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語文教案

時間:2022-12-13 11:14:0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八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八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八年級語文教案通用15篇

八年級語文教案1

  一、說教材

  《云!肥潜睅煷蟀嬲Z文八年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比較·探究中的課文。本單元的課文以散文為主,寫的都是作家、詩人仰望蒼穹的所見所聞所感。在本單元的學習中,重點是培養學生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情感,體會散文的典型寫法,并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來體悟人生的大境界、大情操。

  《云海》一文是回憶性散文,這是不同于前幾篇文章的地方,文章的突出特點是抓住景物進行形象而細致的描寫,作者融情于景的寫法值得學生借鑒。

  二、說學情

  學生在前幾篇課文的學習中,對散文的寫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能夠初步把握鑒賞散文的基本著眼點,學習本文是,學生不難理解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但是對于作者對青年時代生活的懷念之情把握不準確,尤其難以理解作者于艱苦的歲月中獲得的寧靜心態,抒發的寧靜難得的人生感悟。

  三、說教學目標

  在考慮散文的特點,尊重學生知識積累和情感體驗的基礎上,我將本文的目標定為:

  1、反復誦讀課文,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感悟人生的思想感情。(重點、難點)

  2、學習作者抓住自然景物特點進行形象而細致描繪的手法,品味其藝術魅力。(重點)

  四、說教法學法

  新課改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我在本課教學時,采取自讀圈畫法、合作探究法、適時點撥法,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根據以上的教學方法,主要體現以下的學法:

  (一)預習清障法,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初步了解課文,掃清文字障礙,有利于提高聽課的效率,使課堂效果事半功倍。

  (二)自主悟讀法,通過學生自己的個性閱讀和感悟,加深其對文章主旨及感情的理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三)合作交流法,合作交流有利于形成學生不同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性格特征的優勢互補,不僅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且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對成功的渴求。

八年級語文教案2

  一、解題介紹作者

  馮驥才,1942年生,當代作家,近年致力于城市保護和民間文化遺產的搶救上。

  二、學習生字

  蔫怵摳撂發怔吃葷

  三、朗讀課文

  1、想一想:“刷子李”和“泥人張”鴿子“奇”在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說一說:

  刷子李“奇”在:行事奇作派奇

  泥人張“奇”在:沉穩干練捏泥人的水平高

  3、“手藝人靠的是手,手上就必得有絕活”“手藝人靠手吃飯,求誰?怵誰?”揣摩這些話,看作對待手藝和手藝人是怎樣的態度?

  手藝人必須有手藝

  有了本領才能有自己的尊嚴

  4、你認為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按作者的觀點做事、做人能行得通嗎?圍繞這一問題討論:

  四、品位語言(課后練習二)

  五、寫一寫

  抓住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特征寫一種行業的手藝人

  六、作業

八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石壕吏》的寫作背景。

  2、通過朗讀把握《石壕吏》的思想內容與的作者情感。

  3、整體感知課文,了解杜甫詩歌“詩史”的特點。

  4、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重點】

  重點分析老婦人的話對表達中心的作用。

  【課前準備】

  關于戰爭的圖片及關于石壕吏的資料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戰爭圖片,問:戰爭會帶來什么?

 。ㄍㄟ^這個問題導入今天的古詩——《石壕吏》)

  二、朗讀課文,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讓學生嘗試圈點疑難字詞)

  注意重點字詞:

  逾墻走:越過墻逃跑 一何:多么

  戍:防守 附書至:捎信回來

  新:最近 絕:沒有

  幽咽:隱約、輕聲地哭。 猶得:還可以

  2、給文章定朗讀基調:寫了一個什么故事?朗讀語氣該是怎樣?

  明確:(悲憤沉郁)

  3、投入感情再次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本人感覺詩歌的學習必須從朗讀入手,好的朗讀是進入“情”的關鍵,進入“情”后才能更好的理解認識作品。因此這個環節是本節課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激發學生興趣和下個教學環節的重要鋪墊!

  三、研讀課文,明確主題

  1、思考:全文圍繞那兩個字展開的?

  明確:捉人

  2、為什么捉人?捉何人?老婦人又是怎樣的一個人(文章中是怎樣描述的)?

  明確:打仗抓人;抓壯年男子;“老嫗力雖衰”(看圖)

  3、為何連這樣一個年老力衰的老夫人都不放過?(多媒體展示寫作背景)

  明確:通過了解背景后重點介紹杜甫是將途中所見所聞,寫成了《三吏》、《三別》!妒纠簟肥恰度簟分械囊黄。(要求學生復習文學常識:《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 《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再者結合當時時代背景介紹杜甫的詩為什么稱是“詩史”。

  4、主要內容分析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頭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1) 第一段交待了什么內容?

  明確: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開端。

 。2)研討:a、為何吏要夜捉人?

  表明縣吏捉人手段的狠毒,在人們都已經入睡的黑夜,來了個突然襲擊。

  b、用一個成語來形容當時的時代氣氛。

  兵荒馬亂 雞犬不寧

  總結;一段為后面老婦的致詞埋下伏筆,也交代了致詞的由來,是事情發展的開端。

  (3)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對比分析

  這兩句十分形象地寫出了吏和婦的尖銳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可強烈的對照;兩個“一何”更加有力地渲染出縣吏如狼似虎的蠻橫氣勢,并為老婦以下的訴說醞釀出了悲痛的氣氛。婦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來的。聽婦前致詞一句承上啟下,那聽是詩人在聽,那致詞時老婦苦啼著回答縣吏的怒呼。

  【設計意圖:這個部分是全詩的開端,本人在這里介紹了作者的寫作背景及設計一些簡單的小問題,目的是讓學生能準確的把握住當時的時代氣氛,初步感知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

  四、即興發揮,深入理解

 。1)、把吏和婦人的對話用現代文的方式陳述(意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讓同學進行即興表演,揣摩人物形象。(意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總結:這二、三兩段是本文的重點,就是老婦致詞的內容,事件在這里也達到了高潮。

 。3)最后一段的寫作意圖(提問:如果去掉后會有怎么的效果?)

  夜久表明老婦哭訴時間長,可以看出縣吏的兇狠。如聞二字一方面老婦這家的凄苦絕望,另一方面也顯示出詩人以關切心情傾耳細聽,通夜未能入睡。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兩句,收盡全篇,于敘事中含有無限深情。老婦被帶走后這家到底會怎樣?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是事件的結局。

 。4)、總結性研討:

  a、吏和老婦的形象。

  明確:吏(蠻橫 兇狠)婦(凄苦 悲傷)

  b、文章結構

  明確:開端(1)致詞的由來

  發展、高潮(2—3)致詞的內容

  結局(4)致詞的結果

  【設計意圖:這部分本人認為老婦與吏的對話是本節課的重點,所以設計了兩個帶有趣味性的學生展示環節,目的是在互動中化繁為簡,從而使二者的形象直觀的呈現出來。再者結尾部分通過本人啟發性的情感引導來培養學生關注現實、關注民生的人文素養。】

  五、小結

  通過這首“詩史”詩,我們可以想象下老婦被帶走后在軍中的生活,再試著想想孤苦伶仃的老翁又會是什么樣子?他們還能再見面么?因此,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的不易,望大家珍惜。

  六、作業

  1、背誦。

  2、續寫。

八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ㄒ唬┲R與能力:

  1、理解并積累“唏噓、詰問、焦灼、伎倆、顛沛、窮愁潦倒、連聲諾諾”等詞語。

  2、了解信客職業及其品質。

  3、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

  4、揣摩佳句,提高品味語言的能力。

 。ǘ┻^程與方法:

  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繼續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學習方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揣摩其寫作意圖。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從信客的風雨生涯中、感悟人生。樹立誠信為本的做人理念。

  2、把握信客形象。培養學生潔力自好、待人寬容、任勞任怨、等品格。

  重、難點:

  1、感受本文的語言、體會人物品格

  2、理解文章思想內容,、揣摩品味語言。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打印好的文字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景導入: 2分鐘

  同學們,正如一則廣告語所說的“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電信業的迅猛發展,給忙碌的現代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大便利,手機短信拜年已成為一種時尚,提及20世紀初期的鄉,對外通信往往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人——信客。也許人們難以想象,其實在很長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村和城市的紐帶,余秋雨《信客》將向我們講述這段故事!靶趴蜑檫h行者們效力,自己卻是最困苦的遠行者”。今天,讓我們通過文章《信客》去認識信客,去體會他的苦澀人生。

  二、整體感知:(檢查預習情況)(課件展示)10分鐘

  1、正音

  2、釋義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行文脈絡。 15分鐘

  做信客的原因——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為什么當教師、校長也是好樣的。

  四、啟發探究: 15 分鐘

  1、填充信客檔案:信客是我們的主人公,那么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樣一個人呢?這是我們首先要了解的。老師設計了一個信客檔案,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從文中捕捉重要信息。老師邊問學生邊答來填充檔案的內容。(課件展示)

  職業:信客。

  身體狀況:老犯胃病和風濕病(職業。ǖ12段)

  收入情況:收入微。ǖ3段)

  最高興的事:幾十年來從未失過會一封信,一件物品:給焦急等待的家屬送去了在外親人的消息;他的工作被鄉親們還有老信客認為,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表楊(信客的幸?鞓肥墙ㄔ趧e人的幸福快樂的基礎上的)。

