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1
。ǖ谝徽n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伯牙鼓琴》。會寫“哉、巍”等3個字。
2、感受伯牙與鐘子期知音相遇之喜和失去知音之痛,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3、能根據注釋等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意,能說出《伯牙鼓琴》最后一句話的意思,并結合“資料袋"說出自己的感受。
教學過程:
一、音樂導入,揭示課題
1、上課之前,老師帶了一份禮物——中國古典十大名曲,他們是中國傳統音樂的精髓,藝術的精華!想聽聽嗎?閉目靜聽,想想這樣的音樂讓你想到了什么畫面。
2、同學們的想象力好豐富!音樂是一種奇妙的藝術形式,我們靜下心來多聽聽,就會被他散發的魅力所深深吸引,厲害的同學可能還能從琴聲里聽出琴師的心聲、志向、情懷、抱負呢!今天,我們學習一個和中國古典音樂《高山流水》有關的故事。
出示課題:伯牙鼓琴。指名讀準課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讀順
1、這是一篇文言文,讀這樣的文章,要特別注意什么?(慢慢地讀,注意斷句,停頓。)讓我們打開書本,自己讀一讀,試著讀準讀通。
2、多種形式讀課文。
。1)師范讀。老師也來試一試,我給幾個難讀的句子斷了句,同學們仔細聽聽你讀準了嗎?
難點: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2)學老師的樣子再讀讀看,指名讀。
。3)小結:合理的停頓可以讓古文更有節奏感;適當拉長字音可以使古文更有韻味。
3、再自由讀,嘗試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和韻味。現在讀起來感覺怎樣?
4、齊讀。(古文就是這樣,越讀越有味道。)
5、看課題,誰來說說“鼓”的意思(引出讀注解和應用自己已有知識和語感)!安拦那佟庇梦覀儸F在的話可以怎么講?
三、再讀課文,初解文意
1、出示讀懂文言文的方法,自主學習,試用現在的話說說每句話的意思,思考剛才提出的問題。
。ǹ醋⑨專床鍒D)
2、交流:現在你知道伯牙為什么絕弦了嗎?(板書鍾子期)
文中有一句話直接回答了這個問題,你能找到嗎?
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1)借助注釋說說整句話的意思。
(2)斷句朗讀。文言文的斷句是根據它的意思而定的。
。3)古人用“知音”形容這一對朋友。請你自己讀讀課后資料袋,說說從中知道了什么。
四、研讀文本,解讀知音
前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鍾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1、體會偶得知音之喜
師介紹資料:伯牙擅長彈琴,琴藝高超,被周天子拜為司樂太師,每當他撫琴彈曲時,聽琴的人就會紛紛贊嘆……當他彈著悠揚歡快的曲子,聽琴的人紛紛贊嘆……當他彈著哀怨悲憤的調子,聽琴的人還是紛紛贊到……不管伯牙彈什么曲子,不管他發揮的好或者不好,每次彈完琴都只能聽……伯牙心里會想什么?
。1)在伯牙感嘆人生苦短,知音難求的時候,他在楚地遇到了一個年輕的山野樵夫鐘子期。
。2)出示: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鄙龠x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
你讀懂了哪些字詞的意思?
①志是什么意思?“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什么意思?子期怎么說的?
、凇霸铡笔潜硎举潎@的語氣詞,沒有實在的意義。善哉,用現代的話可以說成……原來,子期是在贊嘆啊,我們就用贊嘆的語氣讀一讀,女生讀伯牙的部分,男生讀子期的部分。
、圻@里還有一個與“哉”一樣是個語氣詞的你能找到嗎?“峨峨乎”是什么意思?把“峨峨乎”就是為了強調泰山的高大巍峨。我們讀的時候要把這個連起來。指名讀。
、堋岸攵牒跞籼┥剑 笔鞘裁匆馑?看圖,鐘子期閉著眼睛,就像巍峨的泰山就屹立在眼前。解釋的時候我們可以展開想象。
⑤你能解釋“湯湯乎若流水!”了嗎?把整句話的意思說給旁邊同學聽聽。
、摭R讀。伯牙鼓琴,當他志在高山時,鍾子期仿佛看到……當他志在流水時,鍾子期仿佛看到……
當他志明月的時候,鍾子期仿佛看到了……當伯牙志在春雨的時候,鍾子期仿佛看到了……伯牙鼓琴還可能志在哪兒呢?同桌兩人試著編一編。
方鼓琴而志在(),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鄙龠x之間而志在(),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乎若()。”
反饋交流。
總而言之,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鐘子期都能從琴聲中聽懂。他們這種默契,用一個詞或一句詩形容,就是……能夠聽懂心聲,這就是知音!連讀前三句。
。3)春花秋月,和風細雨……自然界的景物何其之多,何其之美,俞伯牙為何只選了高山流水,
鍾子期從琴聲里,真的只聽懂高山流水的美景乎?應該不止吧,你覺得伯牙想用高山流水表現什么,鍾子期從高山流水的琴音里還聽出了什么?(志向,胸懷,抱負)
(4)請聯系課后“資料袋”,說說你的看法。
。5)這世上愛聽伯牙鼓琴的人何其之多,但真正能聽懂他的琴音,與他興趣相投,心靈相通,志向相似的人,卻唯有鍾子期一人!因此,伯牙謂子期為知音。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而伯牙何其有幸,能覓得子期這樣的知音!你覺得在伯牙什么所念,都能被子期必得之的時候,伯牙心情怎樣?他會對子期說什么?伴著《高山流水》的琴音仿寫: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嘆曰:“善哉,善哉,”
此時伯牙心情怎樣?讓我們來分享他們知音相遇的喜悅,讀讀前文。
2、體會痛失知音之悲
。1)再好的朋友也終有一別,他們分別時約定來年再聚,以敘衷腸。無奈世事難料,知音早逝,第二年,俞伯牙見到的是鐘子期之墓。你能想象這時的伯牙會是怎樣的心情嗎?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在他的詩篇中記錄了當時的情景,出示配音朗誦《俞伯牙摔琴謝知音》,你能想到什么詞來形容伯牙此時的心情?
于是,悲痛欲絕的伯牙做了一個決定。
出示: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誰能用朗讀讀出伯牙的悲痛?(指名讀)
帶著悲痛的心情一起讀讀這句話!
現在你對伯牙為什么這么做有什么新的看法嗎?
伯牙覺得只有這么做,才能表達他對鐘子期的深情厚誼,他用這種方式來……板書:謝知音
五、再讀文本,升華積累
1、短短幾十個字,記下這樣一段動人的故事,淋漓盡致地展現了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之情,流傳千古!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人們根據這個動人的故事,編寫了一首同樣動人的.樂曲:《高山流水》。
2、播放樂曲。伴著這一曲的《高山流水》一起來記住這段動人的情感。
3、練習背誦。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書戴嵩畫!,會寫“軸、曝、錦、矣”4個生字。
2、在理解全文內容的基礎上,可以明白實踐出真知和藝術源于生活的道理。
3、結合注釋,結合資料袋,能用自己的話講《書戴嵩畫牛》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戴嵩畫牛。戴嵩是一名唐代的畫家,最擅長畫牛。戴嵩曾畫過一幅《斗牛圖》,幾百年后,關于這幅圖,蘇軾寫了一篇文章(補充板書“書”),來請同學們伸出手和老師一起板書課題。
2、理解課題,讀準節奏。
。1)同學們知道“書”在這個題目里的意思嗎?(寫)
。2)引導學生根據停頓,讀好課題。書/戴嵩畫牛
。3)了解作者:蘇軾。
看樣子,小學六年以來,我們已經學了蘇軾那么多首詩,知道蘇軾書畫都好,其實學了今天的文言文,我們還會領略蘇軾的智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主學習。同學們,文言文的學習是有一定難度的,讀好文言文,讀出節奏感,F在先讓我們讀一讀課文吧。
出示要求:(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2)注意停頓,用“/”標出停頓。
2、孩子們,學習文言文是有難度的,因為文言文精煉,里面的每一個字都是需要我們好好理解,才能夠真正讀懂一片文章。課前老師用了預學單,想看看大家的預學能力如何。
。1)課件出示一:嵩蜀軸謬搐婢拊掌
。2)指名朗讀,正音。
看樣子,這幾個字難不倒我們班的孩子,老師這里還有幾個字,再請同學來讀一讀。(指名讀)
。3)課件出示二:
好處處士好事喜好數學數一數曝光曝曬
有同學發現了,這四個字是多音字。誰來用他們的另一個字音組詞。(指名組詞)
3、剛才同學們朗讀的時候也畫了分隔符號,表示停頓。你對照老師的,看看自己都畫對嗎?
