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節氣養生方法

時間:2024-01-21 11:54:59 王娟 節日常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大寒節氣養生方法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大寒節氣養生方法,希望有所幫助!

大寒節氣養生方法

  大寒節氣養生方法

  1、增添衣物防寒防風

  俗話說:“大寒大寒,防風御寒”,在“大寒”時節要注意防風防寒。衣著要隨著氣溫的變化隨時增減,比如:在出門時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適當添加外套,并戴上口罩、帽子和圍巾等。有心腦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在“大寒”節氣應盡量避免在早晨和傍晚出門,以防晝夜溫差較大,引起疾病發作。

  2、晨起冷水搓鼻子

  天冷后“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麻煩。此時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用冷水洗鼻子時,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癥狀。

  3、寒冬適宜早睡晚起

  大寒前后是一年間最冷的時節,從中醫觀點看,秋冬就得養陰收納陽氣,到了寒冬季,更得重視陽氣的收藏。中醫說到的“養陰”指的是陽氣收藏。就是說,從秋天起最好早睡早起,到了寒冬則應該早睡晚起。此外,還得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才能順應自然界陽氣收藏的特點。

  4、睡覺切勿蒙頭

  在冬季,氣壓比較低,空氣中含氧量相對減少。室內為了保暖,門窗封閉較嚴,通風不良。這就使室內的氧氣進一步減少,常使人感到壓抑、胸悶。有很多人喜歡蒙頭睡覺,特別是冬季由於氣溫低,更是有人喜歡將頭、臉、口、鼻全都埋進被子。對此,養生保健專家忠告說,在室內空氣條件有限的情況下,這樣做會造成氧氣不足。

  5、多吃根莖類蔬菜

  大寒養生的基本原則應以“藏熱量”為主,植物的根莖是溫藏能量的倉庫,多吃根莖類的蔬菜,如芋頭、山藥、土豆、南瓜等,它們所具有的豐富的淀粉及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可快速提升人體的抗寒能力。

  6、最佳養生物當屬白蘿卜

  大寒節氣,因為跨著春節,因此太多的疲勞和應酬,讓人免疫力下降,脾胃也會變得脆弱。這個時候,擁有更多維生素和更多粗纖維,更能潤肺健脾的蘿卜,就是最佳的養生食材。這里說的蘿卜,既包括白蘿卜也包括紅蘿卜。體熱的人可以生吃它們,但最推薦的還是熟食,比如用白蘿卜燉牛肉或用白蘿卜羊肉來熬粥等。

  7、試試營養粥

  大寒節氣降至,自己動手做碗養生粥,美味又健康。如想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蓮;要想皮膚好,米粥煮紅棗;氣短體虛弱,煮粥加山藥;治理血小板,花生衣煮粥;心虛氣不足,桂圓煲米粥。

  8、多吃溫散風寒的食物

  “大寒”節氣又是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適當多吃點溫散風寒的食物,可防御風寒的侵擾。比如:在日常飲食中常用的生姜、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都具有發散風寒的功效。如果人因外感風寒輕度感冒時,還可選用“生姜加紅糖水”來治療,具有較好療效。

  9、適量吃些餃子

  大寒時吃餃子也是葷素搭配的好方法。因為餃子里既有肉餡,又有蔬菜,比較適合這個時節進食。平時吃點白蘿卜和白菜也很不錯。生蘿卜味辛性寒,熟蘿卜味甘性微涼,有“小人參”之美稱。在菜肴比較豐盛的情況下,可以做一個白菜蘿卜香菜湯,以消除體內過多的油脂。

  10、入睡前熱水泡腳

  俗話說“寒從腳起,冷從腿來”,人的腿腳一冷,全身皆冷。入睡前以熱水泡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睡眠質量,對保健養生都有積極的意義。特別是那些深夜還在上網或伏案工作的人,睡覺之前用熱水泡腳,緩解疲勞,預防寒冷的效果更明顯。

  11、有節制地飲食

  寒冷會使人體免疫系統功能下降,胃腸遇寒冷刺激很容易引起功能失調,出現消化性潰瘍、胃腸道發炎、消化不良、胃脹等現象,尤其是冬天人們貪吃火鍋,以為這樣能祛除寒氣,卻不知這樣過多地攝入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更容易引起腸胃疾病。因此,大寒期間飲食要有節制,切忌暴飲暴食。