  最痛苦的事:報死訊、被懷疑、被誣陷、被打、被扭送到巡捕房。

  最敬重的人:老信客(最后一段)

  座右銘:信客信客就是一個信字(誠信是信客的生命)。

  2、用一個字概括你對信客這份工作的初步印象——“苦”

  3、學生暢談信客形象,教師歸納。

  明確:誠信無私、任勞任怨、待人寬容、善良厚道、屬盡職守、潔身自好、忍辱負重。

  五、小結:2分鐘

  信客就是這樣一個人:盡管時常飽受職業病的困擾;盡管收入永遠和付出不成正比;盡管有時還要蒙受無端的猜疑,誣陷和欺凌,但他牢記老信客的教誨,誠信無私,從不雁過拔毛,風得忘義;心胸寬廣,所有基、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有情有義,總是以最恰當的方式處理郵件兩頭的難事。他用大半輩子辛勞履行自己的承諾,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

  同學們,這是一個多么樸實感人的形象。你們在閱讀過程中一定也遇到了許多震顫你心靈,讓你感動的語句和片斷,下面請你們把它們自由地、深情地朗讀出來。

  六、布置作業:

  A(學優生):練習冊同步

  B(中等生):整理筆記,熟悉課文內容。

  C(后三分之一):完成字詞小楷。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品味佳句、體會風格 10分鐘

  1、請同學們把剛才找出來的感動你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并對其做以品析,教師作適當引導。(可側重從它們所表現出的人物品質分析它的美感)

  它們可能是:

 、俚谌澜16自然段“闖蕩都市的某個謀生者……連聲諾諾”

 、诘18自然段:“直到他流了幾身汗……堆在他的肩上。”

 、鄣22段中的“傳喚來的同鄉……他不想讓滇沛在外的同鄉蒙受陰影!

  2、文中還有一些含義豐富的美句,你們都懂它的含義嗎?可以提出來,師生一同討論解決(提示:可從修辭角度,重點詞句等理解它們的深刻含義和表達效果)

  如:①信客信客就在一個信字。

  ②信客沉穩地點點頭,他看得太多,對這一切全能理解,都市里的升沉榮辱,震顫著長期遲鈍的農村神經系統,他是最敏感的神經未梢。

 、圻@些眼神,是中國農村對自己的冒險家們的打分,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對城市的探詢。

 、茏鲂趴偷,就得挑著一副生死禍福的重擔,來回奔忙,回鄉的外出謀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淚,堆在他的肩上。

  3、歸納本文的語言特點:

  ①質樸的典雅。

 、诰俣謺尺_。

  二、互動合作:展示作品人物形象 10分鐘

  請學生依據課文內容試寫一段話,描寫信客基碑上的文字,或某一補白性的文字,鼓勵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得意之筆,并作簡要點評

  參考示例:(多媒體顯示)

  三、遷移拓展,尋找現實生活中的信客。 10分鐘

  1、在我們的生活中,你有沒有發現像信客一樣,默默奉獻著,而又處在社會下層的平凡人?請舉一兩例,并談一談你對他們的看法。

  例如:馬路上維持交通秩序的交通協管員、清潔工……。

  師可補講關于四川藏族自治縣的鄉村郵遞員王順友的故事。

  小結:他們雖工作平凡,但都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同學們我們中的大多數人將來從事的也像信客一樣普通平凡的工作,我們雖然不能做偉大的事情,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小事,將來就算是一名清潔工,你也要像貝多芬演奏一樣,全身心地投入,熱愛、忠誠于我們的職業,這樣我們的人生才會無怨無悔,生命才有意義。課上到這里,老師不禁想起一首歌,歌中這樣唱道……(多媒體展示《好大一棵樹》的歌詞,師生齊讀,讀后放這首歌,在歌聲中結束本節課。)

  四、中考鏈接:布置作業 5分鐘

  1、按例名仿寫:

  例1、同情是一縷春風,讓枯禿的枝頭綻出新綠。

  同情是 。

  例2、信譽就是你立足社會的通行證。

  信譽就是你 。

  信譽就是你 。

  例3、真誠,友誼的橋梁,沒有它,人們之間就失去應有的平和與信賴。

  批評, 。

  2、請同學們以“誠實為話題,寫一篇小短文,可以談看法,也可以講故事!

  五、布置作業:

  A(學優生):以誠信為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B(中等生):練習題同步

  C(后三分之一):整理筆記,完成書后習題。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信 客@$ @ 1脈絡:做信客的緣起——怎么做信客的——怎么不做信客的——為什么當教師、校長是好樣的

  2品格:任勞任怨、誠信無私、待人寬容、善良厚道

八年級語文教案5

  一、教學目標。

 。ㄒ唬┙柚⑨尲肮ぞ邥斫庹n文內容,積累文言詞匯。

 。ǘ⿲W習抓住特征,鮮明生動地寫景狀物的寫法。

  (三)體會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二、課時安排。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同學們,在第一單元我們學習了幾篇現代的游記,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言的游記《小石潭記》(板書課題、作者及朝代)。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跟韓愈齊名,并稱“韓柳”。初一的時候我們學習過他的一篇寓言,大家還記得篇名嗎?相信他筆下的那只外強中干、虛張聲勢的驢的形象大家還是記憶猶新的。那么,今天在他的筆下,“小石潭”又是一番怎樣的風景呢?是否能勾起同學們前往一游的雅興呢?

  (二)自主學習。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不超過四人),憑借工具書、注釋自讀課文,通過師生、生生合作解決學習過程中的問題。(教師巡視,主動參與。自讀任務可用幻燈展示)

  1、順暢地朗讀課文(字音準確,停頓恰當)。

  2、翻譯課文,理解文意。

  (三)自讀反饋。

  1、學生提出自讀過程中未能解決的問題,師生合作答疑。

  2、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判。在點評的基礎上,師生齊讀課文。

  3、口頭完成一詞多義的練習。(可用幻燈展示)

 、僖裕喝詾榈祝ㄓ茫

  卷石底以出(相當于“而”)。

  以其境過清(因為)。

 、跒椋喝詾榈祝ㄗ鳛椋

  為坻,為嶼……(成為)。

  ③清:水尤清冽(清澈)。

  以其境過清(冷清)。

 、芸桑禾吨恤~可百許頭(大約)。

  不可知其源(能夠)。

  4、翻譯接龍。(學生每人翻譯一句,依次下傳,要求前后文銜接自然,意思正確,教師適當點撥)

 。ㄋ模┨骄可罨

  1、《小石潭記》是柳宗元參與政治革新活動失敗,遭到權貴排擠,被貶至永州擔任司馬期間所作。當時他政治失意,心情抑郁,因而借游山玩水來排遣愁懷。游歷中,他發現了永州奇特的風景,于是記下來,成為文學史上頗為有名氣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其中的第四篇。在閱讀了這篇游記后,你認為小石潭的風景奇特在什么地方呢?(學生用文中原句回答,師生共同歸結出小石潭的特點,教師配以板書)

 。1)潭石奇——異石紛呈。

 、佟叭詾榈住,寫出了小石潭最獨特之處——石底。

 、凇敖,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為巖”,寫出了小石潭的石底,翻卷出水面時,呈現出的種種形態。

  (2)潭水奇——聲悅水澈。

  ①“如鳴佩環”,寫水聲奇美,突出了水聲的悅耳動聽。

  ②“水尤清冽”、“潭中魚可百許頭……似與游者相樂”,寫水質奇清。前句正面描寫水之清,后句側面烘托水之清。正是因為潭水的清,才使人一眼看到魚的大致數量,才會給人以“皆若空游”的感覺,陽光才有可能直射水底,人才能夠對水中魚的一舉一動,種種變化一目了然。也正是因為水清得似乎在人與魚之間沒有了阻隔,才會產生魚“似與游者相樂”的感受。所以說第2段名為寫潭中游魚,實為突出潭水清得出奇。

 。3)潭源奇——曲折、多姿、神秘。

  ①“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寫源流奇,奇在曲折有致。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寫源流的岸勢奇,奇在峭拔多姿。

  ③“不可知其源”,寫源頭奇,奇在神秘莫測,撲朔迷離。

 。4)潭境奇——清幽凄涼。

  ①“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寫石潭周圍環境之奇,奇在異常清幽。

 、凇捌嗌窈,悄愴幽邃”,寫石潭氛圍之奇,奇在凄涼冷落。

  2、柳宗元真不愧為一位散文大家,他妙筆生花,以高超的手法,為我們勾畫出四幅風景奇特的畫面,精細、準確而又生動,令人贊嘆。如此奇麗的景致,我們怎能不為之心動,不為之傾倒呢?可是柳宗元并沒有在奇麗的小石潭面前流連忘返,僅是“記之而去”,這是為什么呢?(可讓學生小組討論,教師點撥,學生個性化的、合理的回答要予以肯定)

  參考點撥:作者這樣寫固然是由于環境過于寂靜凄涼的緣故,更是因為他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內心無限憂傷凄苦的緣故。小石潭雖然景致奇特,但四周竹樹圍抱,無人知曉,少人問津,其寂靜與寥落跟作者此時的人生境遇何其相似!小石潭的幽靜與作者心境的凄清互相比襯,表現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耙云渚尺^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是作者內心憤懣的抒發。

 。ㄎ澹┱b讀玩賞。

  1、體味柳宗元寫作本文時的心境,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參考提示:作者既有發現小石潭美景的欣喜,又有對自身境遇的感傷)

