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的好句摘抄

時間:2021-06-09 17:37:56 摘抄 我要投稿

目送的好句摘抄

  《目送》是作家龍應臺繼《孩子你慢慢來》《親愛的安德烈》后,龍應臺再推出思考“生死大問”的作品,是一本感悟性的人生之書。小編整理的好句摘抄,供參考!

目送的好句摘抄

  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 《目送》

  2、 時間是一只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龍應臺 《目送》

  3、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龍應臺 《目送》

  4、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么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么清洗傷口、怎么包扎;你一頭栽下時,怎么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么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么 收拾? ——龍應臺 《目送》

  5、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龍應臺 《目送》

  6、 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能夠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余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龍應臺 《目送》

  7、 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龍應臺 《目送》

  8、 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因為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龍應臺 《目送》

  9、 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后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出來的‘懂’,作最后的轉身離開。 ——龍應臺 《目送》

  10、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母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龍應臺 《目送》

  11、 一個人走路,才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龍應臺 《目送》

  12、 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能夠更寂寞。 ——龍應臺 《目送》

  13、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幸福就是,尋常的人兒依舊。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龍應臺 《目送》

  14、 我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龍應臺 《目送》

  15、 時光,是停留還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還是短的?一條河里的水,是新的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回過幾次? ——龍應臺 《目送》

  16、 幸福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 ——龍應臺 《目送》

  17、 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龍應臺 《目送》

  18、 貧窮的記憶,在事過境遷之后,像黑白片一樣,可能產生一種煙塵朦朧的美感,轉化為辛酸而甜美的回憶。 ——龍應臺 《目送》

  19、 回憶真的是一道泄洪的閘門,一旦打開,奔騰的水勢慢不下來。 ——龍應臺 《目送》

  20、 凡是出于愛的急切都是能夠原諒的。 ——龍應臺 《目送》

  21、 拜祭,終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寧。 ——龍應臺 《目送》

  22、 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 ——龍應臺 《目送》

  23、 我們這一代人,錯錯落落走在歷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長。同齡人推推擠擠走在一塊,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視。年長一點的默默走在前頭,或遲疑徘徊,或漠然而果決。前后雖隔數里,聲氣婉轉相通,我們是用一條路上的同代人。 ——龍應臺 《目送 》

  24、 你能想象比‘被物質撐得過飽后的漠然’更貧乏的存在狀態嗎? ——龍應臺 《目送》

  25、 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 ? ? ? 尋找有時、放手有時,保持有時、舍棄有時 ? ? ? 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穆有時、言語有時 ? ? ? 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 ? ? ? 難的是,你如何辨識尋找和 放手的 時刻,你如何懂得,什么是什么呢? ——龍應臺 《目送》

  26、 南美洲有一種樹,雨樹,樹冠巨大圓滿如罩鐘,從樹冠一端到另一端能夠有三十米之遙。陰天或夜間,細葉合攏,雨,直直自葉隙落下,所以葉冠雖巨大且密,樹底的小草,卻茵茵然蔥綠。兄弟,不是永不交叉的鐵軌,倒像同一株雨樹上的枝葉,雖 然隔開 三十米,但是同樹同根,日開夜合,看同一場雨直直落地,與樹雨共老,挺好的。 ——龍應臺 《目送》

  27、 對于行路的我而言,曾經相信,曾經不相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相信。但是面對時間,你會發現,相信或不相信都不算什么了。 ——龍應臺 《目送》

  28、 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里所有的成分都復制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溫度——他所復制的,請問,能不能被稱作一滴“眼淚”呢? ——龍應臺 《目送》

  29、 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里。 ——龍應臺 《目送》

  30、 斜坡上的雜化野草,誰說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龍應臺 《目送》

  31、 只能想象,他的內在世界和我的一樣波濤深邃,但是,我進不去。 ——龍應臺 《目送》

  32、 在暫時里,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 ——龍應臺 《目送》

  33、 “所有其他的人,會經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幸福組成,在小小的期待、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后帶著一種想說卻又說不來的‘懂’,做最后的轉身離開。” ——龍應臺 《目送》

  34、 在平凡和現實里,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龍應臺 《目送》

  35、 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龍應臺 《目送》

  36、 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 ——龍應臺 《目送》

  37、 只有一個人能聽的音樂,是一扇緊閉的門。 ——龍應臺 《目送》

  38、 怎么就知道,你活得比我長呢?時間才是最后的法官。 ——龍應臺 《目送》

  39、 金門的美,怎么看都帶著點無言的憂傷。一棟一棟頹倒的洋樓,屋頂垮了一半,殘破的院落里柚子正滿樹搖香。如果你踩過破瓦進入客廳,就會看見斷壁下壓著水漬了的全家福照片,褪色了,蒼白了,逝去了。一只野貓悄悄走過墻頭,日影西斜。 ——龍應 臺 《目送》

  40、 他好像在聽一個不可及的夢想,又仿佛在夜行暗路上突然聽見熟悉的聲音,輕輕呼喚自身的名字,帶點不可思議的向往與情怯:是啊,太湖邊,柳樹下,線裝書...... ——龍應臺 《目送》

  41、 春節的爆竹在冷過頭的冬天有一下沒一下的',涼涼的,仿佛浸在水缸里的酸菜. ——龍應臺 《目送》

  42、 理想主義者往往經不起權力的測試。 ——龍應臺 《目送》

  43、 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龍應臺 《目送》

  44、 我們拼命地學習如何成功沖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我們:你跌倒時,怎么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么清洗傷口、怎么包扎;你痛得無法忍受時,用什么樣的表情去面對別人;你一頭栽下時,怎么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么獲得 心靈深 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么收拾? ——龍應臺 《目送》

