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災款自查工作總結

時間:2024-11-12 23:55:16 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救災款自查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因此十分有必須要寫一份總結哦。那么總結要注意有什么內容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救災款自查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救災款自查工作總結

救災款自查工作總結1

  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發生大地震,政府和全國人民迅速投入了抗震救災行動。為了解公眾對四川地震的關注和支持情況,對抗震救災行動的評價,分析地震這個突發自然災害對當前社會心理環境的影響,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眾意見調查部于5月22-27日期間,就抗震救災話題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120個地市2648位城鄉居民進行了抽樣電話調查。根據調查結果,并與兩個月前(3月22日―28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眾意見調查部常規調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眾意見調查部從07年起每年在兩會結束后,用相同的問卷表格調查城鄉居民對社會政治形勢的評價、期望,以及對政府各項服務能力、表現的評價。07年常規調查的調查時間是3月22日--28日,被調查者是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2592位城鄉居民,調查方式是電話調查。)的結果進行比較,我們發現,目前階段,地震災難和抗震救災促使公眾的人性意識和公民意識空前高漲,社會心理環境短時期內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對政府的期望值也在短時期內陡然提升,加快改革尤其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公眾訴求和所依賴的社會心理氛圍悄然形成。

  公眾高度關注抗震救災情況

  97%的公眾關注四川抗震救災情況。其中,81.9%的人關注程度很高,15.1%的人關注程度比較高。對四川地震不太關注的人只占被調查者的3%。

  91.2%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是經常長時間地收看有關抗震救災的報道。

  電視是公眾在這次抗震救災中最主要的信息來源。94.1%的公眾通過看電視來了解抗震救災的情況。報紙和互聯網是電視以外比較重要的輔助信息來源。分別有39.4%和34.2%的公眾通過上網和看報紙來了解相關消息。廣播聽眾占11.4%。

  傷亡人數是公眾對整個抗震救災過程的最大關注點,關注的人數比例達29.4%。其他關注點依次是救援進程,災情,災民安置情況,捐贈情況,搶救出來的人數,學生兒童搶救情況,災區重建,救援人員達到情況,傷員治療情況,受災范圍,救災物資的供應情況,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抗震救災的指示部署,疫情與防疫情況。

  公眾充分肯定媒體在抗震救災中的表現

  93.0%的公眾認為這次四川抗震救災媒體報道的開放程度比以前有所提高。其中,53.4%的公眾認為開放程度明顯提高,38.6%認為開放程度有所提高。8%認為開放程度沒有提高。

  91.4%的公眾認為這次四川抗震救災的電視報道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其中,39.8%的公眾認為這次電視報道完全能滿足自己的要求,51.6%認為基本能滿足自己的要求,只有8.6%的公眾認為這次的電視報道不能滿足自己了解這次抗震救災情況的要求。

  幾乎所有的被調查者都表示愿意為抗震救災出力

  95.5%的公眾表示自己在5月19日14時28分為四川災區的死難者進行了默哀。

  93.4%的公眾在收看相關報道時因為感動而流淚。其中,71.4%的人表示已經記不清流淚次數。22%的能回答流淚次數,其中男性次數平均為4.18次,女性次數平均為6次,男女平均次數為4.85次。沒有流過淚的人只占6.6%。

  這次抗震救災中最讓全國公眾為之感動的事件依次是:① 軍人在救災中的勇敢表現(無提示提及率27.5%)② 災區廢墟及孩子傷亡的慘狀(無提示提及率13.3%)③ 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一線指揮救災(無提示提及率11.25%)④ 救災過程和救人場面(無提示提及率10.27%)⑤ 譚千秋等老師舍身救護學生(無提示提及率7.4%)⑥ 災區人民表現出來的堅強(無提示提及率5.74%)⑦ 全國人民通過捐錢、捐物、獻血等方式對災區的大力支援(無提示提及率5.1%)⑧ 母親用自己的生命保護嬰兒并留下感人短信(無提示提及率4.76%)⑨ 中華兒女表現出的空前團結(無提示提及率3.3%)⑩男孩被救出后向敬禮(無提示提及率2.27%)

