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

時間:2022-08-09 10:00:24 摘抄 我要投稿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散文吧?散文是一種常見的文學體裁,取材廣泛,藝術表現形式豐富多樣。你所見過的散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 1

  1、我初學寫小說時喜歡把人物的對話寫得很漂亮,有詩意,有哲理,有時甚至很“玄”。沈從文先生對我說:“你這是兩個聰明的腦殼打架!”他的意思是說著不像真人說的話。托爾斯泰說過:“人是不能用警句交談的。”

  2、每當家像一個概念一樣浮現于我的記憶之上,它的顏色是深沉的。

  3、我以為語言具有內容性。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外部的,不只是形式、是技巧。探索一個作者的氣質、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態(tài)度,不是理念)。必須由語言入手,并始終浸在作者的語言里。語言具有文化性。作品的語言映照出作者的全部文化修養(yǎng)。語言的美不在一個一個句子,而在句與句之間的關系。包世成論王羲之字,看來參差不齊,但如老翁攜帶幼孫,顧盼有情,痛癢有關。好的語言正當如此。語言像樹,枝干內部汁液流轉,一枝搖,百枝搖。語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一作品的語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4、我每天醒在鳥聲里。我從夢里就聽到鳥叫,直到我醒來。我聽得出幾種極熟悉的叫聲,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個固定的枝頭。

  5、她問了我一些問題。其中一個是,為什么我的小說里總有水?即使沒有水,也有水的感覺"

  6、圖書館的管理員是一個妙人。他沒有準確的上下班時間。有時我們去得早了,他還沒有來,門沒有開,我們就在外面等著。他來了,誰也不理,開了門,走進閱覽室,把壁上一個不走的掛鐘的時針“喀拉拉”一撥,撥到八點,這就上班了,開始借書。這個圖書館的藏書室在樓上。樓板上挖出一個長方形的洞,從洞里用繩子吊下一個長方形的木盤。借書人開好借書單——管理員把借書單叫做“飛子”,昆明人把一切不大的紙片都叫做“飛子”,買米的發(fā)票、包裹單、汽車票,都叫做“飛子”,——這位管理員看一看,放在木盤里,一拽旁邊的鈴鐺,“當啷啷”,木盤就從洞里吊上去了。——上面大概有個滑車。不一會,上面拽一下鈴鐺,木盤又系了下來,你要的書來了。

  7、1948年3月,香港出了一本《大眾文藝叢刊》,撰稿人為黨內外的理論家。其中有一郭沫若寫的《斥反動文藝》,文中說沈從文“一直是有意識地作為反動派而活動著”。這對沈先生是致命的一擊。可以說,是郭沫若的這文章,把沈從文從一個作家罵成了一個文物研究者。事隔30年,沈先生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卻由前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寫了序。人事變幻,云水悠悠,逝者如斯,誰能逆料?這也是歷史。”

  8、國子監(jiān),現在已經作為首都圖書館的館址了。首都圖書館的老底子是頭發(fā)胡同的北京市圖書館,即原先的通俗圖書館——由于魯迅先生的倡議而成立,魯迅先生曾經襄贊其事,并捐贈過書籍的圖書館;前曾移到天壇,因為天壇地點逼仄,又挪到這里了。首都圖書館藏書除原頭發(fā)胡同的和建國后新買的以外,主要為原來孔德學校和法文圖書館的藏書。就中最具特色,在國內搜藏較富的,是鼓詞俗曲。

  9、鋪了稻草,暄騰騰的,暖和,而且有稻草的香味,使人有幸福感。會有憧憬,會有好奇,遠方是怎樣的概念?

