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時間:2023-08-28 09:42:45 王娟 制度 我要投稿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精選1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需要使用制度的場合越來越多,制度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為了維護正常的工作、勞動、學習、生活的秩序,保證國家各項政策的順利執行和各項工作的正常開展,依照法律、法令、政策而制訂的具有法規性或指導性與約束力的應用文。想學習擬定制度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職業衛生培訓制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精選16篇)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組織對員工進行職業衛生法規、職業衛生知識、操作規程、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維護的培訓,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負責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監督管理工作,并指定專業的職業衛生培訓人員,負責本公司的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培訓。

  二、教育培訓內容:

  1、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與標準;

  2、職業衛生基本知識;

  3、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4、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5、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

  6、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

  三、教育培訓的對象與方式:

  1、新員工的培訓:新員工在上崗前應進行三級職業衛生培訓,分別為廠級、車間級和班組級。廠級培訓由廠職業健康安全科組織進行,車間級由車間主任組織,班組級由班組長組織。培訓后應進行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

  2、員工在調動崗位時,應進行針對性的職業衛生培訓,培訓后進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崗。

  3、外來臨時工人,應進行針對性的職業衛生培訓,確保其從事勞動時不受到危害。

  4、各單位對其在職員工應進行定期的職業衛生教育學習,生產單位每2個月應進行一次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學習,輔助單位單位每季度應進行一次職業衛生知識教育學習,并有教育學習記錄。

  5、所有的職業衛生培訓應有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時間、日期、培訓內容、培訓老師、培訓地點,受培訓人簽名等。

  6、公司定期邀請衛生、疾控等部門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對各單位職業衛生負責人、管理人員,進行全面的`職業衛生培訓,提高職業衛生管理業務能力。

  7、所有的培訓資料要設立職業衛生培訓臺賬,并有專人保管,各生產單位培訓情況應每年11~12月報公司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備案。

  8、未進行職業衛生培訓的員工或考核不合格的員工不得上崗作業。

  四、各單位應每年制定職業衛生培訓計劃,落實培訓經費。公司年度職業衛生培訓計劃需得到總經理的批準后實施。

  五、本規定解釋權歸公司職業健康安全部。每年按公司流程對其合規性進行評估修訂。

  六、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有關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的其他規定按照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職業衛生標準和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執行。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2

  1、煤礦年度內組織本單位人員深入、系統地學習《職業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管理范圍內的煤礦企業職業危害防治知識的培訓力度。

  2、積極參加市、縣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組織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定期開展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強化對職工的職業危害防治知識的教育,教育職工自覺遵守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正確使用職業危害防治設備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

  3、年度內舉辦全礦人員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學習講座3次,舉辦礦級領導班子專題研討會4次,就深入貫徹落實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進行專題研究。

  4、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作業人員掌握生產工藝流程,掌握職業危害預防知識。

  5、建立職工職業衛生培訓檔案;

  6、對職工職業危害知識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安排上崗。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3

  為提高職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結合本車間實際,組織對職工進行職業衛生法規、職業衛生知識、操作規程、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維護的培訓,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訓內容

  1、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與標準。

  2、職業衛生基本知識,工作環境及危害因素,從事工種可能受到的職業危害。

  3、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4、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5、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

  6、職業衛生事故。

  二、培訓對象與內容

  (一)上崗前教育

  1、從事有害作業的`職工,上崗前必須人人接受就業前的職業衛生教育。

  2、就業前職業衛生教育內容包括:職業衛生一般知識、職業衛生法規常識、本崗位職業衛生防護知識。

  3、就業前職業衛生教育不合格,不能上崗作業.