  2、讓學生圈點出自己欣賞的優美語句,說出喜歡的理由。(提示:可以讓學生從修辭、表達、寫法等方面入手,說出一點即可,不必求全,要尊重學生個體的體驗)

  (六)布置作業。

  1、完成“思考與練習”三。

  2、背誦課文,試用行楷默寫課文。

八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的:

  1.了解本文是一篇說明事理的說明文,必須把事理說得具體、形象。

  2.了解統疇方法在生產中的價值及其意義。

  教學方法:

  通過預習,劃分段落,初步懂得“統疇方法”的應用,通過實例繪制圖表,掌握統疇方法的運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步驟:

  訂正字詞:

  文學常識:華羅庚,著名數學家,我國最早把數學理論研究和生產實踐緊密結合的數學家,他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優選法”、“統籌法”,并大力推廣。

  解題:

  《統籌方法》和《死海不死》一樣,通過標題概括了文章的內容,提供了文章的線索,但《統籌方法》不同于上篇文章的是以一個科學術語的含義及其應用來安排文章的內容和結構。

  閱讀課文,劃分段落(見書)

 。ㄒ唬┱f明什么是統籌方法及其實用范圍。

 。ǘ┱f明統疇方法的應用及其價值

 。ㄈ┱f明統疇方法需要通力合作,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能更好地發揮作用。

  分析課文

  第一部分,第1句是什么句子?兩個重點詞語是什么?

 。ㄅ袛嗑洌鞍才殴ぷ鳌焙汀皵祵W方法)

  判斷句,這是用下定義的方法說明什么是統籌方法,為什么要給它下個定義呢?就因為它是個科學術語,不下定義,不用簡明語言揭示它,我們就不明白,下定義是說明文中很重要的一個說明方法。

  第二部分

 、2節前句是何句式?

  (白問白答的設問句)即抓住“應用”提示下面的說明內容,扣住上文“安排工作進程”這個特點,那么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承上啟下)

  ②下面文章三次以泡茶為例加以說明,這是什么說明方法?是圍繞什么問題展開的?

 。ㄅe例)以生活中的實例加以說明,使人們對一個陌生的、深奧的科學術語容易理解,感到親切。

  (圍繞統籌方法“如何應用”這個問題展開的)

 、廴闻e例有何不同?

  (側重點不同)

  一.說明合理安排工作程序的重要性。

  二.要縮短工時,提高工效,必須抓主要環節。

  三.次要環節可以合并。

  課文三次以“泡荼”為例都是圍繞“如何應用”統籌方法來展開的,那么統籌方法的應用價值是什么?文章在舉例之后,明確說明“這里講的主要是有關時間方面的問題,”因此,本文只是突出了它的一個特點: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芸偨Y三次舉例中的說明方法

 。ㄒ唬┡e例、比較,畫圖表

  (二)舉例、畫圖表

 。ㄈ┡e例、畫圖表

  第三部分(略)

  小結:說明方法

  1.下定義(注意與作詮釋的區別)

  2.畫圖表

 。劾茛傧村仯1分) ②燒開水(15分) ③煮面(5分)

  ④洗碗筷(1分) ⑤配湯料(3分 ) ⑥拿面條(1分)

 、呤⒚鏃l(4分)

  語法·句子的主干

 。ㄒ唬┚渥又鞲傻亩x

  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語、狀語、補語(即“枝葉成分”)逐層壓縮掉之后剩下的部分。

  (二)句子主干組成

  一般是由主語或主語中心語,謂語或謂語中心語和賓語或賓語中心語組成的。

 。劾荨敖y籌方法”(見書)

 。ㄈ┳プ【渥又鞲傻囊饬x

  遇到結構較復雜的句子,有助于弄清句子的基本結構,準確理解它所表達的意思,而且有助于檢查句子的結構和句子成分的搭配有無毛病。

 。劾荨敖裉斓那嗄険撝谙聜世紀把我國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見書)

 。ㄋ模┳⒁鈫栴}

  有否定詞語(“不”“沒”“沒有”等)要把否定詞放在主干中,以免主干和原句意相反。

八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

  1.了解這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2.了解這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思想感情。

  3.背誦這首詩。

  過程與方法目標:

  1.配樂范讀、打拍朗誦、足踏朗誦,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充分體會作品的節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

  2.利用“主題”來建構以中秋月亮為題材的詩詞從而學會對詩詞的對比、區分與整合。

  3.古詩四步教學法:知詩-誦詩-析詩-品詩。引導學生知內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終背誦。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再現詩的意境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以次激發學生的想象進行創造,溝通課內外,提高語文素養,培養審美情趣,培養熱愛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領會詩意,體會詩意,并積累名句。

  重點突破:多形式反復誦讀,情景教學,名句賞析。

  教學難點:借助想象,感悟意境,深刻體味作品所蘊涵的情思,理解詩人的豁達樂觀情懷。

  難點突破:利用多媒體輔助手段、名句賞析、討論合作,幫助學生了解情感,引起共鳴。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情景教學法

  3.討論點撥法

  4.古詩四步教學法

  學習方法:

  1.朗讀理解

  2.小組合作

  3.發揮想象

  教學用具:

  《春江花月夜》磁帶、多媒體課件、《明月幾時有》歌曲磁帶、《水調歌頭》書法作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引詞)

  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極富浪漫色彩的,它易激發人的藝術聯想,一勾新月會讓人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輪滿月,會讓人聯想到美好的生活,在月亮身上,文人們寄托了很多憧憬、很多情感,同學們能調動積累,說一說我們學過的有關明月的詩句嗎?(學生回答)那么蘇軾仰望明月,他會聯想到什么呢?

  二.初步感知:教師播放《明月幾時有》歌曲,多媒體配以優美畫面

  教案一般包括教材簡析和學生分析、教學目的、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及練習設計等內容。為大家提供了初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教學設計理念:

  《水調歌頭》作為一首中秋詠月兼懷親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詞中最著名的一首,向來膾炙人口。這首詞,為作者醉后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全詞運用形象的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象,緊緊圍繞中秋之月展開描寫、抒情和議論,從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些相聯系的范疇進行思考,把自己對兄弟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樂觀與不幸的哲理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和對生活的美好祝愿、無限熱愛。在教學中,應讓學生“明其意,懂其理,誦其情”,讀出自己的理解和體驗。按照《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提出的“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自主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的理論指導,突出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和“對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等要求,在教學中設計多種情境,讓學生讀、思、品、說,理解詩情、詩理和詩味。并且在能力發展的同時,讓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到審美樂趣。在教學流程方面,整體上按照我校市級立項課題《“構建7——9年級語文和諧課堂”教學實驗》中所倡導的“喚起體驗——整體感知——重點探究——拓展遷移”四個步驟進行設計,以構建語文和諧課堂。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方面:

  1、學會采用多種方法收集和閱讀自己需要的資料,并對資料進行初步整理、分析。

  2、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3、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養成良好的誦讀詩詞的習慣。

  過程與方法方面:

  1.學習欣賞古詞的方法。

  2.初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1、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養成良好的誦讀詩詞的習慣。

  2、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本詞情景交融的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

  3、理解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初步學會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2、理解作者借詠月表達的人生感觸,學習詞人樂觀曠達、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教學設想:

  1、教學方法:

  1)自主學習法: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去,如課前認真預習,課上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合作探究、踴躍發言,課外查找資料,自主探究,拓展遷移等。

  2)誦讀品味法:在掃清文字障礙、初通文意后,通過反復朗讀,讀出詞的韻味,品味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聯想想象法:通過聯想和想象感悟詞的意境,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象能力,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2、教具準備:筆記本電腦、PPT課件、配樂FLASH動畫等。

  3、教時安排:1教時。

  三.指導學生朗讀:(誦詞)

  (1.)教師范讀全詞(配以《春江花月夜》),學生聽讀,初步感知詩意

  提示重點字讀音(多媒體出字)

  闕(que)瓊(qiong)綺(qi)勝(sheng)

  (2.)手打拍朗讀、足踏朗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跟讀)

  要求:充分體會作品的節奏、韻律,感受其聲韻美

  (3.)抽生讀,配樂。

  要求:字正腔圓,正確斷句

  (4.)分男女生分上下闕讀

  要求:抑揚頓挫,略帶感情

  四.整體把握詩意(析詞)

  (1.)學生借助注釋,理解詩意

  教師提供背景,學生參考助讀資料

  (2.)教師設計相關問題,知道學生解讀詩意

  a.詞的上下兩闕主要寫什么?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詩意

  b.上闕中哪兩個字最能體會作者對明月的向往?哪兩個字又最能體現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又是哪兩個字把蘇軾帶回熱愛人間的感情上來?體會作者感情起伏

  c.下闕中由中秋圓月聯想到什么?哪兩個字最能突出月圓人不圓的憂傷情懷?又是哪兩個字把筆鋒一轉,聊以寬慰,富有哲理?哪兩個字又最能體現作者豁達樂觀的情懷?

  d.上下闕的聯系何在?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并作補充講解

  我欲何似

  上闕:飲酒問月――幻想上天――――——熱愛人間身世之感

  又恐

  無眠但愿

  下闕:月圓人離――難眠懷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難全

  五.品詩

  (1.)學生發揮想象,描繪意境

  教師利用音樂烘托,多媒體畫面激發興趣,散文描述來激發學生想象,并帶領學生進入意境

  (2.)(學生活動)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讓學生自述眼前畫面,師生互相補充完整

  (3.)問: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那些詞句上?