  10、祖父年輕時建造的幾進,是灰青色與褐色的。我自小養(yǎng)育于這種安定與寂寞里。報春花開放在這種背景前是好的。它不至被曬得那么多粉。固然報春花在我們那兒很少見,也許沒有,不像昆明。

  11、國子監(jiān),就是從前的大學。

  12、坐在亭子里,覺山色皆來相就。

  13、人間存一角,聊放側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汪曾祺《受戒》

  14、都到歲數了,心里不是沒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飄過來,飄過去,下不成雨。――汪曾祺《受戒》

  15、她挎著一籃子荸薺回去了,在柔軟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腳印。明海看著她的腳印,傻了。五個小小的趾頭,腳掌平平的,腳跟細細的,腳弓部分缺了一塊。明海身上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感覺,他覺得心里癢癢的。這一串美麗的腳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亂了。――汪曾祺《受戒》

  16、蘆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蘆穗,發(fā)著銀光,軟軟的,滑溜溜的,像一串絲線。有的地方結了蒲棒,通紅的,像一枝一枝小蠟燭。青浮萍,紫浮萍。長腳蚊子,水蜘蛛。野菱角開著四瓣的小白花。驚起一只青樁,擦著蘆穗,撲魯魯魯飛遠了。――汪曾祺《受戒》

  17、他搬了一把小竹椅,坐著。隨身帶著一個白泥小炭爐子,一口小鍋,提盒里蔥姜佐料俱全,還有一瓶酒。他釣魚很有經驗。釣竿很短,魚線也不長,而且不用漂子,就這樣把釣線甩在水里,看到線頭動了提起來就是一條。都是三四寸長的鯽魚……釣上來一條,刮刮鱗洗凈了,就手放到鍋里。不大一會兒,魚就熟了。他就一邊吃魚,一邊喝酒,一邊甩鉤再釣。這種出水就烹制的魚味美無比,叫做“起水鮮”。到聽到女兒在門口喊:“爸――!”知道是有人來看病了。就把火蓋上,把魚竿插在岸邊濕泥里,起身往家走。不一會兒,就有一只鋼藍色的蜻蜓落在他的魚竿上了。――汪曾祺《受戒》

  18、白眼珠鴨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時如清水,閃動時像星星。渾身上下,頭是頭,腳是腳。頭?滑溜溜的,衣服格掙掙的。——這里的風俗,十五六歲的姑娘就都梳上頭了。這兩上丫頭,這一頭的好頭?!通紅的?根,雪白的簪子!娘女三個去趕集,一集的人都朝她們望。――汪曾祺《受戒》

  19、偷雞的有一件家什——銅蜻蜓。看準了一?老母雞,把銅蜻蜓一丟,雞婆子上去就是一口。這一啄,銅蜻蜓的硬簧繃開,雞嘴撐住了,叫不出來了。正在這雞十分納悶的時候,上去一把薅住。――汪曾祺《受戒》

  20、這些玻璃匣子里裝的是黑瓜子、白瓜子、鹽炒豌豆、油炸豌豆、蘭花豆、五香花生米。長板的一頭擺開”熏燒“。”熏燒“除回鹵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包肉和豬頭肉。――汪曾祺《受戒》

  21、真稀奇,那么多的和尚吃粥,竟然不出一點聲音!他看見明子也坐在里面,想跟他打個招呼又不好打。想了想,管他禁止不禁止喧嘩,就大聲喊了一句:「我走啦!」她看見明子目不斜視地微微點了點頭,就不管很多人都朝自己看,大搖大擺地走了。――汪曾祺《受戒》

  22、薅三遍草的時候,秧已經很高了,低下頭看不見人。一聽見非常脆亮的嗓子在一片濃綠里唱:梔子哎開花哎六瓣頭哎……姐家哎門前哎一道橋哎……明海就知道小英子在哪里,三步兩步就趕到,趕到就低頭薅起草來,傍晚牽牛“打汪”,是明子的事。――水牛怕蚊子。這里的習慣,牛卸了軛,飲了水,就牽到一口和好泥水的“汪”里,由它自己打滾撲騰,弄得全身都是泥漿,這樣蚊子就咬不通了。低田上水,只要一掛十四軋的水車,兩個人車半天就夠了。明子和小英子就伏在車杠上,不緊不慢地踩著車軸上的拐子,輕輕地唱著明海向三師父學來的各處山歌。――汪曾祺《受戒》

