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07-12 07:32:37 總結 我要投稿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集合

  總結是把一定階段內的有關情況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導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能夠給人努力工作的動力,讓我們好好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集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集合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集合1

  1,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肺,因為肺不斷把從外界得到的氧氣交換給肺部的毛細血管。所以血液流經肺得到氧,氧氣含量增多,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肺循環)

  2,血液流經組織細胞時,把氧氣和營養物質交換給組織細胞,供它們呼吸作用使用,氧氣含量減少,動脈血變成了靜脈血(體循環)

  3,消化系統和呼吸系統共有的`結構是咽

  4,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是通過呼吸運動來實現的,肺泡內的氣體交換是通過氣體擴散作用實現。

  5,氧氣通過肺泡進入血液,與紅細胞結合,最終運往全身組織細胞進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集合2

  一、動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費者

  1、生產者:綠色植物是生物圈的主要成分,它們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無機物合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屬于生物圈中的生產者

  2、消費者

  (1)概念:生物圈中的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物,通過消耗綠色植物合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

  1、植食動物:直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的消費者,如兔、牛等

  (2)類型

  1、肉食動物:以其他動物為食的消費者,如狼、獅等

  2、雜食動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費者,如棕熊等。

  二、動物是食物鏈的結構成分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有復雜的捕食與被捕食的'關系,這種營養聯系形成食物鏈。

  (2)組成:生產者和各級消費者。

  (3)動物的作用:在食物鏈中,動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動物為食,同時也可能成為其他動物的食物,是食物鏈結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1、食物網:在一定自然區域內,多條食物鏈錯綜復雜地交織在一起形成食物網。

  2、生物種群的數量變化:由于生物間的相互依賴、相互制約關系,使各種生物種群的數量趨于平衡。

  三、動物對環境的影響

  1、動物與環境的關系:動物不僅適應環境,從環境中獲得生活必需的物質和能量,而且能夠影響和改變環境。

  2、動物對植物生活影響:

  (1)積極影響:幫助植物傳粉、傳播種子,促進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2)不良影響:如:浮游動物大量繁殖時,引起水體透光程度降低,影響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光合作用;蝗蟲和害鼠危害農作物。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集合3

  1,植物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區,原因:它生有大量的根毛適于吸水,,

  2,導管是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運輸方向向上;篩管是運輸有機物的'結構,運輸方向向下

  3,蒸騰作用;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失到體外的過程。植物吸收的水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為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提供了動力

  4,氣孔是蒸騰失水的門戶,是氣體交換的窗口。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集合4

  1、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

  完全變態:卵→幼蟲→蛹→成蟲舉例:家蠶、蜜蜂、蝶、蛾、蠅、蚊

  不完全變態:卵→若蟲→成蟲。舉例:蝗蟲、蟬、蟋蟀、螻蛄、螳螂

  由于蝗蟲的幼蟲,形態和生活習性與成蟲相似,只是身體較小,生殖器官沒有發育成熟,僅有翅芽,能夠跳躍,稱為跳蝻,這樣的幼蟲叫做若蟲。

  2、蟬退是指蟬退去限制身體進一步生長的外骨骼。

  3、昆蟲是卵生、有性生殖、體內受精。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集合5

  神經調節生物知識點神經系統由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包括腦神經和脊神經)組成

  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包括細胞體和突起。突起由軸突和樹突組成。而軸突或樹突以及套在其外面的髓鞘則組成了神經纖維。神經纖維末端的細小分枝則稱為神經末梢。

  神經元的主要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產生興奮和傳導興奮。在中樞神經部分,由細胞體構成灰質,又神經纖維構成白質;在周圍神經部分,由細胞體構成神經節,由神經纖維構成神經。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即人和動物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而參與反射的神經結構就是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部分。如果反射弧不完整或反射中神經沖動的傳導途徑不完整,則反射不能發生。

  脊髓由灰質和白質構成。灰質在中央,呈蝶形;白質在灰質周圍,內有向上和向下傳導興奮的神經纖維,將脊髓的各部分和脊髓與腦相聯系。脊髓的主要功能是反射功能和傳導功能。

  由前根(運動神經纖維)和后根(感覺神經纖維)在椎間孔處合成為一條脊神經。人體的脊神經共有31對,分布于軀干和四肢的肌肉和皮膚里,將人體的大部分器官和脊髓聯系起來。

