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家庭教育作文集合7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庭教育作文7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庭教育作文 篇1
最近經常和同事們討論教育這個話題,是因為家有千金讓我牽掛。自己本是80后的媽媽,相對而言對現代教育和新生事物還是完全可以接受和認可的。站在為人父母的角度,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夙愿,我當然也不例外。回想自己上學時的情景,卻越發覺現在孩子的教育很被動。條件好了,家長負責了,反而讓我覺得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獨立了。中國傳統的應試教育確實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但現狀就是如此,我們卻是無可奈何。但是不論怎樣,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成績,而應該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都說孩子是父母鏡子里的自己,我十分贊成。孩子在校學知識,在家長知識,好的教育,應該是父母通過孩子這面鏡子,不斷發現自我、修正自我、挖掘自我,并用新我來為孩子做示范和表率。很多父母認為,家庭教育就是開發孩子的智力,兩三歲背唐詩,四五歲學英語,上學后請家教、上輔導班,成績一定要名列前茅,將來一定要上名牌大學。記得教育專家王人平說過一段話:你的今天,就是孩子的明天,你今天對孩子喊,就別怪他明天對你叫;你今天對孩子沒耐心,就別怪他明天對你不耐煩;你今天訓孩子不如別人優秀,就別怪他明天怨你不如別人爹媽有權勢;你處處苛求孩子完美,就別怪他自卑懦弱;你自己界限不清,就別怪他不負責任。所以,真正的教育應該是一場修行,是孩子的純真、無私、靈動洗凈了成人的浮躁、功力、自大的心理歷程。
如果你的孩子喜歡譴責別人,是因為平時你對他批評過多;如果你的孩子凡事喜歡抱怨,是因為你總是挑剔她;如果你的孩子很自卑,是因為你對孩子總是失望,不能耐心鼓勵;如果你的孩子不懂父母的心,是因為你沒有教會他理解別人。從孩子的表現看父母的缺點,令人震驚。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重在言傳身教。 現代家庭教育,首先我們要做好的表率,然后讓孩子學會樹立樂觀向上的心態、學會感恩、懂得寬容、培養孩子直面挫敗的勇氣、教會孩子自我保護、讓孩子敢于夢想、培養孩子良好的溝通技巧、教會孩子合理使用錢財、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 人是環境的產物,孩子是父母的寫照。家庭對孩子十分重要,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父母如果不成長,怎么去陪伴一個茁壯成長的孩子? ——琪琳媽媽
家庭教育作文 篇2
“愿與天下父母共讀之”——陶行知
引言:一本書的作用到底有多大?也許我們無法做出回答,但是《家庭教育》這本書卻用自己獨特的魅力影響了中國幾代人的學前家庭教育……
正文:以前很少接觸教育理論類的書籍,因為覺得此類書大多是很枯燥的,但是讀了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的代表作《家庭教育》之后,我才發現原來一本充斥著條條框框的教育理論的書也是可以有著如此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的。這本書是以作者的孩子陳一鳴為主要記錄對象的,從1920年12月26日,一鳴出生起,陳鶴琴就開始記錄,記錄陳一鳴什么時候哭,什么時候笑,什么時候小便,什么時候會頑皮了。把陳一鳴身心的發展都作了全面的研究,一共連著808天。808天的連續跟蹤觀察﹑文字攝影記錄及實驗對比,創中國研究兒童之先風,后來也就有了這本在中家庭教育史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家庭教育》。
在讀這書的過程中,每位讀者都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以及他先進的教育理念。在書里作者用自己的觀察記錄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用自己的教育原則切實的實踐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每當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作者就會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來教育自己的孩子,以此在逐漸觀察和總結基礎上提煉出家庭教育的101條原則。我們都夠清楚的看到,這每一條原則都是作者的心血所凝聚而成的,也都是值得我們每一個讀者相信并付諸于自己的教育實踐的。我看了書之后就在想,如果我們現在的家長也能像作者一樣關注自己孩子成長的的每一個瞬間,真正的去了解孩子,那么中國的家庭教育便會更加科學合理,中國的孩子也便能更加健康和快樂的成長了。
