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濕地日小常識
按照廣義定義濕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世界濕地日小常識,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濕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與森林、海洋并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
濕地可以有效地蓄水、抵抗洪峰;能夠凈化污水,調節區域小氣候;還是水生動物、兩棲動物和其他野生生物的重要棲息地。然而,由于人們開墾濕地或改變其用途,使得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世界濕地日”的設立旨在提高人們對濕地價值的認識,從而促進對濕地的保護與合理使用。
節日來源
1971年2月2日,一個歷時8年之久的旨在保護和合理利用全球濕地的公約——《關于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簡稱《濕地公約》)在伊朗拉姆薩爾簽署。為了紀念這一壯舉并提高公眾的濕地意識,1996年10月《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并每年都確定一個不同的主題。這一天,政府機構組織和公民采取各種活動來提高公眾對濕地價值和效益的認識,從而更好地保護濕地。
2020年2月2日是第24個“世界濕地日”,主題是“濕地與生物多樣性:濕地滋潤生命”。
濕地在中國
中國濕地面積占世界濕地的10%,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中國的濕地類型多樣,分布廣泛。從寒溫帶到熱帶、從平原到山地、從沿海到內陸都有濕地發育,大體上可分為天然濕地和人工濕地兩大類。
20世紀中后期,由于濕地圍墾、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城市建設與旅游業的盲目發展等不合理利用,導致濕地生態系統退化,造成濕地面積縮小,水質下降、水資源減少甚至枯竭。為了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中國建立了濕地公園和濕地自然保護區。
中國國家濕地公園標徽為傳統的圓形,外圈是“中國國家濕地公園”中、英文名稱,內圈圖案展現的是典型的濕地景觀:湛藍色天空映襯著一幅多姿多彩的濕地眾生靈場景,天鵝引吭高歌,傳誦生活美好;水鳥愜意戲水,享受快樂生活;魚兒逐波暢游,追逐歡快時刻;水草隨風搖曳,舒展自由身軀;潔白的天鵝又恰似一只展開的大手保護、呵護著濕地,充分展示了濕地“水、動物、植物”三個要素,以及和諧優美的濕地自然景觀,體現了濕地公園保護濕地、合理利用濕地的宗旨。
中國重要濕地欣賞
中國濕地可分為7個主要區域,即東北濕地,長江中下游濕地,杭州灣北濱海濕地,杭州灣南沿海濕地,云貴高原濕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濕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