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驚弓之鳥》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搭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作出正確分析。全文不僅用字極為準確,而且在寫法上也極有特點,那就是:小至更羸對大雁分析的句子,大至整篇課文的結構安排,都是通過倒裝因果關系的句段組合來謀篇布局的,不僅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的特點,也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內容。
2、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文本的以上解讀,結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出發,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驚”、“孤單失群”、“驚弓之鳥”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更羸最后說的四句話之間的邏輯關系。
(3)了解課文內容,能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
(4)能分角色朗讀課文。
3、說教學重難點
通過以上分析,我把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作為教學的重點,“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作為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和學法
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我選擇以下教法肯和學法:
1、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本節課我始終讓學生帶著“這是一只怎樣的鳥?”“更羸是個怎樣的人”這兩個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因為任何思維都是從問題開始的,有價值的問題能啟發兒童深刻思考,并能引導他們去提出新的問題,培養他們的思維、認識能力,促進讀寫技能的發展。
2、圖解文字法。課文第五自然段中的兩個“直”含義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因此,我在教學時采用圖解文字法,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于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3、角色體驗法。在第四板塊的教學中,我給足時間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在不斷的角色體驗過程中,使學生的生命活力得以外化,同時也能更好地體會人物身上所蘊涵的情感因素。
三、說教學過程與設計意圖
為了把預設目標落到實處,我想用兩課時來完成本課教學。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
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感知大意,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指導學生書寫生字。第二課時的重要人物是通過研讀1-5自然段和第9自然段,理解“驚弓之鳥”的含義,讀懂更羸的話,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
下面我著重來說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本課教學共分四個板塊:第一板塊——提出問題,導入新課;第二板塊——研讀1-5自然段,明確這是一只怎樣的鳥;第三板塊——研讀第9自然段,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第四板塊——角色朗讀,深化主題。
第一板塊——復現問題,導入新課
在齊讀課題:驚弓之鳥后,老師引導: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留下了兩個問題還沒有解決,是哪兩個呢呢?學生反饋,老師利用課件出示這兩個問題:1)這是一只怎樣的鳥?2)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板塊——研讀1-5自然段,明確這是一只怎樣的鳥
【閱讀一篇文章,在整體感悟的基礎上,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來深入閱讀文本。這一板塊,我以“這是一只怎樣的鳥?”作為切入點,引出對兩個重點句的研讀,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了“驚弓之鳥”的含義。既承接了題目“驚弓之鳥”,又為下文的“更羸是一個怎樣的人”埋下伏筆。用箭頭畫出大雁飛行的路線,幫助學生理解兩個“直”字的不同含義,則是典型的圖解文字的方法。這是引導學生把語言還原成形象的一種方式,有助于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
第三板塊——研讀第9自然段,體會更羸觀察、分析的邏輯關系
過渡:那天,和魏王一起出去打獵的人一定不止更羸一個,為什么其他人都沒有發現,而更羸卻能發現這只大雁呢?預計學生會說:因為更羸仔細觀察。(板書:仔細觀察)其實,更羸不僅仔細觀察,而且非常善于分析呢。(板書:善于分析)課文哪一自然段寫更羸非常善于分析呢?快找出來讀一讀。
1、默讀第九自然段,用劃出更羸善于分析的句子,并引導反饋,課件出示。
這兩個句子是突破本課難點的一個突破口,我是這樣來教學的。
2、研讀句子: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得不到幫助。
這個句子不難理解,因此我采用句式變換的方式,讓學生在說話訓練的過程中感受更羸善于分析的特點。
3、研讀句子:它一聽到弦響,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了下來。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讀句子,初步感知更羸的善于分析。然后,我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在組內,四個人輪流當更羸,向大家解釋自己的分析推理過程,要求用上下面的句式:“一……就……”。接著請小組派代表匯報,老師相機板書:弦響-害怕-高飛-裂開-掉下來
4、朗讀第九自然段,加深理解更羸是怎樣分析推理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分析和綜合是思維的基本過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了解這兩個句子,從而感受更羸分析推理的過程,不僅能使學生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這樣,把能力的訓練落到了實處!
