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我的老師》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七年級語文《我的老師》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七年級語文《我的老師》教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下列加粗字的讀音:
黑痣、磕頭、褪色、焚燒、榆錢
2.掌握下列詞語的解釋:
勸慰、平生、依戀、糾紛、心清如水
3.了解記敘六要素:
記敘一件完整的事情,必須交代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以及這件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要素的交待有兩種方式:①由作者一一列出,是直接交待。⑵間接交待記敘的要素,即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等方式交待記敘的要素。弄清記敘的要素,有助于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閱讀寫人敘事的文章,就要注意記敘要素,從而理清文章脈絡、理解主題。例:“夢里尋師”一事,其要素分別是——時間:一個夏季夜里;地點:家里當屋;起因:想念蔡老師;經過:熟睡中突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走,去找老師;結果:被母親拉回,勸說了一會,才睡熟了。交代清楚六要素,敘事也就具體、完整了、但并不是每一件事都要六要素齊全,如果只是擺出某種現象或略寫某事就能達到寫作目的,也可根據情況略去一些要素。
二、能力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材的寫法。
2.學習在語境中推斷詞語的深刻含義的方法,體會語言平實而蘊含豐富感情的特點。
三、情感目標
體會文中蘊含的依戀、思念、熱愛老師的感情。
七年級語文《我的老師》教案2
一、簡介作者:
魏巍,原名鴻杰,筆名紅楊樹,當代著名作家。一九二○年出生在河南鄭州一個貧民家庭。一九三七年抗戰爆發后,他走上革命道路,參加了八路軍。此后,一直生活在部隊里。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長篇小說《東方》等。
二、教師范讀課文,讀后理清課文脈絡:
讀前提示:
①作者選取了哪幾個生活片斷來回憶他的老師?哪些片斷是詳寫的?哪些是略寫的?
、谶@幾個片斷從第幾自然段寫到第幾自然段?它們在課文中占什么地位?
討論,明確:作者寫了七個生活片段,前五個片斷是略寫,后兩個片斷是詳寫。這些生活片斷從第三自然段寫到倒數第二自然段,在文中占重要地位。課文除了開頭兩個自然段總寫蔡老師留給作者的印象,最后一個自然段交代與蔡老師分別的原因外,文章的主體部分就是對兒時生活的回憶。課文表達了蔡老師熱愛學生、學生熱愛蔡老師的真摯感情。
(共記敘了七件事:①蔡老師假裝發怒;②課外教我們跳舞;③帶我們觀察蜜蜂;④教我們讀詩;⑤我們對老師的依戀;⑥正確處理“我”與同學間的糾紛;⑦睡夢中去找老師。這七件小事,后兩件詳寫,前五件略寫。這樣安排,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既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更能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三、研讀第一、第二自然段:
(一)指名朗讀一、二自然段,辨析一組句子:
、僮钍刮译y忘的是我的女教師蔡蕓芝先生。
②蔡蕓芝先生是我最難忘的女教師。
明確:這兩句意思相同,但表達效果不同。句①強調了“最難忘”。“難忘”這個詞很重要,它是貫穿全文的,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寫蔡老師對“我”的教育培養和幫助令人難忘;二是表達“我”對蔡老師的感情十分深厚、真摯,難以忘懷。
(二)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樣寫出對蔡老師的總的印象的?
討論后明確:這一段三句話,第一句寫年齡,說明蔡老師那時很年輕;第二句寫出了蔡老師明顯的面部特征;第三句是對蔡老師總的評價,說明她品格上的特點,“美麗”不只是指外表,更主要的是指心地純潔美好。這是總寫老師的品格。
四、集體朗讀前五個生活片斷。讀后討論:
(一)在第一個生活片斷里,“狡猾”這個詞怎么理解?這樣用詞流露出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狡猾”原是貶義詞,現在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兒童的”,這樣貶義詞就沒有貶義了,在這里是“調皮”“淘氣”的意思。作者這樣用詞,形象地寫出了“我”天真調皮的神態,反映了“我”與蔡教師非常親近的心理狀態。
(二)在第三個生活片斷里,作者為什么不寫“看蜜蜂”,而寫“觀察蜜蜂”;不用“看到了蜂王”,而用“認識了蜂王”,不說“第一次吃了蜂蜜”,而說“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為什么這樣用詞?
