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

時間:2024-01-27 07:49:43 語文教案 我要投稿

語文教案集錦9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9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集錦9篇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練習用獨體字組成合體字,進一步理解獨體字與合體字間的聯系,提高對字的綜合辨析能力。

  2、通過讀、記、畫、說的方法積累四字詞語和名言警句,使學生養成積累的良好習慣。

  3、通過閱讀知識短文,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對自然科學的喜愛之情。

  4、通過聽力訓練活動,讓學生聽句子,找錯誤,培養他們專心傾聽的好習慣。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養成積累的良好習慣。提高對字的綜合辨析能力。

  情感目標:

  激發對自然科學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練習用獨體字組成合體字,并注意書寫的間架結構和筆畫變化。

  教學難點:

  練習用獨體字組成合體字,并注意書寫的間架結構和筆畫變化。

  教學準備

  反映名言內容的漫畫和課件,關于海洋命名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課件演示)同學們,又到我們一起走進“語文七色光”的時間了,相信這一次你們一定會從那里獲得更多新的知識,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二、進行各項語文實踐活動。

  1、練。

  (1)組合體字。

  ①學生讀題,明確要求。

  ②學生思考并獨立完成。

  ③檢查完成情況。學生匯報朗讀組成的合體字。

  ④說說獨體字與合體字的關系,在書寫時應注意一些什么。

  ⑤小組內交流。

  ⑥教師小結。書寫中,“粉”中“米”第6筆的“捺”變成了“點”,“好、妨、奴”的“女”字第3筆是“提”不是“橫”,而且不出頭,“板”的木字旁第4筆由“捺”變“點”,“對”的“又”字“捺”變為“點”。

  ⑦指名學生上黑板書寫,比一比誰寫得好。

  (2)填數字、組詞語。

  ①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填空。

  ②開火車接讀成語。

  ③通過“聽一聽、猜一猜”活動,說說對成語的理解。(課件演示或教師情景描述)如:花園里開著各種顏色的花,可用什么成語來描述?(五顏六色)蝴蝶和蜜蜂從各個方向趕來。(四面八方) ④在理解的基礎上讀讀記記。 ⑤你們還知道哪些和數字有關的詞語?

  2、日積月累。

  (1)同學們,你們知道了許多

  名人名言,今天,可愛的小松鼠又給我們帶來了名人名言,大家想知道嗎?打開書,趕快來看看吧!

  (2)學生自由讀。

  (3)指名讀、齊讀。

  (4)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名言的意思。

  (5)(課件演示)契訶夫名言漫畫圖;艾青名言。

  (6)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讀記。

  (7)誰能說一說你搜集的.有關真偽方面的名人名言?

  (8)小結:同學們說得真不錯,希望你們記住自己喜愛的名人名言,給它們配上畫,并編成故事,告訴老師和同學,好嗎?

  3、知識窗。

  (1)(課件演示)“海”的畫面,師:同學們見過大海嗎?你都知道哪些海?

  (2)打開書,看看書中提到了什么海?

  (3)學生自由讀短文。

  (4)指名學生讀短文。

  (5)小組內交流。通過讀短文,你知道了什么?紅海為什么是紅色的?

  (6)學生匯報。

  (7)課件出示“紅海”“黃海”“黑海”畫面。通過課前的資料收集,指名學生說說相關知識。

  4、聽力訓練。

  (1)導言:頑皮的小猴今天要帶給同學們一首歌,可是,因為小猴在學唱歌的時候很不專心,他把歌詞弄錯了,大家來聽一聽,看看他錯在哪兒?告訴他,好嗎?

  (2)教師用較慢的語速范讀《顛倒歌》。

  (3)學生邊聽邊思考、記憶。

  (4)教師用較快的語速再范讀一遍。

  (5)誰能說說其中的錯誤?請學生進行回答。

  (6)分角色扮演不專心的小猴,試著背一背《顛倒歌》。

  (7)大家評一評。

  (8)請表現好的同學介紹經驗。

  (9)小結。同學們,同勇于發言一樣,專心傾聽也是一種學習能力和好的習慣,你們可不要像這只不專心的小猴一樣鬧笑話呀!

