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年通用禪意的語錄摘錄65句
別讓那些自私、狹隘、嫉妒、仇恨的暗礁阻擋了我們的前行,別讓那些得與失攪起心浪翻涌,也別讓成敗迷失了航程的方向,所有的是非恩怨都讓它靜靜地隨波逐流。如果有暗流,那也只讓感動成為心海的暗流;如果有浪花,也只有感恩的波瀾激起浪花朵朵;如果有波濤,也是快樂的歌聲蕩起的浪潮。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禪意的語錄65句,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我們選擇不了生命,但我們可以選擇走過生命的方式。做人要幾分淡泊,清風細雨,同樣有韻致,有詩意;做事要幾分從容,俯仰之間,依然灑脫。不刻意,不虛偽,不期盼別人的贊美;不嫉妒別人的優秀;不奢望別人的喝彩;不寄望別人的憐憫。
2、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在紛繁中淡定心弦,心靜時,過往的糾纏都可以擱置在一邊晾曬,而你獨享此刻寧靜的光陰。人生本是一場愈行愈遠的跋涉,走一段路,遇一些人,看一處風景,不計較得失榮辱,最后剩下的,就是一種淡然。
3、穿行在和煦的晨風里,與熟悉不熟悉的人交換微笑,和不同 年齡的人相互問候,我的內心充滿感動。湖水清澈,仿佛我明凈的心 靈;林蔭送爽,輕快我愉悅的步履。在夏和秋的結合部,在夢與現實 之間,讓朝霞披肩,讓百鳥伴奏,讓內心的美好隨清晨的旋律起舞。
4、只有真正從心靈深處將對事物的種種界定、分別、妄想掃除干凈,才能夠真正見到諸法實相。
5、生活中常有不盡如人意的時候,當一個人面對拂逆和不順,而人力又不能改變的時候,就應面對現實,隨遇而安。與其怨天尤人,徒增苦惱,還不如因勢利導,適應環境。
6、我們是自己的主人,我們講良心不是由于社會的強迫,而是出自對自身生命的關懷和承擔。——凈慧
7、以"念純"自修——心念單純能自愛;以"心寬"待人——廣結善緣心寬闊。
8、眼前,我看到的只是滿池敗花殘葉。盡管它還飄散著一絲余香的冷韻,但在秋天的涼意中卻真實的透露著消瘦與頹廢。一直以來,我總覺得蓮,應該是有佛性禪意的花。它應該比任何的花,都要靈逸靜美。因為,我曾欣賞過它繁華時所蘊含的詩意。
9、僧又問:"哪個是佛心?"師日:"墻壁瓦礫是。"——《南陽忠》
10、唯心主義認為意識是世界的本源,意識產生物質;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源,物質產生意識。大乘佛教的觀點既不是唯心主義也不是唯物主義,而是超越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中觀般若的大空性中,心與物是一體的;大法界的智慧中,主觀與客觀是一體的;究竟了義的境界中,能取與所取是一體的。
11、最容易的是堅持,最難的也是堅持,從最細微處開始行動,一點一滴的積累也能穿透頑石。
12、有的人則不同,他們喜歡說些閑話,生活中沒有了"小道消息"他們就覺 得乏味,所以他們對各種閑話津津樂道。有時候他們和誰親近,不自覺地 就會說"某某說你的不是",造成別人之間的矛盾。其實,那些話也許是 他聽來的流言,也許是他夸大的。
13、我們應該常常反省自己:我有愛心,但是有沒有發揮出來呢?我的言語行動是否有失檢點呢?如能常常檢討、反省,不讓行為、觀念有所偏差,就絕對不會發生缺失過錯。
14、對待妄念,我們要記住兩個詞:一個是"不忘",另一個為"不起"。 不忘"見宗自相光明",不起"遮遣、成立、取舍"等心,這是最重要的。 這樣,妄念突起時,不壓制它、不隨它跑,不產生任何愛憎、取舍之心, 才能感悟到自在人生。