  (學生活動)學生暢談對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六.拓展:

  1.賞析美術作品、書法、繪畫,融合音樂,激發學生別出心裁讀古詩,并教育學生熱愛古詩詞

  2.名句互通,踏雪尋蹤、聯系課堂內外。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李白《把酒問月》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六.總結:這首詞雖飽含人生哲學,但它是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的。我們感覺到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作者豐富的情感,而不是枯燥的說教。詞中雖有出世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后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實,無悲觀消極情緒,卻是豁達樂觀的祝福。怪不得人們說:“中秋詞自蘇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

  七.齊誦本詞。要求:沉浸詞中,飽含感情,讀出感情的起伏變化,讀出全詩高潮。

  八.布置作業:美好的詩詞意境總能引發人們無窮的創造。試發揮想象力,根據這首詞的內容畫一幅簡筆畫或編一段舞蹈或創造一幅書法作品或制作電腦動畫。

  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一.引詩——“含月”詩句

  二.誦詩

  我欲又恐

  上闕:――飲酒問月――幻想上天――――――——熱愛人間身世之感

  何似

  三.析詩——

  無眠但愿

  下闕:――月圓人離――難眠懷弟――――――——美好祝愿思弟之情

  難全

  四.品詩:想象、口述畫面

  五.拓展:欣賞、名句互通

八年級語文教案8

  教材分析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選自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課本第三單元中的第二課,它是報告文學家吳剛的佳作,被評為20xx年度中國最佳報告文學。作者以飽含憂思的筆調,描述了羅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羅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本文是歷史教訓的總結,報告水資源的濫用怎樣破壞了生態環境,今天學習這篇文章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以前車之鑒昭示西部大開發應注意的一個戰略重點,就是必須抓好生態環境建設。

  學情分析

  從整體來看,學生好的習慣(課堂聽講,記筆記,發言提問)正在逐步養成,學習興趣和學習態度也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的綜合能力也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提高。

  但由于學生所處環境的閉塞,對外界認識較少,課外知識的積累也有限。加上現在根據課改的.精神對教學目標進行的調整,注重考察學生理解、運用能力,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思維能力和認識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而,課外的延伸和拓展需要教師做好充足的準備,便于教學的開展。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蕭瑟、和煦、吞噬、裸露”的讀音、字形、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征。

  3、了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能力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設問、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篩選信息、概括要點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揣摩語言,體會課文語言的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強語感,豐富語言積累。

  3、運用課文理念,聯系現實,思考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目標

  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1、了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并歸納變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我們在西部開發中該吸取那些教訓。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揣摩語言,體味其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總結教訓。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及題解。

  第二環節:閱讀指導

  第三環節:課堂小結

  第四環節:布置作業

八年級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語言,揣摩關鍵語句的含義。

  2、掌握本文創作的特點,把握作者描繪的列夫·托爾斯泰眼睛的特點;

  3、了解托爾斯泰豐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托爾斯泰的思想變化和人生追求。

  課時安排:

  兩課時。

  學習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本文是一幅列夫托爾斯泰的“肖像畫”,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示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全文主要刻畫了托爾斯泰的外貌特征和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贊美了托爾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了他人生的不幸。

  本文是奧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傳記作品中可以獨立成章的一節。

  二、托爾斯泰簡介:

  展示媒體資源中的PPT課件,向學生簡單介紹托爾斯泰的生平經歷,并了解他的主要作品。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代表了他的藝術高峰,也是他實踐“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標志。

  三、作者簡介:

  同樣是利用媒體資源中的PPT課件,展示作者茨威格的圖片及文字資料,使學生對作家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四、整體感知:

  1、檢查預習生字詞的情況,教師正音。學生交流、鞏固。

 。1)給下列畫線的字注音:

  胡髭(zī)長髯(r2n) 鬈(qu2n)發 黝(yǒu)黑 滯(zhì)留

  愚鈍(dùn) 禁錮(ɡù)軒(xu1n)昂 犀(xī)利侏儒(rú)酒肆(sì)

  尷尬(ɡ1nɡ4) 锃(zènɡ)亮 甲胄(zhu) 粲(c4n)然盎(4nɡ)然

 。2)解釋下列詞語:

  黝黑:黑;黑暗。

  滯留:停留不動。

  愚鈍:愚笨;不伶俐。

  器宇:人的外表;風度。

  禁錮:束縛,限制。

  軒昂:形容精神飽滿,氣度不凡。

  犀利:鋒利;銳利。

  教案《新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列夫·托爾斯泰》教案一》,

  侏儒:身材異常矮小的人。

  酒肆:酒館。

  尷尬:處境困難,不好處理。

  熾熱:極熱。

  粗制濫造:指產品制作粗劣,不講究質量。

  藏污納垢:比喻包容壞人壞事。

  郁郁寡歡:心情不舒暢,不快樂。

  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的才能或儀表在一群人里頭顯得很突出。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著。形容嚴肅莊重的樣子。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

  廣袤無垠:廣闊無邊。古代以東西長度為“廣”,南北長度為“袤”。

  頷首低眉:低著頭顯得很謙卑恭順的樣子。

  無可置疑:沒有什么可被懷疑。

  黯然失色:用以表示相形之下暗淡無光。

  2、播放媒體資源中課文朗讀的部分,學生聽讀并思考以下問題:

 、偃脑诮Y構上分為幾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

  ②文章為什么重點寫他的眼睛?

  ③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聽讀課文時,要在書上圈點勾畫,聽讀課文后,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明確:

 、偃脑诮Y構上分為兩部分。1~5自然段主要寫了托爾斯泰須發的特點;6~9自然段描寫托爾斯泰那非同尋常的眼睛。

 、谘劬κ切撵`之窗,托爾斯泰豐富的內心世界,通過眼睛而充分表達出來。這里作者對托爾斯泰的眼睛的描寫,已不再限于肖像描寫了,而是含蓄地揭示了托爾斯泰作為偉大的文學家,對他所處的時代作出準確、深入、全面的描繪,成為時代的代言人。

 、弁袪査固┦且晃晃膶W巨匠,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作者不僅為我們展現了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更為我們揭示了托爾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文章的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對托爾斯泰的崇敬贊美之情。

  3、研讀與賞析。

  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僬堄谜n文原句說說課文的第一部分具體刻畫了托爾斯泰怎樣的外貌特征?

 、诳坍嬤@些特征時,作者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手法?試說說其作用。(此處可從課文中找出運用夸張手法描寫托爾斯泰的眉毛、須發、皮膚、鼻子的句子,仔細體會其表達效果。)

  ③讀了這一部分,你認為托爾斯泰的相貌怎么樣?

  小組討論交流明確:

 、偻袪査固┑耐饷蔡卣鳎喉毎l特點:“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臉龐,植被多于空地”;面部輪廓:“留給人的總印象是失調、崎嶇、平庸,甚至粗鄙”;面容表情:“憂郁面孔上籠罩著消沉陰影,滯留著愚鈍壓抑”,“沒有一點光彩可言”,“不是傳播智慧的廟堂,而是禁錮思想的囚牢”;穿戴方面:“對他來說,穿這件大衣,還是那件大衣,戴這頂帽子,還是那頂帽子,都沒什么不合適”;總之,托爾斯泰的外貌會令拜訪者感到失望。

八年級語文教案10

  教材分析:

  《三峽》節選自《水經注·江水》。《水經注》作為一部為《水經》作注的地理專著,其重點是“水”以及與“水”緊密相關之處,這是它與其他山水游記重要區別。本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峽峰巒重疊的景觀,再用或濃烈或淡雅的筆調,凝煉生動地描繪了江水四季的變化以及與之相伴的萬千氣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麗,秋季的空靈肅殺。不過,無論寫什么季節的江水,又都與三峽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山的特點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至于三峽的其他景觀作者均未觸及。所以,《三峽》是一篇以“山”為首,以“水”為綱,描述流經三峽的長江之水四季變化及其所帶來的沿江壯麗景色的游記散文。

  教學設想:

  1、運用圖書館、網絡媒介等。讓學生自己來查找所需的資料,培養學生利用資料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

  2、運用多媒體教學。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學生,使學生產生興趣,積極自主地探尋知識。在視聽想象中,鍛煉學生的思維,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情感。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學生能夠在練習中模仿運用。

  教學目標:

  1、利用書中注釋和工具書自主掌握生字,學會翻譯,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帶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反復朗讀中形成初步的語感,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進而達到快樂背誦的目的。

  3、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4、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掌握生字,學會翻譯,理解課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到背誦的目的。

  教學難點:

  1、學習本文抓住特點描寫三峽自然景物的方法,體會文章整體布局的妙處。

  2、通過反復朗讀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豐富文學素養,進而產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

 、俨檎矣嘘P三峽的知識、圖片等。

 、诮柚⑨尯凸ぞ邥鉀Q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

 、劾首x課文。

  2、教師準備資料:

  ①《話說長江》中關于三峽的影片剪輯。

  ②“告別三峽”文化專題的圖片、繪畫等。

 、圯o助教學的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式:

  啟發討論、互動合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搿#ǘ嗝襟w屏幕:一幅兩岸高山,中間流水的三峽圖)

