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線上共同體教研總結范文(通用7篇)
總結是對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等方面情況進行評價與描述的一種書面材料,它能使我們及時找出錯誤并改正,快快來寫一份總結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總結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線上共同體教研總結范文(通用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線上共同體教研總結1
教研工作是提高教育質量的“壓艙石”,也是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催化劑”。10月24—25日,利通區第九小學牽頭組織第八教研共同體學校第十五小學、郭家橋中心學校、高閘中心學校,相聚“云”端,充分利用寧教云平臺開展“互聯網+在線教學”的交流與研討活動,合力探討線上教學新模式,促進共同體學校線上教學教研深度交流,扎實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助推教育資源均衡發展,全面提升線上教學質量。
磨礪以須 精心部署
為使活動順利、有效開展,第九小學教務處提前制定實施方案,及時召開線上會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學校要求大家高度重視、認真對待,讓本次教學研討活動落地生根。
百花齊放 研無止境
本次活動共安排語文、數學、英語、道德與法治、科學、音樂六門學科九節課,聽課學生近2000人,聽課、參與研討活動教師360人左右。各位做課教師結合線上學習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進行設計,并能提前調試設備、與授課班級學生對接,有效保證了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
語之推敲 授人以漁
語文學科安排了兩節課例,分別由第九小學二年級馬芳老師執教《葡萄溝》、六年級馬學蘭老師執教《伯牙鼓琴》。兩位老師通過直播形式,一拖N展開線上教學,課上能隨時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生積極進行互動,并讓共同學習的兄弟學校學生有效參與其中,為大家呈現了兩堂別樣、高效的語文教學。
學科研討活動上,六位中心發言人從教學設計、課堂節奏、雙師課堂、線上教學手段等多方面對兩位老師課堂的優缺點進行了精彩的解讀。
精雕細琢 盡顯英姿
英語學科承擔線上教學課例展示的老師分別是第九小學的馬倩老師和第十五小學的馬會兵老師。他們分別展示了三四年級不同年段的線上英語課,為來自四個學校八個班的孩子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線上互動。
為了找到線上教學的突破口,兩位老師所在的學科組都認真進行了集體備課,為線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充分的預設和準備。
通過觀看議課,各位老師針對線上教學互動難的問題展開了探討,并呼吁大家放慢腳步,從“趣”出發,夯實基礎,抓住課本,合理利用線上教學的時間,精準輔導。
科學世界 躬行實踐
朱習華老師承擔科學課例展示,執教的內容是三年級上冊《空氣占據空間嗎》。課堂上學生積極動手實驗,雖然疫情導致實驗材料有限,但在屏幕的另一端學生尋找到了替代材料,踴躍嘗試科學實驗。
課例展示后,師培中心周麗華主任帶領利通區全體科學教師一起開展了科學學科主題教研活動。朱習華老師對本節課進行了說課和反思,其他老師也交流了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從線上教學使用的寧教云軟件、線上教學的優缺點、學生學習狀態、線上教學選用哪些優質教學資源、教學效果等方面進行了交流。
數之韻味 別樣精彩
本次活動由十五小馬麗燕老師和第九小學田聰老師分別進行了《2、3、5的乘法口訣練習課》《線段,射線,直線》的課例展示。第八教研共同體全體數學老師、桂文姝數學名師工作室成員、馬名師工作室的成員一起參與其中。
老師們對兩節課都進行了很高的評價。馬老師提出:雖然處于云端,我們每節課都要落實課標,依據課標制定教學目標,依據學情制定重難點。教研室馬麗榮老師從教學環境和教學形式兩個層面進行了評析,指出了互動課堂中存在的問題,并對今后在線課堂活動如何開展提出了建議。
走進生活 崇德學法
在充分而又深入的備課保證之下,道德與法治學科梁小妹老師執教的《專門法律來保護》一課極具活力。根據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師生共同探究”的理念,她精心設計環節。“答題卡”、視頻連麥等信息技術的加持,極大提高了課堂參與率,老師還可以及時關注到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感受學生線上學習的熱情。
隨后,全體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與牛偉嶸塞上名師工作室成員通過寧教云視頻會議齊聚云端,思維碰撞,智慧共享。道德與法治是一門與生活實際聯系緊密的課程,線上教學中,我們需要借助線上教學的優勢,設計形式多樣的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材料,從而保質保量完成課程要求。
載歌載舞 音隨心動
郭曉丹老師承擔音樂教學課例展示,她的授課內容是五年級上冊《擁軍秧歌》。郭老師通過欣賞視頻《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激發學生對陜北民歌的熱愛,在學唱中,讓學生通過聆聽、演唱以及舞蹈,感受音樂所表達的音樂情緒,引導學生能用活潑,親切的情緒來演唱此首歌曲。
