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12-13 11:27:18 知識點總結 我要投稿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在某一時期、某一項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進行回顧檢查、分析評價,從而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夠使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是時候寫一份總結了。那么總結要注意有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1

  《左傳》是我國第一部敘事詳盡的編年體史書,相傳為春秋末年魯國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因為《左傳》、《公羊傳》、《谷梁傳》都是為解說《春秋》而作,所以它們又被稱作“春秋三傳”。

  通假字

  今老矣,無能為也已(已同矣)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共通供)

  秦伯說,與鄭人盟(說通悅)

  失其所與,不知(知通智)

  一詞多義

  辭

  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推辭)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言辭,詞句)

  《歸去來兮辭》(一種文體)

  若

  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假如)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

  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沒有,用來表示

  一種否定的假設或條件)

  見其發矢十中_,但微頷之

  (稍微,略微)

  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

  (深奧,微妙)

  動刀甚微(輕微)

  周室卑微,諸侯相并(衰敗,衰弱)

  鄙

  越國以鄙遠(邊邑,以……為邊邑)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淺陋)

  蜀之鄙有二僧(邊境)

  過我而不假道,鄙我也(輕視,看不起)

  鄙臣不敢以死為我(謙辭,謙稱自己)

  古今異義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

  古義: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

  今義:請客的主人。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古義:出使的人。

  今義:出門時所帶的包裹、箱子等。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義:那人。今義:妻子。

  詞類活用

  名詞做狀語

  夜縋而出,見秦伯(在夜里)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在東面)

  名詞做動詞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駐軍)

  動詞做名詞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恩惠)

  形容詞活用做動詞

  鄰之厚,君之薄也(加強,削弱)

  使動用法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使……消減)

  若亡鄭而有益于君(使……滅亡)

  意動用法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以……為疆界)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以……為邊界)

  特殊句式

  判斷句是寡人之過也

  省略句(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

  若舍鄭以(之)為東道主

  敢以(之)煩執事

  倒裝句以其無禮于晉

  佚之狐言于鄭伯曰

  夫晉,何厭之有

  高一語文必修一知識點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筑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影響的著作之一。

  (一)文學常識:

  《戰國策》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學名著。它是一部國別體史書,主要記載戰國時期謀臣策士縱橫捭闔的`斗爭。全書按東周、西周、秦國、齊國、楚國、趙國、魏國、韓國、燕國、宋國、衛國、中山國依次分國編寫,分為12策,共33卷,共497篇。所記載的歷史,上起前490年智伯滅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漸離以筑擊秦始皇,約12萬字。是先秦歷史散文成就,影響的著作之一。

  《戰國策》是我國古代記載戰國時期斗爭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實際上是當時縱橫家游說之辭的匯編,而當時七國的風云變幻,合縱連橫,戰爭綿延,政權更迭,都與謀士獻策、智士論辯有關,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該書文辭優美,語言生動,富于雄辯與運籌的機智,描寫人物繪聲繪色,常用寓言闡述道理,的寓言就有“畫蛇添足”“亡羊補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在我國古典文學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指出通假字

  1.秦王必說見臣

  2.往而不反者,豎子也

  3.燕王誠振怖大王之威

  4.燕王拜送于庭

  5.秦王還柱而走

  6.卒起不意

  7.日以盡矣

  8.圖窮而匕首見

  (三)找出古今異義詞并解釋

  1.今行而無信,則秦未可親也

  2.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

  3.持千金之資幣物

  4.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傷長者之意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國之患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

  8.北蠻夷之鄙人

  9.圖窮而匕首見

  10.秦王還柱而走

  11.諸郎中執兵

  12.左右既前

  (四)指出加點字詞類活用類型

  1.進兵北略地

  2.秦兵旦暮渡易水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樊齡期乃前曰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其人居遠未來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8.皆白衣冠以送之

  9.發盡上冠

  10.頃之未發,太子遲之

  11.厚遺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

  12.(秦王)乃朝服

  1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聞大王

  14.群臣怪之

  15.秦王驚,自引而起,絕袖

  16.非有詔不得上

  17.箕踞以罵曰

  18.乃欲以生劫之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2

  一、 字詞基礎

  1《新聞兩則》

  鄂è:湖北省的簡稱。 豫yù:今河南省的簡稱。

  綏靖suíjìng:保持地方平靜;安撫平定;過去反動政府。 阻遏zǔ’è:阻止;遏止。

  銳不可當ruìbùkědāng: 銳:鋒利。當:抵擋。形容來勢銳猛,無法阻擋。

  蕪湖 荻港 潰退 要塞 閿鄉 逃竄 聿

  2 《蘆花蕩》

  尖利jiānlì: 尖銳鋒利。 能耐néngnai: [口]∶本事;技能。

  悠閑yōuxián: 從容閑適而無所牽掛。

  寒噤hánjìn:因受冷或受驚而身體顫動。

  仄歪zè :傾斜。 央告yānggào: 懇求。

  轉彎抹角:語言不便直說,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說等方式表達。

  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

  葦塘 堤防 竹篙 編算 瘧子 吆喝 躥 颯颯 泅水 蓮蓬

  3 《蠟燭》

  拂曉fúxiǎo∶天快亮的時候;緊連黎明前的時間.

  瓦礫wǎlì: 破碎的磚瓦. 地窖dìjiào: 貯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鞠躬jūgōng∶請安、低頭,彎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從或羞愧;在跳方形舞時(向舞伴)行禮。

  顫巍巍chànwēiwēi: 震顫而動作不準確的樣子。

  偷襲 迫擊炮 匍匐 交叉 腋窩 名副其實=名符其實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3

  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樣子。

  混混沌沌: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急不暇擇:在緊急的情況下來不及選擇。

  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載笑載言邊笑邊說話。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夙興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楊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

  九死不悔: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瞻前顧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卓爾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人,與眾不同。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難以與周圍人相處。

  日月不淹:日月飛快地運轉,一刻也不停留,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楚楚可憐:本指幼松纖弱可愛,后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堅如磐石:象大石頭一樣堅固。比喻不可動搖。

  去日苦多:已經過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嘆光陰易逝之語。

  天下歸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少長咸集年少的、年長的都聚集在了一起。

  群賢畢至:很多有才能的人都來了。

  曲水流觴:古民俗,每年農歷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情隨事遷: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

  游目騁懷: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放浪形骸: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

  感慨系之:有所感觸,慨嘆不已。

  滄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物體非常渺小。

  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這里是使動用法。形容人物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遺世獨立脫離社會,獨自生活,不跟別人往來。

  不絕如縷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杯盤狼藉形容宴飲后桌上凌亂的樣子。

  如泣如訴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

  余音裊裊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終南捷徑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容有底止或許能相當深。底止,深的意思。

  責無旁貸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

  旁稽博采兩詞意義相仿,連用表示從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長處之意駭人聽聞指使人聽了感到非常震驚。

  義憤填膺由不義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憤怒感情充滿胸膛。

  安之若素對于困危境地或異常情況,一如平素,泰然處之。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內心焦急萬分。

  無濟于事對事情沒有幫助,指解決不了問題。

  空頭支票無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實現的諾言。

  不言而喻不用說什么就能明白。

  息息相關呼吸相關連,比喻關系密切。

  休戚相關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休戚與共:憂患禍福彼此共同承擔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淺嘗輒止:只略微嘗試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

  堅韌不拔:形容意志堅強,有毅力,毫不動搖。

  卓有成效:卓,特別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績、效果。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4

  第一部分

  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環境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

  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屬于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第四部分

  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諷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稱謂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②表插說③表聲音中斷、延續④表話題轉換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②現象←→本質③原因←→結果④概括←→具體⑤部分←→整體⑥主要←→次要

  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②搭配不當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④前后矛盾⑤語序不當⑥誤用濫用虛詞(介詞)

  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②表語言斷續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維跳躍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七種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下定義、作引用。