在書中我體會最深刻的莫過于作者對孩子行為的思考和對孩子心理的分析,我們無法否認,這種深刻的思考和分析是作為一名教育家應有的,但是這種敏感度更是一名父親多特有的。其實,教育孩子和與他人相處也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的,這都是要建立在對對方了解的基礎上的。在這本書上第一章首先談“兒童的心理”。作者提煉出7條原則:小孩子是好游戲的、是好模仿的、是好奇的、是喜歡成功的、是喜歡野外生活的、是喜歡合群的、是喜歡稱贊的。這就告訴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我們首相要充分的了解了孩子,只有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更加有針對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書中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和經典的案例,對于有孩子的父母而言,這些到現在還都是有著很強的借鑒意義,因為我們可以通過這些小的案例折射出很多的正確的教育理論,而這些理論對于孩子的教育是大有幫助的。
這是一本正真經典的教育書籍。正如陶行知先生說,作者是“以科學的頭腦、母親的心腸”做成此書的。
這是一本實踐與理論完美融合的家教全書。在書中幾乎每一條理論框架背后都會有一個具體而生動的實例,實踐與理論相互佐證,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這是一本雅俗共賞的教育典藏。如鄭宗海先生在序言中說:“這本書事實具體、文辭淺顯,可期家喻戶曉。”
總之,這是一本我們可以信賴的好書,讀書的真正樂趣就在于你能夠與作者發生共鳴,把自己融入書中,融入到作者的思想中。而我相信讀過《家庭教育》這本書的讀者,尤其是家里有幼童的父母,定會覺得自己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洗禮。也許您正在眾里尋書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家庭教育作文 篇3
正當網友還在熱議“最催淚作文”《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晚飯》時,重慶一名小學生的“最心酸作文”《爸爸看手機》在網上熱傳,“我的爸爸很愛看手機,每次有空他都會拿出手機來看。有一次,我叫爸爸進來跟我一起看書、玩、畫畫,可我叫完后,爸爸沒聽見,還是沒有進來,害我叫了很久很久,終于把爸爸叫進來了,爸爸進來的時候還拿著手機……”
孩子對“看手機家長”的真實刻畫,戳中了很多爸爸媽媽的心,據悉,有教師就此做課堂調查,超過1/3的孩子舉手表示家長常常玩手機忽視他們,讓人很心酸。更有小朋友在被問到“你知道爸媽做什么工作嗎”,脫口而出的是“爸爸是用手機查資料的”。種種現實,不僅令人淚奔,更引發了家長和社會的廣泛關注。
微言大義:手機再智能,終究只是工具,如果不能理性駕馭它,人就會淪為其奴隸。當一個又一個孩子,用稚嫩的筆寫下他們的困惑與控訴時,每一位成年人的內心,都應該有一些刺痛、尷尬與檢省。沒有人可以從你手里強制地奪下手機,除了自己對于愛的渴望。
適用話題:愛的渴望;反思與警示;呼喚親情……
家庭教育作文 篇4
某日,我心血來潮,煞費苦心地把家里打掃得干干凈凈,窗明幾凈,一塵不染,只等媽媽回家,希望能換回一句贊賞。當聽到媽媽的開門聲時,我的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我想媽媽一定會眼前一亮,然后敞開口夸我一頓。但是,大出我所料,媽媽進屋后,不以為然,只顧自己忙東揀西。我急了,連忙對媽媽說:“我把屋子打掃了一下,你看干凈嗎?”不料媽媽卻淡淡地說:“這有什么,本來就應該這樣!”唉!“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嘛,我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過了幾天,我和朋友們玩,把家里搞得狼狽不堪,正忙著收拾時,媽媽推門進來了,她一眼就看了出來了,生氣地說:“我就知道新建的茅廁香不了三天,你就知道給我添亂子……”哎,媽媽難道就只看到我的缺點,一味指責,給孩子一點點賞識就這么難嗎?
