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真題及答案

時間:2024-12-12 15:30:13 偲穎 資格考試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真題及答案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需要跟試題打交道,試題可以幫助學校或各主辦方考察參試者某一方面的知識才能。你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是規范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真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真題及答案

  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真題及答案 1

  2023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專門論述教育、教學問題的著作是( )。

  A.《論語》 B.《學記》 C.《理想國》 D.《雄辯術原理》

  1.【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對教育學著作的了解。我國的《學記》是人類歷史上最早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B項正確。

  A項:《論語》是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纂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柏拉圖是對哲學的本體論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古代哲學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體現在其代表作《理想國》中。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昆體良的代表作《雄辯術原理》(又稱《論演說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譽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育法著作。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2.依據教育作用對象的不同,教育功能可劃分為( )。

  A.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 B.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

  C.顯性功能與隱性功能 D.積極功能與消極功能

  2.【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功能。從教育作用的對象來分,教育功能可劃分為個體功能與社會功能。個體功能是教育對個體發展的作用,社會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對社會發展的反作用。A項正確。

  B項:從教育作用的性質劃分,教育的功能有正向功能與負向功能。正向功能是針對教育作用產生的積極的良好的效果而言,負向功能是針對教育作用產生的消極的不良的后果而言。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是從教育功能的呈現形式劃分的,教育的顯性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實際運行中所出現的與之相符合的結果。教育的隱性功能是伴隨顯性功能所出現的非預期的功能。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3.“我敢說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這一教育觀點出自( )。

  A.《愛彌兒》 B.《教育漫話》 C.《大教學論》 D.《普通教育學》

  3.【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學著作。題干中,“我敢說我們日常所見的人中,他們之所以或好或壞,或有用或無用,十分之九都是他們的教育所決定的。”出自洛克的《教育漫話》,它強調的是教育(外在力量)對人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B項正確。

  A項:《愛彌兒》是法國思想家盧梭的代表著作,這本書反映了自然主義教育思想。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大教學論》是捷克偉大民主主義教育家夸美紐斯的著作,它標志著教育學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普通教育學》是赫爾巴特的代表作,標志教育學作為一門規范、獨立的學科正式誕生。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4.班級組織建構的首要原則是( )。

  A.有利于教育原則 B.目標一致原則 C.有利于管理原則 D.可接受性原則

  4.【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班級組織建構的原則。班級組織建構的原則有三方面:(1)有利于教育的原則;(2)目標一致的原則;(3)有利于身心發展的原則。其中,有利于教育的原則是班級組織建立的一條首要的原則。當其他的原則與其發生沖突的時候,其他原則都必須無條件地服從這一原則。班級組織的建立,必須有利于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任何影響教育、教學活動開展的舉措,都不能作為班級組織建構原則的基礎。A項正確。

  B項:目標一致的原則屬于班級組織建構的原則之一,但不是首要原則。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可接受性原則也稱量力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分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5.若一份調查問卷的所有問題都是封閉性問題,則該問卷屬于( )。

  A.結構型問卷 B.非結構型問卷 C.開放型問卷 D.綜合型問卷

  5.【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問卷的類型。結構型問卷也稱為封閉式問卷,是把問題的答案事先加以限制,只允許在問卷所限制的范圍內進行挑選。題干中,若一份調查問卷的所有問題都是封閉性問題,則該問卷屬于結構型問卷。A項正確。

  B、C項:非結構型問卷又稱開放型問卷,問卷由自由作答的問題組成,是非固定應答題。這類問卷不事先給定可供選擇的答案,而由調查對象自己作答的一種問卷。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綜合型問卷,形式一般以封閉型為主,根據需要加上若干開放性問題。也就是說將研究者比較清楚的,有把握的問題作為封閉型問題提出,而對那些尚不明了的問題作為開放性問題放入,但數量不能過多。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6.在兒童身心發展過程中,身高、體重等方面有兩個生長加速期。這表明兒童身體發展具有( )。

  A.順序性 B.階段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6.【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不平衡性是指人類個體從出生到成熟的進程不是千篇一律地按照一個模式進行,也不總是勻速發展。教育啟示是要把握關鍵期。題干中,“身高、體重等方面有兩個生長加速期”,說明兒童身體發展具有不平衡性。C項正確。

  A項:順序性是指兒童的身心發展在正常的條件下總是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一定的先后順序,而且這種順序是不可逆,也是不可逾越的。

  B項:階段性是指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無論是對外界環境還是對自身的任何矛盾,總會有一個主要矛盾,同時也面臨不同的發展任務。

  D項:個別差異性是指個體之間的身心發展以及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同方面之間,存在著發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故正確答案為C。

  7.為預防營養不足導致的小學生缺鐵性貧血,日常飲食中需要適當補充( )。

  A.面包 B.水果 C.牛奶 D.雞蛋

  7.【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小學生的營養飲食衛生。缺鐵性貧血是指由于各種原因使機體內貯存鐵缺乏,導致血紅蛋白合成不足,紅細胞的成熟受到影響而發生的.貧血。日常生活中可以選用高蛋白含鐵豐富的食物:谷類,如小米、糯米、高粱、面粉等;肉禽蛋類,如羊肝、豬肝、雞肝、雞脾、鴨蛋、雞蛋等;水產類,如黑魚、咸帶魚、鯽魚等;蔬菜,如豌豆苗、芹菜等;豆類及其制品、菌藻類(含鐵非常豐富);水果,如山楂、橄欖等;硬果類。其中動物性食物鐵的吸收率較高,D項正確。

  A項: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水果范圍太廣,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牛奶中鐵元素含量不高,需配合其他含鐵豐富的食物增加攝入。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8.依據柯爾伯格的理論,以嚴守社會秩序為取向的兒童道德發展處于( )。

  A.懲罰服從取向階段 B.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C.尋求認可取向階段 D.遵守法規取向階段

  8.【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科爾伯格的道德發展階段理論。科爾伯格將兒童道德發展水平分為三水平六階段。其中,遵守法則取向階段的兒童,其道德價值以服從權威為導向。他們服從社會規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權威,以法制觀念判斷是非,知法懂法,認為準則和法律是維護社會秩序的。因此,應當遵循權威和有關規范去行動。D項正確。

  A項:服從與懲罰取向階段的兒童服從權威或規則只是為了避免懲罰,認為受贊揚的行為就是好的,受懲罰的行為就是壞的。他們還沒有真正的道德概念。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相對功利取向階段的兒童認為道德價值來自對自己需要的滿足,評定行為的好壞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尋求認可取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處在該階段的兒童,總是考慮他人和社會對“好孩子”的要求,并總是盡量按這種要求去思考。他們認為好的行為是使人喜歡或被人贊賞的行為。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9.小龍最近總認為自己一事無成。為改變他的消極認識,徐老師對小龍說:“你還記得嗎?你很多事情都做得很棒,還做過班干部呢!”這種心理輔導技術屬于( )。

  A.積極暗示技術 B.行為矯正技術 C.認知改變技術 D.情緒調控技術

  9.【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心理輔導的方法。認知改變技術,也稱理性—情緒治療,主要是通過梳理錯誤觀念(非理性信念),改變認知偏差,建立正確認知(理性信念),幫助個體解決心理失調的現象。題干中,“為改變他的消極認識”體現了認知改變技術。C項正確。

  A項:積極的自我暗示是指運用內部語言或書面語言以隱含的方式來調節和控制情緒的方法。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行為矯正技術是指通過適當的強化手段,增進學生積極行為的發生,減少并逐漸克服不良行為的一種技術。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情緒調控技術是指有效地調節和控制自己或他人的情緒,使之對個人的行為產生積極影響的過程。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10.為記住學過的知識,小學生常常采用眼睛看、耳朵聽、嘴巴念、動手寫等多通道協同記憶。這種學習策略屬于( )。

  A.計劃策略 B.元認知策略 C.認知策略 D.資源管理策略

  10.【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習策略。認知策略是學習者在認知加工過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就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術。包括復述策略、精心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其中,復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記憶中為了保持信息,運用內部語言在大腦中重現學習材料或刺激,以便將注意力維持在學習材料上的方法,如多種感官參與,抄寫、重復、劃線等。題干中,“小學生常常采用眼睛看、耳朵聽、嘴巴念、動手寫等多通道協同記憶”屬于認知策略中的復述策略。C項正確。

  A項:計劃策略是指根據認知活動的特定目標,在一項認知活動之前計劃各種活動,預計結果、選擇策略,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預估其有效性。與題干不符,排除。

  B項: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控策略、調節策略。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資源管理策略是輔助學生管理可用環境和資源的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的策略。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11.小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分析“澡”“燥”“躁”三個字的結構后,歸納出形聲字的特點。這種學習屬于( )。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并列結合學習 D.派生類屬學習

  11.【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知識學習的分類。根據新知識與原有認知結構的關系,奧蘇貝爾將知識學習分為下位學習、上位學習和并列結合學習。上位學習又稱總括學習,是在學生掌握一個比認知結構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題時產生的。“澡”“燥”“躁”屬于概括程度低的知識,形聲字的特點屬于概括程度高的知識,這屬于上位學習。A項正確。

  B項:下位學習又稱類屬學習,是一種把新的概念歸屬于認知結構中原有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聯系的過程。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并列結合學習是在新命題與認知結構中特有的命題既非下位關系又非上位關系,而是一種并列關系時產生的學習。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派生類屬學習屬于下位學習,即新學習內容僅僅是學生已有的、包容面較廣命題的一個例證,或是能從已有命題中直接派生出來的。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12.課間休息時,小明和同學在操場上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接下來上數學課,小明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這種心理現象屬于( )。

  A.注意分配 B.注意轉移 C.注意廣度 D.注意起伏

  12.【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注意的品質。注意轉移是人有意識地把注意力從一個對象轉移到另一個對象。題干中,小明把注意力有目的地從游戲轉入了數學課,體現了注意轉移。B項正確。

  A項:注意分配是在同一時間內把注意力集中于兩種或兩種以上對象上的特性。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注意廣度是指一個人在同一時間內能夠清楚地把握注意對象的數量。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注意起伏是指人的注意不能長時間地保持不變,而經常是在間歇地加強和減弱。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13.某小學開發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民族舞、民間戲劇等系列課程,從課程開發主體來看,這些課程屬于( )。

  A.國家課程 B.地方課程 C.校本課程 D.活動課程

  1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課程的分類。按課程主體分,課程可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其中,校本課程是指學校在確保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有效實施的前提下,針對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結合學校的傳統和優勢及辦學理念,充分利用學校和社區的課程資源,自主開發或選用的課程。題干中,某小學開發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民族舞、民間戲劇等系列課程屬于校本課程。C項正確。

  A項:國家課程是指國家根據公民素質發展的一般要求,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組織實施的課程,集中體現了國家的意志,具有權威性、多樣性、強制性的特征。

  B項:地方課程是指地方教育主管部門以國家課程標準為基礎,在一定教育思想和課程觀念的指導下,根據地方經濟、政治和文化水平等實際情況設計的課程。

  D項:活動課程是指從兒童的興趣和需要出發,以兒童活動為中心組織的課程。

  故正確答案為C。

  14.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首先應該關注的是( )。

  A.體育技能 B.體育知識 C.學生參與 D.學生健康

  14.【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以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學習內容,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和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為主要目的,具有基礎性、健身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特點,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因此,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首先應該關注的是學生健康。D項正確。

  A、B、C項: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15.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起始年級為( )。

  A.一年級 B.二年級 C.三年級 D.四年級

  15.【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綜合實踐活動側重跨學科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一至九年級開展班團隊活動,內容由學校安排。因此,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起始年級為一年級。A項正確。

  B、C、D項: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A。

  16.“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這句話表明語文學科具有( )。

  A.綜合性 B.思想性 C.工具性 D.人文性

  16.【答案】C。

  解析:語文作為工具學科,它與外部的社會生活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所謂“語文學習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是說語文與社會生活這個‘大語文’環境息息相關,它涉及政治、哲學、文學、藝術、自然等各個領域。語文源于生活,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又無不需要運用語文工具。因此,語文教學固然應以課堂為主要場所,但語文教學又必須置于社會生活的宏觀范圍之中。C項正確。

  A項:為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B、D項:“文學就是人學”,人文性與思想性一樣,都是語文學科的本質屬性,兩者只是對一樣東西的不同表述。基于這種認識,語文教學就要在進行聽、說、讀、寫等語文訓練的同時,充分滲透和體現其人文性、思想性的特點。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C。

  17.在評價對象群體之外,預定一個客觀的或理想的標準,并運用這個標準去評價每個對象。這種評價方式屬于( )。

  A.常模參照評價 B.相對評價 C.個體內差異評價 D.絕對評價

  17.【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評價的分類。按評價采用的標準分類,教學評價可分為相對性評價、絕對性評價、個體內差異評價。其中,絕對性評價又稱為目標參照性評價,主要依據教學目標和教材編制試題來測量學生的學業成績,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題干描述的“一個客觀的或理想的標準”屬于絕對性評價。D項正確。

  A、B項:常模參照性評價又稱相對性評價,是用常模參照性測驗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它依據學生個人的成績在該班學生成績序列中或常模中所處的位置來評價和決定他的成績優劣,而不考慮他是否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

  C項:個體內差異評價是對被評價者的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或將評價對象的不同方面進行比較。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18.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共同特點是( )。

  A.標準化 B.同步化 C.個別性 D.計劃性

  18.【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課外活動的特點。課外活動是相對課堂教學而言的,是指學校在課堂教學任務以外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教育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課堂教學活動也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D項正確。

  A、B、C項:干擾項。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D。

  19.《論語》記載:“冉有做事好退縮,孔子就教他凡事要果斷,想到了馬上就去做;子路爭強好勝,孔子怕他冒失惹禍,就教他遇事要緩行”。孔子的做法所體現的教學原則是( )。

  A.循序漸進 B.因材施教 C.教學相長 D.啟發誘導

  19.【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原則。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又根據學生個別差異,有的放矢進行教學。題干中,孔子針對兩名學生不同的特點進行不同的教育,體現了因材施教。B項正確。

  A項:循序漸進是指教師要按照知識的內在邏輯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順序進行教學。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教學相長是教師和學生互相學習、共同成長。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啟發誘導是指在教學中,教師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引導他們獨立思考,自覺掌握科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20.有利于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系統的學科知識的教學方法是( )。

  A.討論法 B.講授法 C.演示法 D.練習法

  20.【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方法。講授法是教師運用口頭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一種方法。講授法有利于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學生短時間獲得大量系統科學知識。B項正確。

  A項:討論法是指學生為解決某個問題進行探討,辨明是非真偽,以獲取知識的方法。與題干不符,排除。

  C項: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利用現代化視聽手段,指導學生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教學方法。與題干不符,排除。

  D項:練習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運用所學知識反復完成一定操作,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與題干不符,排除。

  故正確答案為B。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教育評價的功能。

  21.【參考答案】

  教育評價的功能如下:

  ①導向功能。教學評價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指揮棒”的作用,將評價標準向被評價人公布,將對被評價人起到引領的作用,對其下一步教學或學習起到導向作用。

  ②診斷功能。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評價去了解教學目標是否合適,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是否得當,教學重難點的講解是否清楚等問題;同時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

  ③調節功能。教學評價對評價對象的教育教學或學習等活動具有調節的功效和能力。

  ④激勵功能。教學評價可以對教師和學習者形成一種促進和強化,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

  ⑤管理功能。管理功能是指教學評價使評價對象順利完成預定任務、達成預期目的的約束功效和能力。

  22.簡述德育的基本內容。

  22.【參考答案】

  答案一:

  小學德育的內容包括:

  (1)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觀教育、人生觀教育、理想教育等。

  (2)政治教育: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國家政策方針等。

  (3)道德教育:包括實施講文明、有禮貌的教育;實施誠實教育、公正教育、愛心教育、同情教育等。

  (4)法制教育:我國法律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實施憲法教育,包括教育學生了解社會主義民主與社會主義法制的辯證統一關系,如何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等。

  (5)心理健康教育:包括認識自我、調節情緒、改變思維、增強自信、開拓眼界等。

  答案二:

  2017年教育部印發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德育內容如下:

  (1)理想信念教育。加強中國歷史特別是近現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時事政策教育等。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包括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國家安全教育、民族團結教育、法治教育、誠信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等。

  (3)心理健康教育。開展認識自我、尊重生命、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等各方面的教育,引導學生增強調控心理、應對挫折和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

  (4)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開展家國情懷教育、社會關愛教育和人格修養教育,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弘揚核心思想、中華傳統美德。

  (5)生態文明教育。加強節約教育和環境保護教育,幫助學生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和地理地貌,引導學生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發展理念。

  23.根據桑代克的理論,簡述學習的實質與學習律。

  23.【參考答案】

  (1)學習的實質:

  桑代克根據貓開籠取食實驗提出了試誤說,認為學習的實質是刺激與反應之間建立聯結的過程,聯結是通過“盲目嘗試-逐步減少錯誤-再嘗試”而形成的。

  (2)三大學習律:

  ①準備律:指學習者在學習開始時的預備定勢,當某一刺激與某一反應準備聯結時,給予聯結就引起學習者的滿意,反之就會引起煩惱。

  ②練習律:是指一個學會了的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結,練習和使用越多,就越來越得到加強,反之會變弱。

  ③效果律:是指如果一個動作跟隨著情境中一個滿意的變化,在類似的情境中這個動作重復的可能性將增加,但如果跟隨的是一個不滿意的變化,這個動作重復的可能性將減少。導致滿意后果的行為被加強,帶來煩惱的行為則被削弱或淘汰。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材料:

  新學期,丁老師接任三(2)班班主任。上任第一天,她經過教室,映入眼簾的是:雜物滿地,黑板上涂得亂七八糟,學生相互打鬧、亂作一團。老師沒說什么,只是請同學們到室外活動,自己開始打掃教室。打掃完畢后,丁老師請同學們回到教室里。往常上課說鬧不止的學生坐在教室里,變得“規矩”多了。

  第二天一早,丁老師開始打掃衛生。同學們有點不好意思對丁老師說:“老師讓我們來打掃吧。”丁老師微笑著說:“這周我值日,下周大家轉流做,我相信你們會做的更好。”本周的主題班會上,丁老師請同學們圍繞“課堂紀律、班級衛生與我們的關系”展開討論,并與大家一起制定了值日表。從第二周開始,同學們轉流值日,每天的值日生都非常認真負責。到了期末,三(2)班贏得了衛生流動紅旗,還被評為“優秀班級”。

  問題:

  (1)試評析丁老師的教育行為。(10分)

  (2)小學教師管理班級應遵循哪些基本原則?(10分)

  24.【參考答案】

  (1)丁老師的教育行為是合理正確的,值得我們學習。

  ①新課改下的學生觀認為學生是發展中的人,處于發展過程中,有發展的潛能。材料中,“丁老師對學生們說:這周我值日,下周大家轉流做,我相信你們會做的更好。”這表明丁老師相信學生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②新課改下的教師觀在教學上,強調幫助、引導、啟發。材料中,丁老師請同學們圍繞“課堂紀律、班級衛生與我們的關系”展開討論,并與大家一起制定了值日表,表明丁老師在行為上對學生幫助和引導。

  ③榜樣示范法是指用榜樣人物的言行來影響學生的方法。材料中,丁老師面對亂作一團的教室沒說什么,自己開始打掃教室,用自身言行為學生做了良好的示范,學生們受到老師行為的感染。

  ④教師勞動的示范性,是指教師的言行舉止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對象。材料中,丁老師面對亂作一團的教室沒說什么,自己開始打掃教室,用自身言行為學生做了良好的示范,學生們受到老師行為的感染。

  ⑤班級民主管理是指在班級管理的全過程中,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力量,使人人都積極主動地參與班級事務。材料中,丁老師請同學們圍繞“課堂紀律、班級衛生與我們的關系”展開討論,并與大家一起制定了值日表,體現了丁老師發揚教育民主,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

  (任答三點,言之有理即可)

  (2)班級管理應遵循如下原則:(任答五點,言之有理即可)

  ①方向性原則。班級管理必須堅持正確的方向,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學生。

  ②全面管理原則。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始終面向全體,堅持學生的全面發展,一視同仁。

  ③自主參與原則。班級成員參與管理,發揮其主體作用,班主任不隨便干預。

  ④教管結合原則。把班級的教育工作和對班級的管理工作辯證統一起來。

  ⑤全員激勵原則。激勵全班每個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智力、體力等各方面的潛能,實現班級個體目標和總目標。

  ⑥平行管理原則。管理者通過對集體的管理去間接影響個人,又通過對個人的直接管理去影響集體,從而把對集體和個人的管理結合起來。

  25.材料:

  科學課上,老師帶領小學四年級學生學習“我們周圍的空氣”一課。

  師:大家都會吹氣球,今天我們換一種玩法。請拿出礦泉水瓶,把氣球放進瓶子里再吹,看誰能把氣球吹起來。

  同學們躍躍欲試,可是努力了半天,誰也吹不起來。

  師:同學們,我也很納悶,怎么就吹不起來呢?大家討論一下,看看能否找到原因。

  同學們討論了5分鐘,仍未找到原因。

  師:看來這個問題比較復雜,想象一下如果吹氣球時,老師把你們的氣球緊緊握住,你們還能把氣球吹起來嗎?