出示課件:
蜀中/有/杜處士,好/書畫,所寶/以百數。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處士/笑而然之。古語有云:“耕當問奴,織當問婢。”不可改也。
有了分隔符號的幫助,請大家先自己練讀,讀出節奏感。請你來讀讀好嗎?(請生朗讀)嗯,讀出了節奏感,也都讀對了。哪一組也想試試?(請小組朗讀)通過有節奏的朗讀,也能幫助我們理解文言文的大概內容,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嘛。
三、趣讀入情境,對比態度
1、故事就是圍繞一幅畫展開的,同樣的一幅畫,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看法。
出示要求:請同學再讀讀文章。用橫線畫出杜處士對這幅畫的態度,用波浪線畫出小牧童對這幅畫的態度。
2、交流:先請同學來說說,關于杜處士看畫所找到的句子。
句子:有戴嵩《牛》一軸,尤所愛,錦囊玉軸,常以自隨。
①一下子就找準了關鍵句子,那么這個句子中,軸用了兩次,什么意思?看樣子難倒一部分人了,你們看這道題,你們給兩個軸字選擇一下意思。(請生回答)。
出示:給”軸”選擇正確的義項()
A、圓柱形的器物,可往上卷或繞上東西。
B、量詞。
、谶@位同學真的很能干,不僅理解了一軸是表示數量,也用義項A理解了“錦囊玉軸”,很會聯系上下文,也很會活學活用。
、圩x了這句話,你覺得杜處士對這幅畫是怎么的一種態度?
很看重。為什么?(請生回答)你聯系了上文,這畫是戴嵩畫的,屬于名家名畫。還有嗎?
你注意到了詞語“常以自隨”,什么意思?
、軐W生想象說話,理解“常以自隨”。
是呀,就像你們說的,杜處士非常喜歡戴嵩的《斗牛圖》,經常將此畫帶在身邊。
孩子們,你覺得杜處士會把畫帶去哪里?(請生想象說話)
剛剛我們緊扣“常以自隨”進行了合理的想象,體會到了杜處士對這幅畫的喜愛。
(板書:合理想象)
⑤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第一自然段。
過渡:那么小牧童呢?他看到了畫,怎樣的表現?誰來說說?(指名回答)
句子:一日曝書畫,有一牧童見之,拊掌大笑,曰:“此畫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賹W生讀句子并反饋態度:非常可笑、可笑至極。
追問:你從哪兒看出小孩子覺得可笑?(拊掌大笑)
②這位小兒,你如此拊掌大笑,是為何故?
出示:牛斗,力在角,尾搐入兩股間,今乃掉尾而斗,謬矣。
、勰隳苡米约旱脑捳f說笑的原因嗎?(指導理解句子)
、苷l來當當牧童,要演得像。
評議指導:最后的“矣”字是個語氣詞,你覺得在這兒是怎樣的語氣?
3、聚焦“笑”,對比不同。
、龠^渡:小兒“拊掌大笑”,處士“笑而然之”,處士會怎么說呢?”
處士笑而然之,說:“__________________!
、诖蠹叶己軙拢鶕靶Χ恢边@個詞語展開了合理的想象。
4、孩子們,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蘇軾,這位大家通過這篇文章,又要告訴我們一個怎么樣的道理呢?
出示:耕當問奴,織當問婢。
。1)“奴婢”的意思大家知道嗎?(指名說)那將它們分開用,又分別是什么意思?猜猜在這里指的是什么人?
出示:奴:耕田種地的男仆
婢:紡織織布的女仆
。2)追問:耕田和織布為什么要問農夫和侍女呢?
那么畫《斗牛圖》,該問誰呢?(請生回答)
出示:
(3)在文章的最后引用“耕當問奴,織當問婢”這句話,好不好?誰來說說你的看法。(請生回答)是的,有總結全文的意思,還有嗎?(還可以使論據確鑿的作用。)
5、小結道理:所以我們要認真、仔細觀察事物,不能憑空想象。不能迷信權威,要從客觀事實出發,因事求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
四、選角說故事
1、預設語言:孩子們,我們在理解了本文意思的前提下,讓我們來玩一個游戲,考考大家講故事的能力。請看學習要求:
出示:選角色講故事。
①選擇一個角色,練習說故事。
、诮M內交流,推薦代表。
、壑v故事時可以增加適當的想象哦!
2、交流評價,相機點撥。
合理想象,角色轉換,形象表達。
。1)我姓杜,人稱杜處士。
我讀了不少書,
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2)我是一個牧童
今天天氣真好!放牛去嘍!
還沒出村子,我看……
。3)我是蘇軾
聽說四川有個杜處土
尤愛……
3、小結:孩子們,這節課,小牧童勇于指出戴嵩畫牛的錯誤,讓我們知道了做事情要從客觀事實出發,不做憑空想象的外行人。這節課結束后,也希望大家回家可以給家人講講《書戴嵩畫!返墓适。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積累理解名言“我的采蜜集”,朗誦背誦《在平原,吆喝一聲很快樂》。
2、口語交際“不同的“鏡子”,不同的我”,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3、習作語句通順,內容具體,感情真摯。
過程與方法:
1、聯系生活實際,自主交流各自對名言的理解。
2、在朗讀、想象中感悟詩歌意境。
3、在敞開心扉的開放式的交流中發展語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告訴學生如何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2、通過反復誦讀詩歌使學生心靈得到自由與解放,感受到自然的美、樸素的美、真實的美。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
3.引導學生虛心、冷靜地聽取來自個方面的聲音,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來正確、全面地了解自我,從而進一步完善自我。
4、小筆頭意在讓學生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真正讓學生感受到的樂趣。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我的采蜜集”
1、學生自瀆。
2、指生朗讀。
3、借助工具書或者結合語境理解個別詞語意思,例如“自慚形穢”“妄自菲薄”。
4、引導學生聯系生活,談談個人的理解。
5、交流搜集到的名人名言或者自己創作的關于激勵自己或他人的話。
6、摘抄在小本本上。
二、讀讀背背
1、教師介紹作者概況以及他的創作風格。
2、指導學生朗讀詩歌《在平原,吆喝一聲很快樂》。
3、在朗讀的過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覺?(多媒體出示青紗帳、田野錄像,創造意境)
。ㄒ龑W生想象畫面,暢談感受。)
5、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6、幻燈片出示姚振函的《鄉村小學》和《扁豆角》,朗讀。
三、口語交際
1、導入: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實際上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自己對自己的認識和了解,二是他人對自己的認識和。在聽取別人對自己的時,有時會出現他人與自己的看法不一致的情況,這是也許你會產生不愉快的感覺。此時,你必須冷靜思考他人的看法是否準確,如果你能認真對待別人對你的,你就能更全面、更正確地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及時調整自我,那么今后的進步就會更大。
2、小組交流:全方位地向大家介紹自己是個怎樣的人,包括個人的性格、脾氣、愛好、優缺點等。組員進行。
3、全班交流:請典型同學發言,班內其他同學和老師對他進行。
4、思考表達:
當你發現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與父母、老師、同學及其他熟悉自己的人看法不一致時,你有什么想法?你現在能全面認識自己嗎?
