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3-04 19:15:37 賽賽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那么,都有哪些知識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1

  一、基本概念

  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石蠟的熔化、水的蒸發

  2、化學變化:生成新物質的變化。如物質的燃燒、鋼鐵的生銹

  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質。化學變化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物理變化不伴隨化學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氣味、密度、溶解性、揮發性、硬度、熔點、沸點、導電性、導熱性、延展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如鐵易生銹、氧氣可以支持燃燒等。

  5、純凈物:只由一種物質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如空氣、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來的性質)

  7、單質: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如n2 o2 s p等。

  8、化合物: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潔物。如co2 kclo3 so2 等。

  9、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中,其中一種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如co2 so2等。

  10、化合反應: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物質生成另一種物質的反應。a+b ==ab

  11、分解反應:由一中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ab ===a +b

  12、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的反應。(緩慢氧化也是氧化反應)

  13、催化劑: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又叫觸媒)[應講某種物質是某個反應的催化劑,如不能講二氧化錳是催化劑,而應講二氧化錳是氯酸鉀分解反應的催化劑]

  14、催化作用:催化劑在反應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氣的成分

  1、空氣含氧量的測定——過量紅磷的燃燒實驗p23

  問題:

  (1)為什么紅磷必須過量?(耗盡氧氣)

  (2)能否用硫、木炭、鐵絲等物質代替紅磷?(不能,產生新物質)

  2、空氣的成分:

  n2 :78% o2:21% 稀有氣體:0.94% co2:0.03% 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3、氧氣的用途:供給呼吸和支持燃燒

  4、氮氣的用途:p24

  5、稀有氣體的性質和用途:p25

  6、空氣的污染:(空氣質量日報、預報)

  (1) 污染源: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汽車排放的尾氣等。

  (2) 污染物:主要是粉塵和氣體。如:so2 co 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氣的性質

  1、氧氣的物理性質: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的條件下可液化成淡藍色液體或固化成淡藍色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見的氧化劑。

  (1)能支持燃燒: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木條復燃。

  (2)氧氣與一些物質的反應:

  參加反應物質 與氧氣反應的條件 與氧氣反應的現象 生成物的名稱和化學式 化學反應的表達式

  硫 s + o2 ==so2 (空氣中—淡藍色火焰;氧氣中—紫藍色火焰)

  鋁箔 4al + 3o2 ==2al2o3

  碳 c+o2==co2

  鐵3fe + 2o2 == fe3o4(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熱,生成黑色固體)

  磷 4p + 5o2 == 2p2o5 (產生白煙,生成白色固體p2o5)

  四、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1、藥品:過氧化氫和二氧化錳或高錳酸鉀或氯酸鉀和二氧化錳

  2、反應的原理:

  (1)過氧化氫 水+氧氣

  (2)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導管口要塞一團棉花)

  (3)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

  3、實驗裝置p34、p35

  4、收集方法:密度比空氣大——向上排空氣法(導管口要伸到集氣瓶底處,便于將集氣瓶內的空氣趕盡)

  難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與水發生反應——排水法(剛開始有氣泡時,因容器內或導管內還有空氣不能馬上收集,當氣泡連續、均勻逸出時才開始收集;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表明氣體已收集滿)。本方法收集的氣體較純凈。

  5、操作步驟:

  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如p37

  裝:將藥品裝入試管,用帶導管的單孔橡皮塞塞緊試管。

  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

  點:點燃酒精燈,先使試管均勻受熱后對準試管中藥品部位加熱。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氣

  離:收集完畢后,先將導管撤離水槽。

  熄:熄滅酒精燈。

  6、檢驗方法: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內,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氣體是氧氣。

  7、驗滿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瓶口,如果木條復燃,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2)用排水法收集時:當氣泡從集氣瓶口邊緣冒出時,說明該瓶內的氧氣已滿。

  8、注意事項:

  (1)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固體藥品加熱時),防止藥品中的水分受熱后變成水蒸氣,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試管底部,而使試管破裂。

