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高考真題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時間:2024-05-25 10:59:53 語文閱讀理解 我要投稿

(熱)歷年高考真題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在學習、工作中,我們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閱讀答案,閱讀答案是我們解答閱讀題的金鑰匙。一份好的閱讀答案都具備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熱)歷年高考真題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歷年高考真題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歷年高考真題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1

  每個人皆能求得榮譽,只有少數人可獲得名聲,因而只有具有特殊卓越成就的人才能獲得名聲。

  這類成就可分為立功、立言二種,立功、立言是通往名聲的兩條大道。兩條大道各有利弊,主要的差異在于功業如過眼煙云,而著作卻永垂不朽。極為高貴的功勛事跡也只能影響一時,然而一部光芒四射的名著卻是活生生的靈感源泉,可歷千秋而長新。功業留給人們的是回憶,并且在歲月中漸漸地被淡化,終至完全消失,除非歷史將他凝化成石,流傳后世。著作的本身便是不朽的,舉例來說,亞歷山大大帝所留在我們心目中的只是他的盛名與事跡,然而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荷馬等人依然健在且活躍在每個學子的頭腦中,其影響一如他們生時。

  立功需要依賴機遇才能成功,因此得來的名聲一方面固然是由于功業本身的價值,另一方面也的確是靠風云際會才能爆發出璀璨的火花。比如,戰功的評定,它所依據的是少數見證人的證辭,然而這些見證人并非都曾在現場目擊,即使果然在場目擊,他們的觀察報道也不一定都公允。以上所說的是有關立功的幾個弱點,但可以用它的優點來平衡。立功的優點在于它是一件很實際的事,也能為一般人所理解。

  立言的情形恰與立功相反。立言不依賴偶然的機遇,主要靠立言者的品格學問才可以長存不朽。此外,所立之言的真正價值是很難斷定的,內容愈深奧,批評愈不易。通常,沒有人足以了解一部巨著,而誠實公正的批評家更是鳳毛麟角。所以,靠立言而得的名聲,通常都是累積許多判斷而成的。在前面我已提過,功業留給人們的是回憶,而且很快就成為陳年舊物了;然而有價值的著作,除非有喪失的章頁,否則總是歷久彌新,永遠以初版的生動面目出現。所以,著作不會長久被誤解的,即使最初可能遭到偏見的籠罩,在長遠的時光之流中,終會還其廬山真面目。也只有經歷了時光之流的沖擊與考驗,人們方能來評論著作,而它的.真正價值也才會顯露出來。

  名聲實在僅是與他人相比較的結果,而且主要是品格方面的對比,所以,評價也就因時因人而異。某人的名聲可能因新秀的崛起而使他原有的聲望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沖擊或湮滅。因此,名聲是依靠絕對價值來評判的,而所謂絕對價值,只存在于那些出類拔萃之人物,直接地靠其本身而傲視同類,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為他人剝奪。所以為了增進我們和社會的幸福,我們應該全力追求偉大的頭腦和心靈。沒有反射體我們無以看到光線,沒有沸揚的名聲我們便不可認識真正的天才。然而,名聲并不代表價值,許多的天才沉沒于默默無聞之中。萊辛便說過:“有些人得到了名聲,另一些人卻當獲而未得。”

  (金玲譯,有刪改)

  15.文章說“立功”與“立言”是通向“名聲”的兩條大道,請簡要分析二者的主要區別。(6分)

  【答案】①立功的影響是有限的、易逝的,立言則是無限的、永存的。②立功要靠機遇,立言則無需機遇。③立功很實際、易被理解,立言要靠諸多判斷的累積、不易被理解。

  【解析】二者的區別,主要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既然是區別,就要成對答出這種區別,思維上要求縝密。

  【評價】這道題屬于概括題,而且行文思路在二者區別的體現上是非常明晰的,難度不是很大。

  16.文章最后一段說“名聲是依靠絕對價值來評判的”,又說“名聲并不代表價值”,二者是否矛盾?請簡要分析。(6分)

  【答案】不矛盾,這是兩個不同層面的表述。前者是指真正的名聲依賴其內在價值。后者是指因缺失條件而未獲得名聲的人,其內在價值同樣不朽。

  【解析】第一句話要關注其前“因此”一詞及其后的解釋,第二句話要關注其前“然而”一詞及其后的論證。前句是結論句,后句是觀點句。同時,第一句要把握住關鍵詞——“絕對價值”,第二句要理解此句的潛臺詞:“無名聲者并不是沒有價值”或“有名聲者并不具有價值”。再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取舍作答。