學生冷靜思考,組織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認識。
第二課時
“我的小筆頭”
(一)創設情境,激發表達欲望
播放《小小少年》,讓學生感同身受,使學生不自覺地回憶起生活中的點滴煩惱,激起表達的欲望。
(二)漫談生活中的“苦”和“樂”。
1、小組交流,走進成長中的苦惱,彼此“支招兒”。了解學生在生活、學習等各方面的煩惱,引導學生說具體
2、集體交流,互相支招,化解苦惱。
(1)學生將在小組交流中解決不了的煩惱呈現出來,發揮群體的智慧,解決問題。
。2)教師追問:“你怎么想的”,“說說你的真實感受”,“聯系你的生活體驗”。
3、敞開心扉,分享快樂。
鼓勵學生把自己在生活中成功的經驗和做法介紹,把自己的成功之作與。(在學生分享快樂時,教師關注學生對快樂的理解和快樂的緣由,對快樂的意義加以引導。)
(三)我手寫我心
構思醞釀,自由,鼓勵學生寫己的真實感受。
(四)集體評議,分享提高
1、小組交流作品,評選出本組的最佳習作。
2、小組推薦或自己舉薦集體賞析、評議學生作品。
3、教師針對本次習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加以指導。
(五)修改習作
結合評議、賞析過程中得到的方法,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然后小組互評互改。
姚振函簡介
振函(1940—),河北棗強人。當代鄉土詩人,作家協會會員。現任河北作協第四屆主席團名譽委員。主要詩集有《我唱我的`主題歌》《土地和陽光》《感覺平原》《時間擦痕》等。著有詩集《土地和陽光》、《我唱我的主題歌》等。
鄉村小學
青磚紅瓦的校舍
陽光照著低矮的墻頭
從教室后窗外面傳來
爺爺和二叔說話的聲音
那是他們在地里種棉花
院墻外的一棵老榆樹上
榆錢已按時長出來了
去年的鳥巢被風吹得有點歪斜
這些都作為一種景色
被多次寫入
和中
師范畢業的老師
本是村里的原住居民
她第一次夾著備課本走進教師
有兩個學生不喊她老師
而喊她姑姑
放學了
學校的鐘聲告訴村莊
村莊的炊煙呼應著學校
背書包的學生蹦跳著回家
可愛的小狗在家門口等候,翹望
扁豆角
一棵棵扁豆角總是自鳴得意
傻乎乎地生長
別看它只占據農家的
一個角落
真的,農民一點也不把它當事
他們日夜忙活
沒有工夫
看它一眼
扁豆角不計較這些
一代一代
它已習慣了被冷落
等到秋天已過去,大地蕭索
農民從地里回到家中
正趕上扁豆角的盛產期
他坐在當院里安閑地吸煙
悠然四顧
眼睛這才亮了一下
哦,扁豆角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明確演講稿的文體特點和寫演講稿的基本方法與規律,學會圍繞主題寫演講稿。
2.培養圍繞主題選擇、處理文本的能力,提高安排、組織寫作素材的能力。
3.明確匯報形式,完成口語交際。在演講時要注意語氣、語調適當,姿態大方;還要學會利用停頓、重復或者輔以動作強調要點,增強表現力。
重點難點
1.學會寫演講稿,練習演講。
2.通過此次口語交際活動養成樂于、敢于、善于與人交流觀點的習慣。
教學準備
教師:課前搜集演講活動的視頻,搜集幾篇優秀的演講稿。
學生: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搜集相關資料,看看與此話題相關的一些演講稿、演講視頻。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一看,感受“演講”
1.播放青少年或名人的優秀演講視頻片段,讓學生感受演講的魅力。
導語:同學們,看了這幾段演講視頻,你們是不是覺得演講的人都特別有魅力?他們的語言很有感染力,他們的動作也充滿著自信,但很多同學肯定會想:在這么多人面前演講好可怕呀,我可不要做什么演講!其實,一次優秀的演講背后都需要非常細致的準備。準備好了,自然就有自信,在大家面前演講就不會那么緊張了。今天我們就來學學寫演講稿、做一次演講。
2.學生交流演講感受(做過演講的/未做過演講的)。
二、學一學,認識演講稿
1.學生根據課前搜集的資料發表意見,討論問題。
。1)什么是演講稿?
。2)演講稿有什么特點?
2.師生共同歸納。
。1)演講稿:一般是在較為隆重的儀式上或某些公眾場合發表的講話文稿,它可以把演講者的觀點、主張與思想感情傳達給聽眾及讀者,使他們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產生共鳴,具有宣傳、鼓動、教育和欣賞等作用。
。2)結合視頻中的演講及優秀演講文稿,歸納演講稿的特點。
①具有針對性。主要表現在演講是為了以思想情感、具體事例和理論依據來打動聽眾,因此,它必須要有針對性。
、诰哂锌芍v性。由于演講稿是為了“講”,所以要以易說能講為前提。
、劬哂泄膭有。要依靠演講稿思想內容的豐富深刻和語言表達的形象生動來增強演講的感染力,并以此引起聽者的共鳴。
三、想一想,確定演講話題
1.讀課本上的話題,看是否感興趣,也可以認真想一想,確定其他話題。
2.選擇話題。
提示:若感興趣的話題較多,可先用紙筆記錄下來,再列一列簡單的提綱,寫一寫該話題可以談的主要內容,看哪個話題可說的內容最多,就選擇哪一個。注意還要站在聽眾的`角度去考慮,即除了可講性之外,還要能激起聽眾的興趣。
3.根據選定的話題,擬定題目。題目要直觀、鮮明,能體現演講的主題。
四、探一探,學寫演講稿
1.明確演講稿的格式。
(1)開頭:明確是對誰演講,寫上適當的稱呼,如“親愛的同學們”“親愛的朋友們”。
(2)中間(正文):圍繞一個主題,用具體的材料,分幾個部分表達真實情感,說清楚觀點。
。3)結尾:用簡潔有力的話點明主題,發出號召。
2.結合例子,重點學習演講稿的主體部分的寫法。
過渡:演講稿最難寫的就是第二部分——正文。這是演講的主要內容,一篇演講成不成功,關鍵就在這個部分。我們先來看一段以祖國發展歷程為主題的演講稿的片段吧,同學們先聽我來讀一讀。
。ǔ鍪菊n件)我想說又不愿說,我也曾看到祖國的孱弱,在圓明園燒焦的廢墟上,我看祖國是一攤血;在鄧世昌勇猛的“致遠艦”上,我看祖國是一團火。但我的祖國沒有沉沒,在世界的東方,用寬厚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將炎黃子孫攬于懷中,用茅草和土磚修復殘缺的歲月,用野菜和稀粥喂養饑餓的生活。孫中山,在黑夜里開始規劃治國方略;毛澤東,在貧瘠的土地上支撐民族的血肉與骨骼;鄧小平,把飽經滄桑的瞳仁放大,指引多災多難的祖國從世紀的風雨中神奇地走過!
討論:
①這段話主要表達了什么觀點?(祖國飽經磨難卻依然堅強。)
、谘葜v者用了哪些材料來支撐這個觀點?(磨難:圓明園被毀,鄧世昌殉國;堅強: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幾位偉人的事跡。)
明確:演講稿的觀點要鮮明突出,要選擇合適的材料說明觀點,如列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動的故事。
3.結合例子,學會寫一個耐人尋味的結尾。
以《讀書的快樂》為例:
。1)號召式結尾:雄鷹要到廣闊的碧空中搏擊風雨,魚兒要到浩瀚的海洋里劈波斬浪,我也要到豐富的書籍里去獲取精神食糧!“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迸笥褌儯屛覀儠筹嬤@“源頭活水”,讓我們打開書本,打開自己的成長之門,走向人生發展的境界吧!
(2)總結式結尾:書教會了我許多道理,給了我很多快樂。書里面真的蘊含著許多在生活中學不到的東西。書將永遠伴隨我成長,在成長的道路上永遠陪伴我!我也會永遠保持讀書的好習慣,活到老,學到老。
4.學生嘗試寫演講稿,教師相機指導。
5.分小組交流,修改演講稿。
五、說一說,自信演講
1.在正式演講前,學生可先自己練習一下,試試怎樣演講更好。
2.教師指導演講時的注意事項。
。1)引導學生調整好心情,上臺前可以深吸一口氣。
(2)演講時語氣、語調適當,姿態大方;演講時可利用停頓、重復或者輔以動作強調要點,增強表現力。
(3)要恰當地運用手勢、表情以增強表達效果。語言不能太平淡,要生動、有感情,這樣才能打動聽眾。
。4)聽眾要保持安靜,對演講精彩的地方可以用掌聲來表示鼓勵和贊揚。
3.學生自薦或小組推薦,學生上臺演講。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準備好演講稿,做到材料合適,觀點明確。
2.演講時要做到語氣、語調適當,姿態大方。
3.演講時要注意感情恰當,增強表現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寫好演講稿,讓演講有說服力。
難點:
。1)根據題目,選擇合適的材料,例舉生動的故事。
(2)注意停頓、重復或者輔以動作,增強演講的表現力。
教學準備:
名人演講的視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出示一段名人演講的視頻。
2.學生交流體會或感悟。
3.導入口語交際——演講。
二、師生交流。
1.出示演講的題目。
科學讀書鍛煉身體健康飲食
2.請選擇一個話題進行演講,怎樣才能演講更精彩呢?請大家交流觀點。
3.學生交流,老師提煉觀點。
。1)演講的內容要精彩——事例多有代表性、引用名言警句、語言要真摯等。
。2)演講的水平高超——態度要和藹、巧妙注意感情渲染、輔以動作等。
4.出示一段演講稿,學生評析。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是人類精神的糧食。
我是在讀書中享受藝術美,享受其帶來的無窮樂趣。我可以暢游在書的海洋里,坐著輕舟在三峽中勇進,去感受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喜悅,也可以漫步于塞外廣漠的草原之上,去領略王維所點燃的直沖云霄的孤煙,欣賞那動人且讓人流連忘返的“長河落日圓”,還可以欣賞“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陽”如此壯闊的岳陽樓。
5.學生交流演講稿的特色之處。
。1)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很有感染力。
(2)富有文采,讓人感受到演講稿的深刻內涵。
(3)觀點明確,事例較多,有說服力!