15、一般修行修不好,就環在心外有法而生見取。見取即是對外認同。修行不把原本沒有的、那些多余的垃圾向外拋丟,卻往里面裝,裝得太多了,就把真正的自己活埋了。
16、每個眾生都具佛性,然而眾生的佛性被無明煩惱遮住,就像太陽被烏云遮住一般。只有通過實修實證才能夠將自己的本能發揮出來,將如同太陽一般的佛性展現出來。成佛并不是說我們去一個沒有去過的地方,也不是得到一些沒有得到過的東西,而是我們心中原有的潛能全然的顯露,也是我們的心徹底清凈。
17、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
18、學佛時間越久,修行功夫越高,越應該將煩惱、執著、習氣徹底降伏與斷除,同時,愛心與智慧得到無限提升。然而,有些人往往是背道而馳,煩惱比沒有學佛人更熾盛,內心的執著與習氣比沒有一開始修行時更嚴重。原因是,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缺乏了正知正見,于是所學所修的一切,反而成為增長邪知邪見的助緣。
19、在所有的罪惡中,最易犯、最常犯而且害人最慘的就是口業。所以, 多說話不如少說話,少說話不如實修。說話前你是話的主人,說話后你是 話的仆人。話未出口由你控制,話已出口不由你控制。每句話都是一個因 地,因地已種下種子,就等著接受果報了。好話有好報,惡話有惡報。所 以做話的主人時要明了,好好掌控,做話的仆人時,更應明了,因為這時,自己已經處于被動。
20、現代人終日忙碌卻不知為何而忙。
21、諸煩惱藏覆如來性,性不明凈,若離一切煩惱云覆,如來之性凈如滿月。《大法鼓經》卷下
22、當我們愉快時,愉快的原因,并不意味著放棄了世間的鎖事,而是對它的看破和放下;當我們煩惱時,煩惱的原因,并不意味著現象對我們的干擾,而是對它的分別和執著。
23、最好的養生方法是養精保腎。
24、為什么我們長大了,卻越來越不快樂?為什么我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好,內心卻越來越空?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小時候我們的心還未經受太多塵世的沾染,我們還沒有那么自私自利,我們開心就笑,傷心就哭,那是我們真實的自己。可現在我們長大了,要生活,要掙錢養家,我們開始對金錢有了更為迫切的渴望,我們對高物質的生活有了更為強烈的向往。就這樣,膨脹的欲望將我們純真的心腐蝕得千瘡百孔,我們的心成了一張血盆大口,我們拿出再多的東西也填不滿,我們感到饑餓,無比的饑餓。
25、遠和近 微博將長篇時代 推向微篇時代,將拖沓 語言逼向精致語言。微 博不僅革新了文風,而 且最大限度地精密了思 想,令微言大義成為一 代時尚。
26、當我們懷疑對方時,對方真的會朝著我們懷疑的方向發展;當我們以陰性的角度看待事物時,事物便會向陰面發展;而當我們以陽性的角度看待事物,事物便會向好的方面發展。故事中的兩位妻子對待先生的不同態度,產生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這正是我們內心感召的力量的作用。我們的一思一念,都會影響著事物的發展,而我們的一舉一動都能改變事物的發展,只要你去做,事情就會有所改變。
27、學佛的真正意義在于時刻觀察自己的缺點,修行的真正意義在于時刻修正自己的不足。學了眾多佛教理論知識,卻沒有發現自己的缺點,那我們學佛的目的何在?修了多年的參禪持咒,卻沒有修正白己的不足,那我們修行的意義在哪里?
