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

時間:2023-01-22 16:01:57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么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妨礙、豈止、癡迷、厘米、羞愧、幸虧、驅逐、隨心所遇、運轉自如、絞盡腦汁等詞語。讀讀記記澄澈、困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聯系實際、激趣導入

  1、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2、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么事,了解課文主要內容。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作者圍繞著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2、激趣朗讀,作者的發現有趣嗎?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四、閱讀理解我發現了什么?

  1、自讀課文一、二自然段:

  說說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發散開去,以課文內容為切入點展開討論。

  2、朗讀體會: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發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體會作者的感受。

  五、開放拓展

  收集同學間童年的發現,看看誰的發現最有意義。

  第二課時

  一、回憶導入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樣發現這童年的秘密的導入新課教學。

  二、細讀體會童年秘密的發現過程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⑴ 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⑵ 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⑶ 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⑷ 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⑸ 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個秘密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體味作者秘密被證實后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四、從課文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學生的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五、總結交流

  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么啟發?

  引導學生說說學習這篇課文后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在生活中要養善于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2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童年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語言的幽默活潑的風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發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文章,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復朗讀課文的第13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并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

  “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計劃: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感悟“發現”

  1、默讀課文,思考: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并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根據學生的理解,大概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隨機指導。

  (1)“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輕聲朗讀這段話,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這樣一個夢,或者你真的能飛了,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

  (高興、驚喜、新奇......)

  ◇帶著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②“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朗讀這段話,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當“我”發現或者是幻想了這樣一個規律時,“我”是怎樣的心情?

  (格外高興、得意......)

  ◇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我”是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找一找“我”問了幾個問題?把問題畫出來。

  ◇想一想,這些問題之間有什么關系?

  (一個問題套著另一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

  ◇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這段話。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條魚的樣子,朗讀這句話。

  ◇你覺得“我”會翻來覆去的看些什么?會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個幽默的孩子。

  ①“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你覺得這段話哪些地方很幽默,為什么讓你讀著想笑?

  ◇舉例說說“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例,比如:哥白尼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

  ◇你能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么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著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

  ②“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的幽默和機智。

  二、聯系生活,向往“發現”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自由的討論,教師要鼓勵支持。比如:

  (1)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亂想就是一種“發現”。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3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童年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語言的幽默活潑的風格。

  教學重難點: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體會“我”童年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情景教學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材分析: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學情分析:

  本課的重點是講作者童年的發現。教師引導的著眼點不要放在發現本身,而應該放在發現的過程上。也就是說,應該讓學生知道“我”童年時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要讓學生自主讀書,充分地讀書,了解作者是怎樣發現的。通過讀議,讓學生明白,作者童年時之所以會有這個發現,跟他的敢于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是分不開的,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

  學生活動: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

  學法指導,課件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學校或班級):

  查找工具書或資;多媒體課件。

  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掛圖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4

  一、回憶導入

  引導學生說說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么。以作者是怎樣發現這童年的秘密的導入新課教學。

  二、細讀體會童年秘密的發現過程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個秘密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三、體味作者秘密被證實后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這句話的意思。

  讓學生通過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引導學生說出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理解這句話。

  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憤懣的感受。

  四、從課文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學生的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五、總結交流

  通過學習課文,受到了什么啟發?

  引導學生說說學習這篇課文后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在生活中要養善于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教學反思:

  反思這堂課,沒有正確處理好課堂上的老師引導作用與學生自主學習的關系是癥結所在。像這樣的課堂能不能“放任自流”?該如何理解“學生能悟到什么程度就是什么程度”?我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學會在課堂上“尋找矛盾”、“挑起矛盾”。這給我提出了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給學生自主的空間了,老師是不是“就放心地把課堂交出去了呢?”在分組讀、議的過程中,教師該提出怎樣的問題引導學生的討論更深入,以至于“能夠盡興”呢?這就是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應怎樣發揮才能既促進學生發展又不會降低任務水平,真正起到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呢?這個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作更進一步的探索。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5

  一、導入

  你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將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

  學生甲:我發現蝸牛爬行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延線。

  學生乙: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

  學生丙:我發現了彩虹。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發現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全文。思考:童年時“我”發現了什么?

