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語文教案優選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梁。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內容:鯨
教學要求:
1、了解鯨的形體特點、種類、進化過程和生活習性,培養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運用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等表達方法寫簡單的說明文。
教學準備:鯨進化的圖片,和VCD;投影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2課,齊讀課題。
二、導入新課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鯨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么你能告訴大家鯨可以分哪兩類嗎?(須鯨、齒鯨)
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課文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
三、學習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上來就向我們介紹了鯨的什么特點?(體形大)
請大家讀讀課文,找找課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說明鯨的體形大的?
根據學生回答,指導歸納說明方法并指導朗讀。
過渡:除此之外,作者還向我們介紹了鯨的生活習性,現在就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擇一個你們最感興趣的`部分,根據剛才的學習方法展開學習。
(二)學習第四——七自然段
1、示學習要求:認真讀課文,想想作者介紹了鯨的什么特點,他是怎樣介紹的?
2、生自學。
3、匯報交流:哪組先來說,你們一組都讀懂了哪部分的內容。
吃食
(1)須鯨和齒鯨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從中你體會到鯨吃食有什么特點?(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
(3)分男女生讀課文。
呼吸
(1)鯨呼吸時有什么特點?(用肺,噴水柱)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2)不同種類的鯨噴出的形狀也不一樣
(3)畫一畫鯨呼吸時噴出的水柱。出示學生的畫,判斷說明原因,用上“因為……所以……”說一句話。
(4)師引讀。
睡覺
(1)鯨睡覺時是什么樣子的?(聚、頭朝里、圍成一個圈)
(2)出示鯨的圖片,指明上臺擺敗看。
(3)對鯨睡覺的樣子感興趣的同學站起來讀。
生長
(1)通過這一段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2)作者用到了哪些說明方法?
(3)齊讀課文。
(三)學習進化過程
你們知道嗎?很早以前鯨并不是這樣的?出示鯨的進化圖片,師做一個簡單的介紹,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請大家讀讀課文,找找(陸地——淺海——海洋)
鯨的進化經過了很長的時間,從哪些詞可以看出,指導朗讀。
默讀全文:說說為什么鯨不是魚類而是哺乳動物?
四、片段練習
通過課文,我們了解了鯨的體形、進化、生活習性方面的知識,課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識,如果你是鯨,最想向大家介紹哪些方面的知識。
我們就來寫一寫
投影出示:
鯨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鯨,來自大海深處。
從你所收集的資料中,選擇一個方面進行介紹,注意運用適當的說明方法,將特點介紹具體,詳細。
學生練筆。
出示學生作品,集體評講。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朗讀詩歌,品味詩歌語句的深層含義。
2、聯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人生的哲理。
過程與方法
1、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學習詩歌。
2、反復朗讀感悟,體會詩歌中表達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領會詩歌中闡述的人生哲理,體會作者為實現理想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的精神。
2、學會設計自己的人生,并樹立為人生目標不畏艱險、努力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點:
1、理解“山”和“海”的深刻含義。
2、嘗試合作性、探究性的學習方式,品味詩中重點字詞及語句的深層含義,體會文中所闡述的人生哲理,并能聯系生活實際加深理解。
教學難點:
對“山”與“海”的理解。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已經從小學進入了中學,這個時候就是你們人生道路上的一個新的起點在這個起點上,相信每個人對自己以后的人生都會有過朦朧的“夢”,這個夢就是我們的理想,你們的夢是什么呢?能給大家說說嗎?(請4、5位同學起來發表自己的看法)
大家的理想都很不錯,我們又該怎樣為著理想而努力奮斗呢?(學生各抒己見)
不錯,理想的實現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努力,要有毅力和恒心今天我們學習的《在山的那邊》,就是一篇關于理想實現的詩歌看看我們從中能得到什么啟發
2、寫作背景。
王家新,出生在湖北省的武當山下,在他童年的五六年里,一直沒有走出那山的世界一片寂靜的校園,一條清澈的小溪以及無數座環抱著的群山,便構成了他幼小的心靈世界而作為一個充滿著強烈好奇心的少年,決不會滿足于這片小小的天地于是他產生了一種想法,在山的那邊是什么,并為著這一個理想進行艱苦地探尋,甚至影響了作者的一生后來,他把在探尋和奮斗過程中的所有感受和體驗寫成了一首詩,于是就有了這篇課文《在山的那邊》
二、初讀,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正音。
2、學生自由朗讀,注意以下字詞的音形義
癡想 (chī) 隱秘 (mì) 苦澀(sè) 凝成 (níng) 誘惑 (yòu)
喧騰(xuān) 耽于(dān) 一瞬間(shùn) 喧騰(xuān) 枯干(kū)
癡想:不能實現的癡心想法 一瞬間(shn):一眨眼之間
誘惑:①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②吸引、招引文中的意思是指山在吸引著我喧騰:喧鬧沸騰文中指大海的洶涌澎湃 隱秘:隱蔽,不外露
鐵青:形容人恐懼、盛怒或患病時發青的臉色 枯干(kū):失去水分,沒有水
3、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三、研讀與賞析 默讀詩歌,思考問題
1、詩歌兩部分各寫什么內容?