  附:顛倒歌咬牛奶,喝面包。夾著火車上皮包。東西街,南北走。出門看見人咬狗。拿起狗來打磚頭,又怕磚頭咬我手。

語文教案 篇2

  孩子們,春天來了。你聽到春的聲音、看到春的色彩了嗎?噓——別出聲,讓我們輕輕地打開門,輕輕地走出去,用自己的手撫摸一下枝頭,看看熟睡的小芽是否已經睜開了眼睛。

  輕輕地

  輕輕地

  綠芽撕碎了身上的衣裳

  扭一扭

  轉一轉

  嗬

  變成了個綠綠的小圓球

  咦?小草起床了嗎?別出聲,讓我們走上前去——

  輕輕地

  輕輕地

  別嚇著了小草

  它們還太嫩、太小

  哪里禁得住

  我們重重的一腳

  哦,聽——小鳥在唱歌呢!輕點、輕點,別影響了它們唱歌的情緒。

  輕輕地

  輕輕地

  小鳥正在演奏春的樂曲

  小心——

  別碰亂枝頭

  影響了它們

  歌唱的情緒

  輕輕地、輕輕地,在大地復蘇、春暖花開的季節里,大自然變得多么美麗!讓我們舒舒服服地走在春風里,看它五彩的大筆怎么把大地涂抹得花紅柳綠?讓我們愜意意地漫步在細雨里,看這些細細的“魚絲線”怎樣才能釣到大魚?讓我們靜悄悄地看那流云遠去,想象它們這一路上演了多少場魔術表演……于是,有多少首《輕輕地》的'小詩,正在讓我們著迷。

  《風兒》輕輕地/輕輕地/風兒搬過來一個個/大大的染缸/瞧去吧……

  《春雨》輕輕地/輕輕地/細細的“魚絲線”/從天上扯到地下/哦,別驚動了地下的小魚……

  《白云》輕輕地/輕輕地/那片片漂浮的舞臺/讓天空變得如此熱鬧……

  啊,走在野外、陶醉在美麗的春光中,我們還會發現多少個“輕輕地”呢?空中的風箏輕輕地飛翔在云際;一群群小鳥輕輕地掠過樹梢;一片片葉子輕輕地在風中舞蹈;一朵朵小花輕輕地綻放著笑臉;一條條小魚輕輕地觀望著水面;一只只螞蟻輕輕地跑出了洞穴;一群群牛羊輕輕地融進春光……孩子們,春天有如此之多的“輕輕地”!每一個“輕輕地”都如此迷人、如此令人感到快活!拿起筆,寫一寫你眼睛里、你耳朵里、你里面的“輕輕地”吧,那一定是一首美麗的歌!

  創作訓練:

  1、文中有三首小詩《風兒》《春雨》《白云》是寫了一半的小詩,你能夠把它們寫完整嗎?試試看,你也很棒哦!

  2、你觀察到春天里有其它的“輕輕地”現象嗎?請你根據觀察和想象自己創作一首《輕輕地》。

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1、回顧本單元所學課文,交流對魯迅的認識。

  2、交流體會本組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總結體會這類句子的方法。

  3、積累魯迅的名言。

  4、通過閱讀“魯迅巧對先生”的故事,感受魯迅的敏捷才思。

  教學過程

  交流平臺

  1、談談心目中的魯迅

  (1)學了本單元的課文,我們被魯迅先生的才學和人格魅力所折服,這節課我們就來談談自己心目中的魯迅。

  (2)提出要求:可以就課文來談,可以結合課外學習的收獲來談;可以講同魯迅有關的人和事,也可以說說讀魯迅作品的體會。

  (3)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4)匯報交流,師生評議。

  (5)教師小結。閱讀了魯迅先生的文章,認識了魯迅這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希望同學們能從他的身上汲取力量,超越自我。

  2、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1)學生讀教材中的內容,談理解。

  師:含義深刻的句子表面是一層意思,卻暗含著更深的意義。那么本組課文中有哪些類似的句子,我們都是用什么方法去理解這些句子的?