不,賞識其實是輕而易舉的,有時甚至只需一個動作。我曾聽過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有一個當兵不久的兒子,給家里寫了一封信,表達了強烈的孤獨感,最后特別寫道:“周圍沒有一個人看得起我,我活得沒一點兒意思,我不想繼續當兵了……。”母親了解兒子從小身心就到了傷害,極度自卑,于是憑著與部隊首長老朋友的關系,求助于部隊首長。一個月左右,兒子來信了,說:“好消息,首長到我們連隊來了,唯獨拍了我的肩膀,好像要重點培養我,我還想繼續當兵。”從此,這個兒子揚起了自信的風帆,努力奮斗,終有所成。這個故事不就充分的說明了賞識并不難嗎?
賞識就如精神生命中的陽光、空氣和水,是人性最本質的需求。賞識雖不是萬能的,但不賞識是萬萬不能的。那么生活中該怎樣賞識孩子呢?我就自身而言,提幾點淺薄的見解。
一提到賞識,很多父母便習以為常地把它理解為表揚、奉承,其實這是大錯特錯。賞識教育既反對一味地指責、抱怨,也反對一味地表揚、夸獎和奉承。賞識的本質,用俗話說,就是看得起,適時地予以肯定。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寫過一首詩,叫《小兒不小歌》,小兒小的只是生理生命,不小的是他的心靈,是他的精神生命。吃穿是孩子有形生命的需要,而內心世界的滿足和愉悅是所有孩子無形生命的需求。有形生命的需求是有限的,無形生命的需求是無限的。可是,有的父母忽視孩子的無形生命,不了解孩子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是什么。把養育孩子看成簡單的傳宗接代,只要孩子身體健康便心滿意足了。所以,作為父母應多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這遠比物質需求更讓孩子能欣然接受。
天才,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與莎士比亞、愛迪生、貝多芬一樣,每個正常孩子都有著一段潛能蘊藏,有望成為天才的時期,而開發與否,大抵決定于賞識與否。因為就算孩子們表現再出眾,如果沒有人賞識,他們就會疑慮這樣做是否有意義、有價值,就不會持之以恒,形成燎原之勢。德國的心理學家阿德勒說他在念書時,認為自己缺乏數學才能,毫無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數學考試常常不及格。峰回路轉,他有次出乎意料地解出了一道在同學們眼中很難的數學題,受到了老師的賞識。這次以后,他改變了對數學的態度,潛能迸發出來了,結果他成了數學尖子。因此,如果把潛能比作一根稱桿,則賞識就如稱砣。
賞識的前提是愛孩子,但不是溺愛,對優點予以贊揚,對缺點也不能姑息遷就。家長們要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立人格,有自己的權利,家長還要懂得發掘孩子身上不可估量的發展潛力,家長要信任自己的孩子,正確的發展每個孩子的獨特個性。家長要發現孩子的長處、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有短處,都有缺點,家長要正確提醒并用適當的方法來教育,沒個孩子都免不了犯錯,家長要遵循“士可殺不可辱”的原則來對待。
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希望家長們按照孩子成長的生理、心理特點,不拔苗助長,也不守株待兔,讓孩子們在賞識的沐浴中快樂成長。