  生:不能。

  師:想一想,瓶子里不是也有一只“手”把氣球“握”住了呢?能不能找到這只“手”,并把它拿走?

  同學們恍然大悟。

  生:原來氣球剛剛吹起來一點時,膨脹的氣球就把口堵住了,瓶子里的空氣出不來了,就對氣球產生壓力,相當于一只手握住了氣球一樣,如果能讓瓶子里的空氣及時地跑到外面,氣球就能吹起來了。

  師:說得對,空氣是有力的,你們已經把其中的道理弄清楚了,那就趕緊想辦法吧。

  同學們有的用圓規,在瓶子上戳了幾個洞再用力吹氣球,氣球果然很容易就吹起來了。

  問題:

  (1)結合材料分析探究教學的主要實施步驟。(10分)

  (2)談談在小學教學中實施探究教學的意義。(10分)

  25.【參考答案】

  (1)探究式教學模式通常包含下面五個實施步驟:

  ①創設情景。創設情景不僅是教師導入教學主題的需要,也是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自主探究動機的需要。材料中,教師通過將氣球放進瓶子里再吹,看誰能把氣球吹起來導入課堂,體現了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②啟發思考。在學生被創設的情景激發起學習興趣并形成學習的心理準備之后,教師應及時提出富有啟發性而且能涵蓋當前教學知識點的若干問題。材料中,當同學們躍躍欲試,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卻又無法解決問題時,教師通過提問學生氣球為什么吹不起來,體現了啟發學生積極思考。

  ③自主學習與自主探究。在實施這一步驟的過程中,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認知工具和學習資源,或是利用在教師指導下從網上或其他途徑獲取的工具和資源,圍繞教師提出的與某個知識點有關的問題進行自主探究。材料中,教師為學生提供材料,鼓勵學生自己嘗試,進行自主探究體現了這一點。

  ④協作交流。為了進一步深化學生對當前所學知識意義的建構,應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以討論的形式開展小組或班級內的協作與交流。材料中,教師讓大家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尋找問題的原因并進行協作交流深化對知識的理解體現了這一點。

  ⑤總結提高。總結提高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最后一個步驟,其目的是通過師生的共同總結,來補充和完善全班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和協作交流之后對當前所學知識的認識與理解方面仍然存在的不足,以便更全面、更深刻地達到與當前所學知識點有關的教學目標的要求。材料中,教師通過引導并總結空氣的壓力使得學生明白其中的原理并解決了氣球吹不起來的問題,使得學生對知識有了深刻的認識與理解。

  (2)在小學實施探究教學的意義包括:

  ①實施探究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探究式教學下,學生會更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以獨立思考的形式提出問題并分析問題。

  ②實施探究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小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探究式教學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在學習過程中,學生需要質疑、分析和評估所獲得的信息,從而培養了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③實施探究式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與溝通能力。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通常需要與同伴進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通過合作,學生能夠交流思想、分享觀點,并學會傾聽和尊重他人的意見。

  ④實施探究式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在探究式教學中,學生需要運用已有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或提出新的觀點。通過這個過程,學生能夠培養創造力和創新精神,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有6小題,任選1小題作答,多答只按第一小題計分,40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英語,29為音樂,30為體育,31為美術)請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題目的題號涂黑,未涂或者多涂均無效。

  26.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述在本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素養。(8分)

  (2)如指導第二學段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22分)

  26.【參考答案】

  (1)培養“審美創造”素養:

  ①本文是一篇說明文,按照總分總的寫作結構,運用了抓住趙州橋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手法,展現出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的特點。

  ②本課“審美創造”素養:體會趙州橋外形美,感受作者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的敬佩、贊賞之情,學習本課有利于學生感受美、發現美。

  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反復朗讀法,通過學生反復朗讀課文感受文章語言優美,品味趙州橋的特點;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通過多媒體播放圖片、視頻等方式幫助學生近距離觀察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采用創設情境法,通過創設回到過去這一情境,幫助學生感受古代人民建造趙州橋的辛苦和不易,切實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通過以上方法,相信學生更易獲得美的感受,情感上的體會和愛國情感的提升。

  (2)教學目標

  ①會認“縣、拱”等10個字,會寫“趙、省”等13個字,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②通過反復朗讀、小組合作、聯系上下文,品析重點段落、揣摩優美語句,理解文章內容,提高分析作品的能力;學習抓事物特點進行描寫的寫作手法,提升鑒賞能力。

  ③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感情,培養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感。

  (3)教學活動

  環節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課件出示各種橋的圖片導入新課《趙州橋》。學生齊讀課題。

  環節二:整體感知

  ①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圈出難讀的字詞,多讀幾遍。

  ②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趙州橋的?

  環節三:深入研讀

  問題一:文章第二自然段寫出了趙州橋怎樣的特點呢?

  明確:學生自由朗讀,總結概括得出本段刻畫了趙州橋雄偉這一特點。

  問題二:文章運用了多種手法刻畫這一特點,找一找,說一說。

  明確:學生自主朗讀,然后小組討論,派代表發言。

  ①文章運用了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如“五十多米、九米多寬、三十七米多”等,其作用是準確地描寫趙州橋建筑雄偉這一特點。

  ②文章運用了關聯詞,如“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既減輕了流水對橋身的沖擊力,使橋不容易被大水沖毀,又減輕了橋身的重量,節省了石料”“既……又……”這一關聯詞寫出了趙州橋設計精妙和橋身堅固的特點。

  問題三: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給了我們什么樣的啟發?

  明確:學生結合實際感受,總結概括得出作者對趙州橋的贊美,以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才干和智慧的敬佩之情。

  環節四:拓展延伸

  運用“既……又……”仿寫句子。

  環節五:作業布置

  積累其他感興趣的名勝古跡,下節課一起分享。

  【設計意圖】這種設計方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同時,熱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可以有效地拉近師生距離,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7.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的內容和教學要求。(8分)

  (2)如指導第二學段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22分)

  27.【參考答案】

  (1)“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的內容和教學要求:

  ①“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的內容:包括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認識,線段長度的測量,以及圖形的周長、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②“圖形的認識與測量”的教學要求:圖形的認識主要是對圖形的抽象。學生經歷從實際物體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認識圖形的特征,感悟點、線、面、體的關系,積累觀察和思考的經驗,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圖形的測量重點是確定圖形的大小。學生經歷統一度量單位的過程,感受統一度量單位的意義,基于度量單位理解圖形長度、角度、周長、面積、體積。在推導一些常見圖形周長、面積、體積計算方法的過程中,感悟數學度量方法,逐步形成量感和推理意識。

  (2)教學目標:

  ①理解三角形按不同標準分類的探究過程,掌握三角形的分類。

  ②在自主探究、小組討論交流三角形分類的過程中,提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③通過對三角形分類的探索,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得以提高,能夠進一步體會圖形的美。

  (3)新授教學活動及理由:

  環節一:探究三角形按角分類

  教師活動:教師多媒體出示一組三角形,提出“三角形是多種多樣的,你能按三角形中角的不同把下列三角形分一分嗎?”教師組織學生根據目標問題四人一組進行討論,教師進行巡視指導,交流討論結束后,找學生代表回答討論的結果,教師評價,學生互評或自評。

  學生活動:根據問題探究出結論:有的三角形有三個銳角,有的三角形有一個直角、兩個銳角,還有的三角形有一個鈍角、兩個銳角。

  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匯報,總結得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名稱以及每種三角形與三角形整體的關系,并畫圖表示。

  環節二:探究三角形按邊分類

  教師活動:教師多媒體出示圖片,再次拋出問題:觀察下面每個三角形的邊,它們有什么共同特點,再量一量。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組織學生思考并搶答,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結果作相應評價或讓學生自評或互評。

  學生活動:通過自主探究,學生回答出:有的三角形有兩條相等的邊,有的三角形三條邊都相等。

  教師活動:根據學生的觀察發現,畫圖并講授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定義以及其中各個邊、角的名稱。

  環節三:總結歸納。

  教師活動:教師梳理和總結本節新課的重難點:三角形按角、按邊分類的方法以及名稱

  【設計意圖】通過設置問題,層層提問,利用提問法和引導法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思考并進一步討論,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采用小組討論和自主探究等多種學習方法,進行問題的探究,增強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語言表達和信息共享意識,為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基礎,這也是體現學生主體性作用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

  28.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述英語語法知識的內涵。(9分)

  (2)如指導5-6年級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9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Grammar time的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22分)

  28.【參考答案】

  (1)英語語法知識的內涵:

  ①所謂語法就是句子中詞匯變化與組合的規則。

  ②英語語法是一個結構非常清晰、框架非常完整、邏輯極其嚴密、高度系統完善的整體。

  ③掌握了英語語法,不僅能夠提升英語水平,還能提高邏輯水平,也能讓我們更透徹地理解不同句子的含義。有了語法知識以后,我們就不會對一些句子產生混淆的理解。此外,還可以在說或寫的時候更準確更恰當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

  (2)教學目標:

  Knowledge aims:

  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the new words, such as house,soup, hot, cold, soft, hard and the new sentence pattern: There is/are, this……is too……

  Ability aims:

  Students can improve integrated language skills through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discuss the new topic by using “there is/are”.

  Emotional aims:

  ①Students can develop correct values and positive emotional attitudes.

  ②Students can use English to think independently and creatively.

  ③Students will be willing to take part in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 group members.

  (3)Grammar time的教學活動:

  ①Warm up and lead i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the whole class sings a song named“Old McDonald Had A Farm” to activate the class atmosphere. After that, 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 of the things on the table and asks one question: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Then the teacher will invite some volunteers to share their answers, give corresponding comments and show the topic of this lesson There is/are……

  【Justification】The picture is vivid and interesting, which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teaching activity.Meanwhile, it can also introduce the topic today naturally.

  ②Presentation

  1)New words/phrases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some pictures, the teacher will present the meaning, pronunciation and spelling of the new word/phrase: house, soup, hot, cold, soft, hard and so on. For example:(T: Look! This is a house.Now, follow e, please.House,h-o-u-s-e, house. This is my house.)

  In the same way, the teacher will teach the rest of the words and phrases: soup, hot, cold, soft, hard.

  2)Key sentence teaching

  The teacher will show some pictures in the book, then let students describe the pictures firstly. Then the teacher will introduce the key sentence There is/are……and explain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it.

  【Justification】Students can understand the meaning and usage of new knowledge, express their views correctly and fluently.In addition, students will also be more interested in activities and more confident in learning English

  ③Practice

  Waterfall game:

  When the teacher says “There is a house in the forest”, the first student should say“There is a house in the forest and there is some soup on the table”,the second student should say “There is a house in the forest and there is some soup on the table and there are three beds in the room.”Students will continue to add more sentences until someone makes a mistake.

  ④Production:

  Activity: Group discussion

  Students need to work in groups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 What’s in the classroom? by using the new knowledge. Several minutes will be given. When time’s up,several students will be invited to share their results.Then the teacher will comment on students’ performance.

  【Justification】Practice by these activities can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and consolidate this lesson.Group activities will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apply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o practical use,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language skills, boost their confidence in learning English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teamwork.

  29.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歌曲的調式、曲式結構及情緒情感。(8分)

  (2)如指導第一學段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分)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導入環節的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22分)

  29.【參考答案】

  (1)歌曲的調式、曲式結構及情緒情感:

  ①歌曲的調式:F宮五聲調式。

  ②曲式結構:一段體結構。

  ③情緒情感:歌曲的音樂情緒為熱烈的,表達了小朋友們敲鑼打鼓慶祝新年的歡樂心情。

  (2)教學目標:

  ①感受兒童歌曲的美,通過視聽結合、創設情境等方式,體會小朋友們過新年時的歡樂心情,進一步培養民族自豪感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②學唱《隆咚鏘》,積極參與演唱、欣賞模仿、游戲、創編、師生互動等實踐活動,對兒童歌曲產生興趣和學習熱情。

  ③理解、掌握附點音符的演唱,在感受小朋友們過新年時的歡樂心情的同時進行音樂編創和賞析,進一步提升音樂表現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

  (3)導入環節:

  ①師生互相問好,共同演唱“師生問好歌”,隨著音樂律動開啟美妙的音樂課堂。具體如下:

  ②教師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視頻,并向學生提問:“視頻中的小朋友們都在干什么呢?

  這又是什么節日的場景呢?”

  學生自由回答。(放鞭炮,吃餃子、貼對聯、買年貨,這是春節的場景)

  ③教師向學生追問:“提到春節同學們有哪些小故事與大家分享呢?”

  學生自主分享趣事。

  ④教師總結并給予鼓勵性評價,引導學生進入新課《隆咚鏘》。

  【設計理由】《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明確提出,音樂教學中應以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及文化理解四方面的核心素養為導向展開課程設置。以上教學環節寓教于樂,積極融入了上述核心素養,可以引導學生充分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循序漸進地掌握新課導入。

  30.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乒乓球—正手推擋球(以右手為例)

  動作方法:右腳稍站前或兩腳開立平站,身體離臺約30厘米。持拍手臂微屈并做丘外旋,肘部自然靠近身體右側,右手持拍于腹前,當來球處在反彈上升前期時,球拍略前傾,前臂和手腕外旋迅速用力向前推壓,擊球的中上部。推球時,前臂稍外旋,手腕外展,上臂向前順勢揮動。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述“乒乓球一-正手推擋球”的動作要點。(8分)

  (2)如指導中年級小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并簡要說明理由。(22分)

  30.【參考答案】

  (1)動作要點:

  手臂彎曲略內旋,球拍置于體側前。來球跳至上升期,前臂手腕迎前擊用力推擊球中部,手臂繼續隨球移。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基本說出正手推擋球的動作方法,85%學生能做到準確擊球。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乒乓球正手推擋球的練習,發展速度、靈敏等身體素質,提高運動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對乒乓球運動的興趣,提高團隊合作能力。

  (3)教學過程

  環節一:開始部分(課堂常規)

  ①整隊集合,點名報數;

  ②師生問好;

  ③檢查學生著裝;

  ④安排見習的學生應隨堂聽課;

  ⑤宣布本次上課內容和要求。

  教師提問學生:大家知道世界乒乓球男單世界排名第一的是誰嗎?(樊振東)針對學生疑問進行解答后導入本節課學習內容。

  【設計理由】開始部分把全班學生的思想和情緒集中起來,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動員起來。處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玩鬧,約束能力差,體育課開始部分的內容是保證課堂正常秩序的基本條件,可以把學生迅速地組織起來,明確任務要求,集中注意力,進入良好的教學準備狀態。同時教師可以了解學生課前基本情況,如參課人數,學生身體狀況等信息,學生能做到規范自我,增強組織意識,進而提高整節課的教學質量。

  環節二:準備部分(導入熱身)

  熱身跑:讓學生分成兩路縱隊,體育委員領跑。

  徒手操:擴胸運動、振臂運動、肩繞環、腹背運動、體轉運動、前后弓步壓腿、繞膝運動、手腕、踝關節運動。

  【設計理由】技能學習前熱身,幫助學生舒展身體,防止在接下來的體育活動中受傷。

  環節三:基本部分

  (1)教師示范

  教師多方位的示范正手推擋球動作。

  (2)教師講解

  右腳稍站前或兩腳開立平站,身體離臺約30厘米,持拍手微屈并做外旋,肘部自然靠近身體右側,右手持拍于腹前,當來球處在反彈上升前期時,球拍略前傾,前臂和手腕外旋迅速用力向前推壓,擊球的中上部。推球時,前臂稍外旋手腕外展,上臂向前順勢揮動。

  (3)練習

  ①無球模仿練習

  組織教學:學生手持球拍,圍繞乒乓球臺站立,進行無球揮拍練習,重點體會動作要點。

  ②2人推擋球練習

  組織教學:一人隔網拋球,另外一人進行推擋球練習,每人10次相互交換,體會來球跳伸至上升期迎球推擋球的動作要領;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個別糾錯。

  ③完整練習

  組織教學:2人隔網進行直線擋球連貫動作技術練習,逐漸過渡到斜線擋球過網;要求落點準確,力量適中,球呈后旋。

  (4)檢驗

  “推擋球比準”比賽

  比賽方法:乒乓球臺設計兩個圓圈為有效區域,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四組,老師進行正手發球,四組同學分別進行正手推擋球,每人1次直線和1次斜線,最終看哪組累計得分最多。

  【設計理由】教師講解要點并示范,可幫助學生快速建立動作表象,學會最基本的動作方法。通過模仿練習、分解動作練習和小組學習的形式,降低動作難度,逐層完成動作,突破教學重難點,保證學生安全學習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以比賽的形式對本課教學內容進行檢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競爭意識及對體育課堂的喜愛。

  環節四:結束部分

  1.教師語言引導同學身心放松,舒展拉伸;

  2.師生評價,總結要點;

  3.收器材/結束課程。

  【設計理由】整理放松,有助于學生運動后的迅速恢復,平復心境,并通過總結及下課,幫助學生認識到本節課的收獲,獲得情感上的提升,養成收拾器材的良好習慣。

  31.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如何理解美術檔案袋的獨創性和美觀性?(8分)

  (2)如指導第二學段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22分)

  31.【參考答案】

  (1)美術檔案袋的獨創性和美觀性的理解:

  美術檔案袋是學生個人的美術成長記錄冊,保存學生創作,反映出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變化,是學生構思的產物。同時,美術檔案袋伴隨學生某個學段的學習,其具有吸引力的色彩、獨特的樣式及豐富的內容可以給人帶來美的視覺感受,激發使用欲望。

  (2)教學目標:

  ①知道美術檔案袋的基本構成要素、樣式,掌握設計方法,并能創作美觀、新穎的美術檔案袋作品。

  ②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提高動手能力,形成創意實踐的核心素養。

  ③感受設計的樂趣,產生珍藏美術作品的理念。

  (3)新授環節:

  環節一:直觀感知

  教師引導學生回憶生活中的美術檔案袋,提問:美術檔案袋有什么作用?請學生分享感受。

  學生回答后教師利用多媒體進行總結:美術檔案袋可存放自己的美術作品以及重要的資料,如照片、證書等,讓我們很好地保存,記錄學習所得,是成長過程中一筆寶貴的財富,要好好保管與珍藏。

  【設計理由】本環節進行直觀感知,通過多媒體展示相關內容,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幫助學生對本節課的新知識有一個初步認識。

  環節二:深入分析

  (1)教師展示美術檔案袋實物,提出問題:美術檔案袋的制作樣式有哪些?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折頁式、插入式、信封式、提袋式。

  (2)教師展示美術檔案袋作品,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分析作品構成要素、設計方法。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美術檔案袋由袋口、裝飾、主標題、主題圖案、評價欄目、個人信息等基本要素構成;按需要的大小制作,并使之牢固、耐用,圖案設計創意,色彩要豐富鮮艷。

  【設計理由】本環節教師通過啟發式的提問、討論等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將其帶入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美術檔案袋的構成、樣式、設計方法有更深入的認識。

  環節三:教師示范(6分)

  教師進行折頁式美術檔案袋制作步驟的示范講解:首先進行構思,將彩色卡紙進行兩次折疊;其次繪制圖案進行粘貼,再次添加主標題、個人信息;最后裝飾完善。

  【設計理由】教師的示范能帶動學生的感官,幫助學生清晰地看見創作的過程,為學生自己動手創作打下基礎。

  2023上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

  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

  1.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句話反映的是

  A.教育與文化的關系 B.教育與經濟的關系

  C.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D.教育與科技的關系

  1、[答案]C[解析]“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的意思是:建立國家,統治人民,要把興辦教育作為首要任務。反映了教育與政治的關系。

  2.“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令不從”,這表明教師的行為具有

  A.主體性 B.創造性

  C.間接性 D.示范性

  提醒:點這里加小編微信(領取免費資料、獲取最新資訊、解決考教師一切疑問!)

