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精選10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里,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精選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秋節的作文1
中秋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抖Y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边@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圓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边@句詩是詩人李嶠在中秋之夜作的,來贊美中秋圓月。
中國自古就有在八月過中秋的習俗,中秋節與元宵節、端午節并稱三大節。這個節興起較晚,到了唐朝才有人登臺或坐船賞月,北宋太宗(97——997)年間,定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也就是公歷九月至十月,這時恰好是三秋的一半。此后逐漸形成祭月、拜月、賞月以及吃月餅的習俗。人們也會談起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與之有關的神話傳說。人們在中秋節互相贈送月餅,這一天也一定要吃月餅,用圓如滿月的月餅來象征團圓。在中秋節這一天,如果家中有親人在外沒有回家的,分月餅時也要為他留一份。在現代,中秋節夜晚,人們通常是一邊吃著月餅和柚子,一邊賞月。孩子們大都是提著燈籠,以大紅紙燈籠最多,含有避邪的意思。也有一些打著五顏六色的卡通燈籠、塑料燈籠,種類繁多,多不勝數。民間的習俗還有送給孩子“兔兒爺”以供玩樂,包糖餅,把香扎成龍點燃,用來舞龍等。中秋節晚上,各地都會放煙火,來裝飾夜空,更帶來節日氣氛。
古人說得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弊怨乓詠磉^中秋節,有誰不思念遠方的親人呢?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游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游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F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
中秋節的作文2
摘要:忘記吧,一切"家"帶給你的無限感傷;中秋的冷月餅,忘了吧,它只會勾起你的痛.看,窗外,燈已經亮了,那條光輝的路已經展現在你面前,你為何不踏上那條征程,讓它一直"光亮"下去呢?因為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暑假時我總喜歡在公路上騎自行車,我圍著市中心轉上幾圈后就可以看到夕陽緩緩落下.而它的余輝正好灑在我所居住的房子上,頓時一片燦爛.夜幕降臨,馬路兩旁的燈亮了,和路兩旁的萬家燈火連成一片,這時我才一邊看著腳下的影子一邊回到家.
家,我離開了.從坐上公共汽車的那一刻起,我已經想得很明白.父母是愛我的,他們為了我以后有一個更好的前程,不惜把我送到外地去讀書.離開,那是我的無奈.母親在車站送我時,說了一句話:"女兒,我舍不得你."當時我沒有體會到這句話的真正意義,只是愣了一下,還是上了車.后來車啟動了,出了城,我才感覺到"家"的影子漸漸縮小了,漸漸離我遠去了,心里產生了一種莫名的痛楚.忽而想起父親告訴我"任何情況下都不許哭",又忍住了淚水,轉頭看向窗外.因為我相信,這樣盡管哭了也不會有人看到.我靜靜地坐在窗戶旁,看著那條灰色的高速公路,那條不知要通向何方,要帶我去往何處了路,想起了我的現在與未來. 忘了吧,不要有一絲牽掛,勇敢地接受新的環境吧.一個
聲音從我耳邊傳來.我漸漸不去看它---那條路的開端的一個黑點."對,忘記.總要離開的."
中秋節快要到了.食堂里坐著來看望學生的家長,而我卻不是其中的一人;遠處溫馨的燈火,我卻得不到其中微弱的一盞;整個夜彌漫著月餅的香味,我卻嘗不到其中的一塊.月餅,不是沒有,而是即使含在了嘴里,心中不免也有一絲苦澀.中秋節,本應該是一家團圓的時候,而我,卻坐在家的另一方.空蕩蕩的寢室,除了我奮筆疾書的聲音外,其他的,什么也沒有.再望望天上的月亮,想想后羿思嫦娥的痛,也許我也應該和后羿一起思念遠方的"嫦娥"了.看看月亮---連它也不是圓的.
時空,扭轉.記憶,往復.
化作唐朝的一縷清風,在天空中無憂無慮地飄蕩,在白云間嬉戲,俯瞰著千家萬戶歡聚一團.歌不斷,舞不斷,樂不斷.夜幕降臨,一片繁華之色.
化作宋朝的一株楊柳,立于河畔,沐浴在陽光里,伴著微風陣陣而搖起纖纖舞姿.河水潺潺,歸舟悠悠,過著安靜而閑適的生活.平平凡凡了卻一生.
化作清朝的一名學子,背負著家人的希望,乘上小船,踏上求學的征途.小船向前慢慢劃去,看這送別的親人,越來越小,越來越遠,唯聞一陣嘆息......
