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飲食安全知識

時間:2022-10-20 12:41:46 安全知識 我要投稿

冬季飲食安全知識

  冬季,四季之一,傳統上是以二十四節氣“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冬天季節,生氣閉蓄,萬物進入休養、收藏狀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冬季飲食安全知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冬季飲食安全知識

  冬季飲食安全知識

  1、體弱不宜盲目吃狗肉

  寒冷的冬天,很多人非常愛吃狗肉火鍋,狗肉不油膩,但產熱量大,增溫御寒能力較強。因此,在嚴冬季節,多吃些狗肉是有好處的。但是,決不能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了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與狗肉中的蛋白質結合,會生成一種叫鞣酸蛋白質的物質。這種物質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使腸蠕動減弱,大便里的水分減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就會在腸內停留時間過長而極易被人體收。所以,吃完狗肉后不宜立即喝茶。

  2、冬季不宜經常食用砂鍋菜

  使用砂鍋燉制的菜肴,由于加熱時間過長,動物性食用原料蛋白質降解,水的化能力減弱,凝膠液體大量析出,使其韌性增加,食用時口感差,不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且用砂鍋燉菜,原料中的礦物質、維生素損失率高。

  另外,由于密封較嚴,原料中異味物質也難逸出,部分戊酸及低脂肪還存于原料及湯汁中,在熱反應中生成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3、不要喝過熱的飲料

  飲用溫度過高的飲料,可造成廣泛的皮膚粘膜損傷,蛋白質在43℃開始變性,胃腸道粘液在達60℃時會產生不可逆的降解,在47℃以上時,血細胞、培養細胞和移植器官全部死亡,所以不要在冬季經常飲用過熱的飲料。

  4、忌吃有黑斑的紅薯

  表皮呈褐色或黑色斑點的紅薯,是受到了黑斑病菌的污染。黑斑病菌排出的毒素,含有番薯酮和番薯酮醇,使番薯變硬,發苦,對人體的肝臟有害。這種毒素用水煮、蒸和火烤,其生物活性均不能破壞,故生吃或熟吃有黑斑病的紅薯均能引起中毒。

  5、不宜過多食用橘子

  橘子是含熱量較大的水果,一次性過多食用,不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會導致“上火”,出現口舌干燥、咽喉腫痛等癥狀。因此,橘子不宜食用過多,若已“上火”,可用海帶50克,洗滌后切碎,煎水代茶飲,可“去火”。

  冬季飲食知識

  焦點:腰膝酸軟

  對策:腰膝酸軟、氣血兩虧者大多畏寒,適當選用具有御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可改善這一狀況。多吃御寒食物可以起到暖和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人體防寒的能力。

  不傳秘方:羊肉粥

  取鮮羊肉100克,粳米100克,鹽、蔥、姜適量。羊肉洗凈切片,蔥、姜切成碎塊備用。將粳米淘洗干凈,同羊肉及調味品一同放入鍋內,加清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熬成粥。本粥具有益氣血、暖脾胃、添精補髓的作用,適于陽氣不足、氣血虧損、腰膝酸軟者服用。

  增加產熱營養素

  焦點:身體瘦弱怕冷

  對策:由于冬季氣候嚴寒,機體天天為適應外界嚴寒環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而要增加產熱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尤其是要相對增加一些脂肪的攝入量,如在吃葷菜時適量放入一點點肥肉。

  不傳秘方:橄欖雪梨燉瘦肉

  橄欖15克、雪梨50克、瘦肉100克、蜜棗1個。將瘦肉洗凈,沸水略煮后切塊,雪梨洗凈切片再與洗凈的橄欖、蜜棗放入燉盅內加清水250毫升,燉兩小時即可。此款菜品利咽生津,滋陰潤燥。

  補充蛋氨酸

  焦點:手腳冰涼

  對策:嚴寒的氣候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脂酸及人體內氧化所釋放出的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

  不傳秘方:姜汁甜牛奶

  取150-200毫升鮮牛奶,加入一調羹生姜汁和少許白糖,放入容器內隔水蒸十五分鐘。此款飲品有驅寒合胃之功效,天天飲用一杯,手腳寒氣便會漸失。

  維生素不能少

  焦點:畏寒腹痛

  對策:嚴寒氣候使人體氧化產熱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明顯變化。增加維生素A,以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增加對維生素C的攝入量,以提高人體對嚴寒的適應能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食物,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不傳秘方:生煎豬肝

