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安全的征文范文(通用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征文吧,征文具有標題醒目,讓人一目了然的特點。怎么寫征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震安全的征文范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震安全的征文1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發生了7.8級特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了8級特大地震,這一些特大地震導致幾十萬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不計其數的老人失去了子女,他們沒有了家園。數以萬計的兒童沒有了父母,成了孤兒。面對著這一幅幅觸目驚心的畫面,我想:如果我們人人都了解一點防震知識,面對這一些災害我們可能會少一點傷亡。帶著這些問題,我在媽媽的帶領下去科技館參觀“防震減災”科普展。
首先讓我明白了地震的形成是因為地球內部物質不停地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于巖層的巨大力量,當這股力量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發生非常可怕的地震。要想知道地震的威力是多么大啊,它是能把美麗的城市瞬間變成廢墟,能使許多幸福美滿的家庭支離破碎,還帶給許多經歷過地震又失去家人的人嚴重的心靈創傷。
接著我自己又知道了應該怎樣預防地震和緊急躲避?面對地震災害的威脅,我們必須要積極采取技術和社會管理措施,加強建筑物及公共設施的抗震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當地震來臨時,假如我們在學校,那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跑到操場上,如果是來不及跑的同學就鉆到課桌下面;如果是在家里,就應該躲到衛生間里或者桌子下面;如果是在晚上地震,那就要爭分奪秒地向安全地方轉移,避開樓房、水塔、煙囪等高大建筑物和電線桿、路燈等高聳支撐物和懸掛物,轉移到空曠場地,千萬不要跳樓或靠近陽臺窗戶。
最后讓我自己學到了壓埋后的自救措施,第一要保持冷靜,不要慌張;第二要用濕毛巾捂住口鼻,防止煙塵嗆悶發生窒息;第三要設法用磚石等支撐身體周圍斷壁殘垣,防止余震時再次淹埋;第四呼救時切忌大喊大叫,容易浪費體力,應該采用敲擊、釋放微波信號等多種手段進行呼救;第五尋找和開辟通道,朝著有亮光和通風的地方移動。
通過參觀“防震減災”科普展覽,讓我懂得了許多有關于地震和防震的知識。“防震減災,要從我做起”,作為小學生,我們就應該要從小學習有關的地震知識,學會要如何保護自己。
地震安全的征文2
明天就是5月12日,我們迎來了第十個全國“防震減災日”。八年前的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區發生了自新中國以來最為可怕的災難,地震造成7萬余人遇難,37萬余人受傷以及巨大的經濟損失。“5.12”是一個需要永遠記住的日子。
“防震減災日”的設立,既是紀念四川汶川大地震故去的人們,也是提醒我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普及推廣全民防災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減輕自然災害的損失。
作為學生,我們要珍愛生命,最大限度保護自己,就要學習防震減災知識和避災自救技能,那么,我們學生在地震發生時要注意哪些呢?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鎮靜,任何突發應急事件不要慌亂。
若是正在上課時發生了地震,靠近門的同學可以迅速跑到門外,中間及后排的同學應盡快躲到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部;靠墻的同學要緊靠墻根,雙手護住頭部;遠離窗戶,以防玻璃碎片傷人。
若是在走廊或樓梯上,應找墻角蹲下,保護好頭部,遠離墻上懸掛的裝飾物,等震動停止后迅速向外撤離。
若是在操場、大街等戶外的地方,絕對不能跑進建筑物中避險,也不要在廣告牌下、籃球架下等危險地方停留,盡量向空曠的地方集中。
若是在家里時發生地震,家住一樓的,要迅速鉆到床下、桌下,同時用被褥、枕頭、臉盆等物護住頭部,等地震停止再盡快離開住房,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家住高樓的,不要試圖跑出樓外,因為時間來不及。最安全、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及時躲到兩個承重墻之間最小的房間,如廁所、廚房等。也可以躲在桌、柜等家具下面以及房間內側的墻角,并且注意保護好頭部。千萬不要去陽臺和窗下躲避。
最后若是萬一不幸被埋在建筑物中,應先設法清除壓在腹部以上的物體;用毛巾、衣服捂住口鼻,防止煙塵窒息;要往意保存體力,不要大喊求救,設法找到食品和水,創造生存條件,等待救援。
同學們,紀念是為了科學地認識災難,有效地防震減災。地震無法預報,但能預防,這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特別是要學習抗震救災中展現出來的不屈不撓、克服困難、無私奉獻、積極向上的精神,努力學習、提高本領,將來為國家、為社會做出一份貢獻。
地震安全的征文3
2008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重創了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破壞性巨大,損失慘重。為了能在沉重的災難面前沉著應對,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力爭把災害帶來的損失與傷害降到最低程度。
