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文化的十二個圣人

時間:2022-08-12 17:55:23 科普知識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影響中國文化的十二個圣人

  儒家主要強調堯、舜、禹、商湯、周文王、周公、孔子為傳續儒門道統的圣人之代表。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影響中國文化的十二個圣人,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1、文圣---孔子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魯國人。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了“仁”的思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發憤為學,博學多能。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廣收門徒,收的學生不管貧富貴賤,據說有3000弟子,其中優秀的有72人。他成為文化傳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國,晚年專心從事古代文獻整理與傳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詩》、《書》等古代典籍,刪修《春秋》。其學生將其思想言行記載在《論語》中。

  孔子經其終生倡導和歷代儒家的發展,使中國儒家學說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作為中國人的指導思想逾兩千余年。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是德治主義,他執著地倡導德化社會與德化人生。德化社會的最高標準是“禮”,德化人生的最高價值是“仁”。孔子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處人與自然的關系,他還闡述和弘揚了人不僅要“仁民”,也要“愛物”的道理。孔子堅決主張國家要實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會與文化得到發展。孔子認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創立理想社會,通過潛志躬行“內圣外王之道”,以達到“天下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由于孔子的卓越貢獻和思想影響深遠,他才被中國人尊為文圣至、圣先師等,萬世師表。

  2、詩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漢族,字子美,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后遷居鞏縣(今河南鞏縣),世稱杜工部、杜拾遺,自號少陵野老,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詩圣,世界文化名人,與同年代“詩仙”李白并稱“李杜”。杜甫的遠祖為晉代功名顯赫的杜預,乃祖為初唐詩人杜審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鞏縣(今鄭州鞏義)。杜甫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后世尊為“詩圣”。杜甫一生寫詩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并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對后世影響深遠。

  3、茶圣---陸羽

  陸羽(733-804年),字鴻漸,一名疾,字季疵,號竟陵子、桑苧翁、東岡子,或云自太子文學徙太常寺祝,不就。唐復州竟陵(今湖北天門)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聞名于世,對中國茶業和世界茶業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被譽為“茶仙”,尊為“茶圣”,祀為“茶神”。他也很善于寫詩,但其詩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對茶葉有濃厚的興趣長期實施調查研究,熟悉茶樹栽培、育種和加工技術,并擅長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陸羽隱居浙江湖州苕溪,撰《茶經》三卷,成為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全唐文》有《陸羽自傳》。

  4、武圣---關羽

  關羽生前除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為蕩寇將軍,后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在其歿后的41年,即三國蜀景耀三年(260,正好是其誕辰100周年),后主劉禪追謚為壯穆侯。然而,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封建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圣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并稱“文武二圣”。

  5、畫圣---吳道子

  吳道子(680-759年),玄宗賜名道玄.是中國唐代畫家,被后世尊稱為“畫圣”,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畫史尊稱吳生。唐代第一大畫家河南陽翟(今河南省禹州)人,大約生于唐高宗朝(約685年左右),卒于唐肅宗朝(約758年左右)。少孤,相傳曾學書于張旭、賀知章,未成,乃改習繪畫。曾在韋嗣立幕中當大吏,做過兗州暇丘(今山東兗州)縣尉。漫游洛陽時,唐玄宗聞其名,任以內教博士官,并官至寧王府友,改名道玄,在宮廷作畫。開元年間,玄宗知其名,召入宮中,讓其教內宮子弟學畫,因封內教博士;后又教玄宗的哥哥寧王學畫,遂晉升為寧王友,從五品。唐宣宗(847年)被推崇為"畫圣",民間畫塑匠人稱他為"祖師",道教中人更呼之為"吳道真君"、"吳真人"。蘇東坡在《書吳道子畫后》一文中說:"詩至于杜子美(杜甫),文之于韓退之(韓愈),書至于顏魯公(顏真卿),畫至于吳道子,而古今之變,天下能事畢矣!"一代宗師,千古流傳。

  6、草圣---張旭

  張旭的書法,始化于張芝、二王一路,以草書成就最高。史稱“草圣”。他自己以繼承“二王”傳統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瀟灑磊落,變幻莫測的狂草來,其狀驚世駭俗。相傳他見公主與擔夫爭道,又聞鼓吹而得筆法之意;在河南鄴縣時愛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并因此而得草書之神。顏真卿曾兩度辭官向他請教筆法。張旭是一位純粹的藝術家,他把滿腔情感傾注在點畫之間,旁若無人,如醉如癡,如癲如狂。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中贊之:“喜怒、窘窮、憂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無聊、不平,有動于心,必于草書焉發之。觀于物,見山水崖谷、鳥獸蟲魚、草木之花實、日月列星、風雨水火、雷霆霹靂、歌舞戰斗、天地事物之變,可喜可愕,一寓于書,故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終其身而名后世。”這是一位真正的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的真實寫照。難怪后人論及唐人書法,對歐、虞、褚、顏、柳、素等均有褒貶,唯對張旭無不贊嘆不已,這是藝術史上絕無僅有的。