  23、茨菇。家里喂了一大群雞鴨,單是雞蛋鴨毛就夠一年的油鹽了。趙大伯是個能干人。他是一個「全把式」,不但田里場上樣樣精通,還會罩魚、洗磨、鑿礱、修水車、修船、砌?、燒磚、箍桶、劈篾、絞麻繩。他不咳嗽,不腰疼,結結實實,像一棵榆樹。人很和氣,一天不聲不響。趙大伯是一棵搖錢樹,趙大娘就是個聚寶盆。大娘精神得出奇。五十歲了,兩個眼睛還是清亮亮的。不論什么時候,頭都是梳得滑溜溜的,身上衣服都是格掙掙的。像老頭子一樣,她一天不?著。煮豬食,喂豬,?咸菜,——她?的咸蘿?乾非常好吃,舂粉子,磨小豆腐,編蓑衣,織蘆篚。她還會剪花樣子。――汪曾祺《受戒》

  24、這地方的忙活是栽秧、車高田水,薅頭遍草、再就是割稻子、打場子。這幾薦重活,自己一家是忙不過來的。這地方興換工。排好了日期,幾家顧一家,輪流轉。不收工錢,但是吃好的。一天吃六頓,兩頭見肉,頓頓有酒。干活時,敲著鑼鼓,唱著歌,熱鬧得很。其余的時候,各顧各,不顯得緊張。――汪曾祺《受戒》

  25、王二一家是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經營逐漸積累起來的財富,生活上獲得的改善也不過是得以盡興聽書,過年時賭個小錢。他的經歷被食客張漢改頭換面成了稟賦所帶來的恩賜,說白了是天生的,不是人人都可得。關鍵的是,人們信了!尤其是兩三次險些被請走的陶同事和老是犯錯挨打的陳相公。他們不但羨慕王二“大小解分開”的稟賦,還試圖檢驗自身是否也由此隱藏的天賦。聽起來夸張搞笑,但也心酸,在等級分明的藥房里討生存的小人物,巴巴地指望著有一天,生活能朝好的方向發(fā)展。即使現實茫然而殘酷,可掙扎仍在繼續(xù),希望之火雖小,卻努力著不讓它被澆滅。――汪曾祺《受戒》

  26、當時的人們無法理解為何別的大小店鋪都不再盈利,而王二一個普通簡陋的熏燒攤子卻蒸蒸日上,越來越有樣。他們那時,自是不甚清楚競爭的缺失所帶來的利好關系。運勢的迷惑復雜讓他們寧愿相信命運天定,也不愿深究現實原因和機遇的影響。所以他們雖然瞧不上作為寄生蟲的張漢,但也不會去質疑張漢的閑扯胡談。或許迷信命運一點,讓大家都輕松好過些。沒有稟賦就老老實實過老日子,因為人沒法去跟老天爭辯。有幸受寵的,就心安理得地接受這份饋贈,把日子過得風風火火起來。――汪曾祺《受戒》

  27、來從虛空來,還歸虛空去。往生再世,皆當歡喜。點燈說話兒,吹燈做伴兒,清早起來梳小辮兒。――汪曾祺《受戒》

  28、不過,這種東西沒有了,也就沒有了。――汪曾祺《受戒》

  29、睡著之后,他做了一個夢,夢見曇花開了。――汪曾祺《受戒》

  30、墓草凄凄,落照黃昏,歌聲猶在,斯人遠矣。――汪曾祺《受戒》

  31、若我在臨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綠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無從說,說不好的美麗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遙遠的舉杯致意。逝去的從容逝去,重溫的依然重溫,在滄桑的枝葉間,折取一朵明媚,簪進歲月肌里,許它疼痛又甜蜜,許它流去又流回,改頭換面千千萬,我認取你一如初見。

  32、現在,場子里又空了,又是一個新的場子,還是那棵小棗樹,挺立著,搖動著枝條。

  33、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34、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

  35、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

  36、西瓜以繩絡懸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37、在黑白里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38、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tài),顯示出過分的,近于夸張的旺盛。

  39、我們這個民族,長期以來,生于憂患,已經很“皮實”了,對于任何猝然而來的災難,都用一種“儒道互補”的精神對待之。這種“儒道互補”的真髓,即“不在乎”。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永遠征不服的。

  40、賞花賞到氣息,氛圍,情懷。隔江看花,隔窗聽雨,隔著人世中一層一層占有的標簽,輕啟那古舊又明潤的光。如同,浴一回月光,落兩肩花瓣,踏一回輕雪,活著,走著,看著,欣喜著,卻沒有患得患失的心情。

