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醫患糾紛調查
隨著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報告的適用范圍越來越廣泛,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那么,報告到底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醫患糾紛調查,歡迎閱讀與收藏。
當今社會,招聘會上的海報總是說“有經驗的人優先”,但我們的學生在校園里還會有多少社會經驗?為了擴大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煉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畢業后能夠真正進入社會,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處理好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問題,這個假期我進了當地醫院,開始了社會實踐。
"讀王叔和比有更多的證書要好."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里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讓我們學到的理論知識變得有用。對于我們的學生來說,實踐是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到工作者的角色轉變。如果你只學不練,那么你學的等于零。理論要和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以為以后找工作打下基礎。通過這段時間的練習,我學到了一些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因為環境不同,你遇到的人和事也不同,你從他們身上學到的東西自然也不同。我們應該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而且,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內外經濟也在日益變化,每天都有新的`東西不斷涌現。機會越來越多的同時,挑戰也越來越多。前天剛學的知識,今天可能已經淘汰了。中國經濟越是與外界接軌,對人才的要求就會越高。我們不僅需要學好在學校學到的東西,還需要從生活和實踐中學習其他知識,不斷從各方面武裝自己。
對于我這個學醫才一年的學生來說,應該從醫院最基礎的工作做起。來醫院的時候,我覺得新鮮,什么都怕,雖然我也是作為病人來過的。我知道當我穿上白大褂的時候,我不僅僅是一個學生,更是一個醫生,他的職責就是治病,減輕病人的痛苦。當我穿著白大褂的時候,我看到病人的眼睛因疼痛而憔悴,我第一次覺得醫生這個職業是如此神圣。我加強了自己學習醫學知識,成為一名好醫生。
在醫院兩個星期,每天和門診醫生一起上班。每天都看到醫生如何與患者溝通,如何收集疾病信息,如何治療。雖然缺乏專業知識,但醫生仍然可以從他們的臨床診斷和治療經驗中學到很多。這對我上班,更好地履行醫生職責,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兩個醫生都是我們學校畢業的,他們以為是在照顧好我這個新來的師弟。每當我有什么不懂的問題,他們都會認真的給我講解,從最基本的角度教我。比如針灸、針灸結合——溫針灸的應用、電針的應用和功能特點、皮內針的應用和功能特點、穴位注射的應用和作用、拔罐的方法和分類、基本的醫療保健注意事項等。,而且很多都是具體臨床操作的經驗總結,只能理解,不能解釋。這些都讓我明白了中醫的博大精深和自己的淺薄。當看到患者治療后疼痛減輕、恢復時,醫生的成功感完美體現,醫生的辛苦和努力在患者的健康面前變得如此渺小。
突然想到社會上的醫患糾紛。雖然不知道其他醫院的情況,在這里也沒發現什么醫患糾紛,但是極其和諧。我認為醫患糾紛的原因是復雜的,醫院首當其沖,有其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包括患者和社會因素。具體體現在醫生本身。有些醫患糾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解決醫患糾紛,最根本的是加強醫患溝通。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和風險性都很高的學科。在生命歷程和許多疾病中,仍有許多未被人類充分認識到,有的已被認識但沒有有效治療。因此,醫生和患者之間有必要通過語言進行溝通和信任。一方面,醫務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建立良好的關系,使患者積極支持和配合醫療工作,使醫務人員有良好的心態從事醫療事業,促進醫學科學的發展。另一方面,患者去醫院看病,希望與醫護人員平等交流,獲得尊重,享有充分的權利。生病時知道病情是最低要求。如果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就很容易不了解醫療方案,可能導致矛盾。醫護人員在講述真實情況后,可以贏得患者的配合和家人的支持,使治療取得更好的效果。醫生要有選擇地將可能出現的用藥、檢查、改變治療方案等情況告知不同的對象,既尊重患者,又拉近關系,避免可能出現的沖突。我覺得如果醫生真的能做到這一點,醫患關系肯定會和諧很多。
短期的社會實踐很快就過去了,在其中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東西都會讓我終身受用。新學期開始,新一輪醫學知識的吸收和總結開始。我會全力以赴,盡快成為一名優秀的醫務工作者。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醫患糾紛調查】相關文章:
醫患關系調查報告05-03
醫患關系調查報告07-15
大學生實踐醫患關系調查報告10-13
關于醫患關系的調查報告12-20
2016醫患關系調查報告10-16
暑期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02-01
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12-25
醫患糾紛協議書09-15
大學生暑期的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