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時間:2023-02-26 14:14:12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三年級上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年級上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上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

三年級上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古詩中,有許多傳誦千古的名句。你們知道的有哪些?

  老師這里也有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這還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的題目呢!誰來讀一下?(逢)

  這句話出自哪首詩?這首詩又是詩人在什么情況下寫的呢?請同學們自己去讀課文,讀完了要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扶老攜幼頭插茱萸(圖)

  (1)攜帶

  (2)拉著插的筆順、書空

  交流讀書所得,相機板書:重陽節(九月九日)

  王維思念兄弟思緒萬千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首詩(出示)。誰來讀一下詩題。學習古詩,先要解詩題。誰能來給大家說一說?山東,華山東面。想不想讀讀這首詩?指名兩同學讀(4遍)。

  剛才,我們解了詩題,讀了詩句,接下來我們就要明詩意、悟詩情了。你們有什么好方法?

  (1)聯系上下文;

  (2)抓住關鍵字。這首詩是包含在課文中的,學習這樣的詩還有什么方法呢?(讀讀課文)

  看老師的朗讀要求:

  (1)朗讀課文,把古詩和課文對照起來,理解詩意。

  (2)4人一小組,各選一行詩說說它們分別是什么意思,再把整首詩連起來說說是什么意思。

  獨在異鄉為異客

  說說這行詩的意思。你是通過朗讀哪一小節知道的?讀給大家聽。通過你的朗讀,我知道王維在長安非常孤單。(15歲兩年)兩組同學讀課文,兩組同學讀詩句。

  每逢佳節倍思親

  這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可是一句名句呀,誰來說說它的意思?理解倍、思、親為什么王維到了美好的節日就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呢?誰能把課文的有關內容讀一讀?她在朗讀的時候,感情有沒有變化?她抓住哪個詞來讀的?(興高采烈)你能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什么時候也興高采烈。一起用興高采烈的`語氣來讀讀1、2兩句話。剛才說到她的感情有變化,有什么變化?齊讀。男生讀熱鬧場面,女生讀寂寞心情。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最后兩行詩你們理解了嗎?誰來說說看。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遙知,課文中哪兩個詞可以看出王維和兄弟們相隔遙遠。

  讀第三小節,感情有沒有變化?誰能把它的變化讀出來?

  齊讀課文,一人讀詩句。

  王維此時想得很多很多,課文中有兩塊地方可以看出來,你能找到嗎?板書“思緒萬千”。理解意思。

  誰能連起來,把整首詩的意思說給大家聽?

  詩意我們理解了,你能把這首詩讀好嗎?老師給大家配上音樂。背誦。

  小結課文,指導讀全文,一人讀古詩。

  作業:

  1、按照課文內容填空。

  重陽節指農歷_________,這一天,人們_________,_________。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中,“_________,_________。”表達了詩人遠離家鄉的寂寞,思念親人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想象了今年重陽節親人登高遠眺的情景。

  2、將節日與傳統食品聯系起來。

三年級上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會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大體理解課文內容,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及王維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知道我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你知道哪些傳統節日嗎?我們把一些讓人高興的好的節日稱作(板書:“佳節”)邊寫邊講解“佳”字的字形、字義。齊讀。

  2、看到“佳節”這個詞,我們的心情一般都會(高興),為什么?

  是呀,好的節日總是讓人很開心的。

  3、但是,唐代有位詩人王維,卻在重陽佳節的時候,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完成板書:每逢佳節倍思親)。隨機講解“倍”字的字形字義。“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意思就是:每當遇到美好的節日就會加倍的思念親人。

  4、對于王維,你們了解嗎?(補充:他的“山水田園”詩尤其出色。九歲時開始寫作,被稱為“神童”,15歲便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到長安求學。)

  5、明確學習主要內容:

  今天我們學習23課《每逢佳節倍思親》,齊讀課題。這節課我們主要任務

  是:學會生字,理解生詞,把課文讀通順。

  二、民主導學

  1、出示自學要求,學生自學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書129頁,根據要求自學課文。

  自學要求: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生詞,多讀幾次,認清字形。

  2)、再次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如果還有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問同桌或查字典。

  3)、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4)、三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

  3、匯報交流自學成果

  A、出示詞語:

  每逢插佳節兄弟

  茱萸倍思親手挽手

  思念重陽節獨在異鄉

  登高遠眺扶老攜幼

  興高采烈憶山東兄弟

  開火車讀:每人讀一個、一行、齊讀(適時正音)

  B、藍字要求正確認讀,紅色的字是要求記住字形的。通過剛才的`自學,你已經記住了那些生字?告訴你的同桌(同桌互相交流)

  C、提問:你認為哪個字最難記?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的?請你告訴大家。

  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記憶生字,提出個別生字的強調之處。

  重筆順:最后三筆的順序是,豎、橫、橫。

  讀音:zhong

  chong

  選義:(1)重復

  (2)再

  (3)量詞

  “重陽節”的重選(1)(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九為陽數,故稱重陽,也叫重九。古時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飲菊花酒驅邪避災的習俗。