  41、我覺得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兒女是屬于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盡量保持一點童心。

  42、四月二日。月光清極。夜氣大涼。似乎該再寫一段作為收尾,但又似無須了。便這樣吧,日后再說。逝者如斯。

  43、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么說什么,沒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

  44、你說我在做夢嗎?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風中。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

  45、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和她的一個養(yǎng)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來好些,拿到花市上去賣。她大概是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里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 2

  1、 有的小說,是寫農村的。對話是農民的語言,敘述卻是知識分子的語言,敘述和對話脫節(jié)。

  2、 小說的語言是浸透了內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們有時看一小說,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為語言太粗糙。語言的粗糙就是內容的粗糙。

  3、 語言,是內在地運行著的。缺乏內在的運動,這樣的語言就會沒有生氣,就會呆板。

  4、 好的語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說得出來的語言--只是他沒有說出來。

  5、 往往有這樣的說法:這小說寫得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我認為這種說法是不能成立的。

  6、 我最近看了一個青年作家寫的小說,小說用的是第一人稱,小說中的“我”是一個才人小學的孩子,寫的是“我”的一個同桌的女同學,這未嘗不可。但是這個“我”對他的小同學的印象卻是:“她長得很纖秀。”這是不可能的。小學生的語言里不可能有這個詞。

  7、 人人心中所有,筆下所無。“紅杏枝頭春意鬧”,“滿宮明月梨花白”都是這樣。“鬧”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經人道。

  8、 我想任何人的語言都是這樣,每句話都是警句,那是會叫人受不了的。

  9、 不單是對話,就是敘述描寫的語言,也要和所寫的人物”靠”。

  10、 一個人精神好的時候往往會才華橫溢,妙語如珠;倦疲的時候往往詞不達意。

  11、 我的習慣是,打好腹稿。我寫京劇劇本,一段唱詞,二十來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來,才落筆的。

  12、 我們不能說這首曲子不錯,就是旋律和節(jié)奏差一點;這張畫畫得不錯,就是色彩和線條差一點。我們也不能說:這小說不錯,就是語言差一點。語言是小說的本體,不是附加的,可有可無的。

  13、 語言的奧秘,說穿了不過是長句與短句的搭配。

  14、 若我在臨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綠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無從說,說不好的美麗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遙遠的舉杯致意。逝去的.從容逝去,重溫的依然重溫,在滄桑的枝葉間,折取一朵明媚,簪進歲月肌里,許它疼痛又甜蜜,許它流去又流回,改頭換面千千萬,我認取你一如初見。

  15、 他(聞一多、在很年輕的時候,寫過一《莊子》,說他的文字(即語言、已經不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認為這是說得很對的。

  16、 一個作家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時時觀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確的語言表達出來。寫下來也可以。不寫下來,就記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記的、。記憶里保存了這種常用語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寫作時就會從筆端流出,不覺吃力。

  17、 我認為一小說是作者和讀者共同創(chuàng)作的。作者寫了,讀者讀了,創(chuàng)作過程才算完成。作者不能什么都知道,都寫盡了。要留出余地,讓讀者去捉摸,去思索,去補充。

  18、 我們的語言都是繼承了前人,在前人語言的基礎上演變脫化出來的。很難找到一種語言,是前人完全沒有講過的。那樣就會成為一種很奇怪的,別人無法懂得的語言。

  19、 我一直都錯怪 是你帶走了一切 其實一切本來就會離開 只有你如約而來。 無聊是對欲望的欲望。 我的孤獨認識你的孤獨

  20、 如果平日留心,積學有素,就會如有源之水,觸處成文。否則就會下筆枯窘,想要用一個詞句,一時卻找它不出。 語言是要磨練,要學的。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 3

  1、 都說梨花像雪,其實蘋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2、 在黑白里溫柔地愛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浮云一別后,流水十年間。 曾經知已再無悔,已共春風何必哀。 虔誠地呼喚風。那一刻,人與天有種神秘又真誠的交流。光才是現實世界,而樹木不過是用來反映和折射光線的間隔物。 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擔當,有充分單純的心去信仰。

  3、 西瓜以繩絡懸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4、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tài),顯示出過分的,近于夸張的旺盛。