時代,變了.一切,都變了.
清風不會留念那片樂土,它回離開,去追求那個屬于它的夢;楊柳不會安于閑適的環境,它也會離開,去尋找一片適合自己發展的新天地;學子不會再去看
那個親人的背影,他會回頭,會有自己的報復,踏上新的征程.而我,也一樣.
家,我離開了.我明白,那只是我一時的避風港,而我這只即將遠航的小船總有一天回離開那個避風港,駛向我夢寐以求的大海.對,或許,我早該自立了,漸漸學會把一切不悅忘掉,也就是"家"的依靠.
忘記吧,一切"家"帶給你的無限感傷;中秋的冷月餅,忘了吧,它只會勾起你的痛.看,窗外,燈已經亮了,那條光輝的路已經展現在你面前,你為何不踏上那條征程,讓它一直"光亮"下去呢?因為我們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中秋節的作文3
中秋節,是個團圓的日子。然而,在我們河南省鎮平縣貧窮的農村,沒有人注重這樣的節日,但也沒人忘記,往往是在人們繁忙的勞作之余,在走完親戚的同時,人們才把月餅拿出來,和著秋收的喜悅,品嘗著汗水澆出來的快樂,把大塊的分給老人和孩子,而自己嘗一小塊就滿足了,至于炒菜把盞,品酒賞月,那是城市里有錢人們的浪漫。
這又是一個中秋的夜晚,我躺在家鄉院子里老槐樹下的竹床上,那玉盤似的月亮,慢慢地越過東廂房的屋角,月光在我的臉上,輕輕地,溫柔地撫過,然后再悄悄地掛在老槐樹稀疏的葉子和枝丫上,久久地凝望著我這個曾經落魄,幾度掙命,仍處在貧困潦倒的莊稼漢身上。我知道,今晚的月亮下,不再有思鄉的情緒,他鄉的苦澀,異地的寂寞。然而,在這看似平常但又特殊的夜晚,連續兩年的中秋夜晚浮上心頭,揮之不去。
兩年來,我都是在山西省太原市北格鎮張花村暖氣片廠度過的。這是一個村辦小企業,不太大的廠房,半機械的設備,超強的體力勞動,低劣的生活水平,當時國家政策不完善的情況下,我們農民工的人身安全和工資萬全的不到保障。我是在鑄造車間,一排排做好的暖氣片模型上,翻滾的鐵水一個一個的倒上去,頓時,車間里一排排一米高的火苗燒起,黑色的煙霧彌漫。一天十幾個小時干下來,勞累不說,身上臉上臟得人不是人鬼不是鬼。現在想起車間里的情景,地獄一樣的日子。
在張花暖氣片廠的第一個中秋夜,天還沒有黑,我就在廠門外的柳樹林里獨自徘徊。月亮慢慢地從東邊的暮色里爬上來,爬上少女秀發般的樹梢,傾瀉著她無私的光華,潑灑在這陌生的田埂上,思鄉人的身上,此時只有遠處廠房里機器的轟鳴聲和干活的人們的喊叫聲,此時此刻我身邊的中秋夜是美麗和靜謐的,然而,我并沒有感覺出來,完全被思鄉的情緒所代替。我仰躺在柳樹林邊月光斑駁的田埂上,望著樹梢上懸掛著的月亮,任憑思鄉的情緒流淌……
當我回到廠里,已經夜里十一點了,正趕上廠長要求加班,在廠長的再三請求下,我無法拒絕,就在充滿煙塵和火,枯燥和疲憊的掙命中,一直熬到旭日東升,才人不人鬼不鬼地從車間里搖搖晃晃地走出來。這個中秋夜就這樣過去了,當時,廠里每人發了十斤蘋果和二斤月餅,我至今也沒有品出那年的蘋果和月餅的甜味來。
去年,年還沒有過完,人們都沉浸在團聚的甜美和歡樂的氣氛中,我和我們村的幾個伙伴,告別親人,到了煉獄般的暖氣片廠里。這一年的中秋節陰云密布,瀝瀝拉拉的下著小雨,廠里按慣例發了蘋果和月餅,并補發了拖欠的工資,當時我們都高興不起來。巧合的是那天正好是陽歷的重陽節,我們幾個朋友在一起買來了酒和一碗花生米,切一碗蘋果拌糖,坐在一起喝盡他鄉苦澀的酒,南腔北調的唱著,肆無忌憚地喊著,極力驅散他鄉的孤獨,思鄉的情緒以及生活的枯燥。
天上翻滾著沉甸甸的烏云,如同我們沉甸甸的心情,沒有月亮,更沒有團圓的喜悅,此時,別的宿舍傳來“……走走走啊走,走到九月九,思鄉的人兒漂流在外頭……”的歌聲,雖然唱得跑了調,但還是觸動了我們這些思鄉人的心,我們都默然了,有幾個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不由地抽泣起來。
時隔一年,但現在回想起來如同昨天。鼻子忽然酸酸的。我使勁地搖搖頭,發現眼睛已經濕了,知道自己完全沉浸在昔日中秋節思鄉的情緒中了。我坐起來,讓自己沐浴在老槐樹下細碎的月光里,盡情地享受今晚靜謐溫馨的中秋夜,這時我才發現今夜的月亮那么的亮,今年的中秋夜并不尋常。
親愛的朋友,如果您有和我相似經歷的話,您是否覺得家鄉中秋夜晚的月亮是那么的亮,那么的美,那么的圓,那么的溫馨,那么的純凈,那么的令人不舍?