三、準備演講稿。
1.分小組進行。
2.各人整理演講稿的.內容與提綱。
3.整理好事例、警句等。
四、現場演講。
1.每小組選取一人進行演講。
2.設立評委打分。
3.評委點評演講者的優點與不足之處。
4.公布演講比賽的成績。
五、教師總結。
1.生活中離不開演講,演講能夠讓陳述的觀點更加明確,讓表達的意思更加鮮明。
2.演講時的注意點。
。1)語言通俗易懂,不要生硬,書面化。
(2)速度要慢,有感情,要能夠讓聽眾理解。
。3)增加排比句,以渲染氣氛,強化感情,引起聽眾的共鳴。
(4)服飾要整潔,不要五顏六色。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很、有、名、本、領、以、為、然、識、結、永”11個生字的音,并能在語言環境中認讀;認識筆畫“橫折提”,并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描摹“識、本”。
2、能正確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能按標點正確停頓,能讀出“不以為然、不耐煩”等語氣。
3、在閱讀中了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愿學習,結果什么本領也沒有學會。
4、通過學習課文后,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本領的,并能用比較規范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
重點難點:
1、在閱讀中了解蟬沒有好的學習態度,不愿學習,結果什么本領也沒有學會。
2、通過學習課文后,知道沒有正確的學習態度是學不好本領的,并能用比較規范的話把自己的感受說一說。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上昆蟲的名字。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簡介:蟬以吮吸植物的汁液為生。雄蟬能鳴叫,因為雄蟬的腹部有個音箱一樣的鳴叫器官。
3、蟬也叫知了,因為它一天到晚“知了,知了”地叫。(播放蟬鳴聲)這樣的叫聲真難聽,森林里的動物們都想來教蟬本領。
4、出示:許多有名的歌唱家想要教蟬學本領。
。1)指名讀,把句子讀正確。
。2)學習生字:有名 本領 正音。
。3)自由讀,齊讀,把句子讀通順。
二、感知課文,學習生字。
1、師范讀課文,生邊聽邊思考:哪些有名的.歌唱家想來教蟬本領呢?蟬的表現怎樣?
2、交流、板書:黃鶯 畫眉 云雀(可簡單介紹)
3、開放式回答:有名的歌唱家黃鶯、畫眉和云雀想教蟬本領,可是蟬
三、學習課文,指導朗讀。
1、蟬的叫聲很難聽,有名的歌唱家們到底要教蟬什么本領呢?自己輕聲讀讀課文第2節,思考。
2、交流:(可出示句型,填空)
。1)黃鶯想教蟬發音,畫眉想教蟬識譜,云雀想教蟬唱歌。
(2)黃鶯、畫眉和云雀分別想教蟬發音、識譜和唱歌。
3、板書 黃鶯 畫眉 云雀
發音 識譜 唱歌
老師給你們一個填空,請你們想一想,該怎么說?
出示: 、 和 分別想教蟬 、 和 。
學生思考,準備
4、蟬學會這些本領了嗎?讀讀課文第三節
果然,蟬什么本領也沒有學會,而且,它永遠只會叫“知了,知了”。這里有個生字:永。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書空
5、蟬怎么就沒學到本領,永遠只會叫“知了,知了”呢?我請一個小朋友讀讀第2節,其他小朋友好好想一想。
交流、補充板書: 不以為然 搖頭 很不耐煩
6、學習:不以為然 生字:以、為、然
7、指導朗讀:
(1)聽蟬與黃鶯、畫眉和云雀三次對話的錄音,感受蟬的語氣。
(2)出示黃鶯和蟬的對話:
黃鶯飛來了:“我教你發音吧!”
蟬不以為然地說:“知了,知了!”
A. 指名同桌讀,把句子讀正確。
B. 自由讀,想想蟬是怎樣說話的?
C. 體驗朗讀。
(3)同桌合作,讀蟬和畫眉、云雀的對話,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
。4)分角色練讀、比賽讀。
蟬對教它本領的黃鶯、畫眉和云雀感到不以為然、不耐煩,結果怎樣?
8、指名讀,齊讀課文第三節。
9、說話練習:
那么多有名的歌唱家想教蟬學本領,可到現在為止,蟬還是只會“知了,知了”地叫。學了課文,你想對蟬說些什么?(要求句子規范、連貫,意思明確。)
四、復習鞏固
1、雙軌火車:讀字組詞。
2、歡樂蹦蹦跳:積累詞語。
3、讀句子:
蟬很不耐煩地說:“知了,知了!”
爸爸耐心地對我說:“別著急,你能行!”
。1)指名讀,男女生讀,全班讀。
。2)你能試著也用“很不耐煩”和“耐心”說一兩句話嗎?
4、有感情朗讀全文。
五、指導寫字
1、認識“言字旁”,觀察筆畫“橫折提”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了解“本”的筆順,適時滲透筆順規則。
3、學生當堂描寫:識、本。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6
【教材簡析】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緊緊圍繞“繁星”展開描寫,狀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抒寫了“我”由此產生的熱愛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和美的享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 能識記本課生字詞及文學常識。
、趯W習并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
③能梳理本文思路進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軐W習并運用聯想和想象來寫景狀物,抒發感情。
2.過程與方法:
借助資料,自讀分析,合作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觀察大自然,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
【教學重點】 樹立熱愛大自然的思想,學會觀察大自然。
【教學難點】 學習并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方法來寫景狀物。
【教學準備】
教師:巴金資料、星空圖片、兒歌《小星星》、課文朗讀錄音等制作成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掃清字詞障礙,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設想】
教學本篇文章可按照“初讀---精讀---研讀---賞讀”的思路,引導學生通過感悟討論,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法。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仰望星空,依然望見那顆星,依然感受到那顆星在照亮文壇,他就是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杰出的語言大師,中國現當代文壇的巨匠巴金先生,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他的精美散文《繁星》,進而走近他的文學世界,感受其文學的魅力。
1.走近作者:(幻燈片展示)
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fèi)甘,四川成都人,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杰出的語言大師,是20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中國現當代文壇的巨匠,是新文學的開拓者,被譽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20xx年被授予“人民作家”的榮譽稱號。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魯迅稱他為“一個有熱情的有進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數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2.背景介紹:(幻燈片展示)
1927年1月15日,巴金爺爺乘法國郵船“昂熱”號離開上海前往法國,為的是學習經濟學,“向西方尋求真理”。在郵船航行期間,巴金爺爺撰寫了38則《海行雜記》!斗毙恰肥瞧渲械囊黄斡,寫于1927年1月。
3.文體知識:(可在預習課文時展示認知)
本文的體裁是游記,游記是描寫旅行見聞的一種散文形式。
散文是與詩歌、小說、戲劇并稱的一種文學體裁。
取材范圍: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瑰奇,可以記錄風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畫貌,也可以記下一國的重大事件,并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內容上可以寫人記事,也可以寫景狀物。所寫內容一般是作者自我感悟最深的生活經驗的一部分。)
寫法特點:文筆輕松,描寫生動,記述翔實,給人以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美的感覺。
二、測評反思: [方法:師生問答,交流反饋。]
1.給下列加橫線的字注音:
艙 cāng 面 搖搖欲墜zhuì
霎 shà眼 半明半昧mèi
2.詞語解釋:
納涼:乘涼。 搖搖欲墜:形容非常危險,就要掉下來或垮下來。
霎眼:眨眼。 半明半昧:一會兒明亮一會兒昏暗。
3.本文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來觀看繁星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時間順序:從前 三年前 如今)
(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我”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揭示目標:1.2.3.(1分鐘)
四、整體感知: [方法: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聽課文配樂朗讀,理清課文脈絡?(媒體、幻燈片展示)
一(1):寫作者從前在家鄉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二(2):寫作者三年前在南京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三 (3、4) :寫作者如今在海上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2.從課文中勾畫出作者三次觀看繁星的時間、地點和感受,完成下面的表格:(幻燈片展示)
時 間 地 點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達有何不同?
[下一環節進行] 第一次 從 前 在家鄉 甜蜜 溫馨(…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 對星天的依戀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親密 投機(…我的朋友,…在和我談話一樣。) 與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愜意 信賴(對我霎眼,…它們在小聲說話。) 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五、重點探究: [方法:精讀課文,討論交流。]
1.讀第一自然段,思考:本段首句“我愛月夜,但我也愛星天!币痪湓谖闹杏泻巫饔?
