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3-04-06 09:49:20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熱門】語文教案集合6篇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語文教案集合6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學會概括課文要點,品味優美語言。

  2、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特征的習慣。

  3、激發對自然對一切生命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重點:概括課文要點。

  (2)難點:

  A、體會語言的優美。

  B、學會細致觀察。

  教學設想:

  (1) 教學中貫徹湛江市教委提出的“八字”要求。

  (2) 重難點的突破中結合學法指

  (3) 導進行教學。

  (4) 安排一個課時。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播放一段夜鶯的歌聲。

  剛才大家聽到是一段夜鶯的鳴叫聲,好聽嗎?鶯是一種什么樣的動物呢?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它。(板書課題)

  2、解題,作者介紹

  布封,法國博物學家、作家。從小受教會教育,愛好自然科學。26歲入法國科學院。1939年起擔任皇家公園(植物園)主任。他用畢生的精力經營皇家花園,并用40年時間寫成了36冊《自然史》。

  學習這篇課文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大百科全書中》是怎樣介紹鶯的。請大家打開課本第72頁,看看“練習三”中有關的說明。(叫一個同學讀一讀,讀完后引入課文學習的目標。)《大百科全書》中的說明是純粹的知識介紹,語句精煉。那么課文又是怎樣來說明的呢?學習這篇課文大家要注意體會課文的語言特色,此外,學習這篇課文我們還要注意些什么呢?

  3、出示教學目標,明確學習要點。

  4、指導預習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并解釋詞語。(指導學生掌握詞語,要字不離句,著重于運用。)

  陰霾(mi):空氣中因懸浮大量的煙、塵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濁現象。

  休眠:某些生物為了適應環境的變化,生命活動幾乎到了停止的狀態,如蛇到冬季就不吃不動,植物的牙到冬季停止生長等。

  歡暢(chng)高興;痛快。

  棲(qī)息:停留,休息(多指鳥類)。

  涵(hn)養:蓄積并保持。

  恬(tin)靜:安靜。

  無憂無慮:形容沒有什么顧慮,也沒有什么懸掛。

  千呵(hē)萬護:形容非常疼愛。

  (2)速讀,標出段的序號,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同時,注意圈畫出生字詞。教師可讓學生自問自答,理清閱讀中的文字障礙。

  5、新課研習

  (1)引導學生邊讀課文,邊找出各段中的關鍵語句,并據此概括各段的大意,把握課文的內容。

  明確:課文第一自然段,先寫蕭條冷漠毫無生氣的冬季,是鳥類的歸來,喚醒沉睡的大自然,于是大地有了新的活力與生命,到處生機勃勃。大意:鳥是春的使者。

  第二自然段,先寫鶯之惹人喜愛之處,再說鶯之多及其活動范圍之廣。大意:介紹鶯的特性(活躍、靈巧、輕盈、好動、富有感情、善叫、鐘情)

  第三自然段:用簡略之筆介紹鶯的毛色: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大意:介紹鶯的毛色。

  第四自然段:介紹鶯的生活習性:快樂無憂、充滿活力、也不缺乏溫情。大意:介紹鶯的'生活習性。

  第五自然段:主要介紹鶯生性膽小的特點,然后進一步展示活躍、歡快永遠是它們生活的主旋律。大意:鶯生性膽小。

  第六自然段:以鶯家族中的黑頭鶯為例,寫其優美動聽的歌聲及給人的感受。大意:黑頭鶯是杰出的歌唱家。

  (2)結合課后“練習二”,弄清文章抓住鶯的什么特征進行說明。

  要求:學生細讀課文一遍,思考:作者怎樣介紹鶯,主要介紹鶯的那些特點?