課程展示后,郭曉丹老師對本節課進行了說課和反思,中心發言人陳自梅老師、朱雯老師、張夢澤老師、王榮老師依次對本節課的內容講解了自己的想法,對郭老師的課程設計、語言表達、微課學習給予了充分肯定。
第八教研共同體將守教育初心,盡師者責任,以強烈的政治擔當、高度的責任意識、敬業的工作精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線上共同體教研總結2
突如其來的疫情雖然改變了教學活動的方式,但是沒有阻隔老師們學術探索的熱情。缺少了現場的聽眾,和面對面交流的歡笑、掌聲,但老師們努力適應當前的局面,以“涵育學術,激活思想”為宗旨,開展云端教研活動,創造學思徜徉的家園。
新融合,共同體探索課程思政的創新模式
4月27日下午,科技人文研究院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舉辦“馬克思主義與中醫藥文化”教學學術共同體研討會。會議圍繞“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教育界、學術界聚焦的重點、熱點問題,重點研究如何在教學中推進馬克思主義同中醫藥文化相結合的理論研究和實踐創新,進一步推進以“醫文融通”為特色的中醫藥“新文科”課程體系建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與中醫藥專業教育有機融合。
新創意,以“問題導向”引領經典研讀
4月21日、5月5日、5月20日,來自科技人文研究院、基礎醫學院、針灸推拿學院的中醫古籍閱讀科教融合團隊、新文科改革與實踐團隊、PBL問題導向學習研究團隊、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團隊打破學科壁壘,先后開展了中醫古籍網絡研讀系列活動。青年教師從文獻、醫理和臨床三個維度,聚焦學術“問題”,闡釋醫學經典,融通醫學理論,印證臨床實踐,并把自己在課堂教學中醫文融合的創新探索和改革實踐進行了分享。
新嘗試,推進信息技術融合應用于課堂教學
2022年,我校內經教研室、推拿教研室斬獲首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教研室迅速開展依托互聯網信息資源的“AI知識圖譜”網絡課程建設工作。姚斐教授分享了參加“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建設培訓會”的體會,教學團隊圍繞虛擬教研室平臺應用、內容設計、資源共建等板塊,利用前期電子教材、大學慕課等數據庫,梳理《黃帝內經》《推拿學》課程群的知識體系、知識點、知識關聯,牽頭全國十余所高校,初步完成知識圖譜構建工作。
高校教學學術共同體是教學學術發展創新的重要支撐。2021年在地方高水平大學的支持下,學校以創新教學方法和提升教學學術水平為目的,成立并資助了23個教學學術共同體,初步具備了多元融合、智能開放和實踐研究的高水平教學團隊特性。下一步,學校將繼續凝聚教師的熱情與智慧,建立起一整套能夠有效促進教學學術研究的組織管理體系和支持保障體系。
線上共同體教研總結3
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下對于課堂教學提質增效的要求,保證學生線上學習質量,11月1日下午,鄭州市管城區創新街小學教育共同體數學教師齊聚云端,開展了主題為“云端有思,研無止境”的線上數學學科教研活動,各校區分別從三級教研深度開展、多渠道助力課堂教學保障、變革線上教學模式、特色作業設計、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別輔導五個方面,進行交流分享,達到線上教學以研促教,減負提質。
以研賦“質”——聚焦課堂教學質量
備好課是上好一節課的前提,創新街小學瀾灣校區顧華東老師在分享中指出,在學科深度教研中要凸顯骨干教師的引領作用,實施學科引領、組內教研、教師自我反思的三級備課模式,在備課中要反復打磨推敲,精選教學設計,以研促教。教學中突出知識重難點是體現課堂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尤其是線上課堂教學時間短,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簡明、生動、高效的突破教學重難點,是必須解決的難題。創新街花溪小學的王夢瑤老師結合學生的線上學習狀態和遇到的問題,深度挖掘多種渠道,打破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壁壘,幫助學生順利突破重難點。
以研促“新”——探究“教”“學”新方式
創新街小學總校區崔潔老師分享了六年級教師結合學情探索出線上教學的新模式,開展“沉浸式”課堂學習,在班級中建立網格化互助小組,教師從課堂的傳授者這一角色轉變為課堂顧問或指導者的角色,與學生展開平等的交流與對話,展現了師生充分互動,生生充分互動的沉浸式課堂狀態,極大地提升了課堂效能。新課標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創新街小學團結校區孟俊利老師通過學科設置特色作業,引導學生將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多樣化的作業呈現方式,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有趣起來。
以研溯“源”——堅守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在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關心愛護所有學生。教學過程中既要面向全體學生,也要特別重視個體差異,創新街小學教育共同體席村小學的賈仲輝老師在分享中指出線上教學不僅要關注全體學生,也要關注重點學生,尊重個別差異,因材施教,保證一個學生都不落下。