  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后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八種復句類型:①并列復句②轉折復句③條件復句④遞進復句⑤選擇復句⑥因果復句⑦假設復句⑧承接復句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夸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征、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過某一特點的具體形象,表達某種人和某種社會現象的本質特點。

  例:《白楊禮贊》

  白楊樹的偉岸、正直、樸質,不缺少溫和而又堅強挺拔的內在風格不但“象征了北方農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們民族斗爭中所不可缺的樸質、堅強、力求上進的精神”。

  襯托以他體從正面、反面兩個角度陪襯本體,突出本體的主要特征。

  例:《白楊禮贊》

  開頭描寫白楊樹的'生長環境---西北高原的雄壯,襯托出白楊樹傲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對比把兩種相反的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對立的兩個方面作比較,鮮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與海鴨、海鷗、企鵝的卑怯形象作對比,突出海燕勇猛、敢于斗爭的鮮明特征。

  借景抒情通過描寫具體生動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場景,表達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

  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文章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淋漓盡致的描摹百草園聲色趣俱全的景觀和三味書屋枯燥乏味的生活場景,表現作者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和不滿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的思想感情。

  借物喻人描寫事物,突出其特點,并以此設喻,表現作者高尚的思想情操。

  例:《白楊禮贊》

  以白楊樹比喻北方軍民,以白楊樹正直、樸質、嚴肅、挺拔、力爭上游的特點比喻北方軍民為我國的解放事業而抗爭、戰斗的頑強精神。

  先抑后揚先否定或貶低事物形象,爾后深入挖掘事物特點及內在意義,再對事物予以肯定、褒揚,更突出地強調事物的特征。

  例:《白楊禮贊》

  先說白楊樹不是“好女子”,而后稱頌其是“偉丈夫”,更突出的強調了白楊樹的外在形象和內在神韻

  參與討論:初一語文閱讀題的方法匯總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5

  崢嶸歲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風華正茂:正是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年輕有為。

  揮斥方遒: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百舸爭流:形容群舟爭相行駛。

  天倫敘樂: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樣子。

  危在旦夕:形容危險即在眼前。

  從諫如流:指聽從好的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一樣順暢自然,形容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

  洞若觀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樣,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

  以退為進:表面上退卻,其實準備進攻的一種戰略或戰術。

  化險為夷:將危險轉化為平安。

  放浪形骸:指行為放縱,不受約束。

  一去不復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來。

  圖窮匕首:比喻事情發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悲歌擊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切齒拊心:形容憤恨到極點。

  發上指冠;毛發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

  變徵之聲:樂聲中的徵調變化,常作悲壯之聲。

  秋毫不犯: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勞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約法三章:比喻以語言或文字規定出幾條共同遵守的條款。劉邦由于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處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長歌當哭:長歌長聲歌詠,也指寫詩;當:當作。用長聲歌詠或寫詩文來代替痛哭,借以抒發心中的悲憤。

  目不忍視: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耳不忍聞:耳朵不忍聽知。形容消息極其悲慘。

  百折不回:無論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縮,形容意志堅強。也說百折不撓。

  殞身不恤:殞:犧牲;恤:顧惜。犧牲生命也不顧惜。

  步履穩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穩重,用在特定場合也可以指辦事一步一個腳印,很穩健。

  博聞強記: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屏息以待:抑止氣息靜靜的等待。

  世人矚目:全世界都在關注某事或人。

  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來的姿態引人注目吸引人們注意。

  發人深思: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聳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參天巨樹的高大,比云還要高。

  扭轉乾坤:比喻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6

  一、作家作品

  1.《三峽》作者酈道元,北魏地理學家。所撰《水經注》,其書名為注釋《水經》,實則以《水經》為綱,詳細記載了一千多條大小河流及有關的歷史遺跡、人物掌故、神話傳說等,是我國古代最全面、最系統的綜合性地理菱。該書還記錄了不少碑刻墨跡和漁歌民謠,文筆絢爛,語言清麗,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

  2.《答謝中書書》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號華陽隱居,有《陶隱居集》。

  3.《記承天寺夜游》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與他的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4.《觀潮》作者周密,字公謹,善詩詞書畫。

  5.《湖心亭看雪》作者張岱,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又號蝶庵居士,明末清初人。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

  6.《歸園田居(其三)》作者陶淵明。

  7.《使至塞上》作者王維,唐朝著名詩人。字摩詰。他的詩歌成就很高,古詩、律詩、絕句皆工。其邊塞詩慷慨激昂,顯示出英雄氣概和愛國熱情;山水詩活潑清新,富于優美情調。蘇軾云:“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8.《渡荊門送別》作者李白,唐代偉大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繼屈原之后又一個杰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他把浪漫主義精神和創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潮。他的詩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韻律和諧多變。

  9.《登岳陽樓(其一)》作者陳與義,宋代詩人,字去非,號簡齋,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詩人。

  二、字音字形

  1.正音字

  晨曦(xī)溯(sù)素湍(tuān)飛漱(shù)夕日欲頹(tuí)

  藻荇(xìng)泅(qiú)鯨(jīng)波艨(méng)艟(chōng)騰(téng)身

  僦(jiù)賃(lìn)霧凇(sōng)更(gēng)定沆(hàng)碭(dàng)略無闕(quē)處

  襄(xiānɡ)陵疊嶂(zhànɡ)雷霆(tínɡ)如履(lǚ)平地倏(shū)爾

  泅(qiú)萬仞(rèn)毳(cuì)衣荒穢(huì)徙(xǐ)

  2.形近字

  湍(湍急)障(屏障)

  瑞(瑞雪)嶂(疊嶂)

  3.多音字

  奔:奔(bēn)跑;投奔(bèn)相:互相(xiānɡ);丞相(xiànɡ)

  三、詞語積累

  重點詞語:

  略無:毫無。

  曦:日光。文中指太陽。

  沿:順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雖乘奔御風:雖,即使。奔,這里指飛奔的`馬。

  素湍:白色的急流。

  飛漱:急流沖蕩。

  清榮峻茂:水清,樹榮,山高,草茂。

  霜旦:下霜的早晨。

  屬引:接連不斷。屬,動詞,連接。引,延長。

  五色交輝:文中形容石壁色彩斑斕。交輝,交相輝映。

  歇:消散。

  夕日欲頹:太陽快要落山了。頹,墜落。

  沉鱗競躍:潛游在水中的魚爭相跳出水面。沉鱗,潛游在水中的魚。

  欲界之仙都:人間天堂。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墻和白雪覆蓋的山嶺。

  沃日:沖蕩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艨艟:戰船。

  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

  披發文身:披散著頭發,身上畫著文彩。

  溯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

  鯨波萬仞:萬仞高的巨浪。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

  倍穹:(價錢)加倍的高。穹,高。

  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

  霧凇沆碭:冰花一片彌漫。霧凇,水氣凝成的冰花。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

  更:還。

  客此:在此地客居。

  荷鋤:扛著鋤頭。荷,扛著。

  草木長:草木叢生。

  單車:一輛車,詩中形容這次出使時隨從不多。

  征蓬:飄飛的蓬草。

  煙:烽煙,報警時點的煙火。

  候騎:騎馬的偵察兵。

  大荒:廣闊無際的原野。

  月下飛天鏡: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飛下的天鏡。

  海樓:海市蜃樓,詩中形容江上云霞的美麗景象。

  徙倚:徘徊。

  (本單元所有課文下的注釋及句子的翻譯)

  四、名句精華

  1.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山獻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酈道元《三峽》)

  2.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陶弘景《答謝中書書》)

  3.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記承天寺夜游》)

  4.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

  (周密《聽潮》)

  5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張岱《湖心亭看雪》)

  (本單元文后要求背誦的課文及古詩。古詩要求默寫)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7

  1、崢嶸歲月 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風華正茂 正是風采動人和才華橫溢的時候。形容青年朝氣蓬勃、年輕有為。