家庭教育作文 篇5
家風意味著一個家庭的風氣問題,其實追根揭底就是家庭教育問題,正所謂俗話說上梁不正下梁歪一樣,假如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良好地家庭教育環境,那么現在的社會一定會非常和諧。
道理是這個道理,我們都明白,但是這個問題是不也許完全解決的。就如同我們一天有白天和黑夜之分,人的性格也有黑白之分,古語也曾說過:人之初、性本善,也說過:人之初,性本惡。所以說明社會黑與白是相輔相成的,就看我們怎么把握了。因此,每家每戶也有不同的家風,我們每家每戶的家門都會不一樣,就好比每個人的指紋,樹上的葉子,都不會出現完全相同的,家風也如此。也許有人會說,家風是一個家庭的教育模式,同為一個家長教育出來的,怎么會有不同的家風呢,這就好比龍生九子,各個不同一樣,最初的教育是一樣的,但每個認得性格不同,理解的就不同,因此接受的信息就不同,而后他的家庭和他兄弟的就會不同。
說這些,也只是想和大家說下我對于家風的理解,只要自己問心無愧,不必在意別人家怎么樣,又或者自己家怎么樣,也許我的想法大多數人不認同,但是我還是期望有認同的人。
家庭教育作文 篇6
在一個桃李春風,柳絮滿天飛的時候,一個弱小的嬰孩呱呱墜地,在一雙雙充滿愛意的眼睛的觀注下,她開始茁壯成長,伴隨而來的,她開始用好奇的目光打量著這個陌生的世界。她開始學習,在家人悉心地教導下,她開始經歷一個由淺顯到深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較多的學習過程,而這其中,飽含了欣喜,傷痛,淚水和歡笑,又包含了多少承載著綿綿愛意的似水流年!
欣喜產生于一瞬間,坐在搖籃車里,望著呢喃的燕子,于是爺爺教她背“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歸來,”哦,宋詞是會飛的;叭在窗前大圓桌上,指著映紅的荷花,于是爺爺搖頭晃腦地讀“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哦,古樂府是有顏色的,還散發著淡淡的香味兒在黑暗的雨夜,伴著王子與灰姑娘的故事和母親的體溫,她乘著夢兒穿過尼羅河,越過丹麥海峽,與白胡子的安徒生爺爺做游戲;在明媚的春風里,坐在柔如碧絲的草上,躺在滴綠枝的秦桑上,聽著爺爺講的三國故事,她很想騎騎赤兔馬,見一見威風八面的關云長。這些點點滴滴的欣喜讓她對以后的生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讓她擁有了不盡的知識。
傷痛產生了不可磨滅的映象。當她抓著小雛雞發出得意的笑聲時,當她突發奇想把花衣裳剪破時,當她把筆丟下溜出去堆雪娃娃時,當她不聽話頂嘴被關進黑房子時,她都毫不客氣地挨了一頓結結實實的“教訓”。于是她覺得自己委屈了,傷心比那個屈原還多,眼淚比那南唐后主還要向東流時,她得到了一番充滿溫情又合理的解釋,她懂得了不要欺壓弱小,懂得了一針一線來之不易,懂得了堅持,懂得了忍耐,她懂得了基本的做人道理,得到了在學校和書本中都汲取不到的力量。
淚水和歡笑豐富了她的平淡人生,在父親的鼓勵下,她爬上了長城,爬上了泰山,登上了岳陽樓,登上了觀海臺,在掛著淚的笑渦中,她學會了要有山一樣雄偉的腰板,海一樣廣闊的胸懷,每一次流淚,她都依偎在家人身邊,這里是最寧靜的避風港;每一次歡笑,她都分享給全家,這里是心靈深處最美好的香格里拉!
有欣喜,有傷痛,有淚水與歡笑,這就是她的似水流年。似水流年,流年似水,而永不流逝的,是那段美好有意義的幸福時光!