中秋節的作文4
從書中抬起頭來,透過朝東而開的窗戶,只見窗外一片淡淡的白色,一輪皎潔的圓月已經升起在夜空中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忽然想起今夜正是中秋,離家又是一年了。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惆悵,緩緩從心底涌起,直上眉頭。一個人的生活,每天忙于工作,不但把日子給過忘了,就連這朗朗的月光,也已久違多時。因屋里亮著燈,所以月光不能朗照進來,只能從窗戶中看到她飄渺的豐姿。
于是推開門出去,去享受這無邊的中秋月華。
門外是一塊平地,再出去便是氣象局的觀測站,觀測站四周的地里種了幾畦碧綠的蔬菜。
這是一個地處縣城西南的山巔。
走到山邊,陣陣山風從腳下的城里吹來,直涼進心底,心中的苦悶與憂愁,都被吹散了許多。小小的晴隆山城,像是半個環兒,擁著氣象局所在的飛鳳山,站在山邊,便可鳥瞰全城了。月光像蛋清一樣柔嫩,像山泉一樣清幽,從空中輕輕地籠罩下來,給大地披上了一件薄薄的輕紗,神秘而又和諧。
腳下的山城顯得更加秀氣了。
放眼望去,白天密密匝匝的房屋樓閣,這時全都處在朦朧這了,只見無數閃爍的燈光;而當它搖曳著到達你眼簾的時候,已帶上了一層淡淡的暈圈,顯得柔和而恬靜。在那盞盞的燈光下,此時一定是溫馨而又甜蜜的,那歡聚在一起的家人,正共享著節日的喜慶。
遠處是一帶遠山,月光伸展上去,云與天起,把你的視線引向高處,引向茫茫的天際。我的心化作了一只輕快的小鳥,在月光下的夜空中月飛越遠……
兒時在家,這是正是全家最歡樂的時刻:吃過晚飯,一家人歡坐在院子里,一邊看著圓圓的月亮從天邊升起,一邊吃著月餅、花生,、瓜子,一邊聽父母說一些關于豐收的話題;或是與村里的小伙伴們在村子前后的田野間玩樂,在明亮的月光下跳皮筋,打夜仗,鉆草垛,玩“老鷹抓小雞”的游戲……
可是這樣的歡樂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好男兒志在四方”,我隨著時間的列車浪跡天涯,一起玩樂的伙伴也為了生活四散而去,各有各的一片天地。這一份童年的溫馨和喜悅,只有深藏心底,孤獨是時候翻翻,也足以慰情聊勝無了。
不時從遠方駛來一輛輛遠行的汽車,強烈的車燈劃破夜空,劃破了月光的寧靜也和諧,隨之又消失在月光的寧靜中。它那沙啞的嘶鳴,經過月光的洗滌,裊娜著到達你耳里的時候,已不再是原來那單調機械的哀鳴,而成了喃喃的細語,混合著月光的溫柔和夜的蜜語了。愿想在這蒼茫的月下,自己就是這世間最孤獨的人了,這時才知道,還有很多的人和自己一樣,在這“月圓人更圓”的中秋之夜漂泊異鄉,獨自咀嚼著心中的苦悶和孤寂。我想那遠行汽車中的旅人,這時也和我一樣,在想念著家鄉的親人。
一陣山風吹來,好象吹動了月光的輕紗,腳下的山城也好似隨著月光輕蕩起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這首吟唱千古的名作,雖說寫的是九九重陽,但這時想來卻倍覺親切。在這中秋之夜的飛鳳山山巔,一個人看盡萬家燈火,山風為朋,孓影做伴,心中的孤寂向誰述說,有誰知曉,又有誰能理解呢?今夜的此時此刻,家中年邁的父母能否知道,在這萬里之遙的山城之巔,我正在想念著他們呢?