  腦位于顱腔內,包括大腦、小腦、腦干三部分。大腦分左右兩個大腦半球,左半球控制右軀體的活動,右半球控制左軀體的活動。大腦皮層是灰質,位于大腦半球表層,表面有許多隆起的回和凹陷的溝,可以增加大腦皮層的表面積(達2200平方厘米)和神經原數量(達140億),從而成為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中樞。重要的神經中樞有:軀體運動中樞、軀體感覺中樞、語言中樞、視覺中樞、聽覺中樞。大腦白質位于大腦皮層以內,由神經纖維構成,主要聯系左右兩個大腦半球,聯系大腦皮層與小腦、腦干、脊髓。

  小腦主要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的平衡。腦干與各種生命活動(如呼吸、心跳等)有關。腦神經12對,分布于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和肌肉等處。

  反射包括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是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較低級的神經活動,如膝跳反射、縮手反射、眨眼反射、北雁南飛等。反射條件反射是出生后在生活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較高級的神經活動。如望梅止渴、老馬識途、談虎色變等。

  條件反射是在非條件反射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如果使無關刺激與非條件刺激多次結合,即可使無關刺激變為條件刺激(或信號刺激),從而由條件刺激引起條件反射,條件反射建立后如果不用非條件刺激強化,條件反射也會消退。條件反射提高了人和動物的適應能力。

  人與動物都有因具體刺激而引起條件反射,人類還特有因抽象的語言、文字刺激而引起的條件反射。

  神經系統的衛生保健工作,就要做到

  (1)積極參加體育運動和體力勞動

  (2)注意休息和睡眠,睡眠時間不少于小時

  (3)注意科學用腦,勤于和善于用腦

  (4)合理安排作息制度

  (5)不吸煙,不喝酒

  眼球由眼球壁和內容物組成。眼球壁分為外膜(包括角膜和鞏膜)、中膜(包括虹膜、睫狀體、脈絡膜)、內膜(視網膜);內容物分為房水、晶狀體、玻璃體。

  角膜含有豐富的感覺、痛覺神經末梢,對異物刺激特別敏感,還具有聚光作用;鞏膜保護眼球的內部結構;虹膜中間是瞳孔,能調節光線進入眼內的多少;睫狀體能調節晶狀體的曲度變化,使遠近不同距離的物體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脈絡膜含豐富的血管,為眼球提供營養;視網膜含有豐富的感光細胞,具有感光作用。

  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回來的光線經過角膜、房水,由瞳孔進入眼球內部,再經過晶狀體和玻璃體的折射作用,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這些感光細胞產生的神經沖動,沿著視神經傳入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就形成視覺。

  近視眼,是因為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的曲度過大,時間管理,使遠處的物體反射過來的光線通過晶狀體折射后形成的物象,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遠處的物體。近視眼的矯正方法是配戴合適的凹透鏡。

  假性近視是由于不注意用眼衛生,使睫狀體內的肌肉不能放松造成的,視力可恢復正常。

  眼的衛生保健工作

  (1)預防近視:就要做到三要、四不看。

  (2)預防沙眼

  三要

  即坐姿要端正,眼與書本的距離不少于33厘米;

  要堅持做眼保健操;

  學習一小時左右,要向遠處眺望幾分鐘。

  四不看

  即不躺著看書;

  不在強光下看書;

  不在弱光下看書;

  不邊走邊看書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體感染結膜引起的,靠接觸傳染,因此不要與患者共用毛巾,不用臟手擦眼等。

  耳的結構包括外耳(耳廓和外耳道)、中耳(鼓膜、鼓室、聽小骨)和內耳(前庭、半規管、耳蝸)

  耳廓能收集聲波;外耳道能傳導聲波;鼓膜和聽小骨都能傳遞和擴大聲波;鼓室充滿空氣;暈船或暈車主要是由于前庭和半規管受到過強或長時間的刺激引起的;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引起神經沖動。

  聽覺的形成:外界的聲波經過外耳道傳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動。鼓膜的振動通過三塊聽小骨傳到內耳,刺激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而產生神經沖動。神經沖動沿著與聽覺有關的神經傳到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耳的衛生保健要注意

  (1)不要用尖銳器物掏挖耳屎,以免戳傷外耳道或鼓膜

  (2)遇到巨大聲響應張口,或當閉嘴的同時用雙手堵住耳朵,以免震破鼓膜

  (3)咽喉有炎癥時,用食鹽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潔,預防中耳炎

  (4)不讓污水進入外耳,避免感染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集合6

  第一節細胞的生活需要物質和能量

  一、物質由分子組成,分子是在不斷運動的。以白糖融解的實驗為例說明。

  分子并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顆粒,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而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