從時間上說,第一詩節寫我童年的時候;第二詩節寫我長大以后
從內容上說,第一詩節寫我想望和困惑;第二詩節寫我長大以后的拼搏和奮斗
第一節:我的童年;我的想望和困惑。
第二節:我長大后;拼搏和奮斗。
2、詩歌中的山還僅僅是山,海還僅僅是海嗎?探究一下,“山”與“海”蘊含著什么意思?
從象征意義上說,第一詩節寫的“山”和“海”就是現實中“山”和“海”,第二詩節中的“山”象征了困難,“海”象征理想的境界
3、詩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到達理想境界,是要歷盡千辛萬苦的,只有不怕困難,才能實現人生理想。
四、小結
這首詩表達了一種信念,蘊含了一個哲理詩人以群山和大海為意象,用大海比喻理想,用群山比喻重重困難,用爬山比喻艱苦奮斗,從而告訴人們,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為多次奮斗不能達到目的就灰心喪氣。
第二課時
一、檢查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二、研讀與賞析
1、探究課后練習二。
(1)“癡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癡迷的程度表達了“我”從小就不愿困居于狹小的天地,而要追求新的天地的理想。
(2)“鐵青著臉”, 這是擬人手法“我”爬上山頂,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好像山在那里責備“我”癡心妄想,臉色鐵青。
(3)因為總以為爬上山頂就可以望見大海,所以每座山頂都是那樣富有誘惑力。
(4)“枯干”形容對理想的渴望。
2、小組合作交流。
(1)為什么說是“隱秘的想望”?
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了望見大海,這個想望并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秘”。
(2)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喧騰”的是海嗎?)
喧騰、激蕩的是心中的理想和信念。
(3)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照亮”意味著什么?在這“一瞬間”中,將有怎樣的情感體驗?)
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驚喜、興奮。
(4)“零分”指什么?為什么說“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零分”指幻想的破滅“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現實給我的幻想打了個零分,比喻我的幻想全部落空。
(5)“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卻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這顆“種子”是什么?為什么說是“飄來的”?為什么“扎下了深根”?
“種子”是媽媽說的山那邊是海的信念理想媽媽是由我的癡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也并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扎下了深根”表示“我”對著信念的渴望。
(6)“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過/當我爬上那一座座誘惑著我的山頂/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這句的三個數量詞用得特別好,大家體會一下有什么樣的妙處?
“一次又一次”,強調了“我”失望次數多。
“又一次次”,強調了“我”的努力,不灰心。
“一座座”,說明“我”遇到的困難非常多。
(7)“因為我聽到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來/一次次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這幾句是寫實際的景物還是虛寫?它有什么含義?
虛寫,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蕩,鼓舞著“我”不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干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潮“漫濕了我枯干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干,變得充實而有活力。
三、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想一舉成功,一旦失敗怎么辦?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學生回答:不能達不到目的就灰心喪氣,因奔向理想的人生的征途是漫長的,跌倒后要能爬起來,只要堅持就能成功。
四、小結
要想翻過山,見到大海,必須百折不撓,堅持奮斗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讓我們牢牢記住本課中的”海”。
讓我們再一次飽含激情齊誦!讓好詩伴你健康地成長!
板書設計:
海
理想境界
山
艱難險阻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通過文中重點詞句來把握課文內容,學習文中的說明方法,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太陽》一課是一篇典型的說明文,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的?文中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呢?下面和老師一起來學習。
二 學習說明方法
1、回顧太陽的.特點:遠、大、熱。
2、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這些特點寫清楚的?
合作交流,匯報探究結果。
⑴學習“遠”的小組匯報,教師就匯報適時引導
如,看課件做口頭練習:“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引導學生發現通過列數字和舉例子方法來進行說明,更準確,更容易理解。
⑵學習“大”的小組匯報,教師相機播放課件。
如,看課件說體會:左邊是130萬個地球,右邊是一個太陽,中間以等號連接。教師總結并鼓勵學生發現的列數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⑶ 學習“熱”的小組進行匯報。
要求這一組學生在聽完前兩組匯報后,說得要有條理,適當引導說出列數字的說明的方法。
⑷ 指導朗讀,深入體會太陽特點及表達方法。
四、作業超市
用今天學到的說明方法寫一寫月亮吧。
語文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通過與兩類人的比較,能說出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高尚情操。
2、正確把握文章的主題。
3、理解作者憂樂觀的現實意義。
學習重點、難點: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
2、通過對作者憂樂觀的評價,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學習過程:
一、美景欣賞
自讀課文,劃出描寫岳陽樓景色的句子,讀一讀,試簡要概括它們的特點,并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
二、情感體驗
1、劃出文中描寫人們欣賞景物所產生的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說說他們有什么不同。
2、造成他們產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是什么?結合課文內容,試作分析。
三、作者之志
1、面對這樣兩種人的表現,作者的.態度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2、從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寬廣胸襟和的政治抱負。
四、文章主題
1、滕子京是否屬于“仁人”?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2、你認為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什么?
