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范文(精選11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征文,肯定對各類征文都很熟悉吧,通過征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征文很難寫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范文(精選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1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它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人有一顆勤儉節約的心,就等于擁有了大筆財富。”
記得老師給我們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人們喜歡在門前掛“勤儉”的字匾。有一年,有一個老人快要死了,他為了讓他的兒子,記住勤儉節約的美德,于是把“勤儉”兩字分開了。“勤”給了大兒子,“儉”給了二兒子。事后大兒子雖勤懇工作,但不知道節儉,二兒子只知道節儉,而不知道勤懇工作,最后,他們都過著貧苦的生活。于是兩兄弟便決定把“勤儉”兩字合在一起,從此他們既“勤”又“儉”,終于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是啊!“只有勤來沒儉,好比有針沒有線。”下面我就給大家念一首節約歌吧!“勤儉節約是美德,積攢零錢用處多。不花零錢好習慣,處處節約人稱贊。”
同學們,讓我們用行動來培育節約之花,讓它開的更美麗,更燦爛,讓它開滿神州大地,讓它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2
我們的祖先,在從前的艱苦生活中,學會了勤儉節約,以他們為榜樣,勤儉節約便成了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傳統。
對于我們在校生,更應該做到這一點。但話雖如此,可是并不是每個同學都做到了。那么如何才能使我們做到勤儉節約,使我們的學校成為一個和諧而又節約的學校?
勤儉節約一詞,相信還會有不少同學在疑問:什么是勤儉,而什么又是該節約的呢?要弄清這一點,還需要從浪費的根源說起,比如說我們最常見:每天都要接觸的水。有人認為水多得是到處都有,用完了這一水池,它還會從山上流下,地下冒出。如果你是這樣想那你就錯了。
其實,我們人類在處于缺水危險,雖然說地球的3/4面積都是水,但可供人類食用的淡水是很少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還有我們吃剩的飯菜,有的同學吃不完了就隨便亂倒。如果是吃不了那么多,我們可以相應地買少一點,這樣我們既省了點錢,又不浪費糧食。糧食的。短缺,也是我們國家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大家可以計算,如果每個同學每天需要1斤米,那么我們一個學校有1000個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學生一天就要1000斤大米,一個月就3萬斤。可想而知如果更多呢?所以我們要節約糧食,不要過余浪費。
還有許許多多的,在我們日常生活和學習上需要節約的。只要我們每個同學都有勤儉節約的好習慣,那么我們就能成為一個和諧、節約的人,那么我們的學校就成為了一個和諧又節約的學校。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3
作為一個中國人,每個人都要做到“勤儉節約”這四個字,因為這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
要開學了,我和爸爸媽媽在家整理房間。我們三個人商量好了計劃,決定先整理其它房間,最后來整理最亂的兒童房。不出兩個小時,家里就整理好了,就差我的房間了。我們向四面八方奔去,找來不一樣的打掃工具開始打掃。我負責整理床鋪,爸爸負責拖地板,媽媽負責收拾書桌、書架。我和爸爸負責的區域很快就完成了,可是媽媽那里理出一大疊本子,我仔細一看,都是上學期老師發的周記本、預習本等等。媽媽問我這些本子要不要了,我說又沒有用就扔了吧。媽媽準備扔掉的時候,爸爸說別扔,這些本子后面有那么多的空白頁,那些空白的可以寫作文草稿、列豎式等等。我和媽媽聽著蠻有道理,就把它們留下了。
我們身邊有這么多勤儉節約的人,我們要多去發現他們,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4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爸爸也經常教育我要勤儉節約。
星期天,我在吃午飯的時候碗里剩了幾粒米。我不想吃了,爸爸嚴肅地說:“你沒聽過一句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嗎?浪費可恥啊!“我聽了爸爸的話,把碗里的米扒干凈,放到洗碗池里。爸爸這才笑了。
之后,我一直把爸爸的話記在心中。幾天后的下午,我喝了一盒牛奶。媽媽看見了空空的牛奶盒,想把它扔掉。我連忙制止,說:”這可以做成筆筒。“說完,我把牛奶盒洗干凈,貼上彩紙。這就是一個方筆筒了。媽媽說:”寶貝,你真棒!“我非常開心。
勤儉節約,我是不會忘記你。你一定會讓我受益無窮!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5
節約是一種美德,生活節儉是一個人良好的個人修養的體現。所謂節儉,就是花錢有節制,不鋪張浪費。這個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現實生活中不能注意節儉的人不占少數,故而有必要談談節儉。我覺得,我們應該注意節儉。
從學習中到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紙,而造紙的原材料主要是樹皮等植物的纖維,但由于人們的盲目砍伐,現在樹木也越來越少了。要知道,樹,對人類、對整個生態系統,起著多大的作用,樹是地球之肺,每年得生產多少的氧氣,供我們呼吸、使用,所以我們要節約用紙。
現在浪費比較嚴重的就是體現在糧食上,尤其在學生中。在學校里,每日三餐后,飯菜如山一樣堆積著,這壯觀的“景色”,就是學生的所為。主食吃的不多,大多數吃那么兩三口就倒掉不吃,然后去商店買零食吃,你想想這個行為有多么的無恥!