  二、細胞中的物質

  有機物(一般含碳,可燒):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這些都是大分子

  無機物(一般不含碳):水、無機物、氧等,這些都是小分子

  三、細胞膜控制物質的進出,對物質有選擇性,有用物質進入,廢物排出。

  四、細胞內的能量轉換器:

  葉綠體:進行光合作用,是細胞內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并產生氧。

  線粒體:進行呼吸作用,是細胞內的.“動力工廠”“發動機”。

  第二節細胞核是遺傳信息庫

  一、遺傳信息存在于細胞核中

  多莉羊的例子p55

  二、細胞核中的遺傳信息的載體——DNA

  1、DNA的結構像一個螺旋形的梯子

  2、基因是DNA上的一個具有特定遺傳信息的片斷

  三、DNA和蛋白質組成染色體

  1、不同的生物個體,染色體的形態、數量完全不同

  2、同種生物個體,染色體在形態、數量保持一定

  3、染色體容易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

  4、染色體數量要保持恒定,否則會有嚴重的遺傳病

  四、細胞的控制中心是細胞核

  第三節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

  一、生物的由小長大是由于:細胞的生長和細胞的分裂

  二、細胞的分裂

  1、染色體進行復制

  2、細胞核分成等同的兩個細胞核

  3、細胞質分成兩份

  4、植物細胞:在原細胞中間形成新的細胞膜和細胞壁

  動物細胞:細胞膜逐漸內陷,便形成兩個新細胞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集合7

  1、孢子植物有

  (1)藻類植物:無根、莖、葉的分化

  (2)苔蘚植物:有假根,有莖葉的分化

  (3)蕨類植物:有根莖葉的分化

  2、種子的基本結構:種皮和胚(胚由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組成)

  3、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相同點:都有種皮和胚不同點:菜豆種子無胚乳,玉米種子有胚乳;有胚乳的種子營養物質由胚乳提供,無胚乳的種子營養物質由子葉提供

  4、裸子植物的特征:種子裸露,外面無保護它的'果皮;被子植物的特征:種子外面有果皮保護,種子被包在果實之中,免受外界環境的危害,更加適應陸地生活

  5、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自身條件:籽粒飽滿,胚結構完整,不在休眠期的種子

  6、種子的萌發過程:吸收水分→營養物質轉運給胚芽、胚軸、胚根→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胚芽發育成莖和葉

  7、根生長最快的部位是伸長區,枝條由芽發育成

  8、植株生長需要量最多的無機鹽是:含氮、磷、鉀的無機鹽

  9、花的主要結構:雄蕊、雌蕊(必不可少),花要結出果實必須經過傳粉和受精兩過程

  10、受精完成后,子房發育成果實;子房壁發育成果皮;胚珠發育成種子;受精卵發育成胚。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集合8

  一、回歸課本,梳理基礎知識

  一般老師在組織xx輪復習的過程中,都會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梳理知識、構建知識網絡,之后隨著習題的增多和復習內容綜合性的加強,對于被動建構的知識網絡、每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等,一些同學可能會重新模糊起來,這時再次梳理知識就非常必要。要盡可能清晰地知道各塊內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還應該把做過的或者老師曾經在學校考過的試卷再認真瀏覽一遍,不管題目以前做對了還是做錯了都要看一下。這樣可以把主干知識通過試卷串聯起來,這是沖刺復習的方法之一。

  二、看糾錯本(錯題本)

  檢視自己曾經出現過的失誤,找到自己知識的漏洞、思維方式的偏差、解題規范的疏漏、錯誤集中的點作為訓練重點,有目的地精選一些材料進行訓練,不讓同樣的錯誤在中考中重現。

  三、加強記憶

  對于生物學的學習來說,僅有對知識的理解是不夠的,大家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復習的最后階段,大家一定要注意記牢課本中的一些重要結論,如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等,這些結論往往就是答題的落腳點。另外,通過記牢課本上相關的圖解來理解課本中的主干知識,也同樣是一種很好的復習方法。