  3、揮斥方遒 是說熱情奔放,勁頭正足。

  4、百舸爭流 形容群舟爭相行駛。

  5、天倫敘樂 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樂融融的樣子。

  6、危在旦夕 形容危險即在眼前。

  7、從諫如流 指聽從好的建議就像水從高處流下一樣順暢自然,形容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

  8、洞若觀火 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樣,形容觀察事物非常清楚。

  9、以退為進 表面上退卻,其實準備進攻的一種戰略或戰術。

  10、化險為夷 將危險轉化為平安。

  11、放浪形骸 指行為放縱,不受約束。

  12、一去不復返 一去之后就不再回來。

  13、圖窮匕首 比喻事情發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顯露出來。

  14、悲歌擊筑 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寫悲壯蒼涼的氣氛。

  15、切齒拊心 形容憤恨到極點。

  16、發上指冠 毛發豎起的樣子。形容極度憤怒。

  17、無可奈何 沒有辦法,無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無能為力。

  18、變徵之聲 樂聲中的徵調變化,常作悲壯之聲。

  19、秋毫不犯 指軍紀嚴明,絲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0、勞苦功高 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21、約法三章 比喻以語言或文字規定出幾條共同遵守的條款。劉邦由于堅決執行約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擁護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漢王朝。

  22、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比喻生殺大權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處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23、長歌當哭長歌 長聲歌詠,也指寫詩;當:當作。用長聲歌詠或寫詩文來代替痛哭,借以抒發心中的悲憤。

  24、目不忍視 眼睛不忍看視。形容景象極其悲慘。

  25、耳不忍聞 耳朵不忍聽知。形容消息極其悲慘。

  26、百折不回 無論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縮,形容意志堅強。也說百折不撓。

  27、殞身不恤 殞:犧牲;恤:顧惜。犧牲生命也不顧惜。

  28、步履穩健 表面意思指步伐穩重,用在特定場合也可以指辦事一步一個腳印,很穩健。

  29、博聞強記 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30、屏息以待 抑止氣息靜靜的等待。

  31、世人矚目 全世界都在關注某事或人。

  32、婆娑起舞 形容跳起舞來的姿態

  33、引人注目 吸引人們注意。

  34、發人深思 啟發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語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尋味。

  35、聳入云天 形容高山,或者參天巨樹的高大,比云還要高。

  36、扭轉乾坤 比喻從根本上改變整個局面。

  37、蓊蓊郁郁 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樣子。

  38、混混沌沌 迷糊不清的樣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39、急不暇擇 在緊急的情況下來不及選擇。

  40、二三其德 形容三心二意。

  41、載笑載言 邊笑邊說話。

  42、信誓旦旦 信誓:表示誠意的誓言;旦旦:誠懇的樣子。誓言說得真實可信。

  43、夙興夜寐 早起晚睡。形容勤奮。

  44、楊柳依依 古人送行,折柳相贈,表示依依惜別。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

  45、九死不悔 縱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堅定,不認經歷多少危險,也決不動搖退縮。

  46、瞻前顧后 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慮周密慎重。也形容顧慮太多,猶豫不決。

  47、卓爾不群 指才德超出常人,與眾不同。易誤用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難以與周圍人相處。

  48、日月不淹 日月飛快地運轉,一刻也不停留,形容時間過得很快。

  49、楚楚可憐 本指幼松纖弱可愛,后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50、堅如磐石 象大石頭一樣堅固。比喻不可動搖。

  51、去日苦多 已經過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嘆光陰易逝之語。

  52、天下歸心 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悅誠服

  53、少長咸集 年少的、年長的都聚集在了一起。

  54、群賢畢至 很多有才能的人都來了。

  55、曲水流觴 古民俗,每年農歷三月在彎曲的水流旁設酒杯,流到誰面前,誰就取下來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56、情隨事遷 情況變了,思想感情也隨著起了變化。

  57、游目騁懷 縱目四望,開闊心胸。

  58、放浪形骸 指行動不受世俗禮節的束縛。

  59、感慨系之 有所感觸,慨嘆不已。

  60、滄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顆谷粒,形容物體非常渺小。

  61、正襟危坐 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這里是使動用法。形容人物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62、遺世獨立 脫離社會,獨自生活,不跟別人往來。

  63、不絕如縷 像細線一樣連著,差點就斷了。多用來形容局勢危急或聲音細微悠長。

  64、杯盤狼藉 形容宴飲后桌上凌亂的樣子。

  65、如泣如訴 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訴說。形容聲音悲切。

  66、余音裊裊 形容音樂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67、終南捷徑 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門路。也比喻達到目的的便捷途徑。

  68、容有底止 或許能相當深。底止,深的意思。

  69、責無旁貸 自己應盡的責任,不能推卸給旁人。

  70、旁稽博采 兩詞意義相仿,連用表示從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長處之意

  71、駭人聽聞 指使人聽了感到非常震驚。

  72、義憤填膺 由不義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憤怒感情充滿胸膛。

  73、安之若素 對于困危境地或異常情況,一如平素,泰然處之。

  74、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著了火一樣。形容內心焦急萬分。

  75、無濟于事 對事情沒有幫助,指解決不了問題。

  76、空頭支票 無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實現的諾言。

  77、不言而喻 不用說什么就能明白。

  78、息息相關 呼吸相關連,比喻關系密切。

  79、休戚相關 休,喜悅、吉利;戚,憂愁悲哀。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80、休戚與共 憂患禍福彼此共同承擔

  81、豁然開朗 形容由狹窄陰暗突然變為開闊敞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覺明朗。

  82、淺嘗輒止 只略微嘗試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

  83、堅韌不拔 形容意志堅強,有毅力,毫不動搖。

  84、卓有成效 卓,特別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績、效果。

  85、謹小慎微 過分小心謹慎,縮手縮腳,不敢放手去做。

  86、寄人籬下 依附于他人籬笆下。比喻依附別人生活。

  87、小家碧玉 舊時指小戶人家美麗的年輕女子。

  88、入不敷出 收入不夠支出。

  89、橫七豎八 有的橫,有的豎,雜亂無章。形容縱橫雜亂。

  90、吞吞吐吐 想說,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說。形容說話有顧慮。

  91、沸反盈天 聲音象水開鍋一樣沸騰翻滾,充滿了空間。形容人聲喧鬧,亂成一片。

  92、為所欲為 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93、遍體鱗傷 渾身受傷,傷痕象魚鱗一樣密。形容受傷很重。

  94、皮開肉綻 皮肉都裂開了。形容傷勢嚴重。多指受殘酷拷打。

  95、膽戰心驚 發抖。形容十分害怕。

  96、喜出望外 由于沒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興。

  97、地崩山摧 土地崩裂,山嶺倒塌。多形容巨大變故。

  98、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意思是山勢又高又險,一個人把著關口,一萬個人也打不進來。形容地勢十分險要

  99、磨牙吮血 磨利牙齒,吮吸鮮血。多形容像野獸一樣嗜殺。

  100、殺人如麻 殺死的人多得象亂麻。形容殺的人多得數不清。

  101、千呼萬喚 指呼喚多次,再三催促,形容不輕易出面。

  102、切切私語 指在暗中小聲說話。

  103、珠盤玉落 形容樂器彈奏的聲音清脆悅耳,十分動聽。

  104、整衣斂容 現指整理衣服,收起笑容,臉色嚴肅起來。

  105、秋月春風 比喻良辰佳景、美好歲月。

  106、暮去朝來 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107、門前冷落 形容來來往往的人極少。也作“門庭冷落”。

  108、杜鵑啼血 本指杜鵑啼鳴,形容鳥類啼聲的悲苦。

  109、司馬青衫 司馬的衣衫都被淚水浸濕了。形容十分悲傷。

  110、棄甲曳兵 形容打敗仗逃跑時的狼狽相。

  111、五十步笑百步 后泛用以比喻缺點或錯誤的性質相同,只有情節或好或重的區別。

  112、禍起蕭墻 指禍亂發生在家里。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113、鍥而不舍 不斷地鏤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14、席卷天下 形容力量強大,控制了全國