28、感恩過去,展望未來,把握現在。
29、煩惱之惡鉤,牽人不自在,猶如地獄卒,擲人人湯火。
30、你若想被愛,就要先去愛人;你期望被人關心,就要先去關心別人;你要想別人對你好,就要先對別人好。這是一個保證有效的秘方,可以適用在任何情況。
31、最終我卻沒有遇見海盜,更沒有做成海盜。
32、小怒數到十,大怒數到千 輕易地發怒,這在大多數情況下不但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惡化了沖 突,得不償失。惱怒是片刻的瘋狂,你應該控制住情感,否則情感就會控 制你。
33、所愛貴重物,內外無貪惜,是故大歡喜,自知當作佛。普慈覆一切,常無瞋恨心,是故大歡喜,自知當作佛。《大寶積經》卷七十九,富樓那會
34、花半開最美,情留白最濃,懂得給生命留白,亦是一種生活的智慧。
35、真正貧窮的不是那些所擁甚微的人,而是那些渴望更多的人。
36、一旦我們用積極的態度將陰性場轉為陽性場,你會發現原來缺點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優點。
37、弟子:"要怎樣管教孩子才算恰當?"師言:"生養子女就如同種樹苗。樹苗植入土里刻意加太多的水和養分,根會很快腐爛,因為大自然本來就有充分的水和陽光、空氣,自然會培育它。孩子也是一樣,父母生他,即是天地養育長大的,過分溺愛孩子,反而害了他。"
38、佛言:學佛道者,佛所言說,皆應信順。譬如食蜜,中邊皆甜,吾經亦爾。《四十二章經》
39、我們的行為,要做到小乘的行為:少欲知足、謹慎取舍。我們的思想,要符合大乘的思想:毫不利己、普度眾生。我們的見地,要達到金剛乘的見地:悲智雙運、輪涅不二。
40、人人一善,點滴付出,可以讓人人心地滋潤到愛的甘露。
41、心中生起瞋恨時,他應當修行慈心觀,……應當修行悲心觀,……應當修行舍心觀,……應當覺察自己對引起瞋恨的對象沒有保持正念與反省,……應當思惟每個人必須承受自己所造的業報。……這就是降服瞋恨的五種方法。南傳《增支部·降伏瞋恨經》
42、婚姻關系其實跟菜市場討價還價差不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限,在有共同的做成一筆買賣的愿望下,就會你進一點,我退一點。
43、上天不愿給你的,任你怎樣伸手祈求,終不得求;上天愿意給你的,任你如何錯過,也會繞過幾個彎送到你手里。命里有時終會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不強求,指的是不執著,并不是指不努力;努力并不等于偏執性進取。因上努力,果上隨緣。
44、人問:"何為友?"禪師示:"友分四種:一如花,艷時盈懷,萎時丟棄。二如秤,與物重則頭低,與物輕則頭仰。三如山,可借之登高望遠,送翠成蔭。四如地,一粒種百粒收,默默承擔。"人低頭見影,有悟:待友如何,便遇何友,友如鏡。
45、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智慧的人,在如人生的戲里品味生命的真諦、勘破人世的紛擾;愚癡的人,在如戲的人生里顛倒夢想、盲目追求。人生像是一本書,翻得不經意會錯過美麗,讀得太認真又會流干眼淚。人生原本真真假假,很多事情不必那么認真,對錯得失間沒有固定的準則,一切取決于我們的心態。
46、淡泊者須有云水氣度松柏精神,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繁華所誘,從從容容,寵辱不驚,淡泊寧靜是修身明志的最佳心靈空調。
47、佛祖妙道徑截,唯直指人心,務見性成佛爾,但此心源,本來虛靜明妙。
48、海納百川,永不干涸。肚大能容天下難容之事,宰相肚里能撐船。雞腸小肚永遠難容事容人;坐井觀天,永遠是孤陋寡聞。空杯能容至真至純之美酒,白紙能畫最美最好的圖畫。量小非君子,妒忌生禍心。原諒有過錯之人就可成為朋友;心中常想著朋友便可成為手足、知己。做人大度方能大氣;胸懷博大可容世界。
49、如果生活已經很苦悶,再用剩下的時間來咀嚼苦悶,只會讓生活更加糟糕,所以要放開心胸,學會從苦悶中解脫出來。人生道路上會被布置了失望、傷心、孤獨、掙扎和苦痛,會被日常生活的打擊、工作的疲憊消磨得筋疲力盡。但是無論遇到怎樣的境況,都要記得一切從快樂出發,不要逃避生活,不要躲藏,抑或封閉自己,要擁抱新鮮事物,經歷全新體驗,或許我們失敗了10次,但是,也許成功就在第十一次。如果我們把自己關在成功的門外,我們就會錯過成功,錯過生命中最快樂的時光。
50、生命像一座山,高低起伏不斷,風霜雪雨交加,但是,只要我們勇敢地在崎嶇的山路上跋涉,我們便終有一天能夠攀登上生命的高峰。生命像一條河——上游是童年,宛如美麗的小溪,清澈見底,歡歌笑語中奔流向前;中游是壯年,有瀑布有暗礁有曲折也有流暢;下游是老年,歷經歲月的滄桑,回歸大海,有平靜有遼闊有寬容也有博大。
51、沒有永遠不被毀謗的人,也沒有永遠被贊嘆的人。當你話多的時候,別人會批評你,當你話少的時候,別人也會批評你,當你沈默的時候,別人有可能還是會批評你,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沒被批評過。不要因為眾生的懷疑,而給自己煩惱;也不要因為眾生的無知,而痛苦了你自己。走自己的路,讓他們去說吧!
