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識總結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他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那么總結要注意有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物理知識總結,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物理知識總結1
功、功率、機械能和能源
1.做功兩要素:力和物體在力的方向上發生位移
2.功:功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但有正功和負功之分,單位為焦耳(J)
3.物體做正功負功問題(將α理解為F與V所成的角,更為簡單)
(1)當α=90度時,W=0.這表示力F的方向跟位移的方向垂直時,力F不做功,
如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滾動,桌面對球的支持力不做功。
(2)當α<90度時,cosα>0,W>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正功。
如人用力推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正功。
(3)當α大于90度小于等于180度時,cosα<0,W<0.這表示力F對物體做負功。
如人用力阻礙車前進時,人的推力F對車做負功。
一個力對物體做負功,經常說成物體克服這個力做功(取絕對值)。
例如,豎直向上拋出的球,在向上運動的過程中,重力對球做了-6J的功,可以說成球克服重力做了6J的功。說了“克服”,就不能再說做了負功
4.動能是標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表達式
5.重力勢能是標量,表達式
(1)重力勢能具有相對性,是相對于選取的參考面而言的。因此在計算重力勢能時,應該明確選取零勢面。
(2)重力勢能可正可負,在零勢面上方重力勢能為正值,在零勢面下方重力勢能為負值。
6.動能定理:
W為外力對物體所做的總功,m為物體質量,v為末速度,為初速度
解答思路:
、龠x取研究對象,明確它的'運動過程。
、诜治鲅芯繉ο蟮氖芰η闆r和各力做功情況,然后求各個外力做功的代數和。
、勖鞔_物體在過程始末狀態的動能和。
、芰谐鰟幽芏ɡ淼姆匠。
7.機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或彈力做功,沒有任何外力做功。)
解題思路:
、龠x取研究對象----物體系或物體
、诟鶕芯繉ο笏洑v的物理過程,進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斷機械能是否守恒。
③恰當地選取參考平面,確定研究對象在過程的初、末態時的機械能。
、芨鶕䴔C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進行求解。
8.功率的表達式:,或者P=FV功率:描述力對物體做功快慢;是標量,有正負
9.額定功率指機器正常工作時的最大輸出功率,也就是機器銘牌上的標稱值。
實際功率是指機器工作中實際輸出的功率。機器不一定都在額定功率下工作。實際功率總是小于或等于額定功率。
10、能量守恒定律及能量耗散
物理知識總結2
理解口訣:1.第一定律熱力學,能量守恒好感覺。內能變化等多少,熱量做功不能少。正負符號要準確,收入支出來理解。對內做功和吸熱,內能增加皆正值;對外做功和放熱,內能減少皆負值。2.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傳遞是不可逆,功轉熱和熱轉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神奇公式秒殺高考物理
1.對于加速度恒定的勻減速直線運動對應的正向過程和反向過程的時間相等,對應的速度大小相等(如豎直上拋運動)
2.質量是慣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慣性的大小與物體是否運動和怎樣運動無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和怎樣受力無關,慣性大小表現為改變物理運動狀態的難易程度。
3.做平拋或類平拋運動的物體在任意相等的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都相等,方向與加速度方向一致(即Δv=at)。
4.做平拋或類平拋運動的物體,末速度的反向延長線過水平位移的中點。
5.物體做勻速圓周運動的條件是合外力大小恒定且方向始終指向圓心,或與速度方向始終垂直。
6.做勻速圓周運動的物體,在所受到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時,物體將沿圓周的切線方向飛出做勻速直線運動;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大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時,物體將做向心運動;在所提供的向心力小于所需要的向心力時,物體將做離心運動。
7.開普勒第一定律的內容是所有的行星圍繞太陽運動的軌道都是橢圓,太陽在橢圓軌道的一個焦點上。開普勒第三定律的內容是所有行星的半長軸的`三次方跟公轉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即R3/ T2=k。
8.地球質量為M,半徑為R,萬有引力常量為G,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則其間存在的一個常用的關系是。
高考物理質點的運動公式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vo2=2as
2.中間時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3.中間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4.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f2)
5.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時:f=(f12+f22)1/2
6.合力大小范圍:|f1-f2|≤f≤|f1+f2|
7.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為合力與x軸之間的夾角tgβ=fy/fx)
高考物理動力學公式知識點
1.牛頓第一運動定律(慣性定律):物體具有慣性,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決定,與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頓第三運動定律:f=-f′{負號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對方,平衡力與作用力反作用力區別,實際應用:反沖運動}
4.共點力的平衡f合=0,推廣 {正交分解法、三力匯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動頻率特點:f=f驅動力
4.發生共振條件:f驅動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應用〔見第一冊p175〕
5.機械波、橫波、縱波〔見第二冊p2〕
6.波速v=s/t=λf=λ/t{波傳播過程中,一個周期向前傳播一個波長;波速大小由介質本身所決定}
7.聲波的波速(在空氣中)0℃:332m/s;20℃:344m/s;30℃:349m/s;(聲波是縱波)
8.波發生明顯衍射(波繞過障礙物或孔繼續傳播)條件:障礙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長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條件:兩列波頻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動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應:由于波源與觀測者間的相互運動,導致波源發射頻率與接收頻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頻率增大,反之,減小〔見第二冊p21〕}
高考物理必備基礎公式
勻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v0+a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0t+at2/2
向心加速度的關系:a=ω2r a=v2/r a=4π2r/t2
力對物體做功的計算式:w=fl
牛頓第二定律:f=ma
曲線運動的線速度:v=s/t
曲線運動的角速度:ω=θ/t
線速度和角速度的關系:v=ωr
周期和頻率的關系:tf=1
功率的計算式:p=w/t
動能定理:w=mvt2/2-mv02/2
重力勢能的計算式:ep=mgh
物理知識總結3
第一節認識運動
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樣性
參考系
1.任何運動都是相對于某個參照物而言的,這個參照物稱為參考系。
2.參考系的選取是自由的。
1)比較兩個物體的運動必須選用同一參考系。
2)參照物不一定靜止,但被認為是靜止的。
質點
1.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是,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2.質點條件:
1)物體中各點的運動情況完全相同(物體做平動)
2)物體的大小(線度)<<它通過的距離
3.質點具有相對性,而不具有絕對性。
4.理想化模型:根據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和需要,抓住問題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種理想化的模型,使復雜的問題得到簡化。(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種高度抽象的理想客體)
第二節時間位移
時間與時刻
1.鐘表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著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
△t=t2—t1
2.時間和時刻的單位都是秒,符號為s,常見單位還有min,h。
3.通常以問題中的`初始時刻為零點。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
2.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學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稱為標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稱為矢量。
4.只有在質點做單向直線運動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兩者運算法則不同。
第三節記錄物體的運動信息
打點記時器:通過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來記錄物體運動信息的儀器。(電火花打點記時器——火花打點,電磁打點記時器——電磁打點);一般打出兩個相鄰的點的時間間隔是0.02s。
第四節物體運動的速度
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所用的時間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與位移、時間間隔相對應)
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v是物體的位移s與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其方向與物體的位移方向相同。單位是m/s。
v=s/t
瞬時速度(與位置時刻相對應)