  115、包舉宇內 并吞天下,占有一切。

  116、囊括四海 比喻統統包羅在內。指統一全國。

  117、追亡逐北 追擊敗走的敵軍。

  118、因利乘便 憑藉有利的形勢。

  119、云集響應 大家迅速集合在一起,表示贊同和支持。

  120、斬木揭竿 砍削樹木當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比喻武裝起義

  121、深謀遠慮 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122、同年而語 猶言相提并論。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談論或看待。

  123、甕牖繩樞 破甕做窗,繩作門軸。比喻貧窮人家。

  124、畏葸不前 畏懼退縮,不敢前進。

  125、開柙出虎 原指負責看管的人未盡責任。后多比喻放縱壞人。

  126、虎兕出柙 虎、兕從木籠中逃出。比喻惡人逃脫,主管者應負責任。

  127、既來之,則安之 原意是既然把他們招撫來,就要把他們安頓下來。后指既然來了,就要在這里安下必來。

  128、分崩離析 崩塌解體,四分五裂。形容國家或集團分裂瓦解。

  129、禍起蕭墻 指禍亂發生在家里。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130、五十步笑百步 作戰時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譏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131、餓殍(piǎo)遍野 餓死的人到處都是。

  132、豁然開朗 從黑暗狹窄變得寬敞明亮。比喻突然領悟了一個道理。

  133、淺嘗輒止 略微嘗試一下就停下來。指不深入鉆研。

  134、卓有成效 有突出的成績和效果。

  135、堅忍不拔 形容在艱苦困難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136、永垂不朽 指光輝的事跡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137、駭人聽聞 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害怕。

  138、義憤填膺(yīnɡ) 發于正義的憤懣充滿胸中。

  139、安之若素 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么不合適。

  140、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象著了火一樣。形容非常著急。

  141、息息相關 呼吸也相互關聯。形容彼此的關系非常密切。

  142、無濟于事 對事情沒有什么幫助或益處。比喻不解決問題。

  143、搖搖欲墜 形容十分危險,很快就要掉下來,或不穩固,很快就要垮臺。

  144、不言而喻 不用說話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顯。

  145、大放厥(jué)詞 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用來指大發議論。

  146、語焉不詳 指雖然提到了,但說得不詳細。

  147、一帆風順 船掛著滿帆順風行駛。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148、不可思議 ①佛家語。指思維和言語所不能達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語。②形容事物無法想象或難以理解。

  149、筋疲力盡 形容非常疲乏,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150、恫?(ɡuān)在抱 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151、無憂無慮 沒有一點憂愁和顧慮。

  152、遮天蔽日 遮蔽天空和太陽。形容事物體積龐大、數量眾多或氣勢盛大。

  153、白頭偕老 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

  154、惻(cè)隱之心 形容對人寄予同情。

  155、忐忑(tǎn tè)不安 心神極為不安。

  156、興高采烈 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

  157、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158、慢條斯理 原指說話做事有條有理,不慌不忙。現也形容說話做事慢騰騰,不慌不忙。

  159、提心吊膽 形容十分擔心或害怕。

  160、奮不顧身 奮勇向前,不考慮個人安危。

  161、物華天寶 指各種珍美的寶物。

  162、人杰地靈 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過,其地也就成了名勝之區。

  163、高朋滿座 形容賓客很多。

  164、命途多舛(chuǎn) 形容在人生道路上歷經坎坷,屢遭磨難。

  165、馮唐易老 漢馮唐身歷三朝,至武帝時,舉為賢良,但唐已九十馀歲,不能再做官了。

  166、畫棟珠簾 形容房屋裝備的華麗。

  167、李廣難封 漢名將李廣部下因軍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李廣本人抗擊匈奴,戰功顯赫,卻不見封侯。后以“李廣未封”、“李廣不侯”、“李廣難封”慨嘆功高不爵,命運乖舛。

  168、老當益壯 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169、東隅已逝 早年的時光消逝,如果珍惜時光,發憤圖強,晚年并不晚。

  170、各抒己見 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171、艱苦卓絕 堅忍刻苦的精神超過尋常。

  172、充耳不聞 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173、置之不理 放在一邊,不理不睬。

  174、虛無縹緲 形容空虛渺茫。

  175、袖手旁觀 把手籠在袖子里,在一旁觀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過問,也不協助別人。

  176、自得其樂 自己能從中得到樂趣。

  177、不屑一顧 認為不值得一看。形容極端輕視。

  178、揚眉吐氣 揚起眉頭,吐出怨氣。形容擺脫了長期受壓狀態后高興痛快的樣子。

  179、迎刃而解 原意是說,劈竹子時,頭上幾節一破開,下面的順著刀口自己就裂開了。比喻處理事情、解決問題很順利。

  180、兢兢業業 形容做事謹慎、勤懇。

  181、天倫之樂 泛指家庭的樂趣。

  182、耳熟能詳 指聽得多了,能夠說得很清楚、很詳細。

  183、庸人自擾 指本來沒有事,自己瞎著急或自找麻煩。

  184、來龍去脈 本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現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185、雷霆萬鈞 形容威力極大,無法阻擋。

  186、忍無可忍 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187、逼上梁山 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種行動。

  188、垂頭喪氣 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情緒低落、萎蘼不振的.樣子

  189、沒精打采 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

  190、興高采烈 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詞犀利。后多形容興致高,精神飽滿。

  191、平心靜氣 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192、理所當然 按道理應當這樣。

  193、正大光明 心懷坦白,言行正派

  194、物華天寶 原指萬物的光華,天上的寶氣。形容各種珍貴的物品。

  195、人杰地靈 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過的地方,便成為名勝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靈秀之地。

  196、勝友如云 才智出眾的朋友們云集一處。

  197、高朋滿座 滿座盡是高貴的賓朋。

  198、騰蛟起鳳 象蛟龍騰越,鳳凰起舞。比喻文辭奇巧優美,才華橫溢。

  199、鐘鳴鼎食 吃飯時,奏樂列鼎。形容貴族和富貴人家豪華奢侈的生活。

  200、云銷雨霽 云消雨散。指滿天的云雨頓時消散,形容已經逝去的一切都不會再回來了。

  201、響遏行云 聲音高入云霄,把浮動著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聲嘹亮有力,悅耳動聽。

  202、天高地迥 迥:遙遠。形容天地之間廣闊無邊。

  203、興盡悲來 高興的勁兒過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來了。

  204、萍水相逢 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種蕨類植物,隨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從來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

  205、馮唐易老 比喻仕宦不得志。

  206、老當益壯 當:應當。益:更加。原指年紀老而志氣應當更壯。

  207、窮且益堅 也作“窮當益堅”。窮:不得志。益:更加。處境困難而意志應當更加堅定。

  208、涸轍之鮒 涸:水干,枯竭。轍:車轍。鮒:鯽魚。干枯的車轍里的鯽魚。比喻處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209、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東隅:東方,日出處,指早上。桑榆:西方;日落時,余光落在桑樹和榆樹之間;指晚上。早上有所失,晚上則有所得。比喻這個時候失敗了,另一個時候得到補償。

  210、一介書生 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自稱。或對一般讀書人的雅稱。

  211、投筆從戎 投:扔掉,放棄。筆:筆桿子,指文墨生涯。從戎:參軍。指棄文就武,放棄文墨生涯去參加軍隊。

  212、高山流水 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兩種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213、盛筵難再 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難以再得。

  214、陸海潘江 陸、潘:晉朝的文學家陸機、潘岳。本是稱頌陸機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稱頌學識淵博,才華橫溢的人。