家庭教育作文 篇7
我從最初受到父母的啟蒙教育,到現在教育自己的女兒,人生的經歷告誡我,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一樣對孩子十分重要,甚至決定著她們的發展方向,影響到終生。現就家庭教育問題,談談我的一點體會。
一、讓孩子牢固樹立遠大的理想
理想是一簇火種,能點燃拼搏進取的火焰;理想是一盞明燈,能照亮人生奮斗的歷程。古人云:志之所趨,無遠勿屆,容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銳兵精甲不能御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要讓孩子樹立遠大理想,刻苦學習,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增強自己將來報效祖國的本領。
二、讓孩子在溫馨幸福的環境中成長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首先,家長要關心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的成長創造幸福的環境。單親家庭,離異家庭的孩子思想從小就受壓抑,心靈和自尊心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因而影響了孩子的正常發展。要想讓孩子茁壯成長,必須創造出一個幸福的環境,讓孩子感到家的溫暖,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幸福。有的家庭經常暴發戰爭,孩子在驚恐中不知如何是好,大一點年齡的孩子為此增加思想負擔影響學習,甚至發生悲劇。前不久報紙刊登了一名小學生因父母吵架至深夜,嚴重影響了孩子的睡眠,至使第二天早上孩子上學精神恍惚,注意力不集中被車撞的悲劇。年輕的父母很愛孩子,但是她們又忽視了自己的言行給孩子成長帶來的影響。在我們的家庭里,我們對孩子也從不打罵喝斥。即使孩子不注意做錯了什么事,我也不責怪孩子,不給孩子任何壓力,只要她重新弄好就行了。孩子既是子女又是朋友,對孩子要尊重,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在家里我們從不給孩子什么壓力,讓她快快樂樂地生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搖籃,只有幸福溫暖的家庭環境,才有可能培養好孩子,教育好孩子,使她茁壯成長,不斷進步,取得可喜的成績。
三、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樹立吃苦的精神
讓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從小樹立吃苦的精神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學會生活自理,懂得生活的艱辛,從小樹立自立的思想,不僅要培養吃苦精神,還要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使之成為一個獨立的社會成員,在日本,特別注重培養孩子的吃苦意識,不管是在幼兒園,還是在中小學,她們要求孩子在寒冷的天氣中跑步,培養她們吃苦耐勞的精神及克服困難的毅力;在英國有一所著名的伊頓中學,那里的學生幾乎都能考入名牌大學,其經驗之一就是讓學生吃苦,該中學不設暖氣,在異常寒冷的冬天,也只讓學生蓋一條毛毯睡覺,洗冷水澡,這就是刻意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使學生得到磨煉;在法國,做父母的絕不讓孩子亂花錢,即使是兄弟姐妹之間也不輕易相互借錢。如果想用零用錢,只有去打工,她們的教育是自食其力不靠父母;而在中國,少年兒童的身心日趨脆弱,常表現出怯懦、孤僻、任性、自私等心理,因為她們不知道何為饑餓、何為勞累、何為困難、何為貧窮孩子中意志薄弱者甚多,這與她們生活總是一帆風順有關。所以,家長越保護越替代,孩子就越依賴越無能,勤勞是幸福的種子,閑散是墮落的禍根,安逸是孩子們成長的最大敵人,是埋在孩子們心中最大隱患。所以,要讓孩子在逆境中,在經歷風雨后的人生顯得更加燦爛。
四、廣泛培養孩子的愛好和興趣,不斷提高孩子的素質。
社會的發展需要高素質的人材。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培養孩子不能光抓學習,要注意孩子的全面發展。我的做法是提供各種條件全面培養孩子的興趣和愛好。孩子從小就參加一些有益社會實踐活動,通過這些學習提高孩子的素質,我感覺,今后的孩子光學習好肯定是不行的。現在提倡綜合素質教育,就是要使孩子們在德、智、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家長在培養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掌握這個原則,不能死扣學習,一定讓孩子有特點有特長。有一個報道說中國留學生在國外聯歡,各國留學生在臺上又唱又跳,各種樂器很在行,演奏的十分動聽。邀請中國留學生上臺時,個個搖頭,你推我來我推你,沒有一個能上場。