 。ǘ┰趰徠陂g教育

  1、從事有害作業的職工在就業過程中,必須人人定期接受本崗位職業衛生教育。

  2、就業中職業衛生教育內容包括:本崗位主要有害因素種類、濃(強)度、本崗位的主要職業危害及其防護技術、本崗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的原理及其防護技術。

  三、教育周期

  1、重點有害作業每月不少于4小時。

  2、一般有害作業崗位每季不少于8小時。

  3、從事有害作業職工就業中教育考試不合格,限期一次補考,再次不合格者勒令停職學習直至補考合格。

  四、提高教育

  1、從事有害作業的班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及至廠(礦)長,必須接受職業衛生提高教育。

  2、提高教育內容包括:特種崗位職業衛生教育、職業衛生預防技術教育、職業衛生法規教育。

  3、教育周期:每年40小時。

  五、組織實施部門

  職業衛生教育由車間安全科負責教育材料、教案及教育工作實施的監督與檢查。

  六、附則

  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開始實施。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4

  1.各部門在新員工招入后,需要到安全部進行職業安全衛生教育。教育內容主要包括:勞動保護、公司安全生產守則;消防知識,常見職業安全衛生、工傷事故處理等。

  2.在安全部職業安全衛生教育結束后,新錄入員工需要到其所在車間由車間經理或指定負責人員進一步對其進行細致的作業過程中安全衛生教育。內容主要包括:車間生產特點、作業環境、危險區域、設備狀況和消防設施;本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和安全環保崗位責任;危險廢物的'處理,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品和文明生產的要求;實際安全操作示范等項內容。

  3.全部職業安全衛生教育結束,并且該新錄入員工被確認合格后,由安全部負責填寫《安全教育表》,并由員工本人簽字,之后員工方可安排上崗工作,《安全教育表》有安全部統一歸檔保管。

  4.對電氣、廠內叉車、鍋爐、電氣焊等特殊工種的操作者,除進行一般的職業安全衛生教育外,由安全部負責組織辦理技術培訓。經市經委、市技術監督局進行專門的安全技術培訓,經考試合格發證,憑證作業。

  5.安全部負責組織各部門員工進行消防、醫療救護(人工呼吸、簡易包扎處理)知識的培訓和相應的實戰演練。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5

  1、單位各級領導和崗位職工必需認識本崗位職業衛生管理與職業病防治職責,把握本崗位及管理范圍內職業病危害狀況、治理狀況和預防措施。

  2、單位要催促和支配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參與職業衛生專業學問與法律規矩的教導培訓工作。每年至少組織一次學習,或參與學習講座,以提升職業衛生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管理水平。

  3、單位要對全體職工舉行職業病防治的`規矩教導和基礎學問培訓與考核。要組織職工仔細學習國家職業病防治的法律規矩、單位有關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職業病危害及其后果、以及職業衛生防護設備設施和防護用品的使用,并做好培訓記錄。

  4、生產崗位管理和作業人員必需把握并能正確使用、維護職業衛生防護設施和個體職業衛生防護用品,把握生產現場中毒自救基本學問和基本技能,開展相應的演練活動。

  5、從事職業病危害作業崗位職工必需接受上崗前職業衛生和職業病防治規矩教導、崗位勞動庇護學問教導及防護用具使用辦法的培訓,經考試合格合方可上崗操作。

  6、單位要做好生產檢修理前的職業衛生教導與培訓,結合檢修理過程中會產生的接觸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可能發生的急性中毒事故,重點把握自我防護要點和急性職業病危害事故狀況下的緊張處理措施。

  7、做好各類職業衛生教導培訓的檔案管理工作。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6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規定,結合本公司實際,組織對員工舉行職業衛生規矩、職業衛生學問、操作規程、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維護的培訓,特制定本制度。

  一、公司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和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負責職業衛生教導培訓監督管理工作,并指定專業的職業衛生培訓人員,負責本公司的'職業衛生學問教導培訓。

  二、教導培訓內容:

  1、職業衛生法律、規矩與標準;

  2、職業衛生基本學問;

  3、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4、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5、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

  6、公民健康素質基本學問與技能。

  三、教導培訓的對象與方式:

  1、新員工的培訓:新員工在上崗前應舉行三級職業衛生培訓,分離為廠級、車間級和班組級。廠級培訓由廠職業健康平安科組織舉行,車間級由車間主任組織,班組級由班組長組織。培訓后應舉行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崗。

  2、員工在調動崗位時,應舉行針對性的職業衛生培訓,培訓后舉行考核,合格者方能上崗。

  3、外來暫時工人,應舉行針對性的職業衛生培訓,確保其從事勞動時不受到危害。

  4、各單位對其在職員工應舉行定期的職業衛生教導學習,生產單位每2個月應舉行一次職業衛生學問教導學習,輔助單位單位每季度應舉行一次職業衛生學問教導學習,并有教導學習記錄。