  215、鵬程萬里 相傳鵬鳥能飛萬里路程。比喻前程遠大。

  216、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217、扶搖直上 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218、孤苦伶仃 孤獨困苦,無依無靠

  219、煢煢孓立 孤獨無依的樣子。

  220、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問。形容非常孤單,沒有伴侶。

  221、日薄西山 太陽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經衰老或事物衰敗腐朽,臨近死亡。

  222、氣息奄奄 形容人即將斷氣、死亡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

  223、朝不謀夕 亦作“朝不慮夕。”早晨不能謀及晚上。形容形勢或事情危急,只能顧及眼前,無暇作長遠打算。

  224、烏鳥私情 比喻侍奉尊親的孝心。

  225、結草銜環 亦作“銜環結草”。原是古代兩個受恩報答的故事。比喻感恩報德,至死不忘。

  226、皇天后土 古人對天地的尊稱,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

  227、指人的壽命不長了,隨時都會死亡。

  228、咬文嚼字 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

  229、學富五車 形容讀書多,學識豐富。

  230、才高八斗 比喻人極有才華。

  231、心有余悸 危險的事情雖然過去了,回想起來心里還害怕。

  232、流毒無窮 比喻禍害非常嚴重的事物

  233、走投無路 無路可走。比喻處境非常困難。

  234、咀嚼鑒賞 細細品味和欣賞。

  235、張冠李戴 比喻弄錯了對象或弄錯了事實。

  236、信口開河 隨口亂說一氣

  237、深惡痛絕 厭惡、痛恨到了極點。

  238、不即不離 不靠近也不分離。

  239、錙銖必較 對極小的事都計較

  240、得魚忘筌 筌是用來捕魚的,得了魚,就忘了筌。比喻達到目的后就忘了原來的憑借。

  241、熟能生巧 熟練了就能掌握技巧或竅門。

  242、游刃有余 比喻技術熟練,經驗豐富,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8

  第一部分

  1.二種常見敘事線索:物線、情線。

  2.二種語言類型:口語、書面語。

  3.二種論證方式:立論、駁論。

  4.二種說明語言:平實、生動。

  5.二種說明文類型:事理說明文、事物說明文。

  6.二種環境描寫:自然環境描寫--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氣氛。

  7.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時代背景。

  8.二種論據形式: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第二部分

  1.三種人稱:第一人稱、第二人稱、第三人稱。

  2.三種感情色彩:褒義、貶義、中性。

  3.小說三要素:人物(根據能否表現小說主題思想確定主要人物)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4.人物主要掌握通過適當的描寫方法、角度刻畫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閱讀技巧。

  5.情節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內容及理解、分析小說情節的方法、技巧。

  6.開端交代背景,鋪墊下文。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敘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兩種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幫、長衫主顧)來往的情景,交代了當時貧富懸殊、階級對立的社會背景,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鋪墊。

  7.發展刻畫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發展部分敘寫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刻畫孔乙己的肖像、神態、動作、語言等,揭示其貧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惡勞的思想性格。

  8.高潮表現沖突,揭示主題。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敘寫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恥笑的情景,通過側面反映丁舉人的橫行霸道、心橫手辣和正面描寫孔乙己的身殘氣微,表現其悲慘遭遇,從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

  9.結局深化主題,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結局部分以大約、確實這樣一組意味深長的詞句,不僅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增添了悲劇意味,還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思考。

  10.環境主要理解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作用。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渲染氣氛、襯托情感、預示人物命運、揭示社會本質、推動情節發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過描寫秋天悲涼的景象,渲染了凄涼的氣氛,預示著孔乙己即將死亡的悲慘結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結局部分通過描寫兩處對比鮮明海上景象,分別襯托出人物歡快和失落、沮喪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極力描寫烈日、狂風暴雨,不僅步步亦趨地推動著情節發展,還表現了拉車人牛馬不如的悲慘命運,更深刻地揭示了當時社會的炎涼。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會本質,鋪墊下文內容。

  例:《孔乙己》開端部分通過描寫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來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當時階級對立、貧富懸殊的社會現實,為下文孔乙己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場作下了鋪墊。

  11.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12.議論文結構三部分:提出問題(引論)、分析問題(本論)、解決問題(結論)。

  13.三種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4.語言運用三原則:簡明、連貫、得體。

  15.記敘的三種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屬于插敘一種)。

  第三部分

  1. .四種文學體裁:小說、詩歌、戲劇、散文。

  2.句子的四種用途:陳述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

  3.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第四部分

  1.五種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比喻論證、對比論證、引用論證。

  2.五種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抒情、議論。

  3.引號的五種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諷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稱謂④表強調或著重指出⑤特殊含義

  4.破折號的五種用法:①表注釋②表插說③表聲音中斷、延續④表話題轉換⑤表意思遞進

  第五部分

  1.六種邏輯順序:①一般個別②現象本質③原因結果④概括具體⑤部分整體⑥主要次要

  2.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六種人物的描寫方法: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神態描寫。

  4.六種病句類型:①成分殘缺②搭配不當③關聯詞語使用不恰當④前后矛盾⑤語序不當⑥誤用濫用虛詞(介詞)

  5.省略號的六種用法:①表內容省略②表語言斷續③表因搶白話未說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維跳躍⑥表思索正在進行

  第六部分

  1.說明方法: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分類別、下定義、作引用。

  2.七種短語類型:并列短語、偏正短語、主謂短語、動賓短語、后補短語、的字短語、介賓短語。

  第七部分

  1.八種復句類型:①并列復句②轉折復句③條件復句④遞進復句⑤選擇復句⑥因果復句⑦假設復句⑧承接復句

  2.八種常用修辭方法: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夸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3.十種常用寫作手法:象征、對比、襯托、烘托、伏筆鋪墊、照應(呼應)、直接(間接)描寫、揚抑(欲揚先抑、欲抑先揚)、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9