  2、[答案]D[解析]“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雖令不從”的意思是:如果自身行為端正,不用發布命令,事情也能推行得通;如果本身不端正,就是發布了命令,百姓也不會聽從。這個體現了教師行為的示范性。

  3.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發展的動力是()。

  A.共同的奮斗目標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委會的形成 D.共同的活動

  3、[答案]A[解析]班集體形成的條件和前進的動力是共同的奮斗目標,班集體是以教學班為單位,按集體主義原則組建起來的學生群體,是班級群體發展的高級形式,班集體建設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4.下列著作中,由羅馬教育家昆體良撰寫的是()

  A.《教育論》 B.《理想國》

  C.《教育漫話》 D.《雄辯術原理》

  4、[答案]D[解析]《雄辯術原理》是由古羅馬的昆體良所編撰的,這本書是西方最早的教育專著。《教育論》的作者是英國的斯賓塞,《理想國》的作者是古希臘的柏拉圖,《教育漫話》的作者是洛克。故本題選D。

  5.兵兵很想改掉上課愛說閑話的毛病,但上課時只要老師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說起閑話來。針對兵兵的情況,對他的教育應著重培養()。

  A.道德認識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5、[答案]C[解析]C道德意志是一個人自覺地調節行為,克服困難,以實現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過程,通常表現為一個人的信心、決心和恒心。意志行動過程包括:頭腦中產生各種可供選擇的行動方案;預測各種行動方案的結果;衡量行動后的利弊得失;按自己的決定行動;現實生活中結果的出現;接受行為結果的反饋;反饋影響心理結構。根據題干他想改掉,但是又忍不住,得出他應該著重培養道德意志。

  6.對觀察內容與步驟不作限定的教育觀察屬于()

  A.結構式觀察

  B.參與性觀察

  C.非結構式觀察

  D.非參與性觀察

  6、[答案]C[解析]非結構式觀察是對研究問題的范圍目標采取彈性態度,觀察內容項目與觀察步驟不預先確定,亦無具體記錄要求的非控制性觀察。其方法較靈活,但獲取材料不系統完整,多用于探索性研究,用于對觀察對象不甚了解的情況下的觀察。

  7.學齡兒童易感染麻疹病毒。該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是()

  A.血液 B.消化道

  C.呼吸道 D.蚊蟲叮咬

  7、[答案]C[解析]麻疹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是經過呼吸道飛沫傳播。故本題選C。

  8.依據柯爾伯格的理論,以“好孩子”為取向的兒童道德發展處于()。

  A.懲罰服從取向階段

  B.相對功利取向階段

  C.尋求認可取向階段

  D.遵守法規取向階段

  8、[答案]C.[解析]科爾伯格提出道德發展階段論,采用“道德兩難故事法”,讓兒童對道德兩難問題作出判斷。科爾伯格將道德判斷分為三個水平,每水平包括兩個階段,六個階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層次發展。

  1.前習俗水平(0~9歲)

  第一階段:懲罰與服從定向階段——避免懲罰,無條件服從權威

  第二階段:相對功利取向階段——滿足自己的需要,有時也滿足別人的需要

  2.習俗水平(9~15歲)

  第三階段:尋求認可定向階段,也稱“好孩子”定向階段——贊許,故本題答案為C。

  第四階段:維護法規和秩序定向階段——尊重法律和權威

  3.后習俗水平(15歲以后):又稱原則水平

  第五階段:社會契約定向階段——遵紀守法,但是法律可變

  第六階段:則或良心定向階段——根據良心作出判斷

  9.賈老師告訴學生:“不高興時你可以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散散步、聽聽音樂甚至可以大喊大叫。”賈老師所使用的心理輔導技術是()

  A.積極暗示 B.行為矯正

  C.認知改變 D.情緒調控

  9、[答案]D[解析]情緒調控指的是我們可以通過排解不良的情緒,調控自己的行為和態度對情緒進行調控。通過排解不良情緒的具體方法,從而減少由于青少年情緒多變,不穩定的特點造成的不良影響。

  10.考試時,學生依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答題速度或解題思路的策略屬于()。

  A.元認知策略 B.認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資源管理策略

  10、[答案]A[解析]A元認知就是個體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元認知策略是一種典型的學習策略,指學生對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的有效監視及控制的策略。

  11.在掌握“動物"概念的基礎上,學生又學習了“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這兩個概念。這種學習屬于()

  A.上位學習 B.下位學習

  C.發現學習 D.并列結合學習

  11、[答案]B[解析]下位學習(類屬學習):指將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低的新概念或命題,歸屬到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圍較高的適當概念或命題之下,從而獲得新概念或新命題的意義。題干中先學習了“動物”,接著又學習了包含在動物里的“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屬于下位學習。故本題選B。

  12.數學課已經開始了,萍萍還在想著課間談論的周末春游的事。這種心理現象屬于()

  A.注意分散 B.注意動搖

  C.注意分配 D.注意轉移

  12、[答案]A[解析]選項A,注意分散是指注意離開了心理活動所要指向的對象,轉到無關對象上去的現象。

  13.強調學科邏輯體系完整性和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相對獨立性的課程是()

  A.經驗課程 B.綜合課程

  C.活動課程 D.分科課程

  13、[答案]D[解析]選項D,學科課程又稱“分科課程”,強調不同學科門類之間的相對獨立性,強調一”]學科的邏輯體系的完整性,其課程的主導價值是使學生獲得邏輯嚴密和條例清晰的文化知識,如六藝。

  14.《學記》中體現“循序漸進教學原則的語句是()

  A.禁于未發 B.學不躐等

  C.相觀而善 D.獨學而無發

  14、[答案]B[解析]學不躐等的意思是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不能超越次第,要循序漸進,體現了“循序漸進"教學原則,故本題選B。

  15.《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應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

  A.“做中學”“思中學”“創中學”

  B.“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

  C.“做中學”“練中學”“創中學”

  D.“做中學”“用中學”“讀中學”

  15、[答案]B[解析]《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加強課程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的結合,充分發揮實踐的獨特育人功能。突出學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學習,加強知行合一、學思結合,倡導“做中學”“用中學”“創中學”。優化綜合實踐活動實施方式與路徑,推進工程與技術實踐。積極探索新技術背景下學習環境與方式的變革。

  16.最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積傳授知識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A.班級授課制 B.道爾頓制

  C.特朗普制 D.文納特卡制

  16、[答案]A[解析]班級授課制是最普遍的教學組織形式,它能夠高效率、大面積培養學生。班級授課制是把一定數量學生按年齡特征和學習特征編成班組,使每一班組有固定的學生和課程,由教師根據固定的授課時間和授課順序(課程表),根據教學目的和任務,對全班學生進行連續上課的教學制度。

  17.蕓蕓期末考試數學成績不太好,只得了55分.但楊老師仍表揚了她,因為期中考試蕓蕓的數學了30分。楊老師所采用的評價方式屬于()

  A.過程性評價 B.終結性評價

  C.相對性評價 D.個體內差異評價

  17、[答案]D[解析]個體內差異評價是指個體過去和現在進行比較,比較評價對象的不同方面,作用在于尊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題干中采用的是個體內差異評價,故選D。

  18.課外活動區別于課堂教學的顯著特征是()

  A.自愿性 B.計劃性

  C.同步性 D.組織性

  18、[答案]A[解析]課堂教學相關課程是安排在學校課表內的課程,按課程計劃的規定,而課外、校外活動,不僅把活動地點安排在課外、校外,而且活動時間的多少也沒有嚴格的規定,是學生自愿參與的,故本道題選A。

  19.下列關于課程的理解中,沒有體現“學習者是課程主體"的是()

  A.課程即對話 B.課程即知識

  C.課程即經驗 D.課程即活動

  19、[答案]B[解析]選項B,“課程即知識,把課程看作“教程”,是一種“靜態的課程觀”,有利于規范教師(特別是新教師)的教學行為,但忽略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選項ACD,都體現了“學習者是課程主體"的思想。故選項B符合題意。

  20.“10以內的數字”--課教學結束時,為鞏固所學內容李老師讓學生誦讀兒歌:“1像鉛筆細長條,2像小鴨水上漂,3像耳朵聽聲音,4像小旗迎風瓢...”這種結課方式屬于()

  A.自然式 B.總結式

  C.游戲式 D.懸念式

  20、[答案]C[解析]題干中在一堂課即將結束時,李老師讓大家誦讀兒歌以此作為結束,屬于游戲式結課方式,故本題選C。

  二、簡答題

  針對相關問題作出簡明扼要的回答。

  21美育主要任務

  21.【參考答案】

  1、培養和提高學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養和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3、培養和提高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4、培養和提高學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2簡述少先隊活動的基本形式

  22.【參考答案】

  ①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少年兒童樹立革命理想,繼承革命傳統,培養共產主義道德品質,少先隊活動的重要內容。

  ②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活動,幫助少年兒童學好文化科學知識,為從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新技術革命做好準備,少先隊的重要任務。

  ③假期活動,內容豐富、安排得當的假期活動,不僅能使隊員得到積極的休息,而且能使他們受到深刻的教育。

  ④體育、游戲活動。

  23根據班杜拉的理論,影響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3.【參考答案】

  影響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包括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替代性經驗、言語勸說、情緒喚醒四個方面。

  (1)個人自身行為的成敗經驗是影響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一般來說,成功經驗會提高效能期望,失敗的經驗則會降低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不過,成敗經驗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還要取決于個體對成敗的歸因方式。

  (2)替代性經驗,一個人的自我效能感是個人在與環境互動的過程中形成的。當學生看見替代者成功時,就會增強自我效能感:相反,則會降低自我效能感。

  (3)言語勸說,用語言說服學生相信自己具有完成給定任務的能力,會使學生在遇到困難時付出更大的努力。

  (4)情緒喚醒,在充滿緊張、危險的場合或負荷較大的情況下,情緒易于喚起,而高度的情緒喚起和緊張的生理狀態會妨礙行為操作,降低個體對成功的預期水平。

  三、材料分析題

  根據所給材料回答問題。

  24.材料:

  二(2)班小亮同學經常遲到,上課不認真聽講,作業也不按時完成。在多次批評教育無效后,班主任艾老師決定進行一次家訪。

  艾老師到小亮家時,他正在做晚飯,父母還沒回家。見老師來了,小亮吃了一驚。不安地說了聲“老師好”,又忙著做飯去了。過了一會兒,小亮媽媽回來了。艾老師從小亮媽媽那兒得知,小亮家比較貧困,父母每天忙于生計,早出晚歸無暇顧及孩子的教育,一些家務活還需要小亮來做。了解這些情況后,艾老師打消了原本想要“告狀的念頭”。

  第二天,艾老師在班上表揚小亮不僅懂禮貌,見到老師主動問好,還幫父母做家務希望同學們向小亮學習。之后,艾老師安排他負責監督班級衛生工作,并對他盡職盡責的表現及時給予表揚。沒過多久,小亮遲到的次數明顯減少了課堂學習認真多了,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

  問題:

  (1)結合家訪前后小亮的變化,評析艾老師的教育行為。

  (2)談談小學教師應樹立怎樣的兒童觀。

  24.【參考答案】

  (1)艾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值得學習借鑒。

  首先,艾老師的做法遵循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學生是發展的人,有巨大的發展潛能。材料中在多次批評教育無效之后,老師并沒有放棄小亮,看到了小亮身上的發展潛能,并循循善誘。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學生觀。

  其次,艾老師的做法遵循了新課改的教師觀,教師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促進者。要尊重、贊賞學生:幫助引導學生。材料中,艾老師在了解到小亮家里的條件后,并沒有向小亮的父母“告狀”,反而對于小亮循循善誘,在班上表揚他,幫助他樹立自信心。這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師觀。

  最后,艾老師的做法體現了長善救失的德育原則。該原則要求教師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材料中老師安排他監督班級衛生工作,并對他盡職盡責的表現給予表揚,充分使小亮對于學習和作業變得積極起來,這體現了長善救失的德育原則。

  (2)首先,小學教師應把學生看成是發展的人,認為學生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學生是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的,處于發展過程中的人,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學生。

  其次,小學教師應把學生看成是具有個性和差異的人,是獨特的人,學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學生和學生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

  最后,小學教師應把學生看做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學生是具有個體獨立性的人,有自己的獨立意志,不以教師的意志為轉移,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責權的主體,有主體的需求和責權。

  25.材料:

  科學課上,張老師在講授“月食”現象時,首先給學生講了“天狗吃月亮”的民間故事然后引出“月食”這個概念。接著,伴隨多媒體課件的播放張老師娓娓道來:“月食的形成和地球、太陽運行的相對位置有關。地球繞著太陽轉,月亮繞著地球轉。當太陽、地球基本運行在同一條線上,且地球位于太陽和月亮之間時,亮就漸漸地被地球遮住了。此時,地球上的人們會看到圓圓的月亮逐漸變得像小船、像鐮刀、像眉毛,直至什么也看不見了。最后,張老師總結道:“我們的祖國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早在公元前13世紀,甲骨文里就有關于日食和月食的記載。公元前8世紀,又有月食的確切記載。我們應當為此感到驕傲。同學們,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強大!”

  問題:

  (1)評析張老師的教學行為。

  (2)談談小學教師如何在教學中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

  25.【參考答案】

  (1)評析張老師的教學行為。

  首先,張老師的教學體現了直觀性的教學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給學生清晰地表現幫助學生獲得感性的認識,材料中,張老師進行直觀展示多媒體課件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富有感染力,可以使同學們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其次,張老師的教學做到了科學性和思想性相統的原則。在教學中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應做到是: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材料中張老師通過教學內容聯系到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中有關于日食和月食的記載,教導同學們投身于國家建設中,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

  最后,張老師教學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材料中,張老師在教學中循序漸進、緩緩道來,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傳授知識,這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綜上所述,張老師的教學行為別出心裁,值得我們學習。

  (2)貫徹教學中科學性和教育性相統一的原則的基本要求:

  ①要確保教學的科學;

  ②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學;

  ③要通過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④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

  四、教學設計題

  本大題有6小題,任選1題作答,多答只按第1題計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為中文與社會,27為數學與科學,28為英語,29為音樂,30為體育,31為美術。

  26.(中文與社會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之間蜿蜒盤旋。從東頭的山海關的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

  長城修筑在八達嶺上,大堅固,是用巨大的石條和城磚筑成的城墻頂上像很寬的馬路,五六匹馬可以并行。城墻外沿有兩米多高的垛子,垛子上有嘹望口和射口,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形的城臺,是屯兵的堡壘。打仗的時候,城臺之間可以可以互相呼應。

  想起古代建筑的勞動人民來,單看這數不清的石塊,一塊就有兩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靠著無數的肩膀,無數的手,一步一步的抬上這陡峭的山嶺。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樣氣魄雄偉的工程,在世界歷史上是一一個偉大的奇跡。

  (1)結合本文教學,談談小學語文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2)如指導第二二學段學生學習本文,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第一課時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

  26.【參考答案】

  (1)結合本文教學,談談小學語文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哪些方面。

  小學語文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包括:

  ①語言建構與運用。如本文中對于語言文字的學習,使其掌握語言文字的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具備交流溝通的能力;

  ②思維發展與提升。語言的發展與思維發展是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

  ③審美建設與創造。本文可通過閱讀課文或多媒體等方式引導學生欣賞長城雄偉景象,體味古人智慧才智;

  ④文化傳承與理解。文章是對世界奇跡之一長城的介紹,通過學習理解鑒賞民族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態度;

  (2)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借助動畫演示、熟字記憶新字,認識“崇、峻、嘉峪等8個生字,會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磚、隔、智”等生字。

  過程與方法:通過老師示范讀、學生自由讀、全體學生齊聲讀等方法,達到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理解重點語句,提高閱讀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所展示的長城雄偉景色,體悟勞動人民智慧,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3)教學活動如下:

  第一課時

  一、問題導入

  同學們,大家喜歡旅游嗎?哪些地方最有特點最讓你難忘呢?今天老師要和大家去一個很壯美的景點,大家準備好了嗎?我們一起出發吧!(板書課題)

  二、識字認字

  老師示范朗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清字音。接著由學生各自默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己不會讀不理解的生字詞,再次,借助字詞典工具同桌互相解決各自生字詞,最后由老師呈現并講解,如“崇旋“等。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大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邊讀邊思考:讀完課文,長城給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可板書:雄偉、壯麗、蜿蜒、像一條長龍......)

  四、研讀課文,深入探究

  邀請同學分段落朗讀課文,讀完分小組討論:哪些句子讀起來栩栩如生,好像長城壯麗景象就浮現在眼前一樣?

  (各組派代表分享結果)

  五、鞏固總結

  以“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進行提問,讓學生回顧所學的生字詞,體會長城景象特點,同時也為下一課時細讀鑒賞課文打基礎。

  六、作業布置

  搜集幾位名人對長城的評價,想想他,她為什么會這么說?設計理由:材料選自人教版四年級課文,在設計時遵循三維目標原則,首先要求學生能夠會認會寫本課生字詞,并會用生字詞組詞造句,培養交流溝通的能力;其次,通過不同方式的反復朗讀,讓學生整體感知文章,并能用精煉詞句總結回答問題:最后,通過提問方式幫助學生回顧課堂內容,并布置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鑒賞課文的作業,為下一課時打好基礎。

  27.(數學與科學)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1)結合材料,談談如何落實“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的課程理念。

  (2)如指導第一學段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

  27.【參考答案】

  (1)結合材料,談談如何落實“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的課程理念。

  可以通過如下方式進行落實“促進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融合”的課程理念,具體如下:

  第一,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的融合新課程標準提出“數學問題生活化”,材料中,可以利用生活的實物,剪刀,鐘表等等,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通過動畫進行展示,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

  第二、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形式的融合可以把學習數學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不僅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了課余知識,并且培養學生自主探求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在材料中,《認識角》的教學中,設計了找角、摸角等環節,從引導學生觀察實物開始,逐步抽象出所學幾何圖形。其中在畫角這一環節中,可以改變以往的教學形式,老師不示范畫角的步驟,而是設計動畫,效果就會更好。

  第三、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方法的融合材料中,《認識角》中可以安排了課堂練習。可以通過計算機將正確、錯誤的評價及時反饋給學生。對學生的不同的畫法,通過網絡在屏幕顯示,起到了交互作用。

  第四、信息技術和小學數學教學相融合,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養以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應在過程中培養,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實質是以信息技術解決課程

  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在材料中的《認識角》教學中,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信息素養。

  (2)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知道角的大小,初步學會畫角。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觀察、動手等活動提升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理解生活中處處存在角,通過合作學習,學生能體會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3)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情境,讓學生對情境產生思考:這個周末,小明和小紅可忙了他們在忙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他們在干什么?(做手工)看一看桌面上有哪些物體?

  學生活動:在剛才展示的情境里尋找數學信息并進行回答。

  教師活動:表揚學生,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過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一角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它。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生活,通過具體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引出課題。

  環節二:講授新課

  1.初步感知

  教師活動:教師提出目標問題,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里?(課件出示三角尺、課本、小鬧鐘)并組織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教師巡視指導。討論結束后請小組代表分享討論結果,教師進行評價或學生之間進行互評。

  學生活動:根據目標問題經過討論探究得出結論。

  2.自主探究、建立表象

  教師活動:教師再次拋出問題,這些都是藏在物體上的角,那么數學上的角是什么樣的呢?進行摸角這個活動,同學們拿出三角板,跟著老師一起來摸摸看像老師這樣摸一摸。

  學生活動:按照老師的引導,進行感受

  教師活動:如果用手掌摸角這里(頂點)會有什么感受?尖尖的。師指兩條邊,這樣摸一摸,有什么感覺?另一邊呢?直直的。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并組織學生思考或自主探究后回答問題,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或引導其他學生進行評價老師進行總結,數學家們給角的各部分都起了好聽的名字,像剛才同學們說的尖尖的部分叫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3.總結應用

  教師活動:教師簡單梳理本節課得出的主要結論,將問題進行變式,引導學生利用本節課學到的的知識去感受角有什么特點呢?如果給你兩根硬紙條和一枚圖釘,你能做出一個角嗎?手中的角變大嗎?怎么變?