(開篇點題,表露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也為下文寫“我最愛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鋪墊。)
2.看課文插圖,讀第二自然段,思考:“星光在我們的肉眼里雖然微小,然而它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如何理解星光“雖然微小”,卻“使我們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因為當時作者很年輕,充滿幻想,充滿朝氣,所以他在“微小”的星光中,覺得“光明無處不在”。)
3.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思考:
本段末句“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那個巨人”指的是什么?“跑”字在句中有何作用?
(“那個巨人”指的是“巨人星座”。“跑”既寫出了巨人星座的形狀,又暗示了船在前行,本句話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方法來寫景狀物,表達了作者心中涌動的喜悅之情。)
六、難點突破: [方法:研讀課文,合作探究。]
1.結合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分析其各自表達了作者的一種什么樣的感情?為什么會有所不同?
((依戀---伙伴---知心; (情感表達方面有所不同是因為作者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對星空的觀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讀課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思考:哪些內容寫的是實景?哪些內容是作者的想像和聯想?請找出相關句子加以回答。
(實景:深藍色的天空里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
想像和聯想:船在動,星也在動; 我好像看見…;
我仿佛看見…我仿佛聽見…;
他用手指著:…; 看,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小結:這兩個自然段由實到虛,采用聯想和想像的手法,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七、美點賞析: [方法:賞讀課文,體驗感悟。]
本文善用修辭,語言優美。請同學們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加以賞析:
例句:“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
賞析:本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搖搖欲墜的無數星星”比作“無數螢火蟲”,生動形象,富有情趣。 [修辭+好處]
1.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賞析:這句話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依次從觸覺、聽覺和幻覺的角度描寫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靜謐和奇妙。 [修辭+感官+內容]
2.擬人句:“我望著那許多認識的星,我仿佛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仿佛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
賞析:本句話采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將“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修辭+效果]
八、總結提升: [方法:師生總結、歸納。]
(1)內容小結:《繁星》是一篇優美的描寫星空的抒情散文。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寫法借鑒:
(善用修辭來表情達意。
(運用聯想和想像的方法來寫景狀物(由實到虛,虛實結合);
(3)學法歸納:學習散文(游記),建議同學們先初讀,整體感知;后精讀,研究重點;再研讀,探究難點和疑點;最后賞讀,體驗感悟。
九、精練達標: [方法:當堂測試。]
1.本文作者巴金,原名李堯棠,字芾甘,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他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課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點觀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結合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表格:
時 間 地 點 感 受 情感表達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十、作業布置:
積累本篇文章中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
背誦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附:板書設計
《繁星》 巴金
時 間
地 點
感 受(可用原句回答)
情感表達有何不同?
第一次
從 前
在家鄉
甜蜜 溫馨(…仿佛回到了母親的懷里似的。)
對星天的依戀之情。
第二次
三年前
在南京
親密 投機(…我的朋友,…在和我談話一樣。)
與星星的伙伴之情。
第三次
如 今
在海上
愜意 信賴(對我霎眼,…它們在小聲說話。)
與星星的知心之情。
酷愛星天 熱愛自然 追求光明
仰望璀璨的星空 抒發美好的情懷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7
“這位年輕的戰友不顧自己的性命,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他自己卻沒有來得及見一見電燈!
(重點討論:你對這句話是怎樣理解的?——讓學生聯系課文內容,聯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實際充分發言,通過討論,體會到這句話含義深刻)
師:郝副營長從深情美好地憧憬到獻出22歲的年輕生命而未見成電燈,這期間發生了什么事情了呢?
(二)分小組自學課文,感悟舍己為人的高貴品質。
。1)出示自讀要求:默讀回答問題。
突擊連的任務是什么?戰斗打響后,后續部隊為什么和突擊隊失去了聯系?
郝副營長是怎樣犧牲的?
。2)交流自學情況:
、偻粨暨B的任務就是突破守軍的圍墻,為大部隊打開前進的道路。
、趹鸲反蝽懞螅驗橥黄瓶诔良帕,后續部隊在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而與突擊連失去了聯系。
、墼谶@千鈞一發的時刻,郝副營長高舉起用火柴點燃了的書,為后續部隊照亮了前進的道路,敵人被殲滅,他卻因暴露而犧牲。
師:“千鈞一發”是什么意思?
生:就好像有千斤的重量拴在一根頭發上,形容十分危急。
師:說得好,那么課文中的`“千鈞一發”應該理解為什么呢?
生:比喻當時的情況十分危急。
師:對!同學們,再來讀這段話,然后用一個詞語說說你的感受。
。▽W生的感受有:我很傷心,我很感動,我很敬佩郝副營長……
——老師此時要引導學生說:你為什么感動,為什么敬佩呢)
其中一生回答說:我想,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后續部隊找不到缺口,可就在這時候,出現了一點亮光,雖然很小很小,但卻比任何燈光都亮,那就是郝副營長啊!這怎能不讓我感動!
師:是啊,說得太好了!那就把你的這種感動讀出來吧!
師:不管是什么感受,只要是你用心體會出來的就是最有感情的。讓我們一起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師生齊讀,再用引讀的方式來讀)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8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你是否有過童年的發現,將你的發現說給你的同桌聽。
學生甲:我發現蝸牛爬行后的地方都會留下一條延線。
學生乙:我發現小鳥在睡覺時一會兒睜眼,一會兒閉眼。
學生丙:我發現了彩虹。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本文作者的發現吧!
二、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1.自由讀全文。思考:童年時“我”發現了什么?
(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
2.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禍患:災難。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絞盡腦汁:費思慮,費腦筋。
眉目:事情的頭緒。
隨心所欲:一切都由著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礙:使事情不能順利進行。阻礙。
困窘:為難。
驅逐:趕走。
3.按照課文的不同內容給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講了“我”在九歲時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然而這一發現卻給“我”帶來了懲罰。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問過老師后仍沒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觀察,思考發現了人類進化的規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課上當老師講到人的起源時,“我”想到了自己的發現便笑出了聲。老師認為“我”的笑不懷好意,便把“我”轟出了教室。
三、細讀課文,體會課文的內容。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發育規律的?又是怎樣找到答案的。
分小組學習,將找到的句子讀一讀,并談自己的體會。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并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于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
。3)老師并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便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來的。
(4)“我”想得是那樣癡迷,以至于親自抓來魚,仔細觀察,想從魚身上發現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經過思考、推算,終于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2.從“我”的發現過程中,看出作者是個怎樣的孩子?(他善于觀察,喜歡問為什么,并有著執著的精神。)
3.課文最后說:“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試舉例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師簡介有關史料:
布魯諾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說,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布魯諾為了他的發現,為堅持真理而獻出了生命。
(2)學生簡介他們收集的資料。
4.通過學習課文,你受到了什么啟發?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緦觀察的習慣,遇到問題要敢于動腦思考,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鉆研的精神。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本課是略讀課文,教學過程主要是指導學生自讀自悟。以人和生物發育及進化的圖片、視頻導入新課后,先讓學生讀讀閱讀提示,再按閱讀提示多讀幾遍課文。然后圍繞重難點讀一讀,議一議。課文的重點是童年的發現,教師引導的著眼點放在了發現的過程上。這樣,通過讀議,學生就知道了“我”童年時為什么會有這個發現:
1、敢于提問;
2、反復思考;
3、大膽想象。對課文中兩個比較難以理解的句子,通過組織學生交流、討論,教師相機點撥,加以理解。課后讓學生收集一些科學家發明、發現的故事進行交流。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9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展開想象和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熱愛自然、關愛小生靈的情懷。
3、學會6個會認字,并能按要求進行詞語積累。
教學重點:
默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觀察、如何展開想象和表達自己獨特感受的。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我們學習過了《貓》、《珍珠鳥》和《海豚救人》這三篇課文后,越發感到了動物是我們人類的伙伴。其實在動物界不僅僅是這些哺乳動物非?蓯郏瓦B大自然中我們常見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蟲子也別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們就一同走進蟲子的家去感受這份快樂,那里就是?(學生齊說課題,教師板書)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由朗讀課文,要做到正確、流利。注意將自己在預習時自學到的生字新詞讀準確。
2、指名朗讀課文,師生共同評價是否正確,反饋預習情況。
3、默讀全文,想一想:“草蟲的村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之后學生可簡單談談,可以用文中的詞語,也可用自己的話。
(三)默讀課文,把握內容: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想一想你在“草蟲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畫一畫你是從那些描寫中體會到作者的豐富想象和獨特感受的?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
3、學生匯報交流自學情況,教師點撥:
(1)從“歸來的游俠”中,體會作者的獨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俠吧!雖然迷了路,但仍有著傲然的氣勢。它不斷地左沖右撞,終于走出了一條路。”
追問:作者為什么要把黑甲蟲稱作“游俠”呢?
