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監測報告報告制度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維護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是我們做事的底線要求。想學習擬定制度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監測報告報告制度,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監測報告報告制度1
醫院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制度
1.為增進合理用藥,提升藥品質量和藥物治療水平,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管理方法》等有關法律規矩,特制定本規定。
2.藥品不良反應主要指合格藥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浮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的或意外的有害反應。主要包括藥品已知和未知作用引起的副作用、毒性反應及過敏反應等。
3.藥品不良反應采取逐級、定期報告制度。嚴峻或罕見的藥品不良反應必需隨時報告,須要時可以越級報告。
4.藥品不良反應的報告范圍。上市五年以內的藥品和列為國家重點
監測的藥品,報告該藥品引起的全部可疑不良反應。上市五年以上的藥品,主要報告該藥品引起的嚴峻、罕見或新的不良反應。
5.醫院設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小組,負責全院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和藥品不良反應報告的收集。
6.門診發覺可疑不良反應,需舉行具體記錄、調查,按要求填寫報告并報送門診藥房。
7.各臨床科室有指定的醫師擔任科室adr監測員。臨床科室adr監測員在科主任的領導下從事工作,要求責任心強,作風嚴謹,對adr工作制度認識,準時仔細地填寫并上報adr報告表。保持與藥劑科的密切聯系。
8.藥劑科詳細承辦對臨床上報的'adr報告表的收集的收集收拾、分析鑒別,向臨床醫師提供adr的處理建議、負責匯總本院adr資料并上報及轉發上級adr監察機構下發的adr信息材料。填報的adr表由藥劑科專人負責存檔、上報。
9.醫院組織對全院醫、藥、護人員舉行adr監察工作的詢問指導,組織對臨床adr監測工作中的問題舉行研究、解答。對某些藥物在使用中可能浮現重大的adr的信息準時提供應臨床藥師,以引起醫師的注重并做好防范措施。
監測報告報告制度2
南調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誕生缺陷監測報告制度
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開展誕生缺陷監測工作,填寫《圍產兒狀況調查表》、《誕生缺陷兒記下卡》。
2、填報范圍為轄區內,妊娠滿28周至誕生后7天的圍產兒,不包括方Word版本,下載可自由編輯
案外引產。若雙胎或多胎均為缺陷兒,則需每例各填一張《誕生缺陷兒記下卡》。
3、以上年10月1日-當年9月30日為一個統計年度。
4、填報單位每月5日前將上月的.《圍產兒狀況調查表》、《誕生缺陷兒記下卡》報所在轄市婦幼保健所。
5、參與相關的工作例會和培訓;負責對基層婦幼保健人員舉行業務培訓和技術指導。
6、加強誕生缺陷監測的質控管理,做到有記錄可查。
監測報告報告制度3
市人民醫院感染病例監測、報告與控制制度
一、各臨床科室必需對每例住院病人實施全程醫院感染監控,以把握我院醫院感染發病特點,為我院醫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學依據。
二、醫院感染病例由臨床主管醫生根據《醫院感染診斷標準》舉行初步診斷,準時舉行病原微生物檢測,仔細填報'醫院感染病例報告卡'和'醫院感染個案調查表',同時在出院病例首頁院內感染名稱欄內填寫醫院感染疾病名稱。
三、明確診斷后,由經治醫生于24小時內報告院感辦,院感辦接到醫院感染發病報告卡后,準時到臨床科室咨詢和查閱病例等,把握病人狀況,對發覺特別病原體感染及傳染病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者應準時舉行隔離、治療指導,以防醫院感染暴發流行。
四、確診為傳染病的醫院感染病例,尚需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的有關規定舉行報告,并做好消毒隔離措施。
五、對疑似醫院感染的診斷,主管醫生報告科主任,會同該科染管理小組'一同研究,并作進一步的`分析及檢查,作好研究記錄,研究后能確定的按本制度第三條的規定舉行報告。
六、小組研究尚不能認定的,須將該病員的所有資料及研究的結果報院感辦,由院感辦組織專家研究后認定或否定。
七、科室經治醫生仔細填報醫院感染病例記下表,院感辦采納前瞻性監測辦法每月2次對全院住院病人舉行監測,準時發覺醫院感染的危急因素、特別類型或暴發流行的趨勢時,實行有效措施加以控制,避開暴發流行。
八、院感辦必需每月準時對監測資料舉行匯總、分析,上報醫院感染委員會和反饋各臨床科室,每季度舉行效果評價,提出預防措施。監測資料應妥當歸檔保存。
監測報告報告制度4
第一醫院血透室醫院感染控制、監測、報告制度
1、成立血透室醫院感染管理小組,責任明確,分工負責。
2、嚴格貫徹執行衛生部《醫院感染管理規范》、《消毒管理方法》和《消毒技術規范》、《20xx版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等有關規范。