瞬時速度是物體在某時刻前后無窮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體在運動軌跡上過該點的切線方向。瞬時速率(簡稱速率)即瞬時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第五節速度變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體的加速度等于物體速度變化(vt—v0)與完成這一變化所用時間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決定,而是由F、m決定。
3.變化量=末態量值—初態量值……表示變化的大小或多少
4.變化率=變化量/時間……表示變化快慢
5.如果物體沿直線運動且其速度均勻變化,該物體的運動就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加速度不隨時間改變)。
6.速度是狀態量,加速度是性質量,速度改變量(速度改變大小程度)是過程量。
第六節用圖象描述直線運動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圖象
1.s-t圖象是描述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關系的曲線。(不反映物體運動的軌跡)
2.物理中,斜率k≠tanα(2坐標軸單位、物理意義不同)
3.圖象中兩圖線的交點表示兩物體在這一時刻相遇。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圖象
1.v-t圖象是描述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歲時間變化關系的圖線。(不反映物體運動軌跡)
2.圖象與時間軸的面積表示物體運動的位移,在t軸上方位移為正,下方為負,整個過程中位移為各段位移之和,即各面積的代數和。
物理知識總結4
力的圖示
1.力的圖示是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2.圖示畫法:選定標度(同一物體上標度應當統一),沿力的方向從力的作用點開始按比例畫一線段,在線段末端標上箭頭。
3.力的示意圖: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個力的作用效果與另外幾個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這個力與另外幾個力可以相互替代,這個力稱為另外幾個力的合力,另外幾個力稱為這個力的分力。
2.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力的替代,稱為力的合成與分解。求幾個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個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關系。
3.實驗:平行四邊形定則:P58
第四節力的合成與分解
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1.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如果用表示兩個共點力的線段為鄰邊作一個平行四邊形,則這兩個鄰邊的對角線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運算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合力的計算
1.方法:公式法,圖解法(平行四邊形/多邊形/△)
2.三角形定則:將兩個分力首尾相接,連接始末端的有向線段即表示它們的合力。
3.設F為F1、F2的合力,θ為F1、F2的夾角,則:
F=√F12+F22+2F1F2cosθtanθ=F2sinθ/(F1+F2cosθ)
當兩分力垂直時,F=F12+F22,當兩分力大小相等時,F=2F1cos(θ/2)
4.1)|F1—F2|≤F≤|F1+F2|
2)隨F1、F2夾角的增大,合力F逐漸減小。
3)當兩個分力同向時θ=0,合力:F=F1+F2
4)當兩個分力反向時θ=180°,合力最。篎=|F1—F2|
5)當兩個分力垂直時θ=90°,F2=F12+F22
分力的計算
1.分解原則:力的實際效果/解題方便(正交分解)
2.受力分析順序:G→N→F→電磁力
物理知識總結5
第一部分聲現象
1.聲音的發生: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動都會發出聲音。
2.聲的傳播:聲的傳播需要介質,聲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氣)真空不能傳聲。
3.回聲:聲音在傳播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被反射回來人再次聽到的聲音叫回聲(1)區別回聲與原聲的條件:回聲到達人的耳朵比原聲晚0.1秒以上。(2)低于0.1秒時,則反射回來的聲音只能使原聲加強。
。3)利用回聲可測海深或發聲體距障礙物有多遠(聲納系統)
4.音調:聲音的高低叫音調,它是由發聲體振動頻率決定的,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5.響度:聲音的大小叫響度,響度跟發聲體振動的振幅大小有關,還跟聲源到人耳的距離遠近有關
6.音色:不同發聲體所發出的聲音的品質叫音色7.噪聲及來源從物理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地雜亂無章振動時發出的聲音。從環保角度看,凡是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都屬于噪聲。8.聲音等級的劃分
用分貝來劃分聲音的等級,30dB40dB是較理想的安靜環境,超過50dB就會影響睡眠,70dB以上會干擾談話,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聲環境中,會影響聽力。
9.噪聲減弱的途徑:可以在聲源處、傳播過程中和人耳處減弱
10.聲的利用:(1)利用聲音傳遞信息(如B超、聲納、雷達等)(2)利用聲音傳遞能量(潔牙、超聲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光現象及透鏡應用(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
2、光在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大氣層是不均勻的,當光從大氣層外射到地面時,光線發了了彎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質中傳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C=3×108m/s,在空氣中的速度接近于這個速度,水中的速度為3/4C,玻璃中為2/3C
4、光直線傳播的應用:
激光準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線:表示光傳播方向的直線,即沿光的傳播路線畫一直線,并在直線上畫上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光線是假想的,實際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的交界面時,一部分光返回原來介質中,使光的傳播方向發生了改變,這種現象稱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在法線的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歸納為:“三線共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
8、理解:反射角隨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減小而減小,當入射角為零時,反射角也變為零
9、兩種反射現象
。1)鏡面反射:平行光線經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線(2)漫反射:平行光經界面反射后向各個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個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線
注意:無論是鏡面反射,還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平面鏡對光的作用:(1)成像(2)改變光的傳播方向12、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虛像(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3)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像和物到鏡的距離相等
理解:平面鏡所成的像與物是以鏡面為軸的對稱圖形13、實像與虛像的區別
實像是實際光線會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當然也能用眼看到。虛像不是由實際光線會聚成的,而是實際光線反向延長線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平面鏡的應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鏡成像(3)潛望鏡(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變化,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與光的反射一樣都是發生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質中,而折射光則進入到另一種介質中,由于光在在兩種不同的物質里傳播速度不同,故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傳播方向發生變化,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兩種介質的交界處,既發生折射,同時也發生反射
2、光的折射規律:光從空氣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時,折射角也隨著增大;當光線垂直射向介質表面時,傳播方向不變,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規律分三點:(1)三線一面(2)兩線分居(3)兩角關系分三種情況:①入射光線垂直界面入射時,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從空氣斜射入水等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從水等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透鏡及分類
透鏡:透明物質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個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鏡厚度遠比其球面半徑小的多。分類:凸透鏡:邊緣薄,中央厚凹透鏡:邊緣厚,中央薄5、主光軸,光心、焦點、焦距主光軸:通過兩個球心的直線
光心:主光軸上有個特殊的點,通過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變。(透鏡中心可認為是光心)焦點:凸透鏡能使跟主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點叫透鏡的焦點,用“F”表示。虛焦點: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經凹透鏡后變得發散,發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相交在主光軸上一點,這一點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所以叫虛焦點。焦距:焦點到光心的距離叫焦距,用“f”表示。每個透鏡都有兩個焦點、焦距和一個光心。
6、凸透鏡:對光起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起發散作用7、凸透鏡成像規律