“線上教學改變的是教學模式,不變的是作為教師的責任與擔當,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們要通過不斷地鉆研,不斷地提升自身業務能力,以過硬的本領應對“線上教學”的這場大考!”創新街小學副校長李媛說到。
線上共同體教研總結4
為進一步加強中小學體育課程建設,助力體育教育教學高質量發展。2022年11月25日晚,河南省鄭州市體育教研團隊在人教云教研活動平臺開展第5期第95講主題為《“四有”體育課堂背景下的初中大單元教學設計案例分析》的專題教研活動。河南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中學部主任、體育教研員、正高級教師劉俊凱,鄭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體育教研員朱煦,鄭州市鄭東新區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體育教研員張金龍,鄭州市金水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培訓部主任、體育教研員李文寶共同參與了本次活動,活動由鄭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體育教研員朱煦主持。
活動圍繞“四有”體育課堂背景下體育教學的整體構思和一致性設計、初中大單元教學設計的一般準則和步驟、初中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和呈現、初中籃球大單元設計和案例分析、初中籃球課時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五個方面有序開展。
朱煦對“四有”體育課堂背景下體育教學的整體構思和一致性設計,“四有”體育課堂背景下初中大單元教學設計的一般準則和步驟、基本要求和呈現做了介紹和闡述。他表示,“四有”體育課堂的意義就在于“四有”體育課堂為通過體育教學發展學科核心素養凝練著力重點,其教學理論和基本要求深入淺出,化繁為簡,高度概括優質體育教學的共性特征,致力打造高效能、高質量的體育課堂新樣態,增強通過體育教學發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為促進學生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提供方向引領和方法指導,開辟行動路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大單元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建立好學科核心素養與學科核心內容之間的關系,使學科核心素養具體化,可培養、可干預、可評價。
鄭州市鄭東新區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副主任、體育教研員張金龍進行“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四有’體育課堂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的專題分享。張金龍圍繞“半場3v3對抗賽”為單元學習的真實情境大任務,按照“四有”體育課堂有技能學習、有體能發展、有競賽活動,有運動興趣的要求,將新課程標準水平四籃球項目內容要求中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技戰術運用、一般體能與專項體能、展示或比賽、規則與裁判方法、觀賞與評價六個方面融入到“四有”體育課堂的四個維度當中。
鄭州市金水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培訓部主任、體育教研員李文寶結合上述籃球大單元教學設計進行題為“‘四有’體育課堂背景下的初中課時教學設計和案例分析”的專題分享。李文寶圍繞課標研讀、教材解析、學情分析、“四有”體育課堂課時教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并通過兩節籃球課時案例實錄進行分析和詳細解讀。
培訓最后,河南省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發展中心中學部主任、體育教研員劉俊凱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他表示,河南省開展的“四有”體育課堂反映了體育課程的基本性質和獨特價值,是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路徑,同時也為廣大體育教師強化體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具體的方向引領和方法指導。
“水本無華,相蕩乃生漣漪;石本無火,相擊而發靈光。”本次教研活動,為全國體育老師們搭建了互相學習的平臺,提升了教師專業能力。鄭州市中小學體育學科將緊跟教育改革步伐,繼續堅持以“打造‘四有’體育課堂,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行動路徑,抓住“教會、勤練、常賽”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重點,為實現體育深度學習,力爭全方位實現體育學科育人價值而繼續努力探索。
線上共同體教研總結5
“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疫情雖然阻擋了師生踏進校園的路,卻沒有擋住師生學習的心。為切實保障線上教學效果,提升在線教學質量,解決教師線上教學面臨的問題和困難,9月5日下午,淇濱區嵩山小學教育共同體組織開展了線上集體教研活動。參會人員有嵩山小學業務副校長,劉莊分校、鹿廠分校和浚縣小河鎮同山中心校的教導主任以及各教研組組長和骨干教師代表,會議由嵩山小學徐睿老師主持。