  (2)導管不能伸入試管太長,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氣體。

  (3)試管內的藥品要平鋪試管底部,均勻受熱。

  (4)鐵夾要夾在試管的中上部(離試管口約1/3處)。

  (5)要用酒精燈的外焰對準藥品的部位加熱;加熱時先將酒精燈在試管下方來回移動,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后對準藥品部位加熱。

  (6)用排水法集氣時,集氣瓶充滿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導管伸到瓶口處即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時,集氣瓶正放,導管口要接近集氣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氣時,應注意當氣泡從導管口連續、均勻地放出時再收集,否則收集的氣體中混有空氣。當集氣瓶口有氣泡冒出時,證明已滿。

  (8)停止反應時,應先把撤導管,后移酒精燈(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試管,導致使館破裂)

  (9)收集滿氧氣的集氣瓶要正放,瓶口處要蓋上玻璃片。

  (10)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小團棉花。

  五、氧氣的工業制法——分離液態空氣法

  在低溫條件下加壓,使空氣轉變為液態空氣,然后蒸發。由于液態氮的沸點比液態氧的沸點低,因此氮氣首先從液態空氣中蒸發出來,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態氮。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2

  1、我國古代三大化學工藝:造紙,制火藥,燒瓷器。

  2、氧化反應的三種類型:爆炸,燃燒,緩慢氧化。

  3、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離子。

  4、不帶電的三種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質組成與構成的三種說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構成的;

  (3)、一個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個碳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6、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質子,中子,電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種原因:

  (1)工業“三廢”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農藥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氣體的三種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氣體),向上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向下排空氣法(密度比空氣小的氣體)。

  9、質量守恒定律的三個不改變: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不變,原子質量不變。

  10、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三種方法:增加溶質,減少溶劑,改變溫度(升高或降低)。

  11、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三個條件:生成水、氣體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學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氣中的三種氣體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燒發白光的物質:鎂條,木炭,蠟燭。

  15、具有可燃性,還原性的物質:氫氣,一氧化碳,單質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種氣體是:氫氣(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種化學性質:可燃性,還原性,毒性。

  18、三大礦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全為混合物)

  19、三種黑色金屬:鐵,錳,鉻。

  20、鐵的三種氧化物:氧化亞鐵,三氧化二鐵,四氧化三鐵。

  21、催化劑:在化學變化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變化前后都沒有變化的物質(一變二不變)

  22、質量守恒定律: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物質的質量總和。(反應的前后,原子的數目、種類、質量都不變;元素的種類也不變)

  23、溶液: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組成:溶劑和溶質。(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固、氣溶于液體時,固、氣是溶質,液體是溶劑;兩種液體互相溶解時,量多的一種是溶劑,量少的是溶質;當溶液中有水存在時,不論水的量有多少,我們習慣上都把水當成溶劑,其他為溶質。)

  24、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里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就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

  25、物質的變化及性質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宏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干冰的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宏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淀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么物質。

  (3)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物理性質也并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并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③需要借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例如:物質的金屬性、非金屬性、氧化性、還原性、酸堿性、熱穩定性等。

  26、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

  (1)大多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不大;

  (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3

  一、化學方程式

  1、含義: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說明:

  ①質量守恒定律只適用于化學變化,不適用于物理變化;

  ②沒有參加反應的物質質量及不是反應生成的物質質量不能計入“總和”中;

  ③要考慮空氣中的物質是否參加反應或物質(如氣體)有無遺漏。

  2、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質量均保持不變(原子的“三不變”)。

  二、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2、表示的意義:

  (1)(宏觀)表示某種元素;

  (2)(微觀)表示該元素的一個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號還可以表示一種單質。如Fe、S、He。

  3、一種元素與另一種元素的本質區別:核電荷數不同

  4、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四種元素:O、Si、Al、Fe,其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Al。

  5、根據原子結構示意圖判斷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和稀有氣體的方法:

  (1)金屬元素:在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形成陽離子;

  (2)非金屬元素:在反應中容易得到電子,形成陰離子;

  (3)稀有氣體元素:在反應中不易得電子,性質穩。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4

  一、空氣的組成及各成分的用途:

  空氣的主要成分是氮氣和氧氣,分別約占空氣體積的4/5和1/5。按體積分數計算,大約是:氮氣78%、氧氣21%、稀有氣體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氣體和雜質0.03%。