明確:用“觀察”,說明不是一般地看,而是仔細地看;用“認識”,表明不僅看到了,而且了解了有關的知識;說“平生第一次”,強調了有生以來沒吃過蜂蜜。作者這樣用詞,突出了難忘。
(三)在第四個生活片斷的描寫中,哪些詞句寫出了老師對他的影響之深?
明確:“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詩”,“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
(四)辨析兩個句子:
、龠B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于模仿
②急于模仿她握鉛筆的姿勢明確:句②只寫出學生模仿蔡老師握鉛筆的姿勢;句①表明連握鉛筆的姿勢這么細小的動作都急于模仿,那么,模仿和學習蔡老師的其他言行舉止就更不用說了。
(五)這五個生活片斷,作者是怎樣組織安排的?
明確:作者從課內寫到課外,從課外寫到校外,既寫了兒時有趣的生活,又寫了老師對自己的良好影響。組材的順序也體現了作者步步加深的感情。
(六)表情朗讀第3—第8自然段。教師指導朗讀時注意各個生活片斷之間的間隔和銜接,突出有表現力的詞語,要讀得深情。
五、講讀“占據過我的心靈”的一件小事:
(一)指名朗讀第9自然段(讀后討論)。
(二)“占據”這個詞在這里怎么理解?作者這樣用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明確:“占據”原義是強力占有,課文中表明這件事在孩子心中占有的分量太重了。這樣用詞,寫出了作者當時心里充滿了對蔡老師的感激之情,也意味著至今仍銘記在心。
(三)這件小事為什么會占據孩子的心靈呢?
明確:當年作者的父親生死不明,母親非常焦急、憂傷,而不懂事的.小朋友卻還要以此來取笑他。這不能不使他也感到痛苦、悲傷。在這樣的困境中,蔡老師援助了他,不但批評了那些“反對派”,還寫信勸慰他,說他是“心清如水的學生”。慈母般的關懷溫暖了他的心,這事自然便占據了他的心靈,久久不能忘懷。
(四)作者熱情地贊頌他的蔡老師,連用了三個形容詞:“慈愛”、“公平”、“偉大”。這三個詞用得好不好?
明確:這三個詞真實地反映了他當時的心情。就蔡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糾紛這件小事來說,“慈愛”、“公平”是容易理解的,“偉大”似乎大詞小用了,但前面有個狀語——“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這樣說就不過分了。
六布置作業:
1.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2.用下面的詞語和句式造句(當堂交流):
①默默地②從來不……僅僅有一次…… ③即使……連……都……
3.課后復習(1)按照“思考和練習二”的要求:把描寫神態的語句劃出來,結合課文談談自己的體會;(2)準備口頭回答“思考和練習三”。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講讀第10—15自然段;明確本文的寫作特點;以《我的老師》(或《我的××》)為題口頭作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檢查復習:
指名回答并討論“思考和練習二”。明確:第三自然段寫蔡老師舉起教鞭好象要打人,但卻“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而且隨著大伙的笑聲,“她也笑了”。這些舉動神情的描寫,形象生動地表現了蔡老師對學生的愛。對于學生的淘氣,她似乎發怒了,但是“輕輕地敲”表明她怒是假,愛是真,于是師生都發出了會心的笑。兩個“笑”字,把師生的感情融化在一起了!拔摇钡纳駪B,在課文中也寫到多處。如:“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我默默地站在她身邊,看著她……”,以及在睡夢中“迷迷糊糊地往外走”、“模模糊糊地回答”去找蔡老師。這幾處神態的描寫,充分表現“我”天真調皮但又非常重感情、非常愛蔡老師的性格特征。
二、講讀第七個生活片斷:
(一)指名朗讀課文,讀后討論:作者是如何寫出對蔡老師的依戀和思念的?