  45、 世上六十億人里,沒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的,可能居大多數。 ——龍應臺 《目送》

  46、 九十三歲的眼睛和四歲,竟是同一雙眼睛?靈魂里,還是那看《史記》的孩子,深情而憂郁的青年? ——龍應臺 《目送》

  47、 每一個被我“看見”的瞬間剎那,都被我采下,而采下的每一個當時,我都感受到一種“美”的逼迫,因為每一個當時,都稍縱即逝,稍縱,即逝。 ——龍應臺 《目送》

  48、 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人。 ——龍應臺 《目送》

  49、 人對自然、對生命過度地暴虐、褻瀆之后,他究竟還有什么依靠呢?如果勇敢領袖們的心里深埋著仇恨和野心的地雷,敏感的阿拉伯芥又救得了幾個我們疼愛的孩子呢? ——龍應臺 《目送》

  50、 人在天地之間終究是無所憑依的孤獨,你真能面對生老病死,就真的明白,在這世間,沒有什么能夠附著依托。 ——龍應臺 《目送》

  51、 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龍應臺 《目送》

  52、 才子當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徹: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龍應臺 《目送》

  53、 真正能看懂這世界的,難道竟是那機器,不是你自身的眼睛、你自身的心? ——龍應臺 《目送》

  54、 他的坐著,其實是奔波,他的熱鬧,其實是孤獨,他,和他的政治對少們,所開的車,沒有”R”擋,更缺空擋。 ——龍應臺 《目送》

  55、 相機,原來不是那么重要,它不過是我心的批注,眼的旁白。 ——龍應臺 《目送》

  56、 從哪里來,往哪里去,心中漸漸有一分明白,如月光瀉地。 ——龍應臺 《目送》

  57、 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的過去了,甚至夜夜來吊唁的蝶夢也冷了。是的,至少你還有虛無留存。你說,至少你已懂得什么是什么了。是的,沒有一種笑是鐵打的,甚至眼淚也不是。 ——龍應臺 《目送》

  58、 一件事情的畢業,永遠是另一件事情的開啟。”人生就是如此,你以為已經從一個漩渦逃離,其實另外一個漩渦就在你的腳下。用力蹬一腳,就進去了。所以,不需要對生活太用力,心會帶著我們去該去的地方。 ——龍應臺

  作品賞析

  《目送》這本書,細加辨析的話,慈為慈愛、和善,是輸一己之善良關愛于外界,方向向外;悲,為悲憫、同情,是納別人之痛楚無奈于胸懷,方向向內。無慈難以成悲,無悲亦難以為慈。這兩者,互為因果,常常相輔相成,每每聯袂而行。

  很難想象到筆鋒銳利、慣于批判外界現實的龍應臺,在《目送》這本書中,開始對親情作詳盡感受描述,也開始對生活作深度的體會與思考,轉向私密。如她對生命中兩件刻骨銘心事情的描寫。

  在《目送》中,龍應臺明顯地將筆觸伸向了“人”的內心世界,用散文的方式,述說著生命中的悲歡離合。她娓娓述說,述說著親情的血濃于水,也述說著親情離去的無奈與錐心疼痛,但更多的是告訴人們親人的重要與親情的珍貴,“作為父母的子女,作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轉換——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長,最后一次的目送卻永別。” 這或許就是龍應臺想要告訴給我們的生活與生命的本真。這些溫情的語言,如一劑醒腦益智的良藥,使我們深陷塵世羈絆的心靈,一次次得到解脫和自省。[4]

  構成《目送》濃墨重彩的華章的部分,也就是寫自身父母的那些篇章,首先體現的是一個“慈”字——不用奇怪,父母,是長輩,但是地球人都明白老人即孩子的道理,過了一定年齡的父母,就是孩子,就是晚輩,就是兒女們懷里濃濃的“慈”的最頻繁也最緊迫的承受者。無論是《雨兒》所敘述的每天跟媽媽通一次電話、一遍遍給媽媽解釋自身就是她的雨(女)兒、到潮州看望媽媽就陪她睡陪她聊、女傭把媽媽帶上陽明山就帶媽媽去泡溫泉、給媽媽拍照,還是《明白》里面記錄的那張紅色的、正的反的連蓋好幾個方方正正的章的“銀行證明”,還是《散步》里面寫到的徹夜不眠之后幫媽媽穿上最暖和的衣服、圍上圍巾后牽著媽媽的手進行的那場有犬吠聲相伴的凌晨散步,《走路》里面所寫的歷盡艱難、最后以一句句爸爸熟悉的古詩作牽引,讓老爸終于從終日枯坐的沙發里站起了身子、邁開了如學步的幼兒一樣的艱難步伐……這一切,都是龍應臺這支中華的健筆、這位龍家的孝女,奉送給自身父母的濃濃的“慈”。

【目送的好句摘抄】相關文章:

《目送》好句摘抄06-08

目送好句摘抄09-19

《目送》:好句摘抄及感想06-11

目送好詞好句摘抄09-04

目送好詞好句摘抄09-16

目送好詞好句加摘抄03-31

龍應臺《目送》好詞好句摘抄10-08

龍應臺目送好句好段摘抄03-17

目送讀書筆記摘抄好詞好句12-03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一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亚洲 | 亚洲国产精品成电影 | 午夜三A级免费在线视频 | 中文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 亚洲一区天堂午夜 | 久久免费久久爰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