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譚巖《半畝方塘》 散文閱讀附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看過散文吧?散文對作者主觀感情的要求是所有文體中僅次于詩歌的。想要學習寫散文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譚巖《半畝方塘》散文閱讀附答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①有田的地方,就會有塘。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搖曳著幾柄荷葉,散著清香。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鏡子,照映著四季的時光。鳥從田野的上空飛過,它就照出鳥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樣。鳥從空中望見了自己俊巧的身影,斜斜地飛下來,掠過水面,用飛翔的微風輕輕地扇出幾道漣漪,算是一番謝意;而那走上堤來的牛,并沒有領會塘的美意,只是低了頭一味地啃食著草,不停地甩轉著尾,驅趕身上的蚊蠅。塘知道,還有更多的田等著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鳥從上空飛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藍天白云;牛從堤壩走過去了,。一片落葉飄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撲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訴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來臨。
②農人操心的是讓田地長出豐收的莊稼,塘操心的是讓自己四季滿盈。下雨的時候,鳥也會躲進堤上的稻草垛里,對著瀟瀟幕雨怨聲嘰嘰。但是塘卻開放自己,擁抱每一顆雨滴。那來自四面八方的污泥水更是流歸到這田野的大海。帶泥的雨水流下堤來,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時渾濁不堪。但是塘知道,要獲得就會有犧牲。不過不要緊,幾天的風吹草動,波瀾微驚,那一塘的水又會澄明如鏡。她將污泥埋進心底,而將明凈奉獻田原。如果秋天的雨水還不能讓她蓄滿,還有冬天飛雪的晶瑩。枯草上的積雪融化。冰涼而潔凈的雪水又悄悄溶進了塘水中,漣漣的水波是清冷的光影。
③正是這一塘的清水,澆灌了一畝又一畝的莊稼。春天到了,。清亮的塘水就會一路歌聲順著溝渠流進田野,一塊塊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鏡,照映著人們一年之計的春耘。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無一絲雨,禾苗枯焦,農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盡自己最后一滴水。從干裂的塘底里流著的最后一脈水,就像她的血。
④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莊稼,也不知養活了多少人,她只記得那挑了一擔谷的人在塘邊洗過幾次臉,耕田的人來洗過幾次腳,如果人們在冬天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會感激不盡,春天那淤泥會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會長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會奉獻出玉臂似的藕。
⑤只有這半畝方塘,有著日的光亮,月的清陰。在那如夢的星辰里,晚風送來的蛙聲是它為疲憊的人們準備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會有塘,長著幾朵青青的荷葉,映著一片明凈的光影。如果有人路過,不可隨意舉一塊泥土丟進方塘,因為那是田野的一顆明亮的心。
6.文中兩處內依次選填句子恰當的一項是:()(4分)
①塘堤上是一處處踩跨的蹄痕③人們就會抽取她一年的積蓄
②一處處踩跨的蹄痕在塘堤上④她就讓人們抽取一年的積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注意對下列各組句中加點詞語的理解,簡要分析每組兩個句子間的關系。(8分)
(1)①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鏡子,照映著四季的時光。
②一塊塊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鏡,照映著人們一年之計的春耘。
(2)①從干裂的塘底里流著的最后一脈水,就像她的血。
②不可隨意舉一塊泥土丟進方塘,因為那是田野的一顆明亮的心。
8.閱讀下面鏈接的材料,結合對文章第④段的理解,你能發現方塘與松樹有什么共性?寫出你探究的結果。(不超過20字)(5分)
只要有一粒種子,它就不擇地勢,不畏嚴寒酷熱,隨處茁壯地生長起來了。它既不需要誰來施肥,也不需要誰來灌溉。……夏天,它用自己的枝葉擋住炎炎烈日,叫人們在如蓋的綠陰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們前進的路。(選自陶鑄《松樹的風格》)
9.作者在第二段中說“她將污泥埋進心底,而將明凈奉獻田原”,請聯系實際,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悟。(100字左右,10分)
【譚巖《半畝方塘》 散文閱讀附答案】相關文章:
我心中的半畝方塘小學作文07-15
感悟春天 散文閱讀附答案06-13
守住信念 散文閱讀附答案06-14
劉方平《月夜》閱讀訓練附答案06-13
《鄉村鐵質》散文閱讀訓練附答案07-07
《拉薩的黃昏》散文閱讀訓練附答案07-07
張愛玲《花落的聲音》散文閱讀附答案06-13
肖復興《母親》散文閱讀附答案12-12
史鐵生《秋天的懷念》散文閱讀附答案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