  1、由三峽的“峽”字破題導入課文:峽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義。(兩山夾水的地方)

  2、進一步引導學生:如果要表現三峽,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來表現呢?(山、水)

  (二)觀看《話說長江》中有關三峽的一段錄像,請學生用畫筆把三峽最美的景畫出來或用自己的話把它描述下來,特別是畫出或寫出山和水的特點。

  (三)同學分組討論評價,選出最佳“三峽小畫家”和“三峽小作家”。用多媒體展示他們的作品,并請獲獎者和小評委們分別陳述自己的觀點和依據。特別引導學生關注作品突出了三峽山水的什么特點。

 。ㄋ模┮龑W生進入課文的基礎學習。(多媒體內容隨具體情況而定)

  1、其實,遠在北魏的時候,有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就曾經描述過三峽,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學習,看他是怎樣寫三峽的。

  2、學生看注釋,主動獲取有關酈道元、《水經注》的知識。

  3、檢查預習情況:闕嶂曦襄溯湍……并找一找這些詞在哪些句子里,說說含義。同桌之間可交流討論,共同解決。

  4、聽錄音,指導學生朗讀,從整體把握課文。(可單個讀,可分男女生讀,可整體朗讀)

  劃分句間停頓點撥:第1自然段:自/三峽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第2自然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颍趺毙,有時/朝發白帝。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第3自然段: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清/榮/峻/茂

  第4自然段:每至/晴初/霜旦。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五、課后練習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解決生字詞,畫出文中不理解的詞或句子,初步翻譯全文。

  第二課時:

 。ㄒ唬┦柰ㄎ囊。(多媒體顯示疑難字句)

  分小組進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后教師點撥引導,集體解決疑難字句。

 。ǘ┏鍪舅伎碱},請同學思考、討論完成,做好圈點勾畫。(多媒體顯示思考題)

  1、閱讀課文,找出具體描寫三峽山和水的語句來,分別做好記號。

  2、在描寫三峽山的語句中,找出關鍵字詞來說明三峽山的特點。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描寫三峽水的?每個季節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關鍵字詞用“”表示。

  (三)根據以上問題分析課文,達到背誦目的。(多媒體板書)

  1、請學生朗讀有關山的語句,找出關鍵字詞說明山的特點。

  關鍵字詞:連、無闕、重疊、隱蔽。

  特點:山高嶺連,中間狹窄。

  2、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山的語句。

  3、請學生朗讀有關水的語句,說出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順序:

  ①季節順序:夏、春冬、秋;

  ②根據水由旺到枯的變化過程

  4、請學生找出關鍵字詞說明每個季節水的特點。

  (1)夏季:

  關鍵字詞:襄、阻絕、朝發暮到、乘奔御風

  特點:水勢浩大、流速迅猛(層層鋪展)――險

 。2)春冬:

  關鍵字詞:素、綠、清、影;清榮峻茂

  特點:水退潭清、風景秀麗(動靜結合)――趣

 。3)秋季:

  關鍵字詞:寒、肅、凄、哀

  特點:水枯氣寒、猿鳴凄涼(側面描寫)――悲

  指導學生注意作者描寫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聲有情。

  5、根據以上特點,結合關鍵字詞來背誦水的語句。

  6、給學生一定時間,獨立溫習背誦全文,最后齊背。

 。ㄋ模┙Y合自己的作品,談談對本文的感受,然后試著模仿或修改自己的作品。

  可引導學生從語言運用、材料安排、結構布局等方面分析。

 、俦疚恼Z言精練,僅用百余字,卻寫出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諸多氣象。

 、谡Z言富有表現力,情景交融,三峽的千姿百態盡在眼前。

  ③描寫順序先大后小、先總后分,層次分明。

 、苓x取極有特征的事物,寥寥幾筆,使讀者身臨其境。

  ⑤各個部分,各有側重,互相映襯,互相補充。

 、薰P法多變,有正面描寫、側面烘托,有粗線勾勒、工筆刻畫,有全景鳥瞰、特寫鏡頭等等。

  學生可各抒己見,只要有理有據,都值得鼓勵。如學生回答不到位,可由教師補充講述。

  學生模仿、修改后的作品,教師要及時關注、指正、鼓勵。

 。ㄎ澹┩卣顾悸,展示學生收集到的資料,特別是有關三峽的古今詩詞、歌謠以及三峽工程,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n后練習。

  1、背誦課文,摘抄精彩詞句。

  2、補充閱讀劉白羽的《長江三峽》和余秋雨的《三峽》,比較三者之間的異同。

八年級語文教案11

  八年級人教版上冊語文課文背影預習教案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通過比較閱讀,學習傳神的細節描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里行間的父子深情。

  【學習重點】:

  1、通過比較閱讀,學習傳 神的細節描寫。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味洋溢在字里行間的父子深情

  【課前自學、課中交流】

  《背影 》是一支愛之曲,情之歌。她曾使多少人魂牽夢繞,又曾使多少人潸然淚下。文中處處都凝聚著愛,一種細致入微、無處不在的深沉而熱烈的愛。

  1、言行中看父親

  A縱觀全文,找找父親為兒子做了哪些事情,體會父親對兒 子細致入微的愛。

  B本文的語言是十分樸實的,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 :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找 出來并體味父親言語里面蘊涵的深厚感情。

  2、細節中悟父愛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要費事些。我要去,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帽子,穿著褂子和棉袍,走到鐵道邊,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墒撬┻^鐵道,要爬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手攀著上面,腳向上縮;他身子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 他的背影,我的淚流下來了。

  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 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八年級人教版上冊語文課文背影預習教案第二課時

  比較閱讀,問:你認為文中哪些細節特別打動你,為什么?

  3、感動中談父愛

  “背影”成了父親 最好的詮 釋,于是《背影》也成了最動人的篇章?吹竭@篇文章,我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父親。你也一定被父親深深地打動過,也許是一次送別,也許是一次談話,也許是一個眼神,也許是一份特別的禮物……請你敘述一次讓你最為感動的事。

  【課堂小結】:

  教師贈言:

  同學們,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 暖我們的生命歷程。如果你們對父母、親人心存感激,就趁他們還健在的時候,趁他們還愛著我們并能接受我們的愛的時候,珍惜這份愛并好好地表達出來吧。哪怕只是一句輕輕的問候,一個淺淺的微笑,哪怕只是給父母端上一杯水,或盛上一碗飯……有關親情,有關愛,老師沒有確切的答案給你們,今天的課只能算是一塊“磚”,拋給你們,希望引 出你們對家人愛的“玉”來。

八年級語文教案1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文章,體會作者對草原的深厚感情。

  2、預習把握各章的具體內容和語言特點。

  3、與《靜默草原》的比較閱讀。

  【學習重點】

  1、把握文章蘊含的思想感情。

  2、注意文章的多樣修辭。

  3、比較閱讀

  【學習難點】

  與《靜默草原》的比較閱讀。

  【學習方法】

  自主預習學習,合作交流探究(朗讀體會)

  【學習過程】

  一、課前預習,把握要點,用心體會。

  二、導入

  三、結合預習情況,完成下列問題

  自主解決

  1、找出你認為最喜歡的章節,讀給大家聽,請大家用心感受。

  2、找出文章中的典型修辭,并舉例說說其作用。

  《草原散章》教案及練習

  (一)文章主旨

  作者在這篇文章中抓取了富有草原特征的景物,將自己對草原的感情寄托在繪景上。草是“胖草”云是“矮云”花是“笑花”虹是“薄虹”水是“小水”歌是“長歌”。作者把生命的激情,生存的焦慮,欲望的靈性,鮮活的生命存在淋漓盡致地加以表現,通過描寫遼闊的草原,表達草原的熱愛。

  (二)重點語句

  一年里大多數的時候,花們是開著的;進入冬季,也冬眠,只是先把花衣裳脫下來睡一小會兒;ɑ晔切训。來年一開春,披上衣裳開著的還是它。因為它們是大自然自己的花,是大自然親自生下來的。屬“哺乳植物”,而不是人工用種子栽培出來的“卵生植物”,更不是移植、嫁接出來的“試管植物”。

  解析:楚楚的散文《草原散章》寫出了花魂。運用幽默的筆調將花的特性形象歸結為:“哺乳植物”,巧妙抒寫了對于花的永恒的贊美。試著設想一下,沒有花的世界,色彩是多么單調!花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這不是調色板上調出來的死色,也不是油漆匠所用的有刺鼻的化學味的臭色,而是充滿生機的真色,是含著露珠和天然香料的有血有肉有魂的原色。那時的田園,是一個無限廣闊的大觀園。說什么“寂寞開無主”,花們是沒有寂寞的,她們自己是自己的主人。

  (三)寫作特點

  楚楚的語言是有特色和意義的,句式長短合理、字面干凈洗練,段落張弛有度。這一點在本文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并不過多地借助修辭手法以及古字、冷字、典故、新詞語和外來語來取勝,還是注重日常的普通話語的表達意義,給平常的語言賦予一種不平凡的氣氛,如作者描寫虹時寫到:“虹為天空畫了一道柳葉眉,霓畫了另一道。是虹的出現,把天空搬到我和它的中間!背捎昧艘环N縫合的方式,集中了常規性以外的凝聚力,可以說是語言給予了我們一個唾手可得的巨大窺孔,讓我們去了解這些作家語言的質地和由此表現的意義,讓我們感受到了作者語言的豐富性。