明確:“我們就更不愿意離開她”,一個“更”字,既照應上文,又寫出此刻心情!澳、“站”、“看”這幾個詞語生動地表達了“我”對蔡老師的依戀。接著,作者又描繪了一幅睡夢中找蔡老師的動人情景,突出地表現了對蔡老師的思念。
(二)辨析句中帶點的詞語,說說它們能否互換位置:①我急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走。
②“找蔡老師,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明確:不能互換位置!懊悦院笔恰懊院钡闹氐,它的反義詞是“清醒”,句①說明行動不清醒;“模模糊糊”是“模糊”的重迭,它的反義詞是“清晰”,句②說明說話含糊不清。
(三)請學生辨析兩句句子:
、偈裁磿r候,我能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
②我多么想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呀。
明確:句①感情深沉含蓄,句②感情熱烈外露,在課里聯系前后的語氣和感情,用句①表達效果更好。
三、教師范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示:結尾一句話交代了與蔡老師分別的原因,這樣使文章的結構更完整。
四、鞏固總結: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仔細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讀前提示:作者為什么選擇這些材料?
討論明確:課文中寫的雖然是一些“小事”,但都是作者感受最深的,他記憶中最美的、最難忘的,曾激動過他心靈的事,因而也最能表現蔡老師愛學生、學生也愛蔡老師這一中心。
(二)課堂討論:行文至第9自然段,中心已經明確。作者回憶了與蔡老師相處時的六個生活片斷,贊美了蔡老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和真誠的幫助,同時抒發了作者對蔡老師熱愛、尊敬、感激的思想感情。那么,第七個生活片斷是否可以不寫呢?為什么?
明確:不寫當然也是可以的,但寫了能更有力地表現中心,也能使文章更感人。第七個生活片斷寫我對蔡老師的依戀和思念,說明了蔡老師已是孩子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這樣就把學生對蔡老師的愛提到了更高的境界。用學生對老師的依戀和思念來襯托老師對學生的愛,正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三)這篇文章在寫法上還有什么特點值得學習?
明確:作者用第一人稱,寫出了其童心的特有的感受,語言樸素,感情真摯。
五、課堂練習:
以《我的老師》(或《我的××》)為題口頭作文。指導:可以模仿和借鑒范文的寫法,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事來寫老師(親屬或同學等),不要講套話、空話。(先列提綱,后口述、評議)
六、布置作業
1.以《我的××》為題書面作文(課外或作文課做)。
《我的老師》教法一例
(一)聽朗讀錄音。憑借聽的印象,用概括性的語言寫出蔡老師愛學生的五件事:
1.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
2.在課外的時候……
3.在假日里……
4.她愛詩……
5.有一件小事,……占據過“我”的心靈,這件事是……
寫出“我”想念老師的兩件事:
1.每逢放假,我們不愿離開蔡老師。放假前,我……
2.記得一個夏季的夜里,我……
(二)打開書,默讀一遍。對照上邊做的練習,檢查自己的聽、記能力。
(三)邊看書邊做下面的練習:
1.“溫柔”一詞形容蔡老師的,揭示了她的內心美;“美麗”一詞形容蔡老師的,指出了她的外表美。
2.第三段中的“從來”、“僅僅”、“好象”、“輕輕”、她也“笑”了,這些詞語表現了蔡老師怎樣的內心活動和思想感情?
3.“狡猾”一詞常形容人很不老實,作者卻用它來形容“我”的目光,應該如何理解它的含義呢?
