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職工體檢制度(通用6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制度,制度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法令、禮俗等規范。那么制度的格式,你掌握了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職工體檢制度,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職工體檢制度 1
為使每位教職員工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和飽滿的工作熱情,并做到有病早發現、早治療,學校制訂教職員工健康體檢制度。
一、適用范圍
適用于學校在編在崗的教職員工及外調教師。
二、體檢類別:
(1)新入職體檢:新招聘、調轉的教師、職員及工人在錄用前,自行到指定醫院進行指定項目體檢,體檢項目:乙肝五項(乙肝檢查)、肺X線(肺結核檢查)、心腦血管檢查(心臟病、冠心病、高血壓等)。
(2)常規體檢:學校在編在崗教職員工按以下安排進行體檢:女教職員工:34周歲以下的每三年體檢一次;35周歲至44周歲的.每兩年體檢一次;45周歲至退休每年體檢一次。
男教職員工:39周歲以下的每三年體檢一次;40周歲至49周歲的每兩年體檢一次;50周歲至退休每年體檢一次。
三、體檢項目和經費:
1、體檢項目:見附件。
2、體檢經費:
體檢費用由學校負擔,復查及其他附加費用由本人承擔;本人在體檢時間內放棄體檢機會的,學校不另行安排,也不予任何形式補助。
四、具體程序
1、學校教職員工健康體檢領導小組人員組成:由分管校長、工會、婦委會、辦公室、人事科、醫務室等部門負責人組成。
2、學校教職員工健康體檢領導小組負責組織、策劃、指揮、協調、安排與監督工作,明確分工,責任到人。
3、體檢持續時間:每次體檢時間和安排另行通知,每次體檢從開始到結束為1個月。
4、體檢地點:中心醫院體檢中心。
5、新入職的教職員工體檢后持中心醫院有效體檢合格證明方可錄用。
6、常規體檢健康檢查結果由中心醫院統計,結束后體檢檔案返回學校,由學校醫務室登記備案,把體檢結果交到學校工會和婦委會,體檢檔案留醫務室備存,并通知教職員工到醫務室查詢體檢結果。
教職工體檢制度 2
一、每年按教職工人數的15%參加體檢,全體教職工體檢定為循環制,本循環內已體檢過的教職工不再參加學校組織的體檢。
二、體檢內容不僅包括常規的血壓、肝功能、心電圖、胸部透視等,還包括B超(肝、膽、脾、腎、前列腺/子宮)、血糖、血脂、尿糖、尿酸等,確保對每一位教職工身體重要器官進行全方位檢查。
三、女職工除進行和男教職工相同的`體檢項目外,還要進行婦科檢查。
四、學校對參加體檢的教師每人最多補貼400元,以體檢的發票為準,超出的部分自己承擔。
五、學校統一建立體檢檔案,參加體檢的教師必須把體檢的發票,體檢單一并交于學校工會辦公室后,學校才能報銷。
六、體檢僅限于教職工本人,如非本人體檢一經發現不予報銷且本循環內不再考慮體檢事宜。
教職工體檢制度 3
一、為了規范學校健康檢查工作,加強健康監護管理,保護教職工健康,根據有關法規,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主要包括健康檢查、健康監護檔案管理等內容。
三、學校應當建立健全健康監護制度,保證健康監護工作的落實。
四、學校應當組織從事接觸病危害作業的教職工進行健康檢查。教職工接受健康檢查應當視同正常出勤。
五、學校不得安排有禁忌的教職工從事其所禁忌的.作業。
六、學校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從事接觸病危害的作業;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教工從事對本人和胎兒、嬰兒有危害的作業。
七、學校應當組織接觸病危害因素的教職工進行定期健康檢查。發現禁忌或者有與所從事相關的健康損害的教職工,應及時調離原工作崗位,并妥善安置。
八、勞動者健康檢查的費用,由學校承擔。
九、本學校定期健康檢查的周期一般為一年。
十、學校應當及時將健康檢查結果如實告知教職工。
十一、學校應當建立健康監護檔案。
十二、學校當按規定妥善保存健康監護檔案。
十三、教職工有權查閱、復印其本人健康監護檔案
教職工體檢制度 4
一、目的
保障教職工身體健康,早期發現疾病,及時采取防治措施,提高教職工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體檢對象
全體教職工,包括在職教師、行政人員、后勤人員等。
三、體檢周期
1.年齡在40歲以下的教職工,每兩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
2.年齡在40歲及以上的教職工,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
四、體檢項目
1.一般檢查
包括身高、體重、血壓、脈搏、視力、聽力等基本生命體征的檢查。
2.臨床檢查
內科:心肺聽診、腹部觸診等,檢查心肺、肝脾等臟器功能。
外科:皮膚、脊柱、四肢、甲狀腺等檢查,排查外科疾病。
五官科:口腔、鼻腔、咽喉、耳部檢查,發現五官相關疾病。
3.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了解血細胞情況,篩查血液系統疾病。