小結:從這位勇敢的游俠身上,我們體會到了一種成功者的喜悅。它是快樂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豐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樂。
(2)從“村民和諧生活”中,體會作者的獨特感受:
可抓住“駐足癡望”、“攀談得很投機似的”等關鍵詞句,體會小甲蟲們不但同類之間相處友好,和異類的關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這個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樂融融。
(3)從“音樂演奏會”中,體會作者的獨特感受:
“他們全神貫注地振著翅膀。優美的音韻,像靈泉一般流了出來。我敢說,它們的音樂優于人間的一切音樂,這是只有蟲子們才能演奏出來的!”
學生可以通過“音韻”、“靈泉”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力。
作者認為甲蟲的叫聲“優于人間的一切音樂”,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4)從“村民的勤勉勞動”中,體會作者的獨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蟲們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嗎?(生活的快樂,以及對自己家的.責任感,促使甲蟲們如此勤勉的工作著。大家各司其職,在勞動的同時,它們也從中感受到了快樂。)
(四)情感升華,感受寫法:
1、我們隨著作者在草蟲的村落作了一次奇異的游歷?纱蠹蚁胍幌,為什么我們不能將日常見到的小蟲子寫成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討論討論。
2、師生交流:
(1)認真觀察事物,特別是觀察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小生靈,而且有自己獨特的視角;
(2)能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3)喜愛小昆蟲,有一顆關愛小動物的善良的心;
(4)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實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們來一起對讀一下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部分,讀出作者這份情懷。
(五)將自己喜歡的詞句摘錄在采集本上。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朗讀訓練。
2、賞析語言美:領會作者由事物引發聯想,抒發獨特感受的寫作手法,品味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并進行仿寫。
3、理解古詩句,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4、品味文中哲思,領會作者感情以及從容豁達的人生態度。
二、教學準備
ppt。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訓練朗讀。
2、品味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文章背后的哲思。
四、課時安排
2課時。
五、課前預習
1、查閱作者背景,了解作者。
2、熟讀課文,畫出寫得好的詞句和不理解的語句。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1、導入
疏通字詞
讓學生舉出在文學作品中具有象征意義的花草樹木。
(菊花:堅貞;梅花:高潔;牡丹:富貴;雛菊:天真單純;百合花:冰清玉潔;玫瑰:愛情;四葉草:愛和幸運……)
展示圖片,讓學生對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人文初探“丁香結”
。1)看題目,“丁香結”是什么?讓學生帶著兩個任務散讀全文:
讀準字音;畫出與丁香結相關的句子。
。2)與丁香結相關的句子都集中在文章哪部分?后半部分。
從而引出對文章結構的關注,
3、理清寫作思路
。1)提問:作者在寫丁香結之前,用較多的篇幅寫什么?
引導學生試著劃分文章結構,說出理由: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理清課文脈絡。
。3)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丁香?賦予了丁香什么樣的品格?
答:從色彩、形貌、氣味、姿態等方面描寫,賦予了丁香靈動幽雅、潔白無瑕、可愛芬芳的品格。
4、賞析優美語句
先讓學生找一找他們覺得好的句子,讀一讀,讀出感情,試著賞析。
再用提問法步步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品味語句,解讀文本,幫助學生突破閱讀障礙。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樹銀妝,星星般的小花綴滿枝頭,從墻上窺著行人,惹得人走過了還要回頭望。(作者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好在哪里?)
擬人和比喻。將丁香花人格化,形象生動地……嬌俏靈動、惹人憐愛的情態。將小花比作星星,形象地寫出了丁香花小巧、繁密、耀目的特點。
。2)第三段,積雪、瑩白實際上是什么?代替丁香,有什么好處?
首先,避免反復提到丁香而帶來累贅感。
其次,修辭手法:積雪是借喻(借用喻體來替代本體,不出現喻體和本體),瑩白是借代(借用事物的`特征來替代事物本身)更直觀更鮮明地突出丁香的特點:積雪不僅白,而且多而純凈、輕柔;瑩白不僅白而且光潔、令人眼前一亮。
文中你還能找到那些句子用了借喻或者借代嗎?
。2)照耀著我的文思和夢想!罢找庇性鯓拥谋磉_效果?
。3)第四段,雨中丁香有什么特點?怎么理解作者把雨中的紫丁香比作印象派的畫?為什么說“丁香確實應該和微雨連在一起”?
。ㄏ茸寣W生根據文字描述想象雨中丁香的畫面,再反推印象畫的特點,最后準備印象派畫作加以印證,解釋朦朧、模糊的藝術美感)
5、學生朗讀全文,讀出丁香的嬌俏和雨中丁香結的美感。
6、板書設計
丁香結
宗璞
1—3丁香花(色彩和姿態———花色花香—三棵白丁香樹)賞花
4—6對丁香結的思考和感悟悟花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
借喻、借代
7、作業
抄寫本課字詞4遍;字帖;思考“思考探究題”
三、積累拓展四。
第二課時
1、復習第一課時知識點:文章結構、修辭手法。
2、介紹宗璞和其行文風格
宗璞的散文詩特點:清新輕盈,在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之上進行散文創作。(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如何寫作)
3、總結主題內涵
圍繞丁香結的意象展開梳理。
(1)出示丁香花蕾圖和中式衣襟盤扣圖。解釋丁香結名字由來。
。2)結合拓展積累第四題,讓學生了解丁香結常出現在表達愁思的作品中。
。3)結合思考探究題三,思考文中的丁香結有什么象征意義?作者寄予在丁香中的情感是什么樣的?你怎么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話?作者的人生態度?
4、寫作思考:睹物聯想。由丁香的色形味等特征展開豐富的聯想,將生活的小體會、人生的大感悟與眼前的事物聯系在一起,既貼近生活、易于理解,又富有內涵、耐人尋味。
5、板書設計
丁香結解不開的愁怨
從容、豁達、積極的人生態度
睹物聯想
6、作業
語文練習冊;選擇一種喜歡的花草,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個小片段,200字以上。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11
一、知識與技能 :
1、通過課前有效預習,能掌握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詞義,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找出課文中體現凡卡學徒生活悲慘的重點句段,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感受,有感情朗讀,感受凡卡的悲慘生活,激發學生同情心和對黑暗社會的憎恨。
3、體會小說中細膩傳神的細節描寫和對比反襯的寫作手法。領悟把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自讀自悟和動手標記,理清文章條理,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凡卡寫信的內容以及描寫他的神態、聯想的段落,了解他的內心,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精讀,學習文章表達手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了解沙皇統治下窮苦孩子的悲慘命運,激發學生憎恨不合理的社會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凡卡寫信的內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難。
教學難點:理解凡卡寫信過程中的聯想和文章結尾的含義,領悟文章將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在一起的表達方法。
五、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著眼細節,精讀細嚼,深入體味,從而較深刻地理解,受到思想感染。
教學媒體: 投影儀、幻燈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要了解一個“無與倫比的藝術家”。他一生創作3470多篇小說,被世人譽為“短篇小說之王”。他就是俄國文學巨匠——契訶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他的一篇曾經感動過一代又一代人的短篇小說《凡卡》。
(設計意圖:了解作者資料,激發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
二、直奔主題,感受悲慘
1、板書課題。
2、說到小說,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生動的人物形象,來感動人的心靈。(出示課件)看,這就是本課出現的幾個主要人物,你能說出在課文中他們的角色嗎?(指生說)
(設計意圖:形象直觀,進入人物角色體驗。)
3、在課前,同學們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誰能用上這幾個人的名字說一下這篇小說的主要內容。
。ㄔO計意圖:檢測預習,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4、凡卡給爺爺寫信,在信中,凡卡向爺爺訴說了什么?好,誰來說。(板書:學徒生活)
5、同學們,凡卡在鞋匠家的學徒生活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你會選擇什么?(痛苦、悲慘、豬狗不如、艱苦——)(隨機板書:悲慘)
6、下面,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看在凡卡的信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可以拿起手中的筆,勾劃相關語句,或者寫下你的理解,批注在書上空白處。(師隨機巡視,個別交流。)
(預設評語:同學們的讀書習慣很好,有的同學劃下了相關的句子,寫下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學還劃下了重點詞語,結合重點詞語理解課文是一種很好的讀書方法。)以上內容源自一點通教學網兒童網站
4、交流。出示幻燈片“昨天夜里……老板隨手撈起個家伙就打我”
自己小聲讀,邊讀邊思考,在這段話中你感受到什么?