說起學習中國留學生最刻苦,可其她方面就差了一截,這是不行的。為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讀書習慣,我經常帶她去書店購書,開始是我為她選,后來是她自己選。從小學開始到現在,家里已經擺滿了幾十本的書籍,孩子從這些書中開闊了眼界,豐富了知識,提高了素質。另外,組織經常性的戶外活動,開闊孩子的視野,培養孩子不能總把孩子關在家里,經常帶孩子出去,讓孩子在大自然和新穎的環境中開心地活動。有些有特別紀念意義的地方,孩子將銘記一生。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認為,夫妻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應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夫妻合作協調。首先,夫妻二人在教育原則和思想上要高度一致,比如,嚴格要求,不溺愛,誠實,不貪不便宜,等等;其次,相互配合,孩子犯錯誤之后,一方嚴厲批評,也許當時孩子想不明白,或不好接受,另一方則在私下和言悅色地指出孩子的錯誤所在,并說剛才爸爸或媽媽嚴厲地批評你因為太愛你了。正所謂一個唱黑臉,一個唱紅臉,這樣一唱一和,孩子自然會從內心深處接受批評,承認錯誤。
2、把禮貌教育貫穿始終。禮貌是當代社會文明的基本標志。禮貌教育一定要從生活小處著手,首先父母要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好榜樣,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養成文明習慣。其次,必要時適當給予孩子指點和教育,切記,不要說的過多,讓孩子反感。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首先,教育孩子早睡早起,適當鍛煉身體,絕不能熬夜;其次,飲食科學,不要偏食和吃的過飽,也不能營養過剩。讓孩子知道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人的健康、學習、工作等各方面的作用很大。
4、講究原則,不能溺愛孩子。高爾基說:愛孩子是連母雞都能做到的事情。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的,重要的是如何愛。孩子長大以后發展的結果各不相同,從小到大家庭的影響和教育起著重要作用。一些父母,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如果不滿足就哭鬧,父母心痛,于是就滿足,其實這正助長的孩子的不良品質。其實,提出不合理要求,已經不應該,不滿足就鬧,更是錯上加錯。當孩子提高不合理要求時,家長應堅決拒絕,孩子也許就不那么哭鬧了。孩子的哭鬧往往是家長態度的助長結果。
5、排除或減少來自祖輩的干擾。中國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溺愛孩子,是一個普遍現象。如果不住一起最好,如果一家三代四代同住,年輕的父母也許會操更多的心,因為一方面要教育孩子,另一方面還要教育老人,而且教育老人比教育小孩難度往往更大。
6、教孩子學會寬容和大度。多鼓勵孩子到孩子中去,在孩子與孩子交往中,鼓勵孩子懂得謙讓、寬容和大方在。可以讓孩子邀請朋友到家里做客,家長就熱情接待,這樣能讓孩子學會熱情待人,同時家長的熱情也讓孩子在朋友中很有面子,很有自信。切不可怕把家里搞亂而不讓孩子的朋友來家里,更不能對孩子的朋友冷淡,那樣會讓孩子很丟面子,讓自己在朋友中抬不起頭,同時也疏遠了孩子與父母的關系。
7、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勞動觀念和吃苦精神。現在最普遍的現象,就是多數青少年不會勞動,沒有吃苦精神,缺乏責任感,可以說99%的原因都來自家庭教育。讓孩子吃的好,穿的好,不勞動,過度保護,這都是孩子沒有責任感、不愛勞動、不能吃苦的根源。
以上就是我的點滴感受,如有不當之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實用】家庭教育作文集合7篇】相關文章:
家庭教育隨筆(集合15篇)01-20
實用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模板集合五篇12-01
實用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模板集合8篇11-28
實用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模板集合九篇11-24
【實用】家庭教育心得體會范文集合八篇11-16
實用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集合5篇11-11
實用的家庭教育心得體會集合10篇11-11
家庭教育活動方案集合15篇01-17
家庭教育的語錄集合90條01-03
家庭教育的語錄集合50條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