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中生學習好方法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意識到了學習的重要性,不過,學習不是死讀書,而要講究方法的。什么樣的學習方法才是真正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中生學習好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預習。
預習對于所有的學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為預習的好壞是直接影響著第二天上課聽課的效率的。一個學生在沒有預習的情況下上課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迷茫的狀態聽課的,是一直被老師牽著鼻子走的,沒有發揮出主觀能動性來學習,老師講的是啥自己聽的就是啥。而且還會出現如果老師不小心講錯了,還會導致沒有預習的學生也按著錯的來記。而如果一個學生已經在課前預習了,那么他在上課的時候聽的課就是帶著思考和疑問來聽課的,課堂上還會自信滿滿,而且自己提前已經知道老師要講什么。那么,自己聽課也會有針對性,因為只要聽會自己預習時總搞不明白的地方就行了。上課也會變的很輕松,也不會被老師牽著鼻子走。預習了也會讓自己知道筆記應該記什么地方。而不是一股腦的全記在筆記本上。總之學習時有了預習的話,學習效果會更高些。
二、聽課。
聽課更是全部學習步驟中最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了,因為就是在這就步驟來輸入知識的。怎么樣的自學也沒有一個有經驗的老師言傳身教來的效果好。所以,一定要重視聽課環節。聽課就是要專心認真的聽課。在課堂上主要邊聽課邊記簡要筆記。聽課的時候也一定會有自己聽不懂的時候,這個時候就一定要注意聽不懂的內容一定要在課上或者課后當天解決。千萬不要遺留問題。不然以后聽不懂的內容會越來越多,到時候一堆不懂的問題想解決都難。上課的時候一定要聽不懂的就課堂上就把問題舉手問老師給解決了。如果課堂上老師沒有給解決,那么在課下了也要追著老師把問題解決了。千萬不要不好意思,如果你上課的時候不好意思,那么以后考試的分數也會對你不好意思了。
聽課的時候一定要集中注意力,這樣聽課的效果才會高。那么,有好多的學生都反應上課的時候就是容易走神,就是會分心。那么應該怎么辦呢?那么,自己分心不能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可以自己心里一定問自己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這個東西是這個樣子的?難道就一定是正確的?還有沒有別的解決方法呢?”就是不斷的強迫自己去思考與老師上課相關的疑問。然后自己就會注意力集中了。
三、復習。
復習這個步驟是在課后期間就應該做的事情。回到家那就算是二次復習了。復習就應該遵循遺忘曲線來復習。其實說白了就是越頻繁復習效果越好。復習的目的就是不要讓自己好不容易學的東西給忘記了。不然自己花錢學的東西到頭來又全還給了老師,那真是很可惜的事情。復習期間還要有意識的把自己學過的東西都對比聯系起來并編制成知識網絡,這樣讓知識之間有了聯系,那么就更不容易忘記了。
四、作業。
做作業其實是很有必要的一個環節,這個環節是檢驗自己到底學會了沒有。我記得我初中的時候我們班整個初中三年都沒有作業。為什么呢?因為老師根本就不布置作業。說是為了減輕學生的負擔,可是后來上了高中才發現沒有作業根本減輕不了學生的負擔,表面看起來上完課不用做作業了,學生很輕松。可是等我上了高中才發現,不做作業根本不行。不做作業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上課學的東西是否真的學會了。因為很多知識都是要在考題里面來體現的。而不做作業的結果就是自欺欺人,會讓自己有一個以為自己學會的一個假象。后來考試只有自己受苦。到頭來還要在高中把以前不會的知識再補回來。所以,學習期間一定要踏踏實實的做作業。而且要獨立完成才可以。不要想著捷徑抄別人的作業來糊弄老師,這種做法很不可取,這種做法和自己害自己沒有任何區別。
五、筆記。