  學生活動:動手操作,教師巡視進行指導教師活動。師生共同進行總結,我們通過張開兩條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合攏硬紙條可以使角變化。角的特點:有大小。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總結出角的概念和角的特點,加深對新知識的理解。

  環節三:鞏固練習

  教師通過多媒體、板書、口述等形式展示有關本課不同類型、不同層次有關角的練習題,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并回答,可以找學生代表在黑板上進行板演,完成后教師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通過對所學角的相關知識練習,鞏固新知識

  環節四:課堂小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暢談本節課的收獲,針對學生的回答,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并總結。

  設計意圖:對所學角的知識進行總結,將知識系統化,提出應注意的知識點,使學生進一步感受角的概念和生活聯系密切的意義。

  環節五:作業布置

  課后進行觀察生活中哪里會出現角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知識進行再鞏固、再認識。

  28.(英語)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Guoguo:Hi.Mike.Whyareyoustandingthere?

  Mike:Hi.GuoguoImwaitingformydadsfriend.

  Guoguo:lsitamanorawoman?

  Mike:AmanLook!Herehecomes.

  Guoguo:Therearetwomen.Whichone?Whatishewearing?

  Mike:ltsthetallermanHeiswearingabluesuitwithasilvertie.

  GuoguoAh,yesHeiswearingapairofblackshoes.

  Mike:YesheisMrBrownHesalawyer.

  Guoguo:Nowonderhelookssoserious.Ihavetosaygoodtoyounow.

  Mike:Bye-bye!Seeyoutomorrow.Guoguo!

  (1)簡要闡述對話教學的基本環節。

  (2)如指導小學生學習此對話內容試擬定相應的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操練環節并說明理由。

  28.【參考答案】

  (1)簡要闡述對話教學的基本環節。

  1.熱身導入環節

  2.呈現操練環節

  3.鞏固提升環節

  4.拓展與運用環節

  5.檢測與作業環節

  (2)如指導小學生學習此對話內容試擬定相應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學生可以學會單詞:tallersilver,lawyerserious:

  學生可以學會句型:Whatishewearing?Heiswearing過程與方法:通過課堂

  活動,學生能夠提高對話理解能力,掌握如何描述穿著的句型表達方式。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體會到小組交流的樂趣: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自信心。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操練環節并說明理由。

  對話操練環節:

  1播放錄音,學生逐句跟讀對話,老師糾正nowonder,lawyer,serious的發音,以及語音語調的規范。

  2.師生練習對話,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Guoguo和Mike,練習對話。

  3.同桌兩人一組,分角色練習對話。

  4.同桌兩人上臺展示表演對話。

  5.以小組為單位,自編并表演新對話設計理由:通過聽讀進行對話輸入,糾正學生難詞的發音和語音語調,師生練習鍛煉學生對對話的輸出能力,并通過不同的小組展示培養學生合能力與口語表達的自信心。

  29.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要分析歌曲的音樂風格、節拍、調式、情緒情感。(4分)

  (2)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習這首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9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學唱歌詞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27分)

  29.【參考答案】

  (1)簡要分析歌曲的音樂風格、節拍、調式、情緒情感。

  《草原就是我的家》是一首原汁原味的內蒙古短調民歌。為2/4拍,一段體結構。歌曲的旋律明朗豪放有著進行曲雄壯有力的特點,節奏較為整齊,表現了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的熱愛歌曲以簡單、易唱,以明快、豪放的旋律帶領學生走入美麗的蒙古草原,表現了蒙古族兒童對草原、家鄉深深的摯愛之情。旨在通過音樂的學習感受并了解蒙古族音樂

  (2)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習這首歌曲,試擬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如下:

  ①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歌曲,引學生充分感受蒙古族音樂風格,了解蒙古族風情,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進民族間的團結及熱愛家鄉的情感。

  ②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體驗、分組合作等方式學唱歌曲,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③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唱歌曲,學生能夠初步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正確的拍擊節奏并能夠自然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學唱歌詞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

  學生唱歌曲環節

  ①聆聽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音頻。

  師:同學們,你們在聽這首歌的時候想到了哪些景色?

  生:藍天白云、草原紅馬.

  師:那么,就讓我們在這些美麗的景色中再次聆聽音樂,一起跟隨音樂的節奏動起來。

  (教師再次播放音樂,帶領學生左右晃動,感受草原騎馬的場景)

  ②教師出示《草原就是我的家》樂譜學唱旋律。

  教師完整示范演唱并講解第12小節附點節奏,解決完難點,教師分句教唱歌曲旋律,學生哼唱旋律學唱。

  ③朗讀歌詞。

  學生集體朗讀歌詞。(教師應提醒學生注意:朗讀時也應該用輕的聲音)

  ④教師分句教唱歌詞,最后帶領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教師擊提醒學生注意:應輕聲演唱,不要喊唱:歌曲雖然短小,但也要有一定的力度及情緒的對比。歌曲從第1小節到第8小節,聲音應輕巧、活潑第9小節到第16小節,聲音可以稍微連貫)

  ⑤教師將學生分組,為歌曲編配舞蹈動作并表演。

  [設計意圖]低年級小學生已逐步養成了聆聽音樂的習慣,所以在學唱歌曲之前應反復讓學生聆聽樂。接著教師通過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在旋律中感受草原的氣息,并采用朗讀歌詞的方式讓學生體會歌曲情緒的變化,從而自然有表情地完整演唱歌曲。最后利用簡單的舞蹈動作為歌曲進行編創,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培養其對音樂的興趣。

  30.(體育)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問題:(1)請簡述“武術基本動作——彈踢”的動作要點。

  (2)擬定小學中年級“武術基本動作——彈踢”的教學目標。

  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本課內容的教學環節并說明理由。

  30.【參考答案】

  (1)請簡述“武術基本動作——彈踢"的動作要點。

  動作要點:挺胸、直腰、繃腳面、收髖,彈擊有力,力達腳尖。

  (2)擬定小學中年級“武術基本動作——彈踢"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知道武術彈踢的動作要領建立動作概念激發學生對武術運動產生興趣。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示范,學生分組練習學生的上下肢協調能力得到培養,提高學生身體的力量和靈敏素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練習,使學生懂得禮儀,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勇于挑戰自我的優良品質。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本課內容的教學環節并說明理由。

  導入:采用直觀導入的方式。運用抱拳禮手勢向學生問好,引發學生思考,引出武術彈踢技術。

  新授:

  1.示范講解:采用正面示范、側面示范各一次,并講解動作要領。

  2練習:(1)分解練習:一令一動,喊“一時,做提膝動作,喊"二"時,做彈踢動作教師巡回指導糾錯。

  (2)完整動作練習:兩人--組,面對面站立,一人做彈踢完整動作,一人糾錯,教師巡回指導糾錯。

  (3)行進間彈踢練習:全體學生分成四路縱隊,每人向前走一步,做--次彈踢動作練習距離10米,教師巡回指導糾錯。

  鞏固:游戲“誰是武術小達人”

  游戲規則:全體學生分成人數相等兩組站在起點處,每組第一名同學進行行進間彈踢至前方20米標志桿處,繞過標志桿后,迅速跑回,與第二名同學擊掌交接,第二名同學繼續完成動作,以此類推,哪組用時最短,且動作最標準為獲勝組。

  設計理由:采用直觀導入方式,使學生了解武術禮儀,激發學生對武術運動產生興趣;通過示范講解,使學生建立動作概念形成動作表象;練習中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分解練習學生掌握動作要領,建立動作正確動作細節,完整練習使學生動作連貫,最后通過游戲環節進行鞏固將彈踢動作可運用實踐當中。

  31.(美術)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問題:(1)簡述象形文字的含義及特征。

  (2)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設計理由。

  【參考答案】

  (1)簡述象形文字的含義及特征。

  含義:象形文字,又稱表意文字,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

  特征:①獨立地從原始社會最簡單的圖畫和花紋產生出來。

  ②利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

  (2)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了解象形文字,根據字意進行聯想和添加,創作作品。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動手實踐,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動手能力得到提升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象形文字的魅力,感受創作的樂趣。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設計理由。

  新授:

  1.欣賞感知

  對比“雨"的象形文字和現代文字,學生對作品進行自主觀察,并思考該作品的特點是什么?

  學生思考后回答:這象形文字跟平時下雨的情景很像,感覺像圖畫。

  教師總結:對象形文字含義進行講解象形文字,又稱表意文字,是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是種最古老的字體。

  設計意圖:內容簡單學生可以自主解決。啟發性教學加上直觀圖片,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同時,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2.合作探究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對象形文字的特點進行討論與交流,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全方位探索。學生討論后回答。

  教師對學生討論的結果進行總結:象形文字是利用圖形來作文字使用,而這些文字又與所代表的東西,在形狀上很相像。這是華夏民族智慧的結晶,是老祖宗們從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記錄方式的一種傳承,也是最形象,演變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種漢字字體。

  教師繼續提出問題:用象形文字進行聯想和想象,你們會如何添加背景與創作?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可以通過字意進行圖案的添加和背景的想象,還可以運用顏色疊加或水油分離的方法進行涂色。

  設計意圖:循序漸進,借助集體的力量分析和討論問題。鍛煉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2022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9小題,每小題2分,共58分)

  1.制約教育發展規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

  B.經濟

  C.文化

  D.人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與社會的關系,制約教育發展規模和速度的主要因素是生產力,故正確答案當選B。

  2.“只有受過恰當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為一個人”這表明教育的本質是( )

  A傳遞社會經驗的活動

  B.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C.傳遞人類文化的活動

  D.保存人類文明的活動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育的本質屬性,教育的本質屬性是培養人的社會實踐活動。

  3.1912年,蔡元培在《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中提出了世界觀教育,并指明實現

  世界觀教育的主要途徑是(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體育

  【答案】C

  【解析】美感教育即美育,蔡元培認為美育教育是進行世界觀教育最重要的途徑。

  4.在小學階段,榜樣作為一種重要的德育手段,主要將道德規范( )

  A具體化和人格化

  B標準化和系統化

  C標準化和制度化

  D人格化和系統化

  【答案】A

  【解析】榜樣法的特點在于通過榜樣人物的言行,把深刻的政治思想原理,拍象的道德規范具體化、人格化。

  5.我國近代教育史上,以美國為藍本,強調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學制

  A壬寅學制

  B葵卯學制

  C壬戌學制

  D壬子葵丑學制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我國近代的學制,壬戌學制是以美國為藍本的。

  6.教育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說明教師勞動具有( )

  A繁重性

  B創造性

  C示范性

  D長期性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師的勞動特點,創造性有三個表現,因材施教、教育機智,方法上的更斷。本題休現的是創造性中的方法上的更新。故正確答容是B。

  7.夏季,師生在操場上活動遇到雷雨天氣,安全的做法是( )

  A站在空曠的地方

  B在大樹下躲雨

  C在建筑物下躲雨

  D立即進入建筑物內并關閉門窗

  【答案】D

  【解析】突然遇到雷雨天氣,最安全的做法是立即進入建筑物內并關閉門窗。

  8.及時復習是學生記憶學習材料的有效策略,依據遺忘規律的( )

  A先快后慢

  B時快時慢

  C先慢后快

  D呈倒U型

  【答案】A

  【解析】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9.小明思維與行動敏捷活潑,善于適應環境變化,氣質屬于( )

  A多血

  B膽汁

  C粘液

  D抑郁

  【答案】A

  【解析】多血質的人表現出:有朝氣,熱情、活潑愛交際、有同情心,思想靈活等品質:也容易出現變化無常,粗枝大葉、浮躁,缺乏一貫性等特點。

  10.小學生學習加法是,需要用小石子,小木棒等完成計算,依據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五階段模型,智力出活動處于( )

  A 活動定向階段

  B 無聲外部語言活動

  C 內部言語階段

  D 物質或物質化活動階段

  【答案】D

  【解析】加里培林的五階段模型:①活動定向階段這是一個準備階段,即領會活動任務的階段。比如:在學習乘法分配律的時候,老師在黑板上演示別題,讓學生認識所要學習的對象,2物質活動或物限化話動階段。這個階段實質上是借助實物或模象為支柱進行的心智活動的階段。比如:在計算的時候,學生利用模型,鉛筆或者水果等具體形象來幫助計算,③右聲的言語活動階段。這一階段是指學生的學習活動已不直援依賴實物或模象而借助自己出聲的外部言語形式來進行的階段。比如:在計算過程中,利用外部語言說出來,幫助自己計算,@無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這一階段是出聲的言語活動向內部言語活動轉化的開始,是不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比如:計算時,不再通過發出聲音來幫助計算,而是逐漸轉化無聲的外部言語來進行,加入一些思維的成分。⑤內部言語活動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學生憑借簡化了的內部言語,似乎不需要多少意識的參與就能"自動化”地進行智力活動。比如:在計算過程中,主要是利用內部的思維來進行。

  11.小紅非常喜歡數學,對于數學總是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學習動機屬于( )

  A成就

  B認知內驅力

  C自我提高內驅力

  D附屬內驅力

  【答案】B

  【解析】奧蘇貝爾把學習動機分為認知內驅力,自我提高內驅力和附屬內驅力,認知內驅力表現為求知欲,好奇心等。

  12 小學三四年級思維發生質變( )

  A從直觀動作思維過渡到具體形象思維

  B 從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直觀動作思維

  C 從具體動作思維過渡到初步抽象思維

  D 從直觀動作思維過渡到初步抽象思維

  【答案】C

  【解析】小學生的思維在從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漸向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過渡中出現“飛躍”或“質”。一般認為,這個關鍵年齡出現在小學三四年級。

  13小學分科課程與綜合課程分類依據( )

  A課程內容組織結構

  B課程設置要求

  C課程內容固有屬性

  D課程管理層次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類型,依據課程內容的組織方式可以分為分科課程和綜合誤程。

  14教學設計,“參與,研究,探討...”等表達屬于( )

  A知識與技能

  B過程與方法

  C行為與結果

  D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答案】C

  【解析】“參與,亦清,經歷、發現、探索”等行為動詞表述的屬于過程與方法維度提升學生能力的具體方法。

  15評價應該采用( )

  A百分

  B等級

  C評語

  D等級加評語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評價類型。素質教育應貫徹新課改下的評價觀,評價方式方法應多樣化,并且提倡質性評價,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故正確答案為D。

  16基礎教育改革中,設置課程開發,順序分配的指導性文件( )

  A課程計劃

  B課程標準

  C培養方法

  D教學大綱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計劃,課程計劃是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制定的教學和教育工作的指導文件,它決定著教學內容總的方向和總的結構,并對有關學校的教學、教育活動,生產勞動和課外活動校外活動等各方面作出全面安排,具體規定一定學校的課程設置,各門學科的教學順序,教學時數以及各種活動等,故正確答案為A。

  17新課程改革倡導“教師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這體現的課程實施取向是( )

  A **取向

  B 創生取向

  C **取向

  D **取向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課程的實施取向。《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明確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觀念提倡教師依據課程標準靈活地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反映了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故正確答案為B。

  18在下列選自《學記》的語句中,體現教學語言簡約生動( )

  A學不躐等

  B開而弗達

  C禁于未發

  D罕譬而喻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學記中的思想。 A選項指的是循序漸進,B選項指的是啟發誘導,C選項指的是及時預防,D選項指的是說話用不著多比方,都能聽懂,形容話說得非常明白。故正確答案為D。

  19講完長方形面積后,王老師要求學生回家自己測量一下自己房間的面積,王老師的教學方法屬于( )

  A實踐研究

  B實驗教學

  C實習作業

  D實物演示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方法。教師指導學生在車間、農場、學校園地等場所進行實際操作,將知識運用于實踐以培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法。簡單說是從學了知識到用知識的方法。故正確答案為C。

  20強強學習一般,但勞動積極,老師獎勵一朵小紅書,評價屬于( )

  A常模參照評價

  B標準評價

  C個體內差異評價

  D總結性評價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評價。個體內差異評價法是將評價對象的經歷進行比較,或者將評價對象的若干側面進行比較,本題體現的是把被評價對象的若干側面進行比較。將勞動和成績做對比,故正確答案為C。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學習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

  【參考答案】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體現的是耶克斯 -多德森,該定律表明,動機不足或過分強烈都會影響學習效率。

  第一,動機水平與學習效率呈倒U形曲線。

  第二,一般來講動機強度中等時,學習效率最高。

  第三,動機的最佳水平隨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較容易的任務中,工作效率隨動機的提高而上升;隨著任務難度的增加,動機的最佳水平有逐漸下降的趨勢。

  22.簡述小學德育中實施獎懲的基本要素。

  【參考答案】

  品德評價法是通過對學生品德進行肯定或否定的評價而予以激勵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發展的方法。運用品德評價法要注意以下幾點要求;(1)公平、正確、合情合理:(2)發揚民主,獲得群眾支持:(3)注重宣傳與教育:(4)獎勵為主,抑中帶揚。

  23.簡述文獻檢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參考答案】

  文獻檢索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的作用是:

  (1)幫助研究人員全面正確地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情況,選定研究課題和確定研究方向;

  (2)為教育研究提供科學的論證依據和研究方法;

  (3)可以避免重復勞動,提高科學研究的效益;

  (4)有利于積累研究資料;

  (5)有利于全面準確的把握研究內容。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材料:學校開展座談會,學生反應王老師有很多問題,不太喜歡王老師,學校告知王老師,王老師在班里斥責學生,并哭泣,后來學生給王老師寫了紙條,不是不喜歡王老師,是王老師上課經常因為小事就發脾氣,整天提醒吊膽,沒有想到這次反應給老師帶來困擾,王老師看到后也很后悔。

  (1)如何看待學生的行為

  (2)如何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

  【參考答案】

  (1)了解和研究學生,材料中,王教師要保持工作的教育敏感度,及時發現教育教學中學生存在的問題,走進學生,了解學生思想。

  (2)樹立正確的學生觀,材料中,王老師應該認識到學生的未完成性,對學生多一份寬容理解悅納學生的錯誤,

  (3)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材料中,王老師應該提升個人素質,增強教育機智,提升自我的教育教學能力、應對能力和語言的藝術

  (4)發揚教育民主。材料中,王老師不應該將學生“痛罵”一頓,去怪學生不知好歹,應有話好好說酣心,民主、公正的對待學生的問題。

  (5)主動與學生溝通。材料中,王老師遇到問題不應求全責備,不分青紅皂白的發脾氣而是應該與學生主動溝通,找到問題的原因。

  (6)正確處理師生矛盾,材料中,王老師應該正確的化解師生矛盾,找到合適的方式方法,冷靜的有效的來解決問題,避免此類現象再次發生。

  25.材料

  【參考答案】

  (1)材料中李老師的教學行為是值得學習的,具體分析如下:

  ①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材料中,當看到學生的狀態時,老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②發揮教育機智,更新教學方法,創造性的教育學生。材料中,李老師創新教學方式,以教師講為主轉變為以學生講解為主,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把據好了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材料中,李老師雖然提前設計好了課程,但是根據情況及時調整生成,體現了這一點。

  (2)①“預設”是預測和設計,是教師在課前對教學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的設想和安排。“生成”是生長和構建,是師生在與教學情境的交互作用以及師生對話互動中超出教師價設方案的新問題,新情況,

  ②兩者看似一對矛盾,實質上相輔相成,只有使“預設"與“生成”達到平街,才能較好地落實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生活經歷與情感體驗,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系,是渡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的關鍵。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40分)

  本大題有6小題,任選1小題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題計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方向。

  選擇作答。26題為中文與社會,27題為數學與科學,28題為英語,29題為音樂,30題為

  體育,31題為美術。

  26.中文與社會

  《場景歌》從國家通用語文文字中分析上述文本知道二年級學習文本,教學目標根據教學目標,教學思路與方法。

  【參考答案】

  (1)本文是一篇詩歌,文章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圖司之中,讓學生能夠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初步感知不同事物數量詞的表達方式。全文共四節,第一節是一幅大海風景圖,第二節是一幅山村田園風光圖,第三節是一幅公園景色圖,第四幅是少先隊員活動的場面,讓在學生朗朗上口的誦讀中,欣賞美麗景色,感受美好生活。(2)教學目標及依據評分標準:①參考分值:6-10分

  A.切合主題,符合考情。

  B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完全匹配,從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和文化自信這幾個方面進行表述,表述具體正確。

  C.字體工整、卷面整潔。表述清楚,書面表達合理,符合題目要求,體現新課程理念。

  D.教學目標中不能出現“使”“讓”。

  (2)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借助圖畫,熟字記憶新字,認識“灘艘,軍、艦、帆、”等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新詞,會規范,端正、整潔地書寫“孔、橋”2個生

  過程與方法:通過老師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全體學生齊聲遺等方法,達到能夠能正確,流利地背通課文的目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感受場景展示的美麗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數量詞的不同表達。

  (3)一、問題導入

  同學們,大家喜歡旅游嗎?那你們去過那些地方呢?今天老師和大家要去幾個很美的地方,大家想不想去呀?那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聽老師讀課文,接著學生自己朗讀課文,畫出帶有生字的詞。同桌兩個互相討論。

  三、細讀課文,自主識字

  (一)觀察情境圖,學習第四小節

  先來看看要做哪些準備吧?出示圖:你看到了什么?