5、聽了更羸的分析,如果你是魏王,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預計學生會說:更羸你真會觀察分析。
更羸,沒想到你真有這樣的本領。
更羸,聽你這么一分析,我才知道射箭還有這么多的學問……
【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在理解成語內容的基礎上,體會更羸高超的射箭本領、認真細致的觀察習慣和令人折服的分析能力,抒發對更羸的贊嘆之情,領悟課文的寓意!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驚弓之鳥》是語文第五冊的第三單元中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這是一則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魏國一位有名的射箭能手更羸不用箭,只需拉弓,便使天上飛過的一只大雁掉下來的事。從中反映出更羸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并能根據所見所聞做出正確分析。全文共八個自然段。先講述了更贏射大雁的經過和結果;接著講述了更贏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我預設了如下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1、認字9個,寫字7個,學習多音字“更”。
3、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知道課文主要內容。
三、說教學重點:
認字寫字;朗讀課文
四、說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
五、說教具:課件
六、說教學過程
1、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我在設計導語時,采取了設疑導入的方式。
2、教師讀目標,為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在我讀完目標后,隨即問學生:“同學們有信心完成學習任務嗎?”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但我認為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的。
3、學習字詞。
此環節我設計的是:先出示自學指導(一)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射、郊、慢、指、翅、膀、悲”會讀、會寫、會組詞。
(2)、認讀“更、箭、獵、疑惑、弦、慘、愈、孤”,會給多音字“更”注音組詞。
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學習,教師在教室里巡視指導,督促學生快速的完成任務。5分鐘后,我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我會指中等學生先認讀,如果有錯誤,就請優等生來糾正,然后再請優等生多領讀幾次。最后請幾位后進生來讀一讀,出現錯誤后,找學生來糾正。下一步是提問:哪些字容易出錯?誰來提醒大家一下?對于易錯的字,隨即讓學生在課桌上書空。最后找幾位(后進的)學生板演,其余學生在練習本上進行聽寫。聽寫完后找同學批改黑板上學生寫的。對于綠色通道的生字,我會找不同層次的學生反復地認讀,直到讀熟。然后學習多音字“更”指名給它組詞。然后帶領學生多讀幾次,以鞏固記憶。
4、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在這一步,我同樣是先出示自學提示: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不斷句。
(2)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并且完成填空。讓學生根據提示進行學習。教師巡視指導學生有序進行。小組交流完后,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首先指幾名學生分段朗讀,其余傾聽并圈畫錯誤。每個學生讀完后就進行評讀,及時糾正錯誤,會給學生加深記憶。然后我會出示一個填空題,讓學生根據提示來總結課文的主要內容,降低難度。最后找不同層次的學生來給課文分段。有了不同意見讓學生說出自己的依據,最后大頻幕展示正確的答案。
學完后我會對本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小結。
5、當堂檢測,精煉促效。
本節課的我結合目標設計了鞏固練習:
。1)在文中找近義詞。
。2)給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3)多音字“更”組詞。
。4)畫一畫。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驚弓之鳥》是一篇講讀課文。這是一個成語故事,講的是古時候有個射箭能手叫更羸,他不用箭,只是拉一下弓,就使天上飛的一只大雁掉下來。原來這是只受過箭傷的,孤單失群的雁,一聽到弦響就嚇得從天上掉下來了!绑@弓之鳥”這個成語因此得名,比喻受過驚嚇,遇到一點兒類似的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這則成語故事故事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全文共九個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順序展開敘述,先寫更羸說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來;然后寫更羸試了一下,大雁果然從半空中直掉下來;最后環環相扣的說理,分析推斷虛發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說服力的推理文章。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從更羸善于觀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啟發,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初步培養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扼@弓之鳥》這一課的重點是最后一個自然段更羸說的話。這一段講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共有四句。第一句說的是他看到的和聽到的情況,看到的是——它飛得慢;聽到的是——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說他根據看到的的聽到的進行分析;從“飛得慢”,知道“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愈合,還在作痛”;從“叫得悲慘”,知道“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群,得不到幫助”。第三、四句說的是他進一步的分析;這樣一只受過箭傷、孤單失群的雁,聽到弦響,以為又有什么危險了,心里一定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拼命往高處飛就要使勁,一使勁,傷口就會裂開;傷口一裂開,疼理不能飛了,就會掉下來。更羸正是經過認真的分析,才得出只要拉一下弓,那只大雁就能掉下來的結論的。在他向魏王說“我不用箭,中要拉一下弓,這只大雁就能掉下來”時,已經周密地思考、分析過了,他這樣說是有根據、有把握的。更羸之所以能做出這樣的正確分析和判斷,是因為他善于觀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認真、聽得仔細,并且能夠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思考。