①虛像物體同側;實像物體異側;②物遠實像小而近,物近實像大而遠;③離焦點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物距(u)成像大小像的虛實像物位置像距(v)應用u>2f縮小實像透鏡兩側f 8、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燈片要倒著插。 9、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暗箱中的膠片相當于光屏,我們調節調焦環,并非調焦距,而是調鏡頭到膠片的距離,物離鏡頭越遠,膠片就應靠近鏡頭。 第三部分物態變化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 2攝氏溫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0℃,把1標準大氣壓下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3溫度計 (1)原理:液體的熱脹冷縮的性質制成的 (2)構造:玻璃殼、毛細管、玻璃泡、刻度及液體 (3)使用:使用溫度計以前,要注意觀察量程和認清分度值4.使用溫度計做到以下三點①溫度計與待測物體充分接觸②待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圩x數時,視線要與液面上表面相平,溫度計仍與待測物體緊密接觸5.體溫計 構造:玻璃泡上方有縮口量程:3542℃分度值:0.1℃用法:離開人體讀數 6.熔化和凝固 物質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熔化要吸熱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凝固要放熱7.熔點和凝固點 (1)固體分晶體和非晶體兩類 。2)熔點:晶體都有一定的熔化溫度,叫熔點(3)凝固點:晶體者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同一種物質的凝固點跟它的熔點相同 8.物質從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汽化有兩種不同的方式:蒸發和沸騰,這兩種方式都要吸熱9.蒸發現象 。1)定義:蒸發是液體在任何溫度下都能發生的,并且只在液體表面發生的汽化現象 (2)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液體溫度高低,液體表面積大小,液體表面空氣流動的快慢10.沸騰現象 (1)定義:沸騰是在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進行的劇烈的汽化現象(2)液體沸騰的條件:①溫度達到沸點②繼續吸收熱量11.升華和凝華現象 (1)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叫升華,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叫凝華 。2)日常生活中的升華和凝華現象(冰凍的濕衣服變干,冬天看到霜、雪、冰花) 12.升華吸熱,凝華放熱 第四部分電路與電流【知識結構】 一、電路的組成: 1.定義:把電源、用電器、開關、導線連接起來組成的電流的路徑。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2)用電器:工作的設備;(3)開關:控制用電器或用來接通或斷開電路;(4)導線:連接作用,形成讓電荷移動的通路 二、電路的狀態:通路、開路、短路 1.定義:(1)通路:處處接通的電路;(2)開路:斷開的電路;(3)短路:將導線直接連接在用電器或電源兩端的電路。2.正確理解通路、開路和短路 三、電路的基本連接方式:串聯電路、并聯電路四、電路圖(統一符號、橫平豎直、簡潔美觀)五、電工材料:導體、絕緣體 1.導體(1)定義:容易導電的物體;(2)導體導電的原因:導體中有自由移動的電荷; 2.絕緣體(1)定義:不容易導電的物體;(2)原因:缺少自由移動的電荷六、電流的形成 1.電流是電荷定向移動形成的。元電荷:e=1.6×1019C 2.形成電流的電荷有:正電荷、負電荷。金屬導體中是自由電子。七、電流的方向1.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的方向;2.電流的方向跟負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相反; 3.在電源外部,電流的方向是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八、電流的測量 1.單位及其換算:主單位安(A),常用單位毫安(mA)、微安(μA) 2.測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電流表;(2)量程;(3)分度值(4)電流表的使用規則。 九、電流的規律: 。1)串聯電路:電流處處相等(I=I1=I2); 。2)并聯電路:干路電流等于各支路電流之和(I=I1+I2)【方法提示】 1.電流表的使用可總結為(一查兩確認,兩要兩不要)(1)一查: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線上; 。2)兩確認:①確認所選量程;確認每個大格和每個小格表示的電流值(分度值)。②兩要:一要讓電流表串聯在被測電路中;二要讓電流從“+”接線柱流入,從“-”接線柱流出;③兩不要:一不要讓電流超過所選量程,二不要不經過用電器直接接在電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電流的大小時,可以用試觸法選擇合適的量程。2.根據串并聯電路的特點求解有關問題的電路 (1)分析電路結構,識別各電路元件間的串聯或并聯;(2)判斷電流表測量的是哪段電路中的電流; (3)根據串并聯電路中的電流特點,按照題目給定的條件,求出待求的電流。 高中物理的確難,實用口訣能幫忙。物理公式、規律主要通過理解和運用來記憶,本口訣也要通過理解,發揮韻調特點,能對高中物理重要知識記憶起輔助作用。 一、運動的描述 1.物體模型用質點,忽略形狀和大小;地球公轉當質點,地球自轉要大小。物體位置的變化,準確描述用位移,運動快慢s比t,a用δv與t比。 2.運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簡法,中間時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幾何圖像法,求解運動好方法。自由落體是實例,初速為零a等g.豎直上拋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數,飛行時間上下回,整個過程勻減速。中心時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數;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t平方。 3.速度決定物體動,速度加速度方向中,同向加速反向減,垂直拐彎莫前沖。 二、力 1.解力學題堡壘堅,受力分析是關鍵;分析受力性質力,根據效果來處理。 2.分析受力要仔細,定量計算七種力;重力有無看 提示,根據狀態定彈力;先有彈力后摩擦,相對運動是依據;萬有引力在萬物,電場力存在定無疑;洛侖茲力安培力,二者實質是統一;相互垂直力最大,平行無力要切記。 3.同一直線定方向,計算結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計算結果給指明;兩力合力小和大,兩個力成q角夾,平行四邊形定法;合力大小隨q變,只在最大最小間,多力合力合另邊。 多力問題狀態揭,正交分解來解決,三角函數能化解。 4.力學問題方法多,整體隔離和假設;整體只需看外力,求解內力隔離做;狀態相同用整體,否則隔離用得多;即使狀態不相同,整體牛二也可做;假設某力有或無,根據計算來定奪;極限法抓臨界態,程序法按順序做;正交分解選坐標,軸上矢量盡量多。 三、牛頓運動定律 1.f等ma,牛頓二定律,產生加速度,原因就是力。 合力與a同方向,速度變量定a向,a變小則u可大,只要a與u同向。 2.n、t等力是視重,mg乘積是實重;超重失重視視重,其中不變是實重;加速上升是超重,減速下降也超重;失重由加降減升定,完全失重視重零 四、曲線運動、萬有引力 1.運動軌跡為曲線,向心力存在是條件,曲線運動速度變,方向就是該點切線。 2.圓周運動向心力,供需關系在心里,徑向合力提供足,需mu平方比r,mrw平方也需,供求平衡不心離。 3.萬有引力因質量生,存在于世界萬物中,皆因天體質量大,萬有引力顯神通。衛星繞著天體行,快慢運動的衛星,均由距離來決定,距離越近它越快,距離越遠越慢行,同步衛星速度定,定點赤道上空行。 五、機械能與能量 1.確定狀態找動能,分析過程找力功,正功負功加一起,動能增量與它同。 2.明確兩態機械能,再看過程力做功,“重力”之外功為零,初態末態能量同。 3.確定狀態找量能,再看過程力做功。有功就有能轉變,初態末態能量同。 六、電場 1.庫侖定律電荷力,萬有引力引場力,好像是孿生兄弟,kqq與r平方比。 2.電荷周圍有電場,f比q定義場強。kq比r2點電荷,u比d是勻強電場。 電場強度是矢量,正電荷受力定方向。描繪電場用場線,疏密表示弱和強。 場能性質是電勢,場線方向電勢降。場力做功是qu,動能定理不能忘。 4.電場中有等勢面,與它垂直畫場線。方向由高指向低,面密線密是特點。 七、恒定電流 1.電荷定向移動時,電流等于q比t。自由電荷是內因,兩端電壓是條件。 正荷流向定方向,串電流表來計量。電源外部正流負,從負到正經內部。 2.電阻定律三因素,溫度不變才得出,控制變量來論述,rl比s等電阻。 電流做功uit,電熱i平方rt。電功率,w比t,電壓乘電流也是。 3.基本電路聯串并,分壓分流要分明。復雜電路動腦筋,等效電路是關鍵。 4.閉合電路部分路,外電路和內電路,遵循定律屬歐姆。 路端電壓內壓降,和就等電動勢,除于總阻電流是。 八、磁場 1.磁體周圍有磁場,n極受力定方向;電流周圍有磁場,安培定則定方向。 2.f比il是場強,φ等bs磁通量,磁通密度φ比s,磁場強度之名異。 安培力,相互垂直要注意。 4.洛侖茲力安培力,力往左甩別忘記。 九、電磁感應 1.電磁感應磁生電,磁通變化是條件;芈烽]合有電流,回路斷開是電源。 感應電動勢大小,磁通變化率知曉。 2.楞次定律定方向,阻礙變化是關鍵。導體切割磁感線,右手定則更方便。 3.楞次定律是抽象,真正理解從三方,阻礙磁通增和減,相對運動受反抗,自感電流想阻擋,能量守恒理應當。楞次先看原磁場,感生磁場將何向,全看磁通增或減,安培定則知i向。 十、交流電 1.勻強磁場有線圈,旋轉產生交流電。電流電壓電動勢,變化規律是弦線。 中性面計時是正弦,平行面計時是余弦。 ω是最大值,有效值用熱量來計算。 3.變壓器供交流用,恒定電流不能用。 理想變壓器,初級ui值,次級ui值,相等是原理。 電壓之比值,正比匝數比;電流之比值,反比匝數比。 運用變壓比,若求某匝數,化為匝伏比,方便地算出。 遠距輸電用,升壓降流送,否則耗損大,用戶后降壓。 十一、氣態方程 研究氣體定質量,確定狀態找參量。絕對溫度用大t,體積就是容積量。 壓強分析封閉物,牛頓定律幫你忙。狀態參量要找準,pv比t是恒量。 十二、熱力學定律 1.第一定律熱力學,能量守恒好感覺。內能變化等多少,熱量做功不能少。 正負符號要準確,收入支出來理解。對內做功和吸熱,內能增加皆正值;對外做功和放熱,內能減少皆負值。 2.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傳遞是不可逆,功轉熱和熱轉功,具有方向性不逆。 十三、機械振動 1.簡諧振動要牢記,o為起點算位移,回復力的'方向指,始終向平衡位置, 大小正比于位移,平衡位置u大極。 2.o點對稱別忘記,振動強弱是振幅,振動快慢是周期,一周期走4a路,單擺周期l比g,再開方根乘2p,秒擺周期為2秒,擺長約等長1米。 到質心擺長行,單擺具有等時性。 3.振動圖像描方向,從底往頂是向上,從頂往底是下向;振動圖像描位移,頂點底點大位移,正負符號方向指。 十四、機械波 1.左行左坡上,右行右坡上。峰點谷點無方向。 2.順著傳播方向吧,從谷往峰想上爬,腳底總得往下蹬,上下振動遷不動。 3.不同時刻的圖像,δt四分一或三,質點動向疑惑散,s等vt派用場。 十五、光學 1.自行發光是光源,同種均勻直線傳。若是遇見障礙物,傳播路徑要改變。 反射折射兩定律,折射定律是重點。光介質有折射率,(它的)定義是正弦比值,還可運用速度比,波長比值也使然。 2.全反射,要牢記,入射光線在光密。入射角大于臨界角,折射光線無處覓。 十六、物理光學 1.光是一種電磁波,能產生干涉和衍射。衍射有單縫和小孔,干涉有雙縫和薄膜。單縫衍射中間寬,干涉(條紋)間距差不多。小孔衍射明暗環,薄膜干涉用處多。它可用來測工件,還可制成增透膜。泊松亮斑是衍射,干涉公式要把握。〖選修3-4〗 2.光照金屬能生電,入射光線有極限。光電子動能大和小,與光子頻率有關聯。光電子數目多和少,與光線強弱緊相連。光電效應瞬間能發生,極限頻率取決逸出功。 十七、動量 1.