要知道,地震發生,要保持清醒、冷靜,及時判斷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家具下,或墻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墻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系數較大。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筑物布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現在,我們有防震教學樓,還有好的防震設備,如果在學校遇到地震,只要聽從老師的指揮就可以及時逃生。在操場或室外時,可以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或危險物。千萬不要回到教室去。
如果在室內,我們遇到地震更不能慌,室內房屋倒塌后角落會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我們避難的最佳地點。室內易于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一般有:炕沿下、堅固家具附近;內墻墻根、墻角;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在公共場所,我們可以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避免擁擠,避開人多的區域,避免發生事件。還要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懸掛物等容易下墜的物品。
其實,有些災害是可以預防的。地震發生前,會有一些預兆。比如馬等牲畜會掙脫韁繩,并極力想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會不顧一切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魚兒想跳出水面等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要發生地震。如果發現動物有這些反常現象,必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詢問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減輕傷亡。
發生地震時,還有很多自救的方法:地震了,如果被壓在廢墟下面,就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要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求救。如果被壓在重物下,不要消耗太多體力呼救,盡量找些金屬物敲打,等待救援。災難其實并不可怕,只要人們增強防范意識,就能減少災害帶來的損失。
地震是我們不可避免的災害,但是只要我們認真面對正確逃生,就不會怕地震這個惡魔了!
地震安全的征文4
我們生活在這個地球,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災難,這是我們無法避免的。聽外婆說:1970年1月5日凌晨,通海發生了7·8級大地震,當時,恰逢半夜,人們在睡夢中驚醒,只聽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到處是斷壁殘垣、哭聲、呻吟聲和呼救聲摻和在一起,在夜空里顯得特別凄厲。
事后,根據有關部門統計這次地震共造成了一萬多人死亡,三萬多人受傷,二萬多頭大牲畜死亡,三十多萬房屋倒塌,被稱為20世紀云南地震之最。我外婆的媽媽也在地震中被倒塌的梁柱砸中后背,經過搶救,雖然保住了老命,但卻從此落下了病根,成了一個“駝背”的殘疾人。沉痛的瞬間,心痛的數字,死去的鄉親、受傷的肢體,久久縈繞在我心中……
那個年代,我們國家還不富裕,還不可能做到像現在這樣普及防震減災知識,所以每遇到自然災害,損失總是很慘重。如今,國家富強了,我們的生活很幸福,但我們也要做好防震減災的準備,為此,學校組織了很多活動,讓我們學習防震減災的知識,比如請消防大隊的叔叔給我們講解發生火災的逃生細節;請交警叔叔給我們講解交通法規,讓我們文明出行,安全回家;請地震局叔叔給我們講解防震減災的知識,學會在地震時如何自救,減少傷亡,做到有備無患。就拿地震來說吧,通過學習,我懂得了和掌握許多防震避險的方法。比如我們正在上課,突然發生地震,那一定不要驚慌失措,不要往教室外頭跑,要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待地震過后。在老師的指導下,向教室外面轉移;如果在操場室外時,應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筑物;如果在家里發生地震了,首先應盡快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間如衛生間、廚房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離,千萬不能落樓和乘電梯。總之,我們要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只要我們平時掌握了基本的自救常識,就能在災難來臨時,避免不必要的傷亡。自然災害的突如其來,無法阻擋,但只要我們有信心、有勇氣、有準備,就能戰勝一切困難。防震減災,眾志成城,一切困難、災難,都將被我們踩在腳下。
地震安全的征文5
防震減災,人人有責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發生的7.8級大地震,導致數萬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面對難以抗拒的巨大天災,人類又一次表現出渺小和虛弱。我們除了震驚、悲哀、堅強之外,也需要反省,比如面對地震、海嘯、水災,如何自救?