首先,嵩山小學各教研組長對前三天的線上教學情況進行了匯報與交流。主要圍繞教師們針對學科線上教學教什么,怎么教,怎樣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等問題進行探討。隨后,四所學校分別分享了本校在線上教學開展過程中的有效做法。特別是鹿廠分校創新使用“線上直播教學”,開設早讀課和閱讀欣賞課,讓學生們用文字和語言的方式把自己閱讀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在提高線上教學有效性的同時也增強了趣味性,大大激發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值得其他學校學習借鑒。
第三個環節是各學校針對線上教學產生的共性問題互相提建議。其中劉莊分校和小河鎮同山中心校的教導主任都提出線上英語教學對于農村學校的實施難度較大,缺少專業的英語老師,網上的教學資源與農村學生的學習實際有差距。總校劉婭婭副校長在詳細了解情況后,隨即將總校的`線上英語教學方法和經驗以及學習資源與其他三校共享,并讓總校英語教研組長與分校一起制定貼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案。
會議最后劉婭婭副校長進行總結:
1、端正態度。所有教師要認清形勢,在疫情還未結束之前要教育學生做好個人防護。同時要明白線上教學是特殊時期的必然方式,我們要端正態度,做好中長期的教學計劃。
2、講究方法。多數科目都是運用“直播+資源推送”的上課方式,教師要將兩種方式與課后作業的布置有機結合,根據“雙減”政策,科學有效的進行教學,同時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的反饋。
3、形式多樣。線上教學計劃、課程安排以及課程資源在做到四校統一的前提下也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創新。要注重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作業形式的多樣化,多管齊下促進線上教學提質增效。
4、注重實效。所有教師在完成每天的線上教學之后要進行書面總結,并提交到教研組的微盤里,每周教研組長要不定期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改正,保證線上教學的實效性。
滴水難成海,獨木不成林。面臨特殊時期的新挑戰,嵩山小學教育共同體的全體教師精誠合作,團結一心,恪守職責,迎難而上,用自己的教學熱情為“停課不停學”的教學活動保駕護航!
線上共同體教研總結6
為深化課程改革,樹立美術核心素養本位的教育理念,加強教師在美術活動中的指導策略,3月29日,市城鄉各校青年優秀教師打破空間限制在大壩教育集團初中部拉開了美術教研活動序幕,開啟了以“落實新課程標準,著力提升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為主題的線上線下共同體教學研討活動。
本次的活動分為聽課觀摩、說課反思、點評交流和講座研討四個環節。青年教師姚詩源講授的《奇妙的墻》,本著“以生為本,以美育人”的指導思想,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通過多維度賞析建筑中、生活中的“墻”, 提高了審美能力和知識面,并在多層的“搭墻”實踐嘗試中,激發了學生對立體累積構造的熱情,在設計理念與生活實踐中不斷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線上視頻參會的老師紛紛進行熱烈的點評交流,聯系教學實踐提建議、談經驗、說困惑、議理念,就教與學、重難點突破和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等問題展開了研討。
此次線上線下共同體教研活動的開展,為城鄉教師的交流活動搭建了平臺,促進了高效課堂的教學,共享了教育資源,為進一步提高丹江口市美術教育教學質量樹立了標桿,為促進藝術教育發展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線上共同體教研總結7
為進一步推進跨地區教共體建設,助推區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促進教共體學校之間的深入交流,4月8日上午,長興縣第二實驗小學與慶元縣第二實驗小學、長興縣李家巷中心小學、藍天小學相聚云端,開展線上同步教研活動。
活動中,長興縣第二實驗小學的朱珊老師進行了五年級下冊《跳水》一課的微型課和說課展示。朱老師秉承“以生為本”的原則,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關注單元重點和文本特點,借助人物關系圖梳理故事情節,再以小組合作填寫“理由圈”的形式發散學生思維,突破教學的難點。在此過程中,朱老師充分引導學生展開思辨,把握人物的思維過程,感受人物思維邏輯的縝密。課后,結對學校進行了教研互動,老師們根據朱老師的展示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此次同步教研很好地促進了教共體學校教師專業成長,實現了結對學校的深入交流,實現了優質教學資源的互聯共享。
【線上共同體教研總結】相關文章:
線上共同體教研總結(通用11篇)12-28
教研共同體教研方案(精選15篇)12-23
線上課教研總結(精選14篇)12-27
教研組線上教學總結12-28
線上教研總結范文(精選21篇)12-28
線上教研活動總結(通用5篇)03-23
線上語文教研活動總結范文12-28
小學線上教研總結(通用7篇)12-29
小學語文線上教研總結(精選28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