4.文中兩次用了“默默地”,請你很快的找出來,聯系上下文,分別說說各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5.“迷迷糊糊”和“模模糊糊”,兩個疊用形容詞的意思一樣嗎?在文中找出它們各自的用法,若把兩個詞調換一下使用行不行,為什么?
6.文中接連用了兩個“才”字,請盡快找出來!拔也判蚜恕敝械摹安拧保f明了什么?“我才睡熟了”中的“才”又說明了什么?聯系“夢中尋師”的情景,說說兩個“才”字飽含著怎樣一種感情。
7.“我記憶中的珍寶”,用的是什么修辭方法?“珍寶”與文章開頭第一個“最”有什么內在聯系?
8.最后一段中的“可惜”一詞和全文哪些內容有聯系。
9.你能從本文中選一個詞準確的形容“我”和蔡老師分別前的感情嗎?
(四)作者一共選取了幾個典型事例?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是什么?
(五)朗讀全文,體會作者懷念老師的真摯感情。
(六)在你心目中,一定也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請你以《我的老師》為題,仿寫一篇真人、真事、真情的記敘文。
關于“一個孩子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一句,老師可不必過多解釋,告訴同學這是一個比喻句,它表示孩子依戀老師的心情,就可以了。
七年級語文《我的老師》教案3
教學目的
1.學習通過敘述事件、描寫人物,表現人物特征、抒發感情的寫作方法,理解文中的六個要素。
2.體會師生間的深摯感情,培養這種感情。
教學設想
本文憶寫兒時關于蔡老師的七件事,對應地描寫蔡老師和兒時作者自身,敘事和寫人當中都深融感情,表現出蔡老師的溫柔善教和熱愛學生,抒發了作者熱愛、思念蔡老師的情懷,表現了師生間的深摯感情。頗為生動,具有感染力量,并在行文當中自然地表明、寫出了六個要素。教學本文,引導學生從分析回憶筆法、敘述事件、描寫人物的表現力量當中,體會蔡老師的溫柔善教和熱愛學生,體會作者對蔡老師的熱愛的和思念,體會師生間的深摯感情,理解六個要素在文中的表明、寫出。把理解六個要素統一于分析文章的過程當中。
本課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
回憶筆法的表明時間、地點、人物,略寫五個事件的表現力量。
教學過程
1.鼓勵學生繼續努力學好語文。
簡要肯定上學期學習語文的正確態度和所獲進步;指出二冊課文側重記敘,具體生動,具有吸引力量;鼓勵在新學期繼續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依據語文的特征學習語文,依據文章的特征閱讀、分析文章,培養讀寫聽說的能力,掌握語文這個學習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并在思想情操上受到積極的熏陶和感染。
2.由開始教學第一單無,引出《我的老師》(板書課題)。
3.簡單指出:本文是作家魏巍寫的懷念兒時老師的文章,雖系節選,卻相對完整,可以視為一篇文章。
4.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課文,理解詞義、句意、全文大意。
5.引導學生辨析字的形、音、義。
即和既:即,右偏旁從“卩”,念jí,當就、就是講,常組詞為即使、即便、即將、立即等。既,右偏旁從“”,念jì,當已經講,常組詞語為既然、既是、既而、既往不咎等。
孤、弧和狐:孤,左偏旁從“孑”,念gū,當單獨一個、幼年喪父講,常組詞為孤單、孤寂、孤僻、孤子(舊時幼年喪父之人的自稱)等。弧,左偏旁從“弓”,念hú,指圓周的任意一段,常組詞為弧變、弧光等。狐,左偏旁從“犭”,念hú,當狐貍講,常組詞語為狐貍、狐疑、狐媚,狐假虎威等。
卷和券:卷,下部從“X”,念juǎn,指把東西彎轉裹成圓筒形、裹成圓筒形的東西,還用作成卷東西的量詞,常組詞語為卷鋪蓋、鋪蓋卷兒、一卷報紙等;念juàn,指書本、考試寫答案的薄本子或單頁紙、機關分類保存的文件,還是古代書的量詞(相當于“本”),常組詞語為試卷、卷宗、手不釋卷、讀萬卷書等。券,下部從“刀”,念quàn,指票據或作為憑證的紙片,常組詞為入場券、公債券等。
蜜和蜜:蜜,下部從“蟲”,念mì,當蜂蜜、甜美講,常組詞為蜜蜂、甜蜜、蜜餞等。密,下部從“山”,念mì,指事物之間距離近、事物部分之間空隙小,常組詞為稠密、細密、親密、秘密等。
6.指定學生二人朗讀課文(前一人讀至“都急于模仿”)。
要求讀音準確,緩急得當。
7.引導學生理清結構層次。
怎樣劃分本文的結構層次?