  2、學生說看到的事物,出示:隊焦、銅號,紅領巾,歡笑,隨文認“隊、銅、號”

  3、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事物加上合適的數量詞,創設情境,多種形式讀課文

  (二)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1多種形式認讀生字情況。

  2、摘蘋果游戲,開火車鞏固生字。

  (三)在讀文中,感受場景展示的美麗景色,了解不同事物數量詞的不同表達。

  1、出示海邊景色圖,問:你看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按從上到下,由近到遠的順序,把觀察到的事物加上合適的量詞,創設情境,多種形式讀課文。

  2出示圖片,你看到了什么?

  (過渡:圓,前面是什么呀,到處一片翠綠鮮紅。

  ①創設情境,多種形式讀課文。

  ②出示詞語,引導學生說出不同的量詞。一()魚塘 -()稻田

  3、我們到了最后一站,看看有哪些美景?(四)齊讀課文,再現課文美景。

  四、指導寫字

  1憑借田字格觀察生字,引導學生觀察本課左右結構的字,交流書寫注意事項。

  2、教師范寫孔和橋,學生書空后練寫,教師逛視。

  3、寫字評價反饋,總結

  五、總結課文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

  這樣的總結,既讓學生回顧了所學的生字又了解不同事物數量詞的不同表達,教給了學生按一定的順序觀察圖同的方法,注重了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為下一課時學生細讀課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7.數學與科學

  小數與乘整數數學思維和包含的運算規律,根據教學目標,針對重點,難點設計教學活動并簡要說明理由。

  【參考答案】

  (1)上述材料體現了轉換思想方法。運算規律如下:小數乘整數的運算規律:先將小數點去掉,再按整數乘整數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后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再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當位數不夠時,要添“0”補足。

  (2)]知識與技能目標:通過學習,學生理解并掌抑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探究學習,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轉化的思思是學習新知識的工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學習數學帶來的成就感,體會小數乘整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3)教學活動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例題的場景圖,芳芳一家去商店買東西,提問:從圖中你能知道什么?

  2、引導:根據圖中的信息,買三個水杯多少錢?你會列式嗎?"3.2x3"是求幾個3.2相加的和?這個乘法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習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有一個因數是小數)

  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設計理由】把學生代入到生活情境之中,引出本節課的知識內容。這樣的設計恰當,科學,能充分的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燃起學生的智慧火花。

  二、講授新課

  1、啟發:你能用以前學過的知識算出"32x3”的得數嗎?先想一想,再算一算,學生各自思考、計算,師巡視,了解學生用什么方法。

  2交流:誰先來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算出的結果是多少?

  學生回答可以采用加法,教師點評后繼續提問:誰還用不同的計算方法?

  先猜想可以轉化成整數乘整數,后動筆驗證,再小結。

  3、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提問:誰能用豎式說說用豎式計算"32x3"的過程?指出:3.2x3也可以用來法豎式計算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并總結小數乘整數的算源是先將小數點去掉,再按整數乘整數的法則進行計算,最后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再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

  位 點上小數點

  【設計理由】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自主發現,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小組之間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教師通過多媒體、板書,口述等形式展示有關本課知識點的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目,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井作答,可以找學生代表在黑板上進行板演。完成后致須進行評價。

  【設計理由】通過對所學小數乘整數多層次的練習鞏固小數乘整數的運算方法。

  四、課堂小結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暢談本節課的收獲,針對學生的回答,采用多種方式進行評價并總結。

  【設計理由】對所學小數乘整數知識進行總結,將知識系統化,提出應注意的知識點,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小數乘整數的意義。

  五、作業布置

  學生完成課后剩余練習題或者教師自主設計一道能用本節課所學知識解決的生活實際問題。

  【設計理由】對本節課知識進行再鞏因,再認識。

  28.英語

  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參考答案】

  (1)1.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興趣是學生積極認知事物和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傾向。小學生對枯燥的英語學習缺乏興趣。即使是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也往往滿足于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的句型,滿足于考試取得好成績,真正把英語學習變成樂彈,主動積極去掌的少,蘋語故事的學習可以突破知識的局限,激發學生學習興唐,活躍課堂氛圍。

  2.形成健康人格,培養合作精神,故事表演需要孩子動腦動口,耳聽目視,手腳井用,穿插跳,唱,說等多種活動形式,非常符合孩子好動愛玩的生理心理特點。對于性格內向的學生,英語課上他們總是喜歡保持沉默,開口說英語比讓他們說漢語困難得多,對老師提的問題也會因為心理緊張而回答地不流旸,對英語學習自信心不足,長此以往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而故事夷演所營造出的輕松愉快的我圍會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有助于克服學生緊張心理,讓學生大膽開口說英語,培養學生自信心,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學生可以讀懂狐貍吃葡萄的故事,學生可以學會單詞graperipesour。

  能力目標:通過課堂活動,學生能夠提高閱讀能力獲得閱讀技巧。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學生體會到團結合作的樂趣,.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3)一.導入環節

  教師播放學過的歌曲"Five little monkeys 讓

  學生服隨聲音說唱,接著出示關于動物的照片,問學生如何用英語表達,自然討灣到本節說的學習。

  老師:Classplease look at these Dictures and tell me how to say them in English.學生:dogcatelephant,ant,fox..

  老師:Doyou want to know astoryabouta fox?Let5start ourtodayslesson設計理由:

  通過活潑的歌曲,活躍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呈現圖片,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能夠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到教學活動之中。

  二.故事理解環節

  1.泛讀

  請學生速讀課文,概括故事大意:

  通過圖片,簡筆畫講解重點單詞graperipesour并進行相關練習:

  2.精讀

  請學生再次讀課文,完成相關任務:提問回答任務: Why the fox wants to look for the food? Why the fox cant reach the arapes?

  3.跟讀

  跟隨錄音,進行朗讀,注意語音、語調,

  設計理由,通過過證和精論培養學生的同讀能力。

  29.音樂

  【參考答案】

  (1)《豬雪尋梅》采用四二拍的節拍,D自然大調的調式,描繪了青少年學生騎著毛驢,隨著冬雪去欣賞梅花綻放的情景,歌曲以輕快活潑的曲調既表現出人們能雪賞梅的興致,也贊美了梅花不畏冬雪,做然綻放的精神,詞由井茂,朗朗上口。

  (2)①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歌曲,學生能夠體會冬天帶來的歡樂,以樂觀的精神對待生活、對待自然。

  ②過程與方法:通過聆聽、演唱、合作的方法,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增強學生的合作能力。

  ③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習歌曲,學生能夠認識附點四分音符,以及帶感情演唱歌曲。

  (3)導入:同學們,有這樣一個讀書郎,在大告過后,騎著毛驢伴隨叮當作響的鈴聲,悠然自得的經過白雪覆蓋的小橋,去尋找怒放的梅花,一縷樓梅香撲鼻而來,他忍不住摘下幾枝梅花,帶回書房陪伴他讀書,強琴,大家想不想知道這是那首前里描給的畫面呢?大家都想知道啊,那就跟老師一起走進今天的微曲在語雪尋梅力,感受歡自的妹力。

  【設計理由】采用情景導入的形式,使學生對新教學內容產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渲染課堂氣氛,創設情景,從而明確本次的教學目標。

  30.體育

  【參考答案】

  (1)動作要點:支撐腳腳尖正對球,接球膚提腰外展,腳內側接球后迅速后撤。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足球項目基礎知識,基本掌握腳內側接地滾球技術動作。

  過程與方法:通過練習,使生掌握腳底接地滾球中正確接球部位,發展學生快速起跑能力與反應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游戲,培養學生團結合作,勇于拼搏的精神品質。

  (3)教學環節

  導入:通過足球明星--梅西,引出本節課課題。設計理由:通過明星導入方式,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新授:示范:側面示范

  講解動作要領:支撐腳腳尖正對來球,膝關節微屈,接球腿提膝稍外展,腳尖微翹,腳掌與地面平行,使腳內側正對來球;當球滾到體前時,接球腳自然伸出迎球,觸球的一剝那接球腳順勢后撤,以緩沖來球力量,將球接在腳下。

  【設計理由】通過側面示范使學生建立動作表象概念。運用語言法詳細講解動作要領,使學生深入了解動作原理及動作要點。

  練習:1.無球模仿練習:引導學生一令一動做出迎球、后撤接球動作,教師巡回指導,糾錯。

  2.對墻踢球:每人持球對墻踢球,體會觸球撤引得緩沖動作。

  3.分組練習,兩人一組,一人拋球,一人接球。學生之間相互指導,相互糾錯。

  【設計理由】練習環節采用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徒手模仿動作,建立動作概念,初步掌握動作基本要領;對墻踢球可掌握觸球位置及緩沖動作。分組練習,相互糾錯,可增加學生之間友誼,共同進步。

  4.鞏固:搶球游戲:全班分成四組,每組同學圍城一個圓圈,一人在圈內搶截球,圈外同學進行地滾球傳接,如被圈內同學搶截成功,該同學自動轉換為圈內搶截球同學,依次類推。

  【設計理由】通過游戲鞏固動作,運用實踐,使學生完整掌握腳內側接地滾球動作。

  31.美術

  【參考答案】

  (1)雕塑,指為美化環境或用于紀念意義而雕刻塑造、具有一定寓意、象征或象形的觀賞物和紀念物。雕塑是造型藝術的一種,一般是用鑿子或其他工具將木石、金屬或其他材料雕刻塑造成一定形象。雕塑按表現形式分圓雕、浮雕和透雕三種:

  圓雕是指非壓縮,可多方位、多角度欣賞的三維立體雕塑;

  浮雕是繪畫與雕塑相結合的產物,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并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

  透雕是去掉了底板的浮雕,在浮雕的基礎上,鏤空其背景部分,使負空間與正空間的輪廓線有一種相互轉換的節奏。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生通過了解泥板塑造人物的特點,掌握塑造塑造不同動態人物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學習、合作討論、教師演示及實踐練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及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體驗泥塑的樂趣。

  (3)新授:環節一:欣賞體會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生活中常見的標志圖片,學生對作品進行自主觀察,并思考標志設計的種類及特點?教師對標志設計的相關知識背景進行講解。

  【設計理由】內容簡單,學生可以自主解決。啟發性教學加上直觀圖片,激發學生積極性。

  環節二·合作探究

  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學生合作探究標志的組成以及表現形式,進行討論與交流。

  【設計理由】循序漸進,借助集體的力量分析和討論問題。鍛煉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節三:教師引導示范

  1.教師簡單示范標志設計的過程并進行講解,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2.實踐練習:學生進行主題性標志設計的創作,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理由】教師直觀示范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技巧:學生實練習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教師巡視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做到因材施救。

  環節四:展示評價

  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自我評價,總結學到了哪些,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

  學生之間進行互相評價,彼此取長補短:教師進行師評。

  【設計理由】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學會客觀公正看待自己和他人,樹立自信。通過教師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標志設計的知識.

  2022上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提出生活教育理論,主張“教學做合一”的教育家是( )。

  A.陶行知

  B.晏陽初

  C.梁漱溟

  D.蔡元培

  【答案】A。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論的核心為生活教育理論。主要觀點:①“生活即教育”。這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②社會即學校。社會是大眾唯一的學校,生活是大眾唯一的教育。③“教學做合一”。“做”是核心,主張在做上教,在做上學。“教學做”是一件事。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

  2.認為教育起源于動物的本能活動,不僅在脊椎動物中存在教育,甚至在非脊椎動物中也存在教育。這種觀點被稱為( )。

  A.神話起源論

  B.心理起源論

  C.生物起源論

  D.勞動起源論

  【答案】C。生物起源說認為教育活動不僅存在于人類社會之中,而且存在于人類社會之外,甚至存在于動物界;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的本能,是種族發展的本能需要。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3.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規定,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 )。

  ①小學生發展知識;②學科知識;③教育教學知識;④通識性知識;⑤實踐性知識。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答案】B。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規定,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小學生發展知識;學科知識;教育教學知識;通識性知識。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

  【解析】《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規定,小學教師的專業知識包括:小學生發展知識;學科知識;教育教學知識;通識性知識。故本題選B。

  4.毛澤東在《體育研究》一文中指出:“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于體育之自覺不可。”這句話強調學校體育應注重( )。

  A.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觀念

  B.增強學生體質

  C.培養學生自我鍛煉的能力與習慣

  D.發展學生的體育特長

  【答案】C。

  【解析】題干意為:想要得到體育的效果,不是動用主觀力量,非要促進他們對體育的自覺性不可。假若自覺了,那么體育的作用,可以不用說而自己就能知道,命途順達志向高遠的效果,也會不去尋求而自己得到了。說明體育要培養學生對體育的自覺性,即自我鍛煉的能力,非體育觀念,故選C。

  5.少先隊的隊禮是右手五指并攏,高舉頭上,其含義是( )

  A.黨的利益高于一切

  B.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

  C.少先隊的利益高于一切

  D.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答案】D。行隊禮要右手五指并攏,高舉頭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

  【解析】行少先隊隊禮要右手五指并攏高舉頭上,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故選D。

  6.馬卡連柯總結了集體教育、勞動教育和紀律教育的實踐經驗,提出了( )。

  A.執行統一原則

  B.因材施教原則

  C.平行影響原則

  D.教育一致性原則

  【答案】C。馬卡連柯提出,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這一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組織和教育學生集體,并依靠集體教育每個學生,同時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來促進集體的形成和發展,從而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原則是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成功教育經驗的總結。馬卡連柯指出,教師要影響個別學生,首先要去影響這個學生所在的集體,然后通過集體和教師一道去影響這個學生,便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這就是著名的“平行教育原則”。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7.當灰塵、飛蟲等進入孩子的眼睛時,不宜采用的措施是( )。

  A.用手揉

  B.用生理鹽水沖洗

  C.用清水沖洗

  D.用棉簽去除異物

  【答案】A

  【解析】一旦異物進入眼內,可讓孩子輕輕閉上眼睛,切不可以搓揉眼睛以免損傷角膜。故本題選A。

  8.小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長方形面積=長×寬”這一公式。這種學習屬于( )。

  A.信號學習

  B.連鎖

  C.概念

  D.命題

  【答案】D

  【解析】命題學習指學習由若干概念組成的句子的復合意義,即學習若干概念之間的關系。通過對長,寬,面積概念的理解,學習由幾個概念組成的命題“長方形面積=長×寬”,屬于命題學習。故本題選D。

  9.個體早期發展階段存在著關鍵期,表明兒童的身心發展具有( )。

  A.差異性

  B.不平衡性

  C.穩定性

  D.順序性

  【答案】B

  【解析】不平衡性給我們的啟示是抓關鍵期。

  10.小學生思維發展的基本特點是( )。

  A.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邏輯思維均衡發展

  B.完全擺脫具體形象思維

  C.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D.抽象邏輯思維是思維的過渡

  【答案】C

  【解析】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是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

  11.小文的學習成績不好,但喜歡在同學面前炫耀自己的限量版運動鞋或其他高檔物品,看到有同學投來羨慕的目光,感到十分滿足,小文的心理防御方式是( )

  A.升華

  B.轉移

  C.補償

  D.推行

  【答案】C。

  【解析】補償是指個人有缺陷不能達到某種目標時,有意識地采取其他能夠獲取成功的活動來代償某種能力缺陷而彌補因失敗造成的自卑感。補償分為消極性補償和積極性補償。例如,有的學生成績不好,但是她跟其他學生說我家里很有錢等來彌補,屬于消極補償。故C項正確。

  12.下列詞語中,體現注意品質廣度特征的是( )。

  A.一目十行

  B.一心二用

  C.目不轉睛

  D.心猿意馬

  【答案】A

  【解析】注意的廣度是指同一時間所關注的同類事物的數量,A選項正確。

  13.教師在選擇和組織內容時,首先要保證教學內容具有( )。

  A.科學性與思想性

  B.生活性與情境性

  C.條理性與邏輯性

  D.專業性與學術性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教學內容應貫徹的原則,其中包含:科學性與思想性相統一的原則;強調內容的基礎性與適用性的原則;知識的內在邏輯與教學法要求相統一的原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的原則。其中首先要保證教學內容具有科學性與思想性。故正確答案為A。

  14.《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所列舉的教學活動中通常被合稱為“三字一話”的是( )。

  A.鉛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普通話

  B.鋼筆字、毛筆字、電腦打字、普通話

  C.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普通話

  D.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地方話

  【答案】C

  【解析】國家要求教師掌握的教學基本功是鋼筆字、毛筆字、粉筆字、普通話。故本題的正確答案為C。

  15.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教師制定的感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的教學目標屬于( )。

  A.結果性目標

  B.體驗性目標

  C.表現性目標

  D.知識性目標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完整性的課程目標,感受山水之美,體會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是體驗的表現,所以是體驗性目標,故正確答案為B。

  16.有教師提出,小學數學教師要跳出數學看數學,要上有文化味道的數學課,這一觀點符合的教學規律是( )。

  A.教育學的辯證統一

  B.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結合

  C.掌握知識與提高能力相統一

  D.掌握知識與提高思想覺悟相統一

  【答案】D

  【解析】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認為,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和提高思想品德修養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題干中,認為小學數學要跳出數學看數學,要上有文化味道的數學課,表明除了學習數學,還要滲透德育。故選D。

  17.為了認識蠶的生長過程,李老師指導學生飼養蠶寶寶,觀察“卵--幼蟲--蛹--蛾”的變化,這種教學方法是( )。

  A.談論法

  B.實驗法

  C.練習法

  D.演示法

  【答案】B

  【解析】實驗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一定的儀器和設備,在一定條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現象產生變化,進行觀察和分析,以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方法。題干中李老師指導學生飼養蠶寶寶,觀察“卵——幼蟲——蛹——蛾”的變化就屬于實驗法。

  18.從課程類型來說教室里的圖畫、標語及黑板報屬于( )。

  A.學科課程

  B.活動課程

  C.顯性課程

  D.隱性課程

  【答案】D

  【解析】隱性課程又叫“非正規課程”、潛在課程、隱蔽課程”。隱性課程主要通過感染、暗示、同化、激勵和心理調適等多種功能改變著學生的情緒與情感、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室里的圖畫、標語、黑板報都是在潛移默化的像學生們傳遞知識、行為規范等。

  19.根據古德萊德的觀點,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屬于( )。

  A.理想的課程

  B.正式的課程

  C.運作的課程

  D.經驗的課程

  【答案】B

  【解析】正式的課程包含有課程計劃、課程標準與教材等相關內容。與理想的課程相比,正式的課程在內容上并沒有作多少修改,只是獲得了官方的批準、認可與推廣實施而已。正式的課程只是理想的課程中的那些被官方認可與授權的部分。由教育行政部門規定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屬于正式的課程。

  20.在小學階段提倡運用“檔案袋評價”屬于( )。

  A.量化評價

  B.質性評價

  C.絕對評價

  D.相對評價

  【答案】B

  【解析】質性評價主要是在描述的基礎上進行評判,通常表現為書面的“鑒定”或“評語”。一般來講,書面的評語通常比簡單的分數或等級更清晰地傳達出被評價者的優點與缺點,但這種評價方法不夠精確,且主觀性較強。在小學階段提倡運用的“檔案袋評價”屬于質性評價。

  二、簡答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21.簡述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階段理論。

  【參考答案】

  加里培林的心智技能形成五階段理論:

  ①活動定向階段(準備階段),即領會活動任務的階段。

  ②物質活動或物質化活動階段,即借助實物或模象(示意圖、模型、標本等)進行的活動。

  ③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借助出聲的外部言語進行的活動。

  ④無聲的外部言語活動階段,是出聲的言語活動向內部言語活動轉化的開始,是不出聲的外部言語活動。

  ⑤內部言語活動階段,是簡縮和自動化的內部言語活動。

  22.簡述學校開展美育的途徑。

  【參考答案】

  開展美育的途徑包括:

  (1)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文化藝術活動進行美育。

  ①通過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教學進行美育;

  ②通過藝術學科教學和課外文藝活動進行美育。

  (2)通過大自然進行美育。

  (3)通過日常生活進行美育。

  ①利用家庭環境進行美育;

  ②組織學生參加美化學校環境的活動;