  7、酒圣---杜康

  杜康(約公元前十世紀),字仲寧,白水縣康家衛(今杜康鎮)人。生卒無可考。相傳他是周朝時釀酒術的發明者。被稱作酒祖。釀酒是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一大創造。杜康作為酒的始造者,開辟了源遠流長的華夏酒文化的源頭。他釀酒采取蒸餾法,其過程大致是:先把糧食作物磨碎,然后發酵,使之成為酒糟,再把含醇的酒糟溶入水中,加熱煮沸,造成含醇的蒸餾水,即酒。初制出的酒有糙味,放入地窖醇化三年,取出后清洌甘醇。酒有“和血和血行氣,壯神御寒”的功效,因此治疾養生倍受青睞。人煩悶時飲酒,身體發熱,可以暫忘思慮。魏武帝曹操在《短歌行》中就有“何以解憂,惟有杜康”的詩句。

  8、史圣---司馬遷

  司馬遷是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今陜西韓城西南)人。生于漢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說生于漢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馬遷10歲開始學習古文書傳。約在漢武帝元光、元朔年間,向今文家董仲舒學《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國學《古文尚書》。20歲時,從京師長安南下漫游,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區,所到之處考察風俗,采集傳說。不久仕為郎中,成為漢武帝的侍衛和扈從,多次隨駕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前108),司馬遷繼承其父司馬談之職,任太史令,掌管天文歷法及皇家圖籍,因而得讀史官所藏圖書。太初元年(前104),與唐都、落下閎等共訂《太初歷》,以代替由秦沿襲下來的《顓頊歷》,新歷適應了當時社會的需要。此后,司馬遷開始撰寫《史記》。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護,獲罪下獄,受宮刑。

  出獄后任中書令,繼續發憤著書,終于完成了《史記》的撰寫。人稱其書為《太史公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史學影響深遠,《史記》語言生動,形象鮮明,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司馬遷還撰有《報任安書》,記述了他下獄受刑的經過和著書的抱負,為歷代傳頌。司馬遷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史學家“他因直言進諫而遭宮刑,卻因此更加發憤著書,創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學臣著《史記》,為中國人民,世界人民留下了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

  9、書圣---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后徙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世稱王右軍、王會稽。王羲之楷書師法鐘繇,草書學張芝,亦學李斯、蔡邕等,博采眾長。他的書法被譽為“龍跳天門,虎臥鳳闕”,給人以靜美之感,恰與鐘繇書形成對比。他的書法圓轉凝重,易翻為曲,用筆內厭,全然突破了隸書的筆意,創立了妍美流便的今體書風,被后代尊為“書圣”。王羲之作品的真跡已難得見,我們所看到的都是摹本。王羲之楷、行、草、飛白等體皆能,如楷書《樂毅論》、《黃庭經》、草書《十七帖》、行書《姨母帖》、《快雪時晴帖》、《喪亂帖》等。他所書的行楷《蘭亭序》最具有代表性。

  10、醫圣---張仲景

  張仲景名機,被人稱為醫圣。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鄧州市穰東鎮張寨村,另說河南南陽市)人。生于東漢桓帝元嘉、永興年間,(約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末年(約公元215~219年)活了七十歲左右。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

  張仲景從小嗜好醫學,“博通群書,潛樂道術。”當他十歲時,就已讀了許多書,特別是有關醫學的書。他的同鄉何颙賞識他的才智和特長,曾經對他說:“君用思精而韻不高,后將為良醫”(《何颙別傳》)。后來,張仲景果真成了良醫,被人稱為“醫中之圣,方中之祖。”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關,但主要是他熱愛醫藥專業,善于“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的結果。年輕時曾跟同郡張伯祖學醫。經過多年的刻苦鉆研和臨床實踐,醫名大振,成為中國醫學史上一位杰出的醫學家。

  11、兵圣---孫武

  中國古代軍事學家,中國古代軍事學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吳國將軍。字長卿,齊國樂安(今山東博興北,一說惠民)人。生卒年不詳,約活動于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公元前五世紀初。因齊國內亂,孫武出走吳國。經吳國重臣伍員推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被重用為將。吳、楚爭奪霸權,長期戰于江淮。孫武與伍員等輔助闔閭制定襲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國力耗損。吳國西破強楚,北威齊、晉,南服越人(《史記·伍子胥列傳》),以一隅之地而稱霸,孫武起了重要作用。所著《孫子兵法》,總結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戰爭經驗,在中國和世界軍事史上,最早比較系統地涉及戰爭全局問題。

  12、藥圣---李時珍

  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州(今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于神宗萬歷二十二年(公元1593年),生于蘄州亦卒于蘄州。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并富有實踐精神,肯于向勞動人民群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后,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李時珍在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

  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余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我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

【影響中國文化的十二個圣人】相關文章:

內經的圣人06-19

圣人網絡經典散文09-27

圣人之言作文12-07

圣人之仁的作文04-30

圣人無名作文07-28

別把自己當圣人作文10-25

尋找圣人閱讀答案02-24

易經講解:圣人之意05-31

散文《母親不是圣人》06-25

關于圣人的名言名語05-19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日本按摩高潮A级不卡片 |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AV嫩草 | 三级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 久久亚洲性爱视频 | 日韩一级a毛大片在线电影 色七七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在线观看黄AⅤ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