蘭銀行旁邊就有一條窄窄的“針鼻巷”,很像北京的胡同。他們舍得加固,可真舍不得拆。新加坡的城市現代化就搞猛了。四十年代我兩次過獅城,很有東方味道。八十年代再去,認不得了。幸而他們還保留了一條“牛車水”。我每次去新加坡必去那里吃碗排骨茶,邊吃邊想著老北京的豆漿油炸果。
(13)但愿北京能少拆幾條、多留幾條胡同。
1993年10月6日
(選自《蕭乾散文》,有刪改)
————————————————————
①〔鋦(jū)〕用鋦子連合破裂的陶瓷器等。
②〔沙雁〕做工精細的風箏。下文中的”屁股簾兒”是一種自制的簡易風箏。
③〔秫秸(shú jiē)〕去掉穗的高粱稈。
15. 從第(4)段中找出與第(1)段畫線句子意思相近的一句話,抄寫在下面的橫線上。(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從作者對胡同“交響樂”的描述中,你體會老北京的.小胡同生活有哪些特點?(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閱讀第(9)(10)段,用一句話概括這兩段的內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結合上下文,品味第(9)段中“大搖大擺”一詞,說說這個詞都寫出了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觸最深的一點,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理解。(字數在100字以內)(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5. 答案:可是不論我走到哪里,在夢境里,我的靈魂總在那幾條小胡同里轉悠。 (共2分)
16. 答案要點:(1)豐富 (2)和諧(有趣、安寧)
(共2分。共兩個要點,每個要點1分)
17. 答案:回憶兒時豐富多彩的游戲生活。(或:回憶兒時游戲之樂)
(共2分。答案不完整只給1分)
18. 答案:寫出“屁股簾兒”飛起時搖搖晃晃的樣子,表達了“我”興奮與滿足的心情。 (共3分,“屁股簾兒”飛起的樣子1分,“我”的心情2分)
19. “感觸”示例一:表達了作者對胡同生活的難以割舍的深切情感。
示例二: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應當保留它的文化傳統。
示例三:對城市建設中不適當拆除胡同的做法表示遺憾。
(共6分。寫出感觸最深的一點,給2分;能結合文章,給1分;有分析,給1分;語言通順、有條理,給2分)
北京的胡同閱讀答案 3
①“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覽最近在首都博物館與參觀者見面。
②在北京這個大的城市背景下,在已成定制的傳統建筑空間布局的住宅形式內,世世代代的北京人演繹著國都的輝煌和市井的喧囂。城市、胡同、四合院為居民提供了遮風避雨、行路通達的物質基礎,居住于此的人們更是將精神所物化的文化內涵賦予其中,使它們不再是簡簡單單的一片瓦、一塊磚、一個個建筑實體,在充滿了普通人的生活足跡后,城市就像人的身軀注入了鮮活的血液,變得生機盎然、豐富多彩。
③因此,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作為北京人日常生活的場所,除了外在的傳統建筑形式外,它所包含的傳統文化內涵反映了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理解。“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覽通過城市的傳統建筑景觀胡同和四合院,關注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行為文化和生活情懷,讓參觀者在感受到這座城市不僅僅有皇家的威嚴,更有市井繁華的閑適生活,體驗到生活在北京城的居民有著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幸福感,展示了胡同、四合院與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一起共同創造的一種和諧關系。
④胡同、四合院是組成北京這座城市大樹的樹干與枝葉,人們的生活就如同養分一樣滋養著城市大樹的欣欣向榮。北京的文物工作者和檔案工作者在設計這個展覽時匠心獨具,將用文物和歷史檔案、圖片等實物講述的關于北京城、胡同、四合院以及北京人生活的故事作為展陳的主展線,而將表現北京人生活的環境即城市、胡同、四合院作為副展線。兩條展線同時展開,相互印證,達到所展出的實物由“原生態”的環境做依托,關于城市、胡同、四合院的文化有實物來佐證的目的。讓觀眾在博物館中重溫這座城市的胡同、四合院的文化背景及人們生活的真實場景。
⑤走進首都博物館的地下展廳,人們宛若走進了一條胡同,同時也走進了一條回到從前的時光隧道,來敲開四合院的歷史和發展的大門,從而了解到胡同形成的歷史淵源、演變定型后的格局走向以及千百年來所遺留的遺俗風物。展覽通過各個時期的地圖、實物、圖片、檔案資料等,為參觀者展示胡同和城市的歷史。從遼至元明清,龐大的都城最終定型。以胡同命名的街巷,元代正式登上歷史舞臺,至明清時,胡同形成的城市肌理已發展成熟。民國后,胡同也隨著變化轉型,經歷了一種歷史的變遷,呈現為人們今天所看到的格局走向。
⑥沿著胡同、四合院、人家這條脈絡,參觀者在首都博物館的展廳里走向了歷史深處。在北京,大到皇帝的居所紫禁城,中到王府士紳宅院,小到平民百姓的獨家小院,放眼望去,整個城內就是規模不等、大小不一的四合院,相互圈合,相互依存。四合院有著靈活多變的空間組合,但橫向與縱向的擴展,卻依舊逃不過中軸對稱的格局,以倒座、垂花門、正房、后罩房所組成的南北中軸是四合院建造和規劃的基本。在四合院內,上房下房,東西廂房,前出廊,后出廈,磨磚對縫,花窗欞,紅梁柱,青石臺階……從被固定下來的建筑方式和等級要求以及方位、布局安排、各個建筑構件的特殊用途等物質、精神層面看,可以說,四合院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
1.“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展覽有哪些特點?(3分)
2.根據第⑥段的內容,說出下面材料介紹的是北京四合院的哪一個特點,并結合材料內容作簡要說明。(4分)
從四合院最細微的建筑構件到庭院的整體布局,都體現了審美與實用的統一,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滲透著居者的情趣,人們在建筑的每個角落,通過吉祥圖案寄托著生活的理想,并把這些理想傳達給每個走過它的人。
參考答案:
1.通過城市的傳統建筑景觀,關注生活在其中的人們的行為文化和生活情懷;將北京人生活故事和生活環境作為兩條展線同時展開,相互印證。
2.介紹的北京四合院的特點:四合院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從四合院最細微的建筑構件到庭院的整體布局,都體現了審美與實用的統一。(滲透著居者的情趣,寄托著居者的生活理想)
【北京的胡同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胡同文化閱讀答案08-24
胡同文化閱讀理解及答案04-10
《北京的爺》閱讀答案04-15
北京的爺閱讀答案03-25
《北京的胡同》教案09-12
北京的胡同作文07-30
【經典】北京的胡同作文09-06
《北京的胡同》教案08-22
北京的春天杜京閱讀答案02-29
北京胡同作文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