  二、空氣中氧氣百分含量測定實驗:

  1.實驗原理——燃燒法:

  利用可燃物——紅磷在密閉容器中燃燒消耗氧氣,生成白色固體五氧化二磷而無氣體生成,因而容器內氣體壓強減小,進而通過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來確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2.實驗裝置:

  3.實驗步驟: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在集氣瓶中裝入少量的水,再把剩余的容積分成五等份并用橡皮筋做上記號;

  (3)點燃燃燒匙內的紅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緊;

  (4)紅磷燃燒停止,慢慢白煙消失,等瓶內恢復到常溫后,打開彈簧夾。

  4.實驗現象及結論:

  現象:

  (1)紅磷燃燒時發黃白光,放熱并產生大量的白煙。

  (2)打開彈簧夾,燒杯中的水進入集氣瓶,進水的體積約等于集氣瓶中原空氣體積的1/5。

  結論: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1/5。剩余氣體具有不燃燒不支持燃燒;難溶于水的性質。

  三、空氣污染及其防治:

  1.空氣的污染源:有害氣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和煙塵。

  2.危害:

  ①嚴重損害人體的健康;

  ②影響作物的生長;

  ③破壞生態平衡;

  ④導致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

  3.防治措施:

  ①加強大氣質量監測;

  ②改善環境狀況;

  ③使用清潔能源;

  ④積極植樹、造林、種草等。

  4.空氣日報質量:空氣日報質量包括“空氣污染指數”、“首要污染物”( 首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等)、“空氣質量級別”、“空氣質量狀況”等。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 5

  1、金屬 + 酸=鹽 + 氫氣置換反應條件:金屬與酸氫以前,常用鹽酸稀硫酸。

  例如:鋅加稀硫酸,氫氣往上竄

  2、金屬 + 鹽=新金屬 + 新鹽置換反應條件:金屬與鹽鹽可溶,一定范圍前換后。

  例如:鐵語硫酸銅溶液的置換反應。

  3、酸 + 金屬氧化物=鹽 + 水復分解反應條件:金屬與酸氫以前,常用鹽酸稀硫酸。

  例如:鹽酸除鐵銹4酸 + 堿=鹽 + 水復分解反應條件:酸堿反應必中和,成鹽生水反應先。

  例如:硝酸和氫氧化銅5酸 + 鹽=新酸 + 新鹽復分解反應條件:酸鹽反應先看鹽。碳酸鹽遇酸就出氣,否則鹽溶生沉淀。

  例如:硝酸和碳酸銀6 堿 + 非金屬氧化物=鹽 + 水復分解反應條件:金氧與堿遇到酸,成鹽生水無條件。

  例如:二氧化硫和硝酸鋇7 堿 + 鹽=新堿 + 新鹽復分解反應條件:堿鹽反應鹽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例如:碳酸鉀和氫氧化鋇反應生成氫氧化鉀和碳酸鋇8 鹽 + 鹽=新鹽+新鹽,復分解反應條件:兩鹽反應鹽可溶,生成物中有沉淀。

  例如:氯化鉀和硝酸銀反應生成氯化銀(老頑固)和氯化鉀八大沉淀:1溶酸不生氣:氫氧化鐵 氫氧化銅 氫氧化鎂2溶酸生氣:碳酸鈣 碳酸銀 碳酸鋇3不溶酸不溶水(老頑固):氯化銀 硫酸鋇溶解性口訣:酸易溶 堿難溶只有鉀吶鋇銨溶鉀吶銨鹽均可溶硝酸鹽入水無影蹤碳酸鹽只溶鉀吶銨硫酸鹽不溶硫酸鋇氯化物不溶氯化銀微溶物質有四種鈣組氫氧硫酸根碳酸鎂拉著硫酸銀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08-23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07-07

初三化學空氣知識點總結11-22

人教版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12-20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梳理12-20

初三化學知識點歸納總結03-07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15篇)02-14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15篇02-14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13篇12-14

初三化學知識點總結(13篇)12-14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而久二 | 亚洲肥婆丰满一区 | 制服丝袜国产激情在线 | 制服丝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天堂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