  [提問1]鶯有那些特點?試用課文中的詞語加以概括。

  明確:活躍、靈巧、輕盈、好動、富有感情、生性膽小。

  [提問2]鶯的特征中最突出的特征是什么?文中那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明確:活躍、愛唱歌。第2段“處處能看見它們飛來飛去的歡快身影”說明其活躍,“到處能聽見它們歡暢的歌聲”說明其愛唱。第4段它們“玩耍、搭窩、不停的出入”又是活躍的表現,而“總是以幾支歌結束”有時愛唱的表現。第5段,一旦危險過后,“它們又變得歡樂愉快,又唱又跳”,這是活躍、愛唱的表現。第6段在以黑頭鶯為例,極力描述其叫的“最好聽”,聲音“最流暢”,聽之使人動情,真實杰出的歌唱家。

  (5)語言積累與感知。

  提示:上課前,我們看了《大百科全書》中有關鶯的介紹,“練習二”中提到課文中運用了文學的筆調來描寫鶯,大家怎么樣來理解這種文學的筆調呢?

  明確:所謂的文學筆調,它的主要的特點是采用形象的描寫手法對事物的特征加以擴展,寓說明于敘述、描寫之中,以取得形象、生動的效果。為此,學習這篇課文時,我們要注意體會其中優美,即那些形象、生動的句子。

  讓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摘出優美語句并加以揣摩。

  如:①、……所有的動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聲中透出喜悅,玩耍中隱藏愛情。

  ②、……他們的打鬧并不過火,爭斗也是天真無邪,結果總是以幾支歌結束。

  ③、他們的歌喉輕快純潔,盡管音域不太寬廣,但十分美妙動聽,婉轉而富有層次,這歌聲仿佛涵養了樹林的清新。

  6、課堂作業。

  放錄像,讓學生觀察蠟嘴鳥的生活片斷,回答問題下面問題。

  (1)下列說法對嗎?

  1 蠟嘴鳥是織布鳥的一種

  2 它只用蘆葦作材料搭窩。

  3 雄性蠟嘴鳥不

  4 搭窩

  5 只等雛形的蠟嘴鳥搭好再進去住。

  6 蠟嘴鳥搭的窩外形象正方形的木箱。

  7 蠟嘴鳥搭的窩頂

  8 有蓋玄關提供安全倉庫

  9 目的是在受到外敵攻擊是以便安全逃走。

  (2)課后回去用文字生動、準確的把蠟嘴鳥這段生活片斷的描述出來。

  7、教學小結。

  這篇文章,作者用文學的筆調,描繪了鶯的活潑好動、生性膽小、善于歌唱等特點。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鶯和大自然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的由衷喜愛和贊美。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

  2、理解作者的人生態度,并從中獲得人生啟示

  3、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4、體會本文的寫作特點

  重點難點

  1、把握文章的整體思路及寫作目的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回憶自己的生命歷程,有一種彈指一揮間的感覺,在不知覺中,生命漸漸流逝,我們該如何對待時間的漸變,生命的漸變?讀豐子愷的《漸》,是否能給我們一些啟示?

  二、作者簡介

  豐子愷:原名豐潤、豐仁,號子愷。浙江桐鄉人。

  長于美術音樂,又工散文。散文多為關于藝術、兒童和人生的感懷與穎悟。可分為三類:(1)探究人生和自然奧秘

  (2)寫兒童情趣(3)寫本人生活經歷和社會的炎涼世態

  皈依佛教,一生淡泊,潔身自好。散文集命名為《緣緣堂》

  三、整體感知,把握思路

  1、 朗讀課文

  2、 生字詞

  紈绔子弟(wán kù) 傭工 yōng 圍爐擁衾qīn 刑笞 chī 牛犢dú 軋 gá

  3、 理清全文思路,把握文章內容

  植物花開

  兒女成長

  季節

  晝夜

  人生階段

  人生境遇

  自然社會

  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也莫如

  “漸”。

  漸的實質

  漸的作用

  漸的外在表現

  “大人格”,“大人生”的人,不為“漸”所迷,不為造物主所欺

  四、思考討論

  1、如何理解“使人生圓滑進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漸’;造物主騙人的手,也莫如

  ‘漸’。”中“圓滑”和“微妙”二詞

  “圓滑”令我們想到人生就是像鵝卵石一樣由于歲月的不斷沖刷所造成,被沖掉了棱角,沖刷掉了自己的本質。作者用“圓滑”可以說概括了人的一生的.整體變化。

  “微妙”一詞的使用非常貼切。作者指出人生的變化在于“漸”字,而“漸”字的表現是無聲無息,令人毫不知覺的。而“微妙”一詞正好是這種特點表現的概括。

  2、作者寫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喚醒人們的時間意識,激勵人們要把握好時間,把握好人生。

  3、作者用怎樣的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講明白?