要知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盤中的糧食,都是農民辛辛苦苦栽種出來的。再者說,米飯中,有多少我們身體所需的營養。這么說,我們應該浪費糧食嗎?
除了物質上的浪費,還有時間上的浪費。這也體現在學生中,每到下課時間,同學們就開始陸續的上廁所。其實根本就沒有尿意,還要去一趟廁所。自己去就算了,還要硬拉著別人一起去,這樣就不僅浪費了自己的時間,還浪費了別人的時間,害人害己呀!
如果把這些時間用在學習上,那該有多大的好處。
相信大家看完這些,一定會意識到節約的重要性。所以大家請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那么,就從節約做起吧。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6
同學們都說要勤儉節約,可這不光是喊口號,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去做。所以要“三節約”。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們應當節約糧食,不能浪費一點。我們要珍惜農民伯伯們辛苦的勞動成果。
“樹是水之衛士”。紙也由木而來,因過度用紙,原始森林減少加快。所以,我們要節約紙張,正面用完了,背面可以接著寫,廢紙也可以再生新紙,讓森林恢復活力,使動物們也開開心心的生活。
“水是生命之源”。水,對于我們來說是必不可少的,水用來發電、我們平日用水。世間萬物都離不開水,沒有水,地球就沒有了勃勃生機。
同學們,讓我們為了自己;為了他人;為了地球母親而做一個勤儉節約的好學生吧!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7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家里的收入高低,再有多富裕,我們都應該勤儉節約,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勤儉節約的習慣,有一件事我記憶猶新。
那是去年春節期間的一天,爸爸要在家里請客人,中午的時候,家里來了許多客人,這下我們忙活的時間到了。我為客人洗水果,爸爸就忙著顯擺起他的茶藝來了;最忙活的就是媽媽了,不長時間,媽媽就為客人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他們都吃得津津有味,贊不絕口的夸媽媽手藝好,下午客人走了,我幫媽媽收拾剩的飯菜,我把剩的飯菜倒進了垃圾桶,媽媽看見了就嚴肅地對我說:“干嘛倒掉,物價很貴的,不要浪費糧食,況且我們吃的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植的,應該珍惜勞動成果,正所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從那以后,我懂得節約飯菜。
通過這件事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8
大家一定都記得“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它告訴我們要愛惜糧食,學會節約。節約是一種美德,是一種責任,也是一種義務,更是一種使命。
可是,在我們的校園里還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晴朗的日子,還能看見有的教室亮著全部的燈;涼爽的早晨、傍晚,有的教室里的電扇還是馬力全開;洗手處的水龍頭滴滴嗒嗒地淌著水,來來往往的同學視而不見;空蕩蕩的餐廳,零亂擺著的餐盤里卻還剩有許多的飯菜……
節約,實際行動比說任何好話都實在的多。我們每個人都應參與節約行動,“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集大家所有的力量,并持之以恒,才能真正締造一個節約型校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再好的良田,如果不勤于耕種,如何能有收成?同樣有了收成,揮霍成性,再多的收成都會在轉眼間化為烏有。可見要想取得收獲,離不開“勤”與“儉”。只有勤奮才能創造勞動成果,只有節約才能珍惜勞動成果。
同學們,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一個“以勤儉節約為榮、以奢侈浪費為恥”的好隊員!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9
勤儉節約是一種美德,是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堅守的原則。現在在追求生活質量,追求生活品位的同時,要認識到節約資源的重要性,同時也是在保護自然環境。作為小學生的我們更應該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自覺塑造廉潔人品,節約一滴水、節約一粒米,“滴水匯成河,粒米攢成筐。”“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如故果浪費成風,那么這個國家,這個民族也就沒了希望。