確定狀態找動量,分析過程找沖量,同一直線定方向,計算結果只是“量”,某量方向若未定,計算結果給指明。 2.確定狀態找動量,分析過程找沖量,外力沖量若為零,初態末態動量同。 十八、原子原子核 1.原子核,中央站,電子分層圍它轉;向外躍遷為激發,輻射光子向內遷;光子能量hn,能級差值來計算。 2.原子核,能改變,αβ兩衰變。α粒是氦核,電子流是β射線。 γ光子不單有,伴隨衰變而出現。鈾核分開是裂變,中子撞擊是條件。 裂變可造原子彈,還可用它來發電。輕核聚合是聚變,溫度極高是條件。 變可以造氫彈,還是太陽能量源;和平利用前景好,可惜至今未實現。 認識靜電 一、靜電現象 1、了解常見的靜電現象。 2、靜電的產生 (1)摩擦起電:用絲綢摩擦的玻璃棒帶正電,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帶負電。 。2)接觸起電:(3)感應起電: 3、同種電荷相斥,異種電荷相吸。 二、物質的電性及電荷守恒定律 1、物質的原子結構: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組成,原子由帶正電的原子核以及環繞原子核運動的帶負電的電子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在一般情況下,物體內部的原子中電子的數目等于質子的數目,整個物體不帶電,呈電中性。 2、電荷守恒定律:任何孤立系統的電荷總數保持不變。在一個系統的內部,電荷可以從一個物體傳到另一個物體。但是,在這個過程中系統的總的電荷時不改變的。 3、用物質的原子結構和電荷守恒定律分析靜電現象 。1)分析摩擦起電(2)分析接觸起電(3)分析感應起電 4、物體帶電的本質:電荷發生轉移的過程,電荷并沒有產生或消失。 電荷間的相互作用 一、電荷量和點電荷 1、電荷量:物體所帶電荷的多少,叫做電荷量,簡稱電量。單位為庫侖,簡稱庫,用符號C表示。 2、點電荷:帶電體的形狀、大小及電荷量分布對相互作用力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把帶電體簡化為一個點,并稱之為點電荷。 二、電荷量的檢驗 1、檢測儀器:驗電器 2、了解驗電器的工作原理 三、庫侖定律 1、內容:在真空中兩個靜止的點電荷間相互作用的庫侖力跟它們電荷量的乘積成正比,跟它們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2、大。 方向:在兩個電電荷的連線上,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3、公式中k為靜電力常量, 4、成立條件 、僬婵罩校ǹ諝庵幸步瞥闪ⅲ,②點電荷 電場及其描述 一、電場 1、電場:電荷的周圍存在著電場,帶電體間的相互作用是通過周圍的電場發生的。 2、電場基本性質: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 3、電場力: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作用力,這種力叫電場力 電荷間的靜電力就是一個電荷受到另一個電荷激發電場的作用力。 電場的描述 1、電場強度: 。1)定義:把電場中某一點的電荷受到的電場力F跟它的電荷量q的比值,定義為該點的電場強度,簡稱場強,用E表示。 。2)定義式: F——電場力國際單位:牛(N) q——電荷量國際單位:庫(C) E——電場強度國際單位:牛/庫(N/C) (3)方向:規定為正電荷在該點受電場力的方向。 。4)點電荷的電場強度: (5)物理意義:某點的場強為1N/C,它表示1C的點電荷在此處會受到1N的電場力。 (6)勻強電場:各點場強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電場線: (1)意義:如果在電場中畫出一些曲線,使曲線上每一點的切線方向,都跟該點的場強方向一致,這樣的曲線就叫做電場線。 。2)特點: 電場線不是電場里實際存在的線,而是為形象地描述電場而假想的線,因此電場線是一種理想化模型。 電場線始于正電荷,止于負電荷,在正電荷形成的電場中,電場線起于正電荷,延伸到無窮遠處;在負電荷形成的電場中,電場線起于無窮遠處,止于負電荷。電場線不閉合,不相交,也不是帶電粒子的運動軌跡。 在同一電場里,電場線越密的地方,場強越大;電場線越稀的地方,場強越小。 趨利避害—靜電的利用與防止 一、靜電的利用 1、根據靜電能吸引輕小物體的性質和同種電荷相排斥、異種電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應用有: 靜電復印、靜電除塵、靜電噴漆、靜電植絨,靜電噴藥等。 2、利用高壓靜電產生的電場,應用有: 靜電保鮮、靜電滅菌、作物種子處理等。 3、利用靜電放電產生的臭氧、無菌消毒等 雷電是自然界發生的大規模靜電放電現象,可產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氣中的氮合成為氨,供給植物營養。 二、靜電的防止 靜電的主要危害是放電火花,如油罐車運油時,因為油與金屬的振蕩摩擦,會產生靜電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產生火花放電,容易引爆燃油,引起事故,所以要用一根鐵鏈拖到地上,以導走產生的靜電。 另外,靜電的吸附性會使印染行業的染色出現偏差,也要注意防止。 2、防止靜電的主要途徑: 。1)避免產生靜電。如在可能情況下選用不容易產生靜電的材料。 。2)避免靜電的積累。產生靜電要設法導走,如增加空氣濕度,接地等。 1、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一定不變。只要是勻速直線運動,則速度一定是一個定值。 2、密度不是一定不變的。密度是物質的屬性,和質量體積無關,但和溫度有關,尤其是氣體密度跟隨溫度的變化比較明顯。 3、平均速度只能是總路程除以總時間。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總路程除以這段路程上花費的所有時間,包含中間停的時間。 4、天平讀數時,游碼要看左側,移動游碼相當于在天平右盤中加減砝碼。 5、受力分析的步驟:確定研究對象;找重力;找接觸物體;判斷和接觸物體之間是否有壓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 6、物理運動狀態改變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變運動狀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時運動狀態就不變。 7、慣性大小和速度無關。慣性大小只跟質量有關。速度越大只能說明物體動能大,能夠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慣性越大。 8、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區別: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 9、慣性是屬性不是力。不能說受到,只能說具有,由于。 10、物體受平衡力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這兩個可以相互推導。物體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運動方向一致,物體做加速運動,反之,做減速運動。 11、1Kg≠9。8N,兩個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進行變換。 12、月球上彈簧測力計、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狀態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彈簧測力計還可以測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壓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有關,但靜摩擦力跟壓力無關,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關。 14、兩個物體接觸不一定發生力的作用。還要看有沒有擠壓,相對運動等條件。 15、摩擦力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壓強和接觸面積的大小有關。 16、杠桿調平:左高左調;天平調平:指針偏左右調。兩側的平衡螺母調節方向一樣。 17、動滑輪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豎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 18、畫力臂的方法:一找支點(杠桿上固定不動的點),二畫力的作用線(把力延長或反向延長),三連距離(過支點,做力的作用線的垂線)、四標字母。 19、動力最小,力臂應該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桿上找一點,使這一點到支點的距離最遠。 20、壓強的受力面積是接觸面積,單位是m2,注意接觸面積是一個還是多個,更要注意單位換算:1cm2=10—4m2 21、液體壓強跟液柱的粗細和形狀無關,只跟液體的深度有關。深度是指液面到液體內某一點的距離,不是高度。固體壓強先運用F=G計算壓力,再運用P=F/S計算壓強,液體壓強先運用P=ρgh計算壓強,再運用F=PS計算壓力(注意單位,對于柱體則兩種方法可以通用) 22、托里拆利實驗水銀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細傾斜等因素無關,只跟當時的大氣壓有關。 23、浮力和深度無關,只跟物體浸在液體中的體積有關。浸沒時V排=V物,沒有浸沒時V排求浮力要首先看物體的狀態:若漂浮或懸浮則直接根據F浮=G計算,若有彈簧測力計測可以根據F浮=G—F拉計算,若知道密度和體積則根據F浮=ρgv計算。 24、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離,并且力距離要對應才做功。 25、簡單機械的機械效率不是固定不變的;喗M的機械效率除了跟動滑輪的重力有關外還跟所提升物體的重力有關,物體越重,拉力也越大,機械效率越高,但動滑輪的重力不變。 26、物體勻速水平運動時,動能和勢能不一定不變。此時還要考慮物體的質量是否發生變化,例如灑水車,投救災物資的飛機。 27、機械能守恒時,動能最大,勢能最小?梢杂扇菀追治龅母叨群托巫兇笮∠扰袛鄤菽埽倥袛鄤幽艿淖兓。 28、分子間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時存在,同時增大和減小。只是在不同的變化過程中,引力和斥力的變化快慢不一樣,導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樣,最終表現為引力或斥力。 29、分子間引力和大氣壓力的區別: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但如果伴隨著空氣被排出或大氣壓強的變化則說明是大氣壓力。例:兩塊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開是大氣壓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彈簧測力計示數變小是因為分子間有引力。 30、物體內能增大,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化沸騰);物體內能增加,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物體吸熱,內能一定增加;物體吸熱溫度不一定升高(晶體熔化,液體沸騰);物體溫度升高,內能不一定升高(還和物體的質量等因素有關);物體溫度升高,不一定是熱傳遞(還可以是做功)。 31、內能和溫度有關,機械能和物體機械運動情況有關,它們是兩種不同形式的能。物體一定有內能,但不一定有機械能。 32、熱量只存在于熱傳遞過程中,離開熱傳遞說熱量是沒有意義的。熱量對應的動詞是:吸收或放出。 33、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是固定不變的。比熱容越大:吸收相同熱量,溫度變化量小(用人工湖調節氣溫);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熱量多(用水做冷卻劑)。 34、內燃機一個工作循環包括四個沖程,曲軸轉動二周,對個做功一次,有兩次能量轉化。 