  (2)學生找句子,交流體會方法。

  (3)教師歸納總結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方法:

  聯系上下文。

  聯系生活實際。

  結合時代背景。

  展開豐富聯想。

  ……

  :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繼續運用我們總結的這些體會句子的方法去學習課文,一定會有更多的'收獲。

  日積月累

  過渡:魯迅先生的文章無疑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一筆財富,這節課我們一起細細品讀魯迅先生文章中的膾炙人口、發人深省的名言警句。

  1、學生自讀。指名讀。

  2、理解重點詞語:

  千夫:眾多的人。

  孺子:小孩子。

  無端:沒有來由地;無緣無故地。

  空耗:白白地消耗。

  無異:沒有不同;等同。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課外再搜集一些魯迅先生的名言。

  趣味語文

  1、過渡:魯迅先生的童年發生過許多故事,這節課我們就來讀一個魯迅巧對先生的故事。

  2、學生自讀。指名讀。

  周樟壽的對子妙在哪里?他為什么對得好?

  文人巧對對聯的故事還有很多,課后搜集此類故事,與同學們交流。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重點: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小河像長長的錦緞”這一句話。

  2、文中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直觀教學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謎語引入

  2、太陽有什么作用呢?哪些小朋友能給大家講一講?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陽光》。讓我們一起看看陽光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件朗讀

  2、自讀全文,劃出生字詞。

  3、檢查朗讀。逐句檢查指導。

  4、朗讀鞏固。分小組分段朗讀。

  三、鞏固識字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勇攀高峰的'比賽。比一比,誰最先到達山頂,奪得紅旗。

  2、同學們真能干!勇敢地戰勝了困難,取得了勝利。今天,老師給大家到來了一些句子,你能選擇一句你喜歡的讀給大家聽嗎?(課件示句子。)

  3、學寫“也、長、山、出”4個生字。

  四、朗讀全文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認識生字23個。

  3、完成語文天地中學習顯身手。

  4、理解詩句內容,感受詩句中渲染的歡天喜地、熱熱鬧鬧的'節日氣氛。

  教學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全詩。

  2、理解語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小黑板,生字、詞卡片。 課型:古詩。

  教學方法:討論、小組合作式。

  教學步驟:

  一、導入活動:

  1、學生們,十二月份結束了,我們將迎來新的一年。新歲月的第一天是什么節日?

  2、板書課題。

  3、從課題里。你聯想到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初讀課文 ⑴、指導看書上的插圖,問:這篇課文圖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詩句,指定學生讀。 ⑶、全班齊讀。 ⑷、出示生字5個,(開火車讀) 爆 屠 曈 換 符 ⑸、出示生詞,同桌讀。 爆竹 屠殺 蘇醒 交換 符號

  2、熟讀課文,理解詩句。 ⑴、學生自由讀詩句。 ⑵、小組討論:說說你知道哪句詩的意思? ⑶、指定學生說詩意。 ⑷、全班齊讀全詩。 ⑸、分組接背詩句。 ⑹、指定學生背誦。 ⑺、小組比賽,哪組背得好。 ⑻、同桌互相背。

  三、作業布置: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

  四、板書設計: 12、過年 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戶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五、教學后記

語文教案 篇6

  日 月 明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木、林、土、力、心”5個字。

  2.讓學生初步了解會意字的構字規律。

  3.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教學重點:

  借助漢語拼音識字。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了解一些會意字的構字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認字能力。

  教學準備:

  投影、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形象揭題,趣味認字

  (一)出示“一輪紅日”圖及漢字“日”。

  誰說說圖上畫了什么?這個字誰認識?

  (二)出示“一彎月牙”圖及漢字“月”。

  看圖,讀字。

  (三) “日”和“月”合在一起,組成了一個新的字:板書“明”

  1.誰認識這個字?誰知道這個字是什么意思?