五、“仁人”之心
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范仲淹身上,我們看到了憂國憂民的責任心和先苦后樂的憂樂觀。面對這樣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樣的感悟。請聯系你的生活實際談談。
六、學(教)后記
七、隨堂練習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1、解釋加點字詞
⑴古仁人之心()⑵或異二者之為()
⑶先天下之憂而憂()⑷微斯人()
2、翻譯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誰與歸?
3.“古仁人”的“憂樂”與“遷客騷人”的“悲”“喜”形成鮮明對比,前文中概括寫“遷客騷人”的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4.文段中表達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是;表達作者政治抱負的句子是。
5.下列說法不恰當的是:()
A此段文字在《岳陽樓記》中是顯示主題的段落,作者在此段中抒發了自己的遠大抱負。
B此段文字探究了古仁人的博大胸懷,揭示了古仁人與上述兩種人不同的思想根源。
C此段文字在前文寫景的基礎上闡發議論,點明全文的中心。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要求:
1、復習鞏固本單元的生字。說說他們的筆畫和筆順,再按筆順描紅。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6個詞語,練習把句子說完整。
3、照樣子寫字。
4、通過綜合性學習,幫助學生鞏固漢語拼音知識,在讀讀、寫寫、做做之間形成能力。
5、正確的讀背成語和古詩,增加語言積累。
6、觀察圖畫,根據要求穿悄悄話,提高聽話能力。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看清筆順
1、審題
2、指導
(1)學生自讀第一組的4個生字。
(2)出示卡片個別、集體認讀。
(3)學生同桌交流生字的筆畫和筆順。
(4)指名按順序說說每個生字的筆畫和筆順。
3、練習,學生按筆順描紅。
4、反饋
二、教學第二題:學用字詞句
1、審題(1)指名借助拼音讀題目。
2、小朋友們,秋天到了,果園里的水果豐收了,仔細看圖,圖中有哪些水果?
3、認讀生字詞。
4、指名說說蘋果的樣子。
5、指名將蘋果與拼音、詞語用直線連起來。
6、同法學習下面的'詞語。
7、句子訓練
(1)你愛吃哪些水果,為什么?
(2)
自己試著用“我喜歡吃的水果有---------,有----------,有------------,還有-----------”這樣的句式說一說。
(3)指名說,提出說話的要求。
(4)與同桌交流自己喜歡吃的水果。
8、指名學生按提供的句式回答問題。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寫好鉛筆字
(一)審題
學生借助拼音讀題目。
(二)指導
1、出示卡片認讀“蟲、貝、樂”三個字。
2、指名按筆順書空。
3、說說這三個字在寫時要注意什么。
4、指導學生觀察“蟲”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5、師在黑板上范寫“蟲”。
6、學生練習。
7、同法學習練習書寫其余的字。
二、教學第四題:做做讀讀
1、審題
(1)范讀。學生借助拼音讀題。
(2)交流本題的要求。
2、指導
(1)指導學生找到“大象”應填到圖中的位置。
(2)讀圖左邊的漢語拼音,說說要填哪幾種動物的拼音卡片。
(3)填完時讀一讀。
3、綜合練習。
(1)各人取出自己做的動物拼音卡片來。
(2)以小組為單位,互相抽讀。
一、教學第五題:讀讀背背
第一部分:一組成語
(1)審題
(2)指導
學生自讀詞語
看圖,找一找“紅日東升秋高氣爽窗明幾凈書聲瑯瑯”分別從圖中哪些地方看出。
教師描述這組詞語描繪的情景。
(3)練習
第二部分:古詩
(1)審題
(2)指導
指導看圖:圖上有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天空中高高掛著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像什么?
教師范讀古詩,簡單介紹詩人李白。
學生借助拼音自讀古詩。
指名試讀。
(3)練習朗讀,熟讀成誦。
第三課時
教學第六題:口語交際-------悄悄告訴你
一課前準備
教學掛圖,準備若干句要傳的悄悄話的內容。
二、審題
揭示話題:口語交際----------悄悄告訴他
三、指導
1、指導觀察圖畫
圖上有些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
2、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讀下面的一段話,弄清本次訓練要求。
3、指導練習。
(1)做示范
(2)練習傳話
4、小組內練習
反饋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的教案06-12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語文園地六》教案05-30
語文園地教案03-16
語文《荷花》教案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