說到記筆記我已經有一篇文章專門講怎么樣記筆記的。所以這里不說具體怎么記筆記了。記住,記筆記在學習中的角色就是幫助更好的學習的。而不是為了記筆記去記筆記。比如很多學生為了省事去抄別人記下的學習筆記,可以自己抄了才會發現自己根本看不懂。記筆記一定要有針對性的記錄,這樣才會學習有效果。不然就是浪費學習時間。記筆記可以分為兩種筆記,一種就是課前筆記;一種就是課堂筆記。而課后的筆記是對前兩種筆記做總結和整合。筆記如果記的好,那么自己復習起來會事半功倍。
六、解惑。
這個步驟其實最好是在課堂就解決了。因為在課后解決起來會很耗時間。如果在上課的時候就可以把自己不懂的知識搞懂了。那么課后學習其實很輕松。但是,總有學生在下課了還有沒聽懂的地方。那么應該怎么辦呢?那就要求助老師和已經學會的同學了。現在科技發達了,還可以在網上查找自己的問題來解決。總之一句話:不要讓疑惑留這不管,一定要想盡辦法去解決它。
七、總結。
總結聽起來抽象,其實應該是具象的。就是把自己學過的知識再次拿出來咀嚼,然后把學到的知識之間做對比,同類的放在一起,不同類的分開放。然后把之前有一定聯系的用線連接起來,然后再自己思考這些知識對自己起到了什么作用,以及自己對這些知識有什么思考。這些做完了,那么知識就會自己連接成一個知識網絡的。知識變成一個個的網絡后,知識學起來也就變的容易了。一定要把知識學的融會貫通,不要學的一知半解,如果是一知半解還不如不學。要學就要學精通。
養成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習效率大大的提高,下面提供了幾個基礎學習習慣作為同學們的參考:
一、反復思考的習慣。
學習就像老牛吃草要反芻。一個知識要反反復復的去思考。然后才能對這個知識精通,才能真正的消化變為己用。一個知識要反復思考的點就是這個知識點的引申、擴展、對比、類同、深化等。比如做完題了不要放在一邊,還應該想想:我是怎么做出來的?我是用什么解決方法解決的?還有別的解決方法嗎?我為什么是這么做的呢?我做的這個題憑借的是什么概念呢?我的解題思路是什么呢?可不可以這個題 變一下呢?如果錯了就要知道為什么自己錯了?怎么改正呢?錯的點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呢?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反反復復思考。這樣的學習習慣有了就會讓你做一個題勝做一百個題。
二、積極考試的習慣。
不要害怕考試,不要給自己考試的心理壓力。因為學的知識都是需要在題目體現的。考試就是對自己學的知識的檢驗。自己如果學的好,完全不用擔心考試會考的很差。就算考差了,那也是說明自己還有一些地方沒有真的學會。這個考試的過程就是對自己查缺補漏的過程。所以,想要學習好就要積極的去考試。別害怕考試,越害怕考的越不好。
三、自學的習慣。
有一句話說的好:”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就是上學期間就要學會自己來主動學習。不要總是靠著別人或老師來學習。其實在學校老師都是幫助你學習而已。學習的好壞還是和自己有很大的關系。不然,同樣的老師為什么教出來的學生有考的好的學生和考的差的學生呢?難道老師在課堂上講的內容不一樣嗎?不是,就是自己學習的能力不一樣導致的考試成績不同。自己學會學習,自己學會解決問題,剖析問題。然后自己就是自己的老師。
四、善于觀察的習慣。
所有的知識第一印象都是先看為主的。所以,一些知識學習期間就要讓自己有一個善于觀察的習慣。學會看見了多想想為什么是這樣的。想想它的客觀性和主觀性。多思考觀察的本質而不是表象。
五、善于對知識琢磨的習慣。
習慣琢磨的學生應該學習都不會太差。因為他們知道一件事情都需要反復打磨才能出佳品。知識也一樣,想要把知識學習好就要對所學的知識反復琢磨,琢磨期間還要彼此向好的學習。學習好的,摒棄差的。慢慢地自己會變的越來越優秀。
六、善于總結的習慣。
只要你喜歡學習,那么你自己就應該對所學的知識反復思考,而在思考的過程中你就會發現很多知識之間是相通的。那么,這個時候總結的思維就出來了。做好每一個知識點的小總結就是在把一個知識點從厚讀薄的過程。這個總結的習慣養成了對于學習至關重要。
【高中生學習好方法】相關文章:
常見的學習好方法11-25
英語學習好方法08-26
電腦學習好方法08-06
初二的6個學習好方法08-22
大學物理學習好方法07-25
兒童學拼音的方法03-30
教孩子學跳繩的方法12-09
高中生的學習方法06-27
學漢語拼音最快的方法02-20
如何鼓勵孩子學英語的方法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