。1)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文可分三個部分。第1段為開頭部分,末段為結尾部分,中間段落為憶寫往事的主體部分。主體部分還可以“都急于模仿”為界,分為兩層。
如有學生把1、2兩段合并為開頭部分,理解為由現在的思念女教師,引出后文憶寫往事,在肯定這樣理解也有道理以后,指出:主體部分中還再次寫出“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今天想來”等等語句,表達了現在的思念,故應把第2段歸入主體部分。
。2)引導學生分析開頭部分。
開頭部分表明了什么?在文章中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開頭部分這句話中:“我小學時候”,表明了憶寫的事件發生的時間;“女教師蔡蕓芝先生”,既表明了憶寫的人物,也表明了未出寫出地點的事件都發生在課內或課外的學校當中;“最使我難忘的”,表達了對女教師的思念之情,自然地引起了回憶。這句話表明時間、地點、人物,飽含感情地引起了關于女教師的往事的回憶(板書:引起回憶飽含感情)。
(3)引導學生分析主體部分。
、僦黧w部分的第1段屬于什么寫法?寫出了什么?在這一部分中起著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這一段屬于概括寫法,寫出女教師那時才“十八九歲”,和她的“溫柔”性格、“美麗”容貌;起著統領后文憶寫的事件的作用。
、谖闹幸还矐泴懥岁P于女教師的幾個事件?略寫幾個事件?詳寫幾個事件?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一共憶寫了關于女教師的七個事件。略寫前五個事件,詳寫后兩個事件。
、凼紫嚷詫懗鍪裁词录?怎樣寫出這個事件?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首先略寫出女教師假裝發怒,像要打“我”(板書:略寫老師假裝發怒)。先總括寫出“她從來不打罵我們”,表明老師的溫柔,然后寫出事件。從事件中可以看出,由于幼年作者的淘氣,老師揚起了教鞭;但那教鞭“好像要落下來”,而且在“我用石板一迎”,作出了有些失禮的反應時,卻“輕輕地敲在石板上”,結果是“大伙笑了她也笑了”。這樣用“好像”形容“要落下來”的教鞭,用“輕輕地”形容教鞭“敲在石板邊上”,并且寫出學生們和教師都“笑了”的結果,形象地表現出老師哪里是真的要打淘了氣的學生,不過是假裝發怒,以資警誡罷了。老師的深深熱愛學生(板書:深愛學生),學生在老師面前的無拘無束,師生間的親密融洽,都在這幾筆描寫之中表現出來了。幼年的作者“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調皮、機靈的兒童理解老師的愛,當然更愛他的老師,作者今日憶寫這件往事,更是充滿了思念老師的深情。
、芙又詫懗鍪裁词录烤哂惺裁礃拥谋憩F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著略寫出女教師教“我們”練跳舞(板書:老師教練跳舞)。“教我們跳舞”,已經表現出老師善于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更表現了老師對自己的喜愛(板書:喜愛自己),和課外生活趣味十足的情景。
⑤接著略寫出什么事件?怎樣寫出這個事件?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著略寫出女教師引導“我們”觀察蜜蜂(板書:老師引觀蜜蜂)。先總括寫出“在假日里,她把我們帶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表明老師和學生的親密關系,和利用假日引導學生觀察事物,豐富知識,然后寫出事件。老師特地引導學生觀察辛勤釀蜜的蜜蜂,豐富了學生的知識,也寓有教育的意義,表現了老師對學生的多方教導(板書:多方教導)。幼年作者從這里“認識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這往事至今猶縈心中,既是由于蜂蜜之甜在嘴上,更是由于老師引導觀察蜜蜂自己得吃蜂蜜之甜在心上。
、藿又詫懗鍪裁词录?怎樣寫出這個事件?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著略寫出女教師教“我們”讀詩(板書:老師教導讀詩)。先總括寫出她“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表明老師善于讀詩、教詩,善于教學(板書:善于教學)。然后具體寫出老師當年教過“我們”的詩句,表現出老師教詩效果的良好和自己所得印象之深。最后寫出“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不但“接近”,而且“愛好”,表明老師深深影響了作者從事文學事業的人生道路。