會的!我不是曾經寫到過“當你想家的時候,家中的親人也在想你”的詩句么?……
中秋月啊,請你把我心中的思念與祝福,帶給家中的親人,好么?這樣想著,抬頭間,月已當空,中秋的月色更加明亮了。一陣山風吹來,不覺有寫涼。
走進屋,夜已深深……
中秋節的作文5
中秋團圓節,親人齊歡聚。兒女回探望,雙親心中喜。美味佳肴備,舉杯慶佳節。宴散皆歸去,父母忙辛勞。心中多感慨,提筆留記錄。愿與君分享,共醒大家身。
都說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每個孩子過生日好像理所應當他們就是主角,他們就應該幸福的度過、快樂的享受,現在看來不光是孩子過生日勞累的是父母。其實,依據中國傳統,過節就是團聚日,孩子都會回到父母身邊,一家人熱熱鬧鬧。一聽說孩子要回來了,父母心中那叫一個樂。他們會早早地做準備,想想這個愛吃啥,那個好哪口,一切都盡著孩子的口味,用父母的話來講,他們工作忙,一年才回來幾次呀,回來一次就盡量讓他們吃得飽,喝得好。他們的'心思全讓孩子占據著,做的飯也不管自己的牙能否咬得動,自己的胃能否消化得了,這些他們從不會刻意去想,哪怕是一個閃念也不曾有過。
從清早起來就開始忙碌準備,手不停,腳不歇,眼還不時地盯著門口,期待著兒女突然就出現在自己眼前喊一聲“爸”,喊一聲“媽”,這會讓他們等待的心更踏實,更滿足。為讓孩子好好回家享受,他們是數了又數,算了又算,總希望把兒女想吃的愛吃的都搬上桌,這樣他們準備時就好像滿漢全席般地把桌子上擺得滿滿的,盛不下的鍋臺邊,廚柜上也擠擠,再不行就撂著放。從這大樣小樣中就可知父母花了多長時間,費了多少心思,他們有多期待這樣的團聚,這似乎也在告訴我們自己有多長時間沒回家探望父母了。假設一樣菜代表父母的一次期待,那這滿桌的菜又凝聚了父母的多少思念呀。
終于飯菜好了,大家圍坐一圏,邊高興地吃著,邊開心地聊著,氣氛非常溫馨。一頓飯父母只顧得看我們了,看我們放下筷子,他們就給我們夾菜,不讓夾還不行,為順從父母我們吃飽了也要硬往肚里咽,因為看我們吃他們就會很滿足;聽我們聊得歡暢,雖然他們有時會聽不懂也插不上話,只能默默地坐在一旁當聽眾,但只要我們高興他們怎樣都無所謂。這就是我們的父母,永遠無怨無悔地為兒女們付出,永遠無私無畏地為兒女們奉獻。
酒足飯飽之后,孩子們湊在一起玩樂,剩下的一切都是父母在收拾,雖然有時我們也會
伸手幫忙,可總被父母“你們好不容易湊到一塊,好好去玩吧,這些活我們倆一會兒就干完了。別把衣服弄臟了,不用你們!边@些看似很充足的理由拒絕了。心中總覺得和自己的父母不用客氣,既然父母都說不用了,我們也就不再堅持,就理所應當地去玩了。
一天的辛苦,一天的勞累,精心準備了滿滿地一桌,最后還是一桌,因為生活好了,大家肚里都有了油水也吃不了多少,父母的心意也就這樣被“糟!绷。我們吃過新鮮的飯菜走了,殘羹剩飯只待父母去收拾,這一吃就是好幾天,有的變味了他們也不舍得扔,這就是我們回家一次制造的“麻煩”.雖然如此父母還是希望我們;丶。我們就是父母永遠的債主。一頓飯吃的是心意,吃出的是感慨。
孝道、感恩、愛父母,這樣的話題我們時時在提,刻刻在談,可我們只是把它掛在了嘴邊,寫成了文字,而實際行動呢?有,我們是在努力做,可還遠遠不夠。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父母給予子女的是百分之百,而子女回報父母的總要打些折扣!毕胂氲拇_是這樣,我們對待父母做不到父母對我們那樣細心、無私和容忍。都說愛是輪回的,我們在長大,父母在變老,我們要與父母的角色進行互換,我們不能再一味地索取父母的愛,他們現在應該享受我們的愛,這份愛不用有多大,也不用有多深,這份愛就在生活地點滴處。只要我們多回家一次,多給父母端一杯水,多打一個問候電話,多做一次家務,少讓父母勞累,少讓父母擔心,少讓父母牽掛,這是多少錢和物都換不來的,這樣的孝才實在,這樣的愛才貼心,這樣的感恩回報才讓我們心安。愿我們多一份細心,多一些耐心,讓我們的父母都能在我們愛的籠罩下過幸福的日子--開心地笑,快樂地活。
中秋節的作文6
我們期盼已久的中秋節就快到了,但是大家是否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呢?下面就讓我和你們一起了解關于中秋節的知識吧!讓我們度過一個美好而有意義的中秋節吧!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吃著手中的月餅,不知道關于月餅的知識怎么行?