  四、選做前幾年的中考題

  慎做模擬題,但應該選做一些近3年的中考題,以便進一步明確中考題目的命題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檢測一下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在審題、解題的能力方面是否還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復習鞏固。一定要仔細分析考試中失分的原因。一般來說,有的失分顯示出復習有遺漏,表現在考生對某知識的理解含糊不清;有的失分顯示出學習習慣不好,浮躁不踏實,表現在沒看清題意等所謂的粗心而做錯;有的失分顯示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不強,表現在答非所問或應用性問題失分;有的失分顯示出基本能力較弱,表現在簡答題出錯;有的失分顯示出解綜合題能力不強,表現在解題不完整或思路混亂或不正確等等。只有仔細地分析失分原因,才能相應地制訂本階段復習策略。

  五、注意應試答題技巧

  一要仔細審題,見到一道試題后,首先要弄清題目所涉及的所有概念的含義和一些重要詞語的作用,排除表面現象的迷惑,以保證對題意的理解準確無誤。

  其次,要抓住關鍵詞句,這樣才能找到解題的突破口。

  第三,要學會避陷阱、破定勢,要善于發散思維,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第四,要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將所給信息進行合理轉換,如換一種方式表述條件、將圖表轉換成文字、將文字信息轉換成圖、,將抽象的信息具體化,使隱藏的`條件浮出來,從而明確問題的指向。

  六、重視實驗和識圖

  對有關實驗,除了要知道實驗現象,還要了解實驗的過程,探究實驗還需要思考如何控制變量、設計實驗、處理數據、作出解釋等。對于各章節出現的結構圖、流程圖等,不僅要認圖識圖,還要了解相關的知識點。重視和加強對設計和完成實驗能力的考查是當今中考的一項重要目標。這就要求考生除了掌握對照實驗必須控制的單一變量因素外,還必須對實驗的可行性、可信性、可靠性做出理性的思考。

  七、關注熱點,強調理論聯系實際

  蹄疫、非典性肺炎、無土栽培、環境保護、綠色食品、害蟲的生物防治、可持續發展等熱點問題在中考中的介入,有利于加強學生對生命科學新成果及其應用價值、發展前景的關注,對生物學實際問題的研究和探索,很好地體現了學科知識與社會實踐和科技發展的緊密聯系,體現了學以致用的命題思想。

  八、調整狀態

  建議大家在復習時要看、練結合。可以把做題的時間放在與中考理綜或生物科同步的時間去做。這樣除了可以保證中考復習所需要的訓練量,還可以調節自己的生物鐘,保證中考時有良好的精神狀態。看糾錯本的時候,也要注意不僅僅是用眼去看,必須隨時記錄一些感想、體會,思考自己當初出現問題的原因,必要的時候還要回歸課本,澄清一些概念。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初二生物期末考點有哪些

  1、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青蛙將卵產在水中并在水中受精,幼體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膚輔助呼吸。

  2、蚯蚓的呼吸:蚯蚓沒有專門的呼吸器官,它們依靠濕潤的體壁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蚯蚓的體壁能夠分泌黏液,使體壁始終保持濕潤,以保證正常的呼吸。

  3、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它的細胞包括: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沒有葉綠體;(不能進行光合作用。)

  4、真菌的細胞都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沒有葉綠體。

  5、變態發育:在由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過程中,家蠶的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

  6、兩棲動物的生殖發育與環境:生殖和幼體發育必須在水中進行,幼體要經過變態發育才能上陸生活。

  初二生物期末考前知識點必看

  1、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濫砍亂伐,濫捕亂殺,環境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很多野生動物瀕臨滅絕的主要原因是:棲息地遭到破壞。

  2、我國珍稀爬行動物“活化石”揚子鱷;我國特有的珍稀哺乳動物是大熊貓、白鰭豚、金絲猴

  3、保護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護區。

  4、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是通過生殖和發育而實現的。

  5、基因位于染色體上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的片段。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呈雙螺旋結構。

  6、染色體:細胞核內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是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每一種生物細胞內的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都是一定的。

  7、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存在的,分別位于成對的染色體上。人的體細胞中染色體為23對(46條),也就包含了46個DNA。

  8、化石:是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系形成的。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03-05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11-27

初二上冊生物知識點總結02-17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總結12-09

初二的生物知識點總結范文(精選18篇)03-08

初二生物知識點總結15篇06-14

初二生物上冊知識點01-20

生物知識點總結02-27

生物的知識點總結03-2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男人资源 | 中出仑乱中文字幕在线 | 中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自拍r级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