、呓又詫懗鍪裁词录?側重寫師生的哪個方面?和前寫四個事件具有什么樣的關系?產生著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接著略寫出“我們”模仿老師的寫字(板書:學生模仿師字),側重寫學生方面,和前寫的四個事件具有因果的關系。“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意和她接近呢”,反問的句式表達肯定的意思,承上四個事件,表明老師深得學生的“喜歡”和“接近”,然后寫出事件!耙娏怂挥傻镁蛧先ァ,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喜歡和接近!八龑懽值臅r候,我們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于模枋”,“默默地”,神情專注地看著老師寫字,“都急于模仿”,不只模仿老師寫字的姿勢,更在模仿老師的書寫字體;表現出老師深深影響了學生,學生深深喜愛老師(板書:喜愛老師)。
8.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分析過的課文。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深摯感情。
布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分析過的課文;預習后文,準備下節課進行分析。
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詳寫兩個事件的表現力量,回憶筆法的具體運用。
教學過程
課前重抄上節課的板書。
1.由上節課分析過的略寫的五個事件,引到分析詳寫的兩個事件(板書:詳寫)。
2.引導學生分析詳寫的第一個事件。
。1)每一個寫的是什么事件?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寫的是老師排除學生們和“我”的糾紛(板書:老師排除糾紛)。
。2)是按什么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按引起回憶、憶寫事件、結住回憶的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憶寫事件,先寫起因,再寫結過和結果。
(3)怎樣引起回憶?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先說“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那件小事,再用“但回想起來”一轉,表明那件小事“在那時卻占據過我的心靈”,從而表明了事情雖小卻深深打動過幼年作者的心,至今還時縈心中,充滿感情地引起了回憶。
。4)寫事件起因表明了幼年作者什么樣的處境?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事件起因是“我”的在軍閥部隊里的父親“好幾年沒有回來”,母親和“我”都非!盃繏臁彼,擔心他的“死活”,母親常常擔心得求神問卜,家中籠罩著一片憂戚氣氛!拔摇彪m不像母親那樣,“也略略懂了些事”,“懂了些事”,就在牽掛父親的死活之中,又帶有一種因父親在軍閥部隊里而產生的內心痛苦。從而表現了幼年作者的悲慘的處境。
(5)在這種情況下發生了學生們和“我”的何樣糾紛。“我”在這糾紛中處在什么位置?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小“反對派”們“常常在我的耳邊猛喊:‘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羅!’”“我”處在被奚落打擊的位置,由于父親在軍閥部隊里,又自覺氣餒,不能作出有力的反擊,這就使“我”不但涌現了“真好像死了父親似的那么悲傷”,也蒙受著被奚落嘲笑的恥辱。這處境實在非常痛苦尷尬。
。6)教師怎樣排除了學生們和“我”的糾紛?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教師“批評”了小“反對派”們,自然是批評他們的奚落打擊“我”,確實是“援助”了痛苦尷尬中的“我”;還在“勸慰”信中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針對“我”的父親在軍閥部隊里這個現實,肯定“我”的心靈和品質,更是“我”的巨大鼓勵和支持,鼓勵支持“我”勇敢地生活、學習下去。