月餅,又稱宮餅、豐收餅、圓餅、團圓餅等,唐朝時,月餅初見記載。《中國風俗辭典》講過一個傳說:唐高祖李淵在一年的八月十五日,吩咐廚師制作彩色圓餅,讓大家食之,以慶祝手下大將軍李靖北征取得的勝利,而李靖則先捧圓餅祭拜明月,并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此后,八月十五日吃圓餅,就變成了一個習俗,而后的唐明皇寵妃楊貴妃則把“胡餅”更名為“月餅”。到了宋代,已有金花、芙蓉、荷葉等各種花色的月餅。到了明代,月餅才真正成為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并在民間逐漸流傳。清代以后,月餅的制作更加講究,無論質料、花色、品種都有新的發展和創新。隨著時代的發展,月餅后來漸成為中秋節的節令食品和互相饋贈親朋的禮品。月餅,原本是祭月時的一種供品,拜月結束后,全家人圍坐一起,共享祭品,同賞明月。吃月餅時,要將象征圓月的“大團圓”月餅按人切塊,每人一份。對沒有回來的家里人,家長要把屬于他的一份月餅認真保管起來,待他們回來時品嘗,故月餅又稱“團圓餅”。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每逢中秋,皓月當空,合家團圓,品餅賞月,其樂融融。
美味可口的月餅作為吉祥物,除了象征合家團圓、歡聚之外,還有很多豐富的吉祥文化內涵。中秋節以月餅祭月、拜月還有祈子和求婚姻美滿之意。舊時民間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女子拜月的主要目的是:已婚者祈求月娘娘送子,未婚者祈求月娘娘使其婚姻美滿幸福。此外,月餅還有象征豐年之意。中秋節正值五谷豐登的季節,吃月餅也融入了“秋祀”的因素,月餅又成了豐年的象征,借月餅來慶祝豐年,祈望保佑來年風調雨順,獲得更大的收成。
中秋節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但是你們知道中秋節的來歷嗎?讓我們聽聽中秋節的傳說吧!