35、核能屬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36、太陽能電池是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并不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37、當前人們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變(核反應堆)。太陽內部不斷發生著核聚變。 38、音調一般指聲音的高低,和頻率有關,和發聲體的長短、粗細、松緊有關。響度一般指聲音的大小,和振幅有關,和用力的大小和距離發聲體的遠近有關。音色是用為區別不同的發聲體的,和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有關。(生活中的有些用高低來描述聲音的響度) 39、回聲測距要注意除以2 40、光線要注意加箭頭,要注意實線與虛線的區別:實像,光線是實線;法線、虛像、光線的延長線是虛線。 41、反射和拆射總是同時發生的。 42、漫反射和鏡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3、平面鏡成像:一虛像,要畫成虛線,二等大的像,人遠離鏡,像大小不變,只是視角變小,感覺像變小,實際不變。 44、照像機的物距:物體到相機的距離,像距:底片到鏡關的距離或暗箱的長度。投影儀的物距:膠片到鏡頭的距離,像距:屏幕到投影儀的距離。 45、照相機的原理:u>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投影儀的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46、透明體的顏色由透過和色光決定,和物體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過,不同的色光則被吸收。 47、液化:霧、露、雨、白氣。凝華:雪、霜、霧淞。凝固:冰雹,房頂的冰柱。 48、汽化的`兩種方式:蒸發(任何溫度下進行)和沸騰(一定溫度下進行)。液化的兩種方法: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 49、沸騰時氣泡越往上越大,沸騰前氣泡越往上越小。 50、晶體有熔點,常見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種金屬;非晶體沒有熔點,常見的有:蠟、松香、瀝青、玻璃。 51、晶體熔化和液體沸騰的條件:一達到一定的溫度(熔點和沸點)二繼續吸熱。 52、金屬導電靠自由電子,自由電子移動方向和電流方向相反。 53、串聯和并聯只是針對用電器,不包括開關和電表。串聯電路電流只有一條路徑,沒有分流點,并聯電路電流多條路徑,有分流點。 54、判斷電壓表測誰的電壓可用圈法:先去掉電源和其它電壓表,把要分析的電壓表當作電源,從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誰就測誰的電壓。 55、連電路時,開頭要斷開;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電流表一般用小量程;電壓表的量程要看電源電壓和所測用電器的額定電壓;滑動變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題目給定的條件先擇連左下或右下;電壓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測用電器的兩端。 56、電路中有電流一定有電壓,但有電壓不一定有電流(電路還得閉合)。 57、電阻是導體的屬性,一般是不變的(尤其是定值電阻),但它和溫度有關,溫度越高電阻越大,燈絲電阻表現最為明顯。 58、串聯電路是等流分壓,電壓和電阻成正比,也就是電阻越大,分得電壓越大。并聯電路是等壓分流,電流和電阻成反比,也就是電阻越大,電流越小。 59、測電阻和測功率的電路圖一樣,實驗器材也一樣,但實驗原理不一樣。(分別是R=U/I和P=UI)測電阻需要多次測量求平均值,減小誤差,但測功率時功率是變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沒有意義。 60、電能表讀數是兩次讀數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數。 61、計算電能可以用KW和h計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換算。 62、額定功率和額定電壓是固定不變的,但實際電壓和實際功率是變化的。但在變化時,電阻是不變的?筛鶕=U2/P計算電阻。 63、家庭電路中開關必須和燈串聯,開關必須連在火線上,燈口螺旋要接零線上,保險絲只在火線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64、磁體上S極指南(地理南級,地磁北極,平常說的是地理的兩極)N極指北。 65、奧斯特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通電導體周圍有磁場),制成了電動機,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制成了發電機。沈括發現了磁偏角。湯姆生發現了電子。盧薩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貝爾發明了電話。 66、磁盤、硬盤應用了磁性材料,光盤沒有應用磁性材料。 67、電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長和頻率成反比。 68、電動機原理:通電線圈在磁場中受力轉動,把電能轉化成機械能。外電路有電源。 79、發電機原理:電磁感應,把機械能轉化成電能,外電路無電源。 動量與動能的比較: ①動量是矢量,動能是標量。 ②動量是用來描述機械運動互相轉移的物理量,而動能往往用來描述機械運動與其他運動(比如熱、光、電等)相互轉化的物理量。 比如完全非彈性碰撞過程研究機械運動轉移——速度的變化可以用動量守恒,若要研究碰撞過程改變成內能的'機械能則要用動能為損失去計算了。所以動量和動能是從不同側面反映和描述機械運動的物理量。 動量守恒定律與機械能守恒定律比較:前者是矢量式,有廣泛的適用范圍,而后者是標量式其適用范圍則要窄得多。這些區別在使用中一定要注意。 ●碰撞: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間極短,作用力又很大,其他作用相對很小,運動狀態發生顯著化的現象叫做碰撞。 以物體間碰撞形式區分,可以分為“對心碰撞”(正碰),而物體碰前速度沿它們質心的連線;“非對心碰撞”——中學階段不研究。 以物體碰撞前后兩物體總動能是否變化區分,可以分為:“彈性碰撞”。碰撞前后物體系總動能守恒;“非彈性碰撞”,完全非彈性碰撞是非彈性碰撞的特例,這種碰撞,物體在相碰后粘合在一起,動能損失最大。 各類碰撞都遵守動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不過在非彈性碰撞中,有一部分動能轉變成了其他形式能量,因此動能不守恒了。 一、電流:電荷的定向移動行成電流。 1、產生電流的條件: (1)自由電荷; (2)電場; 2、電流是標量,但有方向:我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是電流的方向; 注:在電源外部,電流從電源的正極流向負極;在電源的內部,電流從負極流向正極; 3、電流的.大小: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量Q跟通過這些電量所用時間t的比值叫電流I表示; (1)數學表達式:I=Q/t; (2)電流的國際單位:安培A (3)常用單位:毫安mA、微安uA;(4)1A=103mA=106uA 二、歐姆定律:導體中的電流跟導體兩端的電壓U成正比,跟導體的電阻R成反比; 1、定義式:I=U/R; 2、推論:R=U/I; 3、電阻的國際單位時歐姆,用Ω表示; 1kΩ=103Ω,1MΩ=106Ω; 4、伏安特性曲線: 三、閉合電路:由電源、導線、用電器、電鍵組成; 1、電動勢:電源的電動勢等于電源沒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用E表示; 2、外電路:電源外部的電路叫外電路;外電路的電阻叫外電阻;用R表示;其兩端電壓叫外電壓;3、內電路:電源內部的電路叫內電阻,內點路的電阻叫內電阻;用r表示;其兩端電壓叫內電壓;如:發電機的線圈、干電池內的溶液是內電路,其電阻是內電阻; 4、電源的電動勢等于內、外電壓之和;E=U內+U外;U外=RI;E=(R+r)I 四、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閉合電路里的電流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內、外電路的電阻之和成反比; 1、數學表達式:I=E/(R+r) 2、當外電路斷開時,外電阻無窮大,電源電動勢等于路端電壓;就是電源電動勢的定義; 3、當外電阻為零(短路)時,因內阻很小,電流很大,會燒壞電路; 五、半導體:導電能力在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半導體的電阻隨溫升越高而減小; 六、導體的電阻隨溫度的升高而升高,當溫度降低到某一值時電阻消失,成為超導; 第七章 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體對物體的作用。 2、力的單位:牛頓,簡稱牛,用N 表示。力的感性認識:拿兩個雞蛋所用的力大約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變物體的形狀,力可以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 說明:物體的運動狀態是否改變一般指:物體的運動快慢是否改變(速度大小的改變)和物體的運動方向是否改變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它們都能影響力的作用效果 。 5、力的示意圖:用一根帶箭頭的線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表示出來,如果沒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個圖中,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6、力產生的條件:①必須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②物體間必須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觸)。 7、力的性質: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兩物體相互作用時,施力物體同時也是受力物體,反之,受力物體同時也是施力物體。 二、彈力 1、彈力 、購椥:物體受力時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的性質叫彈性。 、谒苄:物體受力發生形變,形變后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性質叫塑性。 、蹚椓: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受到的力叫彈力,彈力的大小與彈性形變的大小有關 彈力產生的重要條件:發生彈性形變;兩物體相互接觸; 生活中的彈力:拉力,支持力,壓力,推力; 2:彈簧測力計 、俳Y構:彈簧、掛鉤、指針、刻度、外殼 ②作用:測量力的大小 、墼恚涸趶椥韵薅葍,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量就越長。 。ㄔ趶椥韵薅葍,彈簧的伸長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對于彈簧測力計的使用 (1) 認清 量程 和 分度值 ;(2)要檢查指針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則要調零; (3)輕拉秤鉤幾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針是否回到零刻度; (4) 使用時力要沿著彈簧的軸線方向,注意防止指針、彈簧與秤殼接觸。測量力時不能超過 彈簧測力計的量程。(5)讀數時視線與刻度面垂直 說明:物理實驗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觀察 但它變化時引起其他物理量的變化卻容易觀察,用容易觀察的量顯示不宜觀察的量,是制作測量儀器的一種思路。這種科學方法稱做“轉換法”。