  2.“日”和“月”都是非常明亮的,因此“明”就是指很亮的意思。

  二、舉一反三,自學生字

  (一)像這樣有趣的字還有很多,出示樹木的圖片,雙木林,三木森。

  (二)學生自學其他生字,同桌可以討論。

  (三)找一名學生做小老師,匯報學習情況。

  三、誦讀兒歌,鞏固認字

  (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二)師生用對口令的.形式讀。

  老師:日月

  學生:明

  ……

  (三)同桌對讀。

  (四)背誦。

  四、擴詞造句,拓展認識。

  (一)投影出示:“讀讀想一想課后的詞。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二)仿照課文,將這四組字編成一段小韻文。

  (三)四人小組組合,試著把以前的這些有趣的漢字編成兒歌。

  (四)用本課生字擴詞。”明、塵、森、眾“。

  五、指導書寫

  (一)自由描紅,了解字的筆順及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二)指名說寫好這三個字要注意的地方。

  (三)練寫。

語文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一、交流“錢能做什么”的課前問題

  a 互相匯報調查結果:10元錢能做什么

  b 錢的重要性

  二、復習預習課文的方法,預習課文。

  1、小組交流。

  A 認識多音字:

  B 指導書寫

  C 理解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想一想:

  A 寫誰?寫了一件件什么事?

  B 嘗試給課文分段,歸納大意。

  C 質疑。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毽子里的銅錢》,昨天講到短短的'文章中,介紹了一件怎樣的事情呢?

  教師,隨機板書

  [板書]

  我老人

  二、講授新課:

  (一)學習1-4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思考:

  老人為什么送給我不要錢,而卻為李嬸的一個銅錢不高興?

  2、讀讀2-3段對話話,再次體會老人的“慈祥、善良”

  3、指學生進行集體交流?

  (二)學習5-14段

  熟讀課文,找找課文我是怎么做的?畫出我的心理描寫的句子以及老人動作的詞

  1、小組里讀讀,表情、動作的句子重點讀讀

  引導質疑;

  毽子里的銅錢珍貴嗎?

  2、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小組內交流討論。

  ⑴想像老人賣烤山薯的艱辛?

  ⑵作者體會到了這種艱辛嗎?

  讀讀老人又送山薯的句子,

  以及作者心理描寫的句子

  3、指導學生讀出感情

  4、對比李嬸、我兩次的表現,說說你體會到了什么

  5、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能試著說說你對老人為什么要這樣做?

  三、課堂:

  今天學習了這文章后,你覺得這課文是按照什么順序寫的?

  通過學習,你的體會是什么?寫在本上。

  布置作業

  通過學習,你的體會是什么?寫在本上。

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2、理清文章的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重點】

  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用簡潔的語言概述文章的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思想感情,體味人與人之間的真情。

  【教學時數】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人生在世,人們夸贊的最多的是母愛,人們最不能忘懷的也是母愛。可是今天我們要為我們的父輩唱一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他們同樣值得我們夸贊。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整體感悟

  1、檢查預習情況。

  2、快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朗讀中思考問題:

  ⑴ 從全文看,爸爸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⑵ “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⑶ 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學生速讀課文后,四人小組討論回答,學生間互相評論補充:

  ⑴ 爸爸表面上很嚴厲,實際上卻充滿愛心:

  鼓勵孩子要堅強,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很重感情,他聽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特別愛花,每天下班回來,第一件事就是澆花。

  ⑵ 文章題目為“爸爸的花兒落了”,與題目相映,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回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⑶ 表達了作者失去父親的痛楚與無奈,同時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三、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那么爸爸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究竟起了怎樣的作用呢?同學們可以圍繞這個話題再深入提出問題進行討論,力求對文章能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2、自主探究:

  確定思考題,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將思考題集中到以下幾方面,大屏幕出示問題組:

  ⑴ 文中哪些寫的是眼前事,哪些是回憶過去的事,回憶的事情呈怎樣引出的?

  ⑵ 文中是如何暗示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可能將不久于人世的?

  ⑶ 怎樣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話的含義?