  使用舉例論證、比喻論證的論證方法

  舉了一些非常貼近現實生活的例子來分析人生的發展變化是在不知不覺中微妙進行的。“巨富子弟”的變化、晝夜季節的變化、兒女的成長、植物的花開、抱犢過溝等。把看不見的人生變化比喻成人們熟悉的走路,音樂符號、時鐘等,說理形象而到位。

  4、作者說“然人類中也有幾個能勝任百年的或千古的壽命的人”,如何理解?(課后練習四)

  五、寫作特點

  1、 善于從日常生活的瑣事中感悟生命的真諦。

  2、 語言平易樸實,分析道理深入淺出,通俗易懂。

語文教案 篇3

  教 學

  目 標1、會認3個生宇,會寫出12個生宇。能正確讀寫“荷花、挨挨擠擠、蓮蓬、飽脹、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隨風飄動”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優美語言。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培養愛美的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4、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閱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知識點

  梳 理感受荷花美麗的姿態,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培養對大自然美的體驗是教學的重點。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等語句是教學的難點。

  教 學

  過 程第一課時

  (謎語導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研讀課文第一、二、三自然段,體會情感。)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出示掛圖:看,說著說著,荷塘就到了(出示掛圖)。師范讀課文。

  2、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記生字。

  3、出示生詞,指讀,正音:荷花、挨挨擠擠、蓮蓬、飽脹、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隨風飄動

  4、師:看了荷花,聽了描述,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三、研讀課文,體會感情:學習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思考:在這三段中,你最喜歡哪一句?(交流重點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著作一大幅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1) 在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畫。從色彩和姿態體會大自然的了不起。

  (2) 你認為,這這句話中,哪個字用的好?為汁么?(活)這一個字,寫出了作者欣賞荷花的感受,在他文章的字里行間處處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來找找看。(朗讀)

  2、有感情朗讀前三個自然段。

  第二課時

  (復習生詞:研讀課文第4、5自然段,體會感情,學習寫作方法;總結全文)

  一、復習導入(1、認讀詞語 2、齊讀課文。)

  二、研讀課文第4、5自然段,體會慰情

  1、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看到了這美麗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讀課文,當作者陶醉在這種美的境界中的時候,他眼前出現了怎樣奇特的景色?

  4、如果,體也變成了一朵荷花,理象一下,會有哪些動物來告訴你什么?

  5、作者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聯想呢?

  6、齊讀第四、五自然段,體會荷花的美。

  三、學習寫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板書:聞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現實)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這篇文章寫得這么美?(富有感情、充滿理象是構成好的寫景文重的重要內容)

  四、回到整體,小結全課

  五、書寫生字。

  課 后

  反 思本節課,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改革,以新理念為指導,教學中注重激發學生自主創新的學習積極性,注重調動學生多種感官進行學習,注重借助多媒體進行合理情境的創設,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從而學好語文。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理解、積累“癡想、隱秘、誘惑、喧騰”等詞語。

  2、初步了解詩歌常識。反復朗讀,理解詩歌蘊含的哲理。

  3、領會詩中“山”與“海”的藝術形象蘊含的意味,培養欣賞詩歌的能力。

  品味詩歌語言,感悟詩中的思想感情。

  學習過程一、基礎知識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然后解釋詞義:凝成()___________________誘惑()___________________一瞬間()__________________隱秘()___________________喧騰()___________________癡想()_________________

  二、理解探究

  2、聽讀課文錄音,學生跟讀,想像詩歌中具有審美意義的藝術形象,整體感知詩歌內容和思想感情3請學生說出對詩歌意旨的理解。

  三、合作釋疑

  4、學生研讀詩歌,提出理解中的疑難詩句,小組合作探究:

  ⑴“隱秘的想望”指什么?為什么說“隱秘”?