我們在平時生活中,要節約用水看到在滴水的龍頭應立即關上,在家里,洗菜水可以拖地,洗臉洗衣服的水可以沖廁所。人離開要隨手關燈,一個學期下來未用完的本子可以裝訂起來作為草稿本,不亂丟糧食,不亂買東西,穿衣不講名牌,鉛筆可以用到短得不能再用為止等等,都是我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讓勤儉節約成為一種精神,我們永遠銘記在心!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10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因此,我們要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節約的品格往往體現在小事上。我吃飯時,總是把米撒的到處都是,每次媽媽都要提醒我。這一次她又提醒我了:“看看,看看,碗里的飯吃不干凈,掉的到處都是。”我很不以為然地說:“煩不煩呀,不就是掉了幾粒米嗎,又不是撒了一桌子,你真小氣。”我們母女倆就這樣你說一句,我頂一句地爭論著,爸爸實在聽不下去了,就大聲喊道:停!我們這才安靜下來,我還是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樣子,于是,爸爸對我說:“浪費幾粒米是小問題,可要是每頓飯都這樣,天長日久,就成了大問題。咱們家條件還算可以,你到山溝里去看看,好多人沒有飯吃,他們對每一粒糧食都非常珍惜。”聽到爸爸的教誨,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爸爸也終于平息了一場“世界大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有真正懂得勞動的艱辛,才會理解這句詩的真正含義。
除了節約糧食,我們還要愛護自己的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不要因為筆用舊了就馬上買新的,不要因為寫錯了一兩個字就將一張紙撕掉;不要因為衣物有了破損就擱置一旁,不要因為有了新衣服就不穿舊衣服了。
在物質上不與別人攀比也是一種節約的表現。不要羨慕誰的名牌衣服多。不要別人有的好東西自己就也要有,不要同學之間比誰的零花錢多。只有自己通過努力獲取的東西才是最寶貴的。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勤儉節約是一種好習慣、好品格,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做勤儉節約的好學生。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11
儉樸,顧名思義,就是勤儉樸素。儉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兩個字看似平常,卻不能等閑視之。讓我們看看先輩們是怎樣來用自己的行動詮釋“儉樸”的意義吧。
北宋政治家和歷史學家司馬光一生秉承祖輩清白的家風,不喜歡奢侈浪費,倡導以儉樸為美。雖然他的家庭很富裕,但他仍是“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純又帛。”說來同學們可能不信,他寫文章所用的稿紙竟然常常是用過的廢紙!司馬光使用時先用一層淡墨將原先的字跡涂掉,晾干后再在上面寫字。
東晉人王恭,雖然擔任高官,生活卻非常簡樸。一次朋友來他家做客,臨走時,朋友心想王恭從盛產竹子的會稽來,一定有不少竹席,便把王恭坐的一張新竹席給要走了之后,王恭只好坐破草墊。朋友聞訊大驚失色,王恭笑著說:“你太不了解我了,我王恭平生就沒有多余的物品啊!”
開國元勛陳毅,身為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全家人住在東南海的幾間普通平房里。他平時衣著樸素,除了必要的會議之外,夏天總是一身舊布衣,冬天是一身咖啡燈芯絨罩衣,袖口還打著補丁。受陳毅影響,陳毅一家都養成了勤儉樸素的生活作風。
以上這三位都是高官,他們完全有條件“享受享受”。為什么他們依然“以儉素為美”呢?因為既然是高官,就應該給百姓們起帶頭作用。他們穿衣只是為了御寒而不是顯擺,吃飯只是為了充饑而不是炫富。我們當然也不能過分貪圖榮華富貴,“以儉立名,以侈自敗”。我們還小,現在養成了驕奢淫逸的壞習慣長大就改不了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從小就要養成儉樸的好習慣,向依靠父母財力亂花錢的敗家子說“不”。
【一年級勤儉節約征文】相關文章:
勤儉節約一年級征文(通用6篇)10-11
勤儉節約低碳環保征文06-24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征文06-18
勤儉節約主題征文(精選12篇)10-11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征文02-27
勤儉節約從我做起優秀征文02-26
勤儉節約蔚然成風優秀征文06-13
關于勤儉節約的征文(通用12篇)10-11
勤儉節約征文1000字(精選6篇)10-11
勤儉節約的征文400字(精選12篇)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