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食品安全的作文2000字
我們要關注食品安全,要為了我們的健康而努力,要為了我們的文明而努力。如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作用。
食品安全的作文篇【一】
當你滿含著香噴噴的炸薯條、炸香腸;當你流連在飄滿油炸味的小攤前,津津有味地品嘗各種辣條、油煎食品時;當你在路邊,吮吸著色彩鮮艷,味道奇妙的飲料時,你是否想過,你吃的食品“安全”嗎?……食品安全是一個奪人眼球的字眼,是一件關乎每個人生命安全的大事。
可是近年來,或許是利欲熏心的商販的投機使得食品危害的禍手正乘虛而入,悄悄向我們伸開了手。提起食品安全,兒時的事至今歷歷在目。那是一個炎熱的傍晚,放學回家就打開冰箱,嚷著喝牛奶,悄悄取出了一個星期前買的牛奶喝起來。才爽上一口,爸爸從廚房里冒出來,滿臉嚴肅地喊道:“喂,這個牛奶什么時候的?”我沒應聲自顧自得喝。見狀,爸爸一把奪下我手中的牛奶,仔細端詳起來。“為什么不給我喝呀!”嗚,嗚,嗚,我有些惱火,振振有詞地反駁。“讓我看看保質期——”爸爸瞪大了眼睛,嘴巴上默數著1、2、3,“都過期3天了,不能吃了。”隨即朝垃圾桶走去。“等等,什么叫過期了?”我張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好好的牛奶就不給我喝。記得那時,爸爸拿著牛奶盒,指著盒子上的“保質期”三個字,對我說:“牛奶的生產日期到使用的時間,你看,6月7日是最后一天可以吃,過了就不能吃了,今天都9號了,超過飲用的日子就是過期了……”聽完后,我只好吞咽下這條“饞蟲”。這天,爸還告訴我:買東西時,要看產品的商標、生產廠家、保質期。不能買“三無”產品,無生產許可證,無生產日期和無生產廠家。
我從那天起,在幼小的心里萌生了“食品安全”的概念,原來凡是能吃的,也有安全或不安全之分。這之后,爸爸經常向我講述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告訴我小店里的有色食品很多是有添加劑的;小攤位上的面包、燒餅沒有衛生許可證,不安全,從那時候起,我漸漸地克制自己,遠離放學路上的“攤點”,告別了食品店里的油炸品……還記得一次晚上回家,路過張元濟圖書館東邊的小橋邊的一排夜宵店,師傅們正在燒烤,架子前煙熏火燎地烤著各式的羊肉串,一串串鮮嫩光亮,讓人饞涎欲滴,我忍不住想買。爸爸這個信息員又耐心地跟我講:“這些東西吃不得。”他告訴我,食物用明火燒烤時,會產生量的致癌物——多環芳香烴。這是世界上最早被認識的,至今也是最重要的'、數量最多的化學致癌物。他還跟我舉例:“一塊雞翅在燒烤時會產生毒素是包括400多種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合物……”我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一塊雞翅竟然會產生這么多的毒性。爸爸還說,很多店里,賣的所謂的羊肉都是豬肉給充當的,都不是什么新鮮的肉。聽著,我恍然大悟,識別食品的安全真是重要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后來,爸爸帶我去超市時,總不忘記教給我識別“安全食品”的方法,讓我先找找生產廠家、保質期、商標等;在購買包子等食品時,教給了我“看、聞、摸”……平時還向我介紹了社會上存在的危害大眾健康的事件,如“瘦肉精”、“地溝油”、“毒奶粉”、“牛肉膏”、“染色饅頭”等。聽到這些駭人聽聞的事件后,我內心隱隱的痛,這些商販真是缺德啊,為什么要用食品的方式來危害我們的消費者呢?民以食為天,每天連安全的食品都保證不了,那我們的生活何談健康,我們又何談幸福呢?每天,愛上新聞的爸爸總會向我們全家收到的關于食品安全的信息,我們全家受益。為了大家的幸福與健康,我也常常將這類信息傳遞給班級的同學,讓他們也與食品安全手牽手,讓“安全健康”住入千家萬戶……如今,班級的同學也不再吃“油炸食品”了,能與燒烤說“再見”了;在吃零食時,能做到去正規商店購買,不買“三無”產品了。若發現食品問題,學會了撥打12315投訴。食品安全,匹夫有責。食品安全關乎千家萬戶,關乎道德良知與生命健康。讓我們全社會一起關注食品安全,維系食品道德,從身邊做起,從家庭做起,讓食品安全與我們手牽手。
食品安全的作文篇【二】