很久以前,大羿到山中狩獵的時候,在一棵月桂樹下遇到嫦娥,二人便以月桂樹為媒,結為夫妻。
嫦娥墓到了帝堯的時代,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燒焦了莊稼,烤死了草木,人民沒有了食物。同時猰貐、鑿齒、九嬰、大風、封豖希、修蛇等妖魔鬼怪也開始危害百姓。于是帝堯命令大羿將鑿齒處死在疇華之野,將九嬰誅殺于兇水之上,將大風戰敗于青邱之澤,射掉天上多余的太陽,殺死猰貐,將修蛇斬于洞庭,在桑林逮住封豖希。萬民歡喜,擁戴堯為天子。
后來,大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后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離開大羿,嫦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里寂寥難耐,于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大羿團聚。
大羿聽說娥奔月之后,痛不欲生。月母為二人的真誠所感動,于是允許嫦娥每年在月圓之日下界與大羿在月桂樹下相會。據說民間有好多人都曾經聽到大羿與嫦娥在月桂樹下竊竊私語呢。其實,關于中秋節的知識還有許多,讓我們一起慢慢了解吧!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中秋最美……
中秋節的作文7
過節了!過節了!我和小伙伴的愉悅的喧鬧聲劃破大雜院寧靜,也拉開我家這個大雜院和諧中秋之夜的序幕
聽各家廚房發出切菜嚓嚓嚓聲、各種調味罐叮叮當當碰撞聲,煤氣火爐發出呼呼聲----大雜院里各位媽媽已經奏響中秋團圓美食交響曲,瞬間空氣中彌撒各種菜的香氣,那香氣如同食神神的魔法劑,把我和幾個小伙伴瞬間變成流著口水的小饞貓,嗅著香氣挨家挨戶的廚房跑了遍,看看到底是那些美味吊起我們胃口。
上菜了!上菜了!一生憨厚的吆喝聲飛上云霄,我家的東北燉菜、強子家的羊肉炒饃饃、小五家的重慶辣子雞……各家各具地方特色的廚房美味都飄向院中的巨型餐桌,我們如同小尾巴跟在大人后面,喊著“過節了,開飯了,過節了、開飯了”不一會一桌匯聚好幾個省份地方特色美食大餐已經準備完畢,特色菜、特色月餅、特殊飲食習慣,卻因為中秋這個團圓日子,也團圓在一起調動這我們這幫饞孩子的味蕾。
忙碌大人開始放下手中事情陸續做到自己做家菜肴前,孩子已停止吵鬧緊急跟在大人后面,仿佛都是心有靈犀的在感受故鄉的味道,這時只聽以為長輩舉起酒杯說:“我們都是來自不同省份的外來務工人員,卻共同租住在這個大雜院里,朝夕相處,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每逢佳倍思親雖然我們遠離故鄉,遠離親人,但還有我們彼此,我們彼此照顧,彼此幫助,這個大院就是我們共同的家,每年中秋大伙都聚在一起過中秋,人換了一批又一批,但是這個規矩一直沒有變,我們對親人的思念沒有變!我們渴望團圓心沒有變!月是故鄉圓,今天這第一杯就敬給我們遠在故鄉的親人,長輩話音一落,所有人舉起酒杯朝著故鄉的方向默默地凝視,然后一飲而盡,我知道大人門喝到肚子是淡淡鄉愁,一頭牽著故鄉的眷戀、一頭牽著游子的思念,故鄉敬酒結束大院中秋的團圓飯正是開始了,男人們終于可以丟掉一身疲憊在相互敬酒,感謝鄰里相互照應,談論著近期工作情況和打算,女人們桌上桌下忙碌,一有時間就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議論著你變年輕了、她便漂亮、這件衣服、那種化妝品各種家長里短,偶爾還傳一陳陳笑聲,而我和小伙伴門就一頭扎在滿桌美食上,恨不得一下把自己喜歡的美食都吞到自己的肚子,我的肚子不停抗議,但是我滿腦子就是就是一字“吃”。
伴隨著大人喝酒猜拳聲、女人孩子歡笑生含羞的嫦娥仙子悄悄走上夜空,把祝福的余輝灑滿整個院落,也許眾人都感覺到嫦娥仙子帶來故鄉親人的思念,漸漸變得寂靜,大人門相互打這電話訴說著思念,而我則凝視這輪明月,整個院落所有人都與月亮融為一體帶著節日思念與祝隨著陣陣秋風,奏響中秋之夜和諧月光曲,望一眼聚集在一起幸福洋溢大雜院的鄰居,望著身邊小面帶幸福的小伙伴們--------!我不禁感嘆!我愛我家,我的鄰居!更喜歡我大雜院這個不一樣的中秋節!