  采會意字

  幼與“幻”對比記憶等

  書空,描紅

  D、出示生字:指名認讀,還可組詞

  逢插佳念兄

  茱萸獨倍重

  挽眺扶攜幼采憶

  E、把這些詞語放到課文里,相信你們也能把它讀好,誰愿意來試試,其他同學的任務也很艱巨,老師想請你們當小評委。

  讀前提問,全文共有幾個自然段(指名分段朗讀,相機指導、評價)

  F、再次認真齊讀課文,注意把剛才讀錯的地方讀準確。(及時評價表揚)

  G、快速瀏覽課文,把你剛才認為不理解的詞語問問同桌或前后桌的同學,實在

  解決不了的,一會大家共同解決。

  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三種方法理解詞語。如:

  扶老攜幼:扶著老人,帶著孩子。(將字面意思連起來,就是詞語的意思)

  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據說可祛邪避災。

  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京雜記》中就有記載了。到唐代就已經很普遍了。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于手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向別人請教或查字典、資料)

  天各一方:兩地相隔,非常遙遠,不能相會。(聯系上下文理解)

  4、請學生將故事短文與古詩對照起來閱讀思考,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

  古詩前兩句的具體描繪,那些自然段是后兩句的具體描繪。借助短文,理解詩句,初步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三、檢測導結

  1、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共同學習,我們學會生字,理解生詞,讀通課文,誰來說說你學到了幾種理解詞語的方法。

  2、聽寫詞語

三年級上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課文內容,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尊重學生個性感悟,并通過學生的個性感悟,使學生對詩、文的理解更多元化,從而達到讀文悟情的目的。

  2、在讀文中逐步理解感悟詩句的意思。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讀題質疑,直奔中心(2分)

  1、師:王維是唐代一位大詩人,他寫了一首有名的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齊讀這首詩)。課文用最膾炙人口的一句作為課題。

  2、齊讀課題,找出課文圍繞課題的哪個詞來寫的。(思親)

  3、師過渡:為什么王維此時思念起家鄉的親人?他思念的是誰呢?)

  二、詩文對照,讀中解疑

  (一)細讀第一自然段(6分)

  1、自由讀,思考問題:為什么王維思念起自己的親人?讀后討論。

  (因為詩人獨自一人,少小離家,離家之遠—在長安離家之久—已兩年,所以思親之情油然而生。)

  2、出示:獨在異鄉為異客,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你覺得離開家鄉兩年的'王維心情怎樣?你能把王維此時的心情讀出來嗎?(“不知不覺已經兩年了”讀得稍緩,帶些傷感。)

  (二)、細讀第二自然段(10分)

  1、師引讀:這時,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又到了(生齊讀第二自然段)。

  2、文題對照,從這段話中你理解“倍”的意思了嗎?

  3、出示:每逢佳節倍思親詩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4、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攜幼、興高采烈、登高游玩、家家戶戶、歡度節日)

  用上這些詞說說詩人為什么“倍思親”,比一比誰用的好詞多。

  5、指導感情朗讀。從這段課文中你體會了什么?(一、二、三句讀出人們歡度佳節的熱鬧、愉快氣氛;第四句聲音放低,速度放緩,讀出王維的孤獨與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過渡:人們歡度佳節,多么熱鬧、多么高興,可是王維此時卻更加思念家鄉的親人了?他會想起誰?想起哪些事呢?

  (三)、細讀第三自然段(12分)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讓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2、自由讀,討論問題:王維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前半段:王維思念以前與兄弟們歡度重陽節的情景。后半段:王維遙想此時兄弟們是怎樣思念他的。)

  3、教師講述茱萸: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陽節登高時,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消災避邪。

  4、師:其實王維還想了很多很多,但書上沒有全部寫出來,而是用了一個標點符號——省略號來表示的。(投影出示帶有省略號的句子)

  5、讀句子,小組討論:王維還會想些什么?兄弟們還會說些什么?同桌分角色說一說。

  6、其實,據老師所知,有很多同學的爸爸媽媽都不在自己身邊,你想他們嗎?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7、讓我們再來把課文讀一讀,把詩人對親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讀出來嗎?練習讀。指名讀。

  8、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詩文對照,理解詩句的意思。

  (四)、細讀第四自然段(6分)

  1、王維此時的心情可用書上的哪個詞表達?(王維思緒萬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聯系上文,理解思緒萬千。

  3、師:他提起筆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4、出示古詩,配上樂曲,讓學生扮演詩人,上臺誦讀。

  三、情感延伸,課外拓展:(4分)

  1、“每逢佳節倍思親”,有這樣感嘆的又豈止王維一人呢?我國歷代就有不少詩人借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老師從其中選取了唐代詩人李白和宋代詩人王安石的詩文給大家賞讀,請同學們根據注釋來讀讀詩,體會他們的思鄉之情,選擇你喜歡的一首讀給大家聽。

  2、學生自由練讀《春夜洛城聞笛》、《泊船瓜洲》。

【三年級上冊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相關文章:

蘇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說課稿 每逢佳節倍思親11-04

小學三年級語文每逢佳節倍思親教案07-22

語文上冊教案02-19

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01-04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6-16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1-12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7-15

語文三年級上冊教案02-22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04-15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色七七在线综合视频 | 婷婷网亚洲色偷偷男人的天堂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 日本中文字幕永久免费 | 久久这里国产综合精品 | 亚洲精选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