。7)怎樣結住憶寫這件事?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由評說、贊揚教師的排除糾紛,結住憶寫這件事。先評說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糾紛“是多么平!保儆谩翱墒恰币晦D,表明那時候的“我”感受到了老師的“莫大的支持”;贊揚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前面加上“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更真切地表明了那時的“我”覺得老師就是一個這樣的人,實際上老師也正在這公平慈愛當中表現出了她的偉大(板書:公平慈愛)。這樣結住回憶,熱情地贊揚了老師,抒發了深切思念老師的感情。
3.引導學生分析詳寫的第二個事件。
。1)第二個寫的是什么事件?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寫的是“我”在暑假夢中尋找老師(板書:自己夢中尋師)。
。2)是按什么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按起因、時間、地點、發生、經過、結果的步驟,寫出這個事件的。
。3)怎樣寫出事件的起因?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從不愿離開老師、依戀老師,寫出事件的起因的。放假前老師“收拾這樣那東西”的時候,“我默默地戰在她的身邊”,“默默地,”無言地看著老師,表現出萬分依戀老師,為即將離別而難過;一般來說,孩子是喜歡假期的,“我”卻覺得離開老師的暑假是“多么漫長”,表現出對老師的深切思念。深切思念老師是形成夢中尋師的思想感情的基礎,表現了“我”對老師深摯的愛。
(4)文章寫出事件發生在什么時間、地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事件發生在一個夏季的夜里,“我”家中的當屋。
。5)事件是怎樣發生的?經過和結果怎樣?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是由白天思念老師,幻化出夜間尋找老師的夢境的。睡夢中的“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神智不清地往外就走;母親喊住詢問,“模模糊糊地”——含糊不清地回答說:“找蔡老師……”;直到母親告訴“我”正放暑假,并且勸說了一會,“我才睡熟了”。白天思念老師切,夜間才會做夢尋師。這夢中尋師的敘寫,深刻地表現了幼年作者依戀、摯愛老師的感情(板書:依戀摯愛)。
。6)作者怎樣結住這個事件憶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作者以“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這抒情語句,結住這個事件憶寫;即表現出幼時對老師的依戀,又表現了現在對老師的思念,蘊含深遠。
4.引導學生分析結尾部分。
結尾部分具有什么特點和表現力量?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結尾部分轉承上文,呼應開頭部分,寫出自己轉學以后說:“從此,我就和蔡老師分別了”。這樣結束全文,體現出離開老師的遺《遺憾,表現了綿綿無盡的思念老師之情(板書:結束全文思念無盡)
5.引導學生分析本文運用回憶筆法的
特點。
本文運用回憶筆法憶寫關于蔡老師的七個事件。這種文章多起于現在時間,結于現在時間,中間敘述過去的事件。本文運用回憶筆法具有什么特點和表現作用?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本文雖也起于現在時間,結于現在時間,但在中間敘述過去每個事件的前或后,也多有現在的議論抒情語句,表現出作者在憶寫往事當中,情不由已地要發出贊美之辭,更突出了思念老師的感情。這也是運用回憶筆法敘寫往事的一種方法。
6.指定學生一人朗讀全文。
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深摯感情。
布置作業
進一步體會文中敘中融情、敘述前后抒情的特點和表現力量。
板書設計
我的老師
引起回憶飽含感情
結束全文思念無盡
【七年級語文《我的老師》教案】相關文章:
《我的老師》語文教案11-25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課文我的老師教案09-22
我的語文老師 七年級我的老師作文500字02-21
七年級語文《我的老師》說課稿05-01
我的語文老師的七年級作文11-27
我的語文老師07-30
我的語文老師02-22
我的語文老師08-17
我的語文老師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