中秋節的作文8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然而,中國也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清明,端午,中秋等。我最喜歡的就是中秋節,看著朦朧如水,如夢似幻的月色,吃著香甜可口的月餅,和自己的親人聊聊天,敘敘舊,心情不由得好了起來,總想舒展雙臂,擁抱著這柔美的境界,心中的煩惱,憂愁立刻煙消云散,使人心曠神怡,進入了甜甜的夢鄉。呵呵,你是不是也被這美好靜謐的景色給吸引了呢?不急,讓我們一起去享受一下這如仙境般的中秋節吧!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空中出現了十個太陽,曬得人們無法繼續生活下去了。當時有個力大如牛的英雄,后羿。后羿是個心地善良,機智神勇的人,他為民除害,射下了九個太陽。
人們得知了這個激動人心的好消息后,都十分敬重他,拜他為師。有個叫逢蒙的人,為人奸詐狡猾,從不通過勞動來獲取東西。當他得知后羿的妻子嫦娥手中有一丸能使人長生不老并可升天成仙的仙丹后,也裝模做樣地拜在后羿的門下,為的就是找機會偷走仙丹。
在八月十五日的夜晚,只有嫦娥一人在家里。逢蒙乘著這個好機會偷偷潛入嫦娥家里,威逼嫦娥交出仙丹?涉隙鹕屏嫉娜,她想:要是讓這種人拿了仙丹豈不是會害死很多無辜的百姓嗎?嫦娥不給,眼看逢蒙就要搶到仙丹了,嫦娥一個箭步沖上去,取出仙丹,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飄飄悠悠地飛上了天,一直朝著月亮飛去。
老百姓們得知了這個消息后,都很想念好心的嫦娥,在院子里擺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點心,遙遙地為她祝福。從此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就成了人們期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現在,中秋節不僅可以吃月餅,觀月,還可以觀看一些中秋節的文娛節目。你瞧,舞臺上的男男女女唱著一首首婉轉動聽的歌曲,有一個個令人捧腹大笑的幽默小品,還有那精彩絕倫的雜技表演。
這是多么美好的情景。菏掷锱踔槐枷愕臒岵瑁炖锍灾鸬娜缑厶前阆闾鸬脑嘛灒粗实奈膴使澞,和家人們談談心,此時的心情又是那么美好。
吃罷晚飯,妻子帶著女兒逛街去了,家里就我一個人,顯得十分的安靜。我把電視機打開,想看看中秋晚會?蓜偪戳艘幌戮筒幌肟戳,原因是我想起了父親。父親是個地道的農民,卻很看重一年一度的中秋節。
《中秋夜登樓望月寄人》這首詩寫得非常好,字里行間透露著詩人豐富的情感,我們先一起來看看這首詩的原文。《中秋夜登樓望月寄人》原文西樓見月似江城,脈脈悠悠倚檻情。萬里此情同皎潔,一年今日最分明。
中秋節的作文9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自古以來,天空中那輪皎潔的月亮,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被詩人吟誦,被人們拜舞,人們一直對月亮充滿敬畏與幻想,認為月亮是團圓的象征。
明月中秋全家聚,月下私語樂融融。中秋是吃月餅的時候,至于中秋吃月餅,是因為一個愛國的傳說。元朝時期,君主怕子民造反,下令十家合用一把菜刀,這十家還要供養一位蒙古奴隸主的爪牙,這些爪牙胡作非為,橫行霸道,人民叫苦連天,死的死,亡的亡,一位正義的大臣看不下去了,就在中秋月下,寫了許多“愛國正義,推翻王朝,一起連手,還我河山”的字條,夾在月餅里,把月餅分送到人家,吃月餅時,看到字條,互相傳送,人們有了聯絡的信號,一起造反,推翻了
腐化衰敗的元朝。從此,中秋送月餅,吃月餅的習俗流傳到今,經久不衰。
中秋佳節,全家團圓,兒子兒媳都要回家與父母團聚,除了萬不得已,必須回家。全家一起吃月餅,代表以后的日子家道興旺,吉祥如意。也許一年之中,除春節外,中秋是唯一一個團圓的日子,有奔波在外的人,心中早被功利、名譽、金錢占據,連這個日子也忘了,也許有浪跡天涯的游子真的不能回家,但對于他們來說,這樣,“孝”就成了刻骨的傷痛,該是多么大的遺憾呀!我相信,許多人在父母面前許下“孝”的宏愿,滿懷憧憬的走了,他們相信自己有衣錦還鄉的一天,有盡孝的一日,但他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生命本身的不堪一擊,忘了“孝”字會一瞬間成為泡影。父母不需要我們長跪不起,不需要我們懺悔自己的無知,也許多陪父母一會兒,父母就知足,也許一杯熱茶,父母便寬心。生命的短暫,有幾時能盡孝?借中秋佳節,回家探親,盡微薄的孝心,如果此時都不團聚,那么何時能彌補?那是多么大的遺憾呀!在葡萄架下賞月,中秋這天的月亮特別圓,圓的毫無缺憾,圓的動人心扉,一輪金黃的月亮嵌在烏藍的夜空中,更顯得明亮,眾星捧月,圓圓的月亮好像一家人,團團圓圓,我想,中秋團圓就是由此而來。
中伙吃飯時,沒有趕到家的人,必須要留出一個空位,放上他的衣服,以表對他的思念。李白曾詩云: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有時,我們在這里過中秋,爸爸總是喜歡望著明月背這名詩,沒有與家人團聚,沒有共同賞月,且身在異鄉,只得給遙遙那方土地打個電話,聽聽家人的聲音,這種刻骨銘心的酸楚,爸爸體會的更深。爸爸說,他上學時,中秋不能回家,他與別的同學在一起看月亮,想起擺著衣服的空位,總有種想哭的沖動,打個電話,這邊爸爸淚如海涌,媽,我要回家!晚上靜靜的躲在被窩,感到冷到骨子里,一種莫名的害怕。爸爸說,中秋是個團圓的日子,一個人不回家就感覺心里空落落的。
現在,只要我們中秋回家,奶奶臉上那種驚訝的幸福我永遠忘不下。
明月皎皎,寄托著我們的思念,遼遼中秋,團聚著我們的幸福,明月中秋能幾何?家人團聚知多少?這個團圓的日子,這個幸福的時刻,我們歡聚一堂!