利用這種方法制作的儀器有:溫度計、彈簧測力計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體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體所受的重力跟質量成 正比 。 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質量為1kg 的物體所受的重力為9.8N 在要求不很精確的情況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其應用是重垂線、水平儀分別檢查墻是否豎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點——重心 重力在物體上的作用點叫重心。質地均勻外形規則物體的重心,在它的幾何中心上。 如均勻細棒的重心在它的中點,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兩條對角線的交點 第八章 力和運動 一、牛頓第一定律 1、牛頓第一定律: 、排nD總結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其內容是: 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時候,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普f明: A、牛頓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經驗事實的基礎上,通過進一步推理而概括出來的,且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所以已成為大家公認的力學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們周圍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實驗來直接證明牛頓第一定律。 B、牛頓第一定律的內涵:物體不受力,原來靜止的物體將保持靜止狀態,原來運動的物體,不管原來做什么運動,物體都將做勻速直線運動. C、牛頓第一定律告訴我們: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可以不需要力,即力與運動狀態無關,所以力不是產生或維持運動的原因。 2、慣性:⑴定義:物體保持原來運動狀態不變的性質叫慣性。 ⑵說明:慣性是物體的一種屬性。一切物體在任何情況下都有慣性,慣性大小只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與物體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運動、運動速度等皆無關。 利用慣性:跳遠運動員的助跑;用力可以將石頭甩出很遠;騎自行車蹬幾下后可以讓它滑行。 防止慣性帶來的危害:小型客車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帶;車輛行使要保持距離。 二、二力平衡 1、定義:物體在受到兩個力的作用時,如果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稱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條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體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兩個力在一條直線上 3.物體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會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即平衡狀態. 4、平衡力與相互作用力比較: 相同點: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不同點:平衡力作用在一個物體上,可以是不同性質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體上,是相同性質的力。 5、力和運動狀態的關系: 物體受力條件 物體運動狀態 說明 受平衡力 靜止 勻速直線運動 力不是產生(維持)運動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 運動快慢改變 運動方向改變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物體運動狀態的改變,是指速度大小的改變和運動方向的改變。 三、滑動摩擦力 1、定義:兩個互相接觸的物體,當它們做相對滑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2、摩擦力分類: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滾動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相對運動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條件(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滾動摩擦比滑動摩擦小得多。 5、滑動摩擦力:①測量原理:二力平衡條件 、跍y量方法:把木塊放在水平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拉木塊,使木塊勻速運動,讀出這時的拉力就等于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 結論: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壓力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 該研究采用了控制變量法。由前兩結論可概括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實驗還可研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大小、運動速度大小等無關。 7、應用: 、僭龃竽Σ亮Φ姆椒ㄓ校涸龃髩毫、接觸面變粗糙、變滾動摩擦為滑動摩擦。 、跍p小摩擦的方法有:減小壓力、使接觸面變光滑、變滑動為滾動(滾動軸承)、使接觸面彼此分開(加潤滑油、氣墊、磁懸。 第九章 壓強 一、壓強 1、壓力: 、 定義: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壓力。 注意:壓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體放在水平面上時,如果物體不受其他力,則F = G ⑵方向:壓力的方向總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壓的物體。 2、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實驗: ⑴課本P30圖9.1—3中,甲、乙說明:受力面積相同時,壓力越大,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乙、丙說明:壓力相同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作用效果越明顯。 液體的深度:液體中的某點到液面下的距離叫做該點在液體中的深度 概括這兩次實驗結論是: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壓力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本實驗研究問題時,采用了控制變量法。 3、壓強:⑴ 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壓強。 、乒剑簆 = F/S 推導公式:F = PS、S=F/p 、菃挝唬簤毫的單位:牛頓(N),面積S的單位:米2(m2),壓強p的單位:帕斯卡(Pa)。 。4)應用:減小壓強。如:鐵路鋼軌鋪枕木、坦克安裝履帶、書包帶較寬等。 增大壓強。如:縫衣針做得很細、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壓強的特點: 、 液體對容器底和側壁都有壓強, 、埔后w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⑶ 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 、 不同液體的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 2、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p=ρg h 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密 度ρ的單位用kg/m3,壓強p的單位用帕斯卡(Pa)。 壓 強 公式 p = ρ g h 適用范圍 通用公式:一般固體 一般液體 一般思路 水平面:F = G p=F/S 先 p = ρ g h再 F = PS 特殊思路 圓柱形物體p = ρg h 規則容器裝液體:F = G p=F/S 3、連通器: 、哦x: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 、圃恚哼B通器里裝一種液體,在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應用:茶壺、船閘、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等都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來工作的。 三、大氣壓強1、大氣壓的存在——實驗證明:歷史上著名的實驗——馬德堡半球實驗。 2、大氣壓的測量:托里拆利實驗。 (1)實驗過程:在長約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后,管內水銀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這時管內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為760mm。 (2)原理分析:在管內與管外液面相 平的地方取一液片,因為液體不動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壓強平衡。即向上的大氣壓=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3)結論:大氣壓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隨著外界大氣壓的變化而變化) A、實驗前玻璃管里水銀灌滿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水銀上方為真空;若未灌滿,則測量結果偏小。 B、本實驗若把水銀改成水,則需要玻璃管的長度為10.3 m C、將玻璃管稍上提或下壓,管內外的高度差不變,將玻璃管傾斜,高度不變,長度變長。 D、標準大氣壓: 支持76cm水銀柱的大氣壓叫標準大氣壓。 1標準大氣壓=760mmHg=76cmH g=1.01×105Pa 3、大氣壓的測量工具:氣壓計。分類: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 4、大氣壓的特點:空氣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小。 5、沸點與氣壓關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 降低 ,氣壓增大時 升高 。 6、應用: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抽水機。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 1:在氣體和液體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飛機的升力:飛機前進時,由于機翼上下不對稱上凸下平,機翼上方空氣流速大,壓強較小,下方流速小,壓強較大,機翼上下表面存在壓強差,這就產生了向上的升力。 第十章 浮力 一、浮力 1:浮力:一切浸在液體或氣體里的物體,都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豎直向上的力,這個力叫浮力。 