  (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2.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禍患:災難。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絞盡腦汁:費思慮,費腦筋。

  眉目:事情的頭緒。

  隨心所欲:一切都由著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阻礙。

  困窘:為難。

  驅逐:趕走。

  3.按照課文的不同內容給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了懲罰。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問過老師后仍沒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觀察,思考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課上當老師講到人的起源時,“我”想到了自己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便把“我”轟出了教室。

  三、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6

  【設計理念】

  課題中的“發現”一詞是本文的文眼,教學中引導同學從課題入手提出疑問,然后進行梳理明確主要學習任務。同學自主學習,了解“我”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么發現的,理清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

  【教學建議】

  1、本課故事情節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時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學中放手讓同學緊扣“發現”一詞,自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即“發現了什么?”“怎樣發現的?”“結果怎樣?”通過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形式理解課文,在此基礎上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貴之處。

  2、本文通過風趣幽默的語言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顯得真實可感,又極具情趣。教學中引導同學進行賞析評價,教學后可引導同學借鑒課文寫法,描寫故事情節,塑造人物形象。

  【教學目標】

  1、認讀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4、激發同學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1、引導同學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掌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么發現的。

  2、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_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課前準備】

  1、回憶自身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課時布置】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難忘的童年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得生長著,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今天我們學習《童年的發現》,不知它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

  出示課題:

  童年的發現

  從課題中,你最想了解什么?

  (從課題著手,同學提出自身最想了解的問題,五年級的同學已具有較高的閱讀能力,因而同學通過自行梳理,確定有研討價值的問題,如:“我”的發現是什么?是怎么發現的?即明確了本課的主要學習任務。)

  二、緊扣“發現”,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3、仔細讀讀這幾句話,理解句子意思,并帶上自身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4、聯系整段話,反復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

  (格外高興、得意……)

  (前后幾句連起來理解,抓住“絞盡腦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詞語體會發現的來之不易,從而更能體會動身現后的興奮之情,才會發出“如此簡單明了”、“大概還沒有人發現這個道理”的感慨。)

  5、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三、圍繞“發現”,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考慮:“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談談自身的體會。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談談自身的體會,并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2、研討交流,理清脈絡:

  ⑴ “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身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發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借這些優美的詞句,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體會“我”在夢中飛行的無比快樂和愜意。引導同_系自身的生長過程中是否有類似的經歷,進行大膽的想象和擴充,并帶著自身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⑵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為什么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么為什么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怎么會是鳥?”(找出這些問題之間的關系,明白后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從一個又一個的追問中,感受到“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對話,讀出人物的心情,加深對人物的印象。)

  ⑶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從河里抓到一條魚,我都會翻來覆去地看個仔細,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具備的某些特征。”

  (用心朗讀這句話,想象“我“研究一條魚的樣子,會翻來覆去地看些什么?想些什么?初步感受“我”執著探究的精神。)

  ⑷ “我”經過考慮、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四、轉述發現,小結課文

  用自身的話說一說“我”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五、安排作業

  用自身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選擇自身喜歡的段落有感情的朗讀。

  第二課時

  一、回憶導入,激趣朗讀

  “我”的發現有趣嗎?選擇自身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二、再讀課文,體味感受

  1、同學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被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

  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身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這里絲毫沒有惡意。那么,為什么老師會以為“我”不懷好意呢?

  3、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_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

  ⑴結合自身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⑵引導同學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身的話舉例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

  ⑶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三、結合課文,賞析作者

  從“我”的發現和發現過程,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并帶著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1、“我”是一個富于幻想的小朋友:

  “每天夜里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2、“我”是一個執著探索的小朋友: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征。”

  3、“我”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小朋友: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辦。”

  “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著受到驅逐和_的風險。”

  四、聯系生活,總結交流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么啟發或體會?