  12、戶外運動先看“天”

  民諺也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不過,專家提倡,要根據天氣情況和身體情況適當進行體育活動,鍛煉前要查看空氣質量是否適宜。室外活動要注意,不可起得太早,日出之前的空氣質量、氣溫都不適宜運動,最好等日出后再外出鍛煉。大寒時節的運動還應該注意運動強度,不宜過度激烈,避免擾動陽氣。

  13、多曬太陽防抑郁

  天氣寒冷,人體容易產生情緒抑郁、懶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況,可以通過勤曬太陽抵抗抑郁情緒,心情舒展。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間的陽光最好,每次可以曬20—30分鐘。堅持下去,可以有效緩解情緒上的負能量。

  14、保持心情舒暢

  保持心情舒暢,心境平和,可使體內氣血和順,不擾亂機體內閉藏的陽氣,做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所以在大寒時節,我們應安心養性,怡神斂氣,抵御嚴冬酷寒的侵襲。尤其是老人,應注意避免過喜或傷心,減少心腦疾病的發生。

  大寒節氣有哪些飲食習俗

  八寶飯,大寒節氣的傳統習俗食物,是漢族食物食品,流行于全國各地,江南特別盛行。糯米蒸熟,拌以糖、豬油、桂花,倒入裝有紅棗、薏米、蓮子、桂圓肉等果料的器具內,蒸熟后再澆上糖鹵汁即成。味道非常的甜美,是節日和待客佳品。大寒節氣嚴寒之際吃八寶飯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于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群。

  大寒節氣到來意味著離春節就不遠,所以大寒節氣八寶飯講究吉祥寓意去個好彩頭,其一、八寶飯在宴席上往往是較后上,其類似于西方的餐后甜食,而且南方人是特別喜歡吃甜食的。

  其二、取其吉祥的寓意,因為無論是“八寶”之名還是其用料中的“百合”(有百年好合之寓意)、“紅棗”(有早生貴子的寓意)蓮子(連生貴子),此外,八寶飯的造型及甜味還有圓圓滿滿、甜甜蜜蜜的寓意。

  大寒的注意事項

  1、注意保暖

  大寒節氣是繼小寒之后的節氣,這兩個節氣氣溫都比較偏低,我們在身體保健方面一定要避免受寒,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出門可以帶上帽子、圍巾,注意做好頭部保暖,以免寒氣從頭部入侵到身體。

  2、早睡晚起

  我們習慣上一般情況下都是早睡早起,但是在大寒節氣的時候,如果能做到早睡晚起,是有益于身體健康的,晚上盡量能在十點前就入睡,早上能睡到六點以后最好,因為早睡可以養好人體內的陽氣,而晚起對于固陰是非常有利的。

  3、避免冷輻射

  在大寒節氣中,要防止冷輻射對自身身體的傷害。具體措施是遠離過冷的墻壁和其他物體,睡覺的時候至少要離開墻壁50厘米以上。如果墻壁與室內溫度相差超過5℃,墻壁常出現潮濕甚至有小水珠的形成,這個時候可在墻壁前置放木板或泡沫塑料,以阻斷和減輕負輻射,從而保護身體免受負輻射的損害。

  4、睡前洗腳

  大寒時節,不僅僅要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風外,也要做到睡前洗腳的好習慣。入睡前以熱水泡腳,能使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部的皮膚和組織營養,降低肌張力,改善睡眠的質量,對于預防凍腳和防病保健都有好處的,尤其是那些愛在夜間看書寫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覺之前,更應該用熱水泡腳。

  5、預防心腦血管病,肺氣腫,慢支氣管炎,早晨和傍晚的時候盡量少出門。

  6、早晚室內都是要通風換氣的,室內取暖時要在地板上潑些水或涼一些濕毛巾之類以保室內濕度,同時也要多喝白開水,補充人體內的水分。

  7、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堅持臉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來增加自身機體的抗寒能力。

  二十四節氣大寒的由來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后一個,在今年1月20日。大寒時,太陽到達黃經30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中,解見前(小寒)。”《授時通考·天時》引《三禮義宗》:“大寒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謂之大……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這時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分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呈現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凍的嚴寒景象。