  ③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美。

  23.簡述開展教育實驗的關鍵環節。

  【參考答案】

  (1)變量。包括實驗變量、反應變量(因變量人)、無關變量(干擾變量)

  (2)事前測驗與事后測驗。

  (3)實驗組和控制組

  三、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20分,共40分)

  24.材料:

  三(1)班小玉同學新買的《新華字典》不見了,她曾在這本字典的背面寫了一個“玉”字,班主任沈老師讓小玉先不要聲張,到教室對同學們誰:“前兩天老師請每位同學都買了一本字典,現在請大家把自己的字典拿出來讓老師看一下。”沈老師在檢查時發現小葉滿面通紅,她的字典背面有個“壁”字,像是在“玉”字上面蓋的。沈老師遲疑了一下,繼續檢查其他學生的字典。

  事后,沈老師了解到小葉家生活非常困難,母親臥病在床,對她來說,購買一本字典是個不小的負擔。沈老師就自己買了一本字典,并在背面精心地描摹了一個“玉”字,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把字典交給了小玉,然后對她說,“你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學撿到了。”小葉聽到后,紅著臉底下了頭。

  問題∶

  (1)結合材料,從德育的角度評析老師的行為。(10分)

  (2)作為一名小學教師,處理類似問題應遵循哪些原則?(10分)

  【參考答案】

  沈老師的做法遵循了以下德育規律和德育原則,值得我們學習。

  ①德育過程是具有多種開端的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與提高過程。學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個心理因素構成。德育具有多種開端,教育者可根據學生品德發展的具體情況,或從導之以行開始,或從動之以情開始,或從鍛煉品德意志開始,最后達到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諧發展的目的。材料中,沈老師自己給小玉買了字典,引發了小葉羞愧心理,從道德情感入手對小葉進行了教育,遵循了這一規律。

  ②德育過程是一個促進學生思想內部矛盾斗爭的發展過程,是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過程。在德育過程中,學生思想內部的矛盾斗爭,實質上是對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綜合過程。學生不斷做出反應,斗爭的過程也就是學生品德不斷發展的過程。 教育者應當自覺利用矛盾運動的規律,促進學生思想矛盾向社會需要的方向轉化。材料中,沈老師在發現小葉的情況時,沒有當眾批評她,遵循了這一規律。

  ③因材施教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個性差異以及品德發展現狀,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材料中,沈老師從小葉的實際情況入手對小葉進行教育,體現了因材施教原則。

  ④沈老師的行為采用了情感陶治法。材料中的沈老師用真誠的愛去感化學生,讓其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2)班級突發事件處理的原則

  ①教育性原則。教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要以讓學生受教育,促進每個學長的成長為目的。教師要本著教育從嚴處理從寬、化解矛盾、教育全班的精神,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并對方方面面的原因進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斷,盡量做到公正、公平,才能夠使學生真正受到教育,達到“懲前瑟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②客觀性原則。教師在處理問題時,要避免“定勢思維”的影響,充分調查,了解事實的真相,公平公正地分析和處理問題,客觀地對待每-一個學生,避免因為自己的主觀隨意導致理問題不公,不能偏心,不能以老眼光看著以勢壓人,那樣只會降低教師在學生心中的威信,從而影響學生的成長和發展,使其越錯越遠。

  ③有效性原則。教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要講究效果。教師處理突發事件一定要考慮自己的方法和措施的效果如何,要用“育人”的態度去看事件,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學生,無論什么事都應持一分為二的觀點,既看到消極、不利的一面,又看到積極、有利的一面

  ④可接受原則。教師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要能使當事雙方對處理意見或結果心悅誠服地接受,處理不能強加于人,不能流于形式,要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接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積極加以改正。

  ⑤冷處理原則。教師在處理突發事件時,保持冷靜、公平、寬容的心態,處理事件就會順利得多。對于有些突發事件,教師不應急于表態,急于下結論,而應冷靜地觀察一段時間,待把問題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再去處理。但是“冷處理”不是不處理,也不是拖到不能再拖時再處理,而是先進行正常的活動,等活動結束后再處理。

  25.材料

  近年來,某小學為改革過于依賴紙筆測試的學業評價方式,在低年級實施基于繪本場景的表現性評價,采用游戲化、項目化、綜合式評價方法,對學生各學科學習情況進行評價。由教師、家長志愿者、中高年級學生志愿者組成評價小組,根據每一位學生的表現評定等級。

  一年級表現性評價選定的繪本為《犟龜》,其主要內容為:烏龜陶陶響應遠方的邀請,啟程去參加獅王二十八世的婚禮。一路上歷經千辛萬苦,闖過了各種難關,最終他趕上的是獅王二十九世的結婚慶典。為考查學生的拼讀能力,教師設計了“幫助烏陶陶朗讀用拼音書寫的請柬”的任務。為考查學生的音樂表演能力,要求學生為“獅王” 唱一首歌,并配以表情和動作。接著,學生小組合作,用事先準備好的橡皮泥捏一頂王冠,作為獻給“獅王”的禮物,這一任務不僅考查學生的造型能力,還考查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合作能力等。

  實施表現性評價后,學生們都把期末評價當成期末慶典,從學期初就開始期待,這個學期的學習狀態與以往大不相同,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問題:

  (1)結合材料,對實踐表現的方式進行評價。(10分)

  (2)這樣的評價有怎樣的功能?(10分)

  【參考答案】

  (1)該校的行為符合新課程改革倡導的教堂評價理念的要求,具體表現如下:

  ①評價的根本目的在于促進發展。材料中,該小學對學生實施表現性評價、使得學生的學習狀態與以往大不相同促進了學生的發展。

  ②注重與課程功能的轉變相適應。材料中,教師通過設計寫請柬的任務,促進了學生各個方面的發展,不僅培養學生創造能力,還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等,這是對新課改課程功能三維目標注重的體現。

  ③體現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評價發展的趨勢。材料中,通過《繪本》的教學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了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

  ④評價內容綜合化重視知識以外的綜合素質的發展,尤其是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材料中,對學生實施表現性評價,注重了對學生創新、探究、合作與實踐等能力的發展。

  ⑤評價主體多元化要求建立學生、教師、家長、管理者、社區和專家等共同參與、交互作用的評價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被評價者的發展。材料中,學生的評價由教師、家長志愿者、中高年級學生志愿者組成評價小組,根據每一位學生的表現評定等級。正是體現了教學主體多元化。

  (2)在該校實施的表現性評價中,教學評價起到了如下功能:

  ①教學評價的導向功能,主要是指教學評價可以對實際的教育活動有定向引導的功能,能引導評價對象趨向于理想的目標。材料中,在教學評價的引導下,使教學活動往著預定的方向發展,學生的發展越來越全面。

  ②教學評價的激勵功能是指合理有效地運用教學評價,能夠激發和維持評價對象的內在動力,調動被評價者的內部潛力,提高其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教育管理的目的。材料中,學校的教學評價使得學生越來越活躍,對于課程也有極大的熱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四、教學設計題(本大題1小題,40分)

  本大題有6小題,任選1小題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題計分。考生可按照所學專業方向,選擇作答。26題為中文與社會,27題為數學與科學,28題為英語,29題為音樂,30題為體育,31題為美術。

  26.蜘蛛開店: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網上守著小飛蟲落在上面,好寂寞,好無聊啊!問題: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分析文本的寫作特點(寫作特點)。(8分)

  (2)若指導二年級小學生學習,本文就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根據蜘蛛開店“賣口罩”的內容設計教學設計片段,并說明設計理由(22分)

  【參考答案】

  (1)《蜘蛛開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借助趣味性的童話語言以及結構反復的寫作手法,向我們展示了蜘蛛開三次店都遇到了大困難,從而讓學生明白;做任何事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它總會遇到困難。讓學生學會迎難而上,而不是像蜘蛛那樣一味地退縮,相信只要堅持了,總有一天會成功。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初讀課文,會認“店、蹲、寂、寞”等16個生字,會寫“店、決、定”等9個生字,會寫“飛蟲、決定、商店、木屋、圍巾、星期”等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學習課文的字、詞、句,讓學生了解蜘蛛開了三次店:口罩店、圍巾店、襪子店,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的事情并非都是一帆風順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培養學生迎難而上、不退縮的美好品質。

  (2)教學設計

  學習第2至4自然段——口罩編織店

  1.課件出示:蜘蛛決定開一家商店。

  (1)指名讀句子。

  (2)提問:“決定”是什么意思?從“決定”這個詞中體會到什么?

  (“決定”就是想好了,拿定了主意。看來蜘蛛是下決心要開這個商店了。)

  (3)引導:蜘蛛決心開一家商店。誰能用肯定的語氣讀讀這句話。

  2.過渡:好寂寞、好無聊的蜘蛛決定開店了,它會賣什么呢?

  3.探究矛盾點“很簡單”和“好難織”。

  (1)課件出示兩句話:

  賣什么呢?就賣口罩吧,因為口罩織起來很簡單。

  顧客來了,是一只河馬。河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難織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終于織完了。

  (2)女生讀一句,男生讀一句。

  (3)討論:為什么先前說“口罩織起來很簡單”,后來卻說“口罩好難織”?這不是前后矛盾嗎?

  (這兩句話一對比,從中體會到蜘蛛開編織店選擇織什么東西想法很簡單,沒有考慮到會遇到怎樣的顧客,會有什么困難。具體地說就是蜘蛛自己擅長編織,覺得開口罩編織店是很簡單的事。沒想到來的顧客是河馬,這里說“好難織啊”主要是指幫大嘴巴的河馬織口罩花工夫費時間。)

  (4)體會給大嘴巴河馬織口罩的難處和心情。

  ①課件出示:顧客來了,是一只河馬。河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難織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終于織完了。

  ②指名讀句子,并相機出示河馬嘴巴圖片。

  預設1:學生讀好關鍵詞“那么大”,從這強烈的語氣中更感受到河馬嘴巴大得驚人,

  預設2:學生讀好關鍵詞“一整天”“功夫”“功夫”,感受口罩“好難織”。

  ③課件出示:顧客來了,( )是一只河馬。

  在括號里加一個詞語,更好地表達河馬此時此刻的心情。(可以填寫“竟然”“沒想到”等,表現蜘蛛意外、吃驚的心情。)

  ④討論:蜘蛛為什么會這樣意外呢?

  (蜘蛛開口罩編織店,覺得這事很簡單,完全沒想到遇到第一個顧客就會是嘴巴最大的河馬。)

  ⑤齊讀第4自然段。

  4.交流:蜘蛛用一整天的工夫織完河馬的口罩,太辛苦了,賣出了好價錢嗎?小木屋外面掛了一張招牌,上面寫著:“口罩編織店,每位顧客只需付一元錢。”

  (1)課件出示:口罩編織店,每位顧客只需付一元錢。

  (2)學生談看到這個招牌的體會。

  (預設:蜘蛛想法太簡單了,不計口罩大小和所需的工夫,都只能收一元錢。)

  5.指名講述“買口罩”部分的故事。

  6.想象:如果你是蜘蛛,經歷了這些,你會想什么?

  預設1:哎,一開店就遇到大嘴巴的河馬,織個口罩花了一整天時間,真倒霉。

  預設2:口罩那么難織,還是換個編織店吧,織別的東西吧。

  【設計意圖】通過初讀課文,了解故事大意,簡單講述故事,再精讀課文深入體會情節,完整講述故事。一步一步指導學生完成講述故事,提高學生在設疑中主動探求故事的興趣和欲望。

  (3)童話故事有一波三折寫作手法。什么是一波三折呢?一波就是以一件事情為線索,折就是指事情中的意外的變化,三折就是指三次意外變化。比如《蜘蛛開店》這篇童話以蜘蛛開店為線索,寫了三個波折。

  27.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認真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什么是符號意識?(4分)在數學教學中,如何發展小學生的符號意識?(4分)

  (2)若指導五年級小學生學習上述內容,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新授環節的教學活動并說明理由。(22分)

  【參考答案】

  (1)符號意識主要是指能夠理解并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建立符號意識有助于學生理解符號的使用是數學表達和進行數學思考的重要形式。

  創設具體的情境,聯系身邊的事情,幫助學生去認識與理解符號,要盡可能在實際問題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符號以及表達式、關系式意義,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展學生的符號意識。在教學中對符號演算的處理應盡量避免讓學生機械地練習與記憶,而應增加實際背景、探索過程、幾何解釋等,以幫助學生理解。如果學生能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和變化規律,并用符號來表示,說明學生超越了具體實際問題的情景,找出了存在于某一問題中的共性和挖普遍性,把認識和推理提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借助生活中的實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現實世界數量關系的過程中,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滲透歸納猜想、數形結合等數學思想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合作學習及相互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3)教學設計

  一、用字母表示特定的數

  師:同學們去過大雁塔嗎?知道關于它的歷史嗎?那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這里的D表示什么?(大雁塔) H表示什么?(西安市)

  師: D和H都是字母。(板書--字母)

  師:在生活中還有沒有用字母表示的例子?(學生自由發言)

  師:來我們看一看。(KFC CCTV )

  師:同學們有沒有玩過撲克牌?生:玩過。

  師:撲克牌里有沒有字母?生:有

  師:我們來看一下,這里的J表示(11) , Q表示(12),K表示(13) A表示(1或24) 并及時板書。

  師:看來字母很神奇,有時可以表示名稱,有時可以表示計量單位,有時可以表示數。今天節課我們就來一起研究《用字母表示數》。(補充板書)

  二、用字母表示變化的數

  1.兒歌激趣,初步建構。

  師:同學們,有一首特別有趣的兒歌叫“數青蛙”, 你們會說嗎?

  1只青蛙1張嘴,

  2只青蛙2張嘴,

  3只青蛙3張嘴,……

  男女對唱,師做暫停手勢,問:能唱完嗎?生:唱不完。

  師:那你能用一句簡潔的話表示這首 兒歌嗎? (生交流匯報并展示學生表示方法)

  師:你覺得那種方法比較合理?在這首兒歌中,n分別表示那些數字?

  師:青蛙的只數和嘴的張數相同,都用n來表示。

  小結:在同一個算式中,相同的字母表示相同的數。

  2.提出問題,感悟新知。

  (1)通過這個圖,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2)引導學生說出:當淘氣1歲時,媽媽1+26歲;當淘氣2歲時,媽媽2+26歲;當淘氣3歲時,媽媽3+26歲……

  (3)當淘氣10歲時,媽媽多少歲呢?算式是什么?誰能像這樣接著往下說?(請3個學生繼續說)

  (4)如果淘氣的年齡為a歲,那媽媽得年齡是多少歲呢??(板書: a+26歲)

  (5)你是怎么理解這個式子的? (引導學生說出: 媽媽比淘氣大26歲是永遠不變的,如果用字母

  a表示淘氣的歲數,媽媽的歲數就是a+26歲。)

  (6)來,一起讀一讀。同學們看這個含有字母的加法式子(指著黑板上的a+26) ,從這個式子,你們能知道些什么呢? (請學生任意說說意思。大家說得有點意思,對,這個式子表示出了淘氣和媽媽之間的年齡關系。)

  (7)淘氣的年齡是在不斷變化的,媽媽的年齡也隨著變化。而a+ 26表示的關系卻是不變的。正如德國數學家開普勒說的一一(讀課件: 數學就是研究千變萬化中不變的關系)

  3.數數猜猜,發現規律

  (1) (課件:三角形)擺一個三角形用3根小棒, 擺2個三角形用幾根小棒?用什么算式表示?

  (3x2=6)擺3個三角形用幾根?自己寫算式。擺3個三角形呢? 4個呢?

  (2)還可以繼續擺下去,擺5個,擺6個,擺10個,擺50個,你能把算式寫下去嗎?

  (3)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生說)

  (4)三角形個數和小棒根數有什么關系? (引導 學生說出:小棒根數是三角形個數的3倍)

  師:在這一串式子里,有一個永遠不變的量是3; 1、2、3、4、5、....是另一個量,在變化。我們永遠寫不完,你可以用一個算式表示這個規律嗎?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a,a3)

  (5)你是怎么想的? (當三角形個數是a時,小棒根數是它的3倍,就是(ax3) 根。)

  (6)在這里,a可以表示哪些數? (生: 1、2、3、、.... )這個a只能表示整數,能表示小數嗎?

  (7)用字母表示的數有一定的范圍 ,我們要根據生活中的實際情況而定。

  三、聽故事《數學國王》,學習在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中,字母與字母之間,母與數字之間的簡寫方法。

  緊跟練習:

  1、填空題。

  2、判斷。

  四、拓展應用

  1、課件出示:快樂廣場

  師:看懂這幅圖的意思嗎?這里的x米、y米分別表示什么?

  生: x米表示生活館到音樂吧的距離。

  生: y米表示生活館到智薏屋的距離。

  師:從門口出發,你想去哪里,要走多少米的路程?

  課件出示:我想去(),從入口出發要走的路程是()米。

  生:我想去音樂吧,要走(50+x)米

  生:我想去生活館,要走50米

  生:我想去智慧屋,要走(50+y)米

  師:為什么這里的字母都不一樣?

  生:因為它們的路程不一樣

  師:哦,原來不一樣的路程,也就是說不-樣的數要用不-樣的字母來表示。

  生活館(討論n只手有()手指頭。)

  智慧屋(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周長和面積公式、長方形面積公式)

  4、音樂吧(繼續兒歌)

  你還能接著說下去嗎? 10只青蛙呢? a只青蛙呢?讓我們為全世界的青蛙編一句數學歌吧!

  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

  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

  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

  n只青蛙n張嘴,2n只眼睛4n條腿。

  小結:這里的字母n是什么意思呢?它表示青蛙只數。它不僅表示了數,而且表示了青蛙的只數n

  與它的嘴的張數n,眼睛的只數2n,以及腿的條數4n之間的數量關系。

  28.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認真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簡述四種常見的英語學習活動類型,并舉例說明。(8分)

  (2)如知道小學生學習文本,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一個拓展運用環節,讓學生匯報假期里的學習情況,并說明理由。(22 分)

  【參考答案】

  (1)常見的英語學習活動類型:

  歌謠活動:歌謠學語音、歌謠學語詞、歌謠學語句、歌謠學語法、歌謠學話題

  歌曲活動:歌曲學語音、歌曲學語詞、歌曲學語句、歌曲學語法、歌曲學話題

  故事活動:故事學語音、故事學語詞、故事學語句、故事學語法、故事學話題

  游戲活動:游戲學語音、游戲學語詞、游戲學語句、游戲學語法、游戲學話題

  (2)1.知識目標

  ①學生能夠認讀單詞和短語read,holiday,write a book;能夠掌握主要句型what did you do并熟練運用。

  ②學生能夠了解更多與過去發生的事情相關的內容。

  2.能力目標

  通過課堂活動,學生能夠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并能就熟悉的話題進行簡單交流。

  3.情感目標、

  學生能夠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

  (3)拓展訓練

  游戲:你演我說

  教師先介紹你演我說游戲的規則,學生分成兩個人一組,一個人看到老師出示的句子,并將它表演出來,另一個人用what did you do 提問并猜含義。猜對一個句子得一分,得分最多的組贏得勝利。

  設計理由:通過練習,學生能增強對句子的實際運用,并且在游戲過程中,增加英語學習的樂趣和同伴的協作能力。

  29.請認真閱讀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 簡要分析歌曲的特點(8分)

  (2) 如指導低年段小學生學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 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結合歌曲的學習,設計“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教學環節并說明理由。(22)

  【參考答案】

  (1)歌曲特點:《時間像小馬車》 是一首想象生動、活潑有趣、有一定教育意義的歌曲。曲調短小、流暢,并具有節奏性強特點。歌曲采用了有規律的節奏,多為四分、八分音符,形象地模仿了時鐘小馬車,噠噠走動的聲響。旋律多為級進,流暢上口,并采用了曲調的模進、節奏的重復,使歌曲的情緒歡快、活潑。歌詞簡單明了,寓意深刻,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懂得利用人生有限的時間多學本領,成為對祖國有用之才。

  (2)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學唱歌曲,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懂得去珍惜時間,做時間的小主人。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用活潑愉快的聲音演唱《時間像小馬車》。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探究、模仿,接龍等方式,體驗歌曲的漸強漸弱的變化,并展示出效果。

  (3)教學過程

  同學們,你們坐過馬車嗎?今天時光老人給我們帶來了一輛時間馬車,想帶領大家坐上這輛時間的小馬車走進我們的音樂世界。

  一、律動導入

  全體起立,(放原唱)跟老師一起坐上這輛時間的小馬車,出發吧!