  99.5%的公眾表示愿意為抗震救災出力。根據我們的調查,97.1%的人為災區捐過款,4.7%的人平均捐過物,4.3%的人為災區獻過血,1.3%的人參加過宣傳和募捐等不同形式的支援行動。

  如果災區需要,44.2%的公眾表示愿意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支援抗震救災,51.2%的公眾表示愿意再度捐款,17.6%的人表示愿意捐物,10.5%的人愿意當志愿者,9%的人愿意為災區獻血,3.3%的人愿意領養災區孤兒。

  公眾要求通過監督使捐款能夠有效地用于抗震救災

  關于抗震救災捐款的用途,參加過捐款和表示愿意再度捐款的被調查者中,51.2%的人希望抗震救災捐款主要用于災區重建,27.6%的人希望主要用于災區學校建設,21.1%的公眾希望主要用于安置災民,17.2%的公眾希望捐款主要用于兒童教育,10.6%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購買藥品,10.4%的人希望捐款用于撫養孤兒,10.2%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購買食物,7.8%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購買救災所需的物資,4.5%的人希望捐款能直接發到災民手中,4.2%的人希望捐款用于贍養災區孤寡老人,2.4%的人希望捐款用于撫恤死難者。另外,19%的公眾認為只要捐款被有效地用于抗震救災,干什么都行,4.8%的公眾希望捐款用于救治傷員等其它用途。

  91.5%的公眾認為有必要對社會捐款的發放和使用過程進行嚴格的監督。其中,82.5%的人認為對捐款使用情況進行監督很必要,9%的人認為必要性比較大,認為無所謂或沒必要的人占8.4%。

  在如何監督社會捐款的問題上,42.5%的公眾希望政府機構(包括民政局、紅十字會、審計局)加強對捐款使用情況進行監督,35.4%的公眾認為新聞媒體在監督中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21.9%的`公眾希望公開捐款的使用情況,8.6%的公眾希望聘請第三方機構對捐款使用情況進行審計,8.5%的公眾希望由捐款人組成專門機構參與對捐款使用的監督,還有相當數量的人建議政府設立專門的賑災物資管理機構并開設專門的網站公布相關情況。

  公眾積極評價政府在抗震救災中發揮的作用

  96.5%的公眾肯定了政府在這次抗震救災中反映出來的應急反應能力。其中,77.2%的人認為政府的應急反應能力很好,19.3%的人認為政府的應急反應能力比較好,認為政府應急反應能力一般或比較差的人只占3.5%。與3月份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眾意見調查部常規調查的結果比較,公眾對政府應急反應能力的評價在短短兩個月內提高了15.89個百分點。

  96.9%的公眾認為政府在抗震救災中的表現說明政府增強了為民服務的意識。其中,64%的人認為政府的為民服務意識明顯增強,32.9%的人認為政府的為民服務意識有所增強,3.3%的人認為政府的為民服務意識沒有增強。與3月份的常規調查結果(80.36分)相比,政府的服務意識評分提高到92.14分,提高了11.78個百分點。

  公眾對政府在這次抗震救災中的總體表現非常滿意,滿意程度為94.7分。與3月份常規調查結果相比,公眾對政府的滿意度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社會心理環境改善,對政府的期望值提高

  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得到提高。在55.7%的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明顯提高,38.1%的公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有所提高,只有6.2%的人對政府的信任度沒有提高。

  政府形象明顯改善。92.4%的公眾認為政府形象有所改善。其中,57.3%的人認為政府形象明顯改善,35.1%的人認為政府形象有所改善,認為政府形象沒有改善的人占7.7%。