  重逢-離別偶爾-經常稀罕-平常尋常-特殊迅猛-緩慢慷慨-吝嗇

  存在-消失朦朧-清晰瀏覽-精讀沖鋒-退卻揳入-退出隱蔽-暴露

  精彩-糟糕放肆-謹慎及時-耽誤快活-憂傷厄運-好運寵兒-棄兒

  指望-失望厭倦-喜愛平庸-優秀允許-禁止機靈-笨拙俊俏-丑陋

  漂浮-沉沒精細-粗糙遼闊-狹小神奇-平庸特別-一般喜歡-討厭

  黯淡-鮮亮關切-冷落真理-謬誤開放-凋謝開放-封閉強壯-虛弱

  疑惑-堅信強盛-衰弱尊重-侮辱失信-守信堅強-軟弱掩蓋-揭露

  發掘-埋沒承受-推卻約莫-一定推測-斷定鎮定-緊張嚴寒-酷暑

  笨重-輕盈臨時-長期嚴肅-活潑挺進-撤退湍急-平緩沉寂-喧鬧

  抑制-張揚危險-安全清晰-渾濁漫不經心-專心致志垂頭喪-氣揚眉吐氣

  漲—降隱—現凹—凸深—淺窄—寬遠—近

  高—低冷—熱橫—豎同—異渾—清無—有

  明—暗細—粗嫩—老公—母浮—沉緊—松

  輕—重朝—暮涼—暖

  寬闊—狹窄平靜—動蕩加重—減輕緩慢—快速節省—浪費分散—聚攏茂盛—枯萎

  美麗—丑陋靜寂—熱鬧清楚—模糊鎮靜—慌亂伸開—縮攏威武—沮喪巨大—細小

  神秘—平常原始—現代寒冷—炎熱珍貴—普通豐年—歉年舒服—難受彎曲—筆直

  均勻—懸殊牢固—脆弱新鮮—陳腐反面—正面伸出—縮回干燥—潮濕平坦—崎嶇

  簡單—復雜粗糙—細膩幸福—悲慘謙虛—驕傲快樂—傷心寬闊—狹窄強健—軟弱

  清澈—渾濁明白—糊涂茂密—稀疏成功—失敗寒冷—溫暖憤怒—高興靈活—笨拙

  準許—拒絕熱情—冷淡勤勞—懶惰分散—聚集迅速—遲鈍認真—馬虎失敗—勝利

  猶豫—果斷堅定—動搖膨大—縮小遲鈍—靈活笨重—輕便臨時—長期慎重—馬虎

  柔弱—剛強干燥—濕潤光滑—粗糙靜謐—熱鬧嶄新—陳舊開始—結尾漂亮—丑陋

  喧鬧—寧靜容易—困難凋謝—盛開溫暖—寒冷朋友—敵人寒冷—溫暖山谷—山峰

  點燃—熄滅神奇—平常熱鬧—安靜拽住—放開關心—冷漠高傲—謙遜鄭重—輕率

  從容—慌張奢侈—寒酸敏捷—遲緩合上—打開從容—慌張老實—狡猾溫柔—粗暴

  豐富—貧乏高興—難過淘氣—規矩討厭—喜歡反抗—順從忠厚—奸詐溫暖—寒冷

  蜿蜒—筆直堅固—脆弱清楚—模糊陡峭—平坦偉大—渺小美麗—丑陋相同—不同

  古老—現代宏大—微小魁梧—矮小豐滿—干癟故人—新朋無名—有名懶惰—勤勞

  滿意—失望燦爛—暗淡凋零—盛開容易—困難希望—失望安全—危險可憐—可恨

  莊重—輕浮熱情—冷淡堅強—懦弱寬裕—拮據神氣—頹喪喜悅—憂傷快樂—悲傷

  繁華—蕭條熱鬧—寧靜襤褸—華麗踴躍—消極清晰—模糊仔細—粗心具體—大略

  溫柔—粗暴危險—安全匆匆—慢慢認識—陌生疏遠—親近聰明—愚蠢長處—短處

  現代—古代依賴—自立美好—丑陋舒適—艱苦輸入—輸出陌生—熟悉打開—關閉

  兇猛—溫和笨重—輕巧遲鈍—靈敏相似—相反特殊—一般美妙—蹩腳優良—低劣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10

  小學語文語法知識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二)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夸張、反復、借代、反問、設問、引用、對比

  (三)常見的表現手法:象征、對比、襯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運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揚、欲揚先抑

  (四)說明文分類:

  1、實物說明文、事理說明文

  2、科技性說明文、文藝性說明文(科學小品或知識小品)

  (五)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

  2、空間順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詞

  3、邏輯順序:先總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簡到繁由此及彼、由現象到本質等。

  (六)說明方法:列數字、作比較、舉例子、打比方、分類別、作詮釋、下定義、列圖表、引用(名言、資料等)

  (七)兩大說明方式:平實說明與生動說明

  (八)說明文語言特征:生動(趣味性)、準確(科學性)

  (九)記敘的順序: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十)散文的分類:抒情散文和敘事散文

  (十一)散文的特點:形散而神不散

  (十二)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與環境

  (十三)小說的結構:開端、發展、_結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聲)

  (十四)描寫的方法:

  1、概括介紹與具體描寫

  2、肖像(外貌)描寫、行為動作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3、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4、小說中的環境描寫: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五)議論文分類:立論、駁論

  (十六)議論文三要素:

  1、論點:解決“需要證明什么”

  2、論據:解決“用什么來證明”

  3、論證:解決“怎樣來證明”

  (十七)議論文結構:

  1、引論:提出問題

  2、本論:分析問題

  3、結論:解決問題

  (十八)論據類型: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十九)常見論證方法:

  1、最基本的論證方法:擺事實、講道理

  2、常用論證方法: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引用論證(如引用故事則屬于舉例論證,如引用名言則屬于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常有“同樣”“諸如此類”等詞語)

  (二十)語句在文章篇章結構上的作用:

  總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筆、作鋪墊、承上啟下(過渡)、前后照應、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題、推動情節發展

  (二十一)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點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題(深化中心)

  (二十二)語句特色評價用詞:

  準確、嚴密、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語言簡練、簡潔明了、言簡意賅、富有感染力、節奏感強、委婉含蓄、意味深長、發人深省、寓意深刻、引發閱讀興趣、說理透徹、有說服力。

  (二十三)掌握常見病句類型,對應解決:

  (1)結構是否完整

  缺乏主語:通過刻苦學習,使他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高。(刪去“通過”或“使”)

  缺乏謂語:我們正在努力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刪去“為”或句尾加上“而奮斗”)

  缺乏賓語:統籌方法是一種安排工作進程的。(句尾加上“方法”)

  (2)成分搭配是否妥當

  主謂不當:現在,所要解決的矛盾和預期的任務已經完成。

  動賓不當:我們參觀學習了兄弟學校開展課外活動的先進經驗。

  主賓不當:他的家鄉是廣東順德市人。

  定中不當:自己有雙聰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來。

  (3)語序是否合理

  例:每個有理想的青年將來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對四化建設有貢獻的人。(應該是“都希望將來”)

  (4)句式是否雜糅

  例:有沒有健康的身體,是否做好工作的前提。(刪去“有沒有”和“否”)

  (5)前后文意是否矛盾

  例:一朵朵五彩繽紛的白云飄浮在高空。(刪去“五彩繽紛”或“白”)

  (6)語意是否重復

  例:關于這件事的具體詳(刪去“具體”)情,以后再告訴你。

  (7)是否產生歧義

  例:小王見到小李,他告訴他,他(改為“自己”)在廠里評上了生產標兵。

  (8)用詞是否得當

  例:大家都說他的批評又正確又尖刻。(“尖刻”改為“尖銳”)

  (二十四)句式變換:

  ①主動句和被動句互換

  例:戰士們擊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主動句)

  例:敵人一次又一次的進攻被戰士們擊退了。(被動句)

  A、主動句變換為被動句

  方法:把原主語調作為賓語,把原賓語調作為主語,之間加介詞“被”,原謂語動詞置后不變。

  B、被動句變換為主動句

  方法:把原主語調作為賓語,把原賓語調作為主語,之間刪去介詞“被”,原謂語動詞置于主語后不變。

  ②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變換

  例:我們的戰士都是勇士。(肯定句)

  例:我們的戰士不是懦夫。(否定句)

  A、肯定句變為否定句

  方法:主語不變,謂語動詞變為否定詞(加上“不”“沒有”等否定詞)原賓語變為反義詞。

  B、否定句變為肯定句

  方法:主語不變,謂語動詞變為肯定詞(刪去“不”“沒有”等否定詞)原賓語變為反義詞。

  ③肯定句與雙重否定句轉換

  例:他勤勞。(肯定句)

  例:他并非不勤勞。(雙重否定句)

  方法:主語不變,原謂語(動詞)前加上(或刪去)雙重否定詞(“不是不”“非不”等),賓語不變。

  ④陳述句與反問句的變換

  例1:這成什么話?(反問句)

  這不成話。(陳述句)

  例2:西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嗎?(反問句)

  西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陳述句)

  例3:難道我們不對嗎?(反問句)

  我們是對的。(陳述句)

  A、反問句變陳述句

  方法:主語不變,謂語動詞變為肯定或否定賓語不變,反問語氣詞刪去,問號改為句號。

  B、陳述句變反問句

  方法:主語不變,謂語動詞變為肯定或否定賓語不變,加上反問語氣詞,句號改為問號。

  (二十五)標點符號:

  (1)分號與頓號的區別

  分號表示一句話中并列分句之間的停頓。

  例:我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像松樹一樣具有堅強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質;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成為具有共產主義風格的人。

  頓號表示句中并列詞或詞組之間的停頓。

  例:偉大的、光榮的、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萬歲!

  (2)問號的用法

  ①表一般疑問

  例:你知道小玫為什么不來上課嗎?

