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況,包括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加以回顧和分析的書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膚淺的、表面的感性認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上來,讓我們抽出時間寫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1
1、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主要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六大類。
其中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它們被稱為“三大產熱營養素”,提供能量最多的是脂肪;貯能的是脂肪;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構成細胞的主要物質是水、基本物質是蛋白質。無機鹽是調節人體某些組織、器官新陳代謝的重要物質,蛋白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2、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吲哚酚試劑,呈現褪色反應。
3、糖的主要來源是谷類和薯類,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瘦肉、魚、奶、蛋和豆類,脂肪的主要來源是肉類、花生、芝麻和植物油。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但含胡蘿卜素,在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動物性食物含維生素A。
4、夜盲癥—--缺維生素A;壞血病—--缺維生素C;腳氣病—--缺維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維生素B2;佝僂病—--缺維生素D和鈣
6、人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消化腺兩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塊脂肪變成微小顆粒,從而增加了脂肪顆粒的接觸面積,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腸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種類酶。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納、磨碎、攪拌和運輸食物。
7、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8、需要經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質有淀粉、蛋白質、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腸。經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質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淀粉遇碘會變藍。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質有:水、無機鹽、維生素。
淀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先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最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9、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于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1)消化道中最長一段,環行皺襞、小腸絨毛可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積2)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吸收3)含消化液腸液、胰液、膽汁,可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腸腺胰腺肝臟
消化液唾液胃液腸液胰液膽汁
消化液排出入的器官口腔胃小腸小腸小腸
消化液所含的消化酶唾液淀粉酶蛋白酶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的酶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的酶不含消化酶
10、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胃:部分的水和酒精
小腸: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大腸: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11、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都屬于營養失調,造成營養失調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飲食習慣和不合理的飲食結構。
12、青少年應多吃含蛋白質和鈣豐富的食物。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2
兩棲動物
1、青蛙的前肢短小,可以支撐身體;后肢發達,趾間有蹼,既能跳躍也能劃水。眼睛后面有鼓膜,可感知聲波;頭部前端有一對鼻孔,是呼吸時氣體的通道。
2、青蛙的皮膚裸露且能分泌黏液,濕潤的皮膚里密布毛細血管可以輔助呼吸。
3、常見的兩棲動物有大鯢、蟾蜍、蠑螈。
4、大鯢又叫娃娃魚,終生有尾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5、兩棲動物的特征:1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2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可輔助呼吸。
爬行動物
6、爬行動物是真正適應陸地環境的脊椎動物。
7、蜥蜴的頭部后面有頸,因此它的頭可以靈活的轉動,便于在陸地上尋找食物和發現敵害。
8、蜥蜴的四肢短小不能跳躍,皮膚表面覆蓋著角質的鱗片,能減少體內水分的蒸發。
9、蜥蜴的肺發達,氣體交換能力強。卵的外面有卵殼保護。
10、蜥蜴的生殖和發育可以擺脫對水分的依賴,是生活在陸地上的重要原因。
11、爬行動物的特征:(1)體表覆蓋角質的鱗片或甲、(2)用肺呼吸、(3)在陸地上產卵,卵表面有堅韌的卵殼。
12、爬行動物舉例:海龜、鱉、蛇、鱷魚等。
鳥
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1—7條
1、身體呈流線型,可以減少飛行中空氣的阻力。
2、體表被覆羽毛,前肢變成翼,展開呈扇形。
3、胸骨有龍骨突,骨骼輕、薄、堅固,有些骨中空,可以減少飛行時的重量。
4、胸肌發達,為飛行提供動力,有利于牽動兩翼完成飛行。
5、氣囊位于各器官之間,可以減少器官之間的摩擦,可輔助肺進行雙重呼吸(不管是吸氣還是呼氣都有富含氧氣的空氣經過肺,即呼吸一次,在肺內發生兩次氣體交換)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強,消化系統發達,及時為飛行提供能量;食物殘渣,及時排除,減輕飛行的重量。
7、循環系統:結構完善,心臟四腔,心跳頻率快,運輸營養物質和氧氣的功能強。
8、鳥的主要特征:體表覆羽;前肢變成翼;有喙無齒;有氣囊輔助肺呼吸。
9、脊椎動物分為變溫動物和恒溫動物兩種類型。鳥類和哺乳類動物體溫大多數不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是恒溫動物。魚、兩棲類動物和爬行類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是變溫動物。
哺乳動物
1、哺乳動物的體表大都被毛,有保溫作用,它們和鳥類一樣,同屬于恒溫動物。
2、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的胚胎在雌體內發育,通過胚胎從母體獲得營養,發育到一定階段后從母體中產出,這種生殖方式叫做胎生。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優越的營養條件下成長。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哺乳動物的`牙齒有門齒、臼齒、犬齒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動物攝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強了對食物的消化能力。兔的牙齒與狼的牙齒的共同特點是都有門齒和臼,根本區別是兔沒有犬齒而狼有犬齒,這是與兔吃植物的生活習性相適應的。
4、哺乳動物還具有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和感覺器官,能夠靈敏地感知外界環境的變化,對環境的復雜多變及時作出反應。
5、哺乳的主要特征:體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齒有門齒、犬齒和臼齒的分化。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3
人的由來
1、十九世紀著名的進化論建立者是達爾文。
2、現代類人猿和人類的乖哦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3、露西時代的古人類就能使用工具相當于自己四肢的延伸,捕獵和御敵能力都大大增強。
4、東非時代的古人類,不僅能使用工具,還能制造簡單工具,提高了工具的效能。
5、人類起源和發展過程中發生的變化
(1)體形:從半直立行走到致力行走;
(2)使用工具:從不會使用工具到使用天然工具,再到制造和使用簡單工具,直至制造和使用包括電腦在內的.各種復雜的現代工具。
(3)著裝:從赤身裸體到懂得御寒遮羞。
6、女性生殖系統最重要的器官是卵巢,卵巢可以產生卵細胞,分泌雌性激素。
7、男性生殖系統中最重要的生殖器官是睪丸,睪丸產生鏡子,分泌雄性激素。
8、睪丸產生精子和卵巢產生的卵細胞,都是生殖細胞。精子和卵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9、精子與卵細胞在輸卵管內相遇。
10、胎兒通過胎盤、臍帶從母體獲得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和氧,胎兒每時每刻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等廢物,也是通過胎盤經母體排除的。
11、一般懷孕40周時,(280天)胎兒就發育成熟了。
12、青春期,男孩身高突增的年齡在10.511歲;女孩身高突增的年齡一般在8.59歲。
13、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個顯著特點,另外,神經系心臟和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明顯增強。進入青春期后,男孩、女孩的性器官開始迅速發育,男孩出現遺精,女孩出現月經。
14、青春期的心里特征:有強烈的獨立意識,遇到挫折又有獨立性,渴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關懷;內心世界逐漸復雜,有些事情不想跟家長交流。性意識開始萌動,對異性產生朦朧的依賴感。這些都是正常的心里變化。這個時期正是學知識、長才干、樹立遠大理想、塑造美好心靈的關鍵時期。應當集中精力、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和社會活動,多交流,健康第度過這人生的金色年華。
15、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晚婚晚育,對于國家來說,有利于控制人口過快增長;對于個人來說,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學習。
16、少生是控制人口過快增長的關鍵。優生有利于提高我國的人口素質。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03-01
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15篇03-02
初一生物下冊知識點總結03-23
生物知識點總結11-15
生物知識點總結02-27
生物知識點總結11-23
生物的知識點總結03-28
七年級下冊生物教學總結04-09
七年級生物下冊教學總結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