  5、全部的職業衛生培訓應有記錄,記錄內容包括時光、日期、培訓內容、培訓教師、培訓地點,受培訓人簽名等。

  6、公司定期邀請衛生、疾控等部門職業衛生專業人員對各單位職業衛生負責人、管理人員,舉行全面的職業衛生培訓,提升職業衛生管理業務能力。

  7、全部的培訓資料要設立職業衛生培訓臺賬,并有專人保管,各生產單位培訓狀況應每年11~12月報公司職業衛生管理部門備案。

  8、未舉行職業衛生培訓的員工或考核不合格的員工不得上崗作業。

  四、各單位應每年制定職業衛生培訓方案,落實培訓經費。公司年度職業衛生培訓方案需得到總經理的批準后實施。

  五、本規定解釋權歸公司職業健康平安部。每年按公司流程對其合規性舉行評估修訂。

  六、本制度自頒布之日起施行。有關職業衛生教導培訓的其他規定根據國家現行的法律、規矩、職業衛生標準和公司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執行。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7

  為提升職工的自我庇護意識和能力,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一條規定,結合本車間實際,組織對職工舉行職業衛生規矩、職業衛生學問、操作規程、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的正確使用、維護的培訓,特制定本制度。

  一、培訓內容:

  1、職業衛生法律、規矩與標準。

  2、職業衛生基本學問,工作環境及危害因素,從事工種可能受到的職業危害。

  3、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4、正確使用、維護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

  5、發生事故時的應急救援措施。

  6、職業衛生事故。

  二、培訓對象與內容

  (一)上崗前教導

  1、從事有害作業的職工,上崗前必需人人接受就業前的職業衛生教導。

  2、就業前職業衛生教導內容包括:職業衛生普通學問、職業衛生規矩常識、本崗位職業衛生防護學問。

  3、就業前職業衛生教導不合格,不能上崗作業。

 。ǘ┰趰徠陂g教導

  1、從事有害作業的職工在就業過程中,必需人人定期接受本崗位職業衛生教導。

  2、就業中職業衛生教導內容包括:本崗位主要有害因素種類、濃(強)度、本崗位的'主要職業危害及其防護技術、本崗位職業危害防護設施的原理及其防護技術。

  三、教導周期

  1、重點有害作業每月不少于4小時。

  2、普通有害作業崗位每季不少于8小時。

  3、從事有害作業職工就業中教導考試不合格,限期一次補考,再次不合格者勒令停職學習直至補考合格。

  四、提升教導

  1、從事有害作業的班組長、工段長、車間主任及至廠(礦)長,必需接受職業衛生提升教導。

  2、提升教導內容包括:特種崗位職業衛生教導、職業衛生預防技術教導、職業衛生規矩教導。

  3、教導周期:每年40小時。

  五、組織實施部門

  職業衛生教導由車間平安科負責教導材料、教案及教導工作實施的監督與檢查。

  六、附則

  本制度自下發之日起開頭實施。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8

  一、目的

  為了有效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治職業病,提高員工對職業危害因素的認識與預防技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工作場所職業衛生監督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結合我廠生產特點,制定本制度。

  二、適用范圍

  適用于本單位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培訓工作。

  三、職責

  1.本廠主要負責人負責落實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培訓資金。

  2.專職職業衛生管理機構負責制定年度職業衛生培訓教育計劃;

  3.專職職業衛生管理機構負責培訓職業衛生培訓教育計劃的組織實施、考核;

  四、控制程序

  1.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的編制和審批

  專職職業衛生管理機構負責在每年年底編制年度職業衛生宣傳教育培訓計劃,明確培訓工作的目標、任務及具體培訓項目。

  2.人員培訓

 。1)本廠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

  單位主要負責人和職業衛生管理人員必須參加由市級以上安監部門組織的'培訓,提高其職業衛生管理能力,并經考核合格,取得職業衛生管理資質證書,方可上崗。

  (2)新從業人員職業衛生培訓

  新進人員入廠時,由專職職業衛生管理機構負責廠級職業衛生培訓并進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崗;

 。3)"四新"職業健康宣傳教育培訓

  如果有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投產,相關部門應組織相應人員進行職業安全操作規程等適應性培訓。相關人員未接受專門培訓并考核的,不能上崗操作。