。ㄔO計意圖:通過這個句子感受凡卡學徒生活的痛苦,內心對凡卡產生深深地同情。)
5、學生交流。(“揪”“直戳”“隨手撈起”等詞語。為什么到院子里?“家伙”可能是什么家伙?感受到什么?)
6、面對老板的兇狠殘暴,九歲的凡卡痛苦無助,帶著這種理解,誰來讀?
(設計意圖:以情促讀,走入凡卡內心。)
7、同學們,從老板、老板娘的動作中我們感受到了老板的兇狠和無情,體會到了凡卡的悲慘和無助,讓我們如臨其境,如聞其聲,這就是小說中的細節描寫,“于細微處見精神”,一字、一詞卻傳遞著文字背后豐厚的意義。
8、凡卡除了挨打,還有哪里看出凡卡生活的悲慘?
。ㄉx挨餓、挨凍)以上內容源自一點通教學網兒童網站
吃的是一點點,吃不飽。睡在過道里。同學們,知道莫斯科在寒冷的冬季氣溫最低到多少嗎?零下40多度,我們這里最低也就 是零下20多度,那就是寒冷的冬季了,寒風刺骨呀。而九歲的凡卡卻睡在了過道里。
(設計意圖:通過溫度對比感受凡卡住的環境很差。)
7、讀到這里,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凡卡?
8、凡卡在信中向爺爺這樣訴說自己的生活(出示課件)
讀“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饑餓、寒冷、毒打在折磨著九歲的小凡卡,讀
9、此時此刻,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什么?他想——回家。(板書:想回家)
10、出示課件“親愛的爺爺,發發慈悲吧……我就要死了……”同學們,假如你就是凡卡,你在這里過著悲慘的生活,你將怎樣去求爺爺接你回家?(配樂,生讀。預設評價:我仿佛聽到你的心在顫抖;我感受到你迫切回家的愿望)
過渡:凡卡想離開“這兒”,“這兒”指的是哪里?鞋匠的家。是的,凡卡想離開鞋匠的家,想離開莫斯科。那,同學們,在凡卡眼中,繁華、熱鬧的大城市莫斯科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城市呢?對這里,他一點留戀也沒有嗎?自己讀書,從書中你讀懂了什么。(學生讀書之后,可以先小組交流一下。師巡視,指點)
11、在繁華、熱鬧的莫斯科,有很多人,有很多鄉下沒有的東西,但這一切對凡卡而言是冷漠的,是不屬于凡卡的。在凡卡的內心,他感受不到溫暖,他孤獨的在莫斯科、在鞋匠家里承受著一個九歲孩子難以承受的冷漠。
12、凡卡的生活像一首凄婉的詩在觸動著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根據自己的理解,完成小詩。配樂。學生展示。
(設計意圖:以情促寫,鍛煉學生習作表達。)
在熱鬧的圣誕節前夜,我們聽見,他深深地嘆了口氣。我們知道,他想回家!
過渡:凡卡回家的愿望是那么迫切,家鄉究竟有什么在吸引著他呢?到書中去尋找答案。讀凡卡在寫信時想到了家鄉的`什么?
三、對比襯托,感受快樂
1、砍圣誕樹的快樂。齊讀“逮住它,逮住它,逮住它,嘿,短尾巴鬼!”感受快樂。或許,凡卡在寫信時嘴邊會流露出一絲微笑。板書:快樂
2、凡卡和爺爺守夜。當別人在夢中熟睡,鄉村的夜晚是多么美麗呀!(生讀)(板書:美好)
鄉村的夜晚,多美麗的景色呀!契訶夫用詩一樣的語言為我們描繪出了鄉村夜晚的美麗,那種安靜、自由、空曠,多么令人向往。在小說中也有著詩一樣的語言,難怪列夫托爾斯泰說契訶夫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家”。
出示詩歌樣式,配樂感受語言。
。ㄔO計意圖:感受凡卡回憶的快樂,反襯在城市中學徒生活的悲慘。)
2、在凡卡寫信的回憶中,充滿了快樂、美好,那,凡卡為什么還被爺爺送到莫斯科呢?在快樂美好的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自己讀書,到書中尋找答案。(師巡視,指點)
3、在鄉下,凡卡和爺爺的生活其實也是悲慘的,爺爺已經65歲,還在寒冷的冬夜給老爺守夜,還會到森林中去砍圣誕樹,即使被凍得吭吭地咳,我們能感受到,他們生活窮困,衣食無著。但是,在此時凡卡想來,竟然是那樣美好。你懂得了什么?(對比、反襯)
四、揭示悲劇,猜想結局
凡卡的心愿能實現嗎?他能回到家鄉爺爺的身邊嗎?學生交流。
凡卡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做著一個香甜的夢,我們實在不忍心去打擾、驚醒凡卡甜蜜的夢,但,夢終歸要醒,醒來后的凡卡又會發生什么呢?發揮你的想象續寫《凡卡》,——《凡卡夢醒之后——》
板書設計: 凡卡
學徒生活 悲慘
鄉下生活 快樂 美好
苦 對比 “樂”
悲慘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12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學習生動、輕松、幽默的語言風格
2、 能力目標:體會人們對河馬的情感變化
3、 情感目標:理解動物的生存權,培養動物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生動、輕松、幽默的語言風格
教學難點:
理解動物的生存權,培養動物保護意識
教學方法:
通過思考、討論、釋疑揣摩語言風格、體會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默讀導入
同學們,我們今天又要認識一種動物了,它的名字叫河馬,請大家把書翻到《快樂河馬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近河馬的世界?纯捶评。賽福給我們講了兩匹河馬怎樣的.故事。
二、深入文本,理解人與河馬的關系
1、講講兩匹河馬的故事
2、大家講得都很仔細,我們聽到了河馬哈伯特和河馬雨果的故事,你們說這兩匹河馬“快樂”嗎?(圈劃、朗讀相關語句,說出理由)
3、人與河馬應該如何相處?
三、河馬生活情況視頻
四、布置作業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13
教學目的: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能運用聯想和想象,深入詩歌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3、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4、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目的1、2
教學難點:目的3、4及背誦、默寫
教學方法:誦讀法
所在班級情況 學生特點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29人,其中男同學15人,女同學3人。學生思想表現良好,在學習方面,大部分同學很認真,只有個別學生自制力較差,缺乏學習自覺性;班中學生基礎良莠不齊,學生成績參差不齊。要想提高本班復習效果,針對上述情況,必須夯實基礎,以本為本,加強語文“雙基”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之上加深理解、加深認識,力爭從感性認識上升至理性認識的高度,進一步激發其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方法,樹立學好語文的信心,力爭使全班同學的語文成績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我國古典詩詞源遠流長,浩若繁星。在這筆豐厚的文學遺產中,反映戰爭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其中有吟誦邊塞風光的(如王維的《使至塞上》),有敘述邊關戰事的(如李賀的《雁門太守行》),有借以傾訴思鄉之情的(如范仲淹的《漁家傲》,更有暢談從軍壯志抒發愛國之情的(如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那么我們今天來看一看這兩首詩歌又是從哪方面來反映戰爭的?
一、交流資料
樂府詩:樂府,原是古代掌握音樂的官署,漢武帝時規模較大。后來將其演唱的詩歌稱為樂府詩。
二、誦讀詩歌,感知詩歌大意
1、誦讀:可教師范讀、學生誦讀、自由散讀、全班齊讀
2、詩歌大意:
《十五從軍征》這首樂府詩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從征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襤褸、鬢發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經是那么熟悉,而今卻家破人亡的',絕望地望著東方……這首詩通過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三、討論探究:
1、請同學有感情地讀出自己所喜歡的詩句,及喜歡的理由。
2、詩歌是怎樣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的?(板書)
3、你是怎樣看待戰爭的?