3、嚴格按要求配備足夠的工作人員個人防護設備:如手套、口罩、工作服、護目鏡、防護面罩、沖洗龍頭等。
4、血透室嚴格根據衛生部流程要求,合理布局,分區別機舉行透析治療,對乙肝、丙肝患者嚴格分區別機舉行隔離透析,并配備特地的透析操作用品車。hiv陽性患者建議到指定的醫院透析或轉腹膜透析。
5、嚴格執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關制度。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可復用透析器才可復用,復用必需嚴格遵照衛生部《血液透析器復用操作規范》舉行操作,乙肝、丙肝、hiv和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復用透析器。嚴格執行每一位病人固定一套透析器,透析管路一律一次性使用,復用透析器按操作規范舉行沖洗、消毒、保存,明確標識,并記下,專人管理,對重復使用的消毒物品標明消毒有效期限,超出期限的應該按照物品特性重新消毒或作為廢品處理。
6、嚴格執行一次性使用物品的規則制度。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嚴格根據醫療廢物處理要求處理。
Word版本,下載可自由編輯
7、透析污水排入醫院醫療污水系統處理。
8、定期對環境、空氣、水質、透析液等舉行監測。
9、血透室空氣和物體表面監測:清潔區應該保持空氣清爽,每日舉行有效的空氣消毒,至少每月1次對血透室空氣、物體、機器表面及部分醫務人員手舉行病原微生物的培養監測,其中空氣培養細菌應<500cfu/m3,物體及機器表面細菌數<10cfu/cm2,并保留原始記錄,建立記下表。
10、嚴格執行《20xx版血液凈化標準操作規程》舉行操作,每個治療單元結束后給于更換床單,對透析單元內全部物品表面及地面舉行擦洗消毒,并舉行透析機內部消毒,建立記下表。
11、嚴格執行透析患者傳染病病原微生物監測制度:
⑴.對第一次入我院血透室透析的患者必需在治療前舉行乙肝、丙肝、梅毒及hiv感染的相關檢查。對hbv抗原陽性患者應進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標的`檢測,對hcv抗原陽性患者應進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標的檢測,保留原始記錄,記下患者檢查結果,建立記下表。
⑴.對長久透析患者定期每半年檢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標記物1次,保留原始記錄并記下。
建議對乙肝陰性患者舉行乙肝疫苗接種。
12、醫務人員感染監測及防范:
1)工作人員應把握和嚴格遵從血透室感染控制制度和規范。
2)對血透室工作人員定期每半年舉行乙肝、丙肝標記物監測。對乙肝陰性的工作人員建議注射乙肝疫苗。
3)工作人員遇刺傷后:
a、立刻輕輕擠壓傷口,再用流淌水沖洗,然后用消毒液舉行消毒并包扎傷口。
b、填寫《醫務人員職業裸露記下表》,交醫院感染管理科備案。
c、對被hbv或hcv陽性患者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應于24小時內注射高效價免疫球蛋白,1月后再注射1次。
13、血透室發覺新發的乙肝、丙肝或其他傳染病應根據國家有關傳染病報告制度報告相關部門。
監測報告報告制度5
1. 醫療器械風險管理體系應有醫院管理人員、 醫護人員、 醫學工程人員組成,建立相關組織機構,應對重點在用醫療器械舉行平安風險分析、 評估、 控制,定期監測和建檔,以保證醫療設備應用的平安、有效。
2. 從事醫療器械相關工作的技術人員,應該具備相應的專業學歷、技術職稱。對醫療器械臨床使用技術人員和醫學工程技術人員建立培訓、考核制度。組織開展新產品、新技術應用前規范化培訓。開展醫療器械臨床使用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操作規程等相關培訓,建立培訓檔案,定期檢查評選。
3. 臨床使用部門應嚴格遵照產品使用說明書、 技術操作規范和規程使用產品,對產品的禁忌癥注重事項及存放環境要求應嚴格遵守,需向患者說明的事項應照實告訴: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按相關法律規定不得重復使用,按規定可以重復使用的醫療器械,應嚴格按要求清洗、 消毒或者滅菌,并舉行效果監測。
4. 設備管理部門應按照各類醫療器械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浮現的平安風險因素舉行評估分析,制定相應措施,對生命支持的醫療器械應定期巡檢,并按照反饋的狀況,準時整改。設備管理部門配備專職,負責收集、保存并匯總醫療器械平安大事監測記錄,常常與臨床使用科室交流聯系,定期巡查并記錄。
5. 醫療器械使用科室應配備專職人員擔當醫療器械平安大事監測工作,收集、建立并保存醫療器械平安大事監測記錄,發生的平安大事時舉行初步評價并準時報告相關設備管理部門。
6. 主管職能部門對于發生的醫療器械平安大事要準時上報衛生行政部門和相應監督管理部門,大事發生緣由未查清前,對發生平安大事的該批同規格型號庫存產品暫緩使用。設備管理部門幫助主管職能部門,開展調查,并對相關產品舉行封存記下,迎候上級部門處置。
7. 醫院鼓舞醫學裝備使用科室上報醫學裝備平安大事的監測報告,并把此項工作納入科室及職工的年終考核。
【監測報告報告制度】相關文章:
健康監測報告制度12-02
小康監測報告01-17
環境監測實習報告11-14
物價監測工作的述職報告09-21
農村小康監測報告08-17
環境監測的實習報告范文06-16
環境監測實習報告優秀02-27
動物疫情監測調研報告范文11-18
污水自動連續監測報告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