  3.職業衛生宣傳教育檔案

 。1)職業病危害因素信息卡(毒物信息卡msds);

 。2)本廠負責人職業衛生培訓證明;

  (3)勞動者職業衛生宣傳培訓(培訓通知、培訓教材、培訓記錄、考試試卷、宣傳圖片等紙質和攝錄像資料);

 。4)職業病危害告知(包括規章制度、操作規程、勞動合同中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結果、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結果等的告知憑證)。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9

  為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更好地預防控制和消除職業病危害,防止職業病發生,制定以下制度。

  1、衛生科會同技安科、人教科一起對職工進行上崗前職業衛生培訓和在崗期的定期職業衛生培訓,普及職業衛生知識,督促職工遵守職業病防治法律、法規和操作規程,指導職工正確使用預防職業病防護設備和個人使用的職業防護用品。

  2、定期對職工進行觸電急救知識的培訓,掌握相關的'醫療衛生常識,增加自我保護意識。

  3、對接觸化學物品的人員進行化救知識的培訓,包括化救物品的放置及使用。

  4、結合本企業特點,開展健康促進教育活動,請有關專家上門授課及開展咨詢活動,使職工人人知曉預防,控制疾病的重要性,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

  5、對參加培訓職工,在培訓結束時,對所學培訓內容應進行考核,其成績歸檔備案。

  6、本制度由衛生科負責解釋。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10

  1、煤礦年度內組織本單位人員深入、系統地學習《職業病防治法》等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對管理范圍內的煤礦企業職業危害防治知識的.培訓力度。

  2、積極參加市、縣煤炭行業管理部門組織的職業衛生知識培訓,定期開展崗前和在崗期間的職業危害防治知識培訓,強化對職工的職業危害防治知識的教育,教育職工自覺遵守職業危害防治規章制度,正確使用職業危害防治設備和個人勞動防護用品。

  3、年度內舉辦全礦人員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學習講座3次,舉辦礦級領導班子專題研討會4次,就深入貫徹落實職業危害防治工作進行專題研究。

  4、安全生產管理人員、作業人員掌握生產工藝流程,掌握職業危害預防知識。

  5、建立職工職業衛生培訓檔案;

  6、對職工職業危害知識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安排上崗。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11

  一、應按《食品安全法》有關規定,每年接受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及相關衛生知識的培訓學習,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二、新進從業人員以及臨時工應做到培訓后上崗,培訓情況應記錄在案。

  三、應定期組織從業人員學習食品衛生法律法規及相關衛生知識,使從業人員了解熟悉有關應知應會內容,每次學習要有學習記錄。

  四、應建立從業人員學習培訓、考核檔案。

  五、對不參加培訓學習或考核不合格者要從嚴考核直至辭退。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12

  一、為了規范執法人員培訓工作,提高執法人員的工作能力,是執法人員在執法嚴肅、認真、準確的實施依法管理,提高辦案水平,依據《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和《國家公務員培訓暫行規定》,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適用與區衛生局機關及委托執法機構的.全體執法人員,區市縣局執法人員的培訓參照執行。

  三、執法人員的培訓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學用一致,按需施教,講求實效的原則。

  四、區衛生局法制機構是對執法人員進行培訓的管理機構,制定總體培訓規劃,負責對局機關執法人員的培訓;市衛生局各執法處室負責全市專業法律、法規和規章的培訓工作。委托執法機構負責本部門的培訓工作。

  五、培訓的主要內容包括衛生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及行政處罰法、行政訴訟法、國家賠償法及行政復議法。特別要注重對法制原則、執法程序和新頒布法律、法規、規章的學習和培訓。

  六、培訓方式采取集中培訓與自學相結合的形式,適時進行舉辦骨干培訓班、法制講座和執法人員集中培訓。

  七、執法人員上崗前培訓不少于20天,上崗執法人員年內培訓學時不少于6天。

  八、每次培訓結束后,組織考試,公布成績,并作為年度考核評議任職和晉升職務的依據,考核不合格者,調離執法崗位。

  九、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執行。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13