  ⑵怎樣理解“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⑶“我常伏在窗口癡想”中“癡想”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⑷“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是什么意思?

  ⑸“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指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

  ⑹“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些詩句是什么意思?

  5、再探

  ⑴“在山的那邊,是海”,對這個“山”字,“我”小時候理解的和今天的理解有什么不同?

  ⑵詩人領悟媽媽所說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不是自然界的海,那么,什么是“信念凝成的海”?詩中有沒有回答這個問題?

  ⑶讀第一部分,你覺得小時候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⑷結尾表達的信念,如果用議論語言該怎樣表達?“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蘊含著怎樣的意味和感情?

  ⑸有人說,這首詩在藝術上波瀾迭出,緊扣人心,結合閱讀體驗說說你的理解。

  四、課內精讀

  今天啊,我竟沒想到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_________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為我聽到海_______在遠方為我_______──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在山的那邊,_________?是的!人們啊,請相信——在不停地_________過無數座山后在一次次地戰勝失望之后你終會_________上這樣一座山頂而在這座山的那邊,就是_________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_________你的眼睛……

  1、依據課文為上文空缺處填上適當的詞語。2、解釋畫線詞語的含義:⑴一座座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一次次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如何理解?⑴誘惑著我的山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漫濕我枯干的心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上文意思說一說要想實現理想應具備怎樣的精神?

  5、你心中的希望是什么?你是如何追求希望的?

  五、拓展延伸

  鄉愁余光中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練習:《鄉愁》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別構成四節詩的核心,而這一切無不一層深似一層地揭示出了“鄉愁”的底蘊,最難抑、最傷感的“鄉愁”,莫過于這“一灣淺淺的海峽”。作者以_______、_______象征祖國,又充分運用了強烈的_______手法,含蓄、委婉地把_______表現得淋漓盡致、深切自然。

語文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本文課題雖為“春天的雨點”,但內容并非春雨,而是借春雨向我們講述了一件發生在春天里的平凡而又感人的故事:達麗瑪在上課時沒有專心聽講,放學后,烏罕娜老師不顧疲勞認真地給她補課,并冒雨將達麗瑪送回家。達麗瑪理解了老師的良苦用心,不僅認真聽講,而且在第二天早晨還為老師送去了雨傘。

  教學目標:

  學習本課生字。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通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學習達麗瑪知錯就改的勇敢精神,以及老師真摯的愛,激發他們對老師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師生之間真摯的情感。

  2、在朗讀、討論、感悟中理解課題“春天的雨點”的含義。

  3、抓住第1和第20自然段體會達麗瑪的變化,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

  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討論、感悟,體會課文最后一段的深刻含義,懂得“春天的雨點”指的`是師生之間細膩、真摯的情誼,并引導學生感受、表達這情意。還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談一談老師對學生的關愛。

  教學準備:

  學生讀一讀課文,認一認生字。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課文,15個生字。體會老師對學生的愛

  學習過程:

  (一)導入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再這如油般貴重的雨滴下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1、師:同學們昨天都預習了課文,誰能給大家講一講你了解了哪些詞語?

  2、檢查生字的讀音(小黑板出示)

  特別提出多音字:蒙、調(通過組詞來掌握)

  3、找同學讀課文(每人一段)

  [設計意圖:1、培養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能力。

  2、一步鞏固生字

  (二)學習課文

  1、教師幫助學生總體感知課文脈絡,滲透學習方法和寫作方法。

  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時間)

  有哪幾個時間?(上課、補課、回家、第二天)

  分別在什么地點?(課堂、辦公室、路上、師門前)

  2、學習1-3自然段(課堂上的故事)

  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課堂上的故事?(學生舉手表示)

  (1)請同學自讀1-5自然段提出問題。

  初讀課文后,提出自己的疑問。(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將學生的問題寫在黑板上,因勢而問

  (2)請同學們帶著以下幾個問題自學課文:

  [培養自學探究能力。引導學生體會出老師的認真負責和對學生的愛]

  3、自學4-6自然段

  (1)朗讀課文第4-6自然段。說說達麗瑪為什么有了這樣的變化?對此你有什么感想?