  二、難點處理

  1.請坐,時光老人說同學們表現的真棒,同學們坐在小馬車上聽到了什么聲音?(小馬車噠噠噠噠跑的聲音)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小馬車是怎樣跑來的(播放小馬車由遠到近時圖像及聲音)?(小馬車由遠到近,聲音由小到大)

  2.我們能用什么樂器模仿小馬車噠噠噠噠跑的聲音?(雙響筒)雙響筒是打擊樂器,演奏時,左手持樂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擊竹筒兩側,會發出高低兩種聲音。你們聽一聽老師模仿的怎么樣(由弱到強)?(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隨老師一起讀: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3.小馬車的鈴鐺也鈴鈴作響,我們用手鈴來模仿一下,手鈴,演奏時左手握住鈴柄,右手握拳,敲擊左手的手腕,演奏出不同的節奏型。邊敲擊樂器邊讀: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向 前 跑,老師給他們配上了小音符,我們一起來唱一唱吧

  4.時間的小馬車帶著時光老人漸漸跑遠了,我們一起聽一聽,馬車跑遠的聲音,噠噠 噠噠 噠噠 噠噠

  5.同樣我們也給它加上小音符,一起唱一唱吧

  6.時間的小馬車變成了流動的音符,讓我們一起給它伴奏吧。(放范唱)

  7.時光老人夸獎我們伴奏的真棒,他問同學們能不能乘上小馬車一起演唱歌曲呢?

  三、學唱階段

  時光老人說你們歌詞還不會,怎么能演唱呢,讓我們一起按節奏讀一讀吧。

  放范唱,小聲跟唱,你的聲音不要讓你的同桌聽到哦,再放范唱,老師好像聽到了同學們坐在小馬車上那快樂的心情,能不能把這快樂的心情分享給你的同桌讓她聽到你的聲音。

  小馬車跑動的時候發出的聲音是干脆的,讓我們以干脆聲音來演唱第一樂句,(隨琴逐句教唱)第二樂句馬車由遠到近由弱到強一氣呵成,第三樂句唱的連貫些,第四樂句由近到遠由強到弱一氣呵成。

  隨琴完整演唱

  時光老人說我們唱的真不錯了,現在給大家分配一下任務各自為歌曲服務,樂器組,舞蹈組,歌唱組,時光老人說時間像小馬車一樣噠噠噠噠噠噠噠噠不停地跑動著,他想考考大家,時間還像什么?老師說時間像小火箭,跑的飛快,嗖嗖嗖嗖嗖嗖沖上天,我們一起把時間當做小火箭演唱一遍吧

  四、聽賞

  時光老人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件小禮物,靜靜的來聽一聽是什么?(鬧鐘)你來聽一聽鬧鐘走動的聲音(滴答滴答)時光老人說今天這只小鬧鐘可不是一般的小鬧鐘,它是只調皮的小鬧鐘,不僅會唱歌而且還會跳舞,你們來聽一聽它是怎樣唱歌的?

  師:我們一起來模仿一下小鬧鐘唱歌的樣子吧,誰聽出來是什么小樂器在模仿小鬧鐘滴答滴答走動的聲音?(木魚)我們用木魚為小鬧鐘伴奏吧。小鬧鐘說我不滿足唱歌了,我要給大家跳一支舞。小鬧鐘還是一刻不停的跳啊唱啊,你聽,它又唱起來了,這只調皮的小鬧鐘可是一個負責的小鬧鐘,它不忘了它的職責,該叫醒主人起床的時候它叮鈴鈴響起來了,你們聽小鬧鐘叮鈴鈴響了幾次?(八次)這只調皮的小鬧鐘啊把小主人叫醒后,又繼續唱著它的歌,仔細認真聽小鬧鐘最后發生了什么?(不小心滑了一跤)

  這首樂曲原來是由美國安德森老爺爺所做的一首樂曲,現在我們一起完整聆聽(邊唱邊律動)

  五、總結

  時光老人對大家今天的表現非常滿意,可是時光老人它一刻不停的往前走著,從不停歇,讓我們趕上時光老人的腳步,珍惜時間,好好學習,好下課。

  30.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助跑投擲壘球(以右手投擲為例)

  面對投擲方向,右手持球于頭的右前方;助跑幾步后,邁右腿的同時,身體向右轉。右臂靠近身體經下向后

  引球,左腿迅速向前一步;左腿用力蹬地,右腿迅速向前交叉。當右腳剛一落地,迅速蹬地、轉髖、挺胸、同時身體左轉,重心前移,左腿積極落地蹬伸,上體向前鞭打,右臂經肩上屈肘向前揮臂,將球快速投出。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寫出“助跑投擲壘球”的教學重點、難點。(8分)

  (2)如果指導水平三的學習練習,試擬定教學目標。(10分)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技術教學環節的步驟并說明理由。(22分)

  【參考答案】

  (1)教學重點:左腿用力蹬地,右腿迅速向前交叉。當右腳剛一落地,迅速蹬地、轉髖、挺胸、同時身體左轉,重心前移,左腿積極落地蹬伸,上體向前鞭打,右臂經肩上屈肘向前揮臂

  教學難點:動作流暢自然、協調

  (2)知識與技能:學生能描述出助跑投擲壘球動作要領,85%以上的同學能掌握這一動作技術。

  過程與方法:通過引導練習法,提升競技能力,發展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練習學生能夠培養體育學習興趣,養成勇敢頑強的良好品質。

  (3)一、導入

  教師活動:教師出示助跑投擲壘球動作掛圖,提問其動作分幾個技術環節?有什么技術要求?用自己的話來形容一下方法。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

  學生活動:學生觀察掛圖并回答老師的提問。

  設計意圖:通過圖片加提問的導入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思考能力,積極參與到體育課程當中來,為后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示范

  教師采用正面和側面示范,提示學生觀察老師的動作,并描繪出來。

  設計意圖:多角度示范能兼顧到多數學生,方便觀察與學習

  三、講解

  教師結合掛圖講解技術動作要領。

  設計意圖:利用掛圖講解技巧,便于學生記憶,加深學生對動作的理解。

  四、練習

  ①空手練投

  練習墊步,以空手擬投擲的動作。,練習時全部的動作放慢速度,以免受傷。

  ②分組進行練習,互相糾正對方在動作中出現的問題。

  設計理由:通過練習,不斷強化技術掌握,嘗試完整動作練習。

  31.請認真閱讀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請根據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務:

  (1)中國古建筑采用什么結構方式?在群體組合與布局上的特點是什么?

  (2)如指導高年段小學生學習,就此擬定教學目標。

  (3)依據擬定的教學目標設計“古建筑的審美感知與保護”內容的教學活動。

  【參考答案】

  (1)古代建筑以木構架為主,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布局特點:若干單個建筑物的群體組合;以木構架為主的結構方式;中軸對稱、方正嚴整的群體組合與布局

  (2)知識與技能:欣賞了解古建筑,正確認識古建筑的價值,整理本地區古建筑資料,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現古建筑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小組討論交流過程中,提高欣賞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

  (3)

  (一)導入

  圖片導入,教師展示古建筑圖片讓學生觀察,導出課題。

  (二)欣賞感知

  欣賞圖片:中國古代建筑欣賞——北京故宮、貴州地坪風雨橋、北京四合院、江南水鄉等。

  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并說出這些古建筑的名稱、地理位置,初步感受建筑風貌及藝術價值。

  (三)整理交流

  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古建筑資料或相關故事。

  談談自己對于親身游歷過的古建筑的認識、感想。

  欣賞課件中展示的家鄉古建筑,感受家鄉古建筑的藝術美。

  在欣賞過程中,細致觀察古建筑的造型特點、結構特點及裝飾色彩。

  (四)保護活動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古建筑的保護方法,并以多種形式展現:宣傳畫、手抄報、古建筑模型等。或嘗試撰寫簡單的調查報告。

  (五)展示賞評

  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展示、賞評保護古建筑的作品。

  (六)總結交流

  建筑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一旦毀壞就不可能復原,我們要重視對古建筑的保護,因為它們是古代文明幸存的見證,我們有責任將它們盡可能完整地保存下來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

  (七)拓展延伸

  欣賞古建筑模型圖片,探究其制作方法。

  與家人旅游時注意觀察古建筑,將本課的保護方法應用于實踐,愛護古建筑。

  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真題及答案 2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我國第一位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并出版《新教育大綱》的教育理論家是( )。

  A.楊賢江

  B.陶行知

  C.黃炎培

  D.李大釗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著作是楊賢江著《新教育大綱》。楊賢江是杰出的青年運動領導人,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家。

  2.1762年,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發表的系統闡述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理想國》

  B.《巨人傳》

  C.《太陽城》

  D.《愛彌兒》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

  A項,《理想國》是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公元前347年)創作的哲學對話體著作。全書主要論述了柏拉圖心中理想國的構建、治理和正義,主題是關于國家的管理。

  B項,《巨人傳》原名《高康大和龐大固埃》,共五卷,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小說家拉伯雷創作的多傳本長篇小說,是一部諷刺小說。

  C項,《太陽城》是意大利早期空想共產主義者康帕內拉創作的對話體游記,也是一部政治學著作。

  D項,《愛彌兒》是法國思想家盧梭創作的教育學著作,首次出版于1762年。該書是一本夾敘夾議的教育小說,系統闡述其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著作。

  3.有的人在逆境中奮起,有的人在逆境中消沉;有的人在順境中如魚得水;有的人在順境中卻虛度光陰。這種現象說明()。

  A.順境有利于人的發展

  B.環境好壞決定人的發展

  C.逆境有利于人的發展

  D.人對環境影響有能動性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人在接受環境影響和作用時,不是消極、被動的。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在改造環境的實踐中發展著自身。

  4.教師以自身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為研究對象,旨在改進教育實踐,而不在于理論構建的研究屬于( )。

  A.實驗研究

  B.行動研究

  C.調查研究

  D.個案研究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教育行動研究,亦稱“教師行動研究”,是指教師在現實教育教學情境中自主進行反思性探索,并以解決工作情境中特定的實際問題為主要目的,強調研究與活動一體化,使教師從工作過程中學習、思考、嘗試和解決問題。簡單來說就是以自身教學或所在學校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進行的研究。

  5.“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經濟,教育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杠桿”,這說明教育具有()。

  A.科學性

  B.階段性

  C.生產性

  D.獨立性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教育的生產性是指教育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是生產力,在現代社會中而且是最重要的生產力。而科學技術知識的傳播、繼承和發展要通過教育。教育不是簡單地傳授科學技術知識,而是擔負著創造新的科學技術知識的任務。高等學校已經成為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許多新的科學發現和新的技術發明都是在學校的實驗室里首先創造出來的。學校通過它的學生把這些新的科學技術知識迅速地、大面積地推廣開去,使潛在的生產力變為現實的生產力。題干中體現的是教育的生產性。

  6.“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發展的成熱機制”抓住發展的關鍵時期,不失時機的采取有效措施,卓有成效地促進學生發展,這反映了人的身心發展具有()。

  A.順序性

  B.穩定性

  C.不平衡性

  D.個別差異性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不平衡的,主要是指人的身心發展在同一方面的不同時期發展不均衡,在不同方面同一時期也不均衡。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師要把握其發展的關鍵期,不失時機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獲得最佳發展。或者說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意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采用鼓勵教育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發展。題干的表述反映了人身心發展具有不平衡性。

  7.《中華人民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施九年義務教育”,要求“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征()。

  A.強制性、普及性、免費性

  B.強制性、基礎性、普及性

  C.基礎性、普及性、免費性

  D.基礎性、強制性、免費性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征

  (1)強制性

  強制性又叫義務性。讓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是學校、家長和社會的義務。誰違反這個義務,誰就要受到法律的規范。家長不送學生上學,家長要承擔責任;學校不接受適齡兒童、少年上學,學校要承擔責任;政府不提供相應的條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規范。

  (2)普遍性

  在新法中,從始至終強調在全國范圍內實行統一的義務教育,這個統一包括要制定統一的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設置標準、教學標準、經費標準、建設標準、學生公用經費的標準等等。

  (3)免費性

  就是明確規定“不收學費、雜費”。義務教育是國家統一實施的所有適齡兒童、少年必須接受的教育,是國家必須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業。實施義務教育,不收學費、雜費。國家建立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保證義務教育制度實施。

  8.目前,我國中學實行的課程管理體制是( ) 。

  A.國家統一管理

  B.地方與學校共同管理

  C.學校自主管理

  D.國家、地方與學校三級共同管理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我國實行三級課程管理體制,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

  9.由教育家洛扎諾夫創立,注重強化聯想,堅持理智與情感、有意識與無意識的結合,使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有效地接收更多信息的教學方法是()。

  A.范例教學

  B.發現學習

  C.暗示教學

  D.非指導教學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

  喬治洛扎諾夫創立的暗示教學法就是創造高度的動機,建立激發個人潛力的心理傾向,從學生是一個完整的個體這個角度出發,在學習交流過程中,力求把各種無意識結合起來。

  10.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在一個年級,在一節課內由一位教師對學生進行直接教學與布置、完成作業輪流交替的教學組織形式是( )。

  A.合作學習

  B.復式教學

  C.小班教學

  D.分層教學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

  復式教學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年級的學生編成一班,由一位教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節課里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的組織形式。教師給一個年級講課,讓其他年級學生做作業或復習,并有計劃地交替進行;同單式教學(即把不同年級的學生合成一班,在一個教室內由一位教師教學)相對。

  11.在學習文化建設中,讓學校里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這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A.說服教育法

  B.實際鍛煉法

  C.情感陶冶法

  D.自我修養法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師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優美的環境感染和熏陶學生的方法。情感陶冶主要是運用以境染情、以境觸情、以境陶情的原理對受教育者進行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受教育者在認識上和情感上逐漸完善。情感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和藝術陶冶等。讓學校里的每一面墻壁都開口說話,體現了情感陶冶法。

  12.李紅看到王強經常幫助同學而受老師的表揚,因此他也愿意幫助同學,這種現象主要體現了哪種強化方式()。

  A.負向強化

  B.間隔強化

  C.自我強化

  D.替代強化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替代性強化指的是觀察者因看到榜樣的行為被強化而受到強化。題干中李紅看到王強經常幫助同學而受老師的表揚,因此他也愿意幫助同學就是替代性強化的體現。

  13.劉杰學過物理平衡的概念,促進了他對化學平衡概念的理解。這種遷移屬于( )。

  A.負向遷移

  B.順向遷移

  C.垂直遷移

  D.逆向遷移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順向遷移是指先前學習對后繼學習發生的影響,通常所說的“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就是順向遷移的例子。題干中劉杰學過物理平衡的概念,促進了他對化學平衡概念的理解就是順向遷移的表現。

  14.郭老師上課時,邊講課、邊板書、邊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反映了那種注意品質()。

  A.注意的穩定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范圍

  D.注意的轉移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注意的分配是同一時間做不同的活動,不能做到顧此失彼,因此,注意的分配與注意對象刺激的強度有關。題干中郭老師上課時,邊講課、邊板書、邊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就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現。

  15.進入初中后,趙東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常無故的興奮不已,轉而又哀傷憂愁,這反應了青少年情緒發展具有()。

  A.彌散性

  B.閉鎖性

  C.波動性

  D.感染性

  參考答案:C

  參考解析:青少年情感體驗強烈而豐富,情緒較為復雜多變,,反映了心理發展的情感波動性的特點。題干中趙東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時常無故的興奮不已,轉而又哀傷憂愁就是波動性的表現。

  16.李玲遇事常拿不定主意,錯失良機。這主要反映了她意志品質的哪一特點()?

  A.果斷性

  B.獨立性

  C.堅韌性

  D.自制性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

  意志的果斷性是指一個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決定和執行決定方面的意志品質。果斷性強的人,當需要立即行動時,能迅速地作出決斷對策,使意志行動順利進行;而當情況發生新的變化,需要改變行動時,能夠隨機應變,毫不猶豫地做出新的決定,以便更加有效地執行決定,完成意志行動。

  與果斷性相反的意志品質是優柔寡斷和草率決定。優柔寡斷的人遇事猶豫不決,患得患失,顧慮重重;在認識上分不清輕重緩急,思想斗爭時間過長,即使執行決定也是三心二意。草率的人則相反,在沒有辨明是非之前,不負責任地作出決斷,憑一時沖動,不考慮主、客觀條件和行動的后果。優柔寡斷和草率決定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現。

  17.廖老師在心理輔導課上經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為獎勵替代物的改變學生的行為,這種做法屬于( )。

  A.認知法

  B.代幣法

  C.脫敏法

  D.消退法

  參考答案:B

  參考解析:代幣法是行為療法中運用最廣泛的方法之一,也稱表征性獎勵制。用獎勵強化所期望的行為,用懲罰消除不良行為而達到目的。題干中廖老師在心理輔導課上經常使用文具等物品作為獎勵替代物的改變學生的行為,就是代幣法的體現。

  18.陳亮一想到明天要在課堂上就坐立不安,感到心跳加快,臉紅,出冷汗。這種表現屬于( )。(這個題干好像不完整)

  A.抑郁

  B.妄想

  C.強迫

  D.焦慮

  參考答案:D

  參考解析:焦慮狀態是介于焦慮情緒和焦慮癥之間的一種狀態,比焦慮情緒重而較焦慮癥輕,焦慮狀態有明顯的焦慮情緒,煩躁,易怒,易激惹,緊張,坐立不安,伴隨睡眠障礙以及一些植物神經紊亂的癥狀,如心慌、心悸、胸悶、乏力、出冷汗。

  19.鄭老師通過讓全班同學觀看“某中學生為了減輕媽媽的辛勞,時常為加班晚歸的媽媽做好飯的視頻,讓學生學會孝敬長輩,這種品德修養方法屬于( )。

  A.樹立榜樣

  B.有效說服

  C.群體約定

  D.價值辨析

  參考答案:A

  參考解析:樹立榜樣法是教師指導學生自覺主動地進行學習、自我反省,以實現思想轉化及行為控制。品德修養是建立在自我意識、自我評價能力發展基礎上的人的自覺能動性的表現。題干中鄭老師的做法正是體現了樹立榜樣法。

  20.語文課上,張老師非常注重營造寬松的氣氛,鼓勵每個學生自由表達,并建設性地吸引學生地觀點以幫助和指導學生。這種課堂管理方式屬于( )。

  A.民主式

  B.權威式

  C.放任式

  D.專制式

  參考答案:A.民主式

  參考解析:民主型的課堂管理方式下,教師在課堂管理活動中積極、認真,寬嚴適度,善于通過恰當的啟發與指導,保證課堂管理的有效進行。在民主型管理的課堂上,學生學得主動愉快,課堂教學效率高。題干中,寬松的氣氛、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屬于民主型。

  21.決定一位教師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師角色的首要條件是( )。

  A.角色意志

  B.角色體驗

  C.角色認知

  D.角色期待

  參考答案:C.角色認知

  參考解析:角色認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對社會地位、作用及行為規范的實際認識和對社會其他角色關系的認識。任何角色行為只有在角色認知十分清晰的情況下,才能使角色很好地扮演。角色認知是角色扮演的首要條件,一個人能否成功地扮演角色,取決于對角色的認知程度。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判斷正誤,井說明理由。

  22、教育必然促進社會的發展

  參考解析:

  這種說法具有片面性;

  1.教育的正向功能指教育有助于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積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育人功能、經濟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等往往是指教育正面的、積極的功能。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要促進教育正向功能的實現,必須充分遵循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的客觀規律。教育的負向功能指阻礙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消極影響和作用。教育的負向功能是由于教育與政治、經濟發展不相適應,教育者的價值觀念與思維方式不正確、教育內部結構不合理等因素,使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2.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對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動作用。

  23、學生在學校學的主要是間接經驗

  參考解析:這種說法是正確的。從總體上來講,課程內容包括課程計劃、課程標準、教材。是根據課程目標,從人類的經驗體系中選擇出來,并按照一定的學科邏輯序列和兒童心理發展需要組織編排成的知識體系和經驗體系。課程內容的基本性質是知識,它包含著學生應當具有的間接經驗和與之相關的知識經驗。其中間接經驗即理論化、系統化的書本知識,是課程內容的主要來源;直接經驗是指學生為學習書本知識需要的感性知識,是課程內容的補充和完善。因此學校的課程內容主要是由間接經驗構成的說法是正確的。

  24、動機強度與學習效果成正比

  參考解析:參考解析: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總體而言,學習動機對學習效果的關系并不是那么簡單。只有當學習動機的強度處于最佳水平時,才能產生最好的學習效果。