  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個人形象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這次抗震救災中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現場指揮救災,在98.6%的公眾中留下了良好的個人形象。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形象得分高達95.99分,相比3月份的評分又有了明顯的提高。

  民族凝聚力和社會信任感得到增強。98%的公眾認為這次抗震救災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振奮民族精神方面產生了積極的影響。94.7%的公眾認為這次抗震救災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各階層之間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對做好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充滿信心。其中,77.1%的人對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很有信心,19%的人信心比較大。公眾對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信心指數為94.58分。

  認為對辦好北京奧運會的信心影響有限。80.6%的人認為地震和災后重建不會對舉辦好2008北京奧運會產生不良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的社會心理環境在短期內得到大幅度改善的同時,對政府的期望值也在短時間內被大幅度地提高。89%的公眾認為政府在其它領域的工作會有明顯的改進。其中,36.9%的人認為受這次抗震救災鼓勵,政府工作肯定會明顯改善;52.1%的人認為政府工作可能會有所改善。與3月份相比,公眾對政府的期望值從85.45分迅速提高到了94.88分。這可能意味著地震發生以后,公眾將按更高的標準來看待政府在下一步抗震救災中的表現,并期待政府在加強自身廉政建設、提高公共治理能力、進一步放開新聞監督等政治領域的改革步伐能得到加快。

  建言下一步抗震救災工作

  關于迄今為止四川抗震救災工作的經驗教訓。93.8%的公眾認為有必要對抗震救災中的經驗教訓進行總結和反思。其中,79.3%的公眾認為很必要,14.5%的人認為比較必要,6.2%的人認為必要性不是很大。

  關于地震預報。在回答“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預測地震的準確率還比較低。如果提前做出了正確預報,會減少災區的生命財產損失。如果發出了錯誤的預報,會引起市民一定程度的恐慌,造成一定的損失。權衡利弊,您認為應該提前預報地震還是不應該提前預報地震?”時,90.8%的公眾認為還是應該提前預報地震,2.8%的人認為不該提前預報地震。

  其他建議。主要的是三個:提高建筑質量和抗震能力(無提示提及率7.3%)、改進地震預報工作(無提示提及率4.9%)、加快學校重建讓學生恢復學習(無提示提及率4.8%)。其次是做好捐款和物資的管理、防止貪污和浪費(無提示提及率3.3%),以及加快居民住房建設,讓災民能夠有房子住(無提示提及率3.2%)。其他的建議包括做好衛生防疫工作、繼續為災區捐款捐物、災民向適于居住的地區遷移、重視災民的心理治療、做好孤寡老人和孤兒的安置、災區重建中要做好科學規劃、加強對救災工作的監督、普及防災自救知識等。

救災款自查工作總結2

  近幾年以來,中央和省市委以及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對各種自然災害以及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懷和救助,明確提出了強化救災款物監管,切實保障受災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維護社會穩定,防范救災救濟工作領域腐敗問題的要求。為此,我們組織市政府職能部門,對20xx年以來全市在各縣區自民政救災救濟款物管理使用情況進行了專項執法監察。重點檢查救災資金及時足額到位情況、救災救濟款物管理使用情況、農村低保的發放情況,通過檢查調研,比較全面了解掌握了我市民政救災救濟款物管理使用情況,發現并解決了一些問題,提出了改進和完善意見。

  一、基本情況

  1、各項民政救災救濟款物的接收、撥付與管理情況

  20xx年度接收省里下達(含省分中央補助款)民政救災款515萬元(含上年來款較晚,未能下達到縣的20萬元),其中:特大自然災害救濟款426萬元、救災糧差價補貼款44萬元、災區民房恢復及受泥石流、滑坡威脅農戶搬遷建房補助款45萬元;市本級財政年初預算安排156萬元,其中:一般自然災害救濟事業費100萬元(主要用于災區民房恢復)、匹配救災糧差價補貼款56萬元;縣級及鄉鎮地方財政安排民政專項救災款合計97萬元;各縣區上年結轉累計368.8萬元;各縣區接收社會捐款合計32.5萬元(不含為農村貧困戶贈送電視機捐款);各縣區接收捐贈衣物合計5.4萬余件(含新平縣接受省廳分配上海市民捐贈的舊衣物4萬件)。各縣區救災款收支情況詳見附件《20xx年度救災款收支結轉檢查情況表》。