  (鼓勵同學多角度地理解、體會,如:“發現童年的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發明”“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沿的幻想”“我們也要培養大膽創新、堅持不懈的鉆研精神”……)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身的發現?說出來和大家交流交流。

  五、安排作業

  1、寫一寫自身的“發現”。

  2、收集同學間的發現,看看誰的發現最有意義。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7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 五 年級 下 冊 科目: 語文

  課題:8、童年的發現

  參備人意見

  學習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胚胎、禍患、滑翔、雙臂、天賦、妨礙、豈止、癡迷、厘米、羞愧、幸虧、驅逐、迫害、隨心所欲、運轉自如、厘米、絞盡腦汁等詞語。讀讀記記澄澈、困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預習+展示

  本課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課文的重點是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過程。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相互聯系的階段:先是夢中飛行;由夢中飛行引出了為什么會在夢中飛行及老師對此所作的解釋;由老師的解釋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疑問以及對這個疑問的大膽猜想,這個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發現。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一、導入

  1.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說說童年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發現。

  2.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自學生字(課前完成,檢查)

  1、讀準生字詞(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對比組詞。

  3、組一個課外的詞。

  4、分析難寫字和易錯字。

  5、理解難懂的詞語( 聯系上下文、查詞典)。

  6、聽寫,檢查過關。

  三、初讀課文,知大意。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寫出我發現了什么。

  3.按詞語順序復述課文內容。

  (胚胎發育、做夢、飛行、小伙伴、解釋、癡迷、九個月、發現、情不自禁、

  誤解、安慰。)

  4.寫出主要內容。

  四、理解課文,

  1、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那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

  3、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再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說,誰讓我有這樣重大的發現呢?被轟出教室也就不足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發明與發現的人列在一起,這是真正能讓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這句話可以作為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吧。當然,話里不乏憤慨的成分。

  4、你覺得費奧多羅夫是個怎樣的孩子?先概括地說說你對他的印象,再具體地說說理由。

  5、學了這篇課文,你得到了什么啟發?

  6、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請說一說。

  課后反思 :

  1、小組交流速度有所加快,但效率還是不高。

  2、有的小組沒按老師的題目完整作答,漏答后面半題,也沒同學發現。

  3、忘了進行朗讀展示環節。

  4、有同學提出假設句修辭手法,說法不正確。

  5、缺少質疑環節。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8

  一、導入

  你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將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

  同學甲:我發現蝸牛爬行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延線。

  同學乙: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

  同學丙:我發現了彩虹。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發現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全文,考慮:

  童年時“我”發現了什么?

  (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2、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禍患:災難。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身的感情。

  絞盡腦汁:費思慮,費腦筋。

  眉目:事情的頭緒。

  隨心所欲:一切都由著自身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阻礙。

  困窘:為難。

  驅逐:趕走。

  3、依照課文的不同內容給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

  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了懲辦。

  第二段(3~13自然段):

  “我”在睡夢中發現自身總在飛翔,問過老師后仍沒有找到答案,“我”便自身觀察,考慮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

  四年后,在生物課上當老師講到人的起源時,“我”想到了自身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便把“我”轟出了教室。

  三、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身的體會:

  ⑴“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身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發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⑵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⑶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⑷“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⑸“我”經過考慮、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小朋友?

  (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

  3、課文最后說:“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_的風險。”試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⑴師簡介有關史料:布魯諾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嚴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布魯諾為了他的發現,為堅持真理而獻出了生命。

  ⑵同學簡介他們收集的資料。

  4、通過學習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緦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考慮,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9

  教學目標:

  1、認識“胚”、“豈”、“癡”、“嬰”、“窘”5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感悟作者童年時代求知若渴、尋根探究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么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

  在人長大或變老后,常常會回鄉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 舒爾伯格忘不了的是父母有趣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那么,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中最有意思的是什么事呢?