  我國古代將大寒分為三候:“一候雞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而鷹隼之類的征鳥,卻正處于捕食能力極強的狀態中,盤旋于空中到處尋找食物,以補充身體的能量抵御嚴寒;在一年的最后五天內,水域中的冰一直凍到水中央,且最結實、最厚。

  這個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采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

  大寒節氣的習俗

  大寒迎年

  大寒節氣,時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因此,這樣的節氣中,除順應節氣干農活外,還要為過年奔波——趕年集、買年貨,寫春聯,準備各種祭祀供品,掃塵潔物,除舊布新,準備年貨,腌制各種臘腸、臘肉,或煎炸烹制雞鴨魚肉等各種年肴。同時祭祀祖先及各種神靈,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舊時大寒時節的街上還常有人們爭相購買芝麻秸的影子。因為“芝麻開花節節高”,除夕夜,人們將芝麻秸灑在行走之外的路上,供孩童踩碎,諧音吉祥意“踩歲”,同時以“碎”、“歲”諧音寓意“歲歲平安”,討得新年好口彩。這也使得大寒驅兇迎祥的節日意味更加濃厚。

  食臘八粥

  小寒之后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后一個節氣。此時天氣雖然寒冷,但因為已近春天,所以不會像大雪到冬至期間那樣酷寒。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于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歷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谷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學習方法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尾牙祭

  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村,每到大寒節,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在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和節慶。如尾牙祭、祭灶和除夕等,有時甚至連我國最大的節慶春節也處于這一節氣中。大寒節氣中充滿了喜悅與歡樂的氣氛,是一個歡快輕松的節氣。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歷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尾牙同二月二一樣有春餅(南方叫潤餅)吃,這一天買賣人要設宴,白斬雞為宴席上不可缺的一道菜。據說雞頭朝誰,就表示老板明年要解雇誰。因此現在有些老板一般將雞頭朝向自己,以使員工們能放心地享用佳肴,回家后也能過個安穩年。

  大寒要注意什么

  一、睡宜早

  在生活起居上,人們在大寒這一時節里,應注意早睡晚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達到養精蓄銳藏陽氣的效果。

  二、動宜慢

  冬藏時節,萬物蟄伏,人的身體也應該順應自然界規律,放慢自己的生活節奏。鍛煉上也要有節制,做一些舒緩的運動,達到舒展筋骨的目的即可。

  三、食宜溫

  中醫里有“寒者溫之”的說法,在冬天應該進食一些溫補的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提高人體耐寒能力,也要進食蘿卜等食物防止脾胃消化不良。在我國傳統的養生知識里,冬季以養腎為主,多吃黑芝麻、黑豆等黑色食物利于養腎。

  四、心宜平

  寒冷的天氣經常會導致人心情低落、沮喪,在大寒這一寒冷節氣里,應該要積極調整心態,多與朋友交流,多曬太陽,節制喜怒。

  五、頭宜暖

  老人在大寒這一節氣里,尤其要注意保暖頭部。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及關節痛、感冒等疾病的多發季節,而頭部、胸背部、足部是需要重點保暖的部位,中醫認為寒從腳而生,經常用熱水泡腳是不可或缺的事。

  大寒養生吃什么食物

  1、紅棗

  紅棗的功效不僅僅只有補血養顏這么簡單,紅棗具有補氣的功效,對抗寒冷最有效。紅棗中還含有非常多的硫胺素、胡蘿卜素、尼克酸等維生素物質,在增強體質提高身體免疫力上起到很好的作用。

  2、牛肉

  冬季吃火鍋必備牛肉,牛肉能增加人體的抗寒能力,充足的鐵質能維持血紅素正常,以載送血氧到腦部及其他重要器官,保護心臟不致過度勞累,使準媽媽身體充滿活力。準媽媽一個星期吃3—4次瘦牛肉,不但可預防缺鐵性貧血,增強免疫力,更能起到良好抗寒作用。

  3、白蘿卜

  在我國民間有“小人參”之美稱,也有“冬吃蘿卜夏吃姜”之說。蘿卜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和多種維生素,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8—10倍。蘿卜不含草酸,不僅不會與食物中的鈣結合,更有利于鈣的吸收。

  4、西紅柿

  西紅柿中具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在美容和食用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另外,因為西紅柿中含有的鐵、鎂、鈣等,是其他食物中不多見的,所以常吃西紅柿對身體很有益。