  新鮮豬肝一斤,洗凈后,斜刀切成稍大塊點的薄片;用鹽、料酒、姜絲、胡椒粉、生抽、味精和少許生粉將豬肝腌一下(如喜歡五香味的可放些五香粉);煎鍋燒熱放少許油,將豬肝攤在鍋內煎黃一面后翻另一面;待兩面煎黃,放些蒜蓉、蔥絲、少許醬油后拌勻,即可出鍋裝盤。此菜富含維生素A,可緩解因畏寒而產生的腹痛癥狀。

  適量攝入礦物質

  焦點:體質偏弱,經常感冒

  對策:人怕冷與機體攝入礦物質量也有一定關系。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帶等。食鹽對人體御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體產熱功能增強,因而在冬季調味以重味辛熱為主,但也不能過咸。

  不傳秘方:海帶豆腐

  海帶結半斤、北豆腐一盒,姜片、蔥絲、鹽、雞精適量。海帶結洗凈備用,豆腐切成3厘米見方的塊;加油適量,五成油溫時,放入姜片、蔥絲爆香;加入豆腐,放鹽;約1分鐘煎至微黃,翻炒;放入海帶,翻炒大約一分鐘;加水,漫過主料1厘米,加入雞精;繼續大火燒,大約8分鐘,剩少許湯,即可出鍋。此菜含鈣豐富,利于心肌。

  推薦冬季養生粥:

  臘八粥

  大米200g,紅小豆100g,葡萄干、花生仁、蓮子、紅棗、桂圓干、松子各50g,砂糖300g,加水煮成粥。從現代營養學的角度來看,豆子中含有很多優質植物蛋白,干果則濃縮了鮮果中的營養物質,堅果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而且富含維生素E和多種微量元素,對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延緩衰老都能起到很大作用。

  芝麻粥

  將芝麻10g炒出香味,將大米50g洗凈加水煮成粥加入芝麻,調入蜂蜜或食鹽,即可食用。芝麻分為黑、白兩種,黑芝麻可補腎、強筋骨;白芝麻有利腸、補肺氣的作用。

  胡蘿卜粥

  大米100g,加入適量水煮沸后,加入刮去表皮、洗凈的胡蘿卜丁200g,改文火煮成粥。此粥既有健脾養胃的功效,又有降壓、強心的作用。

  冬季飲食養生

  甘潤食物

  含水分多的甘潤食物,是秋冬季最為養身的食物。在干燥的季節,一方面,可以直接補充人體水分,以預防口唇干裂等氣候干燥對人體產生的直接傷害;另一方面,這些食物還能補養肺陰,防止身體在肺陰虛的基礎上再受燥邪影響,產生疾病。甘潤的食物,正適合這個季節的有效溫養。

  銀耳——銀耳富有天然特性膠質,正適合秋冬季滋潤而不膩滯的滋養特點,能養陰清熱、潤燥補脾、益氣清腸,經常食用還可以潤膚,祛斑。含豐富膳食纖維,還能養肝。

  百合——溫潤如花的百合,含生物素、秋水堿等多種生物堿和營養物質,對病后體弱、神經衰弱等大有裨益。秋季容易出現的支氣管癥,食用百合,也能有助改善,皆因百合可以解溫飽潤燥,有潤肺、清心、止咳安神之效。

  梨——香甜可口,肥嫩多汁,有清熱解毒,潤肺生津、止咳化痰等功效,生食、榨汁、燉煮或熬膏,對秋季開始容易發作的'肺熱咳嗽有清熱潤肺的功效。

  養氣蔬果

  秋冬時節正適合養氣,就是對于身體的某些虛弱癥狀進行相應的調理,包括補養脾氣、肺氣、心氣、腎氣,以及元氣等。新鮮的時令蔬果,含有多種豐富營養,正適合溫和地調理身心,恢復元氣。

  山藥——最適宜在寒涼干燥的季節,強健脾胃、滋陰補氣,零脂肪含量,還對預防糖尿病、高血壓等極為有益,是這個季節保養身體不可不吃的食材。

  蘿卜——十月的蘿卜被稱為“小人參”,是因為其多重營養及食療功效。蘿卜性平微寒,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消食、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等多種功效。還能用于治療扁桃腺炎、哮喘等秋冬季易發生的病癥。