四、學生小結
五、推薦閱讀
王昌齡——從軍行(一、二)
王翰——涼州詞
六、作業 背誦默寫
板書:
兵役的殘酷
無限的凄涼 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不盡的悲哀
第二課時
導入: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始終有戰爭在相隨,無論是哪一個朝代都有戰爭的刀痕,印在文學的詩詞中,反映戰爭的作品便不可封蓋地長成為一顆藝苑奇葩。其中無論是用劍和心抒寫的豪情,還是用弓和刀敘述的征戰,或是用白發和眼淚表達的思念……都像晶瑩、細潤的珍珠撒在詩海的托盤上,讓人長吟,使人苦嘆,讓人流淚,使人感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其中的一首《出塞》。
一、交流資料
1、王昌齡(689—757):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人。安史之亂,避難江淮,為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他是盛唐時期最負盛名的詩人之一,有“詩家天子”之稱。七絕與李白齊名,被視為“神品”。代表作有《從軍行》、《出塞》、《閨怨》、《芙蓉樓送辛漸》等。
2、飛將:指漢代飛將軍李廣,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因其英勇善戰,匈奴稱其為“漢之飛將軍”。
3、陰山:即陰山山脈,起自甘肅,延綿內蒙古,是古代中原地區北方的屏障。
4、互文: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對獨立的語言結構彼此拼合,相互補充,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內容
二、誦讀詩歌,感知詩歌大意
1、誦讀:可教師范讀、學生誦讀、自由散讀、全班齊讀
2、詩歌大意:
《出塞》一詩描繪了邊關無良將駐守,致使匈奴頻繁入侵的情況,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
三、比較探究:
1、請同學有感情地讀出自己所喜歡的詩句,及喜歡的理由。
2、這兩首詩歌各是從什么角度出發來寫戰爭的?(板書)
四、學生小結
五、作業
1、背誦默寫
2、搜集關于反映戰爭的詩詞
板書設計:
十五從軍征——封建兵役制度給勞動人民造成的苦難。
出塞——對戰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14
教材簡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不知身后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告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顧不得身后隱患是危險的,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螳螂捕蟬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吳王聽后明白過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課文的第二段是重點,而明白本課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作特點及少年講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能聯系課文的語言環境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
3、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會寓言借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課前準備:
寫有詞語的黑板,光盤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板書:寓言故事
2、請大家回憶一下,什么是語言故事?
(通過一個小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3、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濫竽充數掩耳盜鈴自相矛盾揠苗助長
4、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題目是--螳螂捕蟬齊讀課題。
二、自學課文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自學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讀,正音
勸阻瞄準毫不介意螳螂捕蟬隱伏念頭不堪設想乘虛而入
侍奉固執恍然大悟自由自在諸侯得獎
2、理解詞語意思
諸侯:古代帝王統轄下的列國君主的統稱。
毫不介意:一點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記在心里。
不堪設想: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展。
禍患:禍事;災難。
四、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按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固執得不聽勸阻。
第二段(2-11):寫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講述"螳螂捕蟬",巧妙地勸說吳王。
第三段(12):寫吳王終于明白過來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2、交流: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們的意見正確、考慮周到。
(3)吳王主觀、專橫。(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指導讀
4、齊讀
六、作業
1、描紅
2、家作:抄詞、默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朗讀課文,練習復述課文。
一、聽寫幾組詞語
1、師:這節課先請同學們聽寫幾組詞語,老師一組一組地念,同學們仔細聽,記住了再寫下來,邊寫邊想這幾組詞有什么聯系?
蟬悠閑自由自在
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
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
少年拿著彈弓瞄準
正隱伏著禍患
2、出示詞語,自己批改,全對的打"A",錯的在旁邊訂正,統計對錯。
二、講故事
1、師引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吳王準備攻打楚國,不聽大臣的勸告,而且下了死命令,誰再來勸他,他就處死誰,這時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在花園里給吳王講了這么一件事,請同學們認真聽,用心記,是怎樣一件事。老師講完要請同學們來講。
2、師出示:圖(1),示范講故事
3、指一名同學講
師:故事講完了,誰記住了能講這個故事,可以看看我們剛才默的幾組詞,其他同學仔細聽,等會兒請你們評一評這位同學講得怎么樣?(學生評價后,再請另一位同學講)
4、小結,引出成語
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板書)
雖然黃雀在螳螂和蟬的背后,但它也沒有想到自己背后還有一個少年。所以,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這就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成語所寓示的一個道理。
三、學習課文第2--12自然段
1、少年給吳王講這么一個故事,那么他只是為了講這個故事嗎?(不是的,為了勸諫吳王)
2、從哪里可以看出來呢?請你仔細地讀課文,想象當時他的神態、動作
(1)自由讀,
(2)指名讀,再評議
(3)同桌分角色讀,可加上動作
(4)推薦全班演一演(有什么建議)
四、明理
1、少年給吳王講故事的目的達到了嗎?
2、從哪里看出來的?(恍然大悟)
(1)出示詞語,指名讀
(2)說說詞語的意思
(3)吳王徹底明白了什么?聯系前文想一想,教案《北師大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螳螂捕蟬公開課教案及教學反思》。
五、總結
1、學到這里,你對吳王有什么了解呢?
(1)固執
(2)知錯就改
2、小結:是啊,我們看待任何一個人都應該一分為二,正確地看待。
3、那你們覺得這位少年是一個怎樣的人?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理解
(機智、聰明。他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故事勸吳王,讓固執的吳王聽了恍然大悟,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4、后來,人們把它演變成了一個成語,告誡人們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隱伏的禍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它,記住這個道理。
六、作業
1、復述課文
2、造句:
自由自在--
恍然大悟--
附板書:
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恍然大悟《螳螂捕蟬》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并下令不準別人來勸阻,千鈞一發之際,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說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下面是我對這一課的一點感悟:
一、重組課文,構建板塊
我個人以為,教材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應該根據學生情況,或大膽取舍,或切換段落,或從課外補充…在課文基礎上設計簡明流暢的教學流程,使學生能主動、充分、自由而有創意地學習。而不是一概從頭到尾,每篇課文都細細給學生"梳理一回"。
我在教《螳螂捕蟬》這一課時,并沒有"循規蹈矩"逐段教學,而是從學生閱讀心理出發,根據教材本身特點,大膽地重組教學內容,一節課就那么幾個教學環節,十分簡潔,卻又"針針見血",把教學重難點一一落實解決:1、直接由課題入手,直奔"螳螂捕蟬"的.故事并進行復述;2、完整地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學生質疑后討論一個問題:那個少年為什么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智勸;3、課文表演,先練讀對話,再每個人就當時情境寫臺詞,兩位學生上臺做"吳王"和"少年",其他人做導演。
整個課堂教學環節安排雖然改變了課文的"序",但以發展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為主線,科學合理地安排了聽、說、讀、寫、思等語文實踐活動,特別是匠心獨具地把朗讀、感悟、想像、復述等整合成幾個生動活潑的綜合的板塊,使學生在層次分明的實踐中得到了全面的訓練和整體的發展,真正地達到了以簡馭繁、以一當十、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發展語言,注重創造
好的文章像書法,有時密不透風,有時又疏可走馬,"疏可走馬"處自然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語境動動筆。所以我特被重視讓學生創造性地補充課文空白。比如課文寫這位少年為了勸說吳王,拿著彈弓一連在王宮花園里轉了三個早晨才覓得機會,碰到吳王。花園里此時是怎樣一番景象呢?我就讓學生以寫臺詞的形式補一補,在學生表演時做旁白用,結果學生寫得十分成功。這是一位學生的練筆:清晨,朝霞映紅了吳王花園。郁郁蔥蔥的樹木、五顏六色的鮮花都被鍍上了一層金黃色。幾只黃雀躲在樹叢里歡快地鳴叫著。這時,一位手拿彈弓的少年,正在花園的小路上徘徊。他不時地朝吳王的寢宮東張西望,似乎在等什么人,卻又裝出一副專心打鳥的樣子。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他也渾然不知。這時…(學生開始上場表演。)
三、自主質疑、訓練思維
老師的問題過多,對時間固定的課來說,就意味著學生疲于應付。課堂上,老師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因此,我在設計時,突出了學生的思維訓練,并把探究的權利還給了學生,注意了對學生質疑問難的探究精神的培養。讀完故事后,我引導學生質疑,并討論關鍵問題:那個少年為什么不直接勸吳王,而要用講故事的方式?要求學生小組討論,引導他們在實踐中發表獨立見解,主動地獲取知識,并相機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去探究人物的性格特點,再次讓學生回顧全文、整體把握,感悟到少年是在智勸。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不在于教師講授無數個知識點,而在于學生提出更多的為什么;不在于教師運用什么方法,而在于學生是否在學習過程中有大量的參與和自由表達的機會;不在于學生從課本中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們質疑和評判了多少,在于他們是否展開想像的翅膀,這一節課下來,留個我許多的思考….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a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8-26
六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08-27
語文版六年級語文上冊《自然之道》教案02-16
西師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9-03
長春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8-25
小學六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08-25
長春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7-31
語文a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教案08-26
語文s版六年級上冊全冊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