  心理學家耶克斯-多德森指出動機強度與學習效率關系并不是線性的關系,而是倒U型曲線關系。即學習動機水平適中的時候,此時的學習效率最高,一旦超過頂峰的狀態,動機強度過強時就會對活動的結果產生一定的阻礙作用。但是動機的最佳水平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任務性質的不同而不同,在面對比較復雜的問題時,動機強度不是越高越好,它的最佳水平點會低一些。但是對比較簡單的學習任務時,我們要保持比較高的動機水平即可。

  25、情緒與認知是互不影響的心理過程

  參考解析: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1)情緒影響感受性;良好的情緒可以提高人們的感受性,消極情緒則會降低感受性。

  (2)情緒對知覺的影響;情緒會影響我們對一些模棱兩可的刺激的知覺。當個體正體驗著積極的情緒時,他就會用贊同的眼光去知覺和評價這些刺激。

  (3)情緒對記憶的影響;情緒影響著記憶的信息范圍,也影響著信息在記憶系統中的組織方式。

  (4)情緒對思維的影響;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時,思維活躍而縝密,條理清晰,推理嚴密,更有創造力。情緒不佳時,腦子會變得遲鈍。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制約課程內容選擇的因素

  參考解析:

  社會、知識、兒童是制約學校課程的三大因素。

  (一)社會因素

  社會對課程的制約是從社會條件和社會要求兩方面來發揮作用的。我們要根據社會所能提供的辦學條件,根據社會對各種人才的需求,設計出適應廣泛需求的多層次、多類型的課程方案,改革現有課程,使課程與社會同步發展。

  (二)知識因素

  知識是人類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認識自然、社會和人的精神產物,是現實世界各種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包括自然科學知識、社會科學知識和人文科學知識。課程與知識的關系十分密切,學校課程正是因人類傳遞和傳播知識的需要而產生的,人類積累的知識寶庫是學校課程取之不盡的源泉。

  (三)兒童因素

  制約課程的學生因素,包括學生的需要和條件,其中包括興趣、愛好、接受能力和原有的知識能力基礎,是影響課程發展的重要因素。課程一方面要受學生身心發展階段(即年齡特征)的制約,另一方面要受學生心理發展水平個性差異的制約。

  27.簡述貫徹啟發性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

  參考解析:

  ①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是貫徹啟發性原則的首要問題)

  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發揚教學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28.簡述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論

  參考解析:皮亞杰認為由于認知結構的不同,個體的認知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包括感知運動階段(出生~2歲)、前運算階段(2~7歲)、具體運算階段(7、8~11、12歲)、形式運算階段(12~15歲)。這四個階段是按照固定不變的順序來呈現的。每一個階段都是前一個階段的自然延伸,也是后一個階段的必然前提,發展階段既不能逾越,也不能逆轉,思維總是朝著必經的途徑向前發展。

  29.簡述教師自我促進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

  參考解析:

  教師自我促進心理健康的有效方法包括:

  (1)個體積極地自我調適。主要包括:觀念改變;有積極的應對策略和歸因方式;有合理的飲食和鍛煉,保持身體健康。

  (2)組織有效的干預。組織干預的思路就是通過削減過度的工作時間、降低工作負荷、明確工作任務、積極溝通與反饋、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來防止和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

  (3)構建社會支持網絡。維護教師心理健康,需要建立一個和諧的社會支持網絡,社會各界對教師的角色期待進行合理的定位。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

  30.材料:

  在我擔任初二(5)班班主任的時候,有次家校聯系日,一位家長帶著孩子到我的辦公室找我談話。期間,家長不停數落孩子,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孩子一直低著頭。由于我在班上對這個學生也比較關注,盡管他成績靠后,但是有一些長處,所以待家長說完后,我馬上說道:這孩子最近在學校表現還不錯,學習的勁頭也有,也能認真聽課,我想以后成績肯是會有進步的”。說完,那孩子抬起頭來,看了看我,他的眼睛里含著淚水....

  在那以前,我很少正面表揚過他。這個孩子平時挺踏實。樂于幫助同學,也有一定上進心。經過這次當這家長面表揚他,學習積極性更高了。學習成績提高到了班級的中上游。所以,無論是怎樣的學生,都還是個孩子,需要鼓勵和幫助,必要的時候夸,夸學生,能給他們打不少氣。為學習增加動力。

  (1)結合材料分析這位老師的做法貫徹哪一德育原則?

  (2)闡述貫徹該德育原則的基本要求。

  參考解析:

  (1)材料中班主任的教育教學行為貫徹了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該原則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材料中,家長眼中的孩子是一無是處的,不同數落孩子,但在老師眼中雖然該生成績靠后,但是其也有一些優點,比如有學習勁頭,認真聽課,樂于助人等等,因此老師當著家長的面表揚了該生的積極方面,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學習信心,從而也可以促進成績的提升。

  (2)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原則貫徹要求:

  (1)要用一分為二的眼光、客觀得評價學生;

  (2)要有意識地創造條件,將學生思想里的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因素;

  (3)要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評價的能力,啟發他們自覺思考,克服缺點發揚優點。

  31.材料:

  王老師是一名新入職的高中數學教師,剛剛上了一周多課,就發現班上學生對她的課不感興趣,有些學生上課“開小差”,有些學生一臉困意。她原以為是這些學生對學習不積極,經深入了解,發現她講的知識很多學生都已經在課下學習中掌握了,所以對自己目前講的教學內容感到太容易,覺得無聊。于是王老師大幅提升了課堂教學內容和家庭作業的程度,以為這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結果這回學生們卻反映上課聽不懂,作業不會做。

  王老師苦思冥想,為什么自己教學效果不好?隨后地向教學經驗豐富的張老師請教,如何把握好教學難度。張老師對王老師說:“你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1)請用維果茨基的理論,分析王老師的教學存在什么問題?

  (2)結合案例,指出如何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

  參考解析:

  一、維果茨基關于教學和發展的關系,提出了“最近發展區理論”。該理論認為教學必須考慮兒童已經達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兒童發展的前面。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強調了教師必須重視學生現有的發展水平。維果斯基理論重視學生已經達到的水平,這一思想對正確理解教學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材料中王老師作為新入職的高中數學老師兩次沒有正確把握學情,第一次低估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第二次又過于拔高了知識內容。這兩種教學情境,都是沒有考慮兒童現有的學習水平,從而導致教學效果的低下,沒有成功創設“最近發展區”。而張老師提出的“跳一跳能摘到桃子”經驗,其實質就是既重視了學生已到達的水平,又考慮到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可能實現的水平,符合“教學應走在發展的前面”,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

  二、要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可以采取的措施:

  (1)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知識水平,充分備課,尤其是備學情。材料中王老師作為一名新入職教師,應該多與學生溝通,向有經驗的老教師請教,將自己的課堂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之上。

  (2)教師要樹立科學的、交往與互動的教學觀。王老師在課堂上應重視師生間、學生間的信息交流,及時且準確地把握并調整課堂節奏。

  (3)注重學生主觀能力的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教學都應該圍繞學生進行,王老師應樹立“以學為本”的學生觀,多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和設計課堂教學

  (4)在教學過程中,要發揚教學民主,做到啟發誘導,采用多種生動活動的教學形式。王老師作為新老師,教學靈活性不夠,需要在課堂中多種教學形式并用,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多向有困難的題目挑戰。

  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真題及答案 3

  一、單項選擇題

  下列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或不選均不得分。

  1.【題干】馬老師在活動反思中寫道:“使用檔案袋對幼兒的表現進行評價,經常需要花費些額外的時間,與其在這些花樣上花時間,不如把精力多用在孩子身上。”這邊明馬老師( )。

  【選項】

  A.缺少幼兒學情分析意識

  B.缺少經驗提煉的能力

  C.缺少幼兒發展評價能力

  D.缺少教學決策的意識

  【答案】A

  【解析】學情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已經具備的知識結構和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體現出來的個性的差異。在教學設計中,學情分析很重要而且很必要。教師的每一堂課一定要認真做好,并落到實處。只有做到詳實的學情分析,才會有高效課堂的構建。“備課時一定要備教材、備學生”的說法,其中備學生就是學情分析的意思。題干中馬老師的說法缺乏學情分析的意識。

  2.【題干】米切爾·蘭德曼說:“人較動物而言,在本質上是非決定的。此即人的生命并沒有遵循事先決定的路線,事實上自然只是使人走完一半,另外的一半尚待人自身去完成。”對此正確的理解是( )。

  【選項】

  A.人的發展是定向的

  B.人的發展是多向的

  C.人的發展是全面的

  D.人的發展是平衡的

  【答案】B

  【解析】這段話說明的是,人類必須通過后天的努力和不斷的勞動學習,才能獲得生存的能力,也才能改變生存狀態。也說明人的發展應該是多向性的。

  3.【題干】—所幼兒園基于“數字化育人”辦學理念,建立起“過程性數據”與“關鍵事件”相結合的幼兒發展評價信息系統,用以跟蹤幼兒個體的成長過程,該做法體現的幼兒發展特點是( )。

  【選項】

  A.順序性

  B.獨特性

  C.自主性

  D.創造性

  【答案】B

  【解析】兒童發展具有整體共同特征的前提下,個體與整體相比較,每一具體兒童的身心發展,在表現形式、內容和水平方面,都可能會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這種表現于個體發展方面的差異性,來源于個體遺傳素質和生活環境的差別。該幼兒園的做法體現了獨特性的特點。

  4.【題干】“拼圖”游戲時,王老師見東東反復地拿起這塊放下那塊,不知該拿出哪塊,急得滿臉通紅、滿頭大汗。對此,王老師恰當的說法是( )

  【選項】

  A.“不要著急,我們再試試吧。”

  B.“你看看,曉紅是怎么拼的”

  C.“試試紅色正方形的拼板吧”

  D.“仔細看—下顏色和形狀”

  【答案】D

  5.【題干】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下列表述不正確的是( )。

  【選項】

  A.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審計機關

  B.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

  C.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級人民代表大會負責并報告工作

  D.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都是國務院統一領導下的國家行政機關

  【答案】B

  【解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零五條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是地方各級國家行政機關。

  6.【題干】依據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對兒童的養育和發展負有首要責任的是( )。

  【選項】

  A.學校和教師

  B.父母或其他監護人

  C.社會或企業

  D.國家和當地人民政府

  【答案】B

  【解析】依據《兒童權利公約》第十八條規定締約國應盡其最大努力,確保父母雙方對兒童的養育和發展負有共同責任的原則得到確認。父母、或視具體情況而定的法定監護人對兒童的養育和發展負有首要責任。兒童的最大利益將是他們主要關心的事。

  7.【題干】小孫是個流浪兒童,相關部門一直沒有找到小孫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于小孫的監護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選項】

  A.應當由民政部門對小孫進行長期監護

  B.應當由教育部門對小孫進行長期監護

  C.應當由福利機構對小孫進行長期監護

  D.應當由公安機關對小孫進行長期監護

  【答案】C

  【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九十四條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對未成年人進行長期監護:

  (一)查找不到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

  (二)監護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且無其他人可以擔任監護人;

  (三)監護人喪失監護能力且無其他人可以擔任監護人;

  (四)人民法院判決撤銷監護人資格并指定由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8.【題干】教師張某在某民辦幼兒園上班,因工作嚴重失誤,被幼兒園解聘。張某不服,她可以采取的救濟途徑是( )。

  【選項】

  A.提出申訴和依法訴訟

  B.勞動仲裁和行政復議

  C.依法檢舉和行政復議

  D.訴訟賠償和行政管制

  【答案】A

  【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三十九條規定,教師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或者對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作出的處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提出申訴,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在接到申訴的三十日內,作出處理。教師認為當地人民政府有關行政部門侵犯其根據本法規定享有的權利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提出申訴,同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作出處理。題干中教師張某對其處理不服的,可以依法提出申訴和依法訴訟。

  9.【題干】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相關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等場所應當對教師、學生實行優待。下列場所不屬于按規定優待開放的是( )。

  【選項】

  A.圖書館

  B.博物館

  C.電影院

  D.文化館

  【答案】C

  【解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五十一條規定,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美術館、體育館(場)等社會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以及歷史文化古跡和革命紀念館(地),應當對教師、學生實行優待,為受教育者接受教育提供便利。

  10.【題干】幼兒園放學了,小米的父母沒有時間去接她,就讓讀小學六年級的哥哥放學后去接她。小米父母的做法( )。

  【選項】

  A.正確。哥哥可代替父母接送小米

  B.正確。幼兒可以由直系親屬接送

  C.不正確。父母應該親自接送小米

  D.不正確。幼兒應該由成年人接送

  【答案】D

  【解析】根據《幼兒園工作章程》第十三條規定,幼兒園的園舍應當符合國家和地方的建設標準,以及相關安全、衛生等方面的規范,定期檢查維護,保障安全。幼兒園不得設置在污染區和危險區,不得使用危房。幼兒園的設備設施、裝修裝飾材料、用品用具和玩教具材料等,應當符合國家相關的安全質量標準和環保要求。入園幼兒應當由監護人或者其委托的成年人接送。

  11.【題干】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利于促進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下列選項屬于社會保護的是( )。

  【選項】

  A.學生王某在學校突發疾病,學校及時通知家長并積極救護王某

  B.解除羈押、服刑期滿的未成年人的復學、升學、就業不受歧視

  C.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

  D.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

  【答案】D

  【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四十九條規定,新聞媒體應當加強未成年人保護方面的宣傳,對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進行輿論監督。新聞媒體采訪報道涉及未成年人事件應當客觀、審慎和適度,不得侵犯未成年人的名譽、隱私和其他合法權益。

  12.【題干】某學校年終對全體教師進行考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的規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選項】

  A.考核包括教師的師德師風、業務水平、育人業績和管理水平

  B.考核結果是教師受聘任教、晉升工資、實施獎懲的唯一依據

  C.考核應當充分聽取教師本人、其他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的意見

  D.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可以對該校教師考核工作進行指導與監督

  【答案】D

  【解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對教師的'政治思想、業務水平、工作態度和工作成績進行考核。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的考核工作進行指導、監督。

  13.【題干】在一次教學活動中,黃老師問小朋友:“圖上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呀?”大多數幼兒回答:“是圓的。”只有昊昊說:“月亮是彎彎的。”黃老師對昊昊說:“不對,圖上的月亮明明就是圓的,這哪里是彎的?這表明黃老師( )。

  【選項】

  A.缺乏批評教育的藝術

  B.沒有活用素材的能力

  C.沒有關愛幼兒的情感

  D.缺乏紀律管理的方法

  【答案】B

  14.【題干】第二天一早李老師就要交職稱材料了,她發現還缺少2份聽課材料。但是她已經沒有時間聽課了。李老師正確的做法是( )。

  【選項】

  A.請同事幫忙提供聽課材料

  B.參考同事教案改寫聽課材料

  C.根據自己教案編寫聽課材料

  D.直接放棄本次職稱評定機會

  【答案】D

  15.【題干】午睡起床時,小班的李老師發現小朋友常將兩只鞋子穿反,就編了首兒歌:“一雙小鞋子,套上小腳丫。背對背,臉背臉,就像剛剛吵過架。咦——怎么了?”小朋友聽完兒歌紛紛檢查了自己的鞋子,“哦,小鞋子穿反了!”下列選項與該案例所體現的教師職業道德要求相符的是( )。

  【選項】

  A.“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

  B.“耳潘目染,不能以習。”

  C.“不憤不啟,不俳不發。”

  D.“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

  【答案】C

  16.【題干】月月說話時有口吃現象,如“老……師好,我爺……爺送我來的。”老師不僅鼓勵月月,還加強家園配合。該老師的做法體現的教師職業道德的特征是( )。

  【選項】

  A.多樣性

  B.雙向性

  C.專業性

  D.復雜性

  【答案】C

  17.【題干】安全標志是表達特定信息的標志,由圖形符號、安全色、幾何圖形或文字構成,用于公共場所、工業企業、建筑工地和其他有必要提醒人們注意安全的場所,指導人們采取合理行為。下列安全標志中,表示“禁止攀登”的是( )。

  【答案】C

  18.【題干】罕見病是一類患病率極低的疾病,但由于種類很多,而且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因此罕見病患者并不罕見。下列選項中,俗稱為“月亮孩子"的罕見病是( )。

  【選項】

  A.白化病

  B.戈謝病

  C.血友病

  D.脆骨病

  【答案】A

  19.【題干】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高大的山脈,其主干向東延伸為喀爾巴阡山脈,向東南延伸為迪納拉山脈,向南延伸為亞平寧山脈,向西南延伸為比利牛斯山脈,下列選項中,境內沒有阿爾卑斯山脈及其支脈的國家是( )。

  【選項】

  A.法國

  B.意大利

  C.瑞士

  D.挪威

  【答案】D

  20.【題干】風俗是歷代相沿積久而成的風尚、習俗。歷代統治者都把“厚風俗”作為治國安民的大事。下列選項中,不屬于民國初期采取的移風易俗措施的是( )。

  【選項】

  A.剪辮易服

  B.禁用棺木

  C.勸禁纏足

  D.廢除跪拜

  【答案】B

  21.【題干】“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這時,江南大麥進入黃熟期,油菜籽成熟,蠶開始結繭。古時有“小滿動三車”的習俗,下列選項中,不屬于“三車”的是( )。

  【選項】

  A.紡車

  B.滑車

  C.油車

  D.水車

  【答案】B

  22.【題干】理學,也叫道學,是宋明儒家哲學思想,影響深遠。很多思想家為理學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下列理學家中,人稱“濂溪先生"的是( )。

  【選項】

  A.周敦頤

  B.邵雍

  C.程顆

  D.王守仁

  【答案】A

  23.【題干】章回體小說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主要形式,主要特點是分回標目,故事連接,段落整齊。下列選項中,不屬于章回體小說的是( )。

  【選項】

  A.《水滸傳》

  B.《儒林外史》

  C.《紅樓夢》

  D.《聊齋志異》

  【答案】D

  24.【題干】《小布頭奇遇記》描寫布娃娃“小布頭”偶然從城里來到鄉下,經歷了種種奇遇,開闊了眼界,懂得了許多道理。這部童話作者是( )。

  【選項】

  A.嚴文井

  B.張天翼

  C.孫幼軍

  D.曹文軒

  【答案】C

  25.【題干】水稻原產于中國,種植歷史悠久。除可作主糧外,還可釀酒、制糖。下列選項中,為水稻圖片的是( )。

  【答案】A

  參考解析:水稻形態特征:葉鞘無毛、松弛;葉舌披針形;葉片線狀披針形,寬約1厘米,無毛,粗糙。稻是亞洲熱帶廣泛種植的重要谷物,中國南方為主要產稻區,北方各省均有栽種。種下主要分為2亞種,秈稻與粳稻。亞種下包括栽培品種極多。以成熟穎果入藥。味甘,溫。和中消食,健脾開胃。

  26.【題干】Word文檔中,要將一張圖片作為一段文字的背景,應該將圖片版式設置為( )。

  【選項】

  A.四周型環繞

  B.緊密型環繞

  C.浮于文字上方

  D.浮于文字下方

  【答案】D

  27.【題干】在用Excel制作表格時,可實現輸入數字字符串0210409的是( )。

  【選項】

  A.[0210409]

  B."0210409"

  C.0210409

  D.0210409

  【答案】D

  28.【題干】下列選項中,與“首飾——鐲子”的邏輯關系相同的是( )。

  【選項】

  A.“汽車”和“輪胎”

  B.“石窟”和“石雕”

  C.“玉石”和“翡翠”

  D.“擺件”和“胸針”

  【答案】C

  【解析】鐲子屬于首飾的一種,“首飾——鐲子”屬于包含關系,翡翠屬于玉石的一種,“玉石”和“翡翠”也是包含關系,故選C。

  29.【題干】按照給出圖形的邏輯特點,下列選項中,填入空格處最恰當的是( )。

  【答案】A

  【解析】由圖可知都是由兩個形狀相同、大小不一的圖形構成,并有一邊重合,只有A符合題意,故選A。

【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真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真題及答案10-08

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保教知識與能力》(幼兒園)及答案10-09

2024上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真題及答案10-09

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小學)真題及答案10-09

2024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及答案10-09

2024上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真題及答案10-08

歷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綜合素質》(中學)及答案10-08

2024上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10-12

2024下半年全國統考教師資格證真題《教育知識與能力》(中學)11-20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有码aⅴ中文字幕 | 日本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大全寸在线看片 | 中文字幕久久久 |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夜夜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