  5、葡萄干

  葡萄干中還含有大量的鈣質、磷元素、鐵質元素等,是準媽媽們的滋補佳品,可以幫助準媽媽們補氣血、暖腎,尤其是對于貧血的準媽媽們來說,多吃一些葡萄干是非常好的。

  大寒節氣的氣候特征

  大寒節氣,大氣環流比較穩定,環流調整周期大約為20天左右。此種環流調整時,常出現大范圍雨雪天氣和大風降溫。當東經80度以西為長波脊,東亞為沿海大槽,我國受西北風氣流控制及不斷補充的冷空氣影響便會出現持續低溫。同小寒一樣,大寒也是表示天氣寒冷程度的節氣。近代氣象觀測記錄雖然表明,在我國部分地區,大寒不如小寒冷,但是,在某些年份和沿海少數地方,全年最低氣溫仍然會出現在大寒節氣內。所以,應繼續做好農作物防寒,特別應注意保護牲畜安全過冬。

  大寒時節,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多為6℃至8℃,比小寒高出近1℃。“小寒大寒,冷成一團”的諺話,說明大寒節氣也是一年中的寒冷時期。

  對于某些作物來說,在一定生育期內需要有適當的低溫。冬性較強的小麥、油菜,通過春化階段就要求較低的溫度,否則不能正常生長發育。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冬暖,過早播種的小麥、油菜,往往長勢太旺,提前拔節、抽苔,抗寒能力大大減弱,容易遭受低溫霜凍的危害。可見,因地制宜選擇作物品種,適時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進和控制措施,乃是奪取高產的重要一環。

  小寒、大寒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段。常年大寒節氣,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量僅較前期略有增加,華南大部分地區為5至10毫米,西北高原山地一般只有1至5毫米。華南冬干,越冬作的這段時間耗水量較小,農田水分供求矛盾一般并不突出。不過“苦寒勿怨天雨雪,雪來遺到明年麥”。在雨雪稀少的情況下,不同地區按照不同的耕作習慣和條件,適時澆灌,對小麥作物生長無疑是大有好處的。這時期寒潮南下頻繁,是我國大部地區一年中的相當冷時期,鐵路、郵電、石油、海上運輸等部門要特別注意及早采取預防大風降溫、大雪等災害性天氣的措施。農業上要加強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凍。

  大寒節氣要注意防五寒

  防肺寒

  流鼻涕、咳嗽、頭痛……風寒感冒是冬天最常見的健康問題。癥狀較輕的,可以選用一些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進行滋補調理。

  清代《惠直堂經驗方》中提到的神仙粥就不錯,具體做法是: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傷風感冒保安康。溫服后上床蓋被,微熱而出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連服2天,即可散風寒。

  防腰寒

  雙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腰部為“帶脈”(環繞腰部的經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后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常按摩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

  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早晚各做一次。

  防頸寒

  冬天是頸椎病的高發季節。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布滿了血管,而且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風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穿立領裝是個好辦法,不但能擋住寒風,給脖子保暖,還能避免頭頸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縮,對預防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等健康問題有一定的好處。另外,一條得體的圍巾、絲巾或者披肩,不僅能讓你美美噠,還能幫助頸部保暖,一舉兩得。

  防鼻寒

  天冷后“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此時不妨“以寒制寒”。專家說,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預防鼻炎的不錯辦法。

  用冷水洗鼻子時,順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環,有助于緩解鼻塞、打噴嚏等過敏性鼻炎癥狀。

  防腳寒

  足浴跟熱水洗腳不一樣,專家介紹,足浴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處;第二是時間,每次浸泡時長為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后皮膚呈微紅色為好;第三是按摩,泡完后擦干腳部水分,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

  最后要注意的是,足浴后最好在半小時內就寢,保證足浴效果。

【大寒節氣養生方法】相關文章:

大寒節氣中醫養生09-22

最新大寒節氣養生文案240句01-20

大寒節氣養生短信祝福語04-23

大寒節氣養生祝福語11篇11-09

大寒節氣養生祝福語(11篇)11-09

大寒節氣養生祝福語(通用11篇)11-09

大寒節氣說說02-12

大寒節氣的句子02-07

大寒節氣詩句02-09

描述大寒節氣的句子10-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 亚洲视频区一区二区三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 | 欧美日韩午夜一区 | 亚洲影院中文字幕 | 自拍亚洲一区欧美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