  【評價】此題是有些難度的,尤其是對“絕對價值”的體會,要抓住文中的“品格”“靠其本身”“追求偉大的頭腦和心靈”來進行概括,如果答成“名聲是依靠本身品格、偉大的頭腦和心靈”也可算作正確;第二點應選擇的潛臺詞是“無名聲者并不是沒有價值”,意即“沒有獲得名聲的人也同樣有其絕對價值”。

  其實,這道題就是含義題,考查考生對文本的理解、領悟能力,無疑這是一道好題。

  17.我國古代有“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說法,請結合本文談談你的認識。(6分)

  【答案】我國傳統文化中的“立德”是指樹立圣人之德;“立功”包含功業和聲名;立言則指創立學說。我國傳統文化認為立功優于立言;叔本華則認為立言優于立功。但它們都強調“德”的首要作用。

  【解析】依據答案,方知此題要求考生答出我國“三不朽之說”與叔本華之言的異同。

  【評價】如果不看答案,覺此題是要求考生答出自己是如何看待“三不朽”的,屬開放性題目,誰成想是要求答出異同來?所以此題在表述上是有誤導性的。題目直接寫成“請談談我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說法與叔本華的說法的異同”不是很好嗎?

  【總評】此文本選得相當好,思路相當明晰,但卻未出思路題,20xx年選文不好,卻反而出了思路題,這不知是何因。當然任何題都可以出,為什么一定要出思路題呢?不過,命題還是要講究科學,不含糊,不答非所問,能這樣,是莘莘學子之幸!

  歷年高考真題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 2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 題。

  何容何許人也 老舍

  粗枝大葉的我可以把與我年紀相仿佛的好友們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因經濟的壓迫或別種原因,沒有機會充分發展自己的才力。第二類差不多都是悲劇里的角色。他們是舊時代的棄兒,新時代的伴郎。這些人們帶著滿肚子的委屈,而且還得到處揚著頭微笑,好像天下與自己都很太平似的。何容兄是這樣朋友中的一位代表。

  他沒有一點“新”氣,更提不到“洋”氣。他的“古道”使他柔順像個羊,同時能使他硬如鐵。當他硬的時候,不要說巴結人,就是泛泛的敷衍一下也不肯。在他柔順的時候,他的感情完全受著理智的調動:比如說友人的小孩病得要死,他能晝夜的去給守著,而面上老是微笑,希望他的笑能減少友人一點痛苦;及至友人們都睡了,他才獨對著垂死的小兒落淚。反之,對于他以為不是東西的人,他全任感情行事,不管人家多么難堪。

  怎樣能被他“承認”呢?第一個條件是光明磊落。所謂光明磊落就是一個人能把舊禮教中那些舍己從人的地方用在一切行動上。而且用得自然單純,不為著什么利益與必期的效果。光明磊落使他不能低三下四的求愛,使他窮,使他的生活沒有規律,使他不能多寫文章——非到極滿意不肯寄走,改、改、改,結果文章失去自然的風趣。作什么他都出全力,為是對得起人,而成績未必好。可是他愿費力不討好,不肯希望“歪打正著”。他不常喝酒,一喝起來他可就認了真,喝酒就是喝酒;醉?活該!在他思索的時候,他是心細如發。他以為不必思索的事,根本不去思索,譬如喝酒,喝就是了,管它什么。他的心思忽細忽粗,正如其為人忽柔忽硬。他并不是瘋子,但是這種矛盾的現象,使他“闊”不起來。對于自己物質的享受,他什么都能將就;對于擇業擇友,一點也不將就。他用消極的安貧去平衡他所不屑的積極發展。無求于人,他可以冷眼靜觀宇宙了,所以他幽默。他知道自己矛盾,也看出世事矛盾,他的風涼話是含著這雙重的苦味。

  是的,他不像別的朋友們那樣有種種無法解決的,眼看著越纏越緊而翻不起身的事。以他來比較他們,似乎他還該算個幸運的。可是我拿他作這群朋友的代表。正因為他沒有顯然的困難,他的悲哀才是大家所必不能避免的,不管你如何設法擺脫。他的默默悲哀是時代與個人都微笑不語,看到底誰能再敷衍下去。①他要想敷衍呢,他便須和一切妥協:舊東西中的好的壞的,新東西中的好的壞的,一齊等著他給喊好;自要他肯給它們喊好,他就頗有希望成為有出路的人。他不能這么辦。同時他也知道毀壞了自己并不是怎樣了不得的事,他不因不妥協而變成永不洗臉的名士。怎辦呢?他只交下幾個好朋友,大家到一塊兒,有的說便說,沒的說彼此就愣著也好。他也教書,也編書,月間進上幾十塊錢就可以過去。他不講穿,不講究食住,外表上是平靜沉默,心里大概老有些人家看不見的風浪。真喝醉了的時候也會放聲的哭,也許是哭自己,也許是哭別人。