52、禪不在于空間的置換,身體在哪、佛寺就在哪;禪不在于時間的推移,心念在哪,覺知就在哪。用智慧的眼、去度輪回的情:往苦難處觀因果、往欲樂處觀平等、往眾生處觀慈悲、往世間處觀清凈。禪未必是稀奇,禪是安住似樹,是海之無波,是嬰兒酣睡,是掌中琉璃,是守持好當下的這一份默默和靜靜。
53、如果真有來世,我愿即刻化做輕煙隨風飄去,將今生的遺憾化為來世的緣;將串串淚珠化做芬芳的雨露,熔化冰封的心扉;留一枚永遠的種子,期望來生,重生一片完美的情緣。
54、"苦"的觀念可從三方面去審察:一般苦難的苦;由變易而生的苦;由因緣和合(條件具備)而生起的苦。
55、根據大乘佛教哲學,識蘊分心、意、識三義。
56、成功,奠基于"不茍且"一語。
57、有的時候,潔凈的心,需要一些清醒的自閉和與世隔絕,隔絕繁華似錦,隔絕熱鬧,隔絕綢緞的華麗,人間的修行,潔凈大概最難。所以,低頭前行,步步為營,潔凈與恩慈,是一種難得意境。
58、荒寒的原野上,一個人頂著那寂寂的時光,冷與熱,都要走下去。走到頭,心里會裝滿人世間最光亮的翡翠。那翡翠便是文字留下的舍利子,你尋得到它,便也尋到了我——我在光陰的那頭等待,百年之后有人還在尋我,找我,念我。這是最美的氣象與伏筆。
59、佛曰:世有二人甚為希有如優曇花。一者不行惡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為希有。
60、如果在十七歲,我會選擇動蕩一生。現在,我選擇安靜地老去。有一個懂的人,陪著我,不嫌我老,不嫌我羅嗦。他用秋天一樣的聲音讀著我的文章,那樣的洞天曉白,早就超越了所有。
61、禪宗四祖道信見三祖僧璨:愿老師慈悲,賜給我解脫法門。僧璨:哪個捆綁了你?道信:沒人捆綁我。僧璨:既然沒人捆綁你,還求何解脫?
62、別人都互相結怨,而我無怨結,所以我安詳快樂。別人有苦惱,而我無苦惱,因此我安詳快樂。別人有貪欲,而我無貪欲,因而我安詳快樂。
63、熱鬧中以冷靜的眼光看待一切,就會省去許多煩心的事;冷落時存一份熱切向上的心,就會享受到許多真正的樂趣。
64、未生前本來面目,死了燒了什么處相見。
65、生固未可喜,死亦不必悲。
【禪意的語錄摘錄】相關文章:
【實用】禪意的語錄115句04-19
【實用】禪意的語錄39條11-07
簡單的禪意的語錄匯編49條10-03
關于禪意說說 有關靜心的禪意的句子10-19
2023年常用禪意的語錄45句11-24
【實用】禪意的語錄錦集86句09-25
禪意少林的散文08-29
王維的禪意詩句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