  5、 真的是很當心很當心,很不舍很不舍,一件衣服和人的陪伴,沒有一件衣服可以穿到老,沒有一個人可以好到盡頭,有時候會很絕望地這么想,于是,在“愿得一人心,白頭不相離。”這樣的字句里,感動。 我能看到你,我們還在彼此倆倆注視,我們彼此好好的,這是何其溫暖的事。

  6、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么說什么,沒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你說我在做夢嗎?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只記花開不記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風中。那一年,花開得不是最好,可是還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開得好極了,好像專是為了你;那一年,花開得很遲,還好,有你;

  7、 豆腐點得比較老的,為北豆腐。 點得較嫩的是南豆腐。再嫩即為豆腐腦。比豆腐腦稍老一點的,有北京的“老豆腐“和四川的豆花。比豆腐腦更嫩的是湖南的水豆腐。 豆腐壓緊成型,是豆腐干。卷在白布層中壓成大張的薄片,是豆腐片。東北叫干豆腐。壓得緊而且更薄的,南方叫百頁或千張。 豆?jié){鍋的表面凝結的一層薄皮撩起晾干,叫豆腐皮,或叫油皮,我的家鄉(xiāng)則簡單地叫做皮子。

  8、 人到極其無可奈何的時候,往往會生出這種比悲號更為沉痛的滑稽感。

  9、 緬桂盛開的時候,房東和她的一個養(yǎng)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來好些,拿到花市上去賣。她大概是怕房客們亂摘她的花,時常給各家送去一些。有時送來一個七寸盤子,里面擺得滿滿的緬桂花!帶著雨珠的緬桂花使我的心軟軟的,不是懷人,不是思鄉(xiāng)

  10、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長。昆明的雨季,是濃綠的。草木的枝葉水分都到了飽和狀態(tài),顯示出過分的,近于夸張的旺盛。

  11、 廿四橋邊廿四風,憑欄猶憶舊江東。夕陽返照桃花渡,柳絮飛來片片紅。

  12、 為什么現在會有點不能忍受文學作品的夸張?不過明明是隨感雜談就不能真誠一點嗎?果然是會抱怨別人身上自己的惡習啊…

  13、 隆冬風厲,百卉凋殘,晴窗坐對,眼目增明,是歲朝樂事。

  14、 傾向性不要特別地說出。 在敘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筆觸敘事。 怎樣表現傾向性?中國的古話說得好:字里行間無論怎么寫,都會有傾向性的。

  15、 若我在臨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綠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無從說,說不好的美麗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遙遠的舉杯致意。逝去的從容逝去,重溫的依然重溫,在滄桑的枝葉間,折取一朵明媚,簪進歲月肌里,許它疼痛又甜蜜,許它流去又流回,改頭換面千千萬,我認取你一如初見。古人說“無一字無來歷”,是有道理的,語言是一種文化積淀。語言的文化積淀越是深厚,語言的含蘊就越豐富。

  16、 他(韓愈、所謂“氣盛”,照我的理解,即作者情緒飽滿,思想充買。我認力他是第一個提出作者的精神狀態(tài)和語言的關系的人。

  17、 語言的美,不在語言本身,不在字面上所表現的意思,而在語言暗示出多少東西,傳達了多大的信息,即讓讀者感覺“想見”的情景有多廣闊。古人所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是有道理的。

  18、 語言的獨創(chuàng),不是去杜撰一些“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

  19、 不少作家充分意識到語言的重要性。語言不只是一種形式,一種手段,應該提到內容的高度來認識。

  20、 語言不是外部的東西。它是和內容(思想、同時存在,不可剝離的。語言不能像桔子皮一樣,可以剝下來,扔掉。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相關文章:

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11-05

有關汪曾祺散文好句摘抄11-05

汪曾祺散文好句10-27

汪曾祺散文的好句10-27

汪曾祺摘抄散文10-31

汪曾祺散文好句賞析02-09

汪曾祺散文好句及賞析10-30

汪曾祺的散文摘抄10-30

汪曾祺散文好詞好句10-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色多多视频在线观看51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手机在线 | 亚洲色性视频在线 | 三级国产片在线观看 | 一二三区在线视频 | 精品国产天天在线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