 。1)從事應急醫療救援管理和急診、傳染、感染、呼吸、創傷、麻醉、院內感染、檢驗、藥劑科等相關專業的臨床、醫技人員以及后勤保障人員必須參加應急救治培訓與演練。

  (2)醫師主要培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條例、應急預案;各項急救技術、各種急救設備及器材的使用、院前急救、CPR、常見急癥搶救、外科急癥搶救、急性中毒搶救、傳染病防治、院內感染等。

 。3)醫療護理人員除培訓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條例、應急預案外主要培訓常用急救技術、常規護理技術、常用急救設備的使用、護現新技術及新項目等。

 。4)應急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等衛生應急管理人員,通過培訓應熟練掌握與運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條例、預案,同時要學習掌握:辦公自動化、指揮系統應用、.通訊知識、各種急救知識及其自救、急救要點。

 。5)全院工作人員要學習掌握急救和重點傳染病防治基本知識。

 。6)培訓應按每年的培訓計劃進行安排,做到時間、內容、授課人、培訓對象四落實。培訓結束后組織考試,并與有關獎懲和晉級掛鉤。

  (7)定期組織相關應急醫療救援的演練或演練評價,以提高戰時的反應能力。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14

  1、從業人員必須經崗前衛生知識培訓合格后方能上崗,從事直接入口食品工作崗位的人員必須取得健康證明,且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定期進行食品衛生和有關衛生法律、法規、業務技能的培訓。

  2、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以及其他有礙食品衛生疾病的,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3、從業人員體檢、培訓合格證明應隨身攜帶,以備檢查。

  4。從業人員具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工作期間要穿戴好清潔的工作衣帽,并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發,勤洗衣服,勤換工作服),“兩不”(不戴首飾、不抽煙喝酒)。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15

  1、每周組織食堂從業人員學習《食品衛生法》、《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及學校衛生管理制度。

  2、新員工必須學習《食品衛生法》、《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及相關衛生安全教育,經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崗。

  3、每周五組織從業人員學習上級來文或相關衛生知識材料;食品衛生報刊、雜志等。

  4、每月組織從業人員談心得,在操作過程中如何把好衛生關,怎樣才能保證學生安全、健康。

  5、定期對從業人員檢測食品衛生知識,分別進行口答或書面問卷題,并把成績公布登記。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 16

  1、為規范本單位餐飲經營行為,提高從業人員互派南和服各水平,根據《食品衛生法》、《餐飲業食品衛生管理辦法》有關規定,制定本制度。

  2、凡在本單位從事餐飲工作的所有人員(包括廚師、服務員、洗碗工、采購員、庫管員、管理人員等)均應遵守本制度,認真參加衛生知識培訓。

  3、所有餐飲從業人員在人事部報到后開始工作前(包括臨時工)必須由人事(餐飲)部進行基本的衛生知識培訓,經考核合格后方可從事餐飲工作。

  4、餐飲負責人或衛生管理人員要及時對在本單位從事分批時行衛生知識培訓教育,并進行考核。

  5、衛生知識培訓對象包括本單位和餐飲負責人、衛生管理人員和一般從業人員,初次培訓時間應分別不少于20、50、15學時,以后每年復訓一次。

  6、衛生知識培內容包括與從事工作有關的`食品衛生法規、標準和衛生知識。

  7、餐飲負責人或衛生管理人員要做好參加衛生知識培訓的人員考勤和課時登記,并對人員衛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經常性檢查。

  8、對參加培訓并經考試合格的衛生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由衛生督部門發給培訓合格證。對未參加培訓或考核不合的人員應進行補訓和補考,否則不得上崗工作。

  9、凡在本單位檢查和衛生監督部門檢查(或抽查)中發現衛生知識培訓不合格者或無故不參加培訓者,將依據本單位獎懲辦法對法事人和主管部門領導進行處罰。

【職業衛生培訓制度】相關文章:

職業衛生教育培訓管理制度01-11

職業衛生培訓計劃11-04

職業衛生培訓通知02-26

職業衛生培訓總結04-14

職業衛生規章制度02-17

職業衛生監督制度05-25

職業衛生規章制度03-08

職業衛生培訓計劃范文03-20

人員衛生培訓制度04-2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2020 | 三级久久三级久久三级 | 亚洲熟女激情视频 | 亚洲福利精品久久久久91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2020 | 天天看天天爽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