教學時,教師要把著眼點放在引導學生理解、體驗更羸觀察、分析、判斷、推理的'思維過程上。這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
2、教學目標根據新課標對三年級的閱讀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等詞語,懂得“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
。2)分角色朗讀課文,抓住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3)從課文的學習中受到啟發,懂得只有善于觀察、善于分析,才能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學習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3、教學重點、難點鑒于課文內容主要是更羸的分析、推理,而三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從教材和學生這兩頭著眼,引導學生理解更羸說的話,應作為教學的難點;在此過程中有機地培養學生樂于觀察、勤于思考的興趣和習慣。
4、教具準備配樂朗讀的磁帶、生字卡片。
5、課時安排用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認識生字詞。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在此基礎上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閱讀教學要以讀書為主,要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針對教材和學生實際,本課擬采用“四讀法”組織教學。即一讀明大意,二讀識生字,三讀練重點,四讀悟道理。
2、學法本課的學法和教法基本一致,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力求“四個不變”:
。1)變先講后學為先學后講,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也可以針對學生暴露出來的問題,有針對性地講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2)變完全有教師控制的教學過程為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最后一個自然段采用“個體自學——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形式組織學習活動。
(3)變學生被動回答教師的提問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4)變課堂作業課外完成為當堂完成。
三、說教學程序
1、揭示課題,聽讀課文,了解大意。
2、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3、學生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4、教師組織討論:
。1)更羸是怎樣射大雁的?大雁聽到弦聲后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可找出課文中的話讀一讀。
。2)魏王看到這一切表現得怎樣?哪些詞語寫出了魏王吃驚的程度?他為什么這樣吃驚?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讀書體會自由發言。
5、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五六自然段。提醒學生讀第五自然段要突出“直往上飛”和“直掉下來”中的兩個“直”;讀第六自然段要突出“啊”、“大吃一驚”、“真有”、“這樣”等詞語。
6、教師引言:更羸真有這么大的本事嗎?
7、分小組學習課文最后一自然段。教師提出學習要求:認真讀最后一自然段,想想更羸說的話,哪些是他看到的的聽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的?
8、小組討論學習后全班交流。每組先定一個同學說,教師適當點撥,最后進行小結。在此過程中有機地進行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分析的能力。
9、升華:更羸的本領大,除了是個射箭能手,他還有什么本領?你喜歡他嗎?說出喜歡的原因。
10、總結:(1)說說“驚弓之鳥”這個成語的意思。(2)你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啟發?
11、分角色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12、學生完成課堂作業:掌握“驚弓之鳥、魏國、射箭、打獵、大雁、拉弦、悲慘、愈合、裂開”這幾個詞語。
附板書設計:
飛得慢————受過箭傷驚弓之鳥
叫得慘————孤單失群掉下來————傷口裂開
更羸,善于觀察,勤于思考分析。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相關文章:
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12-15
驚弓之鳥語文說課稿03-31
《驚弓之鳥》小學語文說課稿05-27
人教版小學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04-20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07-20
小學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01-21
人教版小學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范文04-20
《驚弓之鳥》小學語文說課稿【精選】03-25
三年級語文《驚弓之鳥》說課稿3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