  二、按閱讀提示自學課文。

  三、就下面三個問題中感興趣的問題與同伴交流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俄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四、全班交流

  重點交流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

  引導學生體會:作者之所以有個發現,一是敢于提問,二是反復思考,三是大膽想象。結合體會,有感情地朗讀第3——13自然段。

  2、舉例說說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俄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1)結合作者的故事,談對這一句話的理解。

  (2)結合知道的其他事情。談談理解。如:哥白尼、伽利略的故事等。

  五、選擇覺得有趣的段落讀一讀

  先自己練讀,再讀給同伴聽。

  六、說說自己是否也有過有趣的發現。

  七、總結

  童年的發現,盡管有時候別人會覺得可笑,甚至會招來麻煩,可是,老師卻希望你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好奇的.眼睛去發現,去享受發現的快樂,擁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發現。也許,這正是你創造、研究的開始。

  第二課時

  一、比一比,再組詞。

  {鉤( ) 構( )

  {防( ) 妨( )

  {競( ) 竟( )

  {嬰( ) 櫻( )

  {遙( ) 搖( )

  {軀( ) 驅( )

  二、把下面的歇后語補充完整,補充的成語在課本中找。

  唐憎念佛——

  傻子堆積木———

  孫猴子耍金箍棒——

  走路摔胳膊——

  三、寫近義詞。

  奇妙—— ( ) 妨礙—— ( ) 禍患——( ) 情不自禁——( ) 絞盡腦汁—— ( ) 隨心所欲——( )

  四、縮句。

  1、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人的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

  ——————————————————

  2、我在九歲的時候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

  3、我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某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把下面的兩個句子合成一個句子。

  1、老師同意。 / 汪波小組組織這次班會。

  ——————————————————

  2、這件事不能完全怪她。 / 他不小心。

  ——————————————————

  3、同學們歡迎潘晴。 / 潘晴給大家講故事。

  ——————————————————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10

  【教材簡析】

  《童年的發現》的作者是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這篇課文講述了作者9歲時發現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證實,課堂上,作者因想起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而當眾受到懲罰。文中用幽默而富于童趣的語言,展現了少年兒童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和對自然知識的渴求,是一篇向學生進行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精神教育的好教材。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筆者認為,“以人為本,以學定教”的課堂教學策略,能較好地在語文教學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此設計力圖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自主發現、自主探究的過程,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引領學生反復讀書,體驗作者童年的發現,感受閱讀這篇課文帶來的情感體驗、認識發展和自主愉悅。

  語文課要讓學生積累文化,積淀精神,打好人生底蘊。此設計打通了課堂的壁壘,將學習活動立體化,極大地拓寬了語文學習的外延。引導學生課內外了解科學家發現的故事,了解胚胎發育的規律正是積累文化,而帶領學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發現”的歷程引導學生親身發現正是積淀一種精神。

  【教學目標】

  教學這篇課文用一課時,教學目標定為以下三點:

  1、情意目標: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2、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課前搜集資料和課外延伸作業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整理資料的能力。

  3、認知目標:

  認識生字,基本讀懂課文。

  【教學過程】

  一、抓住“發現”,導入新課

  1、板書:

  發現

  問:你曾經發現過什么?

  2、板書:

  童年

  談話:

  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是幸福無比的,童年曾經發生過多么難忘的事,發生過多少有趣的事啊!童年曾有個多少發現啊!

  3、板書:

  的

  齊讀課題,激勵:

  處處留心皆學問,說不定同學們的這些發現日后還能成為一項重大發明,申請個專利呢!不過,這還需要努力,學習《童年的發現》后,你一定會受到啟發。

  (以學生的親身發現引導入題,貼近學生生活,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具體生活,學生興致盎然,為學習本課奠定情感基礎。)

  二、由疑促讀,感知“發現”

  1、質疑:

  學生看題質疑,教師引導學生把問題歸類,篩選。

  2、讀文: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全文,可以低聲速讀,可以高聲朗讀,可以默讀,可以雙人讀,個人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選擇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在書上做好記號。

  3、交流:

  初讀課文后,你發現你已經解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引導學生了解“發現”的內容,感知“胚胎的發育規律”這一發現的過程:夢見會飛──請教原因──癡迷研究──發現原理。

  4、再讀:

  你還有哪些沒能解決的問題需要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的?通過學習,你又發現了哪些問題?學生可能存在的大問題是:作者童年時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的?胚胎發育規律究竟是怎樣的?作者的發現正確嗎?