  ②表設問

  例: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我們勞動人民。

  ③表反問

  例:難道你真的不明白這件事情的_?

  (3)雙引號的用法

  ①表引用

  例:_志在《_股》里說:“為什么語言要學,并且要用很大的氣力去學呢?因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

  ②表特定稱謂或強調

  例:黨委書記要善于當“班長”。黨的委員會有一二十個人,像軍隊的一個班,書記好比是“班長”。

  ③表反語(諷刺)或否定

  例:這樣的“理論家”,實在還是少一點好。

  (4)省略號的用法

  ①表內容的省略

  例:這個校辦工廠現在可以生產車床、電機、變壓器、水泵、電線??????上百種產品。

  ②表思維的跳躍

  例:(孔乙己)說:“偷??????讀書人竊書不算偷。”

  ③表被搶白而話沒有說完

  例:(孔乙己)說:“不??????不要取笑??????”

  “取笑?昨晚我親自見到你被丁舉人吊著打。”(酒客)

  ④表說話吞吐

  例:“我??????我??????我坦白。”面對鐵證,犯人只能老實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實。

  (5)破折號的用法

  ①表解釋說明

  例:知識的問題是一個科學問題,來不得半點的虛偽和驕傲,決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誠實和謙遜的態度。

  ②表遞進

  例:團結——批評和自我批評——團結。

  ③表轉折

  例: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錢!而且是他的——現在不見了。

  ④表聲音的延續

  例:周——總——理,你在哪里?

  (二十六)修辭手法:

  (1)準確認知比喻、排比、反復、擬人、反問、設問、夸張、對偶、借代等常用修辭。

  (2)避免混淆。

  ①比喻與比較

  比喻一般具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且喻體和比喻詞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項。

  比較僅是雙方在程度、范圍等方面的對比或類比。

  例:妹妹的臉像蘋果一樣紅。(比喻)

  例:他比他爸爸還高。(比較)

  ②比喻有明喻(比喻詞通常如“像”等)、暗喻(比喻詞通常如“成了”、“是”等)借喻(比喻詞通常不出現)之分。

  ③比喻與借代

  比喻一般具有本體、喻體和比喻詞,且喻體和比喻詞在句中至少有其中一項。

  借代通常直接以相似體替代本體。

  例:她像圓規直立在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樣。(比喻)

  例:圓規尖叫著跑到我的面前,一副得意洋洋的模樣。(借代)

  ④一般疑問、反問和設問

  一般疑問通常是提出問題,別人解答。

  反問質問他人,答案卻在問題中。

  設問通常是自問自答。

  ⑤排比與反復

  排比通常由三句或以上的意義相近的語句組成。

  反復通常由兩句或以上字同義同的語句組成。

  例:無恥啊,無恥,這是特務們的無恥,恰是我們的光榮。(反復)

  ⑥夸張有夸大和縮小之分

  例: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例:閏土的見識廣博,而我和我的小伙伴們見到的只是四角的天空。

  小學語文學習方法

  (1)了解。看課文、看注釋、看課后的“思考與練習”,看單元知識和訓練,了解了這些信息后,對單篇課文和整個單元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關的背景知識和掃除文字障礙。

  (3)獨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據提示、文章、練習題進行思考。如提示的內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題的概括、層次的劃分、段意的歸納、句子的理解、寫作特色的分析等問題能否解決,課后習題能否回答。那些基礎知識扎實、自學習慣好、自學能力強、有鉆研精神的同學,在“思考”方面要適當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標上符號。如不懂之處用“?”,重點之處用“※”,課前自學批的字,最好用鉛筆,聽課后批的字可用鋼筆寫,以免時間一久,將自己的見解和老師的觀點搞混了。

  (5)質疑。就是對文章的見解、修辭手法、表達方法等提出疑問,這是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的第一步,學生只有成為一個批判型學習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古典小說中有許多將對將的單獨拼殺,同學們就應該想一想這可能嗎?如果不可能,作者又為什么這么寫?

  (6)記錄。就是做好讀書筆記。

  小學語文學習技巧

  1、注重日常積累:語文考驗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沒有一定知識累積的話,語文成績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語文成績,平時更應該注重詩詞好句的積累。

  2、學會理解文章:通過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明確課文的內在邏輯,把結構層級作為記憶線索,形成知識網絡,更能方便記憶。

  3、學會觀察周圍:寫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動人的往往是細節之處。所以平時要多觀察生活,寫作時多做細節描寫,才能真正為作文進行潤色,讓老師能眼前一亮。

  一二年級語文學習方法

  打好基礎,培養習慣

  一二年級語文學習,主要是以拼音字詞句子為主,偏重基礎知識的掌握。

  只要孩子做好老師布置的作業,全面掌握課本知識,差不多就等于學會了。

  因此,在這個階段,主要是養成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提前預習

  提前預習可以做到心中有數,以便更好地聽懂老師講課,提高聽課和做練習的效率。

  課后復習

  做到及時復習,可以有效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

  認真書寫

  字跡工整可以提高卷面分,家長不僅要求孩子寫字工整,還要幫助孩子養成正確的寫字習慣。

  大聲朗讀

  朗讀對培養孩子的理解能力以及語感都非常有好處,家長要鼓勵孩子大聲朗讀課文,能帶有感情朗讀得更好。

  寫日記

  讓孩子愛上寫日記,不要照抄書本中的一些套話,而是寫一些孩子對事物的所思、所想、所感的話,字數不必限制,主要是讓孩子堅持。

  課外閱讀

  一個愛閱讀的孩子,就是潛在的優等生,因此家長一定要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挑選適合孩子讀的書籍,和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愛上閱讀。

  獨立學習

  讓孩子獨立學習,并不是家長撒手不管,而是要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不要輕易打擾孩子。小學一二年級,不要太看重孩子的成績,只要孩子的學習習慣養好了,隨著時間的發展,孩子學習語文會越來越輕松自信。

  推薦閱讀書目:

  《猜猜我有多愛你》 《三字經》(國學)《不一樣的卡梅拉》 《中國神話故事》《安徒生童話》 《弟子規》(國學)《格林童話》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11

  蓬蒿、咫尺、狼藉、吶喊、不自量力、相形見絀、精致絕倫、美味佳肴、蕭瑟、和煦、干枯、吞噬、暴露、戈壁灘、滄海桑田、媲美、挑釁、鼠目寸光、相輔相成、嚙齒緘默、窺探、狩獵、顧忌、凋零、滑翔、目空一切哂笑、拍板、牟取、黑咕隆咚、顫顫巍巍、莫衷一是、胸有成竹、不容置疑、慷慨大方、一視同仁、任勞任怨、眾目睽睽、鉚

  【滄海桑田】比方世事變化很大。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全都的結論。

  【牟取】謀取。

  【眾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視著。睽睽,睜大眼睛注視著。

  【哂笑】譏笑。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12

  1、詞:

  是我國傳統詩歌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于隋唐之際,大盛于宋,隨著金元北曲的盛行而衰亡。它原本是配合燕樂曲調的歌辭,在發展過程中漸與音樂分離,成為純粹的文學樣式。起初是稱“曲子”“雜曲子”“曲子詞”,后來也稱作“樂府”“長短句”或“詩余”。

  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詞名稱,叫詞牌,詞牌決定了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某些詞牌的命名與創始之作的內容有關聯,但后人倚聲或依譜繼作,則不一定受此限制。可以賦詞牌本意,也可以撇開詞牌本意自由發揮。詞的標題和詞牌有著嚴格的區別,標題是詞的內容的集中體現,它概括了詞的主要內容。

  詞的分類:詞分為小令、中調、長調,這是依字數的多少來劃分的。58字以內為小令;59至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