  (四)課后練習答案

  第一題:1. ①側重于從云對草原的呵護來寫,從中可以感受到云與草原的和諧。②敕勒族人用穹廬――圓頂氈帳來比喻草原的天空,對“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色謳歌贊美,這樣的審美情趣與他們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聯系。體現他們謳歌草原,謳歌牛羊,贊美家鄉,贊美生活的情感。

  2. ①是從自然對生物的態度角度出發,描繪出整個草原生機和諧的畫面。②母牛是食草動物,是草原上最常見最普通的動物。它們生長在草原上,草原養育了它們。草原是它們的故鄉,它們的母親。母牛溫順,面對草原面對故鄉時,卻表現出了類似的大多行為,表達了同樣的感情——對草原的如同對母親的深沉的愛,細膩柔情。在這里,作者自比母牛,實際上是心境。無論是怎樣的心情,面對草原,作者的內心總是能得到寧靜。這是草原豁達的胸襟對作者的感染。

  第二題:《草原散章》氣勢雄渾奔放,表達凝練跳躍,富有節奏韻律感。如:“草原上的花從來不用‘朵’或‘片’做量詞,它們沒有量詞,因為它們多得就像夜空里的繁星,無法用量詞來限定!薄鹅o默草原》格調細膩柔情,情感深沉,富有哲理性。文章時而描寫時而抒情……運筆自如,其對生活的感受信手拈來,似散而不散,“形散而神不散”,文本始終貫穿“靜默”,這一題旨。如:“腳下的草兒紛紛簇立,一直延伸到遠方與天際接壤。這顏色無疑是綠,但在陽光與起伏之中,又幻化出錫白、翡翠般的深碧或霧氣中的淡藍!

  第三題:都市人因為習慣了處處是景,景隨步移,所以當他們站在草原上,勉力前眺,或回頭向后眺望,看到的都是一樣的風景時,而這種風景,一樣的風景,打破了他們的日常觀賞習慣,于是一時間無所適從,而他們在觀賞草原時又沒有改變原來的觀景方式,于是,不同于他們經驗的、打破他們觀賞習慣的草原風景與他們固守不變的觀景方式產生了錯位,就如同我們常說的“水土不服”。我們在一個地方生活了很久,后來到了另一個地方,這時人總是會產生許多生理心理上的不適應,比如生病,與那里的人的思維發生沖突等等。這時,就要求這個人作出改變,去適應那里的習慣……類似的,都市人看草原風景也要改變方式,否則就會陷入困惑。

  《草原散章》自主學習方案

  學習導航

  如果說世間有一個空靈的、超脫塵俗的世界,那一定就是草原了;如果說書海有一篇描寫草原之美近乎虛幻的文章,那就一定是楚楚的《草原散章》了。楚楚用女性柔美、細膩、抒情的詩化語言,生動地為我們展示了一個人間仙境,這不僅緣于作者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豐富而奇特的想像,更緣于作者對大草原由衷的熱愛之情吧!讓我們深情誦讀、用心悟讀、專注品讀,那點點滴滴的收獲,定會汪洋成海。

  ★深情誦讀欣賞畫面美

  1.深情誦讀美文,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一幅幅優美的畫卷。

  茫茫草原,有著如詩如畫的美景:放眼望去,是無邊無際的被稱為草原靈魂的,還有多得像夜空里的繁星,無法用量詞來限定的,天邊溫情游蕩的是潔白、柔軟的。雨過天晴的時候,為天空畫上一道柳葉眉的,就是了,如果說它喜站,那喜臥,只是那明凈如眸、蘊含著說不盡韻致的美終將變成一段回憶……草原是一幅靜謐的美景。不過,當牧人走過,你會聽到那發自肺腑的最綿長、悠遠的了,它質樸得猶如剛剛拔起的青草,根上還帶著泥土。

  ★重點品讀感受意境美

  2.草是草原的靈魂,對于“胖草”,作者又是如何描繪的哪?請品讀第1部分,根據提示完成下列各題。

  (1)抓住景物的特點。

  作者寫“胖草”,主要抓住了兩個特點來寫:一是,賦予了草人的靈性;二是,寫出了草原上的草旺盛的生命力。

  (2)運用各種修辭手法。

  “天空在草面前是屏息低眉的。草原上天有多大,草就有多廣。天空像是草原的一件總不合體的藍綢衣。草在長大在與天空賽跑,天空總是輸。綢衣接了又接,還是捉襟見肘!边\用了、的修辭手法突出了草原的廣闊。

  “草愿意穿風和日麗,天就晴;草愿意穿雨雪風霜,天就陰;草什么也不愿意,天就只好走開,那是夜里。反正得由著草的性子來,沒有什么商量的余地。”運用了、 、的手法,寫出了草率性而為的特點。

  ★用心悟讀品味語言美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草原的美帶有一種博大、粗獷的陽剛之氣,但在作者的筆下,草原上的景物卻呈現一種溫柔而多情、富有詩情畫意的女性美。品讀下面語句,談談你的理解。

  3.一年里大多數的時候,花們是開著的。進入冬季,它們也冬眠,只是先把花衣裳脫下來睡一會兒,花魂是醒的。來年一開春,披上衣裳開著的還是它。

  4.小水雖小,但明凈如眸,周遭綠草如睫,正是“毛眼眼”的眼波盈盈流轉。

  5.你還能從文中找出一例,來談談自己的理解嗎?

  ★專注品讀再現想像美

  “想像是詩歌的靈魂!背纳⑽氖窃娀纳⑽,想像豐富而奇特。細讀下面語句,完成下列各題。

  6.“有一群肥羊,溫馴地從中間小跑過去,好像急著去與天界的神羊會合;有一群瘦馬,愣頭愣腦地從中間踱過去,馬太重云太虛,難免,鑄成一個個美麗的錯誤!

  作者帶著幻想去描繪云,把云比喻成和,形象地再現了云的不同形狀;作者又用了和兩個動詞,逼真地描繪出了云的不同動態;形容詞和的運用又分別寫出云變化中的神態;而“馬失前蹄”更把云變化的突兀寫得惟妙惟肖。

  7.楚楚的散文,想像豐富,我們讀時,它又會激發我們更豐富的想像。如讀“虹是雨后出門最早的人!蔽覀儠氲剑河赀^天晴,當萬物還沉迷在雨水的滋潤中沒有蘇醒過來的時候,虹邁著輕盈的步子跚跚走來,她如一位調皮、美麗而善良的少女,瞧瞧東,看看西,忽然發現,自己竟忘了梳妝,于是,輕輕地解下發間的七色綢掛在了天際。當讀到“莫非虹便是天界的隱士,只在籬前采菊時才偶然現身?”你又會產生哪些更豐富的想像哪?請描繪下來:

  ★基礎鞏固

  8.合上課本,你能正確地寫出讀音和漢字嗎?

  屏息( )踱步( )嚼草( )簇擁( )一瞥( )

  搭shàn( )俯kàn( )繁yǎn( )心jīng搖蕩( ) zì情率性( )

  9.回憶課文,你能根據意思寫出正確的詞語嗎?

  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 )

  任意妄為,沒有一點顧忌。( )

  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試試。( )

  放開嗓子大聲歌唱。( )

  10.學習課文,你能發揮對“葉(綠葉、紅葉、落葉……)”的豐富想象,寫一段話嗎?請至少運用兩種修辭手法。

  《草原散章》自主學習方案參考答案

  1.胖草笑花矮云薄虹小水長歌

  2.(1)草原上綠沒有拘束、沒有限制草原上草的綠色

  (2)擬人、比喻排比、擬人、夸張

  3.草原的花有生長,應該也有死亡,但在作者的筆下,死亡只是“冬眠”、“花魂是醒的”,只是暫時的“脫衣服睡覺”,而生長則是“披上衣裳開著”。同時,作者又賦予了草原花愛美女孩的靈性,生動形象的描寫中流露出作者對花的傾慕與喜愛。

  4.這句話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把小水的明凈與女性盈盈流轉的眼波作比,形象地表現出小水的綽約豐姿。語言新穎奇特,富有情趣。

  5.略。

  6.肥羊瘦馬跑踱溫馴愣頭愣腦

  7.略。

  8.bǐng duó jué cù piē訕瞰衍旌恣

  9.捉襟見肘肆無忌憚躍躍欲試引吭高歌

  10.略。

八年級語文教案13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做一個聲音游戲。把聽到的聲音用“┄┄(情況)下,┄┄(事物)發出┄┄(怎樣的)聲音”句式說出來。(教師用多媒體播放來自自然界和社會的聲音,學生當場造句)(鼓掌鞭子聲炮聲魚跳水棋子落地)

  教師歸納:大家說得都很精彩,我們就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里,只有你有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桂文亞的這篇隨感式的小品文。

  二、配樂朗誦課文:

  教師學生共同朗誦課文,在悠揚的樂聲中感受文章的美。

  三、整體感知

  讀了這篇詩情畫意的文章,我們來說一下“文章

  用描述了。”學生從多個角度來描述聲音。

  四、細部探究:

  (一)探究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

  1、大家能體會到文章用多種形式描述了豐富多彩的聲音世界,那文章主要描述了哪幾種聲音?(蒲公英梳頭、80只小螞蟻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風吹的聲音、動物的聲音、水聲)你喜歡文中所寫的哪部分聲音?從文中找出相關段落,仔細品味,大聲朗讀,然后把你的意見說給組里的同學聽。(四人小組討論,全班進行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2、學生談完后,教師借機發問:蒲公英梳頭、小螞蟻跑步、雪花飄落的聲音,你原來聽到嗎?學習了這篇文章,如果再遇到類似細小的聲音,會不會聽見呢?你會留意哪些看似無聲,其實有聲的例子?(花開的聲音、竹筍破土而出的聲音、柳絮飄落的聲音、寫字的聲音、蝴蝶振翅的聲音、媽媽的腳步聲、奶奶搖搖籃的聲音、媽媽蓋被子的聲音、父親的輕聲嘆息、教師的循循善誘、朋友遞鉛筆、橡皮的聲音、老師擦黑板的聲音、用粉筆寫字的聲音。)學生由感受自然界的聲音上升到生活中的聲音,深刻體會到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聲音。請同學描述一下這種聲音。通過描述,學生深刻體會到生活中的聲音與自然界的聲音的不同之處,就是聲音中蘊含著一種親情,多了一份愛。

 。ǘ┨骄课恼轮髦

  1、生活中原來不經意的聲音,通過本文的學習,你卻聽到了,為什么會聽到?(因為用心去聽)怎樣用心去聽?請大家結合書上的相關語句,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學生從書上找出重點句子,從選擇、思考、專注、辨別、聯想、想象等角度回答。

  教師歸納:只要懷著一顆熱愛生活的心去聽、去看、去想,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充實而有滋味。

  五、拓展練習:

  設計聲音練習,引導學生用心傾聽,寫出感受。

  過渡:在聲音里,我們得到快樂;在聲音里,我們逐漸成長,同時我們也在創造聲音。下面,就讓我們體驗作者推薦的幾個聲音游戲。請一位同學展示,其他同學認真傾聽。

  1、學生做聲音游戲,并提問同學:聽到什么聲音,有何感受。A學生嚼脆脆的餅干,硬硬的糖果;B報紙揉成一團,緩緩舒展;C錄下自己跟家人的一段對話。

  2、通過學習和實踐,我們會得到更多的生活感悟。大家齊讀。(生活中不是缺少音樂,而是缺少捕捉音樂的耳朵;生活中不是缺少愛,而是缺少感受愛的心靈;把耳朵叫醒,把心靈喚醒。)

  教師:快把耳朵叫醒,快把心靈叫醒,讓我們敞開心扉,感受生活。請大家閉上眼睛,用心去聆聽《森林狂想曲》。(多媒體播放音樂)

  3、在動聽的音樂中,你一定聽到很多聲音,有眾多感受,用文字記錄下來吧!(寫完后全班交流,教師鼓勵性評價。)

  六、課堂小結:

  大家在心中把聲音描述了一幅美麗的畫卷,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聆聽,用心去聽,你一定會聽見的,讓世界因為我們的傾聽而更加精彩。

  七、布置作業:

  1、把聽到的《森林狂想曲》編成一個故事;

  2、利用圖書館或網絡查詢有關自然界各種聲音的資料,較全面地了解奇妙萬千的聲音世界。

八年級語文教案14

  教學目標

  1、理解游記的特點,理清文章的脈絡。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感受各拉丹冬雪山的壯美,感悟長江源頭的神異不凡。

  3、抓住關鍵句,品味文章的語言魅力,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

  4、領會文章蘊含著的深刻意義——自然的偉力,民族精神的源頭。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看紀錄片《再說長江》第二集《重上江源》。“你從雪山走來,春潮是你的風采”,聽著這熟悉的旋律,令人浮想聯翩,歌詞中的“雪山”就是長江的源頭——各拉丹冬雪山,它位于東經91度07分,北緯33度29分,F在請同學們結合觀看的紀錄片,說一說各拉丹冬為什么會成為長江的源頭呢。

  今天我們學習馬麗華的游記散文《在長江源頭各拉丹冬》,揭開各拉丹冬神秘的面紗,感受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體會作者表達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整理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請同學通讀全文,從文中找出關于時間推移、地點轉換的詞語。

  1、第1自然段寫到“各拉丹冬有陰陽二坡,西北陰坡盡是冰雪,景色單調,東南陽坡才好看”。你認為“我”游覽的是哪里呢?

  明確:“我”游覽的是東南陽坡。從第3自然段“在各拉丹冬以東幾公里處有牛糞可撿的草壩子上”可知游覽的是東南陽坡。

  2、本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組織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覽中體現這一順序的詞語。

  明確: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來組織材料(也是以“我”的游蹤為線索組織材料的)。敘述了“我”游覽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見所感。詞語有:草壩子——冰河礫石堆上——走下礫石堆,接近冰山——此地海拔已超過六千米。

  目標導學二:品讀課文,感受雪山壯美

  請同學們品讀第5—6自然段。

  1、從文中找出描寫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語句。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描繪的?從中感受到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遠處全景:晶瑩連綿的冰峰;平坦遼闊的冰河;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領著冰雪勁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風,精雕細刻著各種圖案;冰塔林就由許多冰的莊園冰的院落組成。作者是按由遠至近的順序來描繪的。感受:天地間浩浩蒼蒼;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

  請同學們品讀第10—11自然段。

  2、思考作者是從什么角度描寫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點,從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觸覺:寫冰窟。特點:溫暖。

  讓學生反復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通過反復朗讀加深對句子的理解及對作者的情感的把握。聽覺:寫風。特點:聲音大(呼嘯);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掃蕩)。

  視覺:冰體。特點:晶瑩潔白;漂亮,千姿百態(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掛冰的流蘇,像長發披肩);熠熠爍爍,光彩奪目。

  感受:是瓊瑤仙境;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作者分兩次集中描寫雪山,這兩次描寫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在寫第二次之前,還要寫第一次來觀看雪山的感受?

  明確:第5—6自然段是從低處觀賞描寫,第10—11自然段是從高處觀賞描寫,這樣從不同角度展現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韻。兩次寫觀賞雪山的感受,表現了作者對雪山認識逐漸加深,對雪山的情感步步增強。也在讀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請同學們品讀第12—14自然段。

  4、這幾段描寫的重點是什么?作者從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樣的特點?

  明確:描寫了礫石堆和堅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跟著作者一起感受了各拉丹冬雪山的神異壯美,我們也感受到了造物主的偉力,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這篇文章語言的魅力,以及作者面對如此的美景,內心所生發出的怎樣的情感震撼。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賞析句子,感受語言魅力

  聯系上下文,品味下面的語句的妙處。

  (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變化多端:融雪處_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與層次畢現,富有雕塑感。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將白雪覆蓋下的各拉丹冬雪山比作“身披白色披風的巨人”,賦予雪山以生命,“變化多端”一詞,又寫出了這里自然環境嚴酷,天氣惡劣。

  (2)頻頻小震醞釀著某一兩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得不敢活動,連夜高燒,不思飲食,……活動時只能以極輕極慢動作進行,猶如霹靂舞的“太空步”。

  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把身體不適應高山氣候比作“地震”,“手背生起凍瘡,肩背脖頸疼痛”比作小震,“連夜高燒”比作大震;把“動作的緩慢”比作“太空步”,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海拔高,氣候條件的嚴酷。

  (3)我雙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嚴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禮。

  明確:“行了跪拜大禮”這一動作描寫,傳神地寫出了“我”的虔誠及對各拉丹冬雪山的崇敬。

  (4)遠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統領著冰雪勁旅,天地間浩浩蒼蒼。

  明確:“白色金字塔”,暗示雪山猶如帝王一般,“統領”一詞又賦予雪山以帝王的行為,表現了各拉丹冬雪山的高大威嚴,令人敬畏。

  目標導學二:品味寫景,體會作者情感

  作者在寫景時,自然而然地產生了聯想想象,讓學生品讀課文,標畫聯想想象的句子。

  1、作者在觀賞雪山時,產生了哪些聯想和想象?

  明確:(1)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造力。

  (2)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環繞冰山的波狀皺褶,想象著在漫長的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長,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

  (3)那是堅冰之下的流水之聲,它一刻不停,從這千山之巔、萬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開始演繹長江的故事。

  2、這些聯想和想象中分別蘊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感?