常有朋友問,“現在吃什么好?”。是啊,吃什么好呢?豬肉中注水,蔬菜中殘留農藥,制造火腿噴灑敵敵畏,生產泡菜使用工業鹽,喂奶粉吃出大頭娃娃,喝黃酒丟了性命。一種種假冒偽劣食品不斷被揭露,被曝光;一起起觸目驚心的制假售劣案件被查處,被打擊;一條條鮮活的生命被殘害,被扼殺,一顆顆善良的心靈被愚弄、被震撼。廣大群眾不禁要問:“究竟,我們還能吃什么?”同樣的問題,在阜陽奶粉事件調查期間,中央電視臺記者曾經問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局長曾筱萸,曾局長回答說:“我也是一名消費者,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對我吃的東西也不是很放心。”作為主管全國食品安全綜合監管職能的最高行政長官對自己吃的東西不放心,這多少有點諷刺味道,難怪網民評論:“連局長都不放心,我們老百姓怎么辦?”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食品安全的問題已到亟需下大決心,用大措施,憑鐵手段,到徹底解決的時候了。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人類生長、經濟騰飛、社會進步、時刻離不開食品,離不開安全、衛生、營養的食品。“怎么會這樣?我們應該怎么辦?”廣大群眾不斷在問“我們要吃安全的食品”廣大群眾不斷在要求,群眾的呼聲,催動我們去思考,去行動。
“食品企業、良心事業”,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是合格、優質食品的生產者,是功臣,也是劣質有害食品制造者,又可能成為罪人,因此說,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決定食品質量的關鍵因素既不是技術,也不是管理和設備,關鍵在人關鍵在于食品生產經營業主和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和道德水準。死豬肉生產肉制品,使用工業石臘制造火鍋底料,使用氫氧化鈉泡發水發產品,難道他們不知道這些東西有害嗎?非也,讓我們聽聽生產蛋白質含量僅為2%奶粉的生產企業主在聽到長期喂食奶粉導致大頭娃娃死亡時是怎么說的,“啊呀,這種奶粉是不能一直吃的,反正我們從來不吃,我們都到超市買幾十元一聽的進口奶粉吃”。“哀莫大于心死”,這些人是何等的冷漠,何等的麻木不仁,何等的喪盡天良,這些人怎么能生產出合格的食品,怎么能做出負責任的事。在投次主體逐漸多樣,生產方式日益靈活,食品貿易不斷繁榮,價值觀念呈現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在深化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同時,通過教育扶持、打擊、監管等多種手段,倡導營造誠信、公平、負責任的食品安全生產氛圍,顯得尤為重要。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食品質量的根本好轉,有賴于政府部門的有效監管,雖然,很多部門在食品監督方面做了大量的艱苦的工作,但與廣大群眾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目前,從田頭到餐桌,食品安全監管的法律分別見于《食品衛生法》、《產品質量法》等很多部法律法規,監管職能分屬于農業、環保、林牧漁業、衛生、技監、經貿、工商、海關、檢驗檢疫等很多部門,造成既有監督越位和監督重復,又有監管缺位和監管空白,形成“九龍管水,不如大禹一人治水”的尷尬局面。在政府加大協調監管力度,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齊抓共管、嚴格監管的同時,亟待出臺更加權威,更加統一,更加嚴格的類似《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規,調整、整合現有的部門職責,組建職責明確、責權統一、監管嚴明高效的食品安全監管隊伍,提高整治效果。
“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廣大群眾是食品的最終消費者,是優質食品的'受益者,也是劣質食品的受害者。人人都是消費者,個個不是局外人,從這個意義上說,維護身體健康也要靠我們自己。君不見,窈窕女子,在滿是塑料袋,剩飯菜的垃圾上吃燒烤;三五大漢,裸背街頭,狂吃大排檔;西裝革履轎車下來,背街小巷,尋吃牛肉湯豬頭肉等特色美味。此時他們都全然不顧骯臟的環境、臟污的碗筷,反復使用過的洗碗水、裸放的,長時期間存放的菜肴,和攤主滴到鍋里的汗,閑時摳腳丫的手,消費者已成為不法經營者的利益共同體和同盟,還談何食品安全,何談自我保護。我們要摒棄貪便宜、圖方便、隨大流等不合理的消費習慣,培養進名店、購名品、看日期、查包裝的科學消費習慣;要留意識別優劣食品的知識,不斷提高鑒別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還要放棄老好人思想,增強維權意識,積極為有關部門提供線索,并主動協助監管部門的工作。形成人人遠離不潔食品,個個打擊偽劣食品的良好食品消費環境。
“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為了母親的微笑,為了孩子的笑聲,為了更加陽光燦爛的明天,讓我們攜起手來,讓食品企業、政府部門、消費者共同努力,打造安全、衛生、有質量的生活。