  檢查結果表明:省市安排的救災款已于當年及時足額下撥至縣區;縣級財政對上級下達的指標款,大多數縣也能夠按照工作計劃及時、足額撥付并發放到災區和災民手中(如紅塔區財政局對上級下達的救災指標款,能夠在收到上級撥款文件后十天內撥付到區民政局帳戶);在資金的運作管理過程中,領導重視,責任明確,工作到位,撥付、接收手續健全,總帳目清楚。

  2、救災款物的使用、發放情況

  20xx年度全市支出救災資金785.6萬元(含縣區本級安排部分):用于采購救災救濟口糧支出308.4萬元,救助災民貧困群眾6.89萬人次;用于采購、縫制救災衣被和冬寒衣被支出194.1萬元,采購衣被等救災物資3.2件(套),救助災民貧困戶2.75萬人次;用于倒損民房恢復重建和受滑坡威脅村民進行民房搬遷建房補助支出190.3萬元,得到資助的受災農戶1155戶;用于因災致傷致病災民和特困群眾就醫治療補助支出22.8萬元,救助664人;用于火災救助、臨時安置災民等救助支出70萬元,救助4262人次。這些救災款物的發放,各鄉鎮普遍能夠做到有申請,有村民小組簽字,有村委會意見,有鄉鎮審批要件,領取款物時有本人簽字;發放名冊、審批表一應俱全,并且與縣民政局的相關帳冊相符;有的鄉鎮的民政助理員和村社干部不僅能做到底子清、情況明,而且對一些有特殊困難的救濟對象做到親自將款物送上門;有的縣還具體針對救災款物的發放管理制定出臺了相關的制度,如新平且出臺了《新平縣救災款物發放管理登記制度》。

  從檢查的結果看,救災款物的使用、發放,基本符合“專款專用、重點使用”的原則。在具體使用救災款物時,能夠按照救災款物的使用范圍使用,救助對象和范圍符合有關規定,而且制定了較為科學合理的救災救濟款物分配方案,發放救災款物的過程符合規定程序,救助對象準確,重點突出,未發現擠占、私分、冒領等問題,從而有效地保障了災民和特困群眾的基本生活權益。

  3、救災款物公開發放與監督情況

  從實際抽查的12個鄉鎮17個村委會的資金管理、核算、發放等基層工作情況,并且隨機抽查和走訪43戶受救助對象的受災情況、家庭困難程度和救濟款物領取情況看,總體來說,各地均能夠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基本做到了發放對象公開、發放金額和物資數量公開,并及時向社會張榜公布,接受群眾監督。同時,救助對象都能如數領到或受到相應的救災救濟款物資助。

  另外,對救災款物的監督,縣級人大、監察、財政、審計等監督部門不定期的開展相應的檢查工作,有的縣已將救災款物的管理使用列入機關行政效能建設進行考核。

  二、檢查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全面了解掌握了當前我市救災救濟和低保工作的狀況,為今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據;二是確保了中央和省、市關注弱勢群體政策的落實;三是促進了各縣區對救災救濟款物管理使用工作的重視和規范;四是提高了社會對救災救濟工作的關注;五是及時解決了一些突出問題,如華寧、通海、澄江縣政府已按市檢查組的要求,于10月底如數將20xx年度市里下達的指標款撥付到縣民政局帳戶。