  教師引導學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然后學生在課文中勾畫,四人小組討論回答,教師補充歸納:

  ⑴ 文章開篇用衣襟上的粉紅色夾竹桃,引出前一天去醫院探望爸爸時的情形;通過憶述探病時爸爸的一番話,特別是囑咐她不要遲到,引出六年前因賴床不起受爸爸懲罰以及自己以后上學從不遲到的情形;這時,禮堂的鐘聲響了,想到爸爸不會來了,她思潮起伏,想到爸爸的病和因病而不能料理花兒,于是

  又憶起爸爸愛花的情形;還沒有想完,韓主任已經講話了,我們也唱起了驪歌,由此想到很多人盼望自己長大,進而回憶起爸爸要她闖練,讓她到東郊民巷正金銀行匯款給在日本的陳叔叔的經過;最后畢業典禮回來,看著滿院零落的花兒,聽到老高的話,她清醒地意識到爸爸的花真的落了,自己已經長大了。

  ⑵ 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么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典禮結束后,“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于寫他進家門以后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么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⑶ 是說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時,終于體會到自己已經長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四、作業

  1、識記字詞,完成讀一讀,寫一寫。

  2、思考“研討與練習”一。

  3、進一步閱讀文章,思考“研討與練習”

  4、準備說說自己的爸爸。

  第二課時

  一、研讀與賞析

  1、教師導學:

  上節課我們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已經基本把握了文章的內容,也理清了文章的脈絡。這節課我們就文章的重點進一步學習和探討,使自己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請同學們重點閱讀爸爸逼“我”去上學以及畢業典禮后“我”急著回家兩部分,可就下面的問題展開討論:

  ⑴ 對爸爸逼“我”去上學的回憶表明了爸爸怎樣的態度和情感?對“我”的成長有什么影響?

  ⑵ 畢業典禮后“我”回家時見到了怎樣的情景?這情景預示著什么呢?

  ⑶ “我”是不是真正感覺到自己長大了?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教師引導學生再讀有關內容,然后進行討論,共同解決問題。

  明確:

  ⑴ 爸爸對“我”要求很嚴格,希望“我”從小就能養成好的習慣,但是他表面的嚴厲中又有無限的關愛,關心自己的冷暖和苦樂。爸爸的愛使“我”意識到不能懶惰,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為“我”以后的成長上了很好的一課。

  ⑵ 弟弟妹妹們只是自顧自地玩著;爸爸種的夾竹桃垂下了好幾枝,很不像樣子;小青石榴從樹上掉下來,老高急匆匆地告訴醫院來了電話,等等,這些都預示著爸爸已經病得很重,將不久于人世。

  ⑶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識到“這里就數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對老高說話,而且是“從來沒有過這樣的鎮定,這樣的安靜”,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

  二、體驗與反思

  組織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討論“我們”為什么很喜歡、又害怕變成大人?教師應給學生自由說話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并且明確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煩惱,但只要正確對待就一定會解除煩惱,迎接新的挑戰。

  進一步提問:

  1、課文中還有什么情節會引起你的閱讀興趣?談談體會。

  2、你有沒有類似“我”賴在床上不想上學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

  三、拓展延伸

  有首歌說;世上只有媽媽好。今天的文章讓大家重新認識了父親,那深沉的愛,那感人的愛,讓我們說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說說,“世上還有爸爸好”。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總結,作者的文章和同學們的發言合成了一首感人肺腑的父愛的樂章,讓我們把這些內容記在本子上,印在腦海里,留在我們成長的記憶長河中。

  四、作業

  小作文:《世上還有爸爸好》

  【課后心得】

  這是一篇感情頗深的文章,學習中學生能夠理解文章的意思,但對作者的感情理解不到位,不能夠完全進入課文中的狀態。衣襟上的夾竹桃引起“我”對爸爸的回憶,回憶中有快樂,也有感傷;有爸爸嚴厲的責罰,也有他綿綿的愛意。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我”已經長大了。

語文教案 篇9

  教材簡析

  《數星星的孩子》記敘了張衡小時候觀察天上星星這一故事,突出表現了張衡從小就善于觀察、思考的好品質。通過名人的生活小事,使學生在閱讀實踐中感受觀察、思考對一個人學習、成長的重要性。

  設計理念

  根據“快樂讀書屋”的教學特點,圍繞重點內容,設計中心問題,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中,在教師的適度點撥下,感悟課文內涵,體會閱讀的快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張衡從小就愛好天文,長大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學習張衡從小就善于觀察和思考的好品質。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本課“指、亂”等5個字。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體現張衡觀察仔細、善于思考的語句。

  2.感受并學習張衡的好品質。

  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現場調查,導入新課

  1.上課之前,老師要做個小調查,你們愿意成為我調查的對象嗎?