  ②他知道自己的毛病,所以不吹騰自己的好處。不過,他不想改他的毛病,因為改了毛病好像就失去些硬勁兒似的。努力自勵的人,假若沒有腦子,往往比懶一些的更容易自誤誤人。何容兄不肯拿自己當個猴子耍給人家看。好、壞,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著這個。

  他喜愛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幾位說得來的朋友。

  一九三五年十二月

  11.“他們是舊時代的`棄兒,新時代的伴郎。”請分析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4 分)

  【答案】點題;引領全文。(每點2分)

  【解析】這句話,是對文題的回答,所以是點題;同時引出后面的“何容兄”,從而引出下文寫何容兄的性格特點。

  【評價】本題屬于“作用題”,答案應涉及兩大方面——“內容上”和“結構上”,但所給答案只是結構方面的,不涉及內容方面(當然,有人將“點題”視為內容)。而且“引領全文”似是錯誤答案,因為若是引領全文,則全文得寫“他們是舊時代的棄兒,新時代的伴郎”,然而下文卻不是這么寫的。所以答案應該改為:

  內容上:是對何容等一類人是何許人進行回答,并引出“何容兄”。

  結構上:點題;引出下文寫何容兄的性格特點。(1點1分)

  12.文章多處描述了何容身上“矛盾的現象”,請分別從交往、生活、心理三個方面加以概括。(4分)

  【答案】交往:柔順像個羊,同時硬如鐵。生活:不常喝酒,一喝起來就認真。心理:心思忽細忽粗。外表平靜沉默,內心矛盾痛苦。(1點1分)

  【解析】本題屬于概括題,其要點依據題目提示可在原文中找到答案,均分布于第二段至第四段中,而且都是作者的評價語(議論性語句),只是要答出“矛盾”的雙方來,所以審題相當重要。

  【評點】此題其實是人物形象題,文章雖在語言表達上有些當時的口語化色彩,與我們相距有點遠,但亦是容易讀懂的,因而不存在答題難度。

  13.聯系文中兩處畫線的句子,請分析“好、壞,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著這個”這句話,并說明它表現了何容什么性格特點?(6分)

  【答案】不管別人如何評價,何容都坦然地展示個性。性格特點:堅持自我,不妥協、不改變。

  【解析】“好、壞,何容是何容:……”與文中兩處劃線句,都是講何容的性格特點的:第一處劃線是言其“不妥協”,第二處劃線是言其“不改變”,“何容是何容”暗含“堅持自我”。而“他的微笑”則是講其能坦然面對一切;對于“好、壞”,“何容是何容”,則還含有“置之不理”之意。能抓住這些或明或暗的信息,此題得分應該相當不錯。

  【評點】此題有兩問:第一問實際是含義題;第二問仍是人物形象題。回答這兩問,題干提示聯系文中兩處畫線句,其意在給考生以作答的方向或者說是暗示,因而其難度并不是很大,關鍵是在審題上是否能審題準確。

  14.“他喜愛北平,大概最大的原因是北平有幾位說得來的朋友”,探究文章最后一句的內涵。(6分)

  【答案】①說明朋友是何容精神和情感的寄托。

  ②表露出作者對何容的理解、認可之意。

  ③表明作者也是像何容這樣的人。

  ④暗示了何容對時世的失望。

  【解析】探究句子的內涵,首先要考慮句子的含義,而后要考慮作者的情感態度、寫作意圖。

  【評點】此題出得是相當巧妙的,因為在必修教材中有老舍的一篇散文《想北平》,這難道不是一種有意而為之?不過答案①和④應放在一起來答,這樣似乎更好些。

  【總評】這篇散文選得有點出人意料,甚像實用類文本閱讀;題目設置很講人文關懷,處處給予提示,不設置審題障礙,這是繼2012年高考以來的所體現出的命題者越來越廣闊的胸襟,值得稱贊!但第11題,在答案的設置上是有些問題的,懇請命題人能關注或者深入一線教學,讓命題跟實際教與學貼合得更緊一些!

【歷年高考真題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相關文章:

歷年高考真題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通用10篇)02-27

《田真兄弟》閱讀理解及答案05-15

《天山》閱讀理解訓練題及答案03-19

語文閱讀理解答案04-11

《天窗》閱讀理解訓練題及答案大全12-11

閱讀理解倫敦書展題題目及答案06-18

高考語文《追尋那遙遠的美麗》閱讀題及答案06-13

2020年全國I卷語文高考真題及答案03-20

初二語文閱讀理解及答案04-1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在线观看精品高潮 | 亚洲色欧美色国产综合色 | 日韩国产在线观看 | 亚洲再在线观看中文字幕精品 | 精品国产精品国在线 | 亚洲中文字幕永久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