  (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是問題。此環節以學生的疑問引導讀文,為學生提供了有利于其發展的心理安全的保障和心理自由空間,創設了民主、輕松、開放、互動的學習氛圍。)

  三、研讀體悟,感受“發現”

  1、自讀感悟:

  讓學生自主選擇“發現過程”中感受較深的一個或兩個內容,反復讀課文,自我揣摩,自我感悟。可以是說說或寫寫自己的感受,可以畫一畫某個過程……表達形式自由選擇。

  2、合作學習:

  在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讓學生按照自己研究的問題分成學習小組,進行再朗讀,再感悟,然后相互交流,充分發表意見。教師及時鼓勵,隨機引導與點撥。

  3、小組匯報:

  每個小組推薦一名中心發言人。其他組員作補充或提出不同的想法,師生共同評價,隨機指點理解難句:“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風險。”引導學生交流搜集到的材料,如: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因堅持“日心說”而受到宗教勢力的迫害,布魯諾被燒死,伽利略被終身監禁。

  4、老師交流:

  作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針對文中那位老師因誤解“我”的笑聲把“我”轟出教室一事談自己的感悟。

  5、感情朗讀:

  自由選擇方式,可以個人讀,可以分角色讀,可以表演讀。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以上環節的教學,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體驗了“胚胎發育規律”這一發現的過程,而且也感受到了作者之所以有這個發現的原因:敢于提問,反復思考,大膽想象。老師只是以學習伙伴的身份出現,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來學習更是對學生個性差異的尊重。)

  四、拓展延伸,引導“發現”

  1、拓展:

  交流課前搜集的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并談談感想。如牛頓發現蘋果落地,瓦特發現壺蓋跳動等。

  2、比較:

  上課前,大家都交流了自己的“發現”,請把你的“發現”或同學的“發現”與作者的發現、牛頓的'發現、瓦特的發現……進行比較。你發現了什么?學到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你感悟多少就說多少,發現什么就交流什么,看誰的思維最敏捷。

  (在比較中讓學生嘗試發現,體驗發現,不僅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的發現意識、發現能力。)

  3、引導: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給自己這樣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我們的生活是那么豐富多彩,我們的學習是那么愉快,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就會有新的發現,能有新的發現,是一個了不起的本領。

  (重大的發明、發現往往源于生活,源于對生活現象的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這不僅是理解知識的需要,更是激發學生活力,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

  4、實踐:

  ⑴留心觀察,記下自己的新發現或合作觀察,寫好觀察日記。比一比,誰的發現最有意思。

  ⑵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發現了什么新問題,請你用喜歡的方式來解決。

  (課盡意未猶。學生的親身觀察不僅培養了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還培養了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為下一個單元的習作《我發現……》積累了素材。)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1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了解作者童年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以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學會“妨、礙”兩個會認的字,讀讀記記“妨礙、情不自禁、隨心所欲、天賦、癡迷、一本正經”等詞語。

  3.通過閱讀課文,幫助學生感受作者童年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膽豐富的想象力,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我”發現了什么,是怎樣發現的。

  教學難點:

  理解“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領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欲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1、認識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語,并加以積累。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的發現及其過程。

  3、體會文中最后的一句話的`含義,從中獲得啟示。

  4、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了解“我”的發現及發現過程。

  教學難點:

  理解“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發現,領悟“我”童年時強烈的求

  知欲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12

  教學目標

  1.認識“胚、禍”等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弄清楚“我”發現的過程。

  3.找出自己覺得有趣的部分談感受,并體會作者童年時善于提問、樂于探索的精神。

  4.說說自己有過的“發明與發現”,和同學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爛漫的時節,在玩樂的時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今天,讓我們走進童年,去回憶童年的發現吧!(板書:童年的發現)

  2.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大家都是愛動腦筋的好孩子,讓我們帶著這個疑問走進課文,去尋求答案吧!