尿常規:檢查尿液成分,輔助診斷泌尿系統、腎臟等疾病。
肝功能、腎功能:評估肝臟和腎臟功能。
血脂、血糖:檢測血脂、血糖水平,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
乙肝兩對半:了解乙肝感染情況。
4.器械檢查
心電圖:檢查心臟電活動,發現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臟問題。
腹部B超:檢查肝、膽、胰、脾、雙腎等臟器的形態和結構,排查病變。
女性教職工增加婦科檢查(如婦科B超、宮頸涂片等),男性教職工增加前列腺檢查(如前列腺B超)。
五、體檢機構選擇
選擇具有合法資質、醫療水平高、信譽良好的專業體檢中心或醫院作為體檢合作單位。
六、體檢組織與安排
1.學校指定專門部門(如校醫務室或后勤部門)負責體檢工作的組織和協調。
2.在體檢前,與體檢機構溝通,確定體檢時間、體檢項目和體檢流程等細節,并通知教職工體檢相關事項,包括體檢日期、地點、注意事項(如體檢前禁食、禁水等要求)。
3.根據體檢機構的接待能力,合理安排教職工分批次進行體檢,盡量減少對教學和工作的'影響。
七、體檢結果處理
1.體檢機構在體檢完成后,及時向學校提供體檢報告。體檢報告應包括個人體檢結果、健康評估和建議等內容。
2.學校對體檢結果進行分類管理。對于體檢結果正常的教職工,做好健康檔案記錄;對于體檢發現異常情況的教職工,由學校醫務室或相關部門及時通知本人,并根據異常情況的嚴重程度,建議進一步檢查或治療。涉及隱私的體檢結果,要注意保密。
3.建立教職工健康檔案,將每次體檢結果存入檔案,以便跟蹤教職工健康狀況變化。
八、健康跟蹤與干預
1.對于患有慢性疾病或存在健康風險因素的教職工,學校可提供相應的健康指導和建議,如飲食調整、運動建議等,并定期跟蹤其健康狀況。
2.邀請醫療專家到學校開展健康講座和咨詢活動,提高教職工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九、經費保障
體檢費用由學校承擔,根據實際情況列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
十、監督與評估
1.學校對體檢工作的組織、體檢機構的服務質量和體檢結果的處理等環節進行監督和評估。
2.定期收集教職工對體檢工作的反饋意見,對體檢制度進行持續改進和完善。
教職工體檢制度 5
一、目的
為保障教職工的身體健康,及時發現和預防疾病,提高教職工的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制定本體檢制度。
二、體檢對象
全體教職工,包括在職教師、行政人員、后勤人員等。
三、體檢周期
1.年齡在xx歲以下的教職工,每xx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
2.年齡在xx歲及以上的教職工,每年進行一次全面體檢。
四、體檢項目
1.常規檢查項目
體格檢查:包括身高、體重、血壓、心肺聽診、腹部觸診等基本身體檢查項目。
血常規:檢測血液中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等指標,了解血液系統基本情況。
尿常規:檢查尿液的顏色、透明度、酸堿度、尿蛋白、尿糖等,有助于發現泌尿系統等疾病。
肝功能:包括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膽紅素等項目,評估肝臟功能。
腎功能:檢測肌酐、尿素氮等指標,了解腎臟功能狀況。
血脂:檢查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對心血管疾病風險進行初步評估。
心電圖:記錄心臟電活動,篩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臟疾病。
2.特殊檢查項目(根據年齡、性別和崗位特點選擇)
女性教職工:婦科檢查(包括婦科常規檢查、宮頸涂片等)、乳腺檢查(如乳腺超聲),年齡較大者可增加腫瘤標志物檢查(如CA125、CA153等)。
男性教職工:前列腺檢查(如前列腺超聲),年齡較大者可增加腫瘤標志物檢查(如PSA等)。
長期伏案工作的教職工:頸椎、腰椎X光或CT檢查(根據情況選擇),以篩查頸椎、腰椎疾病。
從事化學實驗、食堂等有特殊環境接觸的教職工:增加相應的職業健康檢查項目,如血常規、肝腎功能檢查(針對接觸化學物質人員),肺部檢查(針對接觸油煙等人員)。
五、體檢機構選擇
1.選擇具有合法資質、醫療設備先進、體檢服務質量高的專業體檢機構或醫院進行體檢。
2.體檢機構應具備完善的體檢流程、專業的體檢醫生隊伍和良好的衛生條件。
六、體檢組織安排
1.由學校指定專門部門(如校醫院、人事部門等)負責體檢的組織和協調工作。
2.在體檢前xx周,向教職工發布體檢通知,明確體檢時間、地點、體檢項目、注意事項等信息。
3.根據體檢機構的接待能力和教職工人數,合理安排體檢批次,避免人員過度集中。
七、體檢結果處理
1.體檢報告由體檢機構密封后統一交回學校指定部門,再分發給教職工個人。
2.對于體檢結果異常的教職工,學校指定部門應及時通知本人,并建議其到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和診斷。
3.建立教職工健康檔案,將每次體檢結果記錄存檔,以便跟蹤教職工的健康狀況變化。
4.對于患有慢性疾病或需要長期治療的`教職工,學校應在工作安排上給予適當照顧,必要時提供相應的健康指導和支持。
八、體檢經費