世界三大自然災害中,地震高居第一。據《減災必讀》一書的統計,歷史上各種自然災害曾毀滅了世界各地52個城市,其中因地震而滅的城市就占了27個,超過一半;其余25個城市受毀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災、火災、火山噴發、風災等。因此,地震災害作為自然災害的“群災之首”是名副其實。這句話正是大錯特錯。防震減災每個人都有責任的,并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可以做到的。我們應該從小學生開始學習有關地震的知識,學會如何防震減災。所謂“防震減災,人人有責。”地震的威力是多么的大,能把美麗城市變成廢墟;把人們帶到另一個世界;把在幸福的家庭里生活的兒童變成孤兒……
地震后的一切都不堪設想。為了讓這可怕的情景不再出現,為了讓人們不再聽見凄涼的哭聲,我們應該對全民的地震知識普及性宣傳,宣傳內容以普及地震科學常識、工程抗震知識,目的是增強群眾的防震意識和增長方針知識,提高群眾識別謠言的能力,克服恐震的心理,抑制謠言的發生和傳謠。要按“平時宣傳”、“臨震宣傳”和“震后宣傳”的宣傳方式,讓人們知道平時、臨震和震后該怎么辦我認為小學生在防震減災中能發揮作用。只要我們多看有關書籍,把知道的知識告訴身邊的每一個人,讓這知識一傳十、十傳百,讓每一個人都知道。知道聽到地震來了要鎮定,不要胡亂傳謠。地震時不要驚慌,告訴人們應該怎么做。只要我們平時多向人們宣傳有關地震的知識,在地震時,人們便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這樣便減少了地震的災害,減少了死亡率,減少了財產的損失,還讓人們懂得地震知識及地震科普常識。我們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保衛祖國、建設祖國是我們的責任。所謂“防震減災,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從小學習地震知識,學會如何預防地震。讓這知識伴隨著我們一輩子,讓我們把這些知識傳給每一個人,讓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防震意識,心中有“防震減災,人人有責”的想法,共創美好明天!
地震安全的征文6
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大地震應該是08年的四川汶川地震了吧!雖然事情已經過去很多年了,但是那些陰影似乎還在我們的腦海中不斷閃現,告訴我們防震減災這件事情一定不能松懈。
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地震是怎么產生的吧。老師告訴我們,地震是由于地殼運動而引起地殼巖層斷裂錯動而發生的地殼震動。它雖然是自然災難,但并不是完全毫無先兆。其實自然界的動物可以做我們的“通訊員”。比如: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群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我們提前知道將發生地震,如果發現這些動物有這些反常現象,千萬不要驚慌,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要有防范意識,但絕不能無中生有,相信謠傳。
大家都知道,地震發生在一瞬間,那么,地震來臨時,我們應該怎樣預防呢?為此,我們中山街學校組織了地震演練活動。比如,在地震來臨時,我們以最快的速度井然有序地跑到操場上,來不及跑的同學就鉆到課桌下面……訓練中,我們都及時避免了“地震”。另外,老師還給我們講了許多關于預防地震的知識:如果是在家里,就應該躲到桌子下面或者衛生間里、墻角內,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氣管道支撐,會減少傷亡;地震時,門會因變形而打不開,所以我們不要關門;如果是在夜間地震,要爭分奪秒地向安全地方轉移,避開水塔、煙囪等高大建筑物,轉移到空曠場地。另外,我認為,要想了解更多的防震知識,我們要多到網上查詢或多看有關防震的書籍,把我們知道的知識告訴身邊每一個人,告訴他們,地震來了要鎮定,不要慌張,更不要傳播謠言。只要我們平時多向人們宣傳地震知識,在地震來臨的時候,大家才能做到不慌張、不恐懼,知道如何保護自己和家人,這樣才能減少地震所帶來的損失和傷害,才能有效的保護生命和財產。
希望每個人都能重視防震減災,讓在災難到來的時候,我們不至于驚慌失措,在災難面前保持冷靜,保護好自己,把損失降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