  詞的流派:豪放派和婉約派。其作品分別表現出不同風格。豪放派作品氣勢豪放,意境雄渾,充滿豪情壯志,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是蘇軾、辛棄疾。婉約派作品清麗含蓄,感情婉轉纏綿,情調或輕松活潑,或婉約細膩,題材較狹窄,多是寫個人遭遇、男女戀情,也有寫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詞人有柳永、秦觀、李清照等。

  2、說: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些問題的觀點;寫法十分靈活,可以敘事,可以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講究文采,和現在的雜文大致相近。

  3、古文運動:

  實際是以復古為名的文風改革運動,韓愈和柳宗元是這次運動的倡導者,他們提出“文以載道”、“文道結合”的觀點,主張學習先秦、兩漢“言之有物”、“言貴創新”的優秀散文,堅持擯棄只講形式不重內容華而不實的文風。

  4、“六藝”:

  一是指《易》、《書》、《詩》、《禮》、《樂》、《春秋》等六種儒家學說。二是指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另外,《詩經》中的`“風”“雅”“頌”“賦”“比”“興”,文學上合稱“六義”。

  5、賦

  “賦”的名稱最早見于戰國后期荀況的《賦篇》,到漢代形成特定的體制。“賦”著力于鋪陳事物,較多地采用散文化的句式。賦體經歷了長期演變的過程,發展到中唐,在古文運動影響下,賦又出現了散文化的趨勢,不講究駢偶、音律,句式參差,押韻也比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暢的氣勢,叫做文賦。

  6、荀子

  (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學習的重要性,認為后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標志著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

  7、韓愈

  (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韓愈在文中多次自稱“昌黎韓愈”,人們也稱他韓昌黎。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提倡三代兩漢散文,主張“文以載道”,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在文學形式上力主創新,對后世散文影響深遠。他的詩歌,題材廣泛,風格險怪,講究用奇字,造奇句,人們評為“以文為詩”。與孟郊、賈島等人自成一派,史稱“韓孟詩派”。詩文被門人輯為《昌黎先生集》。

  8、老舍:

  滿族,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長篇小說《駱駝祥子》,以淪陷了的北平為題材的長篇《四世同堂》。1951年北京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稱號。話劇《龍須溝》《茶館》。

  9、郁達夫:

  名文,字達夫。郁達夫是著名的新文學團體“創造社”的發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本小說集《沉淪》。

  10、蘇軾:

  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他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與黃庭堅并稱“蘇黃”。開豪放詞派的先河,與辛棄疾并稱“蘇辛”。在散文領域也有很高成就,與歐陽修并稱“歐蘇”,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 篇13

  按照先收后松的原則,小學語文規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3年級)打好基礎,重新輸入,達到3500(初中水平),練好手,廣泛閱讀,背誦中小學古詩。

  第二階段

  (4~5年級)將思考,重新輸出,寫精讀筆記和優秀論文。

  第三階段(六年級)將參加考試,檢查和填補空白,并以初中入學考試為目標。

  第一階段必須投入大量時間在語言上,第二階段需要為數學騰出時間,第三階段需要給初級水平的`開始時間。

  目標(什么):

  (1)精通漢語拼音。

  (2)認識1000個單詞。

  (3)背誦古詩55首。

  如何

  待辦事項(如何):

  (1)您可以購買拼音在線課程和拼音平板電腦。

  (2)快速識字可以在Mobi愛素養和快速閱讀的幫助下快速閱讀。

  (3)古詩的朗誦可以借助斑馬語、小學必備的古詩等進行。

  第 1 年

  思想導讀:識字為主,閱讀為輔,小學完成古詩背誦。

  目標(什么):

  (1)認識1500個單詞。

  (2)能寫1000字。

  (3)正確的字訓練姿勢,強調質量和光速。

  (4)背誦古詩100首。

  (5)朗讀方法是大聲朗讀,避免漏字、錯別字、連串、跳線。

  (6)初步學習看圖、寫字。

  如何:

  (1)每天識字5個。

  (2)每天寫3個字。

  (3)每天練習單詞20分鐘。

  (4)每3天背誦一首歌曲。

  (5)語文課本和快樂閱讀欄完成1~2年級。

  (6)每天1句話日記,每周2篇文章看圖寫字。

  累積能力:

  (1)認識2500字。

  (2)能寫1000字。

  (3)背誦古詩155首(完成小學目標)。

  第 2 年

  思想導論:以寫作為主,閱讀為輔,增加寫作產出。

  目標(什么):

  (1)知道1000個單詞。

  (2)能寫1500字。

  (3)加快練字。

  (4)背誦古文15部。

  (5)朗讀方法是大聲朗讀,避免漏字、錯別字、連串、跳線。

  (6)熟練寫日記、讀圖、寫字。

  如何:

  (1)每天識字3個。

  (2)每天寫5個字。

  (3)每天練習單詞20分鐘。

  (4)每周背誦1篇。

  (5)語文課本和快樂閱讀欄完成3~4年級。

  (6)每天10句話日記,每周2篇文章看圖寫字。

  累積能力:

  (1)認3500字(完成中學目標)。

  (2)能寫2500字(達到小學目標)。

  (3)背誦古詩155首(完成小學目標)。

  (4)背誦15篇小古文(完成小學目標)。

  三年級

  思想指南:以廣泛閱讀為主,作文為輔。

  什么:

  (1)可以寫1000字。

  (2)加快練字。

  (3)背誦初中古文40篇。

  (4)閱讀方式為無聲閱讀,提高速度。

  (5)作文訓練。

  如何:

  (1)每天寫5個字。

  (2)每天練習單詞20分鐘。

  (3)每周背誦1篇古代初中課文。

  (4)閱讀快樂讀吧5~6年級,小四科普讀,初中必修名著。

  (5)每周2篇,模仿一篇,擴充一篇。

  累積能力:

  (1)知3500字(完成初中目標)。

  (2)能寫3500字(完成初中目標)。

  (3)背誦古詩155首(完成小學目標)。

  (4)背誦15篇小經典(達到小學目標)

  (5)背誦初中古文40篇。

  四年級

  思想指南:精讀、廣泛閱讀和作文同樣重要。

  目標(什么):

  (1)加快單詞練習。

  (2)背誦初中古文40部。

  (3)閱讀開始重視精讀和廣泛閱讀并重。

  (4)作文訓練。

  如何:(1)每天練習單詞20分鐘。

  (2)每周背誦1篇古代初中課文。

  (三)精讀和節選,做讀書筆記;閱讀小四啟蒙書。

  (4)寫一篇文章3次,記住開頭和結尾,并改變材料。

  累積能力:

  (1)知3500字(完成初中目標)。

  (2)能寫3500字(完成初中目標)。

  (3)背誦古詩155首(完成小學目標)。

  (4)背誦15篇小古文(完成小學目標)。

  (5)背誦初中古文80篇(完成初中目標)。

  五年級

  思想導讀:作文為主,閱讀為輔。

  目標(什么):

  (1)加快單詞練習。

  (2)以精讀為主,外延閱讀為輔。

  (3)作文訓練。

  如何:

  (1)每天練習單詞20分鐘。

  (2)做讀書筆記;閱讀小四啟蒙書。

  (3)一篇作文寫6次,記住開頭和結尾,并改變材料。

  累積能力:

  (1)知3500字(完成初中目標)。

  (2)能寫3500字(完成初中目標)。

  (3)背誦古詩155首(完成小學目標)。

  (4)背誦15篇小古文(完成小學目標)。

  (5)背誦初中古文80篇(完成初中目標)。

  (6)優秀作文(完成初中目標)。

  六年級

  思路指南:檢查并填補空白,為初中做準備。

  不定期更新小學教育相關方法

【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04-07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09-29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歸納06-23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12-13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01-16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匯總6篇)09-30

小學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優秀6篇]09-30

高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總結7篇01-16

紅樓夢語文基礎知識點07-06

電工基礎知識點總結09-11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伊人久久 |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专区 | 婷五月亚洲中文 | 亚洲成在人网站天堂日本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 亚洲日韩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