  二、整體感知。

  1.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同學們讀得都非常認真,文中的生字詞你們都認識了嗎?誰來當小老師向大家介紹一下這些生字詞?你們都會了嗎?讓我們開火車來讀好不好?看來大家預習得非常好,老師為你們感到自豪!

  2.作者童年的發現是什么?他又是怎樣發現的`呢?一起走進課文去看一看吧!請大家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句段,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三、理解發現。

  1.大家讀完課文了嗎?誰來向大家匯報一下你找到的句子?指名答。

  課件出示句子: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時間……正好是九個月。

  請大家仔細地讀一讀這幾句話,并試著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

  2.再次讀課文,找一找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指名說。

  課件出示句子: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請大家把這兩句話分別朗讀一下,看看這兩句話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3.師小結:我們在平時寫作時,就應該注意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四、了解過程。

  1.“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呢?老師擬定了學習計劃,請大家按要求分小組合作學習。

  2.課件出示:(1)找出有關的句段。(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個四字短語。(3)在白紙上畫出四字流程圖。

  3.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師:剛才大家的合作學習真是熱火朝天呀。現在請每一組用一個詞來概括發現的過程。

  一組,夢見會飛。(板書:夢見會飛)

  二組,請教原因。(板書:請教原因)

  三組,癡迷研究。(板書:癡迷研究)

  四組,發現原理。(板書:發現原理)

  師:大家真會學習!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大家的合作探究進行得非常棒!

  4.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根據板書回答:敢于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

  5.同學們,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有沒有什么想對作者說的呢?

  五、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1.是啊,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給自己一雙善于觀察、留心生活的眼睛吧!生活是這么豐富多彩,只要你用心去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你就一定會有新的發現。說不定,你還會成為未來的發明家、科學家呢!

  2.課后請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發現,并把它寫出來。

  板書設計

  童年的發現

  夢見會飛 請教原因 癡迷研究 發現原理

  敢于提問 不斷探究 大膽想象

  教學反思

  《童年的發現》一文,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所以我課前預設學生在課堂上自學時一定有話可說,才放心地把課堂交給學生。教學本課的難點是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感悟人物思想感情,并充分利用課前搜集的資料,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弄清“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的規律的。

  3.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激發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引導學生感悟其中蘊含的道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2.小組合作討論,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感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意思,領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2)重點詞語釋義。

  禍患:禍事;災難。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絞盡腦汁:比喻費盡了心機,想盡了辦法。

  困窘:為難。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思考: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每個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明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2):寫“我”在九歲時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懲罰。第二部分(3~13):寫“我”在睡夢中發現自己飛翔,問過老師后,“我”探索的欲望更強了,并且自己深入觀察思考,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第三部分(14~19):寫三四年后,老師在生物課上講人的起源,“我”想到自己的發現,笑出了聲,被老師轟出了教室。

  2.作者圍繞自己的發現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寫什么?

  明確:課文先概述了童年時的發現,然后具體寫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四、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閱讀課文第1自然段,說說課文為什么要這樣開頭。

  明確:開頭直接交代了“我”九歲時的發現,巧妙地利用了讀者的閱讀期待,制造了懸念,足以激發讀者的探究欲望,這是作者寫作的高明之處。

  2.讀一讀課文第13自然段,說說“我”的童年發現是什么。

  明確: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3.“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明確:“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是在飛翔,并發現其他同學也有這“飛行”的天賦,便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我們一起去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于是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我”對“懷胎九月”進行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4.“我”的發現是如何得到證實的?“我”當時的'反應是怎樣的?