1.體檢經費由學校統一安排,從學校經費預算中的福利費或其他相關經費項目中列支。
2.若教職工個人要求增加體檢項目,超出學校規定體檢項目范圍的費用由教職工自行承擔。
九、附則
1.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施行,如有未盡事宜,由學校相關部門負責解釋和修訂。
2.定期對體檢制度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和評估,根據實際情況對體檢項目、周期等進行調整和優化。
教職工體檢制度 6
一、目的
為保障教職工的身體健康,及時發現和預防疾病,提高教職工的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特制定本體檢制度。
二、體檢對象
全體教職工,包括在職教師、行政人員、后勤人員等。
三、體檢周期
每年組織一次全面體檢,新入職教職工在入職前需進行一次入職體檢。
四、體檢項目
1.基本檢查項目
體格檢查:包括身高、體重、血壓、心肺聽診、腹部觸診等。
血常規:檢測血液中的各種細胞成分,了解有無炎癥、貧血等情況。
尿常規:檢查尿液的顏色、透明度、酸堿度、比重,以及尿蛋白、尿糖、尿酮體、紅細胞、白細胞等項目,有助于發現泌尿系統疾病。
肝功能:主要檢查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膽紅素等指標,評估肝臟功能。
腎功能:檢測肌酐、尿素氮、尿酸等,了解腎臟代謝功能。
血脂四項:包括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用于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
心電圖:記錄心臟電活動,篩查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臟疾病。
2.特殊檢查項目(根據年齡、性別等因素選擇)
男性教職工:前列腺檢查(如前列腺超聲)。
女性教職工:婦科檢查(如婦科常規檢查、宮頸涂片、乳腺檢查,如乳腺超聲)。
40歲以上教職工:增加腹部超聲(檢查肝、膽、胰、脾、雙腎)、胸部X光(或低劑量螺旋CT,可根據實際情況和建議選擇),用于篩查腫瘤等疾病。
五、體檢機構選擇
選擇具有合法資質、醫療設備先進、檢查質量可靠的專業體檢機構或醫院進行體檢。體檢機構應能提供準確、詳細的體檢報告,并具備良好的后續服務能力。
六、體檢組織與實施
1.由學校指定專門部門(如校醫務室或行政辦公室相關人員)負責體檢工作的組織和協調。
2.提前與體檢機構溝通,確定體檢時間、項目、人數等細節,并簽訂體檢服務協議。
3.向教職工發布體檢通知,告知體檢時間、地點、注意事項(如體檢前禁食、禁水要求等),并發放體檢表格。
4.根據體檢機構的安排,分批次組織教職工進行體檢,確保體檢工作有序進行。在體檢過程中,安排工作人員現場協助,解答教職工的疑問。
七、體檢報告與結果反饋
1.體檢機構完成體檢后,及時向學校提供體檢報告。體檢報告應包括個人體檢結果、健康評估、異常結果提示及建議等內容。
2.學校負責將體檢報告發放給教職工個人,并要求教職工認真閱讀體檢結果。對于體檢結果異常的教職工,學校應提醒其及時就醫復查,并做好相關的跟蹤記錄。
3.對全體教職工的體檢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總結教職工群體中常見疾病的發病情況和健康問題,為學校開展健康促進工作提供依據。
八、健康管理與干預
1.根據體檢結果和健康分析情況,學校可邀請醫療專家為教職工舉辦健康講座,講解常見疾病的`預防和治療知識,提高教職工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
2.對于患有慢性疾病的教職工,學校可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如調整工作安排(在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提供健康飲食建議等,以促進教職工的康復和健康管理。
3.鼓勵教職工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健康促進活動,學校可適當增加健身設施或組織健身活動,營造健康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九、體檢檔案管理
1.建立教職工體檢檔案,將每次體檢報告進行歸檔保存。體檢檔案應包括教職工個人基本信息、體檢結果、健康建議、復查情況等內容。
2.體檢檔案應妥善保管,嚴格遵守檔案管理的相關規定,確保教職工體檢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只有在獲得教職工本人授權或符合法律法規規定的情況下,方可查閱相關體檢檔案信息。
十、經費來源
體檢費用由學校統一安排,從學校經費中列支。新入職教職工的入職體檢費用可根據學校規定,由個人或學校承擔。
【教職工體檢制度】相關文章:
體檢醫院制度04-11
學校師生體檢制度03-14
教職工請假制度10-21
體檢管理制度07-20
學校教職工請假制度11-08
附中教職工請假制度08-22
教職工請假制度[通用]10-21
教職工考勤制度06-19
教職工聘任制度04-24
教職工請假制度(集合)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