  三、存在問題

  1、部分縣區救災款物結存較多,有的縣級財政在撥付上級下達的指標款中存在不及時的問題,如:通海縣20xx年度市里下達的53.8萬元指標款,在市檢查組到縣開展檢查工作時尚未給予撥付。

  2、大多數縣未按救災工作分級負責,救災資金分級負擔的救災管理體制要求,配套相應的救災經費。

  3、對于救災款物的管理,部分縣區程度不同地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加強。如:易門縣由于具體從事救災救濟工作的人員變動頻繁,新接手人員業務一時不能全面熟練,對救災款和捐贈物資的管理缺乏工作經驗,不注重對工作資料的整理和匯總,致使有關資料顯得有些零亂;有的縣救災救濟工作和城鄉兩個低保全由一位同志負責,工作中顧此失彼,超負荷運轉的問題十分突出,致使在救災救濟款物的管理使用中,形成該記的帳沒有及時記,該對的帳沒有及時對,填報報表不夠全面等問題;有的村委會對救災款物的發放張榜公布制度堅持不夠好,有一定的隨意性。部分縣不注重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原始憑證、發放名冊等資料不全,沒有形成完備檔案進行系統化管理。

  4、個別地方的民房恢復補助款長期未發放到戶。如澄江縣九村鎮在滑坡搬遷工作中,鎮政府為督促村民建好新房后及時將舊的危房及時拆除,把是否拆除舊房作為領取修房補助款的一個條件,使得一些一直沒拆除危房的受災戶至今領未到補助款,有的補助款已在當地財政所擺放了3至4年。

  5、在救災救濟款物的發放環節上,發現了手續不完備的情況。如部分村委會在發放花名冊的.簽字過程中,存在一人代多人簽字的問題。雖然經核實未發現冒領問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勢必帶來“說不清”的嫌疑。

  四、幾點建議

  1、嚴格要求,及時、足額撥付救災款,杜絕截留、挪用現象的發生。救災救濟款是黨和政府安排用于解決災民和特困戶基本生活的救命錢、保命錢,是災民和特困戶民生問題賴于保障的重要條件,能否足額及時撥付到位,事關災民和特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各縣區政府要站在講政治的高度,增強責任感,及時、足額撥付救災款,避免截留、挪用現象發生。同時,救災款結存較多的縣區,要認真做好調查研究,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災區群眾生活狀況的基礎上,對自救能力有限的災民和特困戶進一步實施救助,避免出現一方面有較多的資金結存,而另一方面需要救助的得不到救助的現象。

  2、堅持原則,嚴格程序,完善手續,規范管理。救災救濟款物的使用與發放,要始終堅持“專款專用,專物專用,重點使用”的原則,在采購救災物資前,要做充分的市場調查,盡可能使采購到的救災物資質優價廉。發放過程中要始終按照相關程序操作,做到范圍明確、對象準確、重點突出、手續完備,杜絕虛報冒領現象的發生。

  3、加強監督檢查,制定和完善救災款物管理使用具體措施。對救災款物的管理使用,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關要求,嚴格執行省政府辦公廳20xx年8月21日下通知要求執行的《云南省救災資金管理辦法》,制定和完善具體措施,做到有章可循,照章辦事,公開發放,接收群眾監督。

  4、加強部門之間的配合與協作,共同管好用好救災款物。民政和財政部門要通力合作,密切協商,共同管好用好救災款物;各級監察、審計部門要不定期給予跟蹤檢查,督促工作的落實。

【救災款自查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自查工作總結05-09

自查工作總結05-19

自查工作總結優秀02-09

保密自查工作總結05-19

自查整改工作總結05-19

教育自查工作總結02-08

自查工作總結優秀09-29

保密自查工作總結05-19

學校網絡自查工作總結06-18

人人狠狠综合99综合久久,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中文,极品精品国产超清自在线,人人澡欧美一区
亚汌国产精品久久久秋霞 | 色综合久久综合欧美综合网 | 日本在线不卡中文字幕资源 |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一区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