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集合4篇)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4篇,歡迎大家分享。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1、通讀課文,讀準字音。
2、對照注釋準確翻譯全文,掌握重點詞句。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以指導現實生活。
【課前預習】(多媒體呈現)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自度其足()遂不得履()?()?
吾忘持度()寧信度?()
2、文學常識
《鄭人買履》選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
___末期________家,________的主要代表人物。
3、自讀課文,當堂成誦。
4、寫出你不理解的字、詞、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作者及文體簡介:
1、走進作家作品
韓非:戰國末期哲學家,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鄭人買履》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韓非子》是戰國末期韓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
2、寓言:是一種文學體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較深的道理,以進行勸喻或諷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張、擬人等手法。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體會朗讀節奏,了解大意)。
2、MP3范讀(注意字音、朗讀節奏、重音、語調)。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3、讀懂文意
1、參照書下注解認真閱讀原文,翻譯全文。
2、圈出你認為重要的字詞句,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等待全班討論。
4、讀出韻味,讀出寓意
學生齊讀(要讀出鄭人“忘持度”的懊惱之情、“回答別人時”的執迷不悟的神氣,“別人問話”應表現出疑惑之情。)
(三)合作翻譯
1、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參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沒有注解的語句,查閱工具書解決;解決不了的,畫下來,待全班集體討論解決。
2、集體解難。
各小組提出在疏通文意中遇到的問題,集體討論,教師適時點撥給予解答。
重點語句
(1)鄭人有欲買履者“定語后置”句,現在順序應為:有欲買履(的)鄭人。
(2)寧信度,無自信也倒裝句,實際上為:“寧信度,無信自也。”
(四)質疑交流,把握內容
1、構建畫面
事情的起因:欲買履,度其足
事情的經過:至之市——已得履
忘持度——反歸取之
事情的結果:市罷,遂不得履
2、結合《鄭人買履》中能反映那個買鞋的鄭人思想性格的語句,說一說你認為買鞋者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
示例:《鄭人買履》中的買履者是一個十分死板,固執的又愚蠢的'人,文章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至”、“忘”、“反”、“取”等動詞,勾畫了買履者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腳的愚態,當別人問他“何不試之以足”時,他“寧信度,無自信也”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
3、理解文章寓意:諷刺那些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實際采取靈活對策的蠢人。(做事不注意從實際出發,教條主義的人。)
(五)自主小結
(六)學生質疑
【當堂訓練】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二)翻譯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之市,而忘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及反,市罷,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何不試之以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寧信度,無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課后提升】
(一)簡答:
1.請你給這則寓言故事分層,并寫明層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則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少寫出兩個帶“履”的成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釋。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
2.及反,市罷,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
(三)辨別下邊語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_______
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文段并翻譯。
卜妻為褲
?鄭縣人卜子,使其妻為褲,其妻問曰:“今何如?”夫曰:“象吾故。”妻子因毀新令如故。
(譯文)鄭縣人卜子,一次,讓妻子為他做條新套褲。妻子問:“這條套褲做成什么樣式的呢?”卜子隨口回答說:“就照我那條舊的做吧。”
于是,妻子做好新套褲后,又按舊褲的樣子,把它弄得又臟又破,看看差不多了,這才交給丈夫。
語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這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著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贊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于奉獻的精神。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了解神話傳說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于奉獻的精神。
課文的學習重點是了解女媧為拯救人類,怎樣冒著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難點是在閱讀中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
【教學目標】
1、認識17個生字,會讀、會寫10個生字。繼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寫字的能力。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2、能初步體會女媧的志向及她補天的經過。了解女媧的性格。
3、激發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的志向,為實現自己的志向而不懈努力。
4、有感情朗讀課文,受到思想熏陶。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詞,體會女媧的遠大志向及補天的辛苦。
【教學難點】
明白女媧補天的原因。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教師)。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你們喜歡神話故事嗎?你們都聽過或看過哪些神話故事呢?說說看。
(《精衛填海》、《西游記》、《寶蓮燈》、《哪咤傳奇》等)
2、是的,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勤勞而富有智慧,他們憑借豐富、大膽的想象,創造了許多優美的神話故事。《女媧補天》就是其中之一。板書。
3、讀要帶著疑問去讀,看到題目,你想提出哪些問題?
(女媧是誰?為什么要補天?怎么樣補天的?結果怎么樣?)
三、再讀課文,感受天塌地陷后造成的嚴重后果
1、自由讀文,出示自學要求:
⑴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做到字詞讀正確,句子讀通順。
⑵ 女媧是誰?為什么要補天?畫出有關句子。
2、檢查字詞:
轟隆隆塌下 露出 燃燒 圍困 掙扎 熄滅 冶煉 液體 山岡
3、交流問題1:
女媧是誰?
4、交流問題2:
她為什么要補天?
出示:遠遠的天空塌下一大塊,露出一個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現了一道道深溝。山岡上燃燒著熊熊大火,田野里到處是洪水。許多人被火圍困在山頂上,許多人在水里掙扎。
⑴ 自己認真讀讀,你感受到了什么?從哪里感受到的?