  學生暢所欲言,將自己的感受表達清楚,從而體會深厚、真摯的師生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同時在尋找答案的同時,學生必然反復讀、快速讀課文,初步鍛煉他們的略讀能力。]

  (三)有感情朗讀全文。

  回到整體,再次品味。

  板書設計:

  春天的雨點

  上課

  補課

  放學

  第二天早晨

  教室

  辦公室

  路上

  師門前

  生

  達麗瑪

  委屈

  感動

  愛

  師

  烏罕那

  負責

  認真

  關愛

  感動

  愛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①能就春游活動講清楚自己的計劃,并參與商討,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參與意識。

  ②能具體明白地描寫生活中觀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發的聯想。

  ③感性認識排比句的特點及其表達作用。

  ④積累描寫景物的古詩詞,激發課外閱讀興趣。

  ⑤學習瀏覽,獲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課時 口語交際

  ●導語

  不知不覺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學們最想去春游了,記得往年我們去了哪里?今年我們還要去,不過需要由大家自己來安排。

  ●準備計劃

  先讀讀課文里的這段話,想想需要考慮哪些問題,準備紙筆,稍作記錄。比如:去的時間、地點,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動,帶什么器具等等。

  ●分組討論

  恐怕一個人拿不定主意,咱們分小組進行。看哪一組計劃得周密、妥當,咱們就聽從他們的意見。每人稍做準備,談談自己的計劃,再由小組長統一意見,推選一人做好發言交流準備。

  ●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組派代表發言,師生評議。最后由班長綜合大家意見,制定出一個春游方案。

  第二、三課時 習作

  ●啟發談話

  我們在校園里生活了三年,對環境應該很熟悉了,你能說說嗎?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比如校園的花壇,有哪些花草等,你經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勵學生自由說,放開說,教師做適當補充指點)

  小結:有的同學平時能夠留心觀察,說了自己的所見所想,講得很具體,而有的同學疏于觀察,我們要做善于觀察的人。

  ●實地觀察

  現在給大家30分鐘時間,去校園里做一次觀察,把觀察到的景物記下來。可以選一處景物來寫,具體寫出你的感受來,或者你想到了曾經在那里發生過的事情,覺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寫下來。注意要仔細觀察。

  ●交流觀察所得

  指名說說你已觀察到什么,準備怎么寫,讓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啟發。教師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點評。

  ●學生完成習作

  ●同桌互相交流,評改

  改通順,指出錯別字及其病句、標點錯誤等;評優點,劃出你認為的好詞好句或者精彩語段;提建議,提出哪些內容需要具體或補充,哪些可簡單或刪除等等。

  第四課時 我的發現 日積月累

  ●復習導入

  檢查讀詞語卡中的詞語;有選擇聽寫詞語。

  ●我的發現

  分角色讀讀對話。說說小林和小東發現了什么?讀句子,回到課文中去找這些句子,再讀一讀,說說用這樣的句式有什么好處。交流后進行摘抄。我們在哪些課文中也學到過類似的句子?

  ●日積月累

  自由朗讀詩句。說說自己讀懂意思的詩句,提出難以理解的詩句。教師點評釋疑。比一比,看誰背得多,背得快。

  ●寬帶網

  ①自讀:看圖,讀文,說說從中了解的知識。

  ②小組交流:介紹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③拓展知識:搜集或下載資料,邀游祖國的山山水水。

  ④集體交流:圖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圖片自己口頭介紹,或者直接在多媒體教室打開網頁介紹。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的教案03-09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8-22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10-03

語文下冊語文園地教案02-26

語文《語文園地四》教案08-0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第一香蕉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5566 | 日韩gv国产gv欧美旡码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 色婷婷亚洲六月婷婷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