浮力產生的原因: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液體對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壓力差。 浮力方向:總是豎直向上的。施力物體:液(氣)體 二、阿基米德原理 1. 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 2. 方向:豎直向上 3.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 三、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 物體運動狀態 物體運動方向 力的關系 V排與V物 密度關系 下沉 向下 F浮< G物 V排=V物 ρ物<ρ液 懸浮 靜止在液體內部 F浮= G物 ρ物=ρ液 上浮 向上 F浮> G物 ρ物>ρ液 漂浮 靜止在液體表面 F浮= G物 V排物 ρ物>ρ液 4.從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的只決定于液體的密度、物體排液的體積(物體浸入液體的體積),與物體的形狀、密度、質量、體積、及在液體的深度、運動狀態無關。 10.3物體的浮沉條件的應用: 1.浮力的應用 1)輪船是采用空心的方法來增大浮力的。輪船的排水量:輪船滿載時排開水的質量。輪船從河里駛入海里,由于水的密度變大,輪船浸入水的體積會變小,所以會上浮一些,但是受到的浮力不變(始終等于輪船所受的重力)。 2)潛水艇是靠改變自身的重力來實現上浮或下潛。 3)氣球和飛艇是靠充入密度小于的氣體來改變浮力。 4)密度計是漂浮在液面上來工作的,它的刻度是“上小下大”。 2、浮力的計算: 1)壓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2)稱量法:F浮=G物-F拉(當題目中出現彈簧測力計條件時,一般選用此方法) 3)漂浮懸浮法:F浮=G物 4)阿基米德法:F浮=G排=ρ液gV排(當題目中出現體積條件時,一般選用此方法) 第十一章 功和機械能 一、功 1、做功的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顯示出成效,力學里就說這個力做了功。力學里所說的功包括兩個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不做功的三種情況: n 有力無距離: 搬而未起,推而未動,有力作用但沒有移動距離。 n 有距離無力: 物體因為慣性通過一段距離,運動方向上沒有力對物體做功(踢球離開腳后移動的距離, 人對足球沒有做功)。 n 力和距離垂直:物體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過了一段距離,但通過的距離和力的方向垂直,物理在力的 方向上沒有通過距離,這個力對物體沒有做功。 2、功的.計算:作用在物體上力越大,使物體移動的距離越大,這個力的成效越顯著,說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學中把力與在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的乘積叫做功: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用公式表示:W=FS,符號的意義及單位:W——功——焦耳(J) F——力——牛頓(N) S——距離——米(m) 功的單位:焦耳(J),1J=1N·m。 注意:①分清哪個力對物體做功,計算時F就是這個力;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必須與F對應。③功的單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積(!っ祝荒軐懗伞敖埂保﹩挝桓慊。 3、功的原理: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都不會少于不用機械時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 說明:①功的原理是一個普遍的結論,對于任何機械都適用。②功的原理告訴我們,使用機械要省力必須費距離,要省距離必須費力,既省力又省距離的機械是沒有的。③使用機械雖然不能省功,但人類仍然使用,是因為使用機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離、或者可以改變力的方向,給人類工作帶來很多方便。④我們做題遇到的多是理想機械(忽略摩擦和機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機械:使用機械時人們所做的功(FS)=不用機械時對重物所做的功(Gh)。 二、功率 1、定義:功與做功所用時間之比。 2、物理意義: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義公式:P=W/t 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功W的單位:焦(J),時間t的單位:秒(s),功率P的單位:瓦(W)。 4、單位:主單位: W ,常用單位 kW,它們間的換算關系是:1kW=103W 5、推導公式:P =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體上的力,υ表示物體在力F的方向上運動的速度。使用該公式解題時,功率P的單位:瓦(W),力F的單位:牛(N),速度υ的單位:米/秒(m/s)。 三、動能和勢能 1、能量:物體能夠對外做功,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體做功本領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 、谝粋物體“能夠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經做功”如:山上靜止的石頭具有能量,但它沒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動能 ①定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做動能。 、跊Q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質量相同的物體,運動的速度越大,它的動能越大;運動速度相同的物體,質量越大,它的動能也越大。 3、重力勢能 ①物體由于高度所決定的能,叫做重力勢能。 、跊Q定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重力勢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物體被舉起的高度有關。 高度相同的物體,物體 重力勢能越大;質量相同的物體,物體的高度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4、、彈性勢能 物體由于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做彈性勢能。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的彈性勢能就越大。 四、機械能及其轉化 1:機械能:動能和勢能的統稱。(機械能=動能+勢能)單位是:J 動能和勢能之間可以互相轉化的。 方式有:動能和重力勢能之間可相互轉化;動能和彈性勢能之間可相互轉化。 2:機械能守恒:只有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機械能的總和保持不變。 人造地球衛星繞地球轉動,機械能守恒;近地點動能最大,重力勢能最;遠地點重力勢能最大,動能最小。近地點向遠地點運動,動能轉化為重力勢能。 第十二章 簡單機械 一、杠桿 1、定義: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繞著固定點轉動,這根硬棒叫做杠桿。 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杠桿,需要滿足三個條件,即硬物體棒)、受力(動力和阻力)和轉動(繞固定點)。 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甚至是任意形狀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且是硬物體,都可稱為杠桿。 2、杠桿的五要素: 、僦c:杠桿繞著轉動的點。用字母O 表示。 、趧恿Γ菏垢軛U轉動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力的作用線:通過力的作用點沿力的方向所畫的直線 ③阻力:阻礙杠桿轉動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動力臂:從支點到動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從支點到阻力作用線的距離。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 ①杠桿平衡是指:杠桿靜止或勻速轉動。 、趯嶒炃埃簯{節杠桿兩端的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從杠桿上量出力臂。 ③結論:杠桿的平衡條件(或杠桿原理)是: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 寫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寫成:F1 / F2=L2 / L1 4、應用:三種杠桿: 名稱 結構特征 特 點 應用舉例 省力杠桿 動力臂大于阻力臂 。↙1>L2,F1< F2) 省力、費距離 撬棒、鍘刀、動滑輪、輪軸、羊角錘、 鋼絲鉗、手推車、花枝剪刀 費力杠桿 動力臂小于阻力臂 (L1,F1> F2) 費力、省距離 縫紉機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 理發剪刀、釣魚桿、鑷子、船槳 等臂杠桿 動力臂等于阻力臂 。↙1=L2,F1=F2) 不省力、不費力 天平,定滑輪 1、滑輪是變形的杠桿。 2、定滑輪: 、俣x:中間的軸固定不動的滑輪。②實質:等臂杠桿。 、厶攸c:使用定滑輪不能省力但是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軐硐氲亩ɑ啠ú挥嬢嗇S間摩擦)F=G物。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F(或速度vF)=重物移動的距離SG(或速度vG) 3、動滑輪:①定義:和重物一起移動的滑輪。(可上下移動,也可左右移動) 、趯嵸|:動力臂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桿。 、厶攸c:使用動滑輪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芾硐氲膭踊啠ú挥嬢S間摩擦和動滑輪重力)則:F=G/2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G+G動)/2。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2h 4、滑輪組 ①定義:定滑輪、動滑輪組合成滑輪組。②特點:使用滑輪組既能省力又能改變動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輪組(不計輪軸間的摩擦和動滑輪的重力)拉力F=G/n。只忽略輪軸間的摩擦,則拉力F=(G+G動)/n。 繩子自由端移動距離S=nh。 、芙M裝滑輪組方法:首先根據公式 n=(G+G動)/F求出繩子的股數。然后根據“奇動偶定”的原則。結合題目的具體要求組裝滑輪。 第3節 機械效率 1、有用功:定義:對人們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總-W額=ηW總 斜面:W有用=Gh 2、額外功:定義:并非我們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額=W總-W有用=G動h(忽略輪軸摩擦的動滑輪、滑輪組) 斜面:W額=fL 3、總功:定義:有用功加額外功或動力所做的功 公式:W總=W有用+W額=FS 4、機械效率:定義:有用功跟總功的比值。 公 式: 5、有用功總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小于1。通常用百分數表示。某滑輪機械效率為60%表示有用功占總功的60%。 6、提高機械效率的方法:減小機械自重、減小機件間的摩擦。 