交流。
指名讀,齊讀。
⑵ 此時此刻,你就是女媧,你見到了這悲慘的景象,你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傷心 難過)為什么傷心?
5、面對這些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們,女媧是怎么做的'?
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場雨,把天火熄滅。又造了船,好救出掙扎在洪水中的人們。
你體會到了什么?(從立刻一詞體會到了為了救人,她很著急。馬上就去求雨神了。)她會怎么求雨神降雨?
為了拯救人們,女媧造了船,又不惜去求雨神。你覺得她是怎么樣的人?
(一心為了人們 善良)
6、出示:
不久,天火熄滅了,洪水中的人們終于被救上來了,山頂上的人們也獲救了。可是,天上的大窟窿還在噴火。
從這句話中你知道了什么?(人是獲救了,但是危險還可能存在。)要想沒有危險,只有怎么做?
(補天)
7、找出女媧補天的有關句子。認真讀一讀,想想哪些地方令你感動?
出示:女媧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把天補上。她跑到山上,去尋找補天用的五彩石,她原以為這種石頭很多,用不著費多大力氣。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于是,她又找啊找啊,終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五彩石找齊了,女媧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里面,用神火進行冶煉。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里,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
交流:
冒著生命危險看出補天是一項危險的工作,但女媧還是作出了這么個決定。
忙了幾天幾夜、找啊找啊看出女媧為了找齊五彩石花了很多時間。找了很多地方。
(很用心、細致)
五天五夜也能看出冶煉的時間長。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外國的兒童詩,它借詩歌的形式,用富含哲理的語言。介紹了書帶給人們的是樂無窮,它是知識的海洋,給予人世的真諦、凈化人的心靈。全詩共有4個小節。讀時瑯瑯上口,同時又意味深長,耐人尋味兒。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內容,背誦這首詩。
2、引導同學在反復吟誦中感知、體味、鑒賞,感悟這首詩的內涵。
3、抓住能喚起同學相似感受的關鍵語句,啟發同學聯系自身的實際來豐富對課文中富有人文氣息的內容理解。
4、了解詩歌的語言風格,學習詩歌的表達方式。
教學重、難點
理解“為什么說書是神奇的”
課前準備:
教師:作者簡介,文章拓展資料
同學:預習課文,查找與書有關的資料
教學流程:
一、你課前搜集了哪些有關書的名言警句?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生活中書帶給你了什么?從而引出課題
二、初讀課文,理清詩的脈絡
1.認字環節
點出 “履”“扉”這個字,并解釋 以和這幾個詞浩瀚、一貧如洗、樸質無華
2.初讀課文,回答問題
為什么說書是神奇的?談一談你對每一小節詩的理解?[同學活動:由同學說出書的作用,然后教師可以伺機讓同學通過各種形式的練讀:齊讀、指明讀、競賽讀、男女生讀等形式,讓同學感受書的神奇。激發讀書的熱情]
(詩中之字貴如金,濃縮就是精華,每一小節短短的詩文都可以成為每一位同學發揮想象力的源泉,他們可以給每個人帶來一個與書結伴的故事,從而升華自身的感性認識。重點對2.3.4小節加強理解)
三、激發對讀書的'熱愛之情
你曾經都讀過什么書?有什么感悟?
(同學從讀詩、體會詩、再到講故事經歷了這樣步步洗禮,感情的升華,讓同學脫口而出自創得詩歌,有了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
你能嘗試著背誦本篇詩歌?
(從讀詩、悟詩、講詩再到背詩同學已經對本課詩文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為下步的仿寫詩歌做好
(由同學說出書的作用,然后教師可以伺機讓同學通過各種形式的練讀:齊讀、指明讀、競賽讀、男女生讀等形式,讓同學感受書的神奇。激發讀書的熱情)
四、拓展延伸
拿起手中的神奇之筆,續寫《神奇的書》這首詩,抒發你對書的感情
(通過閱讀得步步熏陶,感情的積淀,讓同學把自身的想法寫出來,發揮自身的想象翅膀,給他們一次創作自身詩歌的機會,為以后的作文教學找到了切入點,逐步建立對詩歌的敏感,培養同學對詩歌的興趣,此環節是一個拓展環節)
五、作業設計與拓展:
1、積累本課的生字、詞。
2、練筆:我與書。
語文教案 篇4
課題:積累.運用
教學要求:
1、理解讀讀背背中的詞語,讀熟后背誦下來,積累詞匯。
2、閱讀短文,理解短文內容。激發學生了解祖國,熱愛祖國的熱情。
3、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培養真情實感。
教學重難點
積累詞語,培養閱讀能力;引導觀察,學會表達出真情實感。
課時安排:4課時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案02-22
語文的教案11-16
語文教案初中語文教案01-10
精品語文教案范文語文優秀教案04-11
小學語文語文園地教案11-19
語文《語文園地一》教案03-19
語文《荷花》教案11-26
語文荷花教案09-02
語文《豐碑》教案02-06
語文《師說》教案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