  藕——生食能清熱潤肺,涼血行淤;熟食則健脾開胃,止瀉固精。藕肉易于消化,適宜各種人群的溫和滋補,正是秋冬季補心生血、滋養強壯不可或缺的美味食材。

  厚味滋補

  雖然由秋至冬是滋補身體的好季節,但是進補也應適量適度。如果過多食用厚味、油膩之物,或者是鹿茸、阿膠等大補之物,對體質燥熱者的人來說,干燥季節更容易導致上火,而且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癥狀。

  冬季養生飲食禁忌

  冬季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的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咸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功能。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屬陰,冬季吃這類食物易損傷脾胃。而食物過熱易損傷食道,進入腸胃后,又容易引起體內積熱而致病;食物過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暢,而血量減少將嚴重地影響其它臟腑的血液循環,有損人體健康,因此,冬季飲食宜溫熱松軟。

  冬季養生保健小常識

  冬季養生保健的方法有:精神養生、食物養生和起居養生。

  一.寧靜為本,保養精神冬季要以安定清靜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緒上的穩定。《黃帝內經》中“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的意思是說,在冬季應避免各種不良情緒的干擾和刺激,讓心情始終處于淡泊寧靜的狀態,遇事做到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使心神安靜自如,讓自己的內心世界充滿樂觀喜悅的情緒。

  二.多食溫熱,少食寒涼冬季養生要以食物養生為輔。傳統養生學將食物分為寒涼、溫熱、平性三大類。冬季氣候寒冷,人們為了御寒保暖,應多食用具有溫熱性質的食物,而少食用寒涼生冷食物。溫熱性質的食物包括糯米、高粱米、栗子、大棗、核桃仁、杏仁、韭菜、香菜、南瓜、生姜、蔥、大蒜等。

  三.早睡晚起,避寒保暖冬季養生貴在空氣新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冬季,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尤為重要,從傳統養生學的角度講,冬季適當地增加睡眠時間有利于人體陽氣的潛藏和陰精的積蓄,使人體達到“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狀態。

  研究表明,冬季清晨空氣污染最為嚴重,各種有毒有害氣體因夜間溫度下降而沉降于地表,只有待太陽出來,地表溫度升高后,才能升高向空中去。

  特別是冬季的清晨常常有霧,霧天不僅給交通造成不便,也能損害人體的健康,自古就有“秋冬毒霧殺人刀”之說。據測定,霧滴中各種酸、堿、鹽、胺、酚、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的比例,比雨滴高出幾十倍。如果冬季清晨在霧天鍛煉,隨著運動量的增加,人的呼吸勢必加深、加快,會更多地吸入霧氣中的有害物質,從而誘發或加重支氣管炎、呼吸道感染、咽喉炎、眼結膜炎等諸多病癥。

  冬季天氣寒冷,室內的溫度要適宜,室溫以18℃~25℃最合適,室內溫度過高或過低都對健康不利。室內溫度過高,會造成室內外溫差過大,易引發感冒;室內溫度過低,人體長期生活在低溫環境中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被褥的厚薄應根據室溫的變化適當調整,以人體感覺溫暖而不出汗為度。外出所穿的棉衣應以純棉布為宜,要松軟輕便、貼身暖。冬季人體還要特別注意的保暖部位是頸部、背部和腳。

  一.要注意頸部保暖。有的人在冬季持續咳嗽且不易治愈,仔細觀察一下,原來是因為穿開領服裝暴露頸部,使寒冷的空氣直接刺激氣管所造成的,而改換高領服裝并加用毛圍脖后癥狀便消失了。

  二.要注意背部保暖。背部是人體的陽中之陽,風寒等邪氣極易通過背部侵入而引發外感性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注意背部保暖,宜穿棉背心,睡時也要保暖背部,避免寒邪侵襲,以免損傷陽氣。

  三.是注意腳的保暖。足為人體之本,是三陰經之始,三陽經之終,與人體十二經脈、腑氣血相聯系。常言道“寒從腳下起”,因腳遠離心臟,供血不足,熱量較少,保溫力差,所以腳的保暖很重要。除了白天注意對腳的保暖外,每晚堅持用熱水洗腳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有增強機體防御能力和消除疲勞、改善睡眠的作用。

【冬季飲食安全知識】相關文章:

飲食安全知識11-17

冬季安全知識02-08

冬季安全飲食小常識11-30

冬季飲食安全小常識11-11

飲食安全小知識02-07

飲食安全的小知識02-07

幼兒飲食安全知識02-07

冬季勞動安全知識12-03

冬季采暖安全知識11-3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欧美.亚洲.日本视频 | 婷婷精品视频亚洲 | 日本一高清二区视频久而久二 |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 亚洲午夜福利网在线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