7、機械效率的測量: 。1)原理: 。2)應測物理量:鉤碼重力G、鉤碼提升的高度h、拉力F、繩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3)器材:除鉤碼、鐵架臺、滑輪、細線外還需刻度尺、彈簧測力計。 。4)步驟:必須勻速拉動彈簧測力計使鉤碼升高,目的:保證測力計示數大小不變。 (5)結論: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賱踊喸街兀瑐數越多則額外功相對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對就多。 、勰Σ粒舾鞣N摩擦越大做的額外功就多。 8、繞線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響滑輪機械效率 一、長度的測量 1、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主單位是米(m)。常用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69米(um),納米(nm)。換算關系:1km=1000m;1m=10dm;1dm=10cm;1cm=10mm;1m=10μm;1m=10nm常識:課桌高0。7m、籃球直徑24cm、指甲寬度1cm、鉛筆芯的直徑1mm、一只新鉛筆長度1.75dm、手掌寬度1dm、墨水瓶高度6cm 2、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長度測量結果由數值和單位組成,數值包括準確值和估讀值 二、時間的測量 時間測量的工具是停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主單位是秒(s)。常用的單位有:小時(h)、分(min)等。換算關系是:1h=60min1min=60s 三、誤差: 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叫誤差。減小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用更精密的儀器,改進測量方法 四、機械運動 物理學里把物體位置變化叫做機械運動,為研究物體運動狀態時被選做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判斷物體是否運動就看和參照物之間的位置是否發生變化,選擇不同的參照物,結論可能不同。故運動和靜止的相對的 五、速度 1、路程與時間之比叫做速度,用來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程度。常見比較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比較時間;相同時間比較路程。計算公式:v=s/t變形:t=s/vs=vt速度單位:m/s;1m/s=3。6Km/h8 2、常識:人步行1.1m/s,自行車5m/s,大型噴氣客機900Km/h,客運火車140Km/h,光速3x10m/s,聲速340m/s 六、測量平均速度實驗原理:v=s/t;注意事項:將斜面放的平一些,使小車運動速度不要太快,以方便測量時間; 第二章聲現象 一、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一切發聲的物體都在振動。振動停止發聲也停止,但是聲音不一定停止。固體、液體、氣體振動均可發聲;發聲的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2、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真空不能傳聲。聲音在15℃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為0。聲音的速度與介質種類和溫度有關;一般v固>v液>v氣 常識:登上月球的宇航員們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無線電話交談,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真空不能傳聲;“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說明:氣體、液體、固體都能發聲。 例:運動會上進行百米賽跑時,終點裁判員應看到槍發煙時計時。若聽到槍聲再計時,則記錄時間比實際跑的時間要晚,0.29S(當時空氣15℃) 3、聲速的利用:超聲測距,計算公式距離s=vt。 4、聲音經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的傳導方式叫做骨傳導。一些失聰的人可以用這種方法聽到聲音。 二、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彼此獨立,互不相關) 1、音調: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的振動頻率有關系,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 物體在1s內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赫茲(Hz),人的聽覺范圍:20Hz20xxHz。低于20Hz的叫次聲波,高于20xxHz的叫超聲波。 2、響度: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聲體的振幅和距發聲體的遠近有關。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3、音色:聲音的品質特征;由發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人們根據音色能辨別樂器或區分人。 三、聲的利用:聲音可以傳播信息和能量 四、噪聲的危害和控制 1、物理學角度看,噪聲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保角度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 2、人們用分貝(dB)做單位來劃分聲音等級;為保護聽力應控制噪聲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噪聲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噪聲不超過50dB。 3、減弱噪聲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第三章物態變化 一、溫度: 1、溫度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溫度常用單位是攝氏度(℃),規定: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為0℃,沸水的溫度為100℃,它們之間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 2、溫度的測量工具是溫度計(常用液體溫度計),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常用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溫度計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測液體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溫度計玻璃泡浸入被測液體中稍等一會兒,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后再讀數;讀書時,玻璃泡要繼續留在被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態變化 1、熔化和凝固 、偃刍何矬w從固態變成液態叫熔化,要吸熱;物質從液態變成固態叫凝固,要放熱。晶體熔化圖像:非晶體熔化圖像: 特點:吸熱、先共存、放熱、溫度不斷降低。溫度不變 特點:固液變軟變稀、最后共存、吸熱、變為液態溫度不溫度不變斷上升 熔點:晶體熔化時的溫度叫做熔點。同種物質的熔點和凝固點相同。晶體熔化的條件:達到熔點;繼續吸熱。晶體凝固圖像:非晶體凝固圖像:特點:放熱、逐漸變稠變黏變特點:固液硬、最后成固體。 2、汽化和液化:物體從液態變為氣態的過程叫做汽化,要吸熱;物質從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做液化,要放熱。汽化的兩種方式是蒸發和沸騰;液化的兩種方式是降低溫度和壓縮體積;液體沸騰條件:達到沸點;繼續吸熱 3、升華和凝華:物質從固態直接變成氣態的過程叫升華,要吸熱;物質從氣態直接變成固態的`過程叫凝華,要放熱 第四章光現象 一、光的直線傳播 1、光源:能夠發光的物體叫光源。月亮本身不會發光,它不是光源 2、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是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及現象: 、偌す鉁手。 、谟白拥男纬桑 ③日食月食; 、苄】壮上瘢ㄐ】壮上癯傻沽⒌膶嵪瘢湎竦男螤钆c孔的形狀無關)。 3、光速:c=3x10m/s=3x10km/s; 二、光的反射: 1、光從一種介質射向另一種介質表面時,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來介質的現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于法線的兩側,反射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三線同面,法線居中,兩角相等,光路可逆。 三、平面鏡成像 成像特點:像和物大小相等;像和物到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所成的像是虛像且左右倒置;即:等大、等距、垂直、虛像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四、光的折射 1、定義: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一般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三線同面,法線居中,空氣中入射角大,光路可逆入射角N空氣折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折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N折射角空氣居與法線兩側。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質中時,折射角小于入射角O入射角,折射光線靠近法線。光從水中或其他介質斜射入空氣中時,O水水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線遠離法線。光從空氣垂直射入(或其折射角圖1他介質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 3、折射的現象: 、購陌渡舷蛩锌,水好像很淺,沿著看見魚的方向叉,卻叉不到;從水中看岸上的東西,好像變高了。 、诳曜釉谒泻孟瘛罢邸绷。 、酆J序讟恰"懿屎。 五、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紅、綠、藍,疊加成白色。顏料的三原色:紅、黃、藍,疊加成黑色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 一、透鏡 1、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 2、光心:即透鏡的中心。性質:通過光心的光線傳播方向不改變。焦點:凸透鏡能跟主光軸平行的光線會聚在主光軸上的一點,這個點叫焦點。焦距:焦點到凸透鏡光心的距離 二、凸透鏡成像規律物距uu>2fu=2ff 【物理知識總結】相關文章: 物理的知識點總結03-31 初二物理知識總結01-18 初中物理電學知識總結11-08 物理知識點總結11-19 初二物理知識總結11-30 物理知識點考點總結03-30 初中物理知識點總結08-17 【推薦】物理知識點總結01-13 物理知識點總結【熱門】01-13物理知識總結6
物理知識總結7
物理知識總結8
物理知識總結9
物理知識總結10
物理知識總結11
物理知識總結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