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課外文化常識

時間:2020-12-26 10:42:00 語文課外知識 我要投稿

高考語文課外文化常識

  很多人對語文教學有各種的誤解,覺得語文教學不過是讀一讀、問一問、說一說就可以了。其實不然,語文學科更需要廣博的知識背景,深厚的專業知識,才能更好的將文學的意義傳承下去。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課外文化常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高考語文課外文化常識

  科舉制度是中國歷史上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一種基本制度。它創始于隋朝,確立于唐朝,完備于宋朝,興盛于明、清兩朝,廢除于清朝末年,歷時1300余年,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從官制史角度看,科舉制度的產生是歷史的必然和巨大進步。它所堅持的.是“自由報名,統一考試,平等競爭,擇優錄取,公開張榜”的原則,打破了血緣世襲關系和世族對政治的壟斷,對我國古代社會的選官制度是一個直接有力的改革。它給中小地主階級和平民百姓通過科舉入仕提供了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科舉考試的內容到明代以八股文為主,即“八股取士”。它逐步成為一種僵化的模式,特別是到晚清時已成為嚴重束縛知識分子的枷鎖,暴露出種種弊端。1905年清政府廢除科舉,也就是歷史的大勢所趨。從此,1300年的科舉制度終于宣告結束。但客觀而論,在中國傳統社會的發展中,科舉制的進步作用也是不容否定的。

  中國古代官吏銓選的途徑很多,有世襲、納貲、軍功、薦舉、郎選、恩蔭和科舉制等。主要有三個階段和三種制度,即先秦的世襲制、秦漢至魏晉南北朝的薦舉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舉制。

  【世襲制】亦稱世卿世祿制,盛行于夏、商、周時代。原始社會末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的禪讓制破壞后,出現了“大人世及以為禮”的世襲制。世襲制的特點是王權與族權統一。它通過家族血緣關系來確定政府各級官員的任命,依血緣親疏定等級尊卑和官爵高下。凡定爵位與官職者都世代享有采邑和封地。

  【九品中正制】曹魏時,魏王曹丕接受吏部尚書陳群建議,實行“九品官人法”,即“九品中正制”。在州、郡設大小中正官,負責按家世門第和道德才能,并博采輿論,從上上至下下分九等品評地方士人,供朝廷按品級授官。九品中正制是察舉制的發展,它將選官權由地方收歸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學分類上是一種創新,選才標準趨于周密。魏、晉時期門閥統治的加強,至東晉后此制弊端叢生,中正權重,品評隨意,世族門閥把持中正,控制選舉,至后期造成“高門華閥有世及之榮,庶姓寒族無過進之路”。九品中正制已成為門閥統治的工具。

  【薦舉】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薦舉有考察、推舉的意思,又叫察舉。由侯國、州郡的地方長官在轄區內隨時考察、選取人才,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察舉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賢良、文學、茂才等。《張衡傳》:“永元中,舉孝廉不行。”《陳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漢代避劉秀諱,稱秀才為茂才)

  【征辟】也是漢代選拔官吏制度的一種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會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職。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張衡傳》:“連辟公府,不就。”“安帝雅聞衡善術學,公車特征拜郎中。”

  【孝廉】漢代察舉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順父母、辦事廉正的意思。實際上察舉多為世族大家壟斷,互相吹捧,弄虛作假,當時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高考語文課外文化常識】相關文章:

小升初語文必考課外文學常識03-11

高考語文課外知識12-21

高考語文學常識04-25

小學語文課外知識常識積累匯總12-16

中考語文課外閱讀文學常識11-10

小學語文課外文學常識匯總04-02

小學語文課外文學常識推薦03-30

高考語文高頻文學常識04-23

小學語文課外文學常識2篇02-2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А∨天堂AV网在线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 | 综合久久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 | 五月六月婷婷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