  明確:“我”的發現在老師上生物課的時候得到了證實。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因此忍不住笑出了聲。“我”原本就為自己的發現而格外高興,現在又知道這發現果然是了不起的事情,簡直是心花怒放,笑出聲來是情理之中的事,絲毫沒有惡意。

  5.老師為什么會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呢?和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明確:從課文中看,授課的是一位“年輕的女教師”,講的是“人的發育和進化”,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其他,可能這位老師對這類問題非常敏感,所以講課時“一本正經板著面孔”,顯然是要用這表情控制學生不許胡思亂想。事實上也達到了這個目的,“教室里安靜得出奇,大家都默不作聲”。可就在這時,“我”笑出了聲音,所以老師會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

  6.讀一讀課文最后一句話,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

  明確:這句話一語雙關。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真實情況,如哥白尼、伽利略等科學家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誰讓“我”有這樣重大的發現呢?被轟出教室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將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發現的人列在一起,這是真正能讓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當然,這話里不乏憤慨的成分。在寫法上,照應了開頭的“懲罰”,前后呼應。

  7.回顧全文,從“我”的發現和發現過程中,你覺得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明確:

  ①“每天夜里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飛到哪里。”“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說明“我”是一個天真無邪、善于觀察、充滿幻想的孩子。

  ②“我”去詢問了老師關于在夢中會飛翔的一連串問題,而后又產生了“懷胎九月”的疑問,這幾個問題之間是層層深入的,而“我”恨不得從魚身上得到“人究竟是怎么來的”的答案,可見“我”是一個求知若渴、執著探索、喜歡刨根問底的孩子。③“聽完這句話,你大概忍不住會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說明“我”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孩子。

  五、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本文先概括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發現的經過,最后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被老師講課時證實,說明了“我”是一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六、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七、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14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能正確認讀“胚胎、禍患、滑翔、天賦”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4。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我”發現了什么,重點了解“我”是怎么發現的。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天真浪漫的時刻,在玩樂的時候常常有一些有趣的發現。今天,讓我們走進蘇聯作家費奧多羅夫的童年,去看看他的童年有怎樣有趣的發現吧!(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4。再讀課文,引導學生在小組內交流,作者圍繞“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么?再講了什么?最后講了什么?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后具體敘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后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后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5。激趣朗讀,作者的發現有趣嗎?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三、閱讀理解,“‘我’發現了什么?”

  1。自讀課文1、2自然段,說說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發散開去,以課文內容為切入點展開討論。

  2。朗讀體會。

  (1)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發現胚胎發育規律時的欣喜和自豪,及當眾受到懲罰的憤懣。

  (2)在讀中評價,進行有感情地朗讀,入情入景地體會作者的感受。

  四、細讀體會童年秘密的發現過程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討論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找出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課文內容中體會作者執著探究的精神。

  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作者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這個秘密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五、體味作者秘密被證實后的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說說作者的秘密是怎樣被證實的。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引導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3。從課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說說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通過學生的讀書、感悟、交流,知道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并有著執著精神的孩子。

  六、總結交流

  引導學生說說學習這篇課文后受到了怎樣的啟發。在生活中要養成善于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要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教學反思]

  本課故事情節充滿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時又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緊扣“發現”一詞,自行明確本課學習任務,即“發現了什么?”“怎樣發現的?”“結果怎樣?”通過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討論交流等形式理解課文,在此基礎上理解最后一句話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貴之處。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15

  二 課時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幽默活潑的語言風格。

  2. 情感態度價值觀: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3.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重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教學方法

  導學法。質疑探究法、體驗法。

  教學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說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

  2.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培養學生發現、創新的意識和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教學方法

  導學法。質疑探究法、體驗法。

  教學準備

  1.回憶自己童年的“發現”。

  2.通過查閱課外書,上網等途徑收集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設計: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發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么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文章,學習生字,注意“澄”字的`發音。

  2.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么?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復朗讀課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折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折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著幾句話,并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說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了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計劃: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匯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二次備課

  板書設計:

  8.童年的發現

  (1)“我”發現了什么?

  (2)是怎么發現的?

【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09-04

語文教案:童年的發現06-11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案10-02

童年的發現語文教案11-29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02-19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案06-23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02-16

《童年的發現》優秀語文教案11-24

小學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7篇09-0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网 | 久久96热情精品国产高清 | 亚洲大乳高潮日本专区 | 日本在线三级播放 | 五月天一区二区精品 | 亚洲国产视频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