  明確:第(1)句,“眩暈”的意思是“感到本身或周圍的東西旋轉”,這里是被眼前的奇偉的景象所折服。贊美造物主的偉大神奇的創造力,長江源頭的各拉丹冬雪山就是大自然的杰作。

  第(2)句,由冰山的裂紋和波狀皺褶聯想到樹的年輪,賦予各拉丹冬雪山以生命,贊頌雪山的神奇,歷史久遠,如同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一般。

  第(3)句,“演繹”是“鋪陳,發揮”的意思,這里是說堅冰之下的流水,是圣潔的,是長江的生命源頭,從這里開啟了長江的生命之旅,長江從此開啟了孕育生命,造福人類之旅,這流水,也是中華民族的生命之源,中華民族的歷史也同長江一樣源遠流長。

  小結: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寫景,抓住景物特點,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描繪了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的神奇美麗,并賦予雪山以生命,寫景中蘊含著作者對雪山的崇敬和贊美之情。作者又通過聯想和想象,抒發了對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的贊美。

  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馬麗華,山東濟南人。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長篇散文《藏北游歷》《西行阿里》《靈魂像風》,報告文學《青藏蒼!,散文集《終極風景》《追你到高原》,詩集《我的太陽》,長篇小說《如意高地》等。被譽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

  二、故事背景

  1996年,馬麗華從遙遠的山東來到西藏,正如三毛癡迷于撒哈拉大沙漠一樣,馬麗華深情地眷戀著藏北高原的雪山草地。西藏這種自然和人文“秘境”,讓馬麗華產生了“審美眩暈”。馬麗華的足跡幾乎走遍了西藏的每一個角落。她曾自豪地寫道:我所能談及的西藏已被自己的目光注視過,已被自己的雙腳接觸過,已被自己的心靈感知過。多年的西藏游歷,讓馬麗華有機會對自己的所到之處進行觀察、欣賞、體驗、記錄,這段經歷不經意間構成了她個人生命中最有價值的部分。馬麗華說:從中提取的關鍵詞,全都響亮而光彩。

  三、理解詞義

  1、醞釀:比喻做準備工作,如事先考慮、商量、相互協調等。

  2、恭順:恭敬順從。

  3、豁然:形容開闊或通達。

  4、虔誠:恭敬而有誠意。

  5、接踵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個又一個接連不斷地到來。

  6、歷歷在目:(物體或景象)一個一個清清楚楚的在眼前。

  四、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①):總寫各拉丹冬的特點,交代時代背景。

  第二部分(②—?):描寫“我”在各拉丹冬的所見所感。

  第三部分(?):發現流水,抒發情感。

  五、問題歸納

  1、“陽光使這位身披白色……富有雕塑感!币痪溥\用什么修辭?這句話有何作用?

  此句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各拉丹冬雪山棱角多、層次分明,富有雕塑感的特點。

  2、第①段的結尾句,有什么必要?

  交代長江考察熱及有探險者犧牲在這項事業里,說明“認識長江”是一項既危險又偉大的事業。這次“我”隨攝制組接近各拉丹東也是一件危險而又偉大的事情,為下文描寫各拉丹東作鋪墊,引起讀者的關注。

  3、第②段運用了擬人和比喻的修辭,有什么表達效果?

  準確生動地刻畫出了各拉丹冬嚴寒氣候停留的時間之久。增強了各拉丹冬的神秘感。為下文描寫作者爬各拉丹冬山的艱難埋下伏筆。

  4、寫安托師傅“力大如!,而此時卻“氣喘吁吁”,有什么作用?

  “力大如牛”的安托師傅都“氣喘吁吁”,側面襯托出各拉丹東環境的惡劣。

  5、作者把走路,比作劈靂舞的太空步,有什么作用?

  本題運用比喻效果分析法。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幽默風趣的筆調把活動時緩慢的動作比作霹靂舞的“太空步”,生動形象地表現了高原反應帶給作者的痛苦。

  6、“蠕動”一詞有何表達效果?

  “蠕動”一詞傳神地寫出了人在冰谷里行走時身影的渺小,側面表現了冰谷的寬闊巨大。

  7、“這一派奇美令人眩暈,造物主在這里盡情賣弄著它的無所不能的創造力!闭垙脑~的角度賞析這句話。

  本題運用賞析句子三步法!百u弄”本是有意顯示、炫耀自己的本領的意思,這里是貶詞褒用,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贊美之情。

  8、“眼看著興致極高的伙伴們,大口喘著氣,扛著攝影器材,翻過一面冰墻,不見了!睆膶锇閭兊拿鑼懼锌梢钥闯觥拔摇痹鯓拥男那?

  本題運用對比作用分析法。“我”正遭受著缺氧反應與新傷的劇痛,無法行動,而伙伴們卻興致高昂繼續工作,在強烈的對比中表現了“我”郁悶的心情及對伙伴們的羨慕之情。

  9、“挺拔的,敦實的,奇形怪狀的,蜿蜒而立的!边@句話在句式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賞析。

  運用短句,富有節奏感,具有音律之美,讀起來朗朗上口,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改變冰體形態的驚訝、贊美之情。

  10、第?段中“端詳著冰山上縱橫的裂紋……這波紋是否就是年輪!贝颂幍南胂笥惺裁醋饔?

  由冰川的裂紋和皺褶想象到漫長時光里冰川的前進和后退,并通過對“是否就是年輪”的疑問,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力的贊美。

  11、結尾句有什么深刻的含義和作用?

  本題運用結尾句(段)作用分析法。結構上,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內容上,交代了作者在各拉丹冬發現流水聲,暗示各拉丹冬是長江的源頭,寓情于景,贊美各拉丹冬作為長江源頭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華文明。

  六、課文主題

  本文記述了“我”跟隨攝制組在各拉丹冬游覽的經歷,描繪了雪域高原的壯美景色及自然景物給“我”帶來的震撼,表達了“我”對自然神奇偉力的贊美。

八年級語文教案15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體會樸素平淡的語言,通過人物的具體想象來表現人物高尚的品格。

  2、過程和方法:

  細讀來選取人物最感人的一刻來把握中心。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關注生活中的弱者群體,用愛和正義來換取真情

  【教學設計】

 。、導入:

  畢生為消除人類的貧窮和疾病而努力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蕾莎修女曾說過:我們常常無法做偉大的事,但我們可以用偉大的愛去做些小事。

  那什么算偉大的愛?什么算是小事呢?今天我們就隨我國當代女作家楊絳先生一起去回憶一位車夫──老王,體會一下:平凡普通的人是如何用偉大的愛去做小事的。

  看題目可知,文章的主人公是誰?

  明確:老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文中的“我”是懷著怎樣的情感回憶老王的?四人小組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出聲讀課文,用文中的詞回答。

  明確:愧怍(解釋:慚愧)、不安、抱歉。

 。、解讀課文:

 、拧拔摇睘槭裁础袄⑩簟?是我做了什么對不起老王的事嗎?我對老王怎么樣?哪些細節描寫和所寫的事情中可見“我”對老王很好?

  明確:我常照顧老王的生意、女兒送魚肝油、我坐了車一定要給他錢、常關心老王的生活、老王送我東西我一定要給他錢。

  ⑵由此可見,“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善良。

 。、這么一個善良的人,老王卻讓她產生“愧怍”之情,這個老王到底有什么神通?細讀課文,說說老王是個怎樣的人?(哪里體現)(尋找相關細節,讀)

  明確:心地善良,有道義、懂感恩、老實厚道,關心他人,生活不幸(條件艱苦、精神凄苦、孤獨、受嘲諷)。

 。怠⒑翢o疑問,不管是“我”對老王,還是老王對我的關心幫助都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可是一個善良的人面對另一個善良的人時,為什么會產生“愧怍”?兩個人的善良有什么不同?(獨立思考,在四人小組討論)

  明確:兩個人的處境不同:幸福者、不幸者就是這么一個不幸者,一個最需要別人幫助的人,在自己最艱難的時候,心里想的卻是幫助別人,和他相比,“我”覺得自己對他的幫助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愧怍。

 。、“我”對老王有什么不夠嗎?結合課文內容考慮:不夠在哪里?

  明確:對他不夠尊重(當他真誠地幫助“我”,當他送東西想表達謝意時,我卻一定要拿錢給他──并沒真正把他當朋友平等待他)。

  對他不夠關心(最后一次到“我”家)。

 。、讀8~21小節,以老王最后一次到“我”家為例,想一想,站在老王的立場角度,“我”還可以為他做些什么,我卻沒有做?(分析之后再讀13~21小節,體會情感)

  如:為什么不讓他進屋坐坐,泡茶?他如此艱難的到我家為什么不親自送他下樓?為什么在十多天時間里不抽空看望他?為什么在他去世后沒有問問他的墳在哪兒?……

 。浮⑿〗Y:文章到此結束,留給我們的思索卻遠遠沒有結束。社會地位高、經濟條件優越的人往往容易瞧不起卑微者,在常人眼里作者一家對老王這樣的不幸者卻已經夠關心愛護了,她卻還為自己做的不過愧怍不安,這也給我們什么啟示呢?

  四、拓展延伸

  你知道生活周圍有哪些不幸者嗎,你是平時怎樣對待的?

  五、一個瞎眼的乞丐向詩人雨果乞討,他便在乞丐面前的紙牌上寫了一句話:“春天就要來了,可我看不見她!”于是,被感動的路人紛紛把錢放入乞丐的鐵罐......。

  我們都只是一個普通的人。要像特蕾莎修女那樣把畢生精力都獻給那些需要幫助人,真的需要圣人一樣的境界。可是我們可以和雨果一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去做一些觸手可及的事情,讓有人在無助的時候可以抓住我們有力的手

  下面我們先來觀看一組圖片,和圖片的解說詞。

  寫一寫:你的感受。

  六、結束語

  善良是一種健康,是一種美麗,是我們行走于世間的完美人格。

  如果我們同學平時沒有關注過生活中的這些現象,希望以后用我們的眼多關注他們,用我們的心常惦念他們,用我們的手多幫扶他們,讓我們的心靈更加健康、美麗。

【八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版八年級語文經典教案02-22

八年級語文單元教案07-26

八年級語文《臺階》教案08-19

八年級語文雪的教案10-14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案12-01

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案12-07

八年級語文教案12-09

八年級語文復習教案12-06

八年級語文復習的教案12-13

八年級語文《背影》教案09-1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a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福利片 | 中文字幕玖玖资源站zyz | 日本少妇喷水高清 | 香港三日木三级少妇三级99 |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