中秋節的作文10
清冷的月光射過云層,一層層地鋪到了地面上,聆聽中秋的月光 。沒有笛聲的婉轉悠揚,沒有蕭瑟的深沉厚重,今夜的月光,一樣醉人。
失去喧囂而沉淀下的寂靜,一曲“只應天上有”的天籟。分明是水做的骨肉,卻多了一絲堅定,思念的堅定。中秋的夜,耳邊全是月光細細碎碎的訴說,宛如一位寂寞思親的女子。
聽到月光的訴說了嗎?悠遠,清脆,涵蓋千古,如蓮花的開落。孤獨哀傷,不銷殘酒的深睡之后,云鬢散亂,獨倚望江樓。卻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中江水拍岸,清越的水聲是她的滿腹愁腸。
她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憂傷,她有“風聲蕭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繁華,她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幽,她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她的豪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她的哀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她的感傷,“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她飽含深情的祝福。
月光無言,卻如一個個生動的音符。如鳥語蟬鳴,如風聲鶴唳,細細聆聽,如打開一份苦澀而又甜蜜的心情,一種使人沉醉的心痛。
滿地清幽的月光,一地盛開的繁華。如瓊樓玉宇,卻有幾分不勝寒的感傷。同是一樣的月光,卻“幾家歡喜幾家愁”;卻有“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如夢傷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思念寄托。
月光無言,理好云鬢的女子,起身離去。只留一壺濁酒,敬與中秋。倒上滿滿一碗月光,留醉與哀思。酒灑地面,三分月光,七分豪情,繡口一吐,便是半個天地。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有著悠久的歷史,已成為我國固定盛行的傳統節日。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
今天晚上,享受了一頓團圓盛宴之后,我便獨自一人坐在陽臺上,準備一睹中秋明月的嬌姿。七點半,圓月冉冉上升,哇,中秋的月亮好圓啊!圓得像一個大月餅;中秋的月亮好亮啊!照得大地亮堂堂;中秋的月亮好大啊!似乎近在眼前。面對靜謐的夜,聽著蟋蟀的“獨唱”,望著空中一輪皓月,我不禁想起了蘇東坡的《水調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希望天下人都能團團圓圓,開開心心地過中秋節。
中秋節,當然要吃月餅,這時爸爸捧著一盒大月餅上來了,里面只有一個夾心層大月餅。媽媽把月餅分成五份,她一份,我、爸爸、奶奶、爺爺各一份,象征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相親相愛。我們一邊吃月餅,一邊在月下談笑風生。
看著皎潔的明月,我趴在爸爸腿上,聽爺爺講關于中秋節的神話故事,像“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這些故事,歷經漫長的歲月,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是我國古代傳說的結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典型神話。
中秋節的夜晚是美麗的,中秋節的夜晚是溫馨的,中秋節的夜晚是幸福的。
中秋佳節,常說是團圓日。團圓代表和美、和諧,希望全社會促進和諧,共建和諧社會,共創美好明天。
【中秋節的作文1200字】相關文章:
中秋節的作文_中秋節作文03-05
中秋節_中秋節作文03-05
中秋節 - 中秋節作文06-28
關于中秋節的作文:中秋節有感_中秋節作文04-02
中秋節記事作文_中秋節作文03-05
快樂中秋節作文_中秋節作文03-05
中秋節作文:中秋節賞月02-06
愉快的中秋節_中秋節作文03-05
中秋節作文精選:中秋節的記憶08-03
中秋節作文《溫馨的中秋節》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