  我們用舉手的方式來統計一下,在晴朗的夜晚,誰觀察過夜空?誰數過天上的星星?

  2.古時候,有一個和你們一般大的孩子,就喜歡數天上的星星。他是誰呢?為什么要數天上的星星呢?讓我們共同走進今天的《快樂讀書屋》,認識一位數星星的孩子。教師板書課題,學生書空。(板書:數星星的孩子)

  3.讀課題,提示學生注意“數”在這里讀shǔ。

  二、自由讀文,自主感知

  1.借助拼音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不通的句子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課文,讀后進行自評和互評,看讀的是否正確、流利。

  3.自己輕聲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4.全班交流讀書感受。先在小組內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再指名來說說。

  (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書,使學生粗知課文大意,了解主要內容,并通過讀感知文中不認識的字,且能把句子讀通順,把課文讀流利。)

  三、抓住提示,深讀感悟

  1.指名讀一讀文前提示,結合文前提示,明確重點解決的問題:張衡數星星,奶奶說他是傻孩子,你為什么說他不傻?

  2.學生再讀文,思考提出的問題,畫出有關語句。

  3.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時聽取別人的看法,補充自己的認識。

  4.全班交流。根據學生匯報的情況,老師抓住以下兩處重點指導:

  (1)張衡的語言:星星是在動,可不是亂動。您看,這顆星和那顆星中間總是隔那么遠。

  A.張衡怎么知道星星不是亂動?讀這句話能看出張衡是怎樣的孩子?

  B.聯系上文奶奶的話,你又能看出什么?(一個“又”字說明張衡并不是就今天數星星,而是經常這樣做,看出他不僅是認真觀察,還堅持觀察。看似隨意地數星星,張衡卻是用眼看,用心想,發現著規律。這樣勤于觀察,肯于動腦的數星星,怎么能說是傻呢?)

  C.有感情地讀讀奶奶和張衡的對話。(學生練讀、指名讀、分角色讀)

  (2)張衡的行為:爺爺的話是真的嗎?這孩子一夜沒睡好,幾次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繞著北極星慢慢地轉動。

  A.回顧前文,說說爺爺說了什么話?

  B.從“爺爺的話是真的嗎?”想象張衡心里還會怎么想?

  C.從張衡聽完爺爺的話以后的做法中,看出

  具有怎樣的品質?(張衡認真觀察,認真鉆研,用自己的觀察驗證了爺爺的話。看出張衡從小對天文的熱愛,對求知的渴望。)

  (從文前提示入手,抓住中心問題,圍繞文章的重點,組織學生有效地自主讀書,在老師有的放矢地指導下,深層次地感悟。這樣設計教學,讓學生的自主讀書得到扎實的落實,獨立閱讀的能力得到鍛煉,在交流匯報中個性感悟得到展現。)

  四、拓展資料,回歸整體

  1.現在請你說一說,張衡小時候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

  是啊,正是這種勤于觀察,善于思考,認真鉆研的'優良品質,才使張衡長大后成為著名的天文學家。(學生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2.對于張衡你還了解哪些?(根據學生的介紹,老師做相應的補充。)

  3.分角色再讀全文。

  (拓展相關資料,更全面的了解張衡,有助于增強名人故事對學生的影響力;回歸整體,加深對文本的感悟。)

  五、自主識字,合作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

  2.對于學生記得不牢的字,從文中找出來,再多讀幾遍。

  3.同桌之間用字卡互考,檢查對字的識記。

  (在學生反復讀書后,檢查落實識字任務,體現自主識字。)

  六、走出文本,拓展閱讀

  1.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中《君子一言》,讀后回答文后的問題。

  2.課外找一找關于張衡的故事,在語文活動課上匯報交流。

  (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將課內學習引向課外,豐富學生的積累,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的教案11-16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5-30

語文園地的語文教案05-11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語文《荷花》教案11-26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高潮A级按摩中文片 | 在线欧美天码中文字幕 | 先锋影音ⅴa中文资源 | 亚洲色一色l噜一噜噜